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省中考卷的常考题,考试概率高达百分之70以上,虽然在全卷中占分不大,但在阅读题中分值占很大一份子且易拿分,所以这一专题是一个拿分大题。
二、2019年各省中考此类考题〔※号是各省出现频率较多〕:※1.理解文中*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角度分析以下句子表达效果?※4.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5.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容,赏析划线句子。
7.请品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
三、综合以上各省关于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出现的考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一〕直接解含义题1.理解文中*划线句含义2.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二〕以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赏析题:1.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结合上下文,从*角度分析以下句子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容,赏析划线句子5.请品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常考形式一、直接解含义题:此种题属于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此专题的最直接的题型,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指明答复句子的含义,且在题目下方给出句子,便于分析答题。
【分析思路】1.先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提取出来2.再看句子中是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3.在文中找出此划线句4.结合句子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知道此句是写了什么,怎么样,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5.整合答案。
【答题模板】由分析直接点明此句深层含义。
【真题分析】〔2019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原题〕小铁锤中杰"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啊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眼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赏析句子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
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
CHENLI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 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 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 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 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 们的心里。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8 感)
CHENLI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丁香赋》)
• 学生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 学生二: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 爱赞美之情。
结论:
修辞手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感情
9
CHENLI
第四: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①“
”一词(等词), 写出了 ……
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②“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
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的特点或 (人物)的
例如: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4
CHENLI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
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句子批注赏析方法:1.修辞手法【比喻】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反复】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排比】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反问】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写出了/强调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夸张】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启发读者联想,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字词赏析①明确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词性/感情色彩……②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写出了……)③体会情感(表达了……)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①这个词/句是……描写②生动传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③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侧面描写①这个词/句是侧面描写②激发人的想象力/对正面描写进行补充,写出了……③表达了……(有利于表现……性格)小狐狸买手套新美南吉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
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
”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
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
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
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样包,仍然露出雪光来。
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
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
赏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答案:这句话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野花之多,一个“眨”字又把 “野花”人格化了,描绘了阳光下、微风 中野花摇曳的情形,以及闪闪烁烁、逗人 喜爱的样子,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链接中考:2009山西语文中考
赵丽宏《溃散的黑暗》选文第 15题——赏析(6分) (2)说说文中画“ ”的句 子妙在哪里?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盲姑 娘的敬佩、赞美之情。
可供赏析的角度: 1、修辞手法 5、表达方式
2、关键词语
3、句式特点 4、表现手法
6、语言风格
7、蕴含哲理 ……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写 出了事物的特点。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 树、梨树的情态,以及花朵的颜色,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 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以 及花朵之多,颜色之艳,抒发了作者 赏心悦目的欣喜之情。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事物的特点。
记叙文的阅读如何赏析句子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 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 上的作用。 例句4:“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 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5:“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 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 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 章结构谨严。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 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句8:“彦,这里会塌的”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赏析:面对海浪汹涌,潮声大作的海,“我”和妻子的感受大不一 样。作者通过对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面对澎湃的海潮, 作者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 强音:“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 斗,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 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 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 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 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 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 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 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 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 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 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和字词有技巧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和字词有技巧李华英记叙文阅读中国文学的语言很讲究炼字。
比如贾岛会因用“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王安石会对着“春风又到江南岸”反复斟酌,终于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字的准确描述,一个句子的精彩表达,常常能让画面灵动,让语言增色。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记叙文中句子和字词的赏析。
句子赏析往往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两个维度,而字词赏析必须代入才能更精准。
句子赏析:不同维度着手从修辞角度赏析在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排比、设问、反复等。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走出青春迷茫》第23 小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表达了我们对班主任引导教育的感激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修辞手法;第二,分析修辞,例如,比喻要指出本体和喻体,拟人要点明赋予谁以人的感情,对比要指出对比的双方;第三,概括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怎样的情景画面;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从描写角度赏析记叙文写人物最常用的主要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五种细节描写手法。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善的回音壁》第21 小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我们可以如此作答:这句话采用了神态和动作细节描写,通过“点”“抽”两个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大因为儿子上大学借钱而愁容满面的样子,“狠狠”这个神态更是写出了老大内心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描写手法;第二,分析描写细节,比如,将句中动词和神态词罗列出来;第三,概括句子描写的情景场景;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
(09年宁波卷第16题)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09年兰州卷第16题)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09沈阳卷第16题)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
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4、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5、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⑵句式特殊句: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的理解
三、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 思想及时代背景去把握
小提示 这些关键语句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一定不能脱离文章去单纯理解句子, 应结合记叙文不同的写作目的去分析。
三、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 思想及时代背景去把握
练一练
例句: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 来了。
诗还是不好,别写诗了。
言外之意
化婉言为直言
注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
语境义、比喻义、反语、言外之意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
们上前去。”
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赞 美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小提示 解此类题一定不能只看这个词的字面上的意思一定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章的意思。 思路:1、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2、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 4、这个词在句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
一、注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找准出题角度 表述句子含义 一、注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
理解出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
二、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 三、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思想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
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
小提示 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进行分析理解。把那些经过修饰的 句子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一、概念解说: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常常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实例分析」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么意思?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照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实例分析」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点题〕,从内容上看,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赏析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1、明确用法(修辞、动作、语言、叠词、拟声词、大词小用贬义褒用、褒义贬用等)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强调了(a物体的特点、状态 b 人物的形象或状态)3、表达了或表现了(结合作者情感和主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复习课: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
写什么: 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
为什么写:表现了(对象)的(特征、情感、 精神、性格、主题)
小试牛刀
1、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翔。——选自《海燕》
修辞的角度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
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3、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 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 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从 用词角度)
“咬、嚼碎、呻吟、屠杀”等词,写 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 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 谴责。
再试牛刀
离开他手中的活儿怎。样写
这句话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写于什勒么历? 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的样子, 暗示“我”对他的关注与同情
为什么写?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 境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 主题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生活环境、故事发生 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词语表达效果: 动词:生动传神、准确传神 形容词:细致准确 叠词:音韵和谐,含义丰富,富有美感 拟声词:让人身临其境 副词:增强感染力、表现力,强化感情 或态度
方法探究
怎么写: 运用了( 摘录动词(、 形副容词词、(
比喻、拟人、 排比、夸张、
对偶、反问
)修辞方法,
)描写, 外貌、动作、
)等词语,
心理、神态、 环境
小试牛刀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第二十四讲记叙文阅读(三)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判断词语能否去掉、替换。
5.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6.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8.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0.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分析此词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特点,表达了________情感。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__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某词能否去掉【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去掉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特点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某词能否换为另一词【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换了后就变成________。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考点二:句子含义的理解
考试题型: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 总结全文句)
答题方法:1、品析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表 层意义及深层含义。 2、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 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 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
例: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答题思路: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
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 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 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
文章结尾说“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 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对此你有何 感悟请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 谈。(60字左右)(3分)
理解: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 特的存在,都是有潜力的。生活中 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不断 放弃追求,生命终将会绽放光彩。
修辞角度
例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 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标致”是“漂亮”的意思 ,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 幽默风趣,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流露了作者对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恶 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常考题型
1、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子。 3、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 赏析。 4、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 5、说说(对)选文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含义。 6、仔细品读第×段中……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3:记叙文阅读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句子的赏析”题型与特点。 2.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记叙文阅读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3.学以致用,能熟练运用答题技巧,解答中考语文现代文 阅读 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记叙文是指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断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 以表达作者情感倾向或人生思考的一种文学作品样式。
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段话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 情,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 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
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
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 么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记叙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理解一.要求新课标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杭考纲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二.考查的形式1. 分析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析重要句子在给文段中有什么含义3.对文中某重要句子进行赏析4.分析重要句子表现的思想感情三.考场实战1.含义和作用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007年杭州中考第14题2.句子的赏析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一会儿欣赏健美躯体的影子,一会儿欣赏修长的四肢,还摆出一些造型欣赏着自己,一双毛茸茸的漂亮的眼睛在注视露水中的自己时也含情脉脉。
②我突然觉得它变得高大起来,从它矫健优美的四肢中透出一股摄人魂魄的力量。
——2008年杭州中考第13题3.表现得思想感情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
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
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2010年杭州中考第12题四.分条解析(一)句子的作用方法:分析句子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在结构上: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内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教材:1.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七年级·上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问:为什么作者要说“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3理解赏析词句【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词语理解赏析。
①“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
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②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希望的种子”的内涵。
③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④请学着“xx”的批注,给这里的“xx”写批注。
2.句子理解赏析。
①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③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④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
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⑤请结合语境,将文章第⑨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
二、答题方法。
1.词语理解赏析。
(1)词语理解。
分析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明确词语本义,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具体的语境义、临时义,注意把握词语的修辞义、双关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义里可能隐含的情感倾向)。
(2)词语赏析。
①含义上: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②修辞上: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③词性上:判断词性,分析词语所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人物品质、表达的情感。
动词、形容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叠词:使句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
2.句子理解赏析。
(1)句子理解。
①定位信息范围。
总领句:从下文寻找相关信息。
过渡句:从上下文寻找相关信息。
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
②分析。
原因——解释句子这么说的原因。
写作手法——从描写、修辞等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将生动或夸大的内容还原为朴实的说法。
关键词语——找出关键词语,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记叙文阅读指导之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关于文中的“重要句子”1、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A
1
常考题型
1、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子。 3、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 赏析。 4、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 5、说说(对)选文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含义。 6、仔细品读第×段中……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很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修辞角度
A
6
例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 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标致”是“漂亮”的意思 ,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
幽默风趣,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流露了作者对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恶
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
修辞角度
A
7
例3:赏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
答题思路: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
写,具体生动地写出父亲买橘时爬 过月台动作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 儿子深挚的爱。
人物描写角度
A
8
例3、赏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A
2
考点一:句子的赏析
• 方法点拨:
首先:确定最佳赏析角度
A
3
例1、赏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 前去。”
例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有什么 表达效果?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答题思路:通过“攀”“缩”“倾” 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 “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 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 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 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富A 有表现力的词 9
理解: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 的存在,都是有潜力的。生活中不 管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不断放 弃追求,生命终将会绽放光彩。
A
16
二、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
A
5
例1:赏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 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 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
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旺盛的
生命力、美丽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
例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有 何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偷偷地”和“钻” 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 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富有表现力的词
A
10
规范答题格式:
这个句子运了……(赏析角度), …… 写 出了…… ( 结合句子 ),表达了 … … (结
A
12
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表达 效果。“”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
丽光彩。”
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 写),“美丽的光彩”生动地写出了老板看 到三角梅的欣喜,也从侧面表现了三角梅开 得旺盛艳丽。
句中“闪耀”一词很传神,生动地写出
了写出了老板看到三角梅的欣喜,也从侧面
表现了三角梅开得旺盛艳丽。
例3、赏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
例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有何表达效果?
A
4
考点一:句子的赏析
方法:一、确定最佳赏析角度
1、从修辞手法角度 2、从描写方法角度
3、从富有表现力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角度
4、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和人物性格等 ) 。
A
11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 画线的句子。“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 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 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 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 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 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A
13
考点二:句子含义的理解
考试题型: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 总结全文句)
答题方法:1、品析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表 层意义及深层含义。 2、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 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 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
A
14
例: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答题思路: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
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 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 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
A
15
文章结尾说“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 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对此你有何 感悟请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 谈。(60字左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