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解读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一、人口地理学

1.人口分布与密度:研究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分布情况,以及单

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迁移:研究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出、劳动力流动等。

3.人口增长与控制: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口控制。

二、城市地理学

1.城市发展与形态: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演变。

2.城市功能与区位: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以及城市

选择一些区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如何进行城市的管理

和改造。

三、农业地理学

1.农业区位与农作物分布:研究农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

以及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类型。

2.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农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农业生产

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3.农村地域规划与农村发展:研究如何规划农村地域建设,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工业地理学

1.工业区位与产业结构:研究工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

2.工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工业化进程对地理环境和城市化的要求和影响。

3.工业区域规划与产业集群:研究如何规划工业区域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

五、交通地理学

1.交通网络与区位选择:研究不同交通网络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3.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研究如何规划交通网络和进行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他们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3.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4.文化整合。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最先发生的是文化冲突。这是由于文化背景

的不同所致,还经常掺杂着政治和经济的特殊背景。文化冲突的损失常常是相当惨重的,但冲突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有正、反两种可能,冲突的背后是比较和竞争,因而冲突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两种文化发生冲突时,一种文化想要与另一种文化竞争,并进而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自身必须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另一种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条件。调整给文化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之得以重建自己的体系和力量,从而为与另一种文化再一次竞争创造了条件。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5.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

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6.人地关系论

(一)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文化决定论,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于是,在人地关系中出现一种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故称为文化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A.古代地理学b.近代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

2、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的分类

一般来说,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通常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3、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概念: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6、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A.社会性b.区域性c.综合性

7、世界和中国最早的人文地理著作

世界:XXX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国:《禹贡》8、不同开展阶段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古代地理学:XXX.XXX和XXX.XXX

近代地理学:XXX、XXX、XXX、XXX、XXX、XXX、XXX

现代地理学:谢佛、XXX、XXX

9、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10、XXX线

即中国地理学家XXX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后称“XXX—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XXX—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1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或人文地理学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解读

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解读

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

解读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在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概念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文将对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概念进行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演变和空间分布。在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考生需要了解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如文化景观、文化地理的区域差异性等。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创造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地理实体,它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文化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文-自然复合景观。考生需要掌握文化景观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化地理的区域差异性是指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考生需要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地理区域差异性有所了解,比如不同地理区域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二、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研究人类经济

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在江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

考生需要掌握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如产业地理学、城

市地理学等。

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

理分布规律和产业空间组织。考生需要了解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中的

分布特点以及产业集聚和分散的原因。此外,还需要了解江西省的产

业地理特点,如江西省的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江西省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考点解析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考点解析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重点考

点解析

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关注人类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河南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来说,人文地理的掌握至关重要。本文将解析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人文地理的重点考点,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地理

1. 人口数量与分布: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是人口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复习资料中,需要关注河南省人口的总量、城乡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以及人口集中分布的原因和特点。

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河南省考研地理学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了解河南省的人口迁移规律、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影响因素。

3. 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对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考生需要熟悉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老年人口的数量、占比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城市地理

1. 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城市发展是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发展历程、区域分工以及城市体系的组成和特点。

2.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河南省的城市规划原则、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以及城市更新和城市扩张的问题。

3. 城市景观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的吸引力和

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在复习中,考生需要关注河南省主要城市的景

观设计、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

人文地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修订版)

适用对象:作者本人,仅供理清思路之用

第一章绪论 P1

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2.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3.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什

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并探讨其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趋势。

补充:研究对象(书):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

相互关系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决定它的研究对象,显然人文地理属于社会科学,还表现其历史性。

(2)区域性:地理学的共同特征(区域差异、相似)

(3)综合性:涉及面广,受制约因素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基础并利用技术科学先进程度。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

(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P23

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不受外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解读

一、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人物

1、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3、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4、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5、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复习要点

客博他乡2012-01-06 21:21:27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德国,发源地,拉采尔环境决定论系统理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尔区域学派(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区位理论学派(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市场区位理论)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关系,白吕纳(人地学原理)英国,麦金德(历史地理枢纽),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巴罗斯人类生态学。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俄国,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派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古代思想萌芽,《禹贡》《徐霞客游记》等。。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成立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创办《人文地理》学术期刊,翻译介绍国外人文地理著作、论文,出版了一系列教材、论著,逐步实现了人文地理学科的普及。。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一、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这是指某中文化现象易于为接受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复习攻略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解析

人文地理学复习攻略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解析

人文地理学复习攻略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重

点解析

人文地理学复习攻略: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解析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域环境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文化、社会组织、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在河南省考研的人文地理学科中,

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着重复习和解析。本文将以地理环境、城市与乡

村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三个方面,对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学的

重点进行解析。

一、地理环境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中原腹地,地理环境独特。复习

时需重点关注河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内容。

1. 地理位置: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地区,东临山东、南邻安徽、西接陕西、北界河北。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良好的交通条件。

2. 地形地貌:河南的地形主要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和伏牛

山脉等组成。其中,黄河平原是河南省的主要地理特征,不仅具有丰

富的农田资源,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3. 气候特点:河南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

冷干燥。气候因素对于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

重点理解。

二、城市与乡村发展

城市与乡村发展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南省考研人文地理学中,城市与乡村发展是一个重点内容。

1. 城市发展:复习时需要关注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如郑州、洛阳、开封等,了解其发展历程、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相关特征。此外,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也要进行深入研究。

2. 乡村发展:乡村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复习时需要关注河南省的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模式、农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也要了解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政策的演变。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人文地理的定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

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人类聚居与迁移:

- 人类聚居:人类聚居是指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集中居住的

现象。常见的聚居形式包括村庄、城市和都市区等。

- 人类迁移:人类迁移是指人类根据不同的原因离开原居地并

定居于新的地方。人类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

3. 文化地理:

- 文化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的学科。它关注文化的传播、变迁和地域差异。

-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惯、艺术等方面。

4. 城市化与乡村变迁: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集中居住的过程。城

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

- 乡村变迁是指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方面的变动。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减少等。

5. 城市与区域发展:

-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和发展。

6. 人类环境问题:

- 人类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常见的人类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人文地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解读

第1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

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学、区域性、综合性

3、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古代: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

近代: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19世纪下半叶至二战前: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产生很多学派

现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

环境学派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白吕纳、罗士培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具有选择性,两者相互作用区域学派赫特纳、哈特向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景观学派施吕特尔、苏尔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

理学的主要任务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五大主题)

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⑤文化景观

6、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及其差别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

人文地理学重点总解读

人文地理学重点总解读

人文地理学重点

1.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

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学者,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

graphe为描述。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

家,他们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5.拉采尔: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

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6.维达尔·白兰士: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

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

7.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1949—1979年,以经济地理学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人文地理学衰弱的阶段。二、1980—199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三、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无论是在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了较大发展。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

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包括语言、

宗教、风俗习惯等。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功能和变化,包括城市居民的

分布、经济活动等。

4.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农

业生产方式等。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

发与保护等。

6.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等,包括人口数量、结

构和空间分布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对地理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定位信息对地理数

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区位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和地位,揭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地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人地

关系的心理机制。

6.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1.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布局和规划,关注城市

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

2.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关

注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农民问题。

3.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

3.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4.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5.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6.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

在缩小。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7.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

8.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9.人口政策:以调节人口数量和质量为任务的一种社会政策,它是为达到特定目标,在国家的领导下,对人口过程进行调节和干预。

10.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人文地理学 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 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⒉★人文地理学的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人文地理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1.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性,在于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实践发挥作用。人文地理学的传统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镇体系布局、旅游规划和投资环境规划等领域。①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②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③地域城镇体系的研究;④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和市镇设置;⑤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规律;⑥农村劳动力迁移研究;⑦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规划。

第二章

⒈★人地关系理论有哪些?各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评价。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应当和谐

评价:“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⒉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的概念?类型?各类型区别与联系?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

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地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环境决定论、环境响应论和人地相互作用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环境响应论强调社会经济发

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2.人类聚落与城市化:人类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从事生产和社会

活动的地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对人

类聚落和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人口集中、土地利用变化、资源消

耗等方面。

3.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

分布和传播。文化地理学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文化地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地域性和空间扩散。

4.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分异、社会空间结构等。城

市地理学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

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利用等。农业地

理学对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重要研

究内容包括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工业用地利用等。工业

地理学对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方面。交通地理学对

交通规划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学、区域性、综合性

3、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古代: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

近代: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19世纪下半叶至二战前: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产生很多学派

现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五大主题)

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⑤文化景观

6、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及其差别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

差别:

形式文化区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不是自然形成的,都有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中心;

乡土文化区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区内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7、文化的扩散

文化的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扩散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特点。即文化的新旧分布区相连。

扩展扩散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3)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在一地存在,人们不得不将其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存在并传播。

迁移扩散:是指拥有某种文化现象的个人或集团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的现象。

8、人地关系论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9、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填空)

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0、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1)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

第一序列为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点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律;

第二序列为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律;

第三序列为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2)诺特斯坦人口转变理论

发展了兰迪的理论,提出“人口转变”的概念。将兰迪的第三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人口的高增长阶段。出生率维持高水平而死亡率已开始持续下降,人口增长开始加速;

第二阶段为人口的过渡增长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开始下降,人口增长仍然迅速,但已开始减速;

第三阶段为低增长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都下降到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3)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a.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b.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c.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到最快而后减速;

d.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

e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

11、适度人口的概念

适度人口的概念是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基础上的,前者是后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而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1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

分布特征:趋中纬性、趋低平性、趋海性、趋温湿性、趋水源性、人口向工农业地带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人口在旧大陆的集中、人口向发展中国家集中、人口趋交通线的分布。

一般规律: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纬向分布)、近海岸指向(沿海分布)和平原指向(人口垂直分布)及城市指向(城乡分布)

13、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1)我国各区域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区:东北区、黄河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低山丘陵区、西南高原区、川东陕南区、华北山地与高原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14、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

拉文斯坦提出的7条迁移法则

①迁移距离规律。短距离的迁移是主体。

②圈层递补规律。大的工商业中心吸引周围乡镇人口迁入,使城市郊区出现空缺,再由边远地区的乡村迁来填补。

③迁移流与反迁移流。每个主要的迁移流都会产生一个补偿性的反迁移流。

④城乡居民迁移倾向的差异。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有迁移性。

⑤性别与迁移。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富有冒险和长距离的迁移主要以男性为主,且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