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作用综述

合集下载

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文献综述

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文献综述

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摘要:酶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过程叫做酶工程。药用酶是指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功效的酶。酶法制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药物的技术过程。现在生物制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字:酶工程;应用;药物

引言:因为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强,催化作用效率高和催化条件温和,酶制剂已成为制药方面的新宠。在制药方面,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很显著。

Abstract: The enzym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enzyme engineering process called. A medicinal enzyme is a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of the enzyme. Enzymatic method of medicine i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nzyme catalysis, converting a substrate for drug technology process. Now the biopharmaceutical receives people's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the enzymes in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nzym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drug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

摘要:脂肪酶是一类能够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以及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脂肪酸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的酶类。随着酶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脂肪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生物催化剂,脂肪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酶。

关键字:脂肪酶,酶活测定,非水相,食品工业应用。

简介:脂肪酶(三酰甘油酯水解酶,EC 3.1.1.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生物催化剂。脂肪酶最早被发现可追溯至1901年,其天然作用底物为三脂酰甘油酯,能够将酯键水解,释放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随着非水酶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脂肪酶在非水相中能够催化酯化。酯交换以及转酯化反应,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洗涤剂等行业。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逐渐成为食品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类之一。但是,由于目前脂肪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这是制约脂肪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了解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筛选高产菌株,或者改变脂肪酶催化环境等方法提高脂肪酶的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利用脂肪酶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脂肪酶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来源不同的脂肪酶,其氨基酸组成数目从270~ 641不等,其分子量为29 000~ 100 000。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对多种脂肪酶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利用X -衍射等手段和定向修饰等技术测定了酶的氨基酸组成、晶体结构、等电点等参数, 确定了组成脂肪酶活性中心的三元组( triad)结构。多数脂肪酶都是单链蛋白, 比如CCL( A) 含有534个氨基酸残基, 其组成3 个小的和11个大的β-折叠及10个α-螺旋。其催化活性三元组由Ser-209、His-449和Glu341组成, Ser-209处于超二级结构折叠-螺旋[β-折叠( 202~208)-α -螺旋( 210~220) ]的转角处。多数成熟的天然蛋白还含有糖类组分, 如CCL( A) 含有4. 2%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等,所以实际测得的分子量比理论分子量偏大[157 223(理论) , 60 000(实测)]。

光酶催化综述

光酶催化综述

光酶催化综述

光酶催化是一种将生物酶催化的特异性与光催化反应的独特活性耦合的体系。它旨在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驱动功能分子的高效、绿色合成。通过天然酶与人工催化剂的体外组合,打破了自然界光合作用局限,有望实现温和条件下多种功能分子的高效合成。

然而,光酶催化涉及光催化和酶催化反应,涉及分子、电子和质子传递过程,属于典型复杂多相反应,从而导致其光-化学转化效率与理论值差距较大。传统的光酶催化侧重于光催化剂的开发或光催化剂与酶的适配,而未从分子-电子-质子传递的角度来进行光酶催化的构建。在自然界光合作用中,良好匹配的分子-电子-质子传递过程有助于阐明光酶催化中的分子-电子-质子传递现象。为了解决光酶催化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深入研究光酶催化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包括光吸收、电荷分离、质子传递等过程,以优化光酶催化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设计。

2. 探索新型的光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以提高光酶催化的转化效率和选择性。

3.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化学方法,预测和设计更高效的光酶催化体系,为实验提供指导。

总之,光酶催化作为一种将生物酶催化的特异性与光催化反应的独特活性耦合的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反应机理、

催化剂设计、实验条件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光酶催化的高效、绿色合成。

抗体酶的综述

抗体酶的综述

抗体酶的综述

2012级临床…………

摘要】抗体酶是一类以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可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具有类似天然酶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酶既具有抗体的高效选择性,又能像酶那样高效催化化学反应,开创了催化剂研究的崭新领域。本文从抗体酶的定义、作用原理、制备、利用价值多个角度进行综述。【关键词】抗体酶;作用原理;制备;利用价值

定义;。

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它是利用现代生物学与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交叉研究的成果,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

抗体酶催化的反应及其原理

抗体酶能催化酯水解反应,Oxy—Cope重排反应,还原反应,环氧化及氧化物开环反应, Diels—Alder反应,Claisen重排反应。[5] 而在抗体催化的反应中,研究最广泛的是酯水解反应,所以在这里只介绍一下酯水解反应的原理。酯水解反应的过渡态是带负电荷的四面体结构。7以MOPCI67催化碳酸脂水解为例说明。首先通过化学合成过渡态磷酸脂的类似物——硝基苯磷酰胆碱脂,利用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半抗原,并将其与牛血清蛋白偶合,制成抗原注入动物体内,动物体的血液中就会产生可以和过渡态碳酸脂特异性结合的抗体MOPCl67,然后采用单克隆技术分离纯化出MOPCI67。在抗体催化碳酸脂反应中,MOPCI67和过渡态碳酸脂结合后,提高了反应物过渡态的稳定性,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从而加速了水解反应的进程。该反应的产物生成速度常数l(c 达到了(o.40±0.04)/min,米氏常数Km为208±431mol

关于酶的综述

关于酶的综述

关于酶的综述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具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结构。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催化效率。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蛋白构象的一个特定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或为裂缝,或为凹陷,多为由氨基酸的疏水基团组成的“口袋”形疏水环境。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酶的活性中心是结合作用物并提供直接参与形成或断开化学键的氨基酸残基的区域。含辅基的酶中,辅基也包括在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只占整个酶分子相当小的一部分。酶分子上绝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作用物接触。作用物与酶分子相比通常要小得多,只可能接触酶的很小的部分。即使大分子作用物如核酸或蛋白质,被催化进行反应时,酶也只是与该类大分子作用物中的局部接触。

活性部位呈立体结构而不是一个点或线,也不是一个平面。它由来自酶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不同部分的残基组成,实际上一级结构上远隔开的残基更易相互作用成活性中心。

如RNA酶活性部位的重要氨基酸残基是第12位和第119位的组氨酸及41位的赖氨酸残基。

所有已知结构的酶分子上都有一个凹陷或裂缝构造,用以与作用物相结合。凹陷内含有进行结合作用和催化所需的残基,作用物进入凹陷式裂缝后,即借共价键、氢键、静电力和范德华力与残基结合。

酶催化的特点:催化效率高、高特异性、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

酶的发展现状

酶的发展现状

酶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酶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史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科学、市场等各行业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综述了酶的精炼过程、历史阶段和对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酶推动食品业和化工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着重于酶催化作用的应用。用酶对棉纤维进行前的处理;纺织、原料和化妆品的出现,将刺激工业酶的增长;酶将洗涤剂朝低磷或无磷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酶、发展、阶段、应用、生活、工业

在讨论酶的发展现状之前,我们首先对酶工程的发展作以简单的介绍.

1、酶工程发展情况简介原始的酶工程要追溯到人类的游牧时代。那时候的牧民已经会把牛奶制成奶酪, 以便於贮存.他們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制奶酪的经验, 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使用少量小牛犊的胃液.用现代的眼光看那就是在使用凝乳酶。此后, 在开发使用酶的早期, 人們使用的酶也多半來自动物的脏器和植物的器官.例如, 从猪的胰脏中取得胰蛋白

酶來软化皮革;从木瓜的汁液中取得木瓜蛋白酶來防止啤酒混浊;用大麦麦芽的多种酶來酿造啤酒;等等. 1894 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并将淀粉酶用作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从而开创了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制剂的先例。1908 年,德国科学家从

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胰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

物),并将胰酶用于皮革的鞣制。同年,法国科学家从细菌中提取出淀

粉酶,并将淀粉酶用于纺织品的退浆。1911 年,美国科学家从木瓜中提取出木瓜蛋白酶,并将木瓜蛋白酶用于除去啤酒中的蛋白质浑浊物。此后,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就逐步发展起来了。然而,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内,酶制剂的生产一直停留在从现成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组织或细胞中提取酶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原料有限,所以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1949 年,科学家成功地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出了细菌α-淀粉酶,从此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早在 1916 年,美国科学家就发现,酶和载体结合以后,在水中呈不溶解状态时,仍然具有生物催化活性。但是,系统地进行酶的固定化研究则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 1953 年,德国科学家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等与这种载体结合,制成了固定化淀粉酶。1969 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工业上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生产出L-氨基酸。同年,各国科学家开始使用“酶工程”这一名称来代表生产和使用酶制剂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1971 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固定化酶的研制和应用。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酶工程领域又出现了固定化细胞(又叫做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技术。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并且可以反复使用的活细胞。1978 年,日本科学家用固定化细胞成功地生产出α-淀粉酶。我们知道,细胞中的一些物质之所以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原因之一就是细

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综述与专论

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王峥,周伟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437)

摘要: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是当今手性药物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按化学反应类型综述了酶催化的水解、酰化、还原、氧化和还原氨化这5种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重点强调立体选择性。

关键词:酶催化;手性药物;合成;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55(2006)07-0498-07

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反应是当今手性药物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与经典的有机合成相比,酶催化的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好,可避免因反应条件苛刻而导致的消旋化、异构化及重排等副反应[1 ]。三废污染较少,被称为绿色化学。此外,作为反应催化剂的酶可循环使用。目前,工业用酶大部分来自微生物,少数来自植物和动物,也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本文通过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综述其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重点强调其立体选择性。

1 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在酶催化手性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酯、环氧化物等可通过酶的立体选择性水解、分离得到光学纯的单一异构体。此类反应一般在水中进行,有时也加入有机溶剂以增加底物的溶解度,溶媒的水分子参与反应。1.1 阿巴卡韦的合成

阿巴卡韦(abacavir,1)是由GlaxoSmithKline 公司研发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HIV 感染。1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4 个立体异构体,其中(1S,4R)- 型为药用,有多种合成途径[2]。用环戊二烯和乙醛酸经Diels-Alder 加成和酰化反应主要得一对对映体(1R,4S,5R)和(1S,4R,5S)-4-endo-4- 丁酰氧基-2- 氧杂双环[3.3.0]辛-7- 烯-3- 酮(4a 和4b),脂肪酶Amano PS 能选择性水解4a 得(1R, 4S,5R)- (-)-4-endo-4- 羟基-2- 氧杂双环[3.3.0]辛-7- 烯-3- 酮( 3 a ) [ 3 ] ,而4b 不被水解。3 a 可溶于水,从而与不溶于水的4b 方便分离。3a 是合成1 的重要中间体,而4b 可进一步衍生作为合成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重要中间体6 。像这样异构体分离后分别衍生成不同药物的合成原料,是酶催化反应中较成功的例子。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酶学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许超班级****** 学号********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周亚军

摘要:介绍了现代酶工程、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近况。现代酶学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酶;食品工业;应用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Enzymatic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bstracts:This paper introduces important effect 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 in the production of flesh,fish,eggs,milk,vegetable,beverage,

vintage,toast food and refine suger,and gives development prospectof enzyme in food industry.

Key words:enzyme;food industry;application;

1.前言

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在各种各样酶的作用下进行的[1]。

由于酶反应温和,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容易控制,因此十分适宜食品加工应用[2]。酶用于食品加工中具有以下优点:改进食品加工方法;改进食品加工条件,降低成本;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风味、颜色等。目前酶工程、酶制剂已在食品加工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具有蛋白质样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可由温度、离子发射、氧化剂、还原剂、光、酸、碱和有机溶剂, 生物作用等因素对其变性和降解, 酶的变性会引起其催化活性(即在特定的系统和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的丧失, 现代分子学认为变性就是对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的破坏, 下面从十一个方面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团,这时,酶与底物结合最容易;当偏高或偏低时,其活动中心只带有一种电荷,就会使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值是酶催化反应的重要环境条件, 酶是两性化合物, 其上分布着许多梭基和氨基等酸性、碱性基团, 对酸碱度极为敏感, 最适值因酶、底物的不同而异, 过酸和过碱时均会引起酶变性,从而降低酶活性, 导致反应速度下降, 酶反应速度最大的值是最适值,此时酶的活性最大。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

酶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当酶的浓度较小,底物浓度大大高于酶,则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的浓度继续增加到一定值以后,其反应速度并不加快。由于上述关系,过大的增加用曲量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金属离子

某些金属离子对酶起着活化剂的作用,例如 , ,等离子通常可以显著增加一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 相反地, 金属离子对酶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例如同样对葡萄糖异构酶, , , , ,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催化活性的作用, 重金属离子如 , 等,对蛋白质具有变性作用, 故在酶洗液中应竭力避免铜、铁、铝等重金属离子进入, 应尽量在生产中避免使用铜器等设备, 或用赘和剂封锁, 但钾、钠、镁等重金属离子对酶影响不大。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酶功能研究技术方法综述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酶功能研究技术方法综述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酶功能研究技术方法综述在高校生物化学专业中,酶功能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

对酶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酶的结构和机制,揭示生命活动的基

本原理。本文将综述高校生物化学专业中常用的酶功能研究技术方法。

一、酶活性测定方法

酶活性是评价酶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有以

下几种:

1.1 光度法

光度法是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吸光度变化,间接测定

酶活性的方法。比如,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过氧化氢酶催

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产生的碘离子的吸光度变化来确定。

1.2 酶标法

酶标法是利用酶催化反应来标记分子,从而间接测定其他分子的方法。常用的酶标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检测(EIA),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1.3 连续监测法

连续监测法是通过连续监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测定酶活性的方法。例如,比色法可以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产生的色素的吸光度变化来确

定酶的活性。

二、酶底物特异性研究方法

酶底物特异性是指酶对特定底物的选择性。研究酶底物特异性可以揭示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代谢途径中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酶底物特异性研究方法:

2.1 底物分析法

底物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产物来确定酶的底物特异性。例如,通过质谱分析或色谱分析酶催化反应产生的产物,可以确定酶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

2.2 底物结构模拟法

底物结构模拟法是通过合成一系列类似底物结构的分子,并研究它们与酶的结合情况来确定酶的底物特异性。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底物结构对酶的识别和结合的关键因素。

三、酶动力学研究方法

分子生物学综述

分子生物学综述

引言概述: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它深入探索了生物体的分子组成、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在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正文:

一、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1.1DNA和基因

1.1.1DNA的结构和功能

1.1.2基因的定义和定位

1.1.3基因表达与调控

1.2RNA和蛋白质

1.2.1RNA的种类和功能

1.2.2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1.2.3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3酶和催化

1.3.1酶的种类和功能

1.3.2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

1.3.3酶的调控和抑制

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工具

2.1PCR技术

2.1.1PCR的原理和步骤

2.1.2PCR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2.1.3PCR的局限性和改进

2.2DNA测序技术

2.2.1传统测序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方法

2.2.2DNA测序的原理和步骤

2.2.3DNA测序的应用和前景

2.3基因编辑技术

2.3.1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3.2基因编辑的方法和限制

2.3.3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三、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3.1分子诊断技术

3.1.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诊断

3.1.2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标记的应用

3.1.3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3.2基因治疗

3.2.1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3.2.2基因治疗在遗传病和癌症中的应用

3.2.3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前景

四、分子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反应研究综述

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反应研究综述
p o e t e ye d n e y l t o i i u d. e f c e o u u e r s a c ae:h o aay i e cin r v h il a d r c ce he in c lq i Th o us s ff t r e e r h r t e bic t lss r a to me ha im n i n clq d,he r lto s p b t e tu t r n r p ris o o i iui t e r lto s i c n s i o i i ui t e ai n hi ewe n sr cu e a d p o e te fin c l q d,h eai n hp b t e o i i u d a d e z me,h n y e ci n c r ce itc n o ris c n e n ini i — ewe n in c lq i n n y t e e z me r a to ha a trsis a d prpe e ha g s i o c lq t u d. i Ke r s: n y y wo d e z me;o c lq i b o a ay i ini i u d; i c tl ss
m jryo ny e ncl ud hw hg a lt c v y s blya dslc v y b t l a aoi f zm s ni i i isso ihct yi at i ,t it n e t i ,u as cn i t e i o q a c i t a i e it o m—

酶百科知识

酶百科知识

酶百科知识

酶(enzyme)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参与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比如思考,运动,睡眠,呼吸,愤怒,喜悦或者分泌荷尔蒙等都是以酶为中心的活动结果。酶的催化作用催动着机体充满活力的生化反应,催动着生命现象不断健康的运行。同时,国内权威医学证明,酶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只有酶存在,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

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含有5000种酶。它们或是溶解于细胞质中,或是与各种膜结构结合在一起,或是位于细胞内其他结构的特定位置上(是细胞的一种产物),只有在被需要时才被激活,这些酶统称胞内酶;另外,还有一些在细胞内合成后再分泌至细胞外的酶──胞外酶。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叫酶活力(或称酶活性)。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几乎不能完成,生命活动就根本无法维持。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就在于脾为酵素分泌的核心器官。

食用酵素主要有三大类:排毒酵素、纤体酵素、补气血酵素。一切养生手段均为气血服务,而气血来自被吸收的营养,酵素直接增加吸收增加气血,成为一切养生手段的核心。营养素必须在酵素的作用下分解到于15微米的小分子,才能穿过肠壁上皮细胞,被毛细血管吸收。在口腔有淀粉酵素,胃里有胃蛋白酶,肝脏则分泌脂肪酵素,而脾脏也叫胰则分泌各种综合酵素,酵素包括了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1000多种酵素复合体。这些酵素通过对五大营养素的分解,而达到增加吸收,全面调理,调经抗衰等综合作用。脾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酶催化反应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基础。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以其特有的催化活性,可以加速生物转化过程,提高反应速率,降低能量需求。酶催化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1. 特异性:酶对底物的选择性非常高。不同的酶催化特定的底物转化反应,而对于其他结构类似或化学性质相近的底物,则没有催化作用。这种酶的特异性保证了生物体内复杂的代谢网络能够高效运作,防止催化副反应的发生。

2. 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非常高。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得反应发生的活化能降低,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可达到每秒数百万次甚至更高,使得生物体内各种生命过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3. 选择性:酶在催化反应中能够选择性地形成特定的产物。酶通过调整底物的排列方式和结构,使其特定的化学变换发生。这种选择性确保了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途径的正常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发生。

4. 温和条件:酶在催化反应中通常在生物体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工作。相对于其他非生物催化剂,酶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发挥催化功能,减少对生物体的损伤和能量消耗。

5. 调控性:酶活性可以通过调节机制来调控。酶的产量、结构和催化活性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调控、辅助因子的存在与否、抑制剂等因素

进行调节。这种调控性使得生物体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保持内部化学平衡。

6. 可逆性:酶催化反应通常是可逆的。酶能够促进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平衡,使系统在达到动态平衡后保持稳定。这种可逆性使得酶能够对环境变化进行调节,保持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总结起来,酶催化反应具有特异性、高效性、选择性、温和条件、调控性和可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酶成为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关键催化剂,在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代谢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酶催化反应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开发新药物和生物工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综述

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综述

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综述

ATP合成酶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酶之一,它负责催化ATP的形成。ATP合成酶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每个细胞中,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生成ATP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将分步骤对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进行

综述。

第一步:ATP的生物合成

ATP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能量源之一,这种能量能够被用于细胞内

的大量生化反应。ATP的生物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完成的。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将能量从光中捕获到化学反应中,并将其用

于有机物合成和ATP合成。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被氧化并且释放

出能量,ATP合成酶则利用这种能量来形成ATP。

第二步:ATP合成酶的组成

ATP合成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F1部分,即ATP酶的催化部分。F1部分由五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分别为α、β、γ、δ和ε,

其中α和β两个亚基是催化反应的主要成分。另一部分是F0部分,

即膜结合部分。F0部分则由四个亚基组成,分别为a、b、c和d,其

中c亚基是膜固定亚基,b、d亚基都与c亚基相邻,接触膜脂双层。

第三步:ATP合成的机制

ATP合成酶的机理已经被理解得非常清楚。催化部分F1通过不同的构象变化,可将ADP和无机磷酸(Pi)转化为ATP。同时,膜结合部分F0通过质子梯度来调节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ADP和Pi对

催化部分进行连续输入,生成的ATP则通过F0部分从细胞内向膜外转移,进行运输和分布,完成整个催化过程。

总之,ATP合成酶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酶之一,负责催化ATP的形成。它通过复杂的结构和构象变化,实现ADP和Pi到ATP的转化,成

食品酶学综述

食品酶学综述

食品酶学综述

食品酶学是研究食品中各种酶的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的学科。食品酶

学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各种食品加工、保鲜、改性等。在食品加工中,酶在发酵、浸出、剥离、脱霉、降解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酶的分类和操作策略、酶在食品加

工中的应用、酶的安全性和质量保证、酶替代品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食品酶学进行综述。

一、酶的分类和操作策略

酶是催化生物反应的蛋白质,按照其催化反应类型和作用基团分类,酶可分为氧化酶、还原酶、酯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多糖酶等。

根据酶的来源,酶可分为天然酶和重组酶。天然酶一般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

而来,其中,微生物是最常用的源头;而重组酶则是把目标酶分子的基因放置于大肠杆菌、酵母菌或其他生物中表达而得到的酶。这种酶的纯度和活性通常比天然酶要高,其产量也

更大,更易于操作和扩大生产。

对于食品工业而言,通常使用的酶有以下几种:

1. 三磷酸腺苷水解酶(ATPase)

ATPase是一种水解ATP分子的酶。它主要应用于凝乳制品中的酸奶制作过程中,以及食品保鲜剂生产。

2. 糖化酶

糖化酶是一类专门加速淀粉水解为糖的酶,是面包、饼干、饲料等工业中常用的酶。

通过在淀粉质酵母和红曲菌的水解过程中添加糖化酶,可以使淀粉转化为具有更高甜度和

营养价值的糖类。

3. 果胶酶

果胶酶在西瓜、葡萄、桃子等水果中含量较高。它能将水果中的果胶降解,从而使果

汁更加清爽、口感更佳。

4. 蛋白酶

蛋白酶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或氨基酸的酶,主要应用于肉类加工和面筋的制作中。

例如,肉类加工中的酶可以使牛肉、猪肉等更加嫩化,口感更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催化原理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酶催化作用

课程名称:工业催化原理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化工122

学号:********** 学生姓名:***

浅论酶催化作用

摘要

酶作为催化剂使用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但那时人们对酶的本性和功能并不了解。直到20世纪初,才证明所有的发酵过程均是由所用的酶促成的,故而酶也常被叫做酵素。现已证明,酶是由长链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许多酶的初级结构已得到确定,而且影响酶催化功能的三维空间结构已被证明。尽管获得了不少信息,关于酶催化作用机理的一些基本细节仍不甚明朗,如今酶催化技术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被誉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Abstracts

Enzymes have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but it is not known to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nzyme. It was not until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at all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es were promoted by the enzymes that were used, and the enzyme was often called an enzym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enzyme is a protein composed of long chain amino acids.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many enzymes has been determined,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enzyme catalytic func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spite of a lot of information, some basic details about the mechanism of enzyme catalysis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 and now the catalytic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known a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关键词:酶,酶催化作用,

一、酶及酶催化简介

酶,又称为酵素,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的酶由RNA类的核酸构成。

酶催化可以看作是介于均相与非均相催化反应之间的一种催化反应。既可以看成是反应物与酶形成了中间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在酶的表面上首先吸附了反应物,然后再进行反应。

二、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酶的催化机理和一般化学催化剂基本相同,也是先和反应物(酶的底物)结合成络合物,通过降低反应的能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在恒定温度下,化学反应体系中每个反应物分子所含的能量虽然差别较大,但其平均值较低,这是反应的初态。S(底物)→P(产物)这个反应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有相当部分的S分子已被激活成为活化(过渡态)分子,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在特定温度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使1摩尔物质的全部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千卡)。酶(E)的作用是:与S暂时结合形成一个新化合物ES,ES的活化状态(过渡态)比无催化剂的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活化分子含有的能量低得多。ES再反应产生P,同时释放E。E可与另外的S分子结合,再重复这个循环。降低整个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分子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得以加快。

2.1:酶催化机理的两种假说

酶催化作用机理在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分别为锁钥配合说和诱导契合说。1. 锁钥配合说

关于酶如何对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起催化作用,而对立体异构物不能起作用的问题,很早就引起科学家,特别是有机化学家的注意。1894年德国的有机化学大师Fisher曾提出了酶专一性的锁与钥匙学说,其中心思想认为:酶与底物作用,好像是锁与钥匙的关系,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在结构上必须是具有—种严密的互补关系,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必须是完善的,亦即具有刚性。如果酶分子构象发生微小的变化就会破坏和底物的契合关系,即“一把特定的钥匙只能开一把特定的锁"。随着对酶的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锁与钥匙学说存在着很多缺点,与许多实验事实不相符,不能解释催化反应前后的分子行为差异。

2.诱导契合说

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学说,即:酶与底物之间在结构上有严格的互补外,酶分子本身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刚性。酶分子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空间排布具有一定的柔曲性。底物分予可诱导酶分子构象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同一只手诱导手套的形状

起变化一样),从而引起催化部位的有关基因在空间排布位置的调整。由于这调整,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敏感键便能正确地对准方位,二者互相契合,形成酶底物络合物。这是另一种形象的学说,比旧说有较大的推进,赋予酶基团的能动性和底物与酶相依互作的因素。

Koshland的学说,可以说明类似物对催化剂的抑制作用,特别便利于说明竞争性抑制现象,例如丙二酸对丁二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这一学说也得到了一些预期的支持,尤其是用X.光衍射方法研究了溶茵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脲酶等与底物结合的结构改变得来的信息,与契合学说预期相当一致。

2.2:具体机理的描述

1. 底物与酶的“靠近”及“定向”

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增高。提高酶反应速度的最主要方法是使底物分子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区域,亦即大大提高活性中心区域的底物有效浓度。曾测到过某底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mol/L,而在其酶活性中心的浓度竟达100mol/L,比溶液中的浓度高十万倍!因此,可以想象在酶的活性中心区域反应速度必定是极高的。“靠近效应”对提高反应速度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著名的有机化学实验来说明,双羧酸的单苯基酯在分子内催化的过程中,自由的羧基作为催化剂起作用,而连有R的酯键则作为底物,受—COO-的催化,破裂成环而形成酸酐,催化基团—COO-愈靠近底物酯键则反应速度愈快,在最靠近的情况下速度可增加53000倍。

但是仅仅“靠近”还不够,还需要使反应的基团在反应中彼此相互严格地“定向”。只有既“靠近”又“定向”,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迅速形成过渡态。

当底物未与酶结合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还未能与底物十分靠近,但由于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种可适应性,即当专一性底物与活性中心结合时,酶蛋白会发生一定的构象变化,使反应所需要的酶中的催化基团与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并定位,以便能与底物楔合,使底物分子可以“靠近”及“定向”于酶,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诱导楔合。这样活性中心局部的底物浓度才能大大提高。酶构象发生的这种改变是反应速度增大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反应后,释放出产物,酶的构象再逆转,回到它的初始状态。对溶菌酶及羧肽酶进行的X-衍射分析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看法。Jenck等人指出“靠近”及“定向”可能使反应速度增长108倍,这与许多酶催化效率的计算是很相近的。

2. 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发生“变形”

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发生“变形”(域张力),从而促使底物中的敏感键更易于破裂。

前面曾经提到,当酶遇到它的专一性底物时,发生构象变化以利于催化。事实上,不仅酶构象受底物作用而变化,底物分子常常也受酶作用而变化。酶中的某些基团或离子可以使底物分子内敏感键中的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或降低,产生“电子张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加敏感,更易于发生反应。有时甚至使底物分子发生变形,这样就使酶-底物复合物易于形成。而且往往是酶构象发生改变的同时,底物分子也发生形变,从而形成一个互相楔合的酶-底物复合物。羧肽酶A的X-衍射分析结果就为这种“电子张力”理论提供了证据。

3.共价催化

还有一些酶以另一种方式来提高催化反应的速度,即共价催化。这种方式是底物与酶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这个中间物很易变成过渡态,因此反应的活化能大大降低,底物可以越过较低的“能阈”而形成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