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1【精读】动人的北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四中高二语文课件:1.1《动人的北平》(新人教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林语堂
(1895-1976),文学 家。原名和乐,改名玉 堂、语堂,笔名毛驴、 宰予、岂青等。福建龙 溪(今漳州)人。毕业于 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 留学美国、德国。1923 年回国,在北京大学、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支持爱国学生运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 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 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 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 学。
意在写尽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 各色人等尽收眼底,可见文章采取一种 全景式的描写角度。又避免了粗线条的 勾勒,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 情地描绘出来。从一个个局部看,是微 观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体描绘。所以 全文的描写所取角度是总与分的结合, 大与小的结合,粗与精的结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你眼中的北平是什么样的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述: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 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 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
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 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读出这篇散文的“神”是?
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古都文化
写居民院落 院内陈设 院内栽培的 树木 院里种植的蔬菜
写出居民院落的清净明亮,表现它的丰 富内涵,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课件:散文部分 第1单元 动人的北平
பைடு நூலக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 1.1369 年 6 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元朝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廷, 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 北平的来历。 2.1399 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 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 1403 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 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3.1928 年 6 月 4 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 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 月 20 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了北平的风物和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北平自然风光动人,城 市景象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 动人,文化气息动人等等,表现出作者优雅的审美情怀和对北平由衷的赞美之 情,并且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和平民倾向,以及对劳苦大众的 尊重和亲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文本·精析] 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 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 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 1.1369 年 6 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元朝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廷, 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 北平的来历。 2.1399 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 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 1403 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 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3.1928 年 6 月 4 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 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 月 20 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了北平的风物和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北平自然风光动人,城 市景象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 动人,文化气息动人等等,表现出作者优雅的审美情怀和对北平由衷的赞美之 情,并且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和平民倾向,以及对劳苦大众的 尊重和亲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文本·精析] 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 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 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 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 第一单元 精读 动人的北平14
动人的北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读写拓展
在传统中,北平代表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 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在无数文人骚客心目中,北平是一种刻骨铭 心的爱的代名词。
1923年,林语堂结束了他在欧美的留学生活,在北大任教。那 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复古势力和从新文化运 动中分化出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开始合流。 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本文所描绘的古老的北平五方杂 处,兼容并蓄,在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之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变革 的思想暗流涌动。作者为当时“语丝社”的急先锋,指斥过所谓“中 华民国”实为“中华官国”。但由于对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在本文 中,他却只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怀念与留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读写拓展
论语派: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 物为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 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 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 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论争。
语文:1.1《动人的北平》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资料介绍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 1369年 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 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 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 平的来历。 平的来历。 1399年 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 历经近三年的征战,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 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 1403年 即永乐元年) 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 平府改为了“北京” 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 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 京津卫戍总司令, 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改北京为北平。 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 29日 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 10月12日 1937年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 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 21日 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 27日 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 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 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 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 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 连伤感的《故都的秋》 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 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 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 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
课件:散文部分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人称变换,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它是作者在写 作过程中,根据抒情的需要而适时运用的。也 就是说,当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 候,如果不把人称“他”改变为“你”,让写 作对象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眼前,面对面的倾 诉,就不能淋漓酣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一篇文章,究竟在什么地方变换人称要根据行 文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位置。因为在文章 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流动着的,是在发展变 化着的。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思考】
赏析颔联的语言特色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
【提示】
。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卑污(bēi) 木屐(jī) 老妪(yù) . . . 珐琅(fàlá nɡ) 媲美(pì 墙垣(yuá ) .. . . n) 街衢(qú) 嗜好(shì 嬉戏(xī) ) . . . 裸体(luǒ) 画舫(fǎnɡ) 褴褛. lǚ) ( . . .. lán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三、词语辨析 1.敬仰· 景仰 敬仰:敬重仰慕。 景仰:敬佩尊重;仰慕。二者都有仰慕之意, 但景仰着重于佩服,多用于某个伟大的人物; 敬仰则着重于敬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 对长辈。景仰比敬仰意思更重一些。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敬仰 例: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_________ 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 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许多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先烈们面对民族灾 难没有胆怯懦弱、没有犹豫彷徨,有的只是一 份沉甸甸的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责任,永远 景仰 值得我们_________和学习。
散文部分
人称变换,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它是作者在写 作过程中,根据抒情的需要而适时运用的。也 就是说,当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 候,如果不把人称“他”改变为“你”,让写 作对象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眼前,面对面的倾 诉,就不能淋漓酣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一篇文章,究竟在什么地方变换人称要根据行 文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位置。因为在文章 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流动着的,是在发展变 化着的。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思考】
赏析颔联的语言特色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
【提示】
。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卑污(bēi) 木屐(jī) 老妪(yù) . . . 珐琅(fàlá nɡ) 媲美(pì 墙垣(yuá ) .. . . n) 街衢(qú) 嗜好(shì 嬉戏(xī) ) . . . 裸体(luǒ) 画舫(fǎnɡ) 褴褛. lǚ) ( . . .. lán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三、词语辨析 1.敬仰· 景仰 敬仰:敬重仰慕。 景仰:敬佩尊重;仰慕。二者都有仰慕之意, 但景仰着重于佩服,多用于某个伟大的人物; 敬仰则着重于敬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 对长辈。景仰比敬仰意思更重一些。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敬仰 例: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_________ 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 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许多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先烈们面对民族灾 难没有胆怯懦弱、没有犹豫彷徨,有的只是一 份沉甸甸的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责任,永远 景仰 值得我们_________和学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_课件1
性,学习上也Baidu Nhomakorabea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
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赏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
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
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
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 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幽默乃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 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 人会心一笑。如在《粘指民族》里,为了揭露国民党官僚搜 刮民脂民膏的丑行,他用“粘性液质”这一貌似荒诞事实的 渲染营造出幽默的意境和氛围。当然,我更喜欢他生活气息 浓郁的幽默风格,如《我怎样买牙刷》、《冬至之晨杀人记》 等,读来令人哑然失笑,妙趣横生。林语堂精通中、英文, 学贯中西,广闻博见。他最先引进“幽默”一词,在文章中 也极力主张幽默,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论幽默》、 《论孔子的幽默》、《论解嘲》等文章中旁征博引,精彩的 例证是信手拈来,随处可见。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 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福建龙溪人。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 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 1932年起编《论语》 《人间世》 《宇宙风》 等刊物,推动了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6年旅居美国。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 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北。 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课动人的北平课件
本单元选编的三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 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学习时 注意体会这些回忆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愫,体会作品中特定的生活细 节和特定的场景,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厚的人文价值。
-3-
动人的北平
Y H 单元风向标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街衢.
诙.谐
铺
铺.号
铺.张
佣
女佣.
佣.金
读音 fà láng yuán qú huī pù pū yōng yòng
-9-
动人的北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宽 yú百尺 晓 yù yú树 shū 送 关 ài 洋 yì
Y H 单元风向标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点评:这里用比拟的手法,总体上写北平的特点,是全文的一个总 起。把北平比拟成具有老成品格的魁梧老人,写出了北平的宏阔、 丰富和包容。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宽大”“包容”。与 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 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13-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有这样一个地方,夏天有槐花,秋天胡同口有烤白薯的香气,初冬 时还有悬挂在树梢上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可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 车的嗡嗡声、茶馆里的说书声……代表着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 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它就是林语堂 笔下的北平。学习本文,要欣赏大师笔下的北平独特的“性格”和 “动人”之处,体会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感受林语堂优雅 的情怀和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3-
动人的北平
Y H 单元风向标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街衢.
诙.谐
铺
铺.号
铺.张
佣
女佣.
佣.金
读音 fà láng yuán qú huī pù pū yōng yòng
-9-
动人的北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宽 yú百尺 晓 yù yú树 shū 送 关 ài 洋 yì
Y H 单元风向标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点评:这里用比拟的手法,总体上写北平的特点,是全文的一个总 起。把北平比拟成具有老成品格的魁梧老人,写出了北平的宏阔、 丰富和包容。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宽大”“包容”。与 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 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13-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有这样一个地方,夏天有槐花,秋天胡同口有烤白薯的香气,初冬 时还有悬挂在树梢上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可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 车的嗡嗡声、茶馆里的说书声……代表着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 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它就是林语堂 笔下的北平。学习本文,要欣赏大师笔下的北平独特的“性格”和 “动人”之处,体会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感受林语堂优雅 的情怀和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图片欣赏ppt精品课件
都 江 堰
余Fra Baidu bibliotek雨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 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 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瓶 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 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 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 则”(我国最早的水位 标)。内江水流进宝瓶口 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 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 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 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 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 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 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 农田。
……
为 心 爱 的 人 造 座 坟 墓 并 不 过 分 。
就 算 我 任 性 吧 ,
不 许 过 这 条 线 哦
——
我 们 这 样 使 用 钢 铁 !
没 想 到 , 她 如 此 美 丽 !
去 它花 『 看 了, 我 看 长问 。 到起 』 我房 那 挺高 颗 后了 合 悔。 欢 前这 树 两么 。 年说 大 没, 伙 有我 说 自再 , 己也 年 摇看 年 车不 都 进见 开 ……
!
天色将暮,走进汉家寨。
总『 是汉 无家 法寨 忘只 记是 它几 间 破 』泥 屋
……
…… 我
“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 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
多少辛苦……”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分 第1单元 动人的北平
探 究第9章3.扩运声用系统多调种音变化的句式。 与点拨
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 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 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 者注意。
4.形散而神不散。
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以第一段为全文总起,提 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开分述; 其次,文章围绕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 守旧融新等来写,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 正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探 究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与点拨
2.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赏析】 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 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 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 千年来未变的生活”“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 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 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 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 旧、宽怀大量的特点。
探 究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与点拨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
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赏析】 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 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 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 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 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 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 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 丰富的特点。
2016人教选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动人的北平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 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 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 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 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 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 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 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 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 又改为北平。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 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 都。
写景抒情类散文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选修课学习建议: 4.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紧密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挖掘作品深层内涵,架起阅读教学与作 6.分析概括、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文教学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态度 审美意识、思想境界。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其余两篇,《汉家寨》只写了汉家寨一处风光,看似
形不散,其实也散,你看,这里既写自然又写社会,既写
现实又写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怎说不散?其神则体 现为情感的线索,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坚守”这一情结
上。《特利尔的幽灵》之形散神聚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课
文写特利尔小镇和马克思故居不多,更多地写“特利尔的 幽灵”是怎么传播世界并在中国落脚、蓬勃发展的,视野 开阔,笔墨纵横,此谓之形散;神聚呢?全文、全部材料 都集中于“幽灵”,此其一;作者在写“幽灵”之灵动、 迅猛、宏伟时,表达了一种崇敬、激动的心情,此其二。 此二者从不同方面构成课文的神之线索,组串起全文的材 料和结构。
人 教 版 语 文
的超越和升华,阅读这样的作品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木兰花
龙头舴艋吴儿竞
宋·张先
龙头舴艋 ① 吴儿竞,笋柱 ② 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 ③ 暮 忘归,秀野踏青④来不定。 无数杨花过无影。 行云去后遥山瞑,已放笙歌⑤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单元目标 一、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心中,荟萃于笔下,整体地描写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
象概括地描写,而是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 的审美效果。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作为略读课文的《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其意
趣与《动人的北平》相异。《动》写整体景象,而其他两
篇都写片段景,有选择地讲述造访、观察的景象;《动》 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其他两篇都有一个主画面;《动》
江南健儿们驾着扎了龙头的小船,在水上飞驰竞赛着。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天上浮云,漂游得无影无踪以后,落日的余辉下,遥 远的青山暮色瞑瞑。已经停下了管乐伴奏歌声的池塘庭院,人 教 静悄悄的。不知何时,庭中洒下了一片月光,是这样洁白 亮丽。纷纷扬扬的白色柳絮悄悄飘了过来,仿佛完全融化 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连影子也没有了。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人 教 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二、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单元后所附短文《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指导学生从
形神相辅相依方面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 一篇好的散文就像一个形神兼备的生命体一样,形要 完整匀称,不可残缺;神要充实饱满,不可空洞枯槁。同 时,形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单一;神要凝聚集中,当然 也可以多元多角度。一般说来,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 通则,但也有一些例外。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
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 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 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 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 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 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版 语 文
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濛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百度文库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 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 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命题分析】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2011·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 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
人 教 版 语 文
⑤笙歌:管乐伴奏的歌唱。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故事】
这是作者写故乡寒食节活动的一首词。寒
食节在清明前两天,古人有禁烟、插柳、上头、踏青、扫
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船的活动。这首词,就是写了这 个节日繁盛热闹的场面以及种种风俗活动与当夜的美景。 两岸锣鼓喧天,人们争相观看。姑娘们放下女红,走出闺 房,双双对对,荡着秋千。芳草碧绿的小洲上,妇女们游 春玩乐,黄昏时忘记了回家。秀丽广阔的田野中,出城踏 青游览的人们,来往不停。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
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
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 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
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
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
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 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 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 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人 教 版 语 文
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
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 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
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
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本单元的课文都体现散文形神兼备又相辅相依的规律。
以《动人的北平》为例,散文之形表现为作者所见之景物
丰富多样、色彩斑斓,那一幅幅生动的小画面丰富了作品 的“血肉”,堆积起作品的“形体”。当然组织成篇的结
构方式和生动醇厚的语言也成为作品之形的一部分。而蕴
涵在课文之中的散文之神可以从不同方面领会,一是故都 北平之“神”——精神、神韵、灵气,二是作者所表达的情 感,前者谓之“神”,后者谓之“情”,课文在这两方面 都是集中聚合的,不见些许散乱。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三、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
三篇课文都有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动人的北平》表
达故都古老而时新文化的魅力,引导读者对故都这座城市 和它的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一种优雅的情怀,很有 感染力;《汉家寨》表现汉民族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表 现“坚守”的精神力量,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 《特利尔的幽灵》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表现马克思主义强大 的精神力量,对年轻的读者应起到认识和教育的作用。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
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
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 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
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
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 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 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 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 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四、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单元说明
从本单元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是
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 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有着丰富 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 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 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 有文学作品可以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 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
人 教 版 语 文
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
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 写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动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选做精读课文,一是因为林 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应 在我们选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为本文 也确属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 故都文化爱之深、感之切,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入
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 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 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 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人 教 版 语 文
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
人 教 版 语 文
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
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 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 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 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
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
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 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
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
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 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 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
人 教 版 语 文
沉重负担”的说法错误,“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的作用 是增加了祁连山的历史厚重感。C.强加因果,河西走廊的 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见仁见智,不是因为雪岭常被一片空 濛笼罩,真相难以辨清,而是因为观赏者的观赏角度、思 想立场、情感态度不同。 【答案】 BC
人 教 版 语 文
【简介】
《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
作词调。唐、五代人所作《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另有 《玉楼春》的别名。宋人所作实即《玉楼春》调。另有 《减字木兰花》和《偷声木兰花》。双调,五十六字,仄 韵。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注解】
①舴艋:江南水乡常见的形体扁窄的轻便
小舟。
②笋柱:指竹制秋千架。 ③拾翠:原指拾翠鸟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后 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 ④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四野游览。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再有,同是当代散文的《汉》与《特》也略不相同。
前者更多地写景,后者更多地写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写
现实,后者更多地写历史;前者思想感情属内敛型,后者 属开放型。
人 教 版 语 文
当然,三篇课文的异同点不止这些,后面还将另述。
也可以认识散文文体的某些特点。
通过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点,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篇课文,
写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观察体验更全面,情感性更
那陌生的审美情境,故而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
强,而其他两篇都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又“走出”
人 教 版 语 文
大。当然这也跟作家的写作风格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更强调情调、情味,更多地写感性;而张承志和梁衡则长 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与时代风格相关,当 代散文总体上更爱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发展,与现代散 文具有较多的感性倾向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