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民风民俗_苏教版
融入地方课程资源让品德教学更有效
电视 、 亲身实 践等途径 关心 家 乡的建设 和发 展 , 这样 才是一 个 有 社会 责任感的小公 民, 同学们 , 你们记住 了吗? 河 阳山歌作为 我 国最古 老的原生态 民间歌谣 ,在我们 家 乡已经 流传 T 6 0 0 0 多年 , 前几年 已被列入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 录。现在 请 同学们 跟着老 师一起来 唱一 唱河 阳山歌 中最 古老 的一首 山歌
一
该不该 取消? 学生在 广泛讨论 的基础 上一致认为应该取 消 , 这样
既培养了学 生讲 文明 、 移风易俗的观念 , 又锻炼 了学 生分辨是非
三、 以学 生 生 活 为 起 点 , 发 展 课 程 资 源
如何有效地 把我们周 围的地方课程资源融合 到教学环节 中 , 从 的能力 , 为 以后参与和适 应社会生 活打下基础 。 师 :现在我要看看 同学们是否关心我们张家港 的民风民俗 的新发展。 在前 几年 , 我们张家港在凤凰镇新增设 了一个什么节
【 才. 智】 【 学 习策 略 】
融入地方课程资源让品德教学更有效
江苏 张家港 ●顾 建 英
《 品德 与社会课程标 准》 指出: “ 鼓励教 师积极地 开发和利 要帮助学生甄别 和判断信息的好坏 , 作 出正确的反馈。 传统 场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通用4篇)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通用4篇)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内容,有利于同学在了解自身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领略各民族的风俗特色。使同学对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同学的爱国之情。
这次在培育站我教学的是《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中国的民风民俗有很多,范围较大,内容涉及的方方面面,老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全部展现给学生。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我主要采用小组收集汇报的方法。虽然一节小课三十分钟,但学生课前的时间是充足的,是可以随意支配的。
首先人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或其它形式收集传统节日中的风俗资料,让学生主动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在收集的过程中我没有给范围,就是让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多去了解中国民俗文化。
但在课堂汇报上我给了时间限制,在课堂上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只需3—5分钟,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查,这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课堂中由歌曲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接着根据教材,检查同学们课前资料收集的成效,也设置了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考察。老师同时给予指导,并提供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看起来老师在课堂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学生分组汇报就好,因为课堂中的教学需体现同学的学习主体性,要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但其它这节课的内容虽然只是汇报四个节日的部分风俗,我课前也是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以防孩子在交流汇报过程中有些不正确的地方,自己可以做到点拨作用。事实上也是,有个学生在课堂上说一月一日元旦节是传统节日时,我及时告知他,那是为了和国际接轨,1912年孙中山先生后定的节日,并不是古代代代相传下来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
3.了解本地的尊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
师:同学们,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收到什么呀?
生:新衣服、好吃的、玩具、新书包……
师:大家收到的礼物真多呀!还有一样“礼物”,同学们没有说到,那就是压岁钱。
师:长辈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
生:买好吃的。
师:我们确实能用压岁钱买好吃的,它还有什么寓意?
生:祝愿我们茁壮成长。
师: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晩辈压岁钱,以祝福晩辈平安度岁。除了压岁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相关的风俗呢?
生:满月剃胎头。
生:摆满月酒。
师:俗话说“一方一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咱们当地独特的风俗(板书:我们当地的风俗)在我的家乡,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家人都要煮红鸡蛋送给亲朋好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边想:为什么要送红鸡蛋?(播放视频)
生:送去祝福。
生:分享喜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有民谣这样说:“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送红鸡蛋以示庆贺,并期待新生命平安健康。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把全班同学分成
四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发言。)
组1:周岁的时候,家人准备算盘、笔、钱、书等,让我们抓周。
组2:正月初一不能赖床,如果赖床就会一年到头都赖床。
组3:正月要去亲戚家拜年,还会收到红包。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的民风民俗苏教版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我们的民风民俗苏教版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板书:传统节日)
生1: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师:非常好!谁能再说一遍吗?
生2: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元宵节。师:你不仅正确,声音还很响亮,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我贴你们说,好吗?(师贴板书)生:春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师: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几千年来从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这是我们中国特有
的民风民俗。(贴板书:我们的民风民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传统节日,来研究这些节日。师:你们对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吗? 能用一个词语来谈谈你对某个传统节日的印象吗?
生1:中秋节应该是“思念”。师:提炼得非常好!还有吗?生2:重阳节应该是“敬老”。
师:看来你们了解得还是挺多的啊!生3:春节应该是“团圆”。
师:很好!也可以说一下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做些什么事。生4:端午节是“纪念”。端午节里可以赛龙舟、吃粽子。师:好的,看来我们小朋友对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了很多。
二、全班交流最喜欢的节日
(一)师: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呢?我们来投票选择一下,开始。(小组长带领组员上平台投票。)
如果你的投票器打不开,你可以请你的组员帮你投一票。投好了,就请你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宋老师。
师:我们来看一下投票结果,啊!我们的投票结果诞生了,来,瞧一瞧!
你们看,我们收到了一共有—我来数一数,一共有30票,其中喜欢春节的同学最多了,我还发现,喜欢端午节的同学不是很多。师:为什么你们最喜欢春节呢?生1:因为春节可以团圆。
四年级品社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1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组成,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与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我们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查找相关的网站、网址,了解有关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国》。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
(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对,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我们祖国而做贡献。
2、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不同的民风民俗。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去参加了这个活动,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播放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活动录象)
看了这个录象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呢?
苏教版品社四年级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习俗发展变化
2、了解春节,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每年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
2、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吃得好,穿的好,玩得好)
3、是啊,老师也喜欢过年。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好好的认识一下春节,愿意跟着我的请举手(板书)
4、学习目标:
(1)、知道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的来历及一些习俗
(2)、了解春节,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5、出示小知识:新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历新年,从元旦一月一日开始,还有一种新年是从春节农历一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年初一开始。
二、听故事,了解年的来历。
1、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讲一讲:为什么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呢?你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想不想听个传说故事。(点击课件)这个虽然是个传说故事却为过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它的真正来历想不想知道让我们来读一段小资料。〈课件出示:春节的来历〉
三、看图片,简单了解传统风俗。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是不一样的。
香港:平时香港是不允许放烟花爆竹的,但到了过新年的时候,香港会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举行一个盛大的烟火晚会。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也叫“泼水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民风民俗 优质课
我们的民风民俗
仪化一小金会元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整合信息、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交流民风民俗调查表,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整理我国民风民俗的有关资料。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后反思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位在认识节日和习俗,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设计意图】
我的这堂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声、色、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而迅速便捷的网上学习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成为可能。
课堂中的教学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同时也知道了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正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下册思品课件-《我们的民风民俗》 苏教版 (共66张PPT)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 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 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 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爆竹有越做 个儿越大、越放声儿越响之势。一到除 夕夜,炮声隆隆、火光闪闪,除了让那 些老人、病人心惊肉跳之外,火灾频起 和伤员不断、更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更 有人说如今的烟花爆竹已经不是娱乐工 具了,已经是“杀伤性武器”了。据一 份资料显示:从1982年到1993年,同仁 医院春节期间共接诊因燃放烟花爆竹被 炸伤眼睛的患者有1820人,其中仅摘除 眼球者就多达39人。
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
地神的遗俗.
•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
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
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习俗
中秋月饼
中秋赏月
水调歌头 (节选)
宋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第6课
我们的民风民俗
猜谜
冬夏之交 一年将尽夜
(打两个节日)
活动目录
第一章.江苏姜堰民风
民俗
第三章.各民族 建筑
第二章. 民风 民俗
第四章. 世界民风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三、猜一猜
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
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
《我的民风民俗》这一课由三部分构成: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的民风民俗。三部分内容有机相连,环环相扣。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丰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今天,我执教的是课文第三部分的内容: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这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传统节日习俗,而每个节日都伴随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这部分教材中有四个环节:1、呈现了三幅画面:第一幅
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第二幅图是彝族的”火把节”,第三幅傣族的
“泼水节”,并且用文字简述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及活动内容。在此学习了
解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还有哪些民俗活动?它们各有什幺象征意义?2、
图文并茂地列举了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如春节时,我国北方许多地方用“蒸馒头”、“包饺子”来庆贺佳节;节日装饰——中国结、服饰——旗袍。
3、由于民间习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祖先留下的文化习俗很多,哪些该继承发扬,哪些该废除,教材创设了“小辩论”栏目。
4、国家文
化网、中国民俗网网址,并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可参观家乡民俗展览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查找资料,自办一个“小小民俗展”。
在备课时,我们发现祖国的民风民俗包涵的概念真的是非常广,包括各
个民族的传统服饰、饮食、歌舞、建筑、文字、及独特的风俗习惯、来历、传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往往通过一次重大的节日得以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甚至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抓住各民族的重大节日这个点,从各个民族的重大节日中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因为,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往往是通过这个民族的重大节日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包括节日习俗、婚丧习俗、饮食习俗等。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习俗产生好奇,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知道节日习俗、婚丧习俗、
饮食习俗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
感,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
2.难点:理解民风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中
国的传统民风民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风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考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学用具。
3.准备网络环境,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评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1.1 课程背景
《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
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风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1.2 课程目标
•了解中国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
•探究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觉维护本地文化的意识。
二、课堂教学设计
2.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北方的年夜饭习俗;
•南方的拜年和红包习俗;
•西南地区的水灯节习俗;
•西北地区的小华山庙会习俗。
通过介绍这些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学生可以对中国的文
化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2.2 教学目标
2.2.1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了解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
2.2.2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尊重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能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解释,增强文化自信心。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
2.3.1 教学重点
•介绍中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分析风俗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2.3.2 教学难点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风俗习惯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5分钟)
通过问学生在春节期间是否有过拜年和收红包的经历,引
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阅读课文(10分钟)
在将课文分段阅读给学生听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简要
介绍一下中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然后,学生可以边听课文,边在课文上做标记,将自己不
理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3.3 理解课文(15分钟)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我们的民风民俗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查找相关网站的网址;教师下载有关资料后进行整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Internet在网上浏览、收集种类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看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二)网络学习,认识春节
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教师制作的“春节网”浏览学习,该网站的主要板块为:美丽传说、缤纷饮食、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1)讲一讲春节的传说;
(2)演一演春节的活动;
(3)画一画春节的景象;
(4)谈一谈春节的经历;
……
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读课本上“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
5.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配乐《常回家看看》)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说课(含板书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
地的风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主要从家乡的习俗和风俗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通过对传统风俗和艺术的了解,教会学生保护传统的重要性。本课聚焦于家乡当地的风俗,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引导学生爱家乡,爱传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科和社会实践对于中国的许多风俗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旨在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家乡尊老爱幼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身边家乡的尊老爱幼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们的民风民俗》说课稿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我们的民风民俗》说课稿
岔河镇岔河小学夏艳
一、说教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的民风民俗》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的内容由三大版块组成“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的民风民俗”,从不同方面向学生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民风民俗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本课的第一教时“传统的节日”侧重于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故事传说等相关知识,感受自己民族生活的特色,认识自己民族的根,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
辨别,分析能力,学习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教育学生弘扬正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为树立新风
尚而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展开活动,渗透文化内涵。
难点:适度拓展,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课前准备: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的民风民俗苏教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内容,有利于同学在了解自身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领略各民族的风俗特色。使同学对中华民族的保守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同学的爱国之情。
我的这堂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给同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声、色、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只为同学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溢情趣;而迅速便利的网上学习更为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成为可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层层深入、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预习、调查,这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课堂中由歌曲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接着根据教材,设置幸运抢答题,其中有填空题也有连线题等题型。为了检查同学预习的效果,也设置了对哪个民族比较了解,进行抢答。老师同时给予指导,并提供一些资料进行学习。同学抢答后,接着听。多媒体出示少数民族的歌曲,让同学再欣赏、体会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这一环节既能放松课堂气氛,同时又有不失时机的在娱乐中学习。
教学中,需要同学的主动参与,既然有音乐,为什么不让同学来演一演呢?所以在课上,鲁航、吴才金、王宇霞这几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当堂汇报自身民族过春节的活动,他们叙述中有扮演,当时那气氛真是很好,同学们各个都很积极活跃。学到这里来个趁热打铁,深入感悟,出示一段内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现象。通过同学的回答,让同学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有所用。同时由同学总结感受、巩固所学,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保守文化的认识。
课堂中的教学需体现同学的学习主体性,要让同学在快乐中学习。通过教学让同学了解了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同时也知道了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更
重要的是弘扬了正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美中缺乏的是,我过高地估计了小朋友的电脑水平,在进入专题网站时花了很多时间,另外,小朋友网上冲浪由于是第一次,很拘谨,这样的学习应多进行。我想,假如我精简内容,就针对“春节”一局部内容,一节课也是上不完的。以后备课还得深入,以同学的体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