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八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
⽣理学:第⼋章_尿的⽣成和排出
第⼋章尿的⽣成和排出
⼈体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摄⼊代谢和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氧和能源物质被不断地消耗,为各种⽣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同时产⽣对⼈体⽆⽤甚⾄有害的终产物。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体内的异物及过剩不需要的物质经⾎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所以,排泄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最后⼀个环节,是多系统功能互相协调才得以完成的⼀种重要⽣命活动。
⼈体主要的排泄途径:
⽪肤:⽔、盐类、少量尿素、乳酸等。
肺:CO2、H2O、挥发性药物等。
消化道:排泄物混合在粪便中。Ca、Mg、Fe、P 等电解质、胆⾊素、毒物等。
胆⾊素-肝脏排泄在肠中起变化的胆⾊素(尿胆素、粪胆素)。
⽆机盐-经⼤肠粘膜排出的,如钙、镁、铁等。
唾液腺:碘、铅等。
肾脏:最重要,以尿的形式由肾排出。所含排泄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并随机体的不同状态⽽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含量。有:⽔、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等。
肾的功能:
1) 排泄功能:排出机体的⼤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体内的异物。
2) 调节功能:调节⽔、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稳态。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液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Na+、K+、Cl-等。
排出过剩 H+维持酸碱平衡。
3) 内分泌功能:产⽣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等。
尿的⽣成包括肾⼩球的滤过、肾⼩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过程。本章主要讨论尿的⽣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肾脏排泄功能的⽣理意义及输尿管和膀胱的排尿活动。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精品文档
糖尿: 葡萄糖的吸收还与钠离子的吸收量有关
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人两肾全部肾小管每分钟所 能重吸收的葡萄糖的最大量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30
葡萄糖重吸收原理:
葡 萄 糖 的 协 同 转 运
7
(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 主要位于皮质肾单位 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吞噬功能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液中氯化钠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
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8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全肾血流量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钠离子重吸收原理:以钠泵的形式
2019/10/16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近 曲 小 管 对 钠 离 子 的 重 吸 收
27
2、K+的重吸收 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主动重吸收 3、HCO-的重吸收 HCO-+H+——H2CO3——CO2+H2O
H++HCO-——H2CO3 入管壁细胞
①HCO3-是以CO2形式重吸收 ②要有H+分泌(肾小管各段均可泌H+,
医学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8学时)
一、肾的功能解剖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 肾皮质renal cortex 肾锥体 肾小盏 minor renal calices 肾动脉renal a. 肾静脉renal v. 肾盂renal pelvis 质 髓
renal pyramids
肾柱renal columns 肾乳头
renal papillae
Na+、 K+、 Cl- 去 向不同: Na+在Na+泵的作用 下进入组织间液
K+返回小管,促进 阳离子经细胞旁途 径重吸收
Cl-经Cl-通道进入组 织间液 Na+∶2Cl-∶K+同向转运体阻断剂:呋塞米(速尿)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12%NaCl的部分水,对NaCl和水的重吸
收可调节
1)NaCl的重吸收 ⑴远曲小管初段: 管腔膜:Na+-Cl-同向转运 (可被噻嗪类利尿剂所抑制) 管周膜:Na+泵泵出细胞。
高血压病晚期 少尿 GFR↓
入球小A硬化 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压↓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 血浆胶渗压 GFR
(三) 囊内压 一般较稳定,当输尿管阻塞时可增高, GFR下降 (四) 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浆流量 减慢 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增加的速度 GFR 滤过平衡靠近出球端
(五)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
生理学尿液生成与排出
2019/8/5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14
*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大分子物质(分子质量70000以上)不能通过;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少量通过。 电学屏障作用: 滤过膜上含有的唾液酸糖蛋白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液中氯化钠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
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2019/8/5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8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全肾血流量
94% (与滤出有关),髓质仅占6%,其中内髓 血流量不到1%,对浓缩尿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2、由肾动脉来的血液要流经两段小动脉和两段毛细 血管网。 3、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滤出 4、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低,有利于肾小管的 重吸收。
来自百度文库
2019/8/5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19
(一)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重吸收:肾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依靠物 理和化学的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到小管外组 织间液的过程。
其动力来自于浓度差引起的扩散、渗透压力和电位差 造成的静电引力
吸收速率: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清除率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清除率
生理学·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六节清除率
“
一、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能完全清除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clearance rate,C)。由清除率的定义可知,具体计算某种物质(X)的清除率(Cx),需要测定三个数据:①尿中该物质的浓度(Ux,mg/100ml);②每分钟尿量(V,ml/min);③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x,mg/100ml)。由于尿中的物质均来自血浆(滤过或分泌),所以
亦即
清除率能反映肾对不同物质的排泄能力,是一个较好的肾功能测定方法。但实际上,肾不可能将某一部分血浆中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所以清除率只是一个推算的数值,它更能反映的是每分钟内所清除的某种物质的量来自多少毫升血浆,或相当于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的量。
“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一)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已知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X)的量为Ux×V,如果该物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进入肾小管,并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则Ux×V应等于每分钟肾小球滤过量、重吸收量(Rx)和分泌量(Sx)的代数和。每分钟内肾小球滤过的该物质的量应等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该物质血浆浓度(Px)的乘积,因而肾每分钟排出该物质的量,即
1、菊粉清除率:如果血浆中某种物质能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则该物质在肾小囊超滤液中的浓度应与血浆浓度相同;同时,如果该物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所以式8-4可改写为菊粉(inulin)可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并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被重吸收和分泌,完全符合上述条件,式8-5可改写为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
排出(一)
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尿的生成和排出问答(一),具体内容如下:
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解答:尿生成有三个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成为小管液。小管液经过小管细胞选择性的重吸收:水、Na+、K+、HCO3-、Cl-等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小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多余物质不被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小管细胞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物质(比如青霉素、酚红)等。由肾小球滤过的超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超滤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生理意义如何?
解答: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有:
(1)肾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20%-25%,为各种排泄物及时经肾排出提供了重要条件;
(2)肾血流的分布不均,皮质血供占94%;髓质占6%,为皮质的滤过功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两个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且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吸收;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有利于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GFR、肾小管重吸收和 肾素释放等 副交感神经 至今未发现有支配
13
(四) 肾的血管分布
来源:腹主A-肾A-叶间A弓状A-小叶间A - 入球小A 特点: 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14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概念:安静状态下,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 ※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⑴血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外层中层内层32二滤过癿动力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迚超滤的动力和阻碍超滤的阻力的差值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33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0无滤液生成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34由图可见
7
2.肾单位分类:二种肾单位
1.
皮质肾单位:
2.
外皮质和中皮质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
8
两种肾单位比较
分布
数 肾量小球 体髓积袢 小长A度口 径出球 功小 分支A能
皮质肾 单位 外、中皮质层 多(8090较%) 短小,只达 形外A成髓的入毛>细层血A管出网 2:1 几乎全部缠绕皮质
部的肾小管周围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urine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2、髓袢升支粗段NaCl和水的重 吸收机制
降支细段:对NaCl的通 透性低,对水通透性高
——小管液NaCl浓度 高
升支细段:对NaCl的通 透性高,对水通透性低
——小管液NaCl浓度 低
升支粗段:同向转运体 Na+: 2Cl: K+
H2O
NaCl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润细胞主动分泌H+。
生理意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三)NH3的分泌与 H+、 HCO3-的转运关系
近端小管:(管腔膜NH4+通透性高)
谷氨酰胺脱氨 谷氨酰胺
脱氢生成2NH4+, 2HCO3-
谷氨酰胺酶
集合管(管腔膜对NH3通透性更高)
谷氨酸根 + NH4+
α-酮戊二酸
NH4+
Na+-Cl-同向转运体,基 底侧膜上有Na+ 泵;
噻嗪类利尿药抑制Na+Cl- 同向转运体。
远曲小管始段对水相对 不通透。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续2
(2)远曲小管后段、集合管
主细胞(principle):
管腔膜上有Na+通道;基底侧膜有 Na+泵。
主动重吸收Na+,产生电位梯度 伴K+的分泌 Cl-经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生理学 第8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2、有限性 某物质浓度过高,超过吸收限度会在终尿出现, 如尿糖(相关转运蛋白数量有限)
(三)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和cl-的重吸收 (1)量:99%以上 (2)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吸收65%-70%) 。
(3)形式:Na+主动重吸收为主, 促进cl-被动吸收
近端小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
(四)影响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肾小管重吸收 水分的阻力。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 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尿量增多的现象。 如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甘露醇的利尿消肿。
(四)影响重吸收的因素
2、球-管平衡 指肾小球滤过率无论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 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的现象。 使尿中的水不会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出现大 幅度的改变,使尿量保持相对稳定。
酸中毒:高血钾;碱中毒:低血钾
( 三 ) 的 分 泌
K+
第二节
尿生成的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血管升压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醛固酮
一、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是指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时,肾血流量可
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保持相对恒定。
生理学课件: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肾脏的功能
●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及分泌三过程。
肾脏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 排泄:是指机体通过某些器官把体内 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和进入机 体的异物等排出的生理过程。
● 肾脏的排泄作用有: ➢ 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 滤过膜的面积(s) ● 滤过膜的通透性(k)的变化
可致尿液性质出现异常。
2.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pcap)
● BP在80-180mmHg范围内时, Bpcap 相对稳定,GFR基本不变。 ● BP<80mmHg时, Bpcap下降,GFR ● BP<40-50mmHg时,GFR=0,无尿。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微穿刺法测的大鼠肾小球有关压力值 (mmHg)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压 百度文库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入球端 45
25
10
10
出球端 45
逐渐加大
10
逐渐下降
● 滤过平衡
(filtration equilibrium) 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
● 有效滤过长度/面积
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点的肾小球 毛细血管长度/面积。
尿的生成和排出
近端、髓袢、远端:
NH4+: Na+- H+交换转运入小管液
NH3:脂溶性、扩散入管腔中
NH3+H+ → NH4+形成铵盐
集合管: NH3扩散入管腔中
NH3分泌的同时, HCO3-被重吸收 NH3 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
H+分泌被抑制,尿中NH4+的排出减少
肾脏分泌的H+50%被NH3缓冲。
NH3的作用:排酸保碱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泄: 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 进入体内的异物 通过血液循环经排泄 和过剩的物质等 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肾脏 肺脏 皮肤 大肠 尿 CO2、H2O 汗、H2O、部分无机盐 胆色素
肾脏 1.排泄器官: 2.内分泌器官:
Epo——肾皮质管周间质细胞 肾素——颗粒细胞 1,25-(OH)2VD3——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1-α羟化酶) PGE2、PGI2
原因:水重吸收、 溶质不易重吸收。
肾髓质的渗透浓度梯度
1. 肾皮质→外髓→内髓,
渗透压逐渐升高
2. 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与尿浓缩的关系:
高渗透压对水有抽吸力
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受 ADH调节
3.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肾小管各段对H2O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
逆流倍增现象
M1 主动将乙管 NaCl泵入甲管, 对水不通透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肾单位(Nephron)
1.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肾单位示意图
2.肾单位的分类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2.肾单位的分类
皮质肾单位
分布 数量 体积 血管口径
外、中皮质层 多 小
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重吸收 NaCl、分泌K+和H+的示意图
K+通道 Na+-K+泵
Na+通道
远端小管后段和集合管重吸收 NaCl、分泌K+和H+
(五)Ca2+的重吸收和排泄
①Ca2+主要在近端小管以溶剂拖曳的 方式被重吸收。
②Ca2+的重吸收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的 调节。
(六)葡萄糖的重吸收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1、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重吸收
肾素释放
血管舒张
1、肾脏的血管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状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直小血管)
小叶间静脉 弓状静脉 叶间静脉 肾静脉
生理学课件8尿的生成和排出
• 尿的生成 • 尿的排出 • 尿的成分与功能 • 尿的异常与疾病
目录
Part
01
尿的生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01
肾小球滤过率
指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min)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是衡量肾小球滤
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02
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突细胞构成,是血浆与原尿之间
大脑控制
排尿的过程还受到大脑的控制,大脑 通过神经信号控制膀胱括约肌和逼尿 肌的收缩,以实现排尿的自主控制。
Part
03
尿的成分与功能
尿的成分
水
尿的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是水,占95%以上 。
微量元素
尿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钾 、钠、钙、镁等。
代谢废物
尿中还含有少量代谢废物,如尿 素、尿酸、肌酐等。
无机盐
尿中含有无机盐,如氯化钠、硫 酸盐等。
尿的理化特性
颜色
1
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
渗透压
4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在300800mOsm/kg之间。
比重
2
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10-
1.025之间。
pH值
3
正常尿液的pH值在4.58.0之间。
尿的功能
排泄代谢废物
尿是排泄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之 一,通过尿液可以将体内的尿素 、尿酸、肌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 外。
生理学:第八篇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二十六章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是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原尿中重新转运到血液中 的过程。 ●分 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中的过程。
1.菊糖: 只能自由滤过,既不被重吸收也不 被分泌,故菊糖的血浆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GFR)。
2.内生肌酐: 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 GFR。内生肌酐指体内组织代谢产生的肌酐。 试验前禁食肉类和禁剧烈运动(避免因摄入和 产生过多外来肌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代 替因菊糖试验操作的繁琐。
3.葡萄糖: 既能自由滤过,又能全部重吸收, 故葡萄糖的血浆清除率=0时的最大血糖浓度 为肾糖阈。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1)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1.8nm能自由通过 ① 半径 1.8~3.6nm能部分通过
>3.6nm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分子量96000) ②分子量<96000单体可通过
二、球旁器
(一)球旁细胞: ●入球A膜内的肌细 胞呈上皮样变,内含 分泌颗粒=肾素 (renin); ●对牵张刺激敏感≈ 感受器; ●肾交感N支配。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
生理学 尿的生成与排放
性降低
水的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
多
2、循环血量
循环血环的改变可作用于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管壁肾 功能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急性大出血、严重呕吐和腹泻,循环血量减少,反射 性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 少。反之,多饮水,循环血量增多,则尿量增多
血容量减少
容量感受器
盆神经
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舒张
阴部神经
-
尿液排入后尿道 +
尿道感受器 外括约肌松弛
正反馈
传出神经
排尿
(二)排尿异常
小儿夜尿;尿频;尿潴留;尿失禁。
肾血管量总能保持相对稳定 2.神经和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
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均 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较少
(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囊内压
(三)滤过膜的改变
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二、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其组成与组织液生 成的有效滤过压相似。由于肾小囊内没有蛋白质,所 以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35+10)= 0(mmHg)
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滤过膜的组成 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 ①内层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上有 许多微孔,其直径为50 ~ 100 nm,称为窗孔,能 阻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不起作用; ②中层是基膜层,由胶原和蛋白聚糖原纤维 细丝组成,厚约300 nm,多角网孔直径2 ~ 8 nm, 可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很 难通过,是滤过膜中主要的屏障; ③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有许 多很长的足突附着在基膜上。各足突之间有裂隙, 称为裂孔,裂孔上有一层薄的裂孔膜,其上有4 ~ 8 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图8-6)。
流量能保持相对恒定(图8-4)。这种现象在去神经 或离体灌流的肾脏仍然存在,表明这是一种自身 调节现象。 (2)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入球小动脉 和出球小动脉平滑肌受肾交感神经支配。安静时 交感神经的紧张性较低,对肾血流量影响不大。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 血流量减少。
第一节 概述源自文库
(三)肾脏的主要功能
1
排泄功能
2
1 2
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尿生成包括三个相互
连接的环节(图8-5):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肾单位(nephron) 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致密斑(macula densa)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部的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它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
3.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4.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
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6.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约为19%。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8.重吸收(reabsorption)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9.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10.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1.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表示尿被稀释。
12.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13.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4.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15.水利尿(water diuresis) 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
尿。
16.肾素(renin):肾素是肾脏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17.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
18.清除率(clearance, C) 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