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二)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二)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二)◇爵。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皇亲贵戚以及功臣的最高封赐。

◇三公。

古代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吏,又称傅君、傅相。

◇三孤。

位置卑于公,尊于卿,为三公的副职。

◇上卿。

周代官制,最尊贵的诸侯称上卿。

周宗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秦汉分为九卿,北魏置少卿,历代相沿,清代三品至五品卿为官僚虚衔,至清末废。

◇尚书。

起于战国。

尚即执掌的意思。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汉以后地位逐渐提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宋代行政全归尚书省。

明代设六部尚书,清代沿袭。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纂撰述的官职。

唐置学士院,唐玄宗选有文才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有内相之称。

北宋承唐制,相沿至明清。

◇御史。

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职衔有变化,官署叫御史台,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明清改称都察院。

◇郎中。

战国时宫廷近侍,秦置为官。

隋唐以后,六部置郎中,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宋代称医生为郎中。

◇太守。

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时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此后州郡的建制多有变迁,从唐玄宗以后太守不再是正式的官名。

清代,太守是知州的别称。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

◇司马。

周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

汉武帝时置大司马。

后世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称少司马。

◇太尉。

秦置。

至汉代时为全国军政首脑,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

汉代称大司马。

后逐渐无实权。

◇科举。

隋代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大小官吏,这是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过历代不断完善,成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

从隋代至清代,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了20世纪初,科举制走入死胡同,于清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学校和教育制度。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之名源于西周的乡举。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和典型题详解(传统文化常识)【圣才出品】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和典型题详解(传统文化常识)【圣才出品】

(2)狂欢节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
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
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
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一般在 2、3 月份举行。
2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插茱萸等习俗。
(8)腊八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 传统、最讲究的习俗。 (9)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 天晚上。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作“岁除”,那天晚上称作“除夕”。除夕当日,人们往往通宵 不眠,这称作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 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3.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在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 4 月中旬)举行,节日一般持续 3~7 天。节日清晨,傣 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 福和健康。 (2)沐浴节 沐浴节是藏族独有的节日,又称沐浴周。据说,藏历每年七月上旬,西藏高原上空会出 现弃山星。被该星照过的水,具有抗病健体的功效。藏族同胞为增强体质,就在这一时间内, 纷纷下河沐浴,这便是沐浴节。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三)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三)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三)◇天人合一。

古代哲学思想。

古人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地共存共生的思想境界。

◇四大名绣。

我国刺绣工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绣品就精美绝伦。

近年来,丝绸之路不断有精美的绣品出土。

著名的织绣工艺品种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京剧。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代表了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

其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四种。

人物造型夸张,音乐节奏明快,舞台美术华丽,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剧目丰富,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目。

◇南戏。

中国最早的正式戏剧。

诞生于北宋末年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由街坊小唱发展而成,后流传到南方广大地区。

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舞台气氛活跃、热烈。

◇古器乐。

有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天下第一楼。

即岳阳楼,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毗邻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风景如画。

◇古都。

中国历史上有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秦、汉、唐等10个朝代曾在此建都,作为都城的时间达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认为,品茶应该注重茶的意趣,他被尊为茶圣。

◇五音。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加上变宫、变徵,共七音。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种类及故事等。

◇国画。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

创作工具是毛笔、墨汁、宣纸。

◇岁寒三友。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青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傲雪凌霜,象征在逆境艰难中仍然保持节操的人,因此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四灵。

指我国传说中的龙、凤、麟、龟四种动物。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

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传统文化素养(一)——传统思想文化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素养这一节需要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战国。

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

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

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仁义”,提倡“忠恕”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一、历史常识。

1. 中国古代史。

-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 夏、商、周(西周、东周 - 春秋、战国)-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 秦、汉。

-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小篆)。

-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

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朝的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

- 隋、唐。

- 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创立科举制。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唐诗、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 宋、元、明、清。

-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科技成果。

宋词繁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南宋偏安,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盛世,但后期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世界古代史。

- 古埃及。

-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流域。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

- 古巴比伦。

- 古印度。

- 位于南亚次大陆。

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教资5-传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 科目一

教资5-传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 科目一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1.重点:人和-民族、礼仪2.次重点:24节气、古地名1.夏历(夏小正):中国最早的历法2.太初历:汉武帝时修订历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阴阳历--阳历:太阳的变化。

阴历--月亮的变化3.大明历:南朝祖冲之制定,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4.大衍历:唐朝僧一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5.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编制,忽必烈封赐而得名。

精度与公历(指1582 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 300 多年6.时宪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引用西洋法数,后经汤若望删改献给清朝,定名为时宪历。

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做夏历或农历1.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

每60年一周期(一甲子);古代用年号纪年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天干地支计算方法(1)天干算法:年数减去3,再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2) 地支算法: 年数减去3,再除以12 所得的余数, 对应地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序数纪日法: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3.月相纪日法: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 大月十六日),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古人把一夜分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为五更 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

1.春节:元旦、元日、新岁、换桃符--门神、炮竹、对联(屠苏酒) 2.元宵节:元夕、花灯、元夜、上元节3.清明节:节气、节日、祭祀、扫墓、踏青4.端午节(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粽子、龙舟、雄黄酒、艾草、菖蒲;也叫浴兰节5.七夕节:鹊桥、乞巧、牛郎织女6.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7.寒食节: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绵山8.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玉盘、平分秋色、嫦娥、玉蟾、玉兔(桂花酒)。

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四大传统节日9.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老人节(菊花酒)1.西安:镐京(西周)、长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之文化常识汇总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之文化常识汇总

文化常识汇总天文历法(一)月亮的别称月亮的别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月相变化,如玉钩、玉弓、玉盘等;另一个是根据神话传说,如婵娟、玉兔、广寒、金蟾、望舒等。

(二)四时(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三)二十四节气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四)五夜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1. 一更:相当于现在晚上的七点到九点。

2. 二更:相当于现在晚上的九点到十一点。

3. 三更:相当于现在晚上的十一点到次日一点。

4. 四更:相当于凌晨的一点到三点。

5. 五更:相当于凌晨的三点到五点。

(五)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以干支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干支纪年法中,以甲子为首,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古代称谓(一)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二)职业称谓冰人:媒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而得名。

伶官:乐官;伶人,演员。

杏林:医学界,三国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

梨园:戏曲界,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

杏坛:教育界,因孔子曾于杏坛讲学。

山西教师考试 初中政治-传统文化核心考点

山西教师考试 初中政治-传统文化核心考点

山西教资统考初中政治-传统文化核心考点一、知识链接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必要性:国家角度——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个人角度——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待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加以改造和剔除。

二、真题再现1.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全盘西化”和“全盘复古”存在的共同错误在于( )。

(2013年下半年单选题第19题)A.否认了文化的教化功能B.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C.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答案】D。

解析:“全盘西化”是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全盘复古”是完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违背了全面看问题,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故答案选D。

2.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

(2014年下半年单选题第20题)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学贯中西,洋为中用【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道德文化的态度,A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6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动态,一般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每年下半年举行,9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笔试,幼儿园笔试内容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笔试内容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笔试内容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模块四第6节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模块四第6节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了解]:二、山水地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代表性艺术有书法、音乐、和戏曲等。

1、绘画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寓意高洁2、书法中国书法自甲骨文与金文开始,经过一系列演变,形成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不同体式;讲究线条、对称、变化、章法、风格美等。

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黄庭坚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形成不同流派,并在不同朝代各领风骚。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书圣:王羲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3、戏曲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

昆曲:江苏昆山,“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武术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5、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蒙古族民间乐器、维吾尔族歌舞、藏戏和唐卡等三、风俗礼仪[了解]: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

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

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

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

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夭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

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

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

春节的庆祝活动多与农事有关。

◊元宵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节始于汉代,唐代始赏花灯。

3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考教师必知

3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考教师必知

3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考教师必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必考的内容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粵绣(广东)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3【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4【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5【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6【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7【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0【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1【古典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13【五彩】青、黄、赤、白、黑14【五音】宮、商、角、徵、羽1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6【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7【六义】赋、比、兴、风、雅、颂18【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19【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柰家、农家20【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21【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22【五岳】河南嵩山(中岳)、山东泰山(东岳)、陕西华山(西岳)、湖南衡山(南岳)山西恒山(北岳)23【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24【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5【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湣阳桥、卢沟桥26【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27【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28【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29【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30【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31【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32【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33【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34【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35【五行】金、木、水、火、土36【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

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

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

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

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

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

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

春节的庆祝活动多与农事有关。

◇元宵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节始于汉代,唐代始赏花灯。

民间有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等习俗。

汤圆也叫元宵,是用糯米粉搓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

汤圆品种丰富,以宁波汤圆最为有名。

◇社日。

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祈祷风调雨顺,庆祝五谷丰登。

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又叫春社、秋社。

◇清明节。

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和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柳色舒青,草木向荣,农人忙着春耕播种。

清明节气的第一天为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倾城而出,沐着春雨,前往郊外踏青扫墓。

◇端午节。

中国古代的“卫生节”,又叫端阳,即农历五月初五。

每到这一天,家家打扫庭院,门上悬挂艾枝、菖蒲,洒雄黄酒灭菌。

同时,端午节还是我国最具爱国色彩的传统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自沉汨罗江,楚国人民用竹筒装米,划船至江中投入水里,以祭奠屈原。

◇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又称为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传这天晚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中元节。

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盂兰盆节。

起源于佛教传说,一个叫目连的青年为了救地狱中的母亲,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为母亲求愿。

中元节民间习俗放河灯。

◇中秋节。

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又在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中秋之夜,月亮圆满,月光皎洁柔和,亲朋好友于当夜相约,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月圆寓意团圆。

从唐代起,嫦娥奔月的传说融人中秋赏月的习俗里,使节日富于浪漫色彩。

◇重阳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后演化为老年节。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叫重九、九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特别是灶王爷),庆祝丰收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祭拜祖先。

腊八粥源于佛教的传说。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春节的前奏曲。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岁除、逐除。

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皇帝。

帝在战国以前是神的尊号,皇是形容帝的。

到了战国时期,皇和帝成为上古君王的称号。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强调君权神授,从公元前221年起,确立皇帝为国君称号,这个称号一直被历代君王使用,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结束这一称号。

◇爵。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皇亲贵戚以及功臣的最高封赐。

◇三公。

古代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吏,又称傅君、傅相。

◇三孤。

位置卑于公,尊于卿,为三公的副职。

◇上卿。

周代官制,最尊贵的诸侯称上卿。

周宗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秦汉分为九卿,北魏置少卿,历代相沿,清代三品至五品卿为官僚虚衔,至清末废。

◇尚书。

起于战国。

尚即执掌的意思。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汉以后地位逐渐提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宋代行政全归尚书省。

明代设六部尚书,清代沿袭。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纂撰述的官职。

唐置学士院,唐玄宗选有文才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有内相之称。

北宋承唐制,相沿至明清。

◇御史。

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职衔有变化,官署叫御史台,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明清改称都察院。

◇郎中。

战国时宫廷近侍,秦置为官。

隋唐以后,六部置郎中,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宋代称医生为郎中。

◇太守。

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时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此后州郡的建制多有变迁,从唐玄宗以后太守不再是正式的官名。

清代,太守是知州的别称。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

◇司马。

周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

汉武帝时置大司马。

后世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称少司马。

◇太尉。

秦置。

至汉代时为全国军政首脑,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

汉代称大司马。

后逐渐无实权。

◇科举。

隋代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大小官吏,这是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过历代不断完善,成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

从隋代至清代,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了20世纪初,科举制走入死胡同,于清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学校和教育制度。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之名源于西周的乡举。

因为考试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闱,考场)。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桂榜。

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礼闱、春闱。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在会试后的同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

殿试由皇帝或皇帝委派的重臣在殿上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者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殿试第一名称,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金榜。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

◇儒家。

中国学术思想中尊奉孔孟的学说。

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以立身行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倡忠恕、中庸,宣扬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

孔子被奉为儒家创始人,并被封建统治者加以神圣化。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主流,统治中国思想界达2000年。

但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释家。

佛教在中国的别称。

约在西汉时传人中国,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道家。

是先秦时期以尊奉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又称道德家、老庄之学。

道家把“道”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

◇阴阳。

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

他们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或物质,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同时将阴阳赋予道德属性,用阴阳来比喻社会现象。

◇五行。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为多样性的统一。

后人将阴阳说与五行说合流,提出阴阳五行理论,由此推测天体运行、万物生长和历史演变,有唯心主义色彩。

◇八卦。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每卦又与多种事物相联系。

其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两两相重叠组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孟子教导弟子的名言。

儒家主张治天下应当由近及远,由己及人。

从正心修身做起,正人先正己,治国必须先治家,以平天下为最终理想。

◇天人合一。

古代哲学思想。

古人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地共存共生的思想境界。

◇四大名绣。

我国刺绣工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绣品就精美绝伦。

近年来,丝绸之路不断有精美的绣品出土。

著名的织绣工艺品种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京剧。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代表了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

其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四种。

人物造型夸张,音乐节奏明快,舞台美术华丽,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剧目丰富,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目。

◇南戏。

中国最早的正式戏剧。

诞生于北宋末年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由街坊小唱发展而成,后流传到南方广大地区。

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舞台气氛活跃、热烈。

◇古器乐。

有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天下第一楼。

即岳阳楼,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毗邻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风景如画。

◇古都。

中国历史上有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秦、汉、唐等10个朝代曾在此建都,作为都城的时间达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认为,品茶应该注重茶的意趣,他被尊为茶圣。

◇五音。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加上变宫、变徵,共七音。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种类及故事等。

◇国画。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

创作工具是毛笔、墨汁、宣纸。

◇岁寒三友。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青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傲雪凌霜,象征在逆境艰难中仍然保持节操的人,因此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四灵。

指我国传说中的龙、凤、麟、龟四种动物。

四灵是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

◇四书五经。

“四书”指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指汉武帝时设立的《易》《书》《诗》《礼》《春秋》。

“四书五经”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仅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六经。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十三经。

指十三部儒家经典。

从汉代始,《诗》《书》《礼》《易》《春秋》列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