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组织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
学术论坛
230
2012年10月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组织间关系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 崔兆丽
摘 要: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已久,如何解决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其在进行交易或合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从组织理论出发,认为组织间关系能够克服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30-02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对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企业,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企业,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资源如同其他社会财富一样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也会带来相关的财富,当某种信息资源被独占的时候,相应的利益也会被垄断。
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或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存在机会主义,选择时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解决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企业间进行竞争或合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关系为基础的商业战略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eng,2001)。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有助于企业开发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发展(Glaister and Bucklev,1996 )。
组织理论家建议企业使用关系来克服在决策中遭遇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Venkataraman,1997)。
这里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1 直接关系与信息不对称
直接关系是在决策者和与决策相关的各方之间的个人联系(L a r s o n ,1992)。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直接关系能够提供给寻求从别人那里获得资源的人们一个优势(Podolny,1994)。
这种行为的解释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社会责任和访问私人信息。
从理论上讲,企业之间的直接关系能够将交易的逻辑从一个经济行为转移到一个社会联系(Marsden,1981;Uzzi,1996)。
不同于被自身利益规范管辖的一臂之长的交易,企业之间的社会关系将人们行为的期望从之前的社会环境转移到新的商业交易(Uzzi,1996)。
通过将交易嵌入一个正在进行的社会联系,直接关系推动各方联系保持在公平和信任的方式,并且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责任感,引起各方都慷慨地对待彼此(Gulati,1995)。
因此,在没有直接事先关系下,人们更喜欢从事零和商业交易;存在直接关系时,他们从追求自身利益转移到追求共同利益(Uzzi,1996)。
另外,直接关系也能够提高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资源获取,因为直接关系为获取人们才能的质量和他们机会主义倾向方面的私人信息提供了一个快速机制(Aldrich and Zimmer 1986;Gulati and Gargiulo 2000;Uzzi,1996)。
2 间接关系与信息不对称
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能够降低搜寻成本和降低机会主义的风险,使企业更容易进入伙伴关系。
这些信息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企业所在的关系网络。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交易中就会存在机会主义,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转介,即需要第三方的存在。
由于第三方跟双方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联系,双方对第三方也都有一定的了解,跟第三方都打过交道,因此经第三方介绍的关系更值得信任,通过第三方的介绍也更容易跟对方建立联系。
Granovetter(1985)曾说过比“听说某某人很可靠”更好的信息,是你所信任的人与这个人有过打交道的经验,而且说他/她可靠。
同样,对企业来说,经第三方介绍的企业也更值得信赖。
在关系传递过程中,第三方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将没有联系的双方连接起来。
Gulati(1999)认为网络位置运行的机制通过第三方转介,在其中前合作伙伴参考他们自己其他合作伙伴的一个重点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因此,两家公司可能了解对方通过凭借分享一个或更多的共同联盟伙伴,可能介绍他们并担保其可靠性。
Burt(1992)用结构洞来描述非重复关系人之间的断裂,重复关系人通过一个结构洞联系起来。
所谓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性关系。
结构洞理论作为社会网络方法的一个变量(Burt,1992;1997,2000),有力证明了一个连接其他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个体的个人,比不具有这种中间人位置的个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
中间人从社会资本中获取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信息收益和控制收益。
信息收益来自连接结构洞的个体可以接触到更多非冗余信息,因此具有更多的机会。
控制收益来自连接结构洞的个体决定为谁的利益提供那些有益的信息(Zhixing Xiao,Anne S.Tsui,2007)。
正如Burt(1992)所述,中间人作为一个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人, “与他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在不同的集团间建立价值”,“为彼此的连接间构建不同的益处(Burt,2000)。
对结构洞两端的位置而言,信息需要通过作为中介的第三方来实现。
一些企业由于参与一系列的重要联结关系,与网络中的较多成员产生关联,对网络中的资源流向具有支配权,可以更快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处于边缘位置的企业,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看,可能拥有更多的弱联结,受本网络的约束较少,有机会与外部网络建立联系,接触到外部的异质信息源。
因此,它们是将外部知识带入内部网络的枢纽,在两个网络间充当着信息桥的角色,推动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和转移。
Forum
学术论坛
2012年10月
231
通过第三方介绍所建立的关系属于间接关系。
间接联系是指企业间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一个或多个企业作为桥梁才能到达的企业关系。
关于间接联系的论述可以追溯到Granovetter(1973)最初关于弱联系的研究,他认为间接联系关系可以使行动者获得更多的新信息和机遇,能够在企业与其他社会团体间搭建桥梁,提供企业在其直接联系里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和资源。
他的这一思想对于间接联系的研究无疑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Burt(1987)将间接关系定义为两个不直接接触的,但是通过社会网络中每个各方的直接关系能够形成连接的个人之间的联系。
Larson(1992)将直接关系定义为在决策者和与决策相关的各方之间的个人联系。
Uzzi(1997)也认为网络中企业间存在间接的联系,Simsek et al.(2003)提出企业间的关系网络不能简单地被分解为独立的双边关系。
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第三方,当两个企业之间有着共同的第三方关系时,就标志着这两个企业被作为第三方的企业认为是合适的和可信赖的伙伴,这有助于建立一个信誉锁定和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高伟,聂锐,2010)。
间接关系能够增强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因为他们能够提高企业获取其他企业信息的能力。
Scot t Shane & Daniel Cable(2002)提出间接关系能够为想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资源的人提供一个优势。
间接关系能够使企业获得那些与他们企业没有直接联系的企业和组织的一些信息,Burt(1997)认为社会关系的网络允许人们获取有关于那些他们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的信息,能够提供给企业比他们单独获得多的信息。
“网络成为一个重要的筛选设备。
这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军队,它能够叫你注意关键点——保持您最新的发展机遇,警告您即将发生的灾害” (Burt,1992)。
因此,创建或者维护信息流的关系能够增强企业获取非公开信息的能力(Nohria,1992)。
间接关系也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成本。
由于信息需要获得人们的关注,因此信息的获取是昂贵的,它是一种稀缺商品(Coleman,1988)。
间接关系能够降低信息收集的成本,因为“通常为其他目的建立的社会联系,构成了信息渠道,为收集信息减少了所需要的时间和投资金额” (Nahapiet & Ghoshal 1998)。
间接关系的介绍人能够提供有关信息的质量,如决策者认为很难观察的能力。
因此,间接关系能够通过帮助企业筛选出不合格的企业来提高关系的质量(Fernandez & Weinberg 1997)。
Salman & Saives(2005)的观点与Ahuja(2000)的观点大同小异,他们认为间接联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间接联系是企业的信息来源之一,并且是企业与更远的主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2)间接联系还可以作为监控外部环境以获取互补性知识和新机遇的工具。
企业的间接联系是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Salman & Saives(2005)认为,间接联系是企业创新绩效的源泉,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
因此,我们不应对宝贵的间接联系视而不见,而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一无形资产(Salman ,N.,Saives,2005)。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的加速,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和激烈。
企业及组织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向合作方向发展。
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需要了解对方的相关信息,解决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都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新信息和机遇,降低对信息的搜寻成本,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这种资源,并利用好这一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国顺,谢高峰.关系网络、网络资本与企业国际化成长[J].财
经理论与实践,2008(29).
[2] Burt,R.S.,“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social capital”[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0(22).
[3] 高伟,聂锐.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10,27(10).
[4] 刘凤朝,马荣康.组织创新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影响因
素——以中国制药技术领域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29(8).[5] S a l m a n ,N.,S a i v e s ,A.-L.I n d i r e c t N e t w o r k s :A n
Intangible Resource for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J]. R&D Management,20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