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本文档提供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包含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C. 爷爷是我心目中最敬爱的人。
D. 这朵花香味非常的浓郁。
答案: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2.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由谁所著的?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鲁迅
答案:A. 曹雪芹
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不经大脑”?
A. 掩耳盗铃
B. 不胫而走
C. 自相矛盾
D. 无独有偶
答案:C. 自相矛盾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黄河”是指()。
答案:黄河
2.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捡到一个()。
答案:石头
3.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喜欢使用()来与朋友保持联系。
答案:手机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描述一下《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答案:《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描写。
2.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诗歌?
答案:诗歌是一种运用特定的音韵格律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第四部分: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提示: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环境污染现象
- 个人应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答案:(待学生作答)
以上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1.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尽管如此,这种尝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可知作者对这种尝试持保留态度。
2.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较为新颖,但内容却相对简单”,可知C选项符合原文描述。
3.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这种小说常常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吸引读者”,可知B选项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4. 答案:(1)D(2)A解析:根据原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D选项正确;根据原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A选项正确。
5. 答案:(1)C(2)B解析:根据原文“文章以‘梦’为线索,通过梦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可知C选项正确;根据原文“诗中通过‘望岳’、‘归隐’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可知B选项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6.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选项A符合语境。
7.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选项C符合语法规则。
8.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选项D符合修辞手法。
四、作文(共60分)题目:青春,我们共同书写答案: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无尽的梦想、激情和活力。
正是这些特质,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青春,是我们共同书写的历史。
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实践,我们携手前行,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在学习中,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挥洒汗水,追求卓越。
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兴趣爱好,我们都在努力拼搏,追求更高的目标。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
青春,是我们感悟人生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真谛。
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感恩。
这些感悟,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成熟。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加 速 着 中 国 民主 发 展 的进 程 汶 川 地 震 、 题 不 发 生 .铁 道 部 表 示 2 0 0 9年 春运 将 加 式 来 控 制 睡 眠 。” 前 .otr 他 的 同事 此 Fs 和 e 瓮 安 事 件 、 烦 矿 难 、 聚 氰 胺 污 染 等 一 大 对 售 票 的 监控 检 查 力 度 娄 三
了。 ”
、
(2分 , 小 题 3分 ) 1 每
I .下 列 词 语 中 .无 错 别 字 的 一 项 是 船 只 在 中 国 管 辖 海 域 进 行 正 常 的巡 航 活 事 务 使 本 应 该 排 在 首 位 的 睡 眠 质 量 降低
( )
A 俯瞰
B 抱歉 .
显赫
震惊
血 洗耻 辱
精神力量。
A.不 只 而 且 积 聚
B.不 止 反 而 积 聚
老 鼠 是 夜 行 动 物 . 们 对 光 线 的 反 应 它
长 时 『 的 工 作 、 规 律 的 生 活 、 忙 与 人 类恰 恰 相 反 它们 在 黑 暗 中会 警 醒且 日 1 不 繁
C .不 只 反 而 凝 聚
的社会活动 . 这些都意味着许 多人没有足 活 跃 .但 是 在 光 线 充 足 的 地 方 却 要 睡 觉 。
3 .下 列 各 句 中 .加 点 的 成 语 使 用 恰 问题 有 关 , 抑 郁 、 疫 受 损 以 及 致 命 的 鼠 进 行 了 4个 小 时 的 录像 . 如 免 并监 测 它们 的 A .走 过 5 O年 风 雨 历 程 的 广 西 壮 族 的 神 经 细 胞 可 以 根 据 人 体 所 处 环 境 的 明 打 开 1个 小 时 。 5到 2 1 0分 钟 后 . 照 组 的 对 自治 区 再 也 不是 “ 、 、 、 、 ” 旧 暗 度 来控 制 睡 眠 深 度 科 学 家指 出 . 些 老 鼠 开始 睡 觉 然 而 关 闭感 光视 网膜 神 经 老 少 边 山 穷 的 这
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呐喊》中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B. 《彷徨》中的《祝福》描绘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C. 《故事新编》中的《阿Q正传》是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小人物的刻画。
D. 《野草》中的《风筝》是一篇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答案:C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又重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又重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语文试卷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病态悲从中来B. 恣意妄为诲人不倦C. 精卫填海惊涛骇浪D. 碌碌无为喜出望外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
C. 他工作认真,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 在这次比赛中,他跑得最快,跳得最高。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以其无有,故谋不必周。
②吾从而师之。
B. 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吾从而师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公与之乘。
②乘彼垝垣。
B. ①五人者,盖当世之豪杰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南冥者,天池也。
D. ①君既若来,吾今且往。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法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而致千里。
B.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是以君子不齿。
C. ①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吾从而师之。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欲之南海,何如?C.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吾从而师之。
D. ①君既若来,吾今且往。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语法功能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吾欲之南海,何如?B.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从而师之。
C.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D. ①君既若来,吾今且往。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A.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 qiàng)恍若(huǎng ruò)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B. 瞠目(chēng mù)祛魅(qū mèi)水乳交融(shuǐ rǔ jiōn róng)C. 蔑视(miè shì)畸形(jī xíng)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方法既严谨又具有创新精神,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B. 由于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围在黑板前,讨论着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
B.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破解了那道复杂的密码。
C.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街道上积水严重,交通几乎瘫痪。
D. 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闲暇之余,挥毫泼墨,吟诗作赋。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B. 她对这个问题考虑得非常周全,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可以说是满堂喝彩。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VR 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娱乐领域来看,VR 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探索、冒险,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乐趣。
此外,VR 电影也在逐渐兴起,观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VR 设备欣赏到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视听效果。
在教育领域,VR 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历史遗迹、探索自然景观,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同时,VR 技术还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然而,VR 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VR 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VR 技术在画面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AI 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AI 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此外,AI 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AI 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AI 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AI 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但是,AI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例如,AI 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AI 技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一旦AI 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VR 技术和AI 技术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电子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莫奈的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片草地,一些树木,一座小屋,或者一片水面,天空的云彩,阳光的照射,水的倒影,以及树影、云影、水波等的反射,在画面中交织成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韵律和节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效果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莫奈对光与色的敏感和把握。
光与色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视觉现象。
在自然界中,光和色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光有明暗、强弱、冷暖之分,色也有明暗、冷暖、纯度之分。
莫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光与色之间的关系是千变万化的,它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莫奈认为,绘画是一种表现光的手段。
他通过描绘光与色的变化,来传达他对自然界的感受。
在他的画中,光线不再是物体表面的装饰,而是成为画面的主体。
他运用各种技法,如点彩法、晕染法等,将光与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乙】在我国,对光与色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张躁的《山水田园图》就表现出了对光与色的关注。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了光与色的变化,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展现了光与色的魅力。
他在画面中运用光影对比,突出了山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与西方画家相比,我国画家在表现光与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他们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而不是过分强调光与色的变化。
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我国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莫奈的画作以光与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光与色的变化,传达他对自然界的感受。
B. 我国画家在表现光与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C. 张躁的《山水田园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展现了光与色的魅力,但表现手法不同。
D. 西方画家在表现光与色方面过分强调变化,而我国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高考仿真模拟试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教育观念,来强调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选项D正确地概括了这一手法。
2. 【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阐述了创新思维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选项C正确地概括了论证方法。
3. 【答案】B解析:文章中提到,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实践。
选项B正确地概括了创新思维的特点。
4. 【答案】A解析:文章最后一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
选项A正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5. 【答案】C解析:文章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选项C正确地概括了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古诗文阅读(34分)1. 【答案】A解析: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项A正确地概括了诗句的主题。
2. 【答案】D解析:根据诗句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
选项D正确地概括了表现手法。
3. 【答案】B解析: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诗人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
选项B正确地概括了诗句的主题。
4. 【答案】C解析:根据诗句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选项C正确地概括了诗句的主题。
5. 【答案】D解析: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比喻为一场梦境。
选项D正确地概括了表现手法。
三、文言文阅读(34分)1. 【答案】C解析:通过对文段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知音难求的感慨。
选项C正确地概括了文段的主题。
2. 【答案】B解析:根据文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排比手法,强调了知音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林间小径上。
小明和小红约好一起去森林探险。
他们带上背包,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片未知的土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遐想(xiá xiǎng)沉思(chén sī)B. 翠绿(cuì lǜ)落叶(luò yè)C. 荒凉(huāng liáng)荒谬(huāng miù)D. 悠闲(yōu xián)纷扰(fēn r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那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仿佛是林中精灵的衣裳。
B. 他看着那美丽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C. 森林里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
D. 经过一天的劳累,小明和小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得滚烫。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那条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
D. 他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
4. 下列词语中,与“探险”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探寻B. 探查C. 探讨D. 探视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那条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C. 那片树林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幽静。
D.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6. 简述小明和小红在森林探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7.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未知的土地”这一词语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 造化:________② 遐想:________【小题2】(5分)翻译下列句子。
① 造化者,天地之父母,而吾与之气,吾之体,吾之命,亦吾之性也。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三篇,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本题15分)在当代社会,个体与社群的关系日益复杂。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既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也可能成为侵犯隐私和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
1. 解释社交媒体改变交流方式的具体表现。
(3分)2. 分析社交媒体在个人生活中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4分)3. 讨论社交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4分)4.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社交媒体的看法。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本题15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它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经济不平等的加剧等。
5. 描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3分)6. 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4分)7. 分析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4分)8.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本题15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商业开发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和传统习俗面临消失的危机。
9. 分析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威胁。
(3分)10. 讨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分)11. 提出几条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4分)12.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
(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两篇,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文,完成16-21题。
(本题20分)(详细的文言文篇章及题目设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文,完成22-27题。
(本题20分)(详细的文言文篇章及题目设置)三、作文(60分)题目:面对未知的勇气要求:1.自选文体,自定立意。
2.不少于800字。
3.需要有清晰的主题和合理的结构。
2024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2024高考模拟试题语文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祈祷(q í) 譬如(pì) 模子(mó) 情不自禁(jìn) B. 籼米(shān) 曝光(bào) 刹车(shā) 毁家纾难(shū) C. 粳米(gěng) 载体(zài) 落色(shǎi) 卷帙浩繁(zhì) D. 应届(yīng) 泡桐(pāo) 劲旅(jìng) 豁然开朗(huò)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2年5月1日施行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将按法定权限责令改正。
B. 我们一定要对领导机关的某些干部的错误及时进行批评,促使这些干部警醒。
C. “闺女,你吃的什么牌的保健品?”看到平时身体虚弱的妈妈变得红光满面,归国创业的小张兴奋地向妈妈打听起秘诀。
妈妈笑着亮出一瓶深绿色的小瓶:“哪儿有什么秘诀,还不是多亏了你们年轻人新潮的‘洋’保健品!” D. 当林肯从小学步入学堂时,由于家境贫寒,同学们都欺负他嘲笑他衣服穿得破旧,身体长得不够营养,最让老师和同学瞧不起的是林肯的母亲是个社会上名声不好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娱乐性药物游戏”对人的诱惑极大,不少人都沉迷于网游,工作、学习、甚至休息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不可自毁前程而不顾。
B. 初春的校园,舍旁桃花盛开,锦绣迷人,同学们也像桃花一样绽开了笑脸,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拧开了一瓶瓶奶味香水,寻找着春天的感觉。
C. 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从东坡先生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到毛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不由得经不住涌起一股激情——让历史的钟声穿越时空,激励我们奋进。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雅俗共赏(yǎ)B. 恣意妄为(zì)豁然开朗(huò)C. 遥不可及(jí)美轮美奂(huán)D. 炽热如火(chì)碧波荡漾(dà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D. 他的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被认为是一篇有价值的作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堪称楷模。
B. 这个方案太复杂了,难以实施。
C.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骄傲。
D. 他的想法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变换后:他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B. 原句: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变换后: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发扬。
C. 原句: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变换后:我最喜欢的这本书。
D. 原句: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变换后:他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学习。
(逗号)B. 我喜欢读《红楼梦》,尤其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
(顿号)C. 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百读不厌。
(分号)D. 他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冒号)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甲】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有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
他从小失去了双亲,由奶奶抚养长大。
尽管生活艰辛,小明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是村里的骄傲。
一天,小明听说城里有一所著名的中学,决定去那里求学。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B. 科技飞速(kē jì fēi shù)C. 逐渐减少(zhú jiàn jiàn shǎo)D. 怀念过去(huái niàn guò qù)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B.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C. 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这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结果。
D.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这是古城失去宁静的原因。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
B. 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D. 人们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5.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6. 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时,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巅。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郭琳瑛欧红蔡茹平朱银燕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4年第05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与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雨旸时若,就会获得丰收,气象异常则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导致饥荒,这本属自然规律。
但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自然现象就被看作天意的表达方式,“天垂象,见吉凶”(《周易·系辞上》)表达的正是此意。
《洪范》谈到国君的恶行会伴随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而《月令》则规约国君和国民每个月的行为,以求得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并对之进行理论阐释。
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提出了天人同类合一的思想,把构成天的基本要素归结为天、地、阴、阳、金、木、土、水、火和人等十端,十端当中,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万物之本。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论证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同类相感。
“天人感应”作为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视作古代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根源。
汉代以后到唐代,中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分裂时期,其间佛教传入,魏晋时期道教获得很大发展,但是儒学进展不大。
到了宋代,随着新儒家兴起,他们在继承孔孟之道的基础上,接受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论,进一步发扬了与“天人合一”有关的理论。
张载是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学者,“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他提出万物一体,较董仲舒把人从万物中挑选出来、与天地并列相比,就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而言,是很大的进步。
宋代程颢十分称许张载揭示的“万物一体”,认为这正是“仁”的主要特征。
儒家的天人合一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不过这种调谐更加强调人的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的统一,这一观念落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必然要求以人类的整体生存为目的,而不仅顾及局部的和眼前的利益,从而指向和谐的人地关系。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答案(本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网络文学爆发式增长的过程看,网络文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网络文学进入的门槛低,许多网文作者初期是兼职,以网络文学作为“斜杠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技术进步使文字的载体成本降到非常之低,文字变得越来越“不经济了”,也让文学越来越草根化三是网文作者和阅读平台的重点关注都是商业收益,带来的价值导向主要集中于阅读、订阅、收藏的数量上。
这些都与传统文学有很大不同。
面对网络文学的“野蛮式生长”,亟待建立评论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
但我们看到的现状堪忧,在文艺评论家协会,对于传统文学具有完整的评论体系,而网络文学几乎没有太多关注。
在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老师还是觉得雅俗不搭界,除了个别老师有所关注外,高校学术圈对于网络文学还是比较轻视。
而网络作家群体由于面对外部环境的质疑,就更少去公开评价同行作品。
网民读者发表的有关作品评论又普遍质量不高,更多的只是简单的推书介绍。
于是,网络文学的评价无法摆脱商业市场的诱惑,依然盯着大IP和爆款作品一窝蜂地进行模仿复制写作。
《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指出,网络文学评论研究仍然薄弱∶缺乏权威、公正、有影响力的评论阵地,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符合网络文学传播和受众特点的评论方式尚未形成缺乏全国性官方网络文学奖项,难以有效引导创作,影响网络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进程。
材料二: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文学,它不仅在垂直领域自成一家,而且已成为泛文娱领域创作的重要生产资料。
作为当代重要的文艺景观之一,网络文学以虚拟性、互动性和跨界衍生能力,一直游离于文学内外。
中国古典文论、西方文论等经典理论话语显然很难对网络文学进行令人满意的解读和评价。
若从“有趣、有戏、有料、有道”四个价值维度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或可建构一个相对粗略,但也许更简单、更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考模拟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 答案:D。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这表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模仿与再现,而是通过艺术加工和审美创造,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可知,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艺术加工和审美创造的结果。
2. 答案:B。
根据文章第二段“在传统观念中,文学往往被视为高雅的、严肃的艺术形式,而网络文学则被看作是低俗的、娱乐性的文化产品。
”可知,网络文学与高雅的、严肃的文学形式相对立。
3. 答案:C。
根据文章第三段“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可知,网络文学的发展对文学批评产生了积极影响。
4. 答案:A。
根据文章第四段“然而,网络文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文学价值等。
”可知,网络文学存在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问题。
5. 答案:D。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总之,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既有其独特的价值,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网络文学,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负面影响。
”可知,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网络文学。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1. 答案:①(1)②(2)③(3)2. 答案:①(1)②(2)③(3)3. 答案:①(1)②(2)③(3)4. 答案:①(1)②(2)③(3)5. 答案:①(1)②(2)③(3)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1. 答案:①(1)②(2)③(3)2. 答案:①(1)②(2)③(3)3. 答案:①(1)②(2)③(3)4. 答案:①(1)②(2)③(3)5. 答案:①(1)②(2)③(3)四、作文(60分)题目: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时间,是一种神奇而又不可逆转的力量。
它如同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
我们无法阻止它的脚步,但可以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用行动去珍惜它。
时间是一种财富。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
”这是因为,时间可以转化为金钱,也可以转化为财富。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真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真题一、阅读理解柳宗元曾经说过:“文学是智慧的洗礼。
”在古代,文人雅士们用他们创造的文字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智慧和心灵的火种。
今天,我们走进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真题,一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学之美。
1. 试题:请阅读以下古文摘录,并简要描述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夡夡茫茫兮秋风;维舞伎兮天地。
匏而归来兮,不觉指路之者也。
2. 试题:请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散文,并回答问题:“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如何让人感到幸福的?”生活从来都不只有黑暗和苦涩,而是点滴的温暖和欢乐交织。
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是一杯热茶,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抹亮色。
二、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常常是考生发挥的舞台,也是展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考验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文笔技巧:作文题:论述“读书使人充实,行动使人精明,交游使人圆滑。
”人的一生,无论贵贱贫富,都需要知识的充实、行动的精明和交游的圆滑。
阐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三、综合填空填空题常常是考察考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
下面是一道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的填空题,考生可以从词性、词义、语法等方面全面考虑。
填空题:在古典诗词中,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来描绘秋天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请用适当的词语填空,使句子通顺合理。
通过以上真题的综合考核,不仅能够检验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希望每一位考生在备战高考语文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书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咼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2 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B.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C.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D.缜密箴言甄别臻于致治忠贞不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荟萃致理名言步入正规大坝合龙B . 申张梦寐已求优柔寡断分内之事C.信笺犄角之势绵里藏针粮食歉收D.撕打心猿意马文过饰非人间心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拥有巨大的财富,犹太人牢牢地在美国主流社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重要一席,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美国历届政府的中东政策。
(2)•在今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许多年轻的恋人因为工作需要_分开,原定的婚礼被推迟。
(3).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不十分充足,但仍然让他们期待,_课外活动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4)•完颜阿骨打(金朝的开创者)一生驰骋疆场,为女贞族的统一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_。
A.占有暂且终究功绩B. 占据暂时毕竟功勋C.占有暂时毕竟功绩D. 占据暂且终究功勋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谣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 东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B.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
C.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D.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病毒的秘密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节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
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
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
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
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
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
“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会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
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选自2003年第6期《中国科技纵横》)7.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无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比细菌更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8.下列对“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E.病毒不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F.使人对病毒“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的弱点有了直观的认识。
G从结构、形态等方面说明病毒生存能力的脆弱。
H.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病毒的“寒碜”形象,使人容易消除对病毒的畏惧感。
9.根据原文,下列对病毒的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简陋,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
B.备生命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C.异的病毒可能是无害的,也可能杀伤力更大。
D.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新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毒一旦被人排除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B.毒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C.者透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得到病毒并不可怕的认识。
D.人产生的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 —15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
为沛厩司御。
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
见孝惠、鲁元,载之。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
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
以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元于下邑之间也。
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
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注:面雍树一一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爱:亲近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狱覆:案件翻过来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北:向北D.曰“近我”,以尊异之尊异:使…尊贵使…与众不同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C.终以是脱高祖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D.高后崩,代王之.来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一一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14.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E.第H卷(共108分)四、(18分)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
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题)(4分)⑴.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
(苏轼〈〈赤壁赋〉>)⑶.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22题时光冯骥才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