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逻辑及思考

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逻辑及思考

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逻辑及思考作者:徐祎徐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年第11期摘要运用公共政策学“间断—平衡”框架透视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城乡二元化的平衡期”“城乡二元化到一体化的间断期”“发展与完善的平衡期”三个阶段,遵循“精英取向、效益取向”到“公平取向、向农村倾斜取向”再到“补偿取向、调整取向”的价值逻辑演进。

经济及政治环境的变革是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管理是其基础动力,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其直接动力。

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发展符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演变规律,政策演进具有中国化的体制特征,未来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发展将由数量逻辑转向质量逻辑。

关键词“间断—平衡”框架教师编制教育政策教育公平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更新换代见证了其向前推进的步伐。

所有政策的设立与终止并不是某一时段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只有将其放置在政策变迁的整体框架中去阐明才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政策的产生发展[1]。

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间断—平衡”框架来探究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动力机制,旨在为今后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发展提供学理依据,保障我国教师编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

一、“间断—平衡”框架下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历程上世纪70年代,鲍姆加特勒和琼斯创建了“间断—平衡”框架,该框架能对长时段内政策演进历程中的稳定性与突变性同时进行解释,这与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演进规律不谋而合。

[2]为了增强该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的解释力,基于中国政治制度及体系结构的特殊性对框架进行了中国化修正,下文将围绕修正后的框架对演进历程分进行阶段阐述。

1.政策平衡期:“精英取向、效益取向”下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二元化发展(1949—1965、1978—2001、2002—2006年)(1)城乡二元化编制标准的垄断格局形成(1949—1965、1978—200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在政府各项指示下有序开展管理工作,学校编制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特别是处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近年来兴起的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所以对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相面的政策也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从对于小学教师内涵及背景的理解与认识、浅析了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的实施背景、发展历程、实施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对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一些建议方面,让大家对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推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字:小学全科教师政策;认识;背景;影响;建议1.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及背景的理解认识要对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必须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与产生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全科教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能够教授小学全部科目的教师,而是一种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小学教师能够以人为本,注重开发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的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结构合理、能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

而我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的关怀着、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着、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团队的领导者、教育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与文化的创造者。

小学全科教师的的出现有它特定的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

然而现实中农村小学的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提别是一些较落后的区县师资队伍结构性缺失非常严重,尤其是音体美教师最为短缺,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教师的“非专业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国家提出了关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的规划,小学全科教师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解决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得10篇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得10篇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得10篇中小学教师教育心得10篇中小学教师教育心得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进步全体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增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现做一个学习心得体会。

一、充分熟悉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降落、中小学生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减少,必定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

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预备。

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上风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正确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应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遭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剂、充实、完善本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熟悉到教育不单单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邻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构成的一整套操纵技能,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公道的教法,学法,灵活地应用讲授、提问、练习、温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类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乃至学术能到达正确、鲜明、生动的境地。

使学生不但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类期望不但是教师本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考编制调研报告

教师考编制调研报告

教师考编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教师编制是指公办学校为教职工设置编制工作岗位,并通过招聘、考试等程序选拔合格人员的过程。

为了解我国教师考编制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现地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有:1. 了解当前教师编制的实际情况;2. 分析教师编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3. 提出改革建议,优化教师编制制度。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随机选取了10所公立学校,其中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共计500名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

调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编制调研目标和问题;2. 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指标;3. 进行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4. 部分教师进行面访,深入了解问题原因;5.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教师编制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500名教师中,约有60%的教师拥有正式编制,而40%的教师是临时工或聘用制。

这说明我国教师编制情况仍然不够稳定。

2. 教师编制问题和难点根据调查数据和面访结果,我们发现教师编制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 编制稳定性不足:教师编制的稳定性差,一些学校在面临经费和招聘压力时,会辞退或不再续聘临时工,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 编制分配不公平:一些地区或学校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均,导致教师编制的分配不公平,一些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的教师编制较少,而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师编制相对较多。

- 编制流程繁琐复杂:教师编制的申报和审核流程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程序,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3. 改革建议综合考虑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加大教师编制投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教师编制比例,确保每个学校有足够的编制岗位供教师竞聘。

- 完善编制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编制分配机制,给予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更多的编制支持,缩小地区间教师编制差距。

- 简化编制流程:优化教师编制的申报和审核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优秀7篇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优秀7篇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优秀7篇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指导,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篇1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结合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方面理论学习,是教师汲取精神食粮的必要途径之一、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1、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做好读书笔记。

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与时俱进,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2、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参加班级工作管理培训,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工作仍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继续深化开展课题《低年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策略。

一个多学期来,围绕我的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我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认识。

(1)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尤其第一学段,表现更为突出。

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在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而作为提高教师素质重要途径的继续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继续教育机构条件差、经费问题等等。

因此继续教育亟待找出新的出路。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素质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不积极。

很大一部分学校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有的学校是通过抓阄的办法来确定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人选,或者学校直接摊派。

即使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或者是为了拿文凭,或者为了以后评职称,一旦有了文凭评定了职称就不愿意再参加继续教育了。

都没有认识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

因此即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其实际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二)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培训师资薄弱。

现在继续教育的种类虽然不少,但课程比较单一、不系统、没有针对当前教育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培训方式方面大部分都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设备不过就是一个话筒,一本教材,老师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理论和实际相脱离。

有的即便是用了课件,也不过只是把所讲的内容用电脑呈现出来,代替了他们的板书,来减自己的授课负担。

学员们只能在下边被动的接受,更谈不上参与进课堂教学去了。

老师在上面大谈教育改革、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让他们怎样去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他们有专门的教师,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稍微好一点。

很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立足自身、深挖潜力、改进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某”战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某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中小学追赶超越考核评价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考评办法,提出了某类某项考核指标。

及时出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统一考核档次和差距,坚持将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突出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增强了广大教师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是改革职称评审机制,保证教师职称晋升。

针对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高级教师由学校予以解聘的办法,将保留的高级教师名额作为下年度职称评审的过渡性指标,用于解决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减轻了教师职称评定压力。

三是推行教师全员竞聘,促进教师合理分流。

以实施全员聘任、严格岗位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加强了教师全员竞聘长效机制建设,优化了队伍结构,盘活了师资潜力。

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通过建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综合楼、餐厅等,北部塬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配置不均衡。

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年以来,一些教师想方设法流入县城校园,加上因各种原因借调到行政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上班某人。

新招考教师申请辞职某人,造成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此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学校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普遍招聘临时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挤占了农村学校的办公经费,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管理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有效保障。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是指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比例,确定学校教职工的数量和结构的标准。

编制标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对于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标准的依据。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等。

在制定编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规模、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要求等因素,确保编制标准符合实际需求。

二、编制标准的内容。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主要包括教师编制、教学管理人员编制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等内容。

教师编制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人员编制则是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其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则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需求。

三、编制标准的制定原则。

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学是指依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任务来确定编制标准;合理是指在确定编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规模、特色、教学质量要求等因素,确保编制标准符合实际需求;公平是指在分配教职工编制资源时,要坚持公平原则,保障每个学校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相应的教职工编制资源;公正是指在编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原则,保障每个学校都能享有公正的权益。

四、编制标准的调整与完善。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学校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等因素,适时进行编制标准的调整。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更新编制标准,确保其科学合理。

总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编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和调整编制标准,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实意义、推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经相关课题组的调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基本形态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应当承认,当前农村中小学出现的“空壳”现象,是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时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导致学校“空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

很多农村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不满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选择将其送到县城学校、城市学校就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空壳”现象。

从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出发,“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当坚持,在此基础上给老百姓提供选择的机会。

当前,部分农村学生主动放弃“就近入学”,选择到虽然远一些但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就读的现象已经出现。

尽管如此,从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出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权利仍然应当得到尊重。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时,各地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立足县、乡、村的不同特点,基于学校的服务半径、服务人群和学生上学单程时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充分顾及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双重需求,着力构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合理并存的发展格局。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1、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学生上学路程远、费用大,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反映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最强烈的问题就是上学路程远、费用大。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余江桂富阳摘要: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建议一、关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1、学生管理在整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体和效劳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校管理工作要围绕学生而展开。

2、建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考核和评价体系。

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学生考核与评价,特别是在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考核与评价学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被打破或者说被弱化,而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因此学生评价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

要说有变化,只是在评价的容上稍微有一些变化,这一丁点的变化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值得探讨。

由于不能对学生进展评价,因此很多工作没方法考核与评价,而一些次要工作却上升为主要工作,例如学校环境卫生、学生仪表等,而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教学,却被摆在了次要地位,或者没有清晰明确的位置。

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和评价,影响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整体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影响学校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方向。

因此,解决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考核和评价问题是开展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关键。

而要解决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考核和评价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依据和容。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被打破,现在要做的就是:明确素质教育的涵和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在这些涵、要求和目标指导之下的素质教育考核的指标、容、方法和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等等。

这些工作不是一般的教师和校长能完成的,因此,我建议相关单位应立即建立有关这方面容的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和对小学教学工作颇有研究的一线教师对此进展深入的研究,尽快作出有权威的结论,然后进展试点,在试点的根底上推广应用。

3、核查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

对农村小学生人数的核查能够查清农村小学生的人数,进而有利于确定农村小学的教学经费、教师编制和其他方面工作的安排。

教师编制调研报告

教师编制调研报告

教师编制调研报告《教师编制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教师编制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出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我们主要通过这次调研了解教师编制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师数量、学科分布、教学资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通过问卷了解了教师编制的基本情况,实地走访则更好地了解了教师数量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教师数量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共有教师人数为150人,其中男性教师占比40%,女性教师占比60%。

教师总数与学生人数相比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师编制来满足教学需求。

2. 学科分布学校主要学科覆盖了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但在一些特殊学科的教师编制上存在一定的缺乏。

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师编制,提高学科覆盖率。

3. 教学资源教师编制虽然不足,但学校目前的教学资源使用情况较好。

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和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工作,但在一些特殊实验和艺术类教学资源的使用上还有一些问题。

四、建议和对策1. 增加教师编制针对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师编制,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学科和实验室类教师的编制上需要更加重视。

2. 调整学科分布学校应该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学科编制的调整,提高学科覆盖率,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的教育。

3. 完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特殊实验和艺术类教学资源的使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综上所述,《教师编制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上调研结果和建议,希望学校能够根据报告的内容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一、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

《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

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的实施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涉及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三、落实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并实施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应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其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还应明确教师的岗位要求。

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数学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定位,对教师的岗位要求进行具体规定,确保教师的配备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适应。

再者,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还应包括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也需要有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机制。

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应规定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条件,明确教师的晋升条件和晋升途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最后,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还应注重实施和监督。

制定完善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教师编制标准实施机制,加强对教师编制标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教师和学校了解并遵守相关标准。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对教师编制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之,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初中教师考编要求

初中教师考编要求

初中教师考编要求
初中教师考编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历要求:一般来说,报考初中教师编需要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岗位而有所不同。

2. 年龄要求:通常要求报考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具体年龄限制也会根据岗位和地区有所不同。

3. 教师资格证要求:报考初中教师编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且资格种类和任教学科应与招聘岗位相关,具体要求可以在招聘公告中查看。

4. 专业要求:部分岗位会对报考者的专业背景有所要求,尤其是与招聘岗位相关的专业。

5. 其他要求: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还需要符合一些其他的条件,如具有良好的品行、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身体条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报考条件应以当地的招聘公告为准。

在准备报考前,建议仔细阅读招聘公告,了解具体的报考条件和流程,以确保符合要求并顺利完成报名。

中小学编制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编制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编制现状调研报告中小学编制是指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数量的规定和安排,也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编制的调整和变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因此对其现状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编制数量、结构和分布三个方面对中小学编制的现状进行调研。

在编制数量方面,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中小学的编制数量是根据学校学生人数、教学任务和教师需求来确定的。

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编制数量相对稳定,但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编制数量较少,导致教师编制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

而一些大城市和富裕地区的学校编制数量相对较多,但受到师资竞争激烈和高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编制不齐全的情况。

在编制结构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各个学科的编制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一些传统学科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的编制数量相对较多,而一些综合学科和特色课程的编制数量相对较少。

这样导致了一些学科教学人员紧缺和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因此,今后需要更加合理地调整编制结构,以适应学校教学的需求。

在编制分布方面,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编制分布也存在着差异。

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编制分布较为均衡,学校之间的编制差距较小。

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编制分布相对不均衡,导致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编制的统筹规划和调整。

同时,中小学编制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教师编制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编制的投入。

另一方面,教师编制和学校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待遇的改善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中小学编制的现状是一种相对稳定但不完善的状态。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编制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以优化中小学编制的配置,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师编制议论文作文模板

教师编制议论文作文模板

教师编制议论文作文模板教师编制议论文。

教师编制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教师编制是指学校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确定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制定教师编制计划,招聘、配置和管理教师的工作。

教师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备受重视。

首先,教师编制的合理性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如果教师编制不合理,可能导致教师数量不足或者过剩,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合理的教师编制可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来满足教学需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

其次,教师编制的科学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教师编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规模、办学层次、教学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教师的数量和比例。

科学的教师编制可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来满足教学需要,避免因教师数量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科学的教师编制还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此外,教师编制的公平性是保障教师权益和激励教师的重要途径。

公平的教师编制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教师的招聘、配置和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的现象。

公平的教师编制可以保障教师的招聘和配置工作公开透明,避免教师因个人原因而受到不公平待遇,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编制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合理、科学、公平的教师编制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权益的重要保障,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推动。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合理、科学、公平的教师编制制度,为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中小学编制标准

中小学编制标准

中小学编制标准中小学编制标准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其制定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编制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下面将从教师编制标准、学生编制标准和教学设施编制标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师编制标准是中小学编制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编制标准需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编制标准是中小学编制标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受益者,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因此,学生编制标准需要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设施编制标准是中小学编制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设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学设施编制标准需要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场所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安全设施,能够满足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

教学设备应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功能,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资源应具备多样化和丰富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中小学编制标准的制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中小学编制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教师编制与配置方案

教师编制与配置方案

教师编制与配置方案1. 引言为了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教师编制与配置的标准、原则和流程,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

2. 教师编制标准2.1 编制数量根据学校规模、教育阶段、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因素,合理确定教师编制数量。

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师编制数量不超过学生人数的1:12,小学教师编制数量不超过学生人数的1:18,幼儿园教师编制数量不超过幼儿人数的1:15。

2.2 编制结构按照学科、教育阶段、教育类别等因素,合理配置教师编制。

保证主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教师编制需求,兼顾其他学科。

适当倾斜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特殊学科教师编制。

2.3 编制质量教师编制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资格和能力要求。

新进教师应具有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要求原则上不低于本科。

鼓励引进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等高层次教师。

3. 教师配置原则3.1 优化配置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教育阶段、学生需求等因素,配置适宜的教师。

3.2 公平竞争教师配置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根据教师的教学业绩、工作量、业务水平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收入待遇。

3.3 动态调整教师配置应根据教育发展、学校变化等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评估教师配置情况,确保教师队伍与教育教学需求相适应。

4. 教师配置流程4.1 需求评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进行教师需求评估,分析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教师队伍现状,确定教师编制与配置方案。

4.2 招聘与选拔根据教师编制和需求,通过公开招考、选聘等方式,引进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教师。

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3 教师调配在学校内部,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在地区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曲阜市息陬镇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调研提纲

曲阜市息陬镇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调研提纲

曲阜市息陬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提纲1.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东部偏远学校教师进的少、退的多,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小学教师中“民转公”教师较多,况且均已接近退休,尽管他们有的参加了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整体素质不算太高;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科分布不合理。

目前,信息技术、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均为代课教师,学历不高,整体素质不强,不符合教师配备标准。

由于学校学科教师缺编,人手不足。

教师承担的工作量繁重,导致个别教师参加业务进修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不平衡,教育观念较为滞后。

个别教师职业理想有所淡化,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年青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的过程。

多方争取,增加教师数量,在合理范围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让教师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

是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积极开展新理念全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腐的教育观念,按照时代和社会发展的1 / 6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开展新课程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

重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典型,学典型,崇尚先进,弘扬正气。

组织教师观摩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给教师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发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组织开展更多有实效的、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教学多面手。

建议严格编制管理、大力招考引进教师、促进教师交流,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加强在职教师培训。

应尽快制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在各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应该整体考虑,核定编制时,应同时出台进修校、教研室、教仪站(电教馆)等机构的编制,因为他们同属于教师系列,又是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

如果不核定这些机构的编制,就无章可循。

二、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应该根据当前维持学校运转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学校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个岗位及其人员数量。

所以,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应该包括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教师、校长、(中层机构)主任、会计、出纳、医生、炊事员、住宿管理人员、保安、设备维修等人员。

三、现行的主要以学生人数决定教师编制的方法不太科学,农村教师编制低于城市教师编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为现在的课程设置就没有分农村和城市,对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城里的学生学了什么,农村的学生也要学什么,而且要学得同样好。

核定教师编制实际上就是核定教师工作量的大小。

目前,教师的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检测、继续教育、教育科研、个别谈话、晨(夕)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检查清洁、更换板报、填写表册、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早晚自习、排班放学、安全教育和检查、政治学习、联系家长等一系列的工作。

主要以学生数为依据只考虑了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工作量,没有考虑备课和上课的工作量。

比如,同样是60个学生,在城市还不到一个班,每周只上30节课左右,如果在农村小学特别是不能合并的村小,就是2—3个班,每周要上60—90节课。

又如,同样是上16节课,在城里的学校可能就是同年级4个班的课(比如初中外语),这位教师在备课方面的工作量每周只需要准备4节课。

如果是在规模小的农村学校,同样是16节课,这位教师可能是上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共10节,一个班的历史和地理共4节,一个班的思想品德2节,这位教师在备课的工作量上每周需要准备11节课。

如某农村初中当年3个年级3个班共有学生137人,每班有10多门学科,按编制只能配7名教职工(含校长、主任、校工),无论是教师的知识面还是时间和精力,都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某镇小学下辖10个村,9所村小,43个教学班,学生814人,村与村之间距离都在20公里以上,按编制算只能配34名教师,平均每班只有教师0.7人。

四、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师比相差太大是不科学的(目前农村小学为1:23—25,高中为1:12.5—14)。

小学教师与初中、高中教师相比,教的内容要简单些,但是教的过程、教的方法,即“怎样教”就比初中、高中复杂,学生年龄越小越复杂,不能认为小学教师上一节课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不如初中高中教师。

五、针对目前小学教师逐渐超编的实际,可以出台政策将少数小学教师调整到中学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既优化了小学教师队伍,又解决了中学临时聘用人员问题,节约了财政和学校的经费。

六、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整体超编,阶段和学科缺编”的现状,为了补充新师资,解决今后教师年龄断层问题,建议省上参照公务员提前退休的政策,出台老年教师提前离岗的政策。

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个别学科可在总量超编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超编进人。

八、每个区县可以按教师总数的一定百分比计算一些机动编制,用于解决一些学生人数少的学校以及缺相关学科教师的学校的突出矛盾。

九、在计算中小学教师编制时,可以按照班师比和生师比相结合的办法,公式如下:
学校教职工编制﹦教师编制+校长编制+中层机构编制+会计出纳编制+炊事员编制+住宿管理人员编制+医生编制+保安编制+设备管理维修编制……
学校教师编制数﹦(实际班级数×1)+(理论班级数×1)+学校类型调节数+机动编制数对教师编制的计算公式作如下说明:
1.公式考虑了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周总课时。

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
稿)》(川教〔2007〕173号)以及其他文件,小学1—2年级开设8门课程,3—6年级11门课程,初中13门课程。

小学1—2年级的周总课时为28节(含晨会和课间操、眼保健操),3—6年级为32节,初中为36节,高中的为34节(未含早晚自习)。

2.教师每周上课总量以最多不超过15节为宜。

如果上课15节,每天就是3节,约3小时(45分钟加课间10分钟)。

要上3节课,备课需要2—3小时(因上课是不是同年级同学科而有所区别),批改作业需要1—3小时(因作业量和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再加上个别辅导、考试检测、处理纠纷、继续教育、教育科研、个别谈话、晨(夕)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检查清洁、更换板报、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早晚自习、排班放学、安全教育和检查、联系家长等一系列的工作,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8个小时。

3.“实际班级数×1”是保证每班至少要有一个教师,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是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

4.理论班级数﹦学校学生人数÷国家规定的班级学生人数。

如某初中学生为3234人,实际班级为42个班,平均每班为77人,假如国家规定的初中班级人数为不超过50人,那么这个学校的理论班级数就是3234÷50﹦64.7(班)。

如某村小的学生人数为132人,每个实际班级为6个,平均每班有22人,假如国家规定的小学班级人数不超过45人,则理论班级数就是135÷45﹦3(班)。

为了避免人为扩大、恶意谎报实际班级数,要明确规定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实际班级数最多只能比理论班级数多1。

例如某学校三年级学生为175人,国家规定的班级学生人数为50人,那么这个学校的理论班级数为175÷50﹦3.5,实际班级数最多只能是4个。

“理论班级数×1”实际上起到了一个自动调节和平衡工作量的作用:
①如果某学校的实际班级数大于理论班级数,因为班级多,教师上课就比(理论上)的多,但是每班学生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的量就少。

如前面举例的43个教学班,学生814人的某小学,按公式计算教师编制﹦(43×1)+(814÷45×1)﹦61。

这个学校教师平均上课为22节(43×32÷61)。

上课虽然多,但是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的量就少,每个教师承担13.3个(814÷61)学生的作业和辅导量。

②如果某学校的实际班级数少于理论班级数,因为班级少,教师上课就比(理论上)的少,但是每班学生多,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的量就多。

如前面举例的42个教学班,3234人的初中学校,按公式计算教师编制﹦(42×1)+(3234÷50×1)+(3234÷50)×4÷15﹦123.9。

这个学校教师平均每周上课为12.2节(42×36÷123.9)。

上课虽然少,但是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的量要多一些,每个教师承担26.1个(3234÷123.9)学生的作业和辅导量。

③如果某学校的实际班级数刚好与理论班级数一样,则这个学校的教师编制就等于班级数×2+班级数×6÷15,以初中为例(每周36节,每班50人),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师每周上课就是15节,每人承担21个学生的作业和辅导量。

5.学校类型调节数是为了考虑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周总课时数不一样而教师的工作量需要大体平衡而加的。

目前小学1—2年级的周总课时为28节(含晨会和课间操、眼保健操),3—6年级为32节,初中为36节,高中的为34节(未含早晚自习)。

假如我们以小学的周课时为基数(平均为30节),认可每个教师每周上课15节左右,那么初中每周每个班就多了6节课,高中每周每个班就多了4节课。

为了考虑工作量的平衡,可以把小学的学校类型调节数设为0,那么初中的学校类型调节数﹦理论班级数×6÷15,高中的学校类型调节数﹦理论班级数×4÷15,其他类型的学校照此计算。

6.机动编制数是为了解决个别边远山区学校的特殊困难。

如前面提到的某农村初中3个年级3个班共有学生137人,以上公式计算只能配6.47个教师,考虑到每个教师要上的学科门类比较多,可以适当增加1—2个编制。

7.本公式是以“教师每周上课总量最多不超过15节”为基础设计的。

假如觉得上15节课多
了,可以将理论班级数乘以比1大的数,比如乘以1.1、1.2等;假如觉得上15节课少了,可以将理论班级数乘以比1小的数,比如乘以0.9、0.8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