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Ⅱ)配合物、洛美沙及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农药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轨道 因部分填 充 电子 , 跃迁几 率减 小 , 生减 色效 使 产
应 [ 。图 1为西 玛 津 一DNA 体 系与 相 应 浓 度 游 离 5 ]
lt 8 e 0傅里 叶 红外 光 谱 仪 , 3 配置 AT 附件 ( 国 , R 美 Ni lt 司) 乌 氏粘 度计 ( 海前 锋橡 塑玻 璃 制 品 c e公 o ; 上
而且西玛津的存在使得 D NA 的熔点和粘度增 大 , 由此推断 西玛 津与 D NA 发生嵌插结合 。此外 , T I F- R光谱分析
和 盐 效 应 结 果 表 明 西玛 津 与 DN 还 存 在 静 电结 合 。计 算 出 的 热 力 学 参 数 表 明 , 水 作 用 力 是 西 玛 津 与 D A 疏 NA结 合
用 的一 种常 用手 段 。DN 诱 导 小 分 子 出现 减 色 和 A
西玛 津 的生物毒 理学 效应提 供有益 信息 。
1 实验 部 分
1 1 主要 仪器 与试剂 . UV-4 0紫 外 一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 ( 25 日本 , 岛津 公 司 ) F40 ; -5 0型 荧 光 光 度 计 ( 日本 , 日立 公 司 ) ;
物质 , 遗传 信息 的携带 者 和基 因表 达 的物质基 础 。 是 在体 内 , 大部 分化 学有 害物 以 DNA 为作 用 靶点 , 它
嗪) 是一 种广泛 使用 的三 嗪类 除草剂 。从 1 5 9 5年开
始, 就被 用于果 园 、 园 等 的 除草 作 业 中 , 花 由于使 用
和细胞 癌变 _ 。本 文 以吖啶橙 ( 3 ] AO) 为荧 光探 针 , 采
用荧 光 、 紫外 一 可见 、 D 以及 F - 光谱 等多 种光 C TI R
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洛美沙星与 D A相互作用的光谱 研究 N
刘 炜 ,毕 和 平 ,张连 华 ,吴 亚 弟
(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海南 海 口 5 15 ) 7 18
摘 要 :应 用 荧光光谱 法和 紫外光谱 技 术研 究 了洛 美沙 星和 DNA 分子 间 的相 互作 用. 在
p 为 45的 T i HC 缓 冲 溶 液 体 系 中 ,测 量 不 同 DNA 浓 度 下 洛 美 沙 星 的 荧 光 发 射 光 谱 . H . r s— 1
3 50
4 50
55 0
pH
2 结 果 与讨 论
21 DN . A存 在 下 L MX的 荧光 光谱
图 1和 图 2分 别 为 p 45r — 1 冲 液 中 D A存 在 下 洛 美 沙 星 的荧 光 发 射 光谱 和荧 光 激发 光 谱 . H .ts HC 缓 i N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洛美 沙星 在 4 2 m处 有 一最 大 发射 峰 , N 5n D A存 在 可使 洛美 沙 星 4 2 m处 的荧 光 发 射荧 5n 光度 发生 猝灭 , D A浓 度 增大 时 , 当 N 猝灭 程 度逐 渐 增强 , 明 D A 和洛美 沙 星 可能 形成 了复合 物 . 表 N
入 等量 的 Ti HC 缓 冲溶液 并 用二 次蒸 馏 水稀 释 到刻 度 , 匀 , r— 1 s 摇 在荧 光 仪上 进 行荧 光 光谱 和 吸收 光谱 的测
定 . 光 激发 波 长选 择 2 3n 发射 波 长为 4 2 m, 缝 宽 度均 为 3n 荧 8 m, 5n 狭 m.
一
O0H
步 研究 洛美 沙星 的抗 病毒 机理 提供 重要 信息 .
1 实 验 部 分
规模化制备小牛胸腺DNA的工艺研究_徐志鹏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和仪器 A 1. 1. 1 材料 冷冻小牛胸腺( 北京伟业千秋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鲱 鱼 精 DNA ( 上 海 研 域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纯 度 85% ) 。
1. 1. 2 仪器 UV-7504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菁化公司) , DNA 水平电泳槽( 上海万达科技有限公司) ,LXJⅡ型低速 大容量多管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 1. 1. 3 试剂 柠檬酸三钠、氯化钠、十二烷基硫酸钠、乙醇 等试剂均为食品级。 1. 2 方法 1. 2. 1 小牛胸腺 DNA 小试提取工艺优化
目前已有较多的有关 DNA 提取工艺的报道,如唐孝礼 等[2]利用鱼类精巢提取 DNA,回收率为 15% ~ 25% ,成品 DNA 纯度可 达 96. 85% 。但 鱼 精 DNA 产 量 有 限,价 格 较 高,限制了其应用。朱振雷等[3]用改良后的 SDS 法可以较 快提取大豆 DNA,A260 / A280 值在 1. 809 ~ 1. 916 之间,纯度较 高,但 DNA 产 量 较 低。吕 二 盼 等[4] 从 鸭 血、猪 血 中 提 取 DNA,所测 A260 / A28 0 值在 1. 70 ~ 1. 93 之间,回收率最高可 达 15% 。但应用较多有机试剂,污染大,成本高,不适合于 大规模工业生产。
外分光光度计下测其 A260 / A28 0 值。
80. 95% 。因此,规模化制备时 SDS 浓度采用 4. 5 g / L。
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
S ud n heM e ha im ft n e a to ewe n M e c p o rne t y o t c n s o he I t r ci n b t e r a t pu i M ea m p e e n l t lCo lx s a d CafThy u m s DNA
维普资讯
2O 0 2年第 6 o卷 第 6期 , 6 9 7~9 2 7
化 学 学 报
ACr HI CA S NI A C MI I CA
V 1 0,2 0 o .6 02 N o.6,9 7~9 2 6 7
巯 嘌 呤 金 属 配 合 物 与 小 牛 胸 腺 DNA 的 作 用
用 模 式 , 巯 嘌 呤 与 D A是 非 嵌 插 结 合 , 嘌 呤 金 属 配 合 物 与 D A之 间 的 作 用 为 静 电 方 式 和 一 定 的 嵌 入 方 式 . 即 N 巯 N 并 求 得巯 嘌呤金属配合物 与 D A的结合常数 . N
关 键词 金 属配合物 , 化 乙锭 , 嘌呤 ,N 溴 巯 DA
L U,J. n i Xi (e D ̄ n o 甜r ,T  ̄i ei lU vrt tf m i nM d a m e i o c sy,T nn3 D ) i f 02 ai
HUANG ,Z - hiNa Z AO , P n H eg
ZHANG , GuiZ u -h
eu tnadcr a i ri q ai i u rdc os on c l h m,e . ofI a i ecltn a de c s t idn r tetom j t ,cn II t n r ai l t t i bn i aeh a r c i Tt t a o n h 类 生 命 的 最 主 要 的疾 病 之
镍与斯帕沙星结合
镍-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镍(Ⅱ)配合物的抗菌药物司帕沙星:结构和生物特性单核镍(II )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抗菌剂在没有供体或氮做供体的杂环配位体(1,10ˊ邻二氮杂菲或2,2ˊ联吡啶)的情况下已经合成并表征。
实验数据表明,司帕沙星作为双齿配体的质子通过协调酮和羧酸氧对Ni (II )离子进行选折。
通过X 射线确定了邻菲罗啉和司帕沙星中的镍(II )的晶体结构。
解决方案记录的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二甲基桠枫和1/2二甲基桠枫/缓冲液(用150Mm 氯化钠和15mM 柠檬酸三钠调节ph=7)有小牛胸腺DNA (CT DNA )的存在,可以通过嵌插结合模式绑定小牛胸腺DNA (CT DNA )。
通过紫外研究复合物和小牛胸腺DNAD(CT DNA)的相互作用表明,复合物可以绑定到CT DNA ,并表现出最高的结合常数。
用溴化乙锭(EB )的研究表明,该复合物可以取代被DNA 束缚的EB ,这表明他们可以通过EB 把DNA 在强有力的竞争结合位点插入。
该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三种不同的微生物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由复合物所提供的抑制作用与自由司帕沙星相比略有下降。
复合物对人类和牛血清白蛋白有着良好的结合倾向,具有较高的结合常数的值。
1.引言自从1975年发现脲酶是一种镍酶,镍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影响迅速扩大。
从那以后,取决于镍的酶的种类名单显著增长。
此外,具有特征结构的镍配合物作为维生素类或具有抗菌,抗癌,抗惊厥,抗癫痫,抗菌及杀菌活性而被大量报道。
喹诺酮类或喹诺酮类羧酸最为一种抗菌剂能有效的抑制DNA 的复制,通常治疗多种疾病。
喹诺酮类药物生物学特性及其金属配合物对不同微生物抗菌活性,毒性和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的测试研究,一直聚集在如何与DNA 相互作用。
司帕沙星(Hsf )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后天获得性肺炎,由于其良好的药物利用率和较长的半衰期,使用的剂量允许每日一次,这可能有助于改善疗法和成本效益。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非环糊精体系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A48
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进展
A49
毛细管电泳与电泳芯片检测方法研究
A50
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A51
毛细管电泳分离体液中手性药物
A52
1 极谱与伏安法 络合吸附 波 、催 化波 、线性 扫描与 循环伏 安法 、示差脉
冲伏安法 、方波伏安法 、卷积伏安法等极谱和伏安 法由于其 具有灵敏 、快速和简单等特点 , 已广泛应用于 材料 、环 保 、药 物和生化等领域的研究和检测 , 见表 2 。
表 2 极谱与伏安法
研 究内 容
文献பைடு நூலகம்
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钒
B1
铅-茜素紫-邻菲罗啉体系极谱行为及其应用
B2
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氧氟沙星
B3
甲基橙亚硝化极谱法测定
NO
3
B4
微波消解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及大麻笋中的微量硒
B5
酪氨酸 、脯氨酸和组氨酸的示波极谱连续测定
B6
盐酸羟胺存在下极谱动力法测定阿托品
B55
示波极谱法测定皮蛋中微量铅
B56
锌-茜素紫络合物极谱行为及应用
B57
奥美拉唑示波极谱法测定
B58
甘草次酸的电化学研究
B59
卡托普利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
B60
吡虫清催化极谱波
B61
钆(Ⅲ)-钙试剂络合吸附波
B62
泼尼松示波极谱法测定
B63
示波极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 A
B64
赖氨酸与香草醛反应产物的极谱特性及其应用
B83
催化极谱法测定高纯铅中痕量镍
B84
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收稿日期:2022G12G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07814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2A C B 205010);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 K L F GZ Z B G202136;S K L F GZ Z A G201912).作者简介:吴健妹(1997 ),女,硕士生.㊀∗通信作者:张国文(1966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 Gm a i l :g w z h a n g@n c u .e d u .c n .吴健妹,张国文.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47(3):243G254.WUJM ,Z HA N G G W.M u l t i s p e c t r a l a n d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t h r e e g l y c o s yl a t i o n i n t e r Gm e d i a t e sw i t hc a l f t h y m u sD N A [J ].J o u r n a l o f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2023,47(3):243G254.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吴健妹,张国文∗(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㊀330047)㊀㊀摘要:三种αG二羰基化合物:丙酮醛(MG O )㊁丁二酮(D A )和乙二醛(G O )作为常见的高反应活性的糖基化中间体,会对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D N A )造成损伤.MG O ㊁D A 和G O 与小牛胸腺D N A (c t D N A )的相互作用特性通过多光谱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测定.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范德华力和氢键驱动MG O ㊁D A 和G O 与c t D N A发生自发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各能量分布佐证了这一结论.在25ħ下,MG O ㊁D A 和G O 与c t D N A 的结合常数接近经典的凹槽结合剂,其值分别为2.99ˑ103㊁1.96ˑ103和1.05ˑ103L m o l -1.N a C l ㊁单双链D N A ㊁热变性㊁粘度和园二色谱实验证明了MG O ㊁D A 和G O 与c t D N A 均通过凹槽方式结合.分子对接直观显示了MG O ㊁D A 和G O 是结合在D N A 富含A T 的小沟区,其中D T 7和D A 18是结合的活性位点.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MG O Gc t D N A 复合物较游离c t D N A 有更高的均方根偏差(R M S D )㊁回旋半径(R g )和均方根波动(R M S F )值,说明MG O 的结合使D N A 结构部分松散,稳定性减弱.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赖氨酸和C u 2+存在下,MG O ㊁D A 和G O 均能损伤质粒D N A ,MG O 和G O 甚至会完全破坏D N A 的超螺旋形态.关键词:糖基化中间产物;αG二羰基化合物;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图分类号:O 657.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G0464(2023)03G0243G012M u l t i s p e c t r a l a n dm o l e c u l a r d y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t h r e e g l y c o s y l a t i o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w i t h c a l f t h ym u sD N A WUJ i a n m e i ,Z H A N G G u o w e n∗(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F o o d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c h a n g 33004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r e e αGd i c a r b o n y l c o m p o u n d s ,m e t h y l g l y o x a l (MG O ),d i a c e t y l (D A )a n d g l y o x a l (G O )w e r e c o mm o nh i g h l y re Ga c t i v e g l y c o s y l a t i o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t h a t c a n c a u s ed a m a g e t ob i o l o g i c a lm a c r o m o l e c u l e s (e .g .D N A )i nt h eb o d y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o fMG O ,D Aa n dG O w i t hc a lf t h y m u sD N A (c t D N A )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b y m u l t i s pe c t r a lm e t h o d sc o m b i n e dw i t h c o m p u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a l y s i s o fU Vs p e c t r a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MG O ,D Aa n dG Ob i n d i n g t o c t D N As p o n t a n e o u s l y w e r e m a i n l y d r i v e nb y v a nd e r W a a l sf o r c e sa n dh y d r og e nb o n d i n g ,a n dth ee n e r g y d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m o l e c u l a rd yn a m i c ss i m u l a t i o n s s u p p o r t e d t h i 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b i n d i n g co n s t a n t so f MG O ,D Aa n dG O w i t hc t D N Aa t 25ħw e r ec l o s e t ot h o s eo f c l a s s i c a l g r o o v e Gb i n d e r s ,w i t h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v a l u e so f2.99ˑ103,1.96ˑ103a n d1.05ˑ103L m o l -1,r e s p e c t i v e l y .N a C l ,s i n gl ea n d d o u b l e Gs t r a n d e dD N A ,t h e r m a l d e n a t u r a t i o n ,v i s c o s i t y a n dC Ds p e c t r o s c o p y e x pe r i m e n t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MG O ,D Aa n dG O w e r e a l l b o u n d t o c t D N Av i a g r o o v eb i n d i n g .M o l e c u l a r d o c k i n g vi s u a l i z a t i o n s h o w e d t h a tMG O ,D Aa n dG O w e r e b o u n d i n t h e A T Gr i c hm i n o r g r o o v e r e g i o no fD N A ,w i t hD T 7a n dD A 18b e i n g t h e a c t i v e s i t e s o f b i n d i n g .M o l e c u l a r d y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s o f t h eMG O Gc t D N Ac o m p l e xh a dh i g h e r r o o tm e a ns q u a r ed e v i a t i o n ,r a d i u so f g y r a t i o n ,a n dr o o tm e a ns q u a r e f l u c t u a t i o nv a l u e s t h a n f r e eD N A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b i n d i n g ofMG Ol o o s e n e da n d t e n d e d t od e s t a b i l i s e p a r t so f t h eD N As t r u c t u r e .G e l e l e c t r o Gp h o r e s i s e x p e r i m e n t s s h o w e d t h a tMG O ,D Aa n dG Oc o u l d d a m a g e p l a s m i dD N A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l ys i n e a n dC u 2+,a n dMG O 第47卷第3期2023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J o u r n a l o f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47N o .3J u n .2023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n dG Oe v e n c o m p l e t e l y d i s r u p t e d t h e s u p e r h e l i c a lm o r p h o l o g y o fD N A.K e y W o r d s:g l y c o s y l a t i o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αGd i c a r b o n y l c o m p o u n d s;c a l f t h y m u sD N A;i n t e r a c t i o n s;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 i c s s i mGu l a t i o n s㊀㊀αG二羰基化合物(αGD i c a r b o n y l c o m p o u n d s,αGD C s)是糖基化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既产生于人体糖代谢过程[1],又通过摄入富糖或富脂食物进入人体内[2].αGD C s因两羰基形成共轭结构,而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常见的αGD C s有:丙酮醛(MG O),丁二酮(D A),乙二醛(G O)和3G脱氧葡糖醛酮(3GD G)等.高活性的αGD C s是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 G E s)生成的主要因素[3].A G E s与A G E s受体(R A G E)的结合刺激活性氧(R O S)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4].在A G E s形成期间,αGD C s与蛋白质的赖氨酸或精氨酸残基的非酶交联也会促进R O S的产生,如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5].这些有害物质会引发氧化修饰,对细胞成分如蛋白质和D N A[6]造成损害,进而引发人体内各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7]和阿尔兹海默症[8]等).另外,MG O自身除了会抑制D N A的合成,还通过使D N A片段化产生一些凋亡标记来引起细胞死亡[9].G O也能改变细胞形态,使D N A的合成受阻[10].因此,探究αGD C s与D N A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必要.D N 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指导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常作为有害小分子的主要靶标进行分子水平的毒性研究[11].本研究采用多光谱方法(紫外光谱㊁荧光分析和圆二色谱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MG O㊁D A和G O 与c t D N A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对D N A的结构损伤作用,对于认识食品中有害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及其可能的毒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其有害作用的可能抑制手段提供了有用的信息.1㊀实验部分1.1㊀试剂与仪器小牛胸腺D N A(c a l f t h y m u sD N A,c t D N A)和p U C18质粒D N A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丙酮醛(40%水溶液)㊁丁二酮(纯度ȡ98%)㊁乙二醛(8.8M水溶液)和H o e c h s t33258均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溴化乙锭(E B)购于印度S R L公司.所用的所有其他化学品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超纯水.c t D N A储备溶液制备:将50m g c t D N A加入p H7.4的0.05m o l L-1T r i sGH C l缓冲液中,定容至50m L,在4ħ下放置一周保证c t D N A完全溶解.用紫外光谱法测定c t D N A的吸光度值,若A260/A280在1.8~1.9范围内,表明该D N A溶液较纯可用于实验.通过ε260=6600L m o l-1 c m-1计算c t D N A溶液的浓度,制备的储备液浓度为2.41ˑ10-3m o l L-1.B S A224S型电子天平(德国S a r t o r i u s公司); p H SG3E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U VG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乌氏粘度计(上海前锋橡塑玻璃制品厂);FG7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MO SG450型圆二色(C D)谱仪(法国B i oGL o g i c公司);D Y YG2C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1.2㊀方法1.2.1㊀紫外吸收光谱在25ħ㊁21ħ和37ħ下,将c t D N A的浓度保持在3.95ˑ10-5m o l L-1,分别连续添加10次等浓度(5.41ˑ10-5m o l L-1)的MG O㊁D A或G O,混匀反应3m i n后,在紫外光谱仪上记录210~340n m MG O㊁D A或G O存在和不存在下的c t D N A的紫外吸收光谱.1.2.2㊀盐离子实验将c t D N A(3.01ˑ10-5m o l L-1)和MG O㊁D A或G O(2.77ˑ10-4m o l L-1)在室温下静置反应15m i n,制得MG O/D A/G OGc t D N A复合体系,分别向单独c t D N A和MG OGc t D N A㊁D AGc t D N A 或G OGc t D N A复合体系中不断滴加等浓度的N a C l 溶液(1.6ˑ10-3ң1.67ˑ10-2m o l L-1),反应3m i n后,测定各反应溶液在258n m处的吸光度值.1.2.3㊀单双链D N A结合实验参照并改进周智圣[12]的方法,将双链c t D N A (d sGc t D N A)在100ħ下加热15m i n,再迅速冰浴冷却约10m i n,即得单链c t D N A(s sGc t D N A).在3m L缓冲体系中,固定MG O㊁D A或G O的浓度均为3.63ˑ10-4m o l L-1,向小分子溶液中分别滴加d sGc t D N A和s sGc t D N A,共10次,在紫外光谱仪上记录210~340n m各复合体系的U VGv i s吸收光谱.1.2.4㊀D N A熔点分析固定混合溶液中c t D N A和MG O㊁D A或G O44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年㊀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浓度分别为3.01ˑ10-5和3.65ˑ10-4m o l L-1,将单独c t D N A㊁MG OGc t D N A㊁D AGc t D N A和G OGc t D N A混合溶液均从25ħ加热至95ħ,每间隔5ħ测定一次各溶液的A258n m.f s s=(A-A0)/(A f -A0),f s s=0.5时对应的温度即为c t D N A的熔点温度(T m),其中A㊁A0和A f分别为各反应体系在不同实验温度㊁25ħ和95ħ时的吸光度.1.2.5㊀粘度测量使用维持在25ħ恒温浴中的粘度计进行粘度测量.用T r i sGH C l缓冲溶液(p H=7.4)将c t D N A 的浓度固定为4.82ˑ10-5m o l L-1,在不存在和存在MG O㊁D A㊁G O或H33258的情况下,测量每个样品流过毛细管的时间3次,并计算平均流动时间.以(η/η0)1/3为纵坐标,浓度比为横坐标画图,其中η是在MG O㊁D A㊁G O或H33258存在下c t D N A的粘度,η0是单独c t D N A的粘性.根据观察到的含c t D N A溶液的流动时间(t)计算粘度值,所用时间均经缓冲液单独流动时间(t0)校正,η=(t-t0)/t0.1.2.6㊀荧光探针实验将MG O㊁D A或G O(3.3ˑ10-4ң3.33ˑ10-3m o l L-1)依次滴定至含有固定量的c t D N A(3.01ˑ10-3m o l L-1)和H33258或E B(7.05ˑ10-6m o l L-1)的混合溶液中.H33258Gc t D N A复合体系在340n m处激发,并在290~600n m处记录发射光谱,E BGc t D N A复合体系在525n m处激发,并在505~700n m处记录发射光谱.荧光竞争百分比(θ)=(F0-F)/(F0-F1)100%,F0㊁F和F1分别是H33258Gc t D N A或E BGc t D N A系统的荧光强度㊁H33258Gc t D N A或E BGc t D N A体系在不同MG O㊁D A或G O溶液存在下的荧光强度和单独的H33258或E B的荧光强度.所有荧光测定值需通过F c=F m e(A1+A2)/2来扣除内滤光影响[13],F c和F m 分别是校正和测量的荧光值,A1和A2分别是M G O㊁D A或G O在对应激发和发射波长下的吸光度.1.2.7㊀圆二色性(C D)测量在25ħ下,使用浓度为3.00ˑ10-3和5.00ˑ10-3m o l L-1的MG O㊁D A或G O对c t D N A(2.41ˑ10-3m o l L-1)进行处理30m i n,在220~320n m处通过1c m厚度的石英皿测定样品的C D光谱,同时扫描缓冲溶液光谱以校正所有的C D图谱.1.2.8㊀凝胶电泳质粒D N A的氧化损伤是参照并修改C HA Y A R A T A N A S I N描述的方案进行的[14].反应混合物(10μL总体积)含有0.5μgp C U18质粒,不含或含MG O㊁D A或G O(1ˑ10-3,3ˑ10-3,5ˑ10-3m o l L-1),1ˑ10-3m o l L-1赖氨酸(L y s)和3ˑ10-5m o l L-1C u S O4.将反应混合物在37ħ下孵育3h后,在-20ħ静置90m i n以终止反应.随后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T r i sGa c e t a t eE DGT A(T A E)缓冲液中对样品进行测定.质粒D N A 条带用G o l d V i e wⅠ染色,结束电泳后在紫外光下由成像仪进行可视化和拍摄.1.2.9㊀计算机模拟从P u b C h e m网站获得了MG O㊁D A和G O的S D F结构文件,对接前先将S D F文件转换为P D B 格式.P r o t e i nD a t aB a n k(R C S B)获得了BGD N A片段(P D BI D:1B N A)的结构文件.分子对接:D i s c o v e r y S t u d i o3.5用于分析D N A 与配体的最佳结合构象.对D N A脱水加氢后,进行100次运行和0.25公差的分子对接,得分最高的具有最小能量结合的D N A复合物构象被选中为最佳对接构象.分子动力学(M D)模拟:G R OMA C S4.5.6软件对c t D N A和c t D N AGMG O复合体进行了60n 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 D模拟中的一些重要参数,盒子:十二面体水溶剂;力场:A m b e r;离子:11N a+;步长:60000000;压力:1b a r;时间步长:0.001f s;总电荷:-11e;温度:300K.2㊀结果与讨论2.1㊀M G O/D A/G O与c t D N A的结合作用分析当嵌插剂与D N A结合时,通常产生巨大的减色效果,同时最大D N A吸收处的波长产生明显的红移.在凹槽模式情况下,U V吸收效应通常增加或减少可忽略的变化[15].图1A㊁B和C分别为不断增加MG O㊁D A和G O浓度后c t D N A的紫外吸收光谱.随着c t D N A中MG O㊁D A和G O的增加,在258n m处c t D N A溶液均出现较弱的减色效应,且峰位置未发生偏移,表明MG O㊁D A和G O均通过凹槽结合与c t D N A发生了相互作用.由于MG O㊁D A和G O本身几乎没有荧光,故利用不同温度下的紫外滴定实验以及B e n e s iGH i lGd e b r a n d方程,获得它们与c t D N 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16]:A0A0-A=εD N AεD C s-D N A-εD N A+εD N AεD C s-D N A-εD N A1K a [D C s](1)542第3期㊀㊀㊀㊀㊀吴健妹等: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其中[D C s ]代表MG O ㊁D A 或G O 的浓度,A 0和A 分别是不加和加入了不同量M G O ㊁D A 或G O 后的c t D N A 在258n m 处的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K a 为M G O ㊁D A 或G O 与c t D N A 的结合常数.MG O Gc t D N A ㊁D A Gc t D N A 或G O Gc t D N A 体系的B e n e s i GH i l d e b r a n d 图在25ħ㊁31ħ和37ħ下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图1D ㊁E 和F ).在25ħ下,MG O ㊁D A 和G O 与c t D N A 的K a 值分别为2.99ˑ103㊁1.96ˑ103和1.05ˑ103L m o l-1(表1),这与沟槽结合剂的结合常数接近[17].随着温度升高,K a值减小,表明了M G O Gc t D N A ㊁D A Gc t D N A 或G O Gc t D N A 复合物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0.300.250.200.150.100.050(A)3203002802602402203400.280.260.240.22265260255250270111λ/nmAA0.280.210.140.070(B)3203002802602402203400.260.240.22265260255250270111λ/nmAAλ/n mλ/n m0.300.240.180.120.060(C)3002802602402203200.280.260.240.22265260255250270111λ/nmA A0-30-60-90-120-150(D)16000A 0/(A -A 0)25℃31℃37℃120008000400020000λ/n ml /C M G O0-40-80-120-160-200(E)16000A 0/(A -A 0)1200080004000200000-60-120-180-240-300(F)16000A 0/(A -A 0)12000800040002000025℃31℃37℃25℃31℃37℃l /C D Al /C G Oc (c t D N A )=3.95ˑ10-5m o l L -1;c (MG O /D A /G O )=0.54,1.07,1.59,2.10,2.60,3.09,3.58,4.05,4.51,a n d4.97ˑ10-4m o l L -1f o r c u r v e s 1ң11,r e s p e c t i v e l y.图1㊀M G O (A )㊁D A (B )和G O (C )对c t D N A 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不同温度下M G O (D )/D A (E )/G O (F )Gc t D N A复合物的B e n e s i GH i l d e b r a n d 曲线F i g .1㊀E f f e c t s o fMG O (A ),D A (C )a n dG O (E )o nu l t r a v i o l e t Gv i s i b l e s pe c t r a of c t D N A ;B e n e s i GH i l d e b r a n d c u r v e s o fM G O (B )/D A (D )/G O (F )Gc t D N Ac o m p l e x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e r a t u r e s ㊀㊀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 ʎ)㊁熵变(ΔS ʎ)和自由能(ΔG ʎ)可用于评估结合驱动力.它64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年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们的值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18]:l o gK a =-ΔH ʎ2.303R T +ΔS ʎ2.303R(2)ΔG ʎ=ΔH ʎ-T ΔS ʎ(3)㊀㊀R 是气体常数(8.314J m o l-1K -1).表1中,ΔG ʎ的值为负值,表明MG O ㊁D A 或G O 与c t D GN A 的结合过程是自发的.通常,4种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㊁氢键㊁静电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参与c t D N A 和配体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ΔH ʎ和ΔS ʎ的负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MG O Gc t D GN A ㊁D A Gc t D N A 或G O Gc t D N A 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结合力[19].表1㊀三个温度下M G O ㊁D A 和G O 与c t D N A 作用的结合常数(K a )及热力学参数T a b .1㊀B i n d i n g c o n s t a n t s (K a )a n d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p a r a m e t e r s o fM G O ,D Aa n dG Ow i t h c t D N Aa t t h r e e t e m pe r a t u r e s K /ħK a/(ˑ103L m o l-1)R ΔH ʎ/(k J m o l -1)ΔS ʎ/(J m o l -1k -1)ΔG ʎ/(k J m o l-1)252.99ʃ0.050.9966-20.11MG O311.98ʃ0.070.9947-93.69-246.90-18.63370.69ʃ0.010.9956-17.15252.38ʃ0.050.9983-19.70D A311.96ʃ0.050.9951-91.58-241.19-18.26370.565ʃ0.060.9955-16.81251.05ʃ0.030.9968-17.63G O 310.90ʃ0.050.9947-77.65-201.43-16.42370.31ʃ0.030.9957-15.21㊀㊀㊀㊀㊀R 为K a 的相关系数.2.2㊀钠离子效应D N A 螺旋结构外侧的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可以与正离子或多种小分子发生静电结合.D N A G小分子复合体系中若正离子含量不断升高,会减少相邻核苷酸间的静电斥力,与静电结合在D N A 上的小分子发生竞争作用,削弱小分子与D N A 间的作用,而显著改变复合体系的吸光度值[20],由此可判断小分子与D N A 间是否存在静电作用.图2A ㊁B和C 中,随着N a +的不断增加,c t D N A 及MG O Gc t D N A ㊁D A Gc t D N A 或G O Gc t D N A 体系的A 258n m 基本不变,表明静电作用模式在MG O ㊁D A 或G O 与c t D N A 相互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极微小.0.270.240.210.180.15A(A)1.51.20.90.60.31.8only ctDNAMGO+ctDNA0.300.270.240.210.180.15A(B)1.51.20.90.30 1.80.6only ctDNA DA+ctDNA[N a C l ]/(10-2m o l L -1)[N a C l ]/(10-2m o lL -1)20151051/(A 0-A )(D)1.21.00.80.40.201.4MGO+dsDNAMGO+ssDNA0.60.270.240.210.180.15A(C)1.51.20.90.301.80.6only ctDNAGO+ctDNA [N a C l ]/(10-2m o lL -1)1/[D N A ]/(105m o lL -1)742 第3期㊀㊀㊀㊀㊀吴健妹等: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51051/(A 0-A )(E)1.2 1.00.80.40.201.4DA-dsDNADA-ssDNA0.620151051/(A 0-A )(F)1.21.00.80.40.201.4GO-dsDNA GO-ssDNA0.61/[D N A ]/(105L m o l-1)1/[D N A ]/(105L m o l-1)㊀㊀(A ),(B ),(C ):c (c t D N A )=3.01ˑ10-5m o l L -1;c (MG O /D A /G O )=2.77ˑ10-4m o l L -1;c (N a C l )=0,0.16,0.33,0.50,0.67,0.83,1.00,1.17,1.33,1.50,a n d1.67ˑ10-2m o l L -1.(D ),(E ),(F ):c (MG O /D A /G O )=3.63ˑ10-4m o l L -1;c (s s c t D N A /s s c t D N A )=0.79,1.58,2.37,3.15,3.92,4.69,5.45,6.21,6.97,a n d7.72ˑ10-5m o lL -1.图2㊀离子水平对c t D N A 的紫外吸收的影响:M G O (A )㊁D A (B )和G O (C );M G O (D )㊁D A (E )和G O (F )与单双链c t D N A 的结合作用F i g .2㊀E f f e c t s o f i o no nU Va b s o r p t i o no f c t D N A :MG O (A ),D A (B )a n dG O (C );B i n d i n g ofM G O (D ),D A (E )a n dG O (F )t o s i n gl e /d o u b l e Gs t r a n d e d c t D N A 2.3㊀单双链c t D N A 结合分析MG O ㊁D A 和G O 对s s Gc t D N A 和d s Gc t D N A 的结合作用如图2D ㊁E 和F 所示,并通过方程计算MG O ㊁D A 和G O 与d s Gc t D N A 和s s c t D N A 相互作用的K a 值.1A 0-A =1A 0-A ɕ+1K a (A 0-A ɕ) 1[DN A ](4)㊀㊀其中[D N A ]为单双链c t D N A 的浓度,A ɕ表示MG O Gc t D N A ㊁D A Gc t D N A 或G O Gc t D N A 复合物在258n m 处的吸光度,A 0和A 分别为不含或含有单双链c t D N A 的MG O ㊁D A 或G O 体系在258n m 处的吸光度.d s Gc t D N A 体系中均呈现出比s s Gc t D N A更大的斜率,这意味着MG O ㊁D A 或G O 存在下对s s Gc t D N A 体系紫外吸光的影响更明显.MG O Gd s c t D N A ㊁D A Gd s c t D N A 或G O Gd s c t D N A 体系的K a值分别为6.04ˑ103㊁4.39ˑ103和3.56ˑ103Lm o l -1,MG O Gs sc t D N A ㊁D A Gs sc t D N A 或G O Gs sc t D N A 体系中的K a 值分别为1.80ˑ104㊁1.60ˑ104和0.78ˑ104L m o l -1,s s Gc t D N A 对反应更有利,表明MG O ㊁D A 或G O 和c t D N A 之间的结合方式可能是沟槽结合[21].2.4㊀D N A 热变性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D N A 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遭受破坏.当D N A 受热解链剩余一半不规则卷曲状态的螺旋结构时的温度即为D N A 的熔点,也称引起D N A 变性的温度.当小分子插入D N A 的螺旋结构中,阻碍双链结构向单链结构的转变,D N A 的熔点会升高5ħ以上,若通过沟槽和静电方式结合,则熔点变化不显著[22].测得c t D N A的熔点为78.73ħ,结合MG O ㊁D A 和G O 后c t D GN A 的熔点温度分别改变了0.94ħ㊁2.29ħ和2.29ħ(图3A ㊁B 和C ),熔点变化不显著,从而排除了M G O ㊁D A 或G O 通过嵌插方式与c t D N A 结合.M U K H E R J E E 报道[23]药物小分子卡托普利结合到D N A 的沟区,使D N A 的熔点温度仅升高了3ħ.f s s(A)8040100ctDNActDNA+MGO601.20.90.60.302077.79℃78.73℃f s s(B)8040100ctDNA ctDNA+DA601.20.90.60.302078.73℃81.02℃K /ħK /ħ84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年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f s s(C)8040100ctDNActDNA+GO601.20.90.60.302078.73℃81.02℃(η/η0)1/3(D)8312Hoechst 33258MGO62.01.51.00.50K /ħC D A /C c t D N A(η/η0)1/3(E)9312Hoechst 33258DA62.01.51.00.500(η/η0)1/3(F)9312Hoechst 33258GO62.01.51.00.500C D A /C c t D N AC G O /C c tD N A(A ),(B ),(C ):c (c t D N A )=3.01ˑ10-5m o l L -1;c (MG O /D A /G O )=3.65ˑ10-4m o l L -1;(D ),(E ),(F ):c (c t D N A )=4.82ˑ10-5m o l L -1;c (MG O /D A /G O )=0.54,1.08,1.62,2.16,2.71,3.24,3.78,4.32,4.85,a n d5.39ˑ10-4m o l L -1.图3㊀M G O (A )㊁D A (B )和G O (C )存在下,c t D N A 的热熔解曲线;M G O (D )㊁D A (E )和G O (F )对c t D N A 相对粘度的影响F i g .3㊀T h e t h e r m a lm e l t i n g cu r v e o f c t D N A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M G O (A ),D A (B )a n dG O (C );E f f e c t s o fM G O (D ),D A (E )a n dG O (F )o n t h e r e l a t i v e v i s c o s i t y of c t D N A 2.5㊀D N A 粘度实验D N A 溶液的粘度与D N A 螺旋结构中相邻碱基对间的距离有关.小分子若嵌入D N A 内,会扩大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使D N A 体系的粘度明显增加,其他结合模式下D N A 溶液粘度则变化较小[24].图3D ㊁E 和F 显示随着MG O ㊁D A 或G O 的不断加入,D N A 体系的粘度未见明显变化,表明MG O ㊁D A 或G O 与c t D N A 间是凹槽结合方式.WA N G等[25]发现叔丁基对苯二醌(T B Q )的加入也基本不改变D N A 的粘度,并结合多项实验证明它是一种沟槽结合剂.经典D N A 沟槽结合剂H o e c h s t33258在较高浓度下使D N A 溶液粘度些许增加,这是由于浓度效应引起的.2.6㊀竞争实验竞争实验是利用经典结合剂来测定小分子物质与c t D N A 结合模式的一种便利㊁有效的方法.H 33258和E B 分别是已知典型的沟槽结合剂和嵌插结合剂,当它们与D N A 结合后,D N A 的碱基堆积增强,复合体系因此显示出较强的荧光[26].S h i等[27]报道除草剂磺酰磺隆与c t D N A 是沟槽结合模式,它会显著降低H 33258Gc t D N A 体系的荧光,而对E B Gc t D N A 的荧光基本没影响.如图4A ㊁B 和C 所示,MG O ㊁D A 或G O 对E B Gc t D N A 体系的荧光竞争率显著低于H 33258Gc t D N A 复合溶液.在加入MG O ㊁D A 或G O 浓度达到3.33ˑ10-3m o lL -1时,对H33258Gc t D N A 体系的荧光竞争率分别为38.52%㊁23.43%㊁15.15%,对E B Gc t D N A 体系的荧光竞争率分别为5.90%㊁6.73%㊁6.56%.以上结果表明MG O ㊁D A 或G O 在与c t D N A 结合时均能竞争取代H33258,进入D N A 的沟区.3种αGD C s 对H33258Gc t D N A 体系的竞争能力为:MG O>D A >G O ,结合紫外滴定实验结果分析,推测这可能和它们与c t D N A 的结合亲和力有关.2.7㊀C D 光谱分析圆二色谱有助于分析与配体小分子结合前后D N A 构象的变化.游离c t D N A 在275n m 处产生一个由碱基对堆积形成的C D 正峰,以及245n m 处由D N A 右螺旋结构形成的负峰[28].如图4D 所示,随着体系中MG O 的浓度增加,c t D N A 峰形没有显著变化,负峰和正峰强度均降低,且发生红移,942 第3期㊀㊀㊀㊀㊀吴健妹等: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说明MG O 与c t D N A 的沟区结合,使D N A 结构发生了改变,螺旋度降低,碱基堆积度减少.李旭报道与抗微生物兽药氟苯尼考沟槽结合后,D N A 的圆二色谱出现类似现象[20].图4E 和F 中,结合不同浓度D A 或G O 后,c t D N A 的C D 图谱峰形及峰强度未见较大变化,进一步证明D A 或G O 与c t D N A 通过沟槽结合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3G氟氧化吲哚衍生物与c t D N A 沟槽结合后对D N A 的C D 光谱的影响也较小[29].MG O 比D A 和G O 显示出对D N A结构更强的影响,这可能归因于MG O 与c t D N A 的结合能力比D A 和G O 强.4536271890θ/%(A)3.002.251.503.75EB+ctDNA systemH33258-ctDNA system0.7528211470θ/%(B)3.002.251.5003.75EB-ctDNA systemH33258-ctDNA system0.75[MG O ]/(10-3m o lL -1)[D A ]/(10-3m o lL -1)25.012.50-12.5-25.0C D /m d e g(D)300280260320only ctDNActDNA+3.0mM MGO ct DNA+5.0mM MGO240161284θ/%(C)3.002.251.503.75EB-ctDNA systemH33258-ctDNA system0.75[G O ]/(10-3m o lL -1)λ/n m24120-12-24C D /m d e g(E)300280260320only ctDNActDNA+3.0mM DA ct DNA+5.0mM DA24024120-12-24C D /m d e g(F)300280260320only ctDNActDNA+3.0mM GO ct DNA+5.0mM GO240λ/n m λ/n m(A ),(B ),(C ):c (c t D N A )=3.01ˑ10-5m o l L -1;c (H33285/E B )=7.05ˑ10-6m o lL -1;c (MG O /D A /G O )=0.33,0.67,1.00,1.33,1.67,2.00,2.33,2.67,3.00,a n d3.33ˑ10-3m o lL -1.(D ),(E ),(F ):c (c t D N A )=2.41ˑ10-3m o l L -1;c (MG O /D A /G O )=3.00a n d5.00ˑ10-3m o lL -1图4㊀M G O (A )㊁D A (B )和G O (C )对荧光探针的竞争百分比;与M G O (D )㊁D A (E )和G O (F )作用后的c t D N A 的圆二色性光谱F i g .4㊀C o m p e t i t i o n p e r c e n t a ge o fM G O (A ),D A (B )a n dG O (C )t of l u o r e s c e n t p r o b e s ;C i r c u l a r d i c h r o i s m s pe c t r a of c t D N Aa f t e r i n t e r a c t i o nw i t h M G O (D ),D A (E )a n dG O (F )2.8㊀D N A 损伤分析p U C 18质粒以超螺旋环状结构存在,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只有一条清晰明亮的条带,而质粒D N A氧化损伤和链断裂后,会出现迁移率较低的开环结构(O C )的条带.单独添加MG O ㊁D A 或G O 或赖氨酸仅轻微导致超螺旋(S C )形式的破坏(图5泳道2㊁3㊁4和5).但MG O ㊁D A 或G O 作为糖基化中间产物,易与赖氨酸进一步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如超05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年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并且在金属离子催化下,该过程高度加速[30].这些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会引发氧化修饰,损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 N A .图5中,与未处理的质粒D N A (泳道1)相比,在MG O ㊁D A 或G O G赖氨酸GC u 2+系统中,MG O (泳道6㊁7和8)和G O (泳道12㊁13和14)使质粒D N A 的S C 形式完全消失,产生两条O C 的条带,D A (泳道9㊁10和11)孵化体系中保留了部分S C 形式,只产生一条O C 条带.C H A Y A R A T A N A S I N 等[14]也报道了MG O 在赖氨酸和C u2+系统中使pU C 19质粒D N A 出现较多的O C 条带,且与自由基介体A A P H 对质粒D N A 造成的氧化损伤相似.MGO:DA:GO:Lys:Cu 2+:00000+1000000+3+++300+++100++000+000+1000+10000+5+++500++0+30++00+1++0+10++0+50++mMbp M13121110987654321145000300020001000750OC SCc (p U C 18)=0.05μgμL -1;c (MG O /D A /G O )=0,1,3,5ˑ10-3m o l L -1;c (L ys )=1ˑ10-3m o l L -1;c (C u 2+)=3ˑ10-5m o l L -1.图5㊀M G O ㊁D A 和G O 诱导的D N A 链损伤的凝胶电泳图F i g .5㊀G e l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o fD N As t r a n dd a m a g e i n d u c e db y M GO ,D Aa n dG O 2.9㊀对接实验分析通过分子对接以确定MG O ㊁D A 或G O 与D N A 之间的结合位点已成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手段.如图6A ㊁B 和C 所示,MG O ㊁D A 和G O 均结合在富含A T 碱基的D N A 的小沟区域,这佐证了上述实验结果.MG O 的两个羰基上的氧与A 链上的D T 7㊁D T 8和B 链上的D A 18㊁D T 20的氢之间均形成2个氢键,其醛基上的氢也与D T 8和D T 19形成2个氢键.D A 的两个羰基上的氧与D A 18㊁D T 20的氢之间均形成1个氢键.G O 的两个羰基上的氧与D A 18㊁D T 20的氢之间均形成1个氢键,其中一个醛基上的氢与D T 7㊁D T 19间形成2个氢键.D T 7和D A 18是αGD C s 与D N A 通过沟槽结合的活性碱基位点.2.10㊀M D 模拟研究M D 模拟是评估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柔性㊁构象位移和稳定性的一种相当重要的研究手段[31].因此,M D 计算模拟被应用于识别不存在或存在MG O 情况下D N A 结构的变化,以探究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计算游离D N A 和MG O GD N A 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R M S D ),以评估D N A 骨架原子的结构稳定性[32].如图7A 所示,23n s 后,D N A GMG O 复合物显示出比游离D N A 更高的偏差.23~60n s 内,游离D N A 的平均R M S D 值为(0.24ʃ0.04)n m ,D N A GMG O 复合物的R M S D 值为(0.29ʃ0.05)n m ,表明MG O 的结合导致D N A 结构的不稳定.(A)(B)(C)图6㊀M G O (A )㊁D A (B )和G O (C )与1B N A 通过凹槽模式结合的分子对接图F i g .6㊀M o l e c u l a r d o c k i n g d i a gr a mo fM G O (A ),D A (B )a n dG O (C )b i n d i n gt o 1B N A t h r o u gh t h e g r o o v em o d e152 第3期㊀㊀㊀㊀㊀吴健妹等: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 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0.60.40.2R M S D /n m (A)DNADNA-MGO400002000060000 1.51.41.31.2R g /n m(B)DNADNA-MGO400002000060000t /ps t /ps 1.71.61.51.41.31.2R M S F /n m (C)DNADNA-MGO20161284024A r e a /n m 2(D)0DNADNA-MGO400002000060000524844B a s e p a i r s e qu e n c en u m b e r t /ps 3.63.02.41.81.20.6A r e a /n m 2(E)DNA DNA-MGO 1510520255.02.50-2.5-5.0E n e r g y /(k J ·m o l -1)(F)Binding Energy Electrostatic Energy vdW+Hbond Energy Polar Solvation Energy Apolar Solvation Energy Torsional Free EnergyFinal Intermolecular Energy Final Total Intermal EnergyB a s e p a i r s e qu e n c en u m b e r (A )R M S D ;(B )R g;(C )R M S F ;(D )S A S A ;(E )各碱基位点的S A S A ;(F )对接过程的能量.图7㊀M D 模拟结果F i g.7㊀M D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㊀㊀游离D N A 和D N A GMG O 复合物的回转半径(R g,D N A 原子距旋转轴的均方根距离)被作为D N A 结构紧凑性的指标[33].游离D N A 和D N A GMG O 复合物的R g 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7B 所示.23~60n s 内,游离D N A 的平均R g 为(1.35ʃ0.02)n m ,而D N A GMG O 复合物的平均R g 为(1.38ʃ0.03)n m .较高的R g 表明配体-大分子复合物有较低的致密性,大分子物质构象较不稳定.0.03n m 的差异可认为是MG O 结合D N A 后,使D N A 螺旋结构的紧密度稍微降低.均方根波动(R M S F )是计算机模拟中评估生物分子柔性量的重要参数.较高的R M S F 值揭示了M D 期间增加的生物分子柔韧性[34].通过测定游离D N A 和D N A GMG O 的复合物的R M S F ,以估计特定核苷酸在其位置周围的迁移率以及在模拟期间动态行为变化.如图7C 所示,D N A GMG O 复合物中每个碱基对的R M S F 量高于天然D N A 片段,表明D N A 和MG O 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碱基的柔韧性增强.其中碱基7位点和18位点的灵活性最高,它们可能是小分子结合的活性位点,这也与对接结果对应.游离D N A 和D N A GMG O 复合物的R M S F 平均值分别为(1.36ʃ0.02)n m 和(1.47ʃ0.03)n m .D N A GMG O 复合物具有高度波动,进一步说明MG O 结合导致D N A 结构不稳定.溶剂可及表面积(S A S A )是评价水溶剂可及的D N A 表面部分的有效方法.图7D 和E 显示,D N A各个碱基位点的S A S A 值变化不明显,但在0~60n s 的M D 过程,D N A GMG O 复合物的平均S A S A值(47.95ʃ0.79)n m 2略大于游离D N A 的平均S A S A 值(47.76ʃ0.66)n m 2,表明D N A 构象在与MG O 结合后发生了部分松散,这与R g 值显示的结果一致.25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3年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分子动力学模拟MG O与D N A相互作用的各能量信息如图7F所示.D N AGMG O复合物的结合能为-4.598k J m o l-1,与MG O和D N A两者间的静电相互作用(-0.103k J m o l-1)相比,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总能量(-2.434k J m o l-1)更高,这与热力学实验中关于MG O与c t D N A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致.4㊀结论㊀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MG O㊁D A或G O与c t D N A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03数量级(25ħ),结合亲和力大小为:MG O>D A>G O.MG O㊁D A或G O均通过凹槽模式结合在D N A的A-T碱基富集区,这种结合模式对D N A 的粘度㊁变性温度及结构仅造成轻微的影响,但结合MG O后的D N A结构总体上变得松散且不稳定.在MG O㊁D A或G OG赖氨酸-C u2+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螺旋结构而对D N A造成氧化损伤, MG O和G O体系甚至破坏了所有S C形式的质粒D N A.研究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MG O㊁D A和G O的毒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㊀L IS M,L I U SY,HO C T.S a f e t y i s s u e so fm e t h y l gGl y o x a l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s c a v e n g e r s[J].F r o n t i e r so fA g r iG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2018,5(3):312G320.[2]WA N GC,L U YL,HU A N G QJ,e t a l.L e v e l s a nd f o rGm a t i o n o fαGd i c a r b o n y l c o m p o u n d s i n be v e r a g e s a n d t h ep r e v e n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f l a v o n o i d s.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J].J o u r n a l o fF o o d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Gn o l o g y,2017,54(7):2030G2040.[3]S C HA L KW I J K C G.V a s c u l a r A G EGi n g b y m e t h y l gGl y o x a l:t h e p a s t,t h e p r e s e n t a n d t h e f u t u r e[J].D i a b e t oGl o g i a,2015,58(8):1715G1719.[4]S C HA L KW I J K C G,S T E HO UW E R C D.M e t h y l gGl y o x a l,a h i g h l y r e a c t i v e d i c a r b o n y l c o m p o u n d,i n d i a b eGt e s,i t s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 o t h e ra g eGr e l a t e dd i se a s e s[J].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 s,2020,100(1):407G461.[5]K A N G J H.O x i d a t i v ed a m a g eo f D N A i n d u c e d b y m e t h y l g l y o x a l i nv i t r o[J].T o x i c o l o g y L e t t e r s,2003,145(2):181G187.[6]S U J IG,S I V A K AM IS.D N Ad a m a g ed u r i n gg l y c a t i o n o f l y s i n eb y m e t h y l g l y o x a l:a s s e s s m e n to fv i t a m i n s i np r e v e n t i n g d a m a g e[J].A m i n oA c i d s,2007,33(4):615G621.[7]MA E S S E N D E,HA N S S E N N M,L I P S M A,e ta l.E n e r g y r e s t r i c t i o na n d R o u xGe nGY g a s t r i cb y p a s sr eGd u ce p o s t p r a n d i a l a l p h aGd i c a r b o n y l s t r e s s i n o b e s ew o m e n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J].D i a b e t o l o g i a,2016,59(9):2013G2017.[8]L I S S N E RLJ,WA R T C HOW K M,R O D R I G U E SL,e ta l.A c u t e m e t h y l g l y o x a lGi n d u c e d d a m a g ei n b l o o dGb r a i nb a r r i e r a n dh i p p oc a m p a l t i s s u e[J].N e u r o t o x i c i t yR e s e a r c h,2022,40(5):1337G1347.[9]S A T O T,S H I MO G A I T O N,WU X G,e t a l.T o x i c a dGv a n c e d g l y c a t i o n e n d p r o d u c t s(T A G E)t h e o r y i nA l z h e i m e r'sd i s e a s e[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A l z h e i mGe r sD i s e a s e&O t h e rD e m e n t i a s,2006,21(3):197G208.[10]K U N T Z S,K U N Z C,R U D L O F F S.C a r b o n y lc o mGp o u n d sm e t h y l g l y o x a l a n d g l y o x a l af f e c t i n t e r l e u k i nG8s e c r e t i o n i n i n t e s t i n a l c e l l s b y s u p e r o x i d e a n i o n g e n e r aGt i o na n da c t i v a t i o no f MA P K[J].M o l e c u l a rN u t r i t i o n&F o o dR e s e a r c h,2010,54(10):1458G1467.[11]L IN,HU X,P A NJH,e t a l.I n s i g h t s i n t o t h em e c h aGn i s mo f g r o o v eb i n d i n g b e t w e e n4Go c t y l p h e n o l a n dc a l f t h y m u sD N A[J].S p e c t r o c h i m i c aA c t aP a r tA:M o l e c uGl a r a n dB i o m o l e c u l a r S p e c t r o s c o p y,2020,238:118454.[12]周智圣.5G羟甲基糠醛与蛋白质㊁D N 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化学模型中的形成与抑制[D].南昌,南昌大学,2020.[13]张国文,黎沙,朱苗.白杨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21,45(6):545G552.[14]C HA Y A R A T A N A S I N P,A D I S A KWA T T A N A S, T H I L A V E C H T.P r o t e c t i v e r o l e o f C l i t o r i a t e r n a t e aL.f l o w e r e x t r a c t o nm e t h y lg l y o x a lGi n d u c e d p r o t e i n g l y c aGt i o na n do x i d a t i v ed a m a g et oD N A[J].B M C C o m p l eGm e n t a r y M e d i c i n e a n dT h e r a p i e s,2021,21(1):80.[15]S H I JH,L I U TT,J I A N G M,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c a l f t h y m u sD N A w i t h g e f i t i n i b:S p e c t r oGs c o p i cm e t h o d sa n d m o l e c u l a rd o c k i n g[J].J o u r n a lo fP h o t o c h e m i s t r y&P h o t o b i o l o g y,B:B i o l o g y,2015,147:47G55.[16]潘冬琪.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17]A L IM S,F A R A H M A,A LGL OH E D A N H A,e t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a n t i c a n c e ra c t i v i t i e so f p r o c a i n ea n di t sb i n d i n g w i t hc a l f t h y m u sD N A:am u l t i s p e c t r o s c o p i c a n dm o l e c u l a rm o d e l l i n g s t u d y[J].R S C A d v a n c e s,2018,8(17):9083G9093.[18]N IM T,HU X,G O N G D M,e t a l.I n h i b i t o r y m e c h aGn i s mo fv i t e x i no nαGg l u c o s i d a s ea n di t ss y n e r g y w i t ha c a rb o s e[J].F o o dH y d r oc o l l o id s,2020,105:105824.352第3期㊀㊀㊀㊀㊀吴健妹等:三种糖基化中间产物与小牛胸腺D N A相互作用的多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光谱学研究洛美沙星与牛血红蛋白的作用机理_孙素颜
2 结果与讨论
1100
2.1 体系的荧光光谱
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色氨酸残基、酪氨
1
酸 残 基 与 苯 丙 氨 酸 残 基 ,因 而 能 够 发 射 荧
光 . 但血红蛋白的内源荧光较微弱,它被猝
F
4
灭的荧光现象不易观察,因此,本文把牛血红
蛋白作为猝灭剂来猝灭洛美沙星的荧光强度
(图 1). 实验结果表明,洛美沙星的荧光强 度(F)随着牛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有规律 的降低,且荧光峰的发射波长(λ)红移,表明 二者之间发生了分子间的能量转移 . 2.2 猝灭机理的确定及猝灭常数的计算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X)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由于 6 位和 8 位上有两个氟,7 位上引入了 3-甲基哌嗪基,则可进一步提高肠道吸收,延长半衰期,且扩大和增强了抗菌活性 . 洛美沙星对革兰阴性 菌、革兰阳性球菌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本类药物中抗菌力强、疗效佳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1]. 药物进入有机体后,通过血浆的运输与贮存到达相应部位的同时,会与体内 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血红蛋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 .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呼吸蛋白, 是执行输氧任务、调节血压的蛋白质,是生命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有关药物与血红蛋白相互 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蛋白方面[2-4]. 本文基于荧光猝灭效应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的谱学实验方法,首次揭示了牛血红蛋白和洛美沙星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以及洛美沙星对蛋白质构象的影 响 . 为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提供结构方面的信息,为探讨药物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影响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
2×1010 L·mol-1·s-1[7]). 考虑到实验体系为离 子溶液,而离子强度是影响猝灭系数的重要 因素[5],因此认为,Kq 值的增大应该是实验体 系中加入缓冲溶液引入离子而导致的 .
小牛胸腺DNA与细胞色素C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第25卷,第8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5,No 18,pp1306213082005年8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August ,2005 小牛胸腺D NA 与细胞色素C 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周家宏1,冯玉英1,吴晓红2,杨 辉1,邢 巍3,陆天虹2,3311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江苏南京 210097 21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友好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73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2摘 要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2可见(UV 2Vis )反射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固定到带正电的尼龙膜上的小牛胸腺DNA (CT 2DNA )与马心细胞色素C 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马心细胞色素C 能以其带正电的活性区域一端吸附到带负电的CT 2DNA 表面,因此CT 2DNA 能促进马心细胞色素C 的直接电化学反应。
主题词 CT 2DNA ;马心细胞色素C ;尼龙膜;电化学;紫外2可见光谱;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O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593(2005)0821306203 收稿日期:2004203209,修订日期:2004207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43002),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4K JB150068,04K JD150110),南京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周家宏,1972年生,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 3通讯联系人引 言 由于DNA 的复制、转录和表达等过程均受到不同调控因子的调节,而调控因子就是各种蛋白质和多肽,调控因子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与基因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因而研究DNA 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基因与调控因子的作用机理,对探寻和发现新的基因调控因子和研究多肽药物均具有很大的价值。
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何华;叶海英;戴丽;焦庆才;Chuong;Pham-Huy【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06(26)3【摘要】以洛美沙星-Tb3+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洛美沙星-Tb3+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牛血清白蛋白与洛美沙星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而且洛美沙星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BSA与Tb3+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可置换出配合物中的水分子,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结果表明:在实验最佳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能增强洛美沙星-铽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一种检测白蛋白的新方法,该法的检测限可达mg水平,线性范围为16.5~148.5μg·mL-1,检测限为68.8 ng·mL-1,RSD为1.4%.此法简便易行,而且不受共存物质的干扰.【总页数】4页(P480-483)【作者】何华;叶海英;戴丽;焦庆才;Chuong;Pham-Huy【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Faculty of Pharmacy,University of Paris V,4 Avenue de l'Observatoire,75006Paris,France【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相关文献】1.荧光光谱法研究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J], 姚武;高峰;王伦2.基于GSH-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变化研究hsDNA与盐酸洛美沙星-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J], 沈益忠;刘绍璞;殷鹏飞;何佑秋3.稀土离子Tb3+与拟南芥钙调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及分析应用 [J], 肖凤娟;刘德龙;白娟;孙大业4.盐酸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J], 张国文;邹敏;阙青民;刘开花5.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DDAF与BSA的相互作用 [J], 王秀文;王颖莉;于茜;裴晓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咪唑喹啉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机理研究
咪唑喹啉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机理研究
王炜祺;陈昌云;许小青;鲍真真;钟嫄;吴洁
【期刊名称】《化学试剂》
【年(卷),期】2022(44)3
【摘要】对于咪唑喹啉衍生物(IQDs)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荧光光谱法、黏度法、热变性研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实验技术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咪唑喹啉衍生物Ⅰ以嵌插模式与CT-DNA作用,衍生物Ⅱ以沟槽模式与CT-DNA作用,且衍生物Ⅰ与CT-DNA的作用强于衍生物Ⅱ,而衍生物Ⅲ几乎不与CT-DNA发生作用。
利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构建并优化3种衍生物分子模型,在HF/6-31G基组水平上进行计算,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大环C9位上的取代基对结合模式和强度起着关键作用,与实验结果一致。
【总页数】9页(P376-384)
【关键词】咪唑喹啉衍生物;小牛胸腺DNA;荧光光谱;琼脂糖凝胶电泳;量子化学计算
【作者】王炜祺;陈昌云;许小青;鲍真真;钟嫄;吴洁
【作者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
【相关文献】
1.5-N-甲基化苯并呋喃[3,2-b]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
2.光谱法研究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3.喹啉双季铵盐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研究
4.喹啉双季铵盐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研究
5.一种2-芳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时巧翠;王素芬
【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033)003
【摘要】目的研究洛美沙星(LMF)的电化学行为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所推导的电化学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获得了LMF与ctDNA的结合常数(3.61×104 mol/L)和结合位点数(1.72),探讨了LMF与ctDNA的结合机理.结论 LMF与DNA碱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时巧翠;王素芬
【作者单位】浙江警察学院,实验中心,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8;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基于GSH-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变化研究hsDNA与盐酸洛美沙星-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J], 沈益忠;刘绍璞;殷鹏飞;何佑秋
2.洛美沙星与Al3+及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J], 刘炜;毕和平;张连华;陈光英
3.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J], 刘炜;毕和平;张连华;吴亚弟
4.光谱法研究洛美沙星与铁(Ⅲ)及其DNA的相互作用 [J], 闫秋君;何瑜;宋功武
5.抗癌药物的电化学研究Ⅰ.一种Fe(Ⅲ)Schiff碱配合物的基本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J], 赵元弟;庞代文;王宗礼;程介克;乐芝凤;冯长建;沈昊宇;张香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共存离子影响的研究
盐酸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共存离子影响的研究张国文;邹敏;阙青民;潘军辉【期刊名称】《分析试验室》【年(卷),期】2006(25)8【摘要】应用荧光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LO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盐酸洛美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Kq为1.87×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1.73×104,结合位点数为0.993。
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时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3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177)。
此外,讨论了共存Cu2+、Fe3+、Zn2+对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荧光光谱;盐酸洛美沙星;牛血清白蛋白;共存离子【作者】张国文;邹敏;阙青民;潘军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相关文献】1.光谱法研究安乃近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J], 刘里;成飞翔2.光谱法研究头孢西丁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J], 刘里3.光谱法研究盐酸洛贝林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J], 刘里;成飞翔4.光谱法研究盐酸利多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J], 刘里;成飞翔5.光谱法研究利培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J], 刘里;杨华灵;成飞翔;张丽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王雷;杨光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36)005
【摘要】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国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
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王雷;杨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化学系/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化学系/生物
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4.821
【相关文献】
1.MnO2纳米材料催化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J], 郭伟玲;李恩重;王海斗;
2.壳聚糖铜离子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J], 项朋志;高云涛;戴云;张娅
3.环方铂立体异构体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研究 [J], 杨铭
4.配合物[Pd(L)(trp)]Cl·5H2O(L=phen,5-NO2phen)的合成、抗癌活性及其与
DNA作用研究 [J], 高恩君;刘祁涛
5.三氯杀螨醇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模式研究 [J], 李瑜;张国文;张业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药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农药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李瑜;张国文;潘军辉【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年(卷),期】2012(036)003【摘要】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mazine and calf thymus DNA in a pH 7.4 Tris-HCl buffer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use of acridine orange (AO) dye as a fluorescent probe by fluorescence,UV-vis absorption,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DNA melting studies,viscosity measurements and salt effec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imazine molecules could intercalate into the base pairs of DNA as evidenced by significant fluoresce ce quenching of the DNA-AO complex with the binding of simazine to DNA by substituting for AO in the DNA-AO complex,and increase in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viscosity of DNA. Furthermore,the FT-IR spectroscopy and salt effect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exists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simazine and DNA simultaneously.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ggested that the binding of simazine to DNA was driven mainly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在生理条件( pH 7.4)下,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光谱(C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并结合熔点、粘度及盐效应实验,研究了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溶液中西玛津的浓度增大,DNA-AO复合物的荧光逐渐被猝灭,表明西玛津与AO发生了部分置换作用,而且西玛津的存在使得DNA的熔点和粘度增大,由此推断西玛津与DNA发生嵌插结合.此外,FT- IR光谱分析和盐效应结果表明西玛津与DNA还存在静电结合.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疏水作用力是西玛津与DNA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总页数】5页(P223-227)【作者】李瑜;张国文;潘军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相关文献】1.Ca2+、Mg2+对农药三唑醇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J], 张业鹏;张国文2.芸苔属油用种西玛津抗性变异的核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群体的西玛… [J], McGu.,GM;李万渠3.除草剂西玛津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J], 杨炜春;刘维屏;方肇华;刘惠君4.天津市梨元头工农商有限公司天津市津兆福利橡胶制品厂、天津市津西森发纸制品经销公司天津市津西玛钢厂 [J],5.美国环保署发布了对草甘膦、莠去津和西玛津的最终生物学评估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芎嗪—Cu(Ⅱ)配合物的EXAFS测定及结构表征
川芎嗪—Cu(Ⅱ)配合物的EXAFS测定及结构表征
田燕妮;杨频
【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
【年(卷),期】1993(9)4
【摘要】川芎嗪是中草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关于它与生命金属离子的作用至今未曾有人研究.本文首次合成了川芎嗪与铜(Ⅱ)的配合物.通过组分分析、红外光谱测定,并由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的测定确证了此配合物的配位微环境,从而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总页数】2页(P438-439)
【作者】田燕妮;杨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4.121
【相关文献】
1.新颖的[Cu1(dpq)2 ]+配合物阳离子修饰的砷钒酸盐[Cu(dpq)2]4 [As8 V14O42 (H2O)]·2H2O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J], 董宝霞;张朋朋;彭军
2.多硫二硫烯铜配合物(n-Bu4N)[Cu(cddt)2]和(Ph4P)[Cu(cddt)2]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 [J], 纪勇;左景林;涂超;蔡晨新;李一志;张建强
3.菲啶和三苯基膦的Cu(Ⅰ)/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J], Hikmat Ali Mohamad;Karwan Omer Ali;Eric Hosten;Thomas Gerber
4.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Ⅲ.EXAFS法测定含氟的铜离聚体的精细结构 [J], 王洪祚;杨
延武;钱保功;姚松年
5.配合物Cu_2(C_(21)H_(20)N_2O_3)(CH_3COO)_2的EXAFS研究[J], 吉文斌;王勇为;张华麟;马礼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u+/脯氨酸锂催化微波辅助合成苯并咪唑并喹喔啉衍生物的研究
Cu+/脯氨酸锂催化微波辅助合成苯并咪唑并喹喔啉衍生物的研究林小燕;林晨;陈晓乐;柯方【摘要】Objective To synthesize Benzo[4 ,5]imidazo[l ,2-α]quinoxalines derivative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DMF . Methods A variety of N-(2-iodophenyl)-4-methylbenenesulfona-mides and 2-(chloromethyl)-1H-benzo [d]imidazoles could be reacted to give the desire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high yields in 110 ℃ DMF for 30 min using copper/proline lithiumas catalyst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 ResuIts We have developed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synthesizing benzo [4 ,5]imidazo [l ,2-α]quinox-alines ;7 target compounds could be synthesiz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4% ,and all of them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1 H NMR ,13C NMR and MS analysis . ConcIusion Synthesis of target benzo[4 ,5]imidazo[l ,2-α]quinoxalines compound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water has an advantage of short reaction time and higher yield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目的:用微波辐射催化法合成苯并咪唑并喹喔啉衍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是 一种 D A旋 转酶抑制剂 , N 它作用于细菌 D A旋转 酶 , N 干扰 D A超螺旋结 构的解旋 , N 而阻碍 D A的复制 , N 呈现 杀菌 作用 副。 -
nn )加热 回流 2h , e 1, o 后 冷却至 室温 。过 滤 , 得深 绿色 固体 , 无水 甲醇洗涤 固体 , 室温干燥 。熔点 : 66 9. ̄。用元 1 . —1 9 9 7 C 素分析 , 红外光 谱( 图 1等手段 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 见 )
12 实验 方 法 .
洛美沙星为第三代 喹诺 酮类 , 对革 兰 阳性 及 阴性 菌均有
12 1 N一( 一氨基丙基 ) .. 3 苄胺 一丹皮酚 铜配合物 的合成 与
表征
很强抗 菌活性 , 体内抗 菌活性强于诺 氟沙星 。喹诺 酮 类抗菌 药 因其抗菌谱广 、 菌作 用 强、 抗 药物 动力 学性 能好 和耐 受性
试剂 :.0X ' LTi—H I 冲溶液 (I =7 3 ) 小牛 0 1(n ) ̄ r s C缓 pI .3 ; - 胸腺 D A是 S m 化学公 司的产品 ; N ia g N一( 3一氨基丙 基 ) 苄胺
一
了大量金属 配合 物与 D A的反应 , 讨 了 D A与金 属配 合 N 探 N
122 溶 液 的 配置 ..
本课题组一 直从 事丹皮酚及其衍 生物结 构、 质 以及 生 性
物活性方 面的研 究 , 成功合成 了多种含有丹皮 酚 的铜配合 物 并解析其结 构 .J 7。过 渡 金属 铜配 合 物是一 类 重 要的 D A N 靶向化合物 , 类化 合物可 望设 计成 人工 核酸 酶 , 而实 现 这 从 对 D A链 上某些位 点 的特 异性 剪切 ; N 也有 望设 计并 合 成 出 某些 性能优 良的抗肿瘤或抗 病毒药 物 。因此 , J 研究 含丹皮
维普资讯
第 2卷 l
第2 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n lo in u g n e h ia olg o r a fLa y n a g T c nclC L e e
v0 . lNo 2 I2 .
20 0 8年 6月
文章编号 : 0 — 3820)2 00 — 4 1 9 41(080 可 见分光光度计 ( u 5 0P 日本岛津 ) ; R 一5 0P F 3 1C荧 光 光 度 计 ( 日本 岛 津 ) 电 子 天 平 ( S1S ; B 20
D A的性质 、 N 结构 、 为、 态 和揭露 生命 之 奥秘 , 行 形 人们 研究
M x1g = . g( 海 天平 仪器 厂 )S劬 脚 OeB型付 a20 01 )上 d m ;p n 立 叶红 外光谱仪 , 溴化钾压片 。
好, 从而扩大 了适应 症 , 用于 各种 感染 的治 疗 。 喹诺 酮类 J
在 10 L的 圆 底烧 瓶 中加 C (a 4 2 6 O 0 3 1 ( 0m u C0 ) ・ .7 g 1 n a ) 丹皮酚 0 16g 1咖 ) 2r mo , 1 .6 ( 加 O L无水 甲醇溶解 , a 搅拌 , 室 温下滴加 自制 的 N一( 一氨基丙 基) 3 苄胺 ( 缩写为 A B ) 1 P A (
酚的铜配合物更具有一定 的意义 , 因为丹皮酚 本身 也具有许
Ti—HC 缓 冲溶 液配置 : 5 0 L0 1 o L三 一羟 甲基 r s I 向 0 m .m l /
一
胺基 甲烷水溶液 中缓慢 滴加 0 1m l C 水 溶液 , 匀 , . o LH I / 混 D A溶 液 的配置 : 取适 量 的小 牛胸腺 D A溶于 缓 冲 N 称 N
J n .0 8 u e 20
种 铜 (I配 合 物 、 美 沙 I) 洛 及 小 牛 胸 腺 D A相 互 作 用 的研 究 N
一
许 同桃 , 亚 琼 , 张 王
苗
( 连云港 职 业技 术学 院 , 苏 连 云港 2 2 0 ) 江 2 0 6
摘 要 : 成 了 N一 3 氨基 丙基) 合 (一 苄胺 一丹皮酚铜配合物 并进行 表征 , 电子吸收光谱 及 荧光光谱 法研 究 了铜 配合物 、 用
物的作 用机制 , 而研 究金 属 配合 物的 分子 结构 和 D A反 进 N
应 机理的关系 , 为筛选 出新 的生 物学 研究 工具 , 计合 成 出 设 具有应 用前景的低毒 、 高效 、 菌、 肿瘤药物 提供 一定的科 抗 抗
学 研究基础及理论根据 2。 -
丹皮 酚铜 配合物为 自制 ; 盐酸洛美沙星 为分 析纯。
中图分类号 : 5 Q 文献标 识码 : A
1 1 仪 器 与 试 刑 .
脱氧核糖 核酸 ( N 是 生物 遗传 过 程 中起决 定性 控 制 D A) 作用的物质 , 有关 生物 基本 遗传 物 质 D A的 研究 已经 成 为 N
分子生物学 和生 物化学的重要课题 , 了进一步探 索和认 识 为
洛美沙星 以及 D A之 间的相 互作 用 , N 探讨 了三 者-.l e 1 相互 的作 用方 式 , 现该铜 配合 物与 D A以及 洛 美沙星 一D A复合 物 ' , 发 N N 之 间很 容 易发生插入作 用。
关键词 : 配合 物 ; 铜 小牛胸腺 D A; N 洛美 沙星; 光谱法
用p H计调节溶液 p H值 至 73 。 .3 溶液 中 , 滤 , 液按 需要稀 释 到一 定浓 度 , 抽 滤 测量 20n 6 m和 20n 8 m处吸收值 , U 经 v谱 检验 , 6/ 20 . A20A 8 =18—19 表明 ., 基本上不 含蛋白质 , 度符合要求。D A浓度 以碱基对 摩尔 纯 N 浓度计 , 测量 D A在 20n N 6 m处 的吸收光度 , 后根据 20n 然 6 m 的吸光系数来确定 D A浓度 。 N 样品溶 液 : 称取 一定量 金属 铜配合 物样 品 , 适量 D 加 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