“双重乐感”在新疆地区高校的教育实践初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双重乐感与音乐双语教育的诠释

双重乐感与音乐双语教育的诠释
科 内 容 的教 育 。 ” ( ) 语 教 育 的 本 质 与 定 位 二 双
掌握 一种语 言 。 社会交 际的范 围势必 狭 窄 , 获得 的信 息量 就
不 足 。相 互 交 流 才 能 相 互 理 解 , 互 理 解 才 能 实 现 社 会 的 平 相
稳发 展 。
( ) 疆 双 语 教 育 的 本 质 与 内涵 四 新
这一 点上 已经达成 了共识 。由此折射 出了 ‘ 双语 教育 ”的本 ’
质 : 施 “ 语 教 育 ”特 指 在 学 校 教 学 中 , 时 或 间 隔 性 地 采 实 双 , 同
种教育制度 、 教育模 式的改革 , 它要从传 统的 以少数 民族 语
新疆 双语教 育作 为基础 教育 的主要 形 式 ,在 提 高新 疆
两 种 语 言 , 至 不 必 在 同一 学 期 内使 用 两 种 语 言 。 ” 甚
王斌 华教 授在其 编著 的 《 语教 育与 双学 教学 》中指 双 出 :‘ “ 双语教 育” 有广义 与狭义之 分 。广义 的 ‘ , 双语教育 ’ 指 的是 , 学校 中使用 两种语 言 的教育 。这样 , 国学 校开设 外 我 语课程 也属 于双语教 育 的范畴:狭 义 的双 语教育 指 的是 , 学 校 中使 用第 二语 言 或外 语 教授 数 学 、 理 、 学 、 史 等学 物 化 历
观 念 , 重 乐感 教 育 的 开展 必 将 大 力 推 动 新 疆 音 乐 双 语 教 育 的 深 入 发 展 。 双
关键 词 :双重 乐感 双语教 育 多元 文化 实 施双语教 育是治 国之策


个 国家语言 政策 的一 种体现 。
( ) 语 教 育 的 功 能 三 双
( ) 语 教 育 的 概 念 一 双

"双重乐感"理论实践中的新疆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探究

"双重乐感"理论实践中的新疆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探究
科技巾的新疆意 g i 琴教学模 式搽 究 iH i f
新 疆 师范 大学音 乐学院 王 媛
[ 摘
赵 秀芝
要 ] 琴教 学作 为 高 师 必修 的基 础 课 之 一 , 高 师 音 乐专 业 课 程 中 占有 很 重要 的地 位 。 建 立 一 个 适 合 学生 发 展 需要 的钢 琴 教 钢 在 学模 式是 高师钢琴教 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 双重乐感” 理论 实践 中建构具有新疆地域特 色的高师钢琴教 学 模式 , 更是 亟待 解决的问题。教 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环境 , 它既是教 师教 学的模 式, 也是 学生学习的模式 , 二者 紧密相关 , 不可分割 。 本文从新疆 高师钢琴教 学实践 出发 , 对参与体验、 主动探 究、 自学辅 导、 合作互助 四种教 学模式进行 了探讨。 以期对建构 具有新疆地 域特 色、 能够充分体现“ 双重 乐感” 高师钢琴教学模 式起到 添砖加 瓦的作 用。 的 [ 关键词 ] 高师钢琴教 学模式 双重 乐感 实践

在其它类似的音乐 作品中即兴演奏或为其编配和声进行二度创作 。
二 、 动探 究模 式 主
主动探究模式是在 钢琴教学中以解决问题为 中心 ,关注教学双方 的主体性和能 动性 , 强调学 生 自主而不受他 人支配 , 主动探究 问题 、 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 着眼 于创造思 维能力和意志培养的教学模式 。传统 的高 师钢琴教学 以灌输式教学 为主要 教学方式。在钢琴教学中往往是 教师 给学生布置 了作业 , 学生 自己去 练习 、 去探索 , 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 对钢琴学 习过程 中学生 的困难 与需求 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遏制了学 生 的创新与探索意识。主动探究模式就是要求 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状 态 , “ 我 学 ” “ 要 学 ” 变 要 为 我 。 该 模 式 包 括 导 人 、 究 、 用 三个 阶段 。 师 在 导 入 阶段 , 将 学 生 探 运 教 要 已有 的相关知识引向新知识 ,将注意力 引向钢琴学 习中认识 上的困难 情境 , 发学生的学 习兴 趣 ; 诱 在探究 阶段 , 了解学 生的钢琴学 习过 程 要 的需要 , 给予学生及 时有效的帮助 , 将关注学生钢琴学 习的结果转变 到 关注学生钢琴学习的过 程 中来 ,清除学生主动探究过 程中的困难 与障 碍; 在运 用阶段 , 学生在 钢琴弹奏练 习中应从重技能转 向重能力 , 注重 在量的层 面上向广度扩散 。 此模式 的优点在于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历史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方式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理念,与当代高师音乐教育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而反思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将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宝贵资源。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为当前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启示。

文化背景濡化民歌双重乐感高师音乐教育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正积极投身其中。

然而,从这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觉得,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认识和实施,并非一时就能奏效。

造成这一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个人观念的转变。

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当代音乐教育传承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我们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研究还处在一个理想思辨的层面上,缺少实证性研究。

这将成为制约本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为此,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与当代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传承,力求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切入点,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界定根据王耀华的论述,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式特征的音乐。

狭义的是指,它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

广义的是指,除了上述以外,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特征的音乐作品。

世居新疆各地的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音乐文化及其基本属性自然也完全符合上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

董维松目前对传统音乐的分类(五类),已将中国现存音乐从题材和形式上进行了科学的涵盖,我们可以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为其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

一般包括:1.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新疆高校的实施构想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新疆高校的实施构想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新疆高校的实施构想[摘要]新疆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汇集,使得新疆这片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在全球“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潮兴起的今天,我们在倡导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加强自己本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本文通过对教材、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分析,谈谈自己对在新疆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些构想。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材师资课程教学评价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信仰汇集的地方。

它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国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来自世界各国的客商们不仅给这里带来了经济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各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艺术上的交流。

加之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本土民族都能歌善舞。

使得新疆的民族音乐资源更加丰富。

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现特有的多元音乐文化特色。

“多元文化”产生在20世纪中期,该观念的兴起,广泛影响了文化、艺术、教育等多重领域。

如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

我国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将“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列入到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当中,并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步融入到中小学、高中、高校的音乐教育中。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音乐资源极其丰富。

音乐理论界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在倡导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应该首先加强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教育,加强本地区的民族音乐教育。

使本土的各种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世界各民族音乐共同成为课程内容。

如何在工作中更好的结合新疆本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值得新疆的音乐教师去积极、深入研究的。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各高校所使用的音乐基础理论教材大多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中心,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配器等。

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各族学生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学习和教学评价。

双重乐感

双重乐感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双重乐感”视域下的大学生民族乐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学院:音乐学院专业班级:音乐表演10-5班学生姓名:冯岩指导教师:张园园老师答辩日期: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目录1 引言 (5)2 双重乐感的相关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双重乐感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双重乐感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汉语言学生民族乐器学习情况 (3)3.1研究区概况 (4)3.2数据来源与方法 (6)4 问卷分析 (7)4.1数据分析 (9)4.2 开设民族乐器课程分析 (11)4.3学生对学习民族乐器收获情况分析5 对策措施 (14)5.1 完善双重乐感教学课程设置 (20)5.2 对学生的中国节奏感觉加以培养 (20)5.3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21)5.4 改变教学方法 (22)5.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3)5.6改变教学管理模式6 结论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致谢 (28)“双重乐感”视域下的大学生民族乐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摘要:随着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学研究项目《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题,“双重乐感”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音乐学界所谈论。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双重乐感理论的实验基地,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已经全面展开。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汉语言的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不仅可以检验音乐学院实施“双重乐感”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对教学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完善,以便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双重乐感的教学理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发扬。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徐东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摘要:本人围绕着新疆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展开论述,提出了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新疆高师音乐教育水平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音乐教育思考一、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1904年曾依照日本的模式颁布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建立起来。

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得变化,在1951年的师范会议确立了按照“苏联模式”的办学方针。

新疆的师范类教育,在新疆和平解放后逐渐成立发展起来,但由于办学层次低,大部分为中专类院校,九十年代以后许多师范类院校无法升级为大专院校,逐渐被淘汰。

目前,保留发展的师范类院校主要有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等。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的前生为1905年创建的新疆高等学堂(师范馆) 。

后经过数次变革与发展,到1978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新疆大学(教师培训部)、新疆大学(三平分校)合并组建新疆师范大学。

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已经是新疆自治区重点高校,尤其是音乐专业,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影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成为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排头兵。

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新疆省立伊犁专科学校,曾先后更名为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伊犁师范学校。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伊犁师范学院。

学院现有伊宁、奎屯两个校区。

喀什师范学院:学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上半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决定将原新疆师范学院和新疆大学合并,从中抽调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前生为1938年成立的和田地区师范学校。

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20年㊀第4期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ofModernSpecialEducation(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4thIssue2020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胡梦娟∗∗㊀刘晋宣㊀努尔署瓦克 托列别克㊀王春晖㊀关文军∗∗∗(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儿童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㊀乌鲁木齐㊀830017)㊀㊀[摘㊀要]㊀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 产出导向 (OBE)理念ꎬ新疆师范大学尝试构建了特殊教育专业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ꎮ该模式以特殊教育实验(训)室充足的设备和资源作为基础平台ꎬ瞄准社会服务㊁课程建设㊁创新创业团队孵化㊁毕业论文设计四个主要方向ꎬ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工作ꎬ打造了一支致力于残疾儿童康复实践的教师团队ꎬ带动了一批本科生积极投身残疾儿童社会康复服务ꎬ系统完善了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模块设置ꎬ指导立项一批大学生创新项目ꎬ斩获高等级创业竞赛奖项ꎬ推动了本科学生从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的积极转化ꎮ[关键词]㊀产出导向ꎻ特殊教育专业ꎻ实践教学ꎻ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㊀G760㊀㊀一㊁引言产出导向 (Outcomes-basedEducationꎬ简称OBE)是一种基于 学习产出 导向的教育改革模式ꎮ该模式倡导 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 持续改进 三个基本理念ꎬ强调让学生以 主动的㊁实践的㊁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 方式学习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㊁实践能力㊁自主能力㊁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㊁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大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ꎬ强调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培养ꎮ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ꎬOBE最早运用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项目ꎬ随后迅速得到英国㊁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认可ꎬ并以此理念为基础ꎬ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ꎮ2006年初ꎬ由教育部牵头㊁18个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ꎮ2014年ꎬ教育部印发«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ꎬ并决定在江苏㊁广西㊁河南三省先行试点ꎮ2015年ꎬ江苏出台学前教育㊁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3个师范专业认证标准ꎮ2016年ꎬ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率先接受小学教育专业认证[2]ꎮ2017年ꎬ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ꎬ明确提出以 产出导向 为专业认证基本理念ꎬ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3]ꎬ突出强调了 产出导向 理念在师范类专业建设和认证过程中的指导意义[3]ꎮ2018年ꎬ全国范围内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铺开ꎬ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的师范类专业中逐渐实施和推进ꎮ2019年10月ꎬ教育部发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ꎮ自此ꎬ我国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正式建立[4]ꎮOBE的设计理念是由需求决定教学内容ꎬ教学的目的是使毕业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5]ꎮ新疆∗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应用行为分析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SDJG2019-09)研究成果ꎮ∗∗胡梦娟:硕士ꎬ讲师ꎻ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ꎮE-mail:2250566271@qq.comꎮ∗∗∗通讯作者:关文军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ꎻ研究方向: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ꎬ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ꎮE-mail:gwjun1985@163.comꎮ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2009年获批建设ꎬ2010年开始首届本科招生ꎬ为新疆培养300余名合格毕业生ꎬ累计承担 全国聋教育国培计划项目 4期近400人的培训任务ꎬ承担自治区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多项ꎮ现有专业师资10名ꎬ其中教授1人ꎬ副教授2人ꎬ讲师7人ꎮ截至2019年ꎬ专业在校人数230人左右ꎮ本专业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2011年)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专业(2017年)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流专业 (2019年)ꎮ在10年专业建设过程中ꎬ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紧跟国内外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ꎬ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的同时ꎬ紧密结合一线特殊教育学校和相关残疾儿童康复及教育机构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调整与创新ꎮ经过多年探索ꎬ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 教康结合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ꎬ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㊁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㊁应用性人才 的培养目标ꎮ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ꎬ本专业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ꎬ从见习㊁研习㊁实习㊁毕业论文及社会实践几个重要抓手出发ꎬ创新实践教学改革ꎮ近年来ꎬ本专业以特殊教育综合实验(训)室为依托ꎬ融通 社会服务㊁课程实践㊁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 的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已具雏形ꎮ二㊁基于OBE理念的特殊教育专业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介绍(一)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的内涵 1 是指以特殊教育综合实验(训)室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成果转化平台ꎮ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综合实验(训)室共投资近750万元ꎬ建有11个分室ꎬ涉及残疾儿童认知㊁言语语言㊁感官㊁运动㊁情绪行为㊁听觉㊁心理及音乐治疗多个领域ꎮ可以为学生课程实践㊁自主探究㊁康复训练㊁教学科研提供全面支撑ꎬ是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主要依托平台ꎬ为特殊教育专业师生提供实践㊁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基础支撑ꎮ4 是指基于特殊教育综合实验(训)室平台的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方向ꎮ包括以残疾儿童康复及家庭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㊁以专业课程实践模块训练和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㊁瞄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的创新创业团队孵化以及全面检验学生研究能力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个主要方向ꎮ(二)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的指导思想OBE理念是本模式建设的指导思想ꎬ其中 产出导向 理念由社会服务功能凸显ꎬ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于学生 合作和实践能力 的达成ꎮ在具体实施时ꎬ本专业主要在面向残疾儿童的社会服务实践中收集㊁分析㊁归纳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㊁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ꎮ 学生中心 和 持续改进 理念在课程实践㊁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及毕业论文设计3个模块中凸显ꎬ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于 课程与教学 的达成ꎮ强化这3个模块ꎬ一方面着力推动了学生知识整合和教学能力㊁自主学习能力㊁交流合作能力㊁反思能力㊁技术融合能力等能力的迅速提升ꎬ另一方面促进实践课程模块的有机整合ꎬ为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可以操作的切入点ꎮ(三)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基本逻辑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的基本逻辑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特殊教育实验(室)充足的设备和资源作为基础平台ꎬ同时为4个成果转化方向提供必要支撑条件ꎻ二是实践教学成果转化4个方向是个有机整体ꎬ并非割裂式存在ꎮ4个方向逐层深入ꎬ循环推进ꎬ共同凸显过程育人的培养重心ꎮ具体而言ꎬ本模式从社会服务中初步探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要求ꎬ进而根据目标ꎬ通过课程实践与改革着力锻炼和提升这些必备能力ꎬ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可以转化为研究项目的实践问题ꎬ通过教师的指导进一步孵化为创新创业项目ꎬ最终学生依托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积淀ꎬ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㊁设计与实施(见图1)ꎮ图1㊀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的逻辑结构三㊁特殊教育专业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运行模式经过近几年的运行ꎬ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初步确定了 传统师徒制引领下的个训和团体训练结合的社会服务模块 对接社会服务需求ꎬ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课程实践模块 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撰写 立项 具体实施的全程指导的创新创业团队孵化模块 以及 深化大创项目ꎬ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转化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块 4个运行模块ꎬ并通过模块间相互渗透㊁逐层递进的方式ꎬ共同支持特殊教育专业师生的成长和发展(见表1)ꎮ表1㊀ 1+4 实践教学及成果转化的运行板块和基本模式运行模块具体内容实施者指导者社会服务残疾儿童义务康复㊁残疾儿童家庭培训与咨询㊁残疾人宣传日宣传㊁志愿者工作等一至四年级本科生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模块内容的选择和调整㊁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磨与创新具体课程教师教研室全体教师一线实践者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大创项目申报㊁创业项目孵化㊁创业竞赛参与等二至四年级本科生专业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基于残疾儿童康复实践的毕业论文选题㊁研究设计㊁具体实施和撰写四年级本科生专业教师㊀㊀(一)社会服务模块:传统师徒制引领下的个训和团体训练结合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多数为有身心障碍的残疾儿童ꎬ就目前国际国内有效的服务模式而言ꎬ 一对一 个训辅以必要的团体训练效果最佳ꎮ考虑到本专业教师的专业㊁学科背景㊁能力素养结构以及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ꎬ社会服务模块的运行采用传统师徒制模式ꎮ首先由专业教研室遴选具备康复实践能力的教师组成社会服务指导教师组ꎬ然后各指导教师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ꎬ结合学生的实践兴趣ꎬ按照不同的障碍类型组建社会服务小组ꎬ由指导教师按照传统师徒制的方式ꎬ 一对一 指导学生开展个训和团体训练结合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ꎬ最终形成 教研室团队指导带教教师ꎬ带教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ꎬ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 的有序社会服务模式ꎮ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ꎬ本专业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和服务对象ꎬ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专业认同感的提升ꎬ迅速锁定自己未来从事特殊教育的兴趣对象ꎬ而且经过几年的实践ꎬ毕业时就能达到直接服务一线实践的要求ꎮ(二)课程实践模块:对接社会服务需求ꎬ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开展残疾儿童社会服务的同时ꎬ也是深入调研和分析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能力素养和结构的最佳时机ꎮ通过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ꎬ可以广泛收集残疾儿童家长的意见和建议ꎬ认真反思残疾儿童康复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ꎬ并通过教研室研讨会的方式充分讨论后将之归纳分析ꎬ总结提炼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缺陷ꎬ并通过特定的课程内容板块如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形式的调整ꎬ及时补足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养的短板ꎮ例如ꎬ针对教育听力学课程中现有教材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滞后的问题ꎬ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ꎬ邀请联合康复知音听力仪器有限公司专业助听器验配师为学生讲授听力检测及助听器验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ꎬ并派出学生到该公司各个助听器验配门店进行社会实践ꎬ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ꎻ针对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课程中教师实践能力还不足的缺陷ꎬ邀请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业康复医师进入课堂ꎬ针对脑瘫儿童及其他类型儿童的运动康复技能培养进行授课ꎻ针对应用行为分析课程ꎬ本专业教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专业康复师合作ꎬ直接在残联康复中心带领学生现场教学ꎮ与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一线工作者的合作ꎬ不仅让本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了一线实际需求ꎬ也使得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ꎮ(三)创新创业团队孵化模块: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撰写 立项 具体实施的全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项目(简称 大创项目 )是教育部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ꎬ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ꎬ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的重要依托ꎬ包含创新训练项目㊁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个类型ꎬ遵循 兴趣驱动㊁自主实践㊁重在过程 的原则ꎬ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6]ꎮ近年来ꎬ本专业瞄准全国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报ꎬ以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合作能力的提升ꎮ本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从申报书撰写 申请立项 具体实施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ꎮ一般从大一开始遴选有实践及研究兴趣的学生ꎬ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跟组学习ꎬ初步确定大创项目的选题ꎬ然后由指导教师团队以专题科研方法讲座㊁申报书撰写指导的方式ꎬ为学生把脉ꎬ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ꎮ然后在学生大二第二学期ꎬ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ꎬ积极申报大创项目ꎮ待项目立项ꎬ从大三开始ꎬ再由指导教师 一对一 辅导学生大创项目的具体实施ꎮ整个过程紧密围绕创新和合作能力的提升ꎬ所有选题均出自社会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遇到的困难ꎬ研究探索均明确指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ꎮ(四)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深化大创项目ꎬ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的转化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ꎬ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㊁解释㊁解决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关问题的综合性训练ꎬ对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ꎬ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7]ꎮ对一个具有高度实践性特征的专业而言ꎬ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这个重要的教学模块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大创项目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转化的路径ꎮ具体而言ꎬ大一学生由于不具备研究意识和能力ꎬ因此通常只是有选择地进入各康复小组进行实践观摩ꎻ到大二之后ꎬ部分学生开始协助高年级学生开展实践锻炼ꎬ并在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之后开始申请各级各类大创项目ꎬ以培养其研究意识和能力ꎻ到大三之后ꎬ学生独立开展个训和团训ꎬ初步确定毕业论文选题ꎻ到了大四ꎬ学生除了开展个训和团训并协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之外ꎬ他们的培养重心逐渐向完成毕业论文转移ꎮ大四学生需要全面梳理前3年实践中的问题ꎬ逐步由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转化ꎮ有大创项目的同学ꎬ继续以大创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ꎬ进行深入的系统探索ꎻ没有大创项目立项的同学ꎬ则根据其3年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ꎬ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与设计ꎮ四㊁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的成效(一)打造了一支致力于残疾儿童康复实践的教师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培育ꎬ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已经打造了一支致力于残疾儿童康复实践的教师团队:擅长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教师负责课程实践模块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指导㊁学生大创项目申报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ꎻ擅长康复实践的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特长ꎬ分别带领三组学生ꎬ对自闭症㊁言语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三种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社会服务和指导ꎬ并在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ꎬ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大创项目选题并撰写申报书ꎻ擅长创业指导的教师主要致力于学生创业竞赛指导ꎬ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 残疾人日 系列主题宣传活动ꎮ教师在指导学生康复实践的过程中ꎬ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ꎬ形成了师生互动提升的良性循环ꎮ近几年ꎬ本专业教师团队在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近20篇ꎬ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ꎬ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2项ꎬ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1项ꎬ校级教改课题4项ꎬ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00余万ꎬ并斩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三等奖1项㊁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㊁二等奖各1项ꎮ(二)带动了一批本科生积极投身残疾儿童社会康复服务本项目启动至今ꎬ已经在学生中初步形成了致力于残疾儿童及家庭社会服务的浓烈氛围ꎮ每年发布学生招募通知时ꎬ特殊教育专业各班均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积极申报加入ꎮ截至目前ꎬ在校生中共有近40名本科生经过遴选直接参与社会服务ꎬ包括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各10名左右学生ꎮ如果加上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数量ꎬ参与人数近60人ꎮ这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ꎬ充分利用晚上㊁周末㊁节假日等课余时间ꎬ累计为乌鲁木齐市100多名残疾儿童及家庭开展残疾儿童能力发展评估㊁康复方案制订㊁个训和团训以及家长咨询和培训等工作ꎬ目前在实验室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15名ꎬ涉及自闭症㊁智力残疾和言语语言残疾多个类型ꎮ这一服务受到了残疾儿童家长的充分肯定ꎬ其中经康复后顺利进入普通小学的残疾儿童达到了5人次ꎮ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也对我校的社会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ꎬ并和学院达成了定期沟通的常态化研讨交流机制ꎮ另外ꎬ学生也积极开展残疾人相关工作的宣传ꎬ利用各种主题的残疾人日ꎬ比如自闭症关注日㊁爱耳日㊁爱眼日㊁国际残疾人日等ꎬ在校园和社区进行残疾人教育理念㊁无障碍环境创设㊁融合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引导ꎬ为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看待残疾积极发声ꎮ(三)系统完善了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模块的设置特殊教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ꎬ课程设置中也包含大量实践课程模块ꎮ专业建设之初ꎬ由于实验室条件和资源以及教师专业背景的限制ꎬ大部分实践课程无法通过实践模块演练提升学生相关能力ꎮ教师只能依靠传统讲授和部分演示来开展教学ꎬ学生缺乏亲自动手练习的条件和资源ꎮ特殊教育实验室建成以后ꎬ学院一方面引进具有康复背景的专业师资ꎬ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课程内和课程间实践模块的内容和教学方法ꎬ试图做到实践模块教学内容㊁学生素质结构㊁教学方式的有机统一ꎮ经过3年多的探索ꎬ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和系统化ꎬ初步构建了涵盖残疾儿童认知㊁言语语言㊁情绪行为㊁感觉统合㊁运动㊁听觉理解6大板块的实践课程体系ꎬ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相互贯通ꎬ共同为培养专业学生综合康复能力提供支持ꎮ基于此模式开发的残疾儿童评估方案㊁个训方案㊁团体训练方案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文本资源㊁视频资源㊁微课等资料不仅为学院目前开展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㊁家庭指导和咨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借鉴ꎬ也为本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素材和参考资料ꎮ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ꎬ课程内容对接社会服务ꎬ学生也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具体实践中ꎮ以学生为中心ꎬ力图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㊁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得以有效达成ꎮ(四)指导立项一批大创项目ꎬ获得高等级创业竞赛奖项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ꎬ我们也希望学生能两条腿走路ꎬ即通过科研来反哺实践ꎬ引领实践ꎮ为此ꎬ我们紧紧抓住大创项目申报㊁创业竞赛等校级㊁自治区级平台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业实践ꎬ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ꎮ3年来ꎬ在本团队指导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ꎬ孵化出一系列可喜的成果ꎮ截至目前ꎬ共有16项大学生创新项目依托本平台得以立项并付诸实践ꎬ其中国家级4项ꎬ自治区级6项ꎬ校级7项ꎬ获批科研支持经费12余万元ꎻ2020年已经初步孵化近10项大创项目申报ꎬ相关申请正在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推进ꎮ指导成立的 爱特创业行动组 成功立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项目ꎬ相关成果参加第七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ꎬ得到银奖ꎬ获奖金3万元ꎬ并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青年创业创新大赛ꎬ再次获得银奖ꎬ奖金5万元ꎮ2019年11月ꎬ由北京师范大学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主办的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在珠海召开ꎬ本专业参展的«依托对口支援ꎬ校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果对我校创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展示ꎮ同时ꎬ在第二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上ꎬ 爱特 团队从全国50余所高校的5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ꎬ荣获大赛银奖ꎬ同时还获得 最佳团队奖 和 最佳教育创业奖 两项单项奖ꎬ3名教师荣获 优秀教育创新创业导师奖 ꎮ如今ꎬ 爱特行动组 形成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核心小组和84位已经接受过他们培训的志愿者团队ꎬ团队已与自治区12个地㊁州㊁(市)的24所特殊学校达成志愿报名协议ꎮ 爱特行动组 的事迹也被天山网㊁搜狐网㊁学校主页宣传报道ꎮ(五)推动了本科学生从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的积极转化选题困难ꎬ找不到研究的 真问题 ꎬ一直是包括特殊教育专业在内的诸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瓶颈ꎮ通过本平台建设过程中社会服务模块及大创项目孵化模块的2 3年积淀ꎬ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能轻松找到研究选题ꎬ并且可以找到与实践紧密对接的 真问题 ꎮ基于此模式收集整理的源自于残疾儿童康复实践的诸多 真问题 ꎬ为历届特殊教育本科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大创项目申报和毕业论文选题参考ꎬ并依托教师指导ꎬ顺利完成多项课题结题和毕业论文答辩ꎮ在这一过程中ꎬ一方面ꎬ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极大提升ꎻ另一方面ꎬ由前期积淀培养的研究素养也可以完全支撑其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实施ꎬ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也大幅度提升ꎮ从近3年进入本平台实践的本科毕业生选题来看ꎬ90%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在实践中找到研究的 真问题 ꎬ并且不需要指导教师费多少精力就可以顺利完成ꎮ这大大推动了本科学生从实践能力向研究能力转化的兴趣和信心ꎮ五㊁结语实施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制度ꎬ对符合认证标准的高校进行赋权ꎬ这既是对高校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一次检验和挑战ꎬ又是一次专业发展的契机[8]ꎮ2019年10月ꎬ特殊教育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式发布ꎬ对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ꎮ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早在看到国家正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后ꎬ就已经主动作出调整和改变ꎮ经过认真研讨摸索ꎬ确立了以特殊教育实验(训)室为依托ꎬ以社会服务㊁课程建设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以及毕业论文设计4个教学成果转化方向为重点的 1+4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ꎬ初步打通了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联系ꎬ也为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找到了明确的抓手ꎮ既着力凸显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㊁动手操作能力ꎬ又通过实践操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㊁合作沟通能力ꎬ实现了全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覆盖ꎮ不仅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改变ꎬ也为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ꎬ树立了明确的改革目标ꎮ[参考文献][1]吴爱华ꎬ郑秀英.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ꎬ2008(18):14-15.[2]张松祥.我国师范专业认证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ꎬ2017(Z2):38-44.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 2017 1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4]央视网.我国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正式建立[EB/OL].http://news.cctv.com/2019/10/17/ARTI3NE0nPK ̄Vo2AhD5cCFxIV191017.shtmlꎬ2019-10-17.[5]周春月ꎬ刘颖ꎬ张洪婷ꎬ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的阶梯式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6(11):206-208. [6]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EB/OL].http://gjcxcy.bjtu.edu.cn/Index.aspxꎬ2019-03-05. [7]王德朋.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应重新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7(5):49-52.[8]李宁ꎬ杨颖秀.基于历史制度理论的我国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制度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ꎬ2019(4):96-100.ExplorationontheTransformationModelofPracticalTeachingAchievementsinSpecialEducationSpeciattyTakingXinjiangNormalUniversityasanExamplHUMengjuan㊀LIUJinxuan㊀NuerShuwake㊀WANGChunhui㊀GUANWenjun(XinjiangChildren'sEducationPracticeInnovationResearchCenterꎬXinjiangNormalUniversityꎬ㊀Urumqi㊀830017)Abstract:Basedontheconceptof Outcomes-basedEducation (OBE)ofnormalmajorcentificationꎬXinjiangNormalUniversityhastriedtoconstructa 1+4 practicalteaching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modelforspecialeducationmajors.Thismodeltakestheequipmentandresourcesofthespecialeducationexperiment(training)roomasthebasicplatformꎬandaimsatthefourmaindirectionsofsocialserviceꎬcurriculumconstructionꎬ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eamincubationꎬgraduationthesisdesignꎬandvigorouslypromotesthetrainingofspecialeducationprofessionalstudents.Ateamofteachersdedicatedtotherehabilitationpracticeofdisabledchildrenhaspromotedagroupofundergraduatestoactivelyparticipateinsocialrehabilitationservicesfordisabledchildren.Thesystemhasimprovedthepracticemoduleinthespecialeducationcurriculumsystemꎬandhasguidedtheestablishmentofanumberoflarge-scaleprojects.Thehighlevelentrepreneurshipcompetitionawardspromotethepositivetransformationofundergraduatestudentsfrompracticalabilitytoresearchability.Keywords:Outcomes-basedEducationꎻspecialeducationmajorꎻpracticeteachingꎻ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责任编辑㊀张彩霞)。

双重乐感影响下的高校艺术社团现状分析——以新疆大学为例

双重乐感影响下的高校艺术社团现状分析——以新疆大学为例

222双重乐感影响下的高校艺术社团现状分析——以新疆大学为例■王 雪/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摘 要:新疆自然形成的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欣赏、包容、尊重他文化,新疆大学的艺术社团使“双重乐感”的教学实践得以大力推广,由此形成学生客观、科学的认识,学习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价值。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双重乐感 艺术社团在当今音乐全面覆盖时代,高校学生对音乐与其表达方式的选择是自由多样的,他们不依赖单一的课程教育(第一课堂),校园里众多的艺术社团(第二课堂)以其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优势,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一、课程建设(第一课堂)新疆大学公共艺术教研室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多样化文化交融特质,既有典型的特色课程《新疆民族舞蹈》、《中国新疆木卡姆艺术欣赏》;也有体现汉民族悠久文化的课程《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精品音乐赏析》、《中外名歌选唱》等。

目前大多数课程都在开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实践类课程严重萎缩。

其中有教师自然减员的因素,也有学生专业课程增加无法选修的原因。

这使得一部分具有学习热情和音乐特长的学生转向了校园音乐文化教育,形成了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相互补充的局面。

二、校园社团建设(第二课堂)(1)具有民族特色的“冬不拉乐团”于2012年成立,16名队员均为少数民族学生,每年招收新队员。

所有队员均未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有一名非专业艺术老师不定期给予指导。

乐队主要演奏哈萨克族经典曲目,及著名的其他民族代表曲目:如塔塔尔族的“阿特诺西卡”和“虽嘎尼西卡”,俄罗斯族的“卡吐恰”,法国的“梦中的婚礼”等,多为“思念、母爱、父爱”等主题。

2014年4月乐团参加第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得喜人成绩:两首哈萨克民族曲目分获一、二等奖。

(2)2000年新疆大学军乐团挂牌成立,近年来多次被评为“五星级学生社团”和“十佳学生社团”,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出色完成了自治区级、校级各项活动及演出任务300余场。

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以宁夏大学为例

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以宁夏大学为例
教学研究
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 “双重乐感” 能力培养
—以宁夏大学为例 ——
王薇薇
摘 要: 将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曼特尔 · 胡德提出的 “双重乐感” 理论运用到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 育民族音乐课程中, 教学效果良好。 本文主要从 “双重乐感” 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必要性和实 践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探索高师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 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 花儿 题, 挑战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和践行 “双重乐感” 音乐能力, 尤为 重要。 “双重乐感” 理论的运用要根据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各地 区的区情, 因地制异。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师民族音乐教学既要立 足本土, 传承当地母语音乐文化以及中国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又要放眼未来, 立足世界, 学习异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因此, 少数 民族地区的双重乐感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的高校音乐教师, 如何践行 “双重乐感” 理论, 拓宽学生音乐视 野, 将多元音乐文化观念根植人心, 增强学生对他民族、 异文化 音乐学习的能力, 是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 院在践行 “双重乐感” 理论与实践方面, 走在全国高师音乐教育 的前列。原院长张欢教授带领他们的学术团队从课程设置、 教材 教法、 人才培养、 实践基地建设等诸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为其 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实施 “双重乐感” 能力培养提供了实 践经验。 三、 “双重乐感” 能力培养的实践性 宁夏大学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省属 :;; 综合类大学。音 乐专业主要面向全国招生, 培养性质是高等师范类音乐教育。宁 夏大学依托本土音乐文化资源,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 “双重乐感” 培养目标的理念建构下, 音乐学院先后成立了 “双重乐感” 能力 培养实践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花儿传承实践基地” 和 “阿 拉伯音乐舞蹈研究中心” 。在课程设置上, 常年开设 《中国民族音 乐》 、 《世界民族音乐》 、 《花儿演唱》 、 《花儿作品排练课》 等课程。 编写了本土音乐教程 《中国花儿教程》 (刘明著) , 创作了花儿合 唱作品 《眼泪花花儿把心淹了》 (参加央视原生态民歌比赛合唱 作品组比赛并获奖) 以及其他一些优秀的花儿音乐作品等。下 面,本文选择通过宁夏原生态回族花儿的实践教学来探讨如何 体现 “双重乐感” 。 选择花儿作为 “双重乐感” 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原因是: 宁 夏花儿是本土音乐资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并于 :--. 年作为宁夏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它不同于甘肃、 青海的河湟花儿、 洮岷花儿, 根植于宁夏山脊, 是流行在宁夏南 部山区的一种区域性山歌。它采用南部山区方言, 融入了当地民

“双重乐感”实践教学环节思考

“双重乐感”实践教学环节思考
民族音乐 学家胡德 ( nl H o ) 0 纪7 年代 Ma t od 于2 世 e 0
具 体实 施办 法 , 针对 在校 0 级汉 族 学 生增 设 了维 8
吾 尔 语 音 歌 唱课 、 维吾 尔 族 民族 器 乐 课 ( 主要 包 括 : 捷克 、 瓦普 、 艾 热 萨塔尔 、 拨尔 等 ) 取材 于新 弹 、
疆 少数 民族 民间歌 曲的视 唱 练耳课 、 新疆 少 数 民
提 出 , 目的在 于 , 其 针对 当时民族音 乐学非 欧音乐 的研究对 象而 言 .除了学 院中所学 的西方 古典音 乐 的知 识和技 能外 。 于你所 研究 的文化 的音乐 , 对 不仅要 有理论 上 的把 握 , 要学会 一 门乐 器 , 还 强调
21 0 2年 6月
第1 0卷 第 2期 URNALO F×l I NJANG ARTS l NSTI TUTE
“ 重 乐感 双 " 实践教 学环节思考

( 疆 师 范 大 学 音 乐学 院 新

新疆 乌鲁木齐 805 ) 3 0 4
摘 要 :0 8 新 疆 师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开 始 了“ 重 乐感 ” 20年 双 的理 论 与 实践 , 者 认 为 在 实 践 过程 中 有 关 新 疆 少 笔 数 民族 语 音 的 掌 握 、 民歌 演 唱 的 方 法 、 生 学 习效 果 的 考 察 方 式 等 方 面 还 存 在 一 些 有 待 改 进 的 部 分 。进 而提 学
而更 加深入 地融入 和理解 异质音 乐文化 的审美渊 源 的这一核心 内容 。
自2 0 年 9 起 我 院 各教 研 室 根据 学 院 “ 08 月 双 重 乐 感 ” 题 总 体科 研 思 路 . 课 制定 出一 系列 教 学

“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在新疆钢琴表演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在新疆钢琴表演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乐能 力 的实 践 ( M. 胡德 ) 。
上 面 的介
作 品 的喜 爱 ,以提 高 学 习者 的 民族 修 养和 民族 审 美品 味。
在 钢琴 教 学 中借 鉴 “ 双重乐感” 教 学 理 念 , 力 求 使 学 生 具 备 客 观 认 识 各
着 我 国 钢 琴 教 育 的 蓬 勃 发 展 , 钢 琴 教
感” 教 学理念在新疆专业钢琴教育 中的运 用和 实施。
关键词 : 双 重 乐感 新 疆 钢 琴 教 学 运 用 长 久 以 来 , 中 国 的 专 业 钢 琴 教 育

力( 单一感 ) 概 念 转 向双 重 ( 多重) 音
生 的 民 族 乐 感 .建 立 学 生 对 民 族 音 乐
向采 用 西 方 的 教 学 模 式 和 内 容 , 随
要 的是要具 有民族特 色的钢琴教 育 , 具 有 中 国 民族 特 色 ,同 时更 具 有 新 疆 地 方 特 色 。 培 养 出 具 有 双 重 甚 至 多 重 音 乐文 化价 值 观 的钢 琴专 业 人 才。“ 双
重 乐感 ” 教学理论 , 恰 好 为 新 疆 钢 琴 的
民族 化 发 展 提供 了理 论 和 实践 的指 导
乐文 化 的未来 发展做 出应 有 的贡献 。
( 二) 钢 琴 教 学 方 法 的 灵 活 运 用
要 进 行 多 元 的 民族 化 音 乐 教 育 ,
依 然 沿 袭 传 统 、 单 一 的 教 学 方 法 是 不 可 取 的 , 多 元 的 音 乐 文 化 学 习还 需 要 多 元的 教 学 方法 来 支撑 。 就 专 业 钢琴 教 育 而 言 .在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的 多 元
绍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双 重 乐 感 理 论 倡 导 的 是 一 种 在 平 等 基 础 上 , 对 各 种 音 乐 文化 间 的 差 异 性 能做 到 相 互 尊 重 、 理

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探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探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探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张佳明摘要:音乐类社团是高校音乐文化最实用,最普遍,最直接的传播方式。

音乐文化通过社团活动将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作用到学生中,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本文抽取高校A的音乐类社团为样本,分析并探究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高校社团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功能艺术研究|艺术教育音乐类社团是高校对全校师生科普音乐文化最实用,最普遍,最直接的传播方式。

音乐文化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学生主体。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分析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以及教育作用。

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中的“音乐文化”一词,并不是指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以及音乐教育学等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

而是指在音乐类活动中所传递的综合性音乐文化知识。

音乐文化是附属于文化大系统之下的内容,既受到文化系统的制约,又同时相互影响。

音乐文化的传播不局限于活动形式,但与音乐活动无关的内容,定然不会涉及过多的音乐文化。

“每个人欣赏音乐、表演音乐或者创作音乐的过程,都是被处环境中的文化程序所格式化的过程。

”①可见,音乐在作用于个人主体时,音乐环境对其颇具影响。

同样,社团音乐文化在对高校学生产生影响时,社团活动定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音乐类社团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社团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影响着活动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他们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社团分类中可以根据社团成分(参与人员)与社团活动内容归属为两大类。

其一为专业型音乐类社团,指的是社团中参与成员具有专业的音乐文化知识学习背景,具有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多以音乐学院下属学科学生为主。

社团的活动内容为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和艺术方式。

如和声曲式以及节奏型复杂的艺术作品。

其二则为非专业型音乐类社团,这一类社团指的是社团成员可以来自各种专业的学习背景,没有从事或学习过专业的音乐知识,只是对音乐文化知识感兴趣而参与到音乐类社团中来。

多元审美教育中对双重乐感培养的思考

多元审美教育中对双重乐感培养的思考

多元审美教育中对双重乐感培养的思考一、对双重乐感的再认识1.“双重乐感”的提出“双重乐感”一词是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研究中已开始应用并得到大力推广。

在国内,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在文章《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误区》首次提到“双重乐感”,并将其引至中国音乐教育研究领域。

如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成功将“双重乐感”这一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教育理念已成功地在各高校以及中小学运用与借鉴起来。

2.“双重乐感”教育理论的认识何为“双重乐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身上具备能准确感受与感知两种或多种音乐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各个高校和专业院校,都是以西方大小调体系及课程体系为主,言语比较单一,涉及我们本民族的体系是很有限的。

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审美疲劳,从而对音乐学习的质量和音乐学习的期待下降甚至排斥,更弱化了学生对本国民族音乐习得的能力与兴趣。

“双重乐感”理论实践所强调的首要前提就是把本国民族音乐文化乐感的习得作为首位,站在音乐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

这一课题的提出,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现今音乐教育现状的深思熟虑。

3.“双重乐感“理论的再认识从名称上看,“双重乐感”这个词就是一个关乎“乐感”的,并用“双重”来修饰的心理名词,但加上“双重”这个修饰词,这其中所蕴含的广度和维度却是我们难以估量的。

乐感,顾名思义就是对音乐的感知,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

“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与“乐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接近的,但从教育思想的角度看,“双重乐感”能力培养所达到的目的,一方面是各种感知形式的共生,另一方面则是各音乐种类的文化综合。

因此,“双重乐感”这一称谓不仅指出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在数量上的“多数”,而且还指出了音乐在质量上的“更多”。

论双重乐感体系下《维吾尔民歌元素与风格训练》课程的构建

论双重乐感体系下《维吾尔民歌元素与风格训练》课程的构建

论双重乐感体系下《维吾尔民歌元素与风格训练》课程的构建阿依夏木古力·吐尔逊;米扬
【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6)001
【摘要】《维吾尔民歌元素与风格训练》课程是“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分为民歌语言、元素与风格和演唱实践三个子课程,每个子课程又分别由元素、乐律、乐调、音列和节奏等具体内容构成.教师要想教授好这些课程,除了熟练教学内容外,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教学策略,比如:了解维吾尔民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对维吾尔民歌风格形成全面认知;运用典型的维吾尔舞蹈,调动学生的内在律动;民族乐器伴奏贯穿于学习始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民歌的曲调与歌谣的诗韵关系的能力;通过聆听训练学生对民歌整体风格把握的能力.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民歌风格,最终成为真正拥有双重音乐能力的人.
【总页数】7页(P132-138)
【作者】阿依夏木古力·吐尔逊;米扬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
【相关文献】
1.通识教育视角下形体训练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2.新课程下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3.\"双重乐感\"视野下贵州省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4.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学英语学科实践能力训练"课程为例
5.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学英语学科实践能力训练"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
“双重乐感”在新疆地区高校的教育实践初探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李诗羽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本文首先对“双重乐感”的概念进行解释;其次根据新师大音乐学院具有实施“双重乐感”的优势条件,对其实施的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疆地区;双重乐感;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近年来我国在“双重乐感”领域教学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新疆是一个有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

新疆各大高校恰是很好地运用这样的多元文化,使得音乐学院的师生都能在学习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外去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各自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于养成文化尊重的态度和建立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双重乐感”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材建设
“新疆师范大学已开发的母语音乐教材,大大丰富了新疆音乐教学内容,拓展了新疆本土音乐教学的文化视野,为‘双重乐感’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立足于新疆特有的文化环境之上,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仅开设了汉语言的课程还开设了民语言的课程,就其教材建设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教材和内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风格训练》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特色教材,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开设了这门课程,学生们学习维吾尔族在新疆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

在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中,有着不同的节拍,但常被分成常规节拍、复合节拍、混合节拍和增盈节拍四大类。

也有着不同的节奏型,如2/4拍的歌曲,“冬 大 冬 大”这一节奏型被称为“太孜”。

4/4拍的歌曲,“冬 冬 大 0 冬 大 冬 冬 大”而这种节奏型则被称为“赛乃木”。

《新疆风格合唱作品选》同样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特色教材,书中的11首合唱中由许多都是根据新疆民歌所编配的合唱或伴奏,使新疆的民歌可以拥有更加饱满的织体和伴奏层。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概述》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特色教材,是由张欢主编、陈怡编著。

该本教材是以在新疆世居的12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但是却没有割裂成某一个单一民族来进行介绍,是将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回归到该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历史等中去,从而了解到该民族音乐文化在该民族整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疆风格手风琴作品选》《新疆风格钢琴作品选》《新疆少数民族声乐作品选》是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特色教材,都是新疆师范大学的老师根据新疆不同民族的民歌所进行的收集和改编,使新疆的歌曲、乐曲能更广为人知。

(二)实践情况
就实践情况而言,主要包括民汉族乐器学习、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民族歌曲、实践音乐含考核和比赛等几个方面。

民汉族乐器的学习。

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民族乐器选修课中不仅有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萨塔尔、都塔尔、手鼓、艾捷克、扬琴热瓦普和弹拨尔,还有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和蒙古族的马头琴。

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都是汉族学生在民族乐器选修课中可以选择学习和深造的。

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民歌歌曲。

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维吾尔语课程》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风格训练》的课程中,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教授了许多维吾尔民歌,并且教会学生用维吾尔语演唱。

如《一杯美酒》《喀什的春天》《牡丹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歌。

实践音乐含考核和比赛。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2012年开始,每年春秋之际都会举办“双重乐感”的比赛。

学院要求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学生都要积极的参与“双重乐感”之中。

在比赛的过程中你不仅会看到汉族学生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演唱维吾尔族民歌,也会看到少数民族的学生用汉民族的方言演唱汉族民歌。

学院的木卡姆乐团不仅会把属于维吾尔族的民族音乐精华进行演奏,还能在其间穿插演奏汉民族的民歌,如《步步高》《茉莉花》《好日子》等汉民族的传统民歌。

整场比赛就如一场文化大盛宴一般,不仅让人们感叹“双重乐感”给予本人们的收获,还会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多才艺的音乐生。

参考文献
[1]宋晓云,王佑夫.双重乐感的本土化探索——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评介[J].中国出版,2013(19).
216 Northern Mus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