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教育转化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教育转化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教育现状较为严峻,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存在“学困生”的现象。
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较大的困难,且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因此,对于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对于改善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究可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2. 制定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解决方案;3. 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分析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包括学生本身因素、教育环境因素、教学方式因素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2. 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包括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进、家校合作加强等方面的教育改革措施。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对于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
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将有助于获取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观察则有助于更为客观地收集教学现场信息。
四、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1. 了解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整体情况,探究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实质原因;2. 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为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提供有效的方案支持;3. 为后续研究提供价值参考。
总之,本研究对于改进乡镇乡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开题报告 文档 (4)
“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开题报告作者:英才学校文章来源:英才学校点击数:6353 更新时间:2007-3-26 热★★★【字体:小大】一、课题的提出我们之所以选择“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课题,是依据我校实际现状而提出的。
英才学校是伴随着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发展成长起来的,汉、朝、中、小、幼一体,是延边州办学体制最复杂的学校。
在职教师88人,目前在校学生772人。
50%的学生来自于乡镇和附过村落家庭,另一半是来自市区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学校流动性差,基础差。
转入学生由于教材,进度的不统一,或多或少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知识漏空现象;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父母中文盲比例10%左右,他们缺乏对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与引导,又为生计而疲于奔波,父母的思想认识和言谈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汉族班班额偏大以及新转入学困生偏多,教师工作量极其繁重,对学困生的心理关注、思想教育不够,对学困生的辅导因时间,人力等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主要原因导致我校学困生现状不容乐观。
就语文、朝文、数学、汉语、英语等主要学科来讲,语文、朝文、数学学科学困生30%~40%左右,汉语、英语学科学困生比例在50%~60%。
由于基础差,这一部分学生自己上课时听不懂课,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课,上课搞小动作是小事,往往还会影响一大片同学,到了高年级,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
为了使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17篇)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17篇)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1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年8月——20***年8月,为期两年。
1、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年8月,广泛收集资料,分析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
组织申报课题。
2、课题启动阶段:20***年9月——20***年11月。
完成文献收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
3、课题研究阶段:20***年11月——20***年6月。
(1)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2)由课题组负责人与其他成员相互搭配,分头前往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彝族聚居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彝族优秀歌舞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和记录整理。
(3)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
(4)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承彝族歌舞活动,并将其设置为地方课程,聘请擅长彝族歌舞的专家进行教授。
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撰写中期调研报告。
4、课题总结阶段:20***年6月——20***年8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编辑系列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学生自身形成的原因;2、学校教育方面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3、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缺失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对学困生疏导的对策:对学困生的疏导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利用正面典型的成功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转变;2、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克服不良习惯;3、通过培养师生情感,转化学困生思想上的认识,提高教育水平;4、努力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其潜移默化,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31、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分析与研究。
2、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报告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报告开题报告9月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梁山县镇教务处课题组向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我市《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项目是济宁市的科研课题。
经领导批准,我今天就开始这个话题。
我将代表研究团队向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本课题的相关信息如下:首先,本课题的背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于农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新的跨越,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初等教育承担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所有的孩子,为了所有的孩子”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实现全面优化是教育者的共同愿望。
此外,我们镇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和全国著名的“拖车之乡”。
由于从事建筑和拖车行业的人数众多,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受思想认识、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
它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我们镇已经认识到贫困学生对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利影响,全国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对贫困学生的转化提出了许多方法、策略和理论研究,但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贴近我们镇实际的转化贫困学生的有效途径。
因此,如何将贫困学生转化为贫困学生,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更新教育理念,突破常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二.主体的定义1.本课题仅限于对我镇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2.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即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商处于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达标,可能影响或妨碍他们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环节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看似普遍但却属于文化现象的学困生群体,对学校教育及留学工作形成了阻碍。
这些学困生,一种是在公立学校读书,其成绩较差且无自我激励,容易被边缘化;还有一种则是留学生,语言、文化和心理上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佳,容易迷茫等。
故此政府和社会需引起重视并解决其中困难。
本文旨在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探究,阐述其教育现象以及对学生的刺激之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根据问题分析,可以如下研究问题:•学困生现象在综核素质评估中如何发现和识别?•学困生存在哪些共性和个性难关?表现在哪些方面?•学困生原因是什么?包括内生因素和外部原因有哪些?•针对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学困生特点及教育对策当前的研究状况是什么?通过开展该研究,旨在深刻分析学困生属于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普遍且关键的问题之一,以此提出实务领域中的对策建议,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本研究采用“文化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利用文化分析和案例研究,探查学困生出现的根源,并对其样本数据进行观测和分析,获得学困生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等暴露因素;•掌握学困生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搜集信息;•定性分析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和学生个人之间的教育义务,分析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建立完整学习机制。
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文献调研,在中国学术和教育领域,收集学困问题研究著作和有关统计数据,掌握学困生的概念、特点、问题和挑战。
•第二步:以此为基础,设计合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问题。
•第三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学困生的一般或特殊问题的情况、处理方法、成效等相关数据。
•第四步:进行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拓展子题的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第五步:基于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对消除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的推广。
学困生开题报告
学困生开题报告1. 引言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学困生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深入研究学困生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拟定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问题以及实施研究的方法,来为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提供指导。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探究学困生问题,了解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支持,促进其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3. 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学困生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学困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识别学困生,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合作来解决学困生问题?•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培养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哪些?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4.1 文献综述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困生问题的定义、分类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将提供对学困生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已有研究的启发。
4.2 数据收集其次,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学困生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将有助于了解学困生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深度访谈将用于探究个别学困生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需求。
4.3 数据分析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定性分析将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归纳整理和主题分析,获取对学困生问题的深入理解;定量分析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4.4 结果解释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将对学困生问题进行解释和总结。
通过对原因、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5.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对学困生问题的重新定义和分类;•对学困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深入认识;•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学校和家庭合作来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方式;•培养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高兴到这里,就“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来和大家做一下交流,请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和各位代表提出修改意见。
我们这个课题,主要取材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和价值】1、教育实际问题:我校位于殷都区最西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源单一,主要来自西梁村、东梁村和史车村。
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
我校某班内“学困生”几乎达到了20%左右。
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有悖于新课标提出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素养”等要求。
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转化,是我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2、素质教育问题:我国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常规课堂上,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形式,同样的学习要求,应用于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身上,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3、课程改革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我们的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学习自主性差,缺乏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跟不上的“学困生”。
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小学,这种问题尤其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改变学困生的现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学困生的转化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课题开题报告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我们提出了本项研究课题。
以下是本课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学困生的存在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转化,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2.探讨学困生的转化策略;3.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4.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2.设计问卷,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3.选取典型的学困生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转化策略;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一份详细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2.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2个月):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2.第二阶段(2-3个月):设计问卷,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3.第三阶段(3-4个月):选取典型的学困生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转化策略;4.第四阶段(4-5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5.第五阶段(5-6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六、结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而深入落实本组课题《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研究实践,研究学习成绩后30%学生与有个别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促进学生整体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研究思路、内容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学学困生队伍比例急剧加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活力。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与个体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和研究。
在诸多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
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
结合本班学困生实际情况,我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察言观色,讲究方法;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是本学期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1 、新增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原研究对象转化的持续性研究。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
5、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三、推荐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外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力度要加大,转化教育教学思想的力度要加大,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
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因此,研究学困生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提供对学困生支持和帮助的有效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学困生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学困生的范围和标准;2. 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了解学困生的数量、分布和主要表现;3. 分析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4. 探索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措施;5. 提出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学困生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2.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困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3. 选择若干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4. 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收集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家庭背景等相关信息;5.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成果包括:1. 对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2. 发现学困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点:1. 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学困生问题;2. 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和学校教育等方面;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或面临学业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解决学困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然而,当前学困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
二、问题分析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
这些问题对学困生造成困扰,并限制了他们学习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和成果。
2.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 数据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从中发现问题的共性和症结所在,为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内容1. 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学困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和主要表现形式。
2. 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通过对学困生问题的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3. 学困生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结合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激发学习动力、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方法。
4. 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对学困生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预计将得出一系列有关学困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如何把开题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篇1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策略。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微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微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们向中心校申报了《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微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
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我校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
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学校、心理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
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
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
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就更为重要。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还有着与城里孩子所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谈不上对子女学习的检查和督促;还有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只是偶尔落实在口头上,没有一个长期的、完整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计划等等。
因此,我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的课题,试图找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并对症下药,一一加以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教育词典中对“学困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金子,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观察、分析和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和生存现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
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负责人:王长林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校《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松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经本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一)选题的依据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面向全体的观点,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
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
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
本课题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向重要举措。
(三)课题的界定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如文化基础课)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2.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
他们或个性抑郁、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情绪的迁移,有的厌世、行为古怪、早恋等,或兼而有之。
我们主要是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学困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内外作业等学习行为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策略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我了解到的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
学困生造成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或只能落后。
造成学困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有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
针对病因,作者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
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指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包括个案分析、策略训练、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
他们对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研究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1.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2.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二)研究内容:1.学生学习困难现状的调查;2.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3.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4.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5.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关调查问卷。
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准备以本校一—九级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并辅之以下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心理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测查法、层次教学法、经验提炼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
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来掌握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心理学分析对数据整理、事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作为研究重点,最后从中探究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已达到课堂的优化。
具体思路是:1.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进程。
2.建立实施组织,明确分工职责。
3.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4.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总结出学困生成因。
5.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6.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7.经验交流,撰写实验研究解题报告,等待有关单位验收、结题。
(二)实施步骤: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分配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
2.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现有教学中的问题。
3.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1.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培训部分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协助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指导实验教师学习科研和搜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1. 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跟踪调查。
3.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
4.随时做好案例的分析与积累。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总结,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1.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激发后进生树立自信。
(2)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5)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终成果:《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报告》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