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9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ln K zFE /RT 9.1782 K 9.68 103
2 96485 (0.3402 0.2223) 8.314 298.15
计算题
3. 25℃时,电池 Pt|H2(p )|HCl(0.1molkg-1)|AgCl,Ag 的电动势为0.3522V, (1)求反应H2(g)+2AgCl(s)=2Ag+2H++2Cl- ,在25℃的 标准平衡常数。(已知0.1molkg-1 HCl的 =0.798); (2)求金属银在1molkg-1 HCl溶液中产生H2的平衡压 力。(已知25℃时1molkg-1 HCl的 =0.809)。
概念简答
4、为什么燃料电池的效率比热机高? 答: 比较极限值:可逆热机和可逆电池。
Tc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热机的效率为 1 Th
所以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然而可逆电池的 能量转化是可逆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效 率为100%。
选择题
1.25℃时电池反应 H2(g) + ½O2(g) = H2O(l) 对应 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 E1ϴ,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2 ϴ是: (C) (A) E2 ϴ = - 2 E1 ϴ ; (B) E2 ϴ = 2E1 ϴ ; (C) E2 ϴ = - E1 ϴ ; (D) E2 ϴ = E1 ϴ 。 2. 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 (B) 当Qr = -200 J 时,其焓变ΔH为: (A) ΔH = -200 J ; (B) ΔH < -200 J ; (C) ΔH = 0 ; (D) ΔH > -200 J 。
(2) 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第九章可逆电池本章用化学热力学得观点讨论电极反应得可逆行为.原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得装置,两个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就是电池最重要得组成部分。

电极电势就是本章主要概念之一,它就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得电势,就是一种相对值,即把一个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一个已消除了液接电势得原电池,其电动势就就是给定电极得标准电极电势.对于一个可逆化学电池,电极两极间得电势差称电池得电动势,可用电池反应得能斯特方程计算.因为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量之间密切相关,所以本章内容就是围绕电动势而展开。

一、基本内容(一) =-zFE式中为电池反应得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z就是电池反应得电子得物质得量;E 为电池得电动势。

此式运用于等温等压得可逆过程,所以E为可逆电池得电动势。

此式表明,在可逆电池中,化学反应得化学能()全部转变成了电能zFE。

该式将化学反应得性质与电池得性质联系起来,就是电化学得基本公式之一。

若参与电池反应得所有物质均处于各自得标准态,则上式成为=-zFE$其中E$称为电池得标准电动势,对于指定得电池,E$只就是温度得函数.(二)电池反应得能斯特公式若电池反应为aA+bB=gG+hHE=E$—㏑此式表明,电池得电动势取决于参加反应得各物质得状态,它对如何改变电池电动势具有指导得意义,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池反应式。

(三)电极反应得能斯特公式若电极反应为aA+bB+ze-=gG+hHE=E —㏑式中E与E 分别为该电极得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

此式表明,一个电极得电势取决于参与电极还原得各物质得状态。

计算得关键就是要正确写出电极上得还原反应.(四)E=,E =式中E与E$分别为可逆电池得电动势与标准电动势;()与()分别为正极与负极得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五)标准电动势E$与标准平衡常数K$得关系(六)电池反应得熵变就是与电池电动势得温度系数关系(七)电池反应得焓变与电池电动势E与电池电动势得温度系数得关系(八)可逆电池得反应热效应QR与电池电动势得温度系数得关系(九) 液接电势E1得计算公式E1=㏑[(a±)负/(a±)正]式中z+,z-代表正、负离子得价数,t+与t—分别代表在液-液界面处正、负离子得迁移数,一般认为就是两溶液中迁移数得平均值,即t+=1/2(t+,负+ t+,正)t-=1/2(t-,负+t-,正)(十)膜电势E m计算公式式中E m就是离子B得膜电势;zB就是离子B得价数;aB,左与a B,右分别为膜左右两侧离子B得活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第九章 电化学1.以0.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10min 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铜?在铂阳极上又可以获得多少体积的氧气(298K ,100kPa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 阳极: 2H 2O-2e - → O 2(g )+ 4H + 则:z= 2 根据:Q = nzF =It()40.11060Cu 3.10910mol 296485It n zF −××===×× m (Cu)=n (Cu)× M (Cu)= 3.109×10-4×63.55=0.01976 g 又 n (Cu)= n (O 2)pV (O 2)= n (O 2)RT则()()-42-5323O 3.109108.314300O 7.75410dm 10010n RT V p ×××===××2.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s )析出。

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水23.14 g ,AgNO 3 0.236 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93 g 。

试分别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4Ag 0.0787.23110mol Ag 107.87m M −==×323.140.00739(Ag ) 1.00610mol 169.88n +−×==×电解前+30.236n (Ag ) ==1.38910mol 169.88−×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6×10-3+7.231×10-4-1.389×10-3=3.401×10-4mol()44Ag 3.40110Ag 0.477.23110n t n +−+−×==×迁移电解()=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周物理化学第9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周物理化学第9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如:
r kcA cB cC
(r : mol dm3 s1、c : mol dm3 )
mol dm3 s1 k (mol dm3 )n (n )
k的单位为: (mol dm3 )1n s1
则:一级反应,n=1,k的单位为s1;
将实验数据按上述不同形式作图,若其中一种图形呈直 线,则该图代表的级数即为反应的级数。
3、半衰期法 不同级数的反应,其半衰期与级数的关系为:
t1/2 k a1n (n表示反应的级数)
lnt1/2 lnk 1 nlna
※ 采用不同的起始浓度a,测出对应的t1/2,以lnt1/2 ln a 作图,可得一直线,根据斜率求出反应级数n
反应的半衰期,用t1/2表示。
※对于一级反应而言,其半衰期为:t1/ 2

ln2 k1
※一级反应的特征: 1、 ln c t 呈线性关系,斜率为k1 ,截距为 ln c0 ; 2、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 ; 3、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s1 。
※一级反应实例:分子重排反应、热分解反应、放射性 同位素衰变反应等;
J
1
dnB
dt
B
B dt
式中: B 组分B的化学计量系数; 反应物 B 0,产物 B 0。
※对于任意反应:aA bB gG hH J 1 dnA 1 dnB 1 dnG 1 dnH a dt b dt g dt h dt
※按反应进度来定义的反应速率与物质的选择无关。 ※对于定容反应,单位体积的反应速率为:
二级反应,n=2,k的单位为mol 1 dm3 s1。 ?…
§9.3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物理化学第9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第9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表示反应速率和浓度关系的方程 r = f (c),或 者表示浓度和时间关系的方程 c = f (t),都称为化 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前者是微分形式,后者是积 分形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四、反应级数 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浓度的幂乘积形式:
r = k[A][B]…
则各浓度项的方次、、…分别称为组分A、B …的
例 1、P165例题
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14 d 后,同位
素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
(1) 蜕变常数,(2) 半衰期,(3) 分解掉90%所需时间
解:
(1)
k1
=
1 t
ln
a
a
x
=
1 14d
ln
100 100 6.85
=
0.00507d-1
(2) t1/2 = ln 2 / k1 = 136.7d (3) t = 1 ln 1 = 1 ln 1 = 454.2d
例如:
例如,恒容反应器中,氯代甲酸三氯甲酯分解为光气
ClCOOCCl(g) 2COCl2(g)
t = 0 p0
0
t = t p酯
p光气=2( p0 – p酯)
p总 = p酯 + p光气 = 2 p0 –p酯
∴ p酯 = 2p0 – p总
或 p光气 = 2(p总– p0)
三、反应速率 r 的经验表达式
2、适用范围
ln k = Ea B RT
k = AeEa / RT
3、A意义:称指前因子
二、活化能的概念 1、对简单反应:
那些能量高到能发生反应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 均能量之差值。

材料物理化学9

材料物理化学9

这时候存在两种情况: (1)当热起伏较小时,形成的颗粒太小,新生相 的颗粒度愈小其饱和蒸汽压和溶解度都大,会蒸发 或溶解而消失于母相,而不能稳定存在。 我们将这种尺寸较小而不能稳定长大成新相的区域 称为核胚 核胚。 核胚 (2) 热起伏较大,界面对体积的比例就减少,当 热起伏达到一定大小时,系统自由焓变化由正值变 为负值,这种可以稳定成长的新相称为晶核 晶核。 晶核
一、晶核生长 (一) 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均匀单相并处于稳定条件下的熔体或溶液,一 旦进入过冷却或过饱和状态,系统就具有结晶的趋 向。 △G=△G体(-)+△G表(+)=V△GV+AγLS (1) △ ) △ ) 设恒温、恒压条件下,从过冷液体中形成的新 相呈球形,球半径为r,
4 3 ∆Gr = πr ∆GV + 4πr 2γ LS 3
(三) 非均态成核速率
多数相变是不均匀成核, 多数相变是不均匀成核,即成核在异相的容器 界面、异体物质(杂质颗粒 杂质颗粒)上 内部气泡等处进行。 界面、异体物质 杂质颗粒 上、内部气泡等处进行。 如图5所示,核是在和液体相接触的固体界面上 图 生成的。这种促进成核的周体表面是通过表面能的 作用使成核的势垒减少的。
这就是晶体生长速率方程。引入扩散系数D 的表示 公式,简化得:
f ∆S∆T ∆G u = − × D× = −AD λ KT KT
结论: 结论:
生长速率u与扩散有关。如图6所示。 1)温度越低,扩散系数越小,生长速率也就越小, 并趋于零。所以当过冷度大,温度远低于平衡温 度Tm时,生长速率是扩散控制的。 2)当温度接近于Tm时,扩散系数变大,这时,u 值主要决定于两相的自由焓差△G 。当T=Tm时, △G=0,u=0。因此,生长速率在低于Tm的某个 温度,会出现极大值。不过,这个温度总是高于 具有最大成核速率的温度。

物理化学界面第9章 表面现象总结

物理化学界面第9章 表面现象总结

第9章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1 基本概念1.1界面和表面不同物质或同种物质的密切接触的两个相之间的过渡区叫界面,如液态水和冰的接触面,水蒸气和玻璃的接触面等等。

表面是指固体对真空或固体和液体物质与其自身的蒸气相接触的面。

显然,表面包括在界面的概念之内,但通常并没严格区别两者,“表面”和“界面”互相通用。

1.2 表面能、表面函数和表面功表面上的物质微粒比他们处于体相内部时多出的能量叫表面能或总表面能。

由于表面的变化通常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因此这时的表面能实际上就是表面吉布斯函数。

在等温等压下且组成不变的条件下以可逆方式增加体系的表面积时所做的非体积功叫表面功,它在量值上等于表面吉布斯函数。

1.03 表面张力(比表面能)简单的说,表面张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表面能量,即比表面能,因为它与力有相同的量纲,故叫表面张力。

实际上,表面张力是表面层的分子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的线段或边界上且与表面平行或相切的收缩力。

1.04 附加压力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是指液面内部承受的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差,其方向指向曲面球心。

1.5 铺展和铺展系数某一种液滴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表面上自行展开形成一层液膜的现象叫铺展,也叫展开。

铺展系数就是某液滴B在液体A的表面上铺展时比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变化值,常用符号为S B/A1.6 湿润凡是液体沾湿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都叫润湿,其中又分为铺展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完全展开),沾湿湿润(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平凹透镜)和浸没湿润(固体完全浸渍在液体中),三种湿润程度的差别是:浸没湿润〉铺展湿润〉沾湿湿润1.7 沾湿功和湿润功在定温定压下,将单位面积的固-液界面分开时外界所做的可逆功叫沾湿功。

这一概念对完全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间的界面也适用。

结合功是指定温定压下,将单位面积的液柱拉开时外界所做的可逆功,又叫内聚功。

它是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能力的量度。

1.08 接触角液体在固体表面达到平衡时,过三相接触点的切线与固-液界面所夹的最大角叫平衡接触角或润湿角,常用符号θ。

物理化学习题09

物理化学习题09

物理化学习题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环境?2.什么是状态函数?3.什么是等压过程?4.什么是热力学能?5.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6.什么是体积功7.可逆过程有哪些特点?8.什么是理想气体?9.什么是标准摩尔生成焓?10.夏天为了降温,采取将室内电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并紧闭门窗(设墙壁门窗均不传热)。

该方法能否使室内温度下降?为什么?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由于p和V都是状态函数,则pV也是状态函数。

()2.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3.孤立系统内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其UΔ必定为零。

()4.温度越高,Q值越大。

()5.等压过程是指系统在变化过程中系统的压力等于环境的压力。

()6.不做非体积功是指系统的始态和终态的体积相同。

()7.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8.O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9.H2O(l)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10.H2和O2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的U△等于零。

()三、选择题(选1个答案)1. 是状态函数。

( )A .GB .U △C .WD .Q 2. 不是状态函数。

( )A .HB .UC .SD .G △3. 具有广度性质。

( )A .TB 、UC .PD .ρ(密度)4. 具有强度性质。

( ) A .S B .V C .G D .η(粘度)5.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 ) A .C (石墨) B .C (金刚石) C .CO 2 D .CO6.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 ) A .C (石墨) B .C (金刚石) C .CO 2 D .CO7. 理想气体在外压为101.325kPa 下的等温膨胀,该过程的 。

( ) A .Q>0 B .Q<0 C .U △>0 D .U △<08. 101.325kPa 和273.15K 的水等温等压变为冰,该过程的 。

《物理化学第4版》第九章9-6 润湿现象 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4版》第九章9-6 润湿现象 PPT课件
6
例 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1,水银 的表面张力为0.483Nm-1,水银-水的界面张力 为0.375Nm-1,试判断是水银在水表面铺展, 还是水在水银表面铺展?
解: S水/水银=σg/水银-σ水/水银-σg/水 =0.483-0.375-0.072 =0.036 Nm-1>0, 水在水银表面铺展。
20
§9 - 6 润湿现象
一、润湿 定义: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或液体)被液体(或 另一种液体)取代的现象。
需要润湿:机械润滑、洗涤、印染、焊 接、注水采油等.
不需要润湿:防雨布、防水涂料等。
1
按润湿程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附着润湿; 浸渍润湿; 铺展润湿。
2
1、附着润湿
σ g/s σ g/l
正过程(固液接触): ΔGa=σ l/s-(σ l/g+σ g/s)
σ l/s
逆过程:
附着润湿示意图
-ΔGa=(σl/g+σg/s)-σ l/s = Wa
Wa 称为液体的附着功。
3
2、浸渍润湿
σ g/s
正过程(固液接触): ΔGi=σ l/s-σ g/s
浸渍润湿示意图
逆过程:
-ΔGi=σ g/s-σ l/s= Wi σ l/s Wi 称为液体的浸渍功。
4
3、铺展润湿 液滴在固体(或液体)表面上完全铺开成为薄膜.
1.答: C
2.接触角是指:
2.答: A
(A)g/l界面经过液体至l/s界面间的夹角
(B)l/g界面经过气相至g/s界面间的夹角
(C)g/s界面经过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
(D)l/g界面经过气相和固相至s/l界面间的
夹角
17
3.高分散度固体表面吸附气体后,可使固体表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作为九年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十分重要。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化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基本粒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在核外运动。

2. 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具有唯一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例如,氢气(H2)由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

- 金属键是在金属晶体中形成的,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自由移动,形成导电性和热导性。

4.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左边,产物位于方程式右边。

反应中的物质不会被消失或产生,只是重新组合。

- 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数的下标组成。

5.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近而固定。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较近但不固定。

气态物质具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远而自由。

- 物质状态的变化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6. 摩尔计算:-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用化学计量单位表示。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第9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第9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利用氢在电极上的超电势,可以使比氢活泼的金 属先在阴极析出,这在电镀工业上是很重要的。
例如,只有控制溶液的pH,利用氢气的析出有超 电势,才使得镀Zn,Sn,Ni,Cr等工艺成为现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氢气在几种电极上的超电势
金属在电极上析出时超电势很小,通常可忽略不 计。而气体,特别是氢气和氧气,超电势值较大。
判断在阴极上首先析出何种物质,应把可能发生还 原物质的电极电势计算出来,同时考虑它的超电势。电 极电势最大的首先在阴极析出。
E(Mz+|M) E (Mz+, M) RT ln 1 zF aMz+
E(H+|H) RT F
ln 1 aH+
H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9.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η阳
E可逆 -ΔE不可逆
η阴
j(电流密度)






线
线
E可逆
电位
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氢超电势
电解质溶液通常用水作溶剂,在电解过程中,H+ 在阴极会与金属离子竞争还原。
用搅拌和升温的方法可以减少浓差极化,但也可 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3/2020
极化的类型
根据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通常把极化大致分为 两类: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2

3

2
4

2

§ 9.2 电动势的测定
Cell
Cell
V 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
电位 差计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 9.2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定可逆 电池电动势 (P65)
§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规定: 负极|电解质溶液|正极 负极|负极溶液| |正极溶液|正极
1. “|” 表示相界面,有电势差存在。 2.“||”表示盐桥,使液接电势降到可以忽略不计。 3. 要注明温度,不注明就是298.15 K; 要注明物态;气体要注明压力;溶液要注明浓度。
p77
1/2H2 (p ) H (aH =1) e
规定:

θ
H / H2 g

=0
氢电极
用途
测其它电极的相对电势 方法:
标准氢电极 || 任意电极x ( =?)
p78
标准氢电极做负极 待测电极做正极
θ E电池 = +– - = +– H

/ H2 g
= +
2、可逆电极
第二类电极(the second-class electrode)
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然 后再浸入含有该盐的相同阴离子溶液中组成 的电极。
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 电极符号: Hg, Hg2Cl 2 (s) KCl (a)
电极反应: Hg2Cl2 2e 2Hg Cl
1和3可消除或忽略,E只与2和4有关
即: E只和2个电极电势有关 E电池 = 2 + 4
§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1) 标准氢电极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 1. 反应速率 11i ii i dn dC r V dtdtνν==2. 反应级数对于速率公式可表达为...][][βαB A k r =的反应,反应的总级数...++=βαn 3.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级数 反应类型 速率公式半衰期 1/2tk 量纲微分式积分式0 表面催化反应0d d x k t =0x k t = 02a k (浓度)● (时间)-1 11d ()d x k a x t=-1lna k t a x=-1ln 2k(时间)-122A P→A +B P →()a b =22d ()d x k a x t=-2()x k t a a x =-21ak(浓度)-1●(时间)-1A +B P →2d d ()()xtk a x b x =--21()ln()b a x a b a b x k t---=/33A P→A +B +C P→()a b c ==33d ()d x k a x t=-22311()2a x a k t --=2332k a(浓度)-2● (时间)-1(1)n n ≠A P n →d ()d nx k a x t=-1111()(1)n n a x an kt----=-1'n k a-(浓度)1-n ● (时间)-1其中,a b 分别表示反应物A 和B 的起始浓度,x 表示反应消耗的深度。

4. 典型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1)1-1对峙反应k k A B +-t=0 a 0 t=t a-x x t=t e a-x e x e速率方程: ()kk te e x x x e +--+-=(2)平行反应最简单的平行反应是由两个一级基元反应组成的平行反应:x=x 1+x 2速率方程:tk k aex a )(21+-=-产物B 和C 的浓度比由竞争反应的速率决定:2121k k x x = (3)连续反应最简单的连续反应是两个单向连续的一级反应:C B A kk −→−−→−21t=0 a 0 0 t=t x y z 速率方程:1k tx ae-=)(21121tk tk eek k a k y ----=]1[21121122tk tk ek k k ek k k a z ---+--=中间产物B 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122)(21k k k m k k a y -=,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为:2121)ln(k k k k tm-=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2ln RTE dTk d a =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指数函数式: RTE a Aek -=k 1k 2A a-xCx 2 B x 1(2)阿累尼乌斯活化能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物理化学第九章--表面现象

物理化学第九章--表面现象

p0
A
ps
p0 − ps
ps
p0
附加压力总是指向曲面的球心
A
溶液
9.2.2 Laplace 公式 在毛细管内充满液体,管端有的球状液滴半径为 ′与之平衡。 在毛细管内充满液体,管端有的球状液滴半径为R′与之平衡。 液滴所受总压为: 液滴所受总压为 对活塞稍加压力: 对活塞稍加压力 液滴体积增加dV 液滴体积增加 相应表面积增加dA 相应表面积增加 s 克服附加压力p 克服附加压力 s所做的功等于可 逆增加表面积的Gibbs自由能 自由能 逆增加表面积的
边长10 → 边长 -2m→10-9m,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高度分散的物质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高度分散的物质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往往产生明显 的界面效应,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界面性质对系统的影响。 的界面效应,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界面性质对系统的影响。
9.1.2 表面自由能 表面功 δWf,R= γdAS ( )T,P,nB δWf,R= (dG)T,P,R
溶液的过饱和现象— 溶液的过饱和现象
亚 稳 状 态
液体的过冷现象— 液体的过冷现象
毛细凝聚
9.4 溶液的表面吸附
9.4.1 表面活性物质与非表面活性物质 (1) 非表面活性物质 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 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碱 (2) 表面活性物质 碳链较短的脂肪酸、 碳链较短的脂肪酸、醇、 胺等有机化合物。 酮、醛、胺等有机化合物。 (3) 表面活性剂 碳氢链中含有8个碳以上的 碳氢链中含有 个碳以上的 有机酸的各种盐 转折处的极小值 转折处的极小值 : 杂质的影响
p↑,气体分子易被液面吸附 ↑ 气体分子易被液面吸附; 一般p↑ 液体的 一般 ↑,液体的γ↓,因为 p↑,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

大学物理化学--第9章

大学物理化学--第9章

② 1 t 呈直线关系。 c n1
A
③ 半衰期公式:
t1/ 2
2n1 1 (n 1)kcAn,0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反应速率方程积分式小结
级 速率方程 数 微分式 积分式
动力学特征
t1 2 直线关系 k的量纲
0
dcA dt
k
kt (cA cA0 )
cA0 2k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2、范特霍夫规则
范特霍夫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一条经验规 律:温度每升高10 K,反应速率近似增加2-4倍。这个 经验规律可以用来估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kT10K / kT 2 ~ 4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3、阿仑尼乌斯方程(1884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9.11 光化学
1、光化反应的过程 2、光化学基本定律 3、温度对光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光化反应的过程
① 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
Hg + hν → Hg• Br2 + hν → 2Br •
初级过程速率正比于吸收光强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为零级反应。
2020/8/23
3、温度对光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热反应:受温度影响大,温度系数较大。
光化反应:大多数温度系数较小。 初级过程:与温度无关。 次级过程:与热反应类似,但多数次级反 应活化能很小,所以温度系数 比一般热反应小。
A B Y Z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第九章 电化学1.以0.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10min 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铜?在铂阳极上又可以获得多少体积的氧气(298K ,100kPa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 阳极: 2H 2O-2e - → O 2(g )+ 4H + 则:z= 2 根据:Q = nzF =It()40.11060Cu 3.10910mol 296485It n zF −××===×× m (Cu)=n (Cu)× M (Cu)= 3.109×10-4×63.55=0.01976 g 又 n (Cu)= n (O 2)pV (O 2)= n (O 2)RT则()()-42-5323O 3.109108.314300O 7.75410dm 10010n RT V p ×××===××2.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s )析出。

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水23.14 g ,AgNO 3 0.236 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93 g 。

试分别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4Ag 0.0787.23110mol Ag 107.87m M −==×323.140.00739(Ag ) 1.00610mol 169.88n +−×==×电解前+30.236n (Ag ) ==1.38910mol 169.88−×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6×10-3+7.231×10-4-1.389×10-3=3.401×10-4mol()44Ag 3.40110Ag 0.477.23110n t n +−+−×==×迁移电解()=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第九章 可逆电池本章用化学热力学的观点讨论电极反应的可逆行为。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是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极电势是本章主要概念之一,它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电势,是一种相对值,即把一个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一个已消除了液接电势的原电池,其电动势就是给定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一个可逆化学电池,电极两极间的电势差称电池的电动势,可用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计算。

因为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量之间密切相关,所以本章内容是围绕电动势而展开。

一、基本内容(一) m r G ∆=-zFE式中m r G ∆为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z 是电池反应的电子的物质的量;E 为电池的电动势。

此式运用于等温等压的可逆过程,所以E 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此式表明,在可逆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化学能(m r G ∆)全部转变成了电能z FE 。

该式将化学反应的性质与电池的性质了解起来,是电化学的基本公式之一。

若参与电池反应的所有物质均处于各自的标准态,则上式成为θmr G ∆=-zFE $ 其中E $称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对于指定的电池,E $只是温度的函数。

(二) 电池反应的能斯特公式若电池反应为 aA+bB =gG+hHE=E $-zF RT ㏑b Ba A h Hg G a a a a ⋅⋅ 此式表明,电池的电动势取决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状态,它对如何改变电池电动势具有指导的意义,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池反应式。

(三) 电极反应的能斯特公式若电极反应为 aA+bB+ze -=gG+hHE=E $-zF RT ㏑b Ba A h Hg G a a a a ⋅⋅p mr T zFT zFE H )E (∂∂+-=∆式中E 和E $分别为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此式表明,一个电极的电势取决于参与电极还原的各物质的状态。

计算的关键是要正确写出电极上的还原反应。

(四) E =负正E E -,E $=θθ负正E E - 式中E 和E $分别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标准电动势;正E (θ正E )和负E (θ负E )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

物理化学9

物理化学9

代表对所有物质求和;
A
B为量纲一的量,单位为1。
15
溶液(溶质B)的组成标度
1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或mB
def
nB nB mA nA M A
nB:溶质B的物质的量 mA:溶剂A的质量 nA:溶剂A的物质的量 bB 或mB 的单位为mol kg 1
16
M A:溶剂A的摩尔质量
3
10
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标度
2 B的质量浓度
B
def
mB V
mB:B的质量 V :混合物的体积
B的单位为kg m 3
11
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标度
3 B的质量分数
wB
def
mB mA
A
m :混合物的质量
A A
mB:B的质量
wB为量纲一的量,单位为1。
12
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标度
2
吉布斯-亥姆霍茨方程
dG SdT Vdp G S T p G H TS
温度T时
(G ) T S p
G H G H T S 或 S T G H (G ) T T p
25
【例】
ZB
def Z
nB T , p ,n C,CB
H U pV
在T、p及nC不变的条件下对nB求导
H U V p nB T , p,n C,CB nB T , p ,n C,CB nB T ,p,nC,CB
21
一定量多组分均相系统
ZB
def Z
nB T , p ,n C,C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在数值上等于各有关物质的浓度为一个单位时的瞬时 在数值上等于各有关物质的浓度为一个单位时的瞬时 反应速率 2. k是有单位的,且与反应级数有关。 是有单位的, 是有单位的 且与反应级数有关。
§9.3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简单级数反应: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且反应级 数为正整数。
lnc lnc
dc r = − = Zq dt
(1)碰撞数Z的求算 一个重要假设:假设分子为刚性球体。 不同分子间的碰撞:
Z =
2 σ A +σ B
2
M + MB 8π RT A MA ⋅ MB
12
12
NA NB ⋅ V V
2 8RT MA + MB = πdAB π MA ⋅ MB
α β
n = α + β + ⋅⋅⋅
§9.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且温度的影响 更大。
Ea d ln k = dT RT 2
式中,Ea为“实验活化能” 单位为J·mol-1
Ea ln k = − +B RT
k = Ae−Ea
RT
(2)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 1.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 为什么不同的反应其速率常数k的值相差很大? 为什么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呈指数关系? 是什么内在因素决定k值的大小及其随温度变化的大小?
2.活化能的实验测定 (i)作图法
Ea ln k = − +B RT
(ii)数值计算法
k(T2 ) Ea (T2 −T ) 1 ln = k(T ) RT2T 1 1
(3)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一些应用
1.对一些实验现象的解释
k = Ae
−Ea RT
2.由已知的某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求算另一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H 2 + Cl2 → 2 HCl
r = k [H 2 ][I 2 ]
k [H 2 ][Br2 ] r= 1 + k ' [HBr ] [Br2 ]
1/ 2
r = k [H 2 ][Cl2 ]
1/ 2
速率公式的不同是由于3个反应的机理不同。 速率公式的不同是由于 个反应的机理不同。 个反应的机理不同
§9.7 过渡态理论大意
过渡态理论又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是 1931-1935年由艾林和波兰尼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基本看法 是:当两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 的价键要经过重排,能量要经过重新分配,方能变成产物 分子。在此过程中要经过一过渡态,处于过渡态的反应系 统称为活化络合物。反应物分子通过过渡态的速率就是反 应速率。
(2)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
dξ J≡ dt
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 dξ = dni vi
1 dni J= vi dt
对任意化学反应: 对任意化学反应: aA + bB → gG + hH 1 dn A 1 dnB 1 dnG 1 dnH J =− =− = = a dt b dt g dt h dt
(ii ) Cl ⋅ + H 2 → HCl + H ⋅
(iii ) H ⋅ +Cl2 → HCl + Cl ⋅
由4个基元反应组成 个基元反应组成 的反应历程(机理) 的反应历程(机理)
(iv) 2Cl ⋅ + M → Cl2 + M
§9.2 反应速率公式
H 2 + I 2 → 2 HI
H 2 + Br2 → 2 HBr
3.半衰期法
t1 2 = ka1−n
此处要注意,k是与速率常数有关比例常数,而不是速率 常数。
ln t1 2 = ln k + (1− n) ln a
' ln( t1 2 t1/ 2 )
n =1+
ln( a' a)
(2)微分法
dc r = − = kcn dt
n r = kc1 1
n r2 = kc2
Ea = E* − E
阿仑尼乌斯的解释
A+ B ⇔C + D
k−
k+
r+ = k+[A][B]
r− = k−[A][B]
r+ = r−
[C][D] k+ Kc = = [ A][B] k−
反应平衡时
d ln Kc ∆U = dT RT 2
∆U =U(产 ) −U(反 物 物 应 )
d ln k+ d ln k− ∆U(产 ) ∆U(反 物 物 应 ) − = − 2 dT dT RT RT 2
RT
对双分子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有: r = −
k' = Z −Ec e ' ' cAcB
RT
dc ' ' = k'cAcB dt
= Z0e−Ec
RT
检验碰撞理论的正确与否,只需将计算值k’与实验值k比 较,看两者是否一致。 不同分子: 同种分子:
k dm3 ⋅ mol −1 ⋅ s−1 = k ' m3 ⋅ molec−1 ⋅ s−1 ×1000× L k dm3 ⋅ mol −1 ⋅ s−1 = k ' m3 ⋅ molec−1 ⋅ s−1 ×1000× 2L
εc × L = Ec
−Ec RT
q =e
碰撞理论中的活化能与阿仑尼乌斯公式中的活化能的概念 不同。碰撞理论中的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分子碰撞时质心连 线上相对移动能所需具有的最低值。阿仑尼乌斯公式中的 活化能是指反应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的 差值。
(3)速率常数k的计算
r =− dc = Ze−Ec dt
ln r − ln r2 n= 1 ln c1 − ln c2
ln r = ln k + nln c
微分法测反应级数nt
微分法测反应级数nc
(3)孤立法(或称过量浓度法)
其基本方法是使反应物中保持除某一组分外的其它组分极 大过量,从而利用积分法或微分法测定反应的级数,再逐 一加和。
r = k[A] [B] ⋅⋅ ⋅
(2)反应级数 )
r = k [A] [B ] ⋅ ⋅ ⋅
α β
反应级数
n = α + β + ⋅⋅⋅
反应对A为α级反应,对B为β级反应, 级反应, 级反应, 反应对 为 级反应 为 级反应 总反应级数为n 总反应级数为
如何判断一个反应的级数呢? 如何判断一个反应的级数呢?
(3)质量作用定律 )
定容反应: 定容反应: 单位体积的反应速率: 单位体积的反应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
J 1 dξ 1 dni 1 dci 1 d [i ] = = = = V V dt Vvi dt vi dt vi dt
[mol ⋅ m
−3
⋅ s −1
]
反应
2 NO + Br2 → 2 NOBr
1 d [NO ] d [Br2 ] 1 d [NOBr ] r=− =− = 2 dt dt 2 dt
1 t1 2 = k2a
dx = k2 (a − x)(b − x) dt
if
a ≠b
1 b(a − x) k2 = ln t(a −b) a(b − x)
(3)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 零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一类反应。
§9.4 反应级数的测定 (1)积分法 1.尝试法 2.作图法 对一级反应,以lnc对t作图应得直线; 对二级反应,以l/c对t作图应得直线; 对三级反应.以1/c2对t作图应得直线 对零级反应,以c对t作图应得直线;
9.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9.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内 容
§9.1 引言 §9.2 反应速率公式 §9.3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9.4 反应级数的测定 §9.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6 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 §9.7 过渡态理论大意 §9.8 单分子反应理论简介
§9.1 引言
(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 热力学两个问题: 热力学两个问题: 1 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化学动力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学科。 化学动力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学科。 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学科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提示化 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目的就是控制反应的进行 它的目的就是控制反应的进行, 它的目的就是控制反应的进行,使反应按人们所希望的速 率进行,并得到人们所希望的产品。 率进行,并得到人们所希望的产品。
k(T2 ) Ea (T2 −T ) 1 ln = k(T ) RT2T 1 1
3.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温度
dc − = Ae−Ea dt
RT
⋅c
n
1 1−n 1−n (c0 − c ) = Ae−Ea n −1
RT
⋅t
§9.6 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是在接受了阿仑尼乌斯关于“活化状态”和“活 化能”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气体分子运动 论,在1918年,由路易斯建立起来的。 A+B→产物 碰撞理论的两点基本看法: 1.两个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发生碰撞; 2.不是任何两个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 有当两个反应物分子的能量超过一定数量时,碰撞后才能 发生反应。 或 2A→产物
aA + bB → gG + h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