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建议: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相应内容。

:萧友梅与黄自-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概述本教案是萧友梅、黄自合著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音乐鉴赏》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鉴赏方法;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基本情感表现、调性和音乐形式等;2.西方古典音乐史: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介绍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音乐风格: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和现代音乐等;4.音乐鉴赏方法:音乐形式分析、曲式分析、旋律分析、和声分析、乐器分析、作者风格分析和唱歌分析等;5.音乐欣赏作品:例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等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

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介绍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西方古典音乐史和音乐风格等;2.讨论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3.听力学习:教师通过选取一些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通过听、感知、分析,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4.视听学习: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经典演奏、音乐短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和音乐家的特点;5.信息获取:鼓励学生独立获取有关音乐家、音乐作品等有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

教学评价1.记忆和理解:学生掌握了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和鉴赏方法;2.应用和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3.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音乐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文艺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教案以萧友梅、黄自合著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音乐鉴赏》为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节共欣赏三首音乐作品,了解萧友梅、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渔阳鼙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男声四部合唱,进行曲题材,歌曲用单三部曲式结构。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这首歌用女声三部合唱,民族羽调式,运用较弱力度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问》《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其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认识了解清唱剧,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歌曲《问》,感受、体验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并学唱艺术歌曲《问》,并通过分析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表现音乐作品,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对《问》及《长恨歌》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作品的音乐旋律、情绪、力度等方面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以学唱、赏析艺术歌曲《问》为重点。

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次重点,并通过与《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对比分析,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通过赏析《长恨歌》,向学生介绍清唱剧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聆听感受法,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探索讨论法,通过老师示范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

从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人音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歌曲《问》和《渔阳鼙鼓动起来》。

《问》音乐舒展自如,亲切淳朴,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压抑之中蕴含着激动。

《渔阳鼙鼓动起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引导学生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

之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2)下面欣赏由萧友梅作曲的《问》,聆听之后提问学生: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再次聆听《问》,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深刻感受乐曲的情怀。

之后介绍作曲家萧友梅:(①书上182页)(3)接下来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长恨歌》:《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韦瀚章、黄自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下面播放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起来》,之后继续介绍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学案)一.看本节是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教材所选歌曲是《问》、《渔阳鼙鼓动地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的生平及主要贡献.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1.作品介绍①《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

是萧友梅百余首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四个乐句从问句开始,旋律生动而流畅,显示出作者激动的心情.接着以两个三度下行的音调,配上“垂!垂!垂!”作为转折。

后乐段的连续三连音下行和上行并与长音结合的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黄的泪”这既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又代表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②《渔阳鼙鼓动地来》:韦翰章词、黄自曲.是清唱剧《长恨歌》中的第三章。

歌曲表现判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容。

③清唱剧《长恨歌》作于1932年夏秋。

大型声乐作品。

韦翰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的。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一方面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有针贬时弊的积极意想.反映了在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政策的严重形式下,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

2、音乐知识:①清唱剧多乐章的大型声乐作品。

它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管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各乐章间有较强的连贯性。

有剧情,没布景,不需要道具和戏剧性的表演.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②清唱剧《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是: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合唱)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合唱)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未完成)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男生合唱)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一篇: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设计、拓展六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标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三、教学重点:《问》的作品分析四、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五、课堂设计1、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讨论:A、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B、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2、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分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段的抑郁、愤怒,第二乐段的怨恨、激怒,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士兵们的情绪。

)简要介绍清唱剧的特点。

(与歌剧和康塔塔对比解释)六、拓展: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2、拓展型作品《玫瑰三愿》《花非花》《山在虚无缥渺间》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思考问题: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5、请学生在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到社区找 60、70 左右的长辈,与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作品,从中调查20 世纪民主革命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2021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2021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2021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建议: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研究”相应内容。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和黄自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和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沈心工与李叔同》。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访》中的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本节课教材中有萧友梅曲,易韦斋词的《问》,黄自曲,韦瀚章词的《渔阳鼙鼓动地来》,以及相关知识清唱剧《长恨歌》。

二,教学内容萧友梅和《问》黄自和《渔阳鼙鼓动地来》清唱剧《长恨歌》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2.通过聆听和感受作品,了解萧友梅与黄自。

3.了解清唱剧《长恨歌》。

四,教学重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2.让学生们了解萧友梅与黄自。

3.让学生们了解清唱剧《长恨歌》。

五,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谈话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安波曾说过一句话: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脱离不了人类物质生活的观念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和加工的结果。

同学们知道安波是谁吗?安波(1915—1965),中国现代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刘清禄,曾用笔名显谛、牟声。

山东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庙沟村人。

生于1915年10月22日,1965年6月18日病逝于北京。

这么一个有名气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体会一下他这句话的意思。

2.播放萧友梅曲,易韦斋词的《问》提问:通过聆听两部作品,以及书本182页对萧友梅的介绍,同学们请组织以及你们自己以前学过关于他的知识,概括一下萧友梅这位大家。

同学们聆听两首歌曲,聆听完毕,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萧友梅(1884—1940),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940年卒于上海;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知识与技能: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演唱歌曲《问》,赏析《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

(二)略听歌曲《抗敌歌》、《玫瑰三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与艺术价值。

(三)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二)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20世纪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一定要反复聆听、演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

(二)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名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

(四)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建议(一)经过课堂抽测,大多数同学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

(二)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学唱中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堂检测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萧友梅与黄自: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巨匠”。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两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音乐创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他们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的基本生平信息,了解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验,评价学生对萧友梅与黄自生平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后的分析讨论,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的增强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

3. 作品欣赏:播放萧友梅与黄自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萧友梅与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品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萧友梅或黄自音乐创作的分析报告,分析其音乐风格及对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次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计划。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简介及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相关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赏析方法。

3. 培养学生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能力和兴趣,激发其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与资料收集学生需提前预习《萧友梅与黄自》的相关内容,包括两人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贡献等。

同时,收集有关两位音乐家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以便课堂交流。

2. 音乐作品赏析选择萧友梅或黄自的代表性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并撰写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以及个人感受等。

3. 创作与表演学生可自行选择一段与萧友梅或黄自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个人经历,创作一段简短的歌词或乐曲片段,并尝试用自己准备的音乐工具进行简单表演,形式不限(如演唱、演奏等)。

创作与表演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所选主题的内涵与音乐的和谐度。

三、作业要求细节要求:1. 预习与资料收集要充分、详细,保证课堂交流的顺利进行。

2. 音乐作品赏析报告需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并辅以实例说明。

3. 创作与表演要紧密结合主题,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表现力。

格式要求:1. 赏析报告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格式清晰、字迹工整。

2. 创作与表演内容需拍摄成视频,并附带必要的背景介绍和文字说明。

3. 所有作业应于课前提交至指定平台或教师邮箱。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资料收集的充分性及准确性。

2. 音乐作品赏析报告的逻辑性及深度。

3. 创作与表演的原创性及表现力。

评价方式将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二)课标分析: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起源、唱腔、脸谱、行当等基本知识,能够分辨京剧的行当及唱腔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表演,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谅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鼓、小锣、钹、大锣,生旦净丑道具服装【教法学法和学情分析】(一)学生分析:高一年级学生虽然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因为京剧的唱腔及念白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我们现代生活的脚步,也与喜欢刺激、快节奏的这一群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有代沟,所以他们大部分人并不喜欢京剧,更无法体会京剧音乐其精华所在。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鉴赏并参与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方法:(1)谈话法:简介有关京剧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兴趣,京剧起源、脸谱、行当的介绍。

(2)情境渲染法:创设艺术氛围,把京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学法指导:(1)体验讨论法: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萧友梅和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2. 掌握两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3. 通过作业,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和成就。

请在作业中总结两位作曲家的主要作品,并阐述他们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聆听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性作品,如《新霓裳羽衣曲》、《长恨歌》等。

请在作业中分析这些作品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3. 每位同学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曲谱,尝试分析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同学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使用他人成果;2. 作业中需注明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3.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电子版作业和一份纸质版作业,纸质版作业需注明班级、姓名等信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音乐鉴赏能力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3.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作业反馈:1. 每位同学在完成作业后,可针对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互评,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2. 同学可通过作业反馈部分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班级内可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作业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萧友梅和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掌握他们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和互评反思,同学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3.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萧友梅和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音乐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2. 通过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分析两位音乐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4.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在课后自行查阅和阅读有关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的相关文献,并做好笔记;2. 聆听音乐作品:学生需在第二课时前完成对萧友梅和黄自代表作品的聆听,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赏析;3.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4. 课堂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第二课时中分享讨论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点评。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阅读和聆听任务,不得抄袭或代写;2.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强团队意识;3. 积极思考:学生在分析作品时,需积极思考,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4. 认真总结:学生在分享时,需准确、全面地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聆听记录、讨论成果等是否符合要求;2. 讨论质量:观察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和成果,评价其质量;3. 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分享表现,评价其表达能力;4.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2. 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讨论质量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更深入了解萧友梅和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萧友梅和黄自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和技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要阅读关于萧友梅和黄自的背景资料、音乐作品分析以及相关评论文章。

要求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并总结出自己对萧友梅和黄自音乐作品的看法。

2. 音乐作品欣赏:学生需要欣赏萧友梅和黄自的音乐作品,如萧友梅的《新人生》和黄自的《摇篮曲》。

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写出自己对这两首音乐作品的评论,包括作曲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

3. 音乐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模仿萧友梅或黄自的音乐风格,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或旋律片段。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总结出自己在音乐创作方面的优缺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萧友梅和黄自的音乐风格、技巧等进行讨论。

要求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看法,互相评价,并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提交一份小组总结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包括阅读、欣赏、创作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2. 作业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对萧友梅和黄自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3. 作业应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反馈,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4. 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并保证作业的质量。

四、作业评价: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的评论和创作给予肯定和表扬;2. 结合学生的作业反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3. 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评估,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3. 教师应对学生的修改情况继续进行跟踪和反馈,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中国古乐八音之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

《中国古代--八音之乐》是教师将教材中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内容进行精选而设计的一节课,本课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八音之乐作为切入点,将具有人文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欣赏两首琵琶曲——《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琵琶曲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八音之乐概况和音乐创作手法知识。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标分析:2018 年伊始,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2008 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四条: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在2017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条目进行了整合,增加为六条:1. 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 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3. 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5. 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6. 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课程基本理念的条目整合,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思想的体现,相对旧的课程理念,做出了很大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特色,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区别过去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音乐学科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中的乐器以及代表性曲目,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古代音乐、弘扬古代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简介及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相关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魅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作品及其背景进行探究,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简介、主要音乐作品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贡献。

2. 听赏作业:学生需聆听萧友梅与黄自的代表作品,如《渔光曲》《思乡》等,并记录下自己的听赏感受。

3. 作品分析:学生需对所选音乐作品进行简要分析,包括作品风格、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方面。

4. 创作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关于萧友梅或黄自的小故事或心得体会,用以表达自己对这两位音乐家的理解与感受。

三、作业要求针对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应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分享。

2. 听赏作业:学生需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作品,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可以以文字、简笔画、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表达,注意表达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

3. 作品分析: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应从风格、背景、音乐特点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进行,并结合个人感受,做出独特的评价。

4. 创作任务: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与萧友梅或黄自相关的故事或心得体会,要求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情感真挚。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应以学生的完成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课作业设计的最后环节。

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习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历史认识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展开。

1. 阅读资料:学生需提前预习教材中关于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介绍、作品特点等相关内容,并查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了解两位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和艺术贡献。

2. 作品赏析:选择萧友梅或黄自的代表性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并撰写简短的赏析报告。

3.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资料收集、作品赏析及讨论。

各组需将讨论成果以PPT形式展示,内容包括两位音乐家的生平简介、作品分析、艺术贡献等。

4. 课堂展示:各组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并由其他组成员提问、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及查找的相关资料,确保对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2. 作品赏析要深入,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赏析报告。

3. 小组合作要积极,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

4. PPT展示要清晰明了,内容要准确、丰富,能够充分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5.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资料、作品赏析报告、小组合作及课堂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资料准确性、作品分析深度、小组合作情况、PPT制作及展示效果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2.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萧友梅与黄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音乐贡献,掌握两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2. 技能提升:培养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提高其音乐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和代表人物的兴趣,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准备1. 阅读资料:学生需提前阅读关于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简介及其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

2. 视听材料:观看关于萧友梅与黄自的短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其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

(二)课堂活动1. 主题讨论: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风格及其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2. 作品欣赏: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记录感受。

(三)课后作业1. 作品分析报告:学生需选择一首萧友梅或黄自的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旋律、节奏等要素,并撰写分析报告。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创作一段短小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或纯音乐片段。

三、作业要求(一)作品分析报告要求1. 报告需包含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品名称、作者、创作时间等)。

2. 分析应深入到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阐述作品的风格特点。

3. 报告应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少于500字。

(二)创作实践要求1. 创作需符合音乐基本规律,体现所学知识。

2. 作品可以是完整的歌曲或音乐片段,时长不超过三分钟。

3. 创作过程中可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但最终作品需独立完成。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建议。

2.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评意识。

3. 自评反思:学生需对自身作品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2. 课堂交流: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作品体会。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学目标: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3.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萧友梅与黄自的故事背景。

2.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细致品味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二、学习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引子、主题A、主题B、转折、发展、回旋、尾声。

2. 学生跟随音乐欣赏,边听边分析曲式结构。

3.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感丰富等。

三、欣赏音乐作品并讨论(20分钟)1. 教师播放《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

2. 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指导意见。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评论。

2. 下节课学生交流自己的作业心得。

教学资源:1. 《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录音。

2. 进一步了解《萧友梅与黄自》故事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的音乐评论作业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鉴赏。

2. 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音乐作品创作和鉴赏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
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
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
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
七、
教学
评价

议:
1.学
生能
够相
对独
立完
成本

“拓
展与
相应

容。

2.能够有一定表现地歌唱《问》,初步学会读合唱谱欣赏合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