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7
地质学考研必备构造地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考研必备构造地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壳变化和地质现象的科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关注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质变形等问题。
在地质学考研中,构造地质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总结地质学考研必备的构造地质学重点知识点。
1. 地壳和地震带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分为洲际地壳和洋中脊地壳。
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洲际地壳和洋底。
地壳和地震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变化。
2. 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构造地质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地球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它们以构造活动为特征。
板块运动是指板块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可以解释地球表面的构造现象、地震带的形成等。
3. 层序地层和断层层序地层是指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层序列,可以通过地层中的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来划分。
断层是地层中断开的断裂带,记录着地壳变形的历史。
4.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分为洲际地壳和洋壳,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大范围岩石层,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
5. 构造变形和构造力学构造变形是指地层和岩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变形。
构造力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的力学原理和规律,包括构造应力、构造应变等。
6. 构造地质学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地壳构造和变形对于预测地震、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对地质学考研必备构造地质学重点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考研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地壳和地震带、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层序地层和断层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变化。
同时,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构造力学等知识也是构造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我们可以为地质学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
构造地质学07面理和线理
劈理
1.2 面理的类型 从面理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分析, 从面理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分析,可 原生和 两大类。 分为原生 次生两大类 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 原生面理——包括沉积和成岩中形成的 原生面理 包括沉积和成岩中形成的 层理和韵律层以及岩浆岩中的成分分 异层和流面等。 异层和流面等。 次生面理——是指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 次生面理 是指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 的劈理、 片理、 的劈理 、 片理 、 片麻理和各种破裂面 理。
• 劈理和线理与断层的关系
• 区域性劈理和线理
• 层间劈理
六、劈理和线理的观察与分析
• • • • 劈理与层理的区别 劈理结构及其物质组成的观察 劈理和线理产状的测定 多期劈理的观察与分析
劈理研究在大构造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劈理等小构造的识别与分析, 通过劈理等小构造的识别与分析, 确立大构造的形态, 确立大构造的形态,……
矿物生长线理
拉伸线理
皱纹线理
交面线理
大型线理: 大型线理: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 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 压力影构造—— 压力影构造 杆状构造等—— 杆状构造等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
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
压力影构造
杆状构造
铅笔构造
铅笔构造
3.3 线理与运动 方向的关系
•纯剪变形(应变) 纯剪变形(应变) 纯剪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应变) 简单剪切变形(应变) 简单剪切变形
A
B
四、劈理和线理的形成机制
机械旋转作用—— 机械旋转作用 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
压溶作用
压溶作用
塑性变形
五、劈理和线理与大构造的关系
构造地质学7-1
翼 核部 翼
3. 枢纽: 在褶皱的横剖面上, 同一褶皱岩层的各最大弯曲 点的连线叫枢纽。枢纽是一条线, 它可以是直线、也可是曲线, 它可以是水平的, 也可是倾斜的。 4.轴面: 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 它是 大致平分褶皱两翼的对称面。轴面是一个假象的面, 它可以是 平面, 也可是曲面; 轴面属于面状构造要素, 可用走向、倾向、 倾角来确定。
第四章 褶 皱
一、 二、 三、 四、 五、 褶皱和褶皱要素 褶皱的几何形态描述 褶皱的类型及组合型式 褶皱的形成机制 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一)褶皱的概念
褶皱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型式, 是地壳中最引人注目 的地质构造。 褶皱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各种面(例如层理面)受 力发生弯曲而显示的变形。
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沉积岩的岩层面, 而变 质岩中的劈理、片理、片麻理以及岩浆岩中的原生流面也 可变形褶皱弯曲。但褶皱构造还是在沉积岩层中最为发育, 它形象地反映了岩石曾经发生过塑性变形。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褶皱 扇状褶皱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挠曲
(二)翼间角
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可将褶皱描述为: 翼间角的概念: 构成褶皱两翼的同一褶皱面的拐点的切线 的夹角称为翼间角。 根据褶皱翼间角的大小不 同, 可将褶皱描述为: 平缓褶皱: 翼间角>120° 开阔褶皱: 翼间角70°~ 120° 闭合褶皱:翼间角30°~ 70° 紧闭褶皱:翼间角0°~ 30° 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 两翼岩层产状近于平行。
(三)里卡德的褶皱产状分类
里卡德(Rickard)在总结前人研究褶皱产状分类的基础上, 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这三个变量, 绘制了 一个三角网图, 对褶皱产状作三维的定量研究。三角网图的 AB边与BC边等度数相连的线代表轴面等倾角线; AC边各度数 与B点的连线为枢纽在轴面上的等侧伏角线; AC边与BC边等度 数相连的曲线代表枢纽等倾伏角线。
(构造地质学)7面理和线理
分隔褶劈理
间隔劈理(破劈理)
劈理域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两侧指示
物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造成
间隔劈理应为压溶成因,而非剪裂成因
压溶的证据:鲕粒、化石标志
可与板劈理呈过渡,说明具有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作用有关
三、劈理的形成机制及有限应变意义
1. 劈理的形成机制:
以压溶作用为主,同时可能有机械旋转和重结晶
构造。
2. 狭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概念:通常是指次生
的劈理和线理,它们是广泛发育在变质变形岩石
中、在手标本或露头尺度上呈“透入性”展布。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F、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片 理 的 显 微 结 构
片理露头
片麻理--是深度变质岩区广泛存在的另一 种连续面理。 它是劈理岩石高度重结晶 的产物,有深浅两种矿物条带构成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岩石类型 板岩 粒度(mm) 小于 0.5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千枚岩 0.5-1 较完好 中级变质 千层微片状 泥质岩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 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难以分开 各类岩石中
作用的参与。
构造地质学07第七章褶皱几何学
如果是周期性不对称波,中面不位于两个包络面中间, 可用两个相隔拐点之间距离代表总波长(Wm),用包络 面一半距离代表平均波幅(Am);或将中面两侧的褶皱 分别量度,假设都有各自完整的波形一般,这样
水平褶皱,枢纽倾伏角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00-50 50-850 850-900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2、倾伏端:倾伏褶皱在平面上表现为两翼通 过转折端闭合,称作倾伏端。
外倾转折
内倾转折
3、无枢纽褶皱
穹窿、构造盆地
(四)轴面和轴迹
1、定义: 轴面:-组相邻褶皱面中枢纽连成的面 轴迹:褶皱轴面与地面、图面或任何指
向构造。
上向构造一般是指
在正常地层层序基
础上发育的,两翼
岩层即可正常,也 可倒转。
正常层序
勾形箭头指示倒转地层,普通箭头指着构造面向
二、褶皱面的要素及描述术语
三维空间中,对 一个褶皱面的一 些几何特征点, 即褶皱面上某些 特定位置的几何 特征给予特定的 描述术语,即褶 皱要素。其中最 常用的有下列几 个要素:
中的曲线比较,进而确定其褶皱的类型的归宿。如果做
出来的Tɑ/和tɑ/曲线两翼不重合,那就说明,褶皱两翼
厚度变化是 不对应的或 无序的,这
种Tɑ/曲线和 tɑ/曲线不重
合的褶皱样 式称为变异 样式。
顶薄
平行 过渡型
顶厚
相似
2、等倾斜线概念:
构造地质学重点知识?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变动和地震活动等地质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构造地质学的一些重点知识:
1. 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构造地质学的基础。
地球按照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态地幔、外核和内核三层结构,同时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内部作用力、岩石的应力、应变以及岩石断裂和地层变形等。
了解地质力学可以帮助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
3. 地壳运动:地壳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地壳的运动包括构造变形、地质变化、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地壳运动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
4. 地震学:地震学研究地震现象,包括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波传播和地震监测等。
地震学的研究对于预测地震、了解地质构造以及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5. 构造地质史:重建和解释地球历史上的构造过程和变化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岩石层序、沉积、变形和岩浆活动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构造事件和地质
演化过程。
6. 地质图解和地球物理方法:构造地质学利用地质图解和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地电、重力、磁力等)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层变化,以便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7. 剖面分析和构造地质模型:通过地质剖面分析和构造地质模型建立,可以揭示地下地层的空间分布和构造形态,从而理解地球构造和演化的规律。
理解这些重要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变动和地震活动等地质现象,并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构造地质学第7章 线理
及其两端发育的纤维状 结晶矿物形成。压力影 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 种表现形式,矿物纤维 平行于拉伸方向(X), 故属于A型线理。
线理的观察与研究
• 确定线理的类型;
• 测量线理的产状要素;
• 观察线理相互交切关系, • 认识线理与大型构造的
建立线理构造变形序列;
关系。
线理的观察与研究
• 分析判断构造变形中岩
2.根据运动关系分类
• a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
成的线理。如岩浆岩中的 流线。 成的线理。
平行的线理主轴B轴一致。
• 次生线理:构造变形中形
• b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
小型线理——1、拉伸线理
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 鲕粒、矿物颗粒或矿物 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 显示的线状构造。主要 是岩石组分变形时发生 塑性拉长而形成的,其 拉长方向与最大应变轴 -X轴方向一致,因此, 是一种A线理。
前者反映沿平行层面的缩短; 而后者反映垂直层理的压缩。 窗棂构造的长轴与石香肠的 长轴一样,都代表应变椭球 体的中间应变轴 (Y 轴 ) ,所 以窗棂构造也是一种 B线理。
窗棂构造(mullion)
2.3 杆状构造
• 杆状构造(Rodding):由
石英、方解石等单矿物或其 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组成 的比较细小的棒状体。
1.
石物质运动方向
• 应力、应变分析
•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进行
线理研究
• 采取定向标本进行室内
深入研究
课堂练习
• 在某露头点观察到层理
(S0)与轴面劈理(S1 )的几何关系如图,试 指出该露头点的岩层层 序正常与否和可能的褶 皱位置。
思考题
流劈理与破劈理的区别? 2. 劈理的形成机制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3. 原生与次生面理如何区别? 4. 轴面劈理的基本特征和几何形态? 5. 线理与面理的联系? 6. a、b线理的形成机制和条件有哪些? 7. 存在ab型线理吗,为什么? 8. 断层面上的擦痕是什么线理? 9. 劈理与线理在构造研究中有何意义? 10. 简述压力影构造和矿物生长线理形成机制的异同?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理科基地班和工科基地班适用)课程编号:14009 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是建立在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和普通物理学、力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基础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构造分析、构造物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实验构造学、岩石圈流变学等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断裂、褶皱、面理、线理等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的描述和分析;面理、线理产状测量、V字形法则、极射赤平投影等构造几何学方法;构造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流变分析的力学基础、典型构造力学分析示范以及基本构造现象的野外观测。
具体内容如下:绪论(2学时)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意义概述第一章原生沉积构造与线理、面理产状(4学时)层理类型、岩层变新方向的确定、岩层接触关系及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原生沉积构造与软沉积变形;线理和面理产状要素、测量方法与图面表示第二章赤平投影、地质读图、图切剖面与构造等值线(12学时)赤平投影的原理方法与基本操作,赤平投影的应用与计算机实现;读地质图、V字型法则;图切剖面的基本要求与实践;构造等值线及其计算机实现第三章断裂构造基础(6学时)断层几何学、运动学、构造岩、断层面特征;节理及其组合第四章断裂系统分析(6学时)逆冲系统几何学、逆冲双重构造、反冲和冲起、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逆冲系统中的转换断层;伸展系统几何学、伸展双重构造、犁式扇、半地堑、滚动背斜、伸展系统中的转换断层;走滑系统几何学、走滑断层尾端效应、拉分盆地、转换拉伸与转换压缩、花状构造、走滑双重构造第五章褶皱构造(10学时)褶皱几何要素、褶皱产状要素、褶皱面向、褶皱分类、等斜线及其编制方法、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对称褶皱与不对称褶皱、褶皱倒向、寄生褶皱、轴隆区与轴陷区、协调褶皱与不协调褶皱、叠加褶皱、褶皱形成机制与褶皱系统、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与弯流第六章面理、线理与组构(6学时)面理与线理的基本术语;四类主要劈理:板劈理、破劈理、褶劈理与压溶劈理;透入性与非透入性;连续劈理与间隔劈理;缝合线构造;面理与褶皱的关系;线理主要类型:断面檫线与层面檫线、皱纹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交面线理;杆状构造、窗棂构造与香肠构造;压力影构造;组构、自由组构、优选组构、均匀组构与非均匀组构;构造标本观察与描述第七章应力分析基础(6学时)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主平面、主方向、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椭圆、应力椭球、应力莫尔圆;应力场与应力轨迹、典型构造应力分析(以雁列脉与旋卷构造为例)第八章应变分析基础(4学时)应变、线应变、剪应变、无穷小应变与有限应变;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应变椭球、主应变;简单剪切、纯剪切、递进变形、弗林图解;应变场第九章韧性剪切带(2学时)韧性剪切带的概念、韧性构造岩、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场特征第十章岩石流变性质(2学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弹性、粘性、塑性、韧性、粘弹性;蠕变与松弛;温度、围压、应变速率、孔隙流体压力等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岩石变形微观机制简介第十一章构造标本观测分析和构造模拟实验(4学时)观测分析脆性、韧性和脆韧性变形的构造标本,进行描述和初步的成因分析;了解构造模拟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构造模拟方法和思路的学习。
高等构造地质学-7走滑构造
右行右阶-拉伸、 右行左阶-挤压、
拉分盆地
断块隆起,pop up
自 行 分 析 转 弯 处 的 应 力 状 态
思考转弯处应力 状态和相应构造 类型
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三)
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1):以小角度相交 且滑向相反,会出现两种情况:两条走滑断层一 致滑向楔尖引起挤压隆升;一致背离楔尖滑动, 则引起拉伸断陷。
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
走滑与块体旋转
•常伴生由褶皱、断裂及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 等构造;
•断层两侧地层-岩相带呈递进式依次错移, 时代越老移距越大;
•断裂带常呈直线延伸,甚至穿过起伏很大的 地形仍保持直线型,航、卫片上显示清楚。
走滑断层的阶式(一) 左阶式:各次级断层沿走向依次向左错列。
左行左阶 式。重叠 部位为拉 伸区域
右行左阶 式。重叠 部位为挤 压区域
走滑造
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即走向滑动断层,一般 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沿直立或近于直立断层面 相对水平剪切滑动。走滑断层和兼具倾向滑动的 大型走滑断层相当普遍,并在区域构造活动中具 有主要意义。
基本特点
•走滑断裂带包括一系列与主断裂带相平行或 以微笑角度相交的次级断层,单条断层一般延 伸不远,各级断层分叉交织,构成发辫式;
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2):两条相交且滑 向相同的走滑断层,聚敛者(压剪)引起挤压、隆 升,离散者(张剪)引起拉伸、沉降。
离散
聚敛
拉分盆地(一)
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走 滑断层系中拉 伸形成的断陷 盆地。B.C. Burchfiel 1966 圣安德列斯走 滑断层控制的 死谷盆地时提 出,后来建立 了相应模式。
走滑断层的阶式(二) 右阶式:各次级断层沿走向依次向右错开。
构造地质学双语 7 joints
Chapter 4 JointFractures are surfaces along which rocks or minerals have broken. Joints,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found pervasive mesoscopic structure, are the fractures without apparent displacement in rocks. These discontinuities will be encountered in many engineering tasks involving national and local needs。
Cracks in rocks carry ground water far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bulk rock with its relatively low permeability. In contrast the recovery of geothermal energy requires cracks in hot rock so that heat fluids pumped along the cracks can act as the medium with which heated water is transported to the surface。
The recovery of petroleum is best accomplished when wells cut a fractured network containing large amounts of petroleum。
The property, ori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joi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lds, faults and regional structures。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简介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是介绍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地质构造)、阐述这些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形成这些构造的作用力方向、方式和性质的学科。
课程从介绍岩石变形的基础力学与流变学理论出发,重点介绍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中小尺度上发育的构造型式及其形成的力学条件与运动学过程。
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走向滑动断层、韧性剪切带构造等重要构造型式的主要特点作为课程中的主要介绍内容。
第一章、概述一、构造地质学及其内涵在山区高速公路两侧的峭壁上、在基岩出露的地方或在水库旁的悬崖上,我们总可以看到很多自然界的岩石具有成层性(层理、片理或劈理等),而且这些岩层经常发生变形,弯曲(褶皱)或破裂(断层或节理),构成奇异的自然景观。
这些由自然力(或地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成层性以及岩层的弯曲或破裂现象就是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就是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包括地球岩石圈内岩石变形形成的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线理等的几何学特点,产生这些地质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条件,以及这些地质构造形成的基本过程(或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质构造的规模变化很大,从地壳尺度或全球规模、地区尺度或中比例尺区域规模、露头或手标本规模、显微乃至亚微尺度。
在不同的尺度上,地质构造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
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多限于对中比例尺区域规模、露头尺度和手标本尺度地质构造的描述、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构造地质学学科研究中的渗透与应用,却大大地拓宽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尺度与研究领域。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领域特点表现为,在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宏观更宏观,从手标本尺度向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发展;微观更微,从应用显微镜的微观尺度到利用电子显微镜的亚微尺度的研究。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地质构造的几何学,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描述、产状与形体方位分析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的组合形式和组合规律;地质构造形成的运动学,主要指地质构造形成过程中物质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向与基本规律;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学,包括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及其变化、动力来源;地质构造的成因分析,主要讨论地质构造的形成环境、形成条件、岩石变形机制与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
• 地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释放能量,产生地震 • 火山活动: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至地表,喷发形成火山和火山岩 • 变质作用:地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地壳和岩石
地壳形成与演变的研究方法
地质观测与描述:通过野外 地质调查,收集和描述地壳 形成与演变的构造现象,揭 示地壳演化的特征和规律
• 地震是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释放能 量,产生地震波的现象 • 地震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岩石的破 裂、地震波的传播等
火山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成因:
• 火山活动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至地表,喷发形成火山 和火山岩的现象 • 火山活动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岩浆 的喷发、火山喷发的环境条件等
地质意义:
•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演化,有助于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 分析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表构造的关系,为地震预测、资源勘查等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地球内部过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支持
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的研究方法
01 地质观测与描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和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现象,揭示构造特征和规律
DOCS SMART CREATE
构造地质学:探索地球的形成与演变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构造地质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变的地质 学分支
• 构造:指地球岩石圈的形态、结构和 组成的变化 • 演变:指地球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发展变化过程
02 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探讨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演化过程和机制
03
地球物理方法:利用地震波、重力、磁场等地球物理手段,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进行探测和研究
构造地质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构造地质学常识知识点总结构造地质学常识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及其组成部分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材料的形成、演化和变化的过程。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与演化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构造地质学的常识知识点。
1.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描述地球历史的一种方式。
它被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宙、代、期和纪。
宙是最长的时间单位,表示了地球形成的时间。
一宙等于10亿年。
代是其下一级时间单位,表示了地质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期是更短的时间单位,表示了代的更小的阶段。
纪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用于描述相对较短的地质时期。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层,主要由含铁的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的外部部分,包裹在地幔上,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3.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地球科学理论之一,它认为地壳不是一片连续的整体,而是由几个大小不同的板块组成,它们以不断移动和变化的方式影响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
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型、边界型和边界型。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抬升等地球活动。
4. 地壳的地质构造地壳的构造主要有折叠、断裂和变形等。
折叠是指地层的曲折弯曲,通常发生在岩石受到外部力量的挤压和挤压时。
断裂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导致的岩石断裂。
变形是指岩石由于受到外部力量的挤压和拉伸而发生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5. 地球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也是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
地震通常由断层断裂释放的能量引起。
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地表的破坏和巨大的灾害。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里氏震级进行测量。
6.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而引起的。
当地壳板块之间发生断层运动时,岩浆可以从地下深处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也可以释放气体、灰尘和烟雾等物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一定影响。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或岩石圈地质构造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
区域地质学:调查与解释特定地区的地质特征与演化历史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大地构造学;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2、地质力学;3、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4、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
地质事件的回剥法: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首先分析晚期的构造变形,在将最新的构造变形恢复之后,再进一步分析早期的构造变形,建立从新到老的构造演化序列。
正地槽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
优地槽:离高克拉通远,有蛇绿岩及火山物质。
冒地槽:离高克拉通近,无蛇绿岩,缺乏火山物质。
1.地槽褶皱区:位于两个大陆地台区之间或大陆边缘,具强烈活动的地区。
包括不同时期发育的、在空间上连成统一整体的若干地槽-褶皱系及其间的中间地块所组成。
2.地槽-褶皱系:是地槽褶皱区中相对强烈活动的地带,内部差异活动显著,构造、岩浆活动都很强烈,后期褶皱变质,并上升成为造山带。
3.地向斜-褶皱带:是地槽-褶皱系中相对强烈下陷的二级单元。
发育厚度大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构造复杂,有时岩浆活动强烈,内生矿产丰富,一般有区域变质作用。
按火山活动强弱程度和基底地壳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1)优地槽型地向斜--以大洋壳基底为主,深断裂作用和火山活动强烈显著,尤以发育蛇绿岩套著称。
(2)冒地槽型地向斜--以大陆壳基底为主,缺乏或很少火山活动。
4.地背斜-褶皱带:是地槽-褶皱系中处于相对隆起或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的二级单元。
沉积缺失或很薄,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尤以边缘地区为甚。
中国不少地背斜广泛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常位于地槽-褶皱系的中央,故称为中央结晶带或中央隆起带。
5.边缘拗陷或山前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系的边缘临近地台的地方所形成的狭长带状拗陷,具过渡带性质。
在其发展过程中,拗陷往往向外侧(地台)逐渐迁移,使两侧构造发育具不对称性。
地质学中的构造地质学
地质学中的构造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演化的科学。
而构造地质学则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以及地壳的变形与运动。
在构造地质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力学过程、地震活动、山脉的形成以及板块运动等现象。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地质学中的构造地质学。
1. 地质构造的形成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各种构造形态,包括山脉、断层、褶皱、火山等。
这些构造形态的形成是由地球内部的力学过程所驱动的。
例如,地壳板块的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地壳的褶皱和断层则是地壳板块碰撞和挤压形成的结果。
2. 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板块是地壳的大块状构造,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相对运动。
当板块之间的摩擦力超过摩擦力的抵抗能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的频繁发生使得地壳不断变形,进而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
3. 山脉的形成山脉是地球地壳中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
山脉的形成通常是由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所引起的。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它们之间的岩石会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形成褶皱和断层。
这些褶皱和断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最终形成山脉。
4. 地质构造与资源勘探地质构造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构造中,一些地质构造形成的地层可能富含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找到这些资源的分布规律,为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5. 构造地质学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了解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建设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
此外,构造地质学还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地质学中的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特征和地壳变形运动的科学。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力学过程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和板块运动是地质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山脉的形成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地质构造对资源勘探和开发也有着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__断层
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
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
层构造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
育成沟谷、河流。
2021/7/30
3
第七章 断 层
2021/7/30
4
第七章 断 层
第一节
33
第七章 断 层
2021/7/30
34
第七章 断 层
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方法
1 .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2.根据牵引褶皱
3. 擦痕和阶步
4. 羽状张节理
5 . 断层角砾
6 .根据标志层的错动
2021/7/30
35
第七章 断 层
第二节
断层的野外识别和断层岩
一、断层识别
(一) 地貌标志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21/7/30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枢纽方向斜交或与区域构造线斜交的
断层。
❖
❖
2021/7/30
11
第七章 断 层
(三)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正断层
逆断层
正-平移断层
逆-平移断层
2021/7/30
平移断层
12
第七章 断 层
1. 正断层
2. 逆断层
3. 平移断层
2021/7/30
13
上盘下降
正断层
2021/7/30
14
上盘上升
逆断层
2021/7/30
15
水平错动
平移断层
2021/7/30
16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连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时期,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突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2. 韧性变形的主导性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更深构造层次里,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更深构造层次里,断裂表现为韧性剪切 出现在变质岩区中的狭窄的高应变片理带、 带——出现在变质岩区中的狭窄的高应变片理带、变晶糜棱岩带、 出现在变质岩区中的狭窄的高应变片理带 变晶糜棱岩带、 顺层滑脱剪切带等。 顺层滑脱剪切带等。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二) 变质岩层的成层构造
成层构造是产生褶皱变形的必要前提。但对具有双重构造的 成层构造是产生褶皱变形的必要前提。但对具有双重构造的 双重构造 变质岩层褶皱来讲,它除了以原生成层构造(如层理 变质岩层褶皱来讲,它除了以原生成层构造 如层理 作为变形 原生成层构造 如层理)作为变形 作为变形面产生褶皱。 面以外;也可以以次生面理(劈理 片理)作为变形面产生褶皱 次生面理 劈理、 面以外;也可以以次生面理 劈理、片理 作为变形面产生褶皱。 因此卷入面理褶皱的变质岩层无论在厚度上还是产状上都与普 通沉积岩层褶皱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沉积岩层褶皱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九章
2. 韧性变形的主导性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更深构造层次里,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更深构造层次里,岩石的变形与中 高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及深熔作用交织于一体, 高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及深熔作用交织于一体,形成区域性 片麻理和混合岩化脉岩构成的流动肠状褶皱。 片麻理和混合岩化脉岩构成的流动肠状褶皱。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一、 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点
(一)变质岩区构造有如下几个特点 (二) 变质岩层的成层构造 (三) 叠加褶皱 (四) 韧性断层
二、 变质岩区的构造解析
(一) 变质岩区构造解析的内容和步骤 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基础——地质制图 (二) 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基础 地质制图 (三) 变质岩区构造数据收集与分析 (四) 区域构造模式的建立
2. 韧性变形的主导性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深构造层次里, 在流劈理上限以下的的深构造层次里,岩层层理已经丧失了主 运动面(褶皱滑动面 的作用,而被轴面劈理取代, 褶皱滑动面)的作用 运动面 褶皱滑动面 的作用,而被轴面劈理取代,产生被动剪切 褶皱;强硬夹层形成紧闭复杂褶皱构成“折叠层”构造。 褶皱;强硬夹层形成紧闭复杂褶皱构成“折叠层”构造。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对变质岩区的构造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对变质岩区的构造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变质岩区, 一种观点认为:变质岩区,尤其是古老的深变质杂岩区的构 造比沉积岩及火山岩区的构造简单得多, 造比沉积岩及火山岩区的构造简单得多,构造型式多为平缓褶 皱或巨型单斜构造。 皱或巨型单斜构造。而露头上所见到的复杂多样的小型褶皱并 不代表变质岩区构造主体的面貌; 不代表变质岩区构造主体的面貌; 另一种观点认为:变质岩区的构造不但形态、方位极其多样, 另一种观点认为:变质岩区的构造不但形态、方位极其多样, 而且往往是多期变形的产物, 而且往往是多期变形的产物,它的形成和演化比沉积岩和岩浆 岩区的构造复杂得多,这种观点是目前的主流认识。 岩区的构造复杂得多,这种观点是目前的主流认识。变质岩区 构造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它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长(多)期的地 构造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它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长 多 期的地 质历史进程和各种构造-热事件,在每一次构造- 质历史进程和各种构造-热事件,在每一次构造-热事件过程 中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生的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构造。 中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生的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构造。
第九章
2. 韧性变形的主导性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地壳较深处的部位的 岩石在高温高压的变质 变形情况下, 变形情况下,岩石力学 行为转变为韧性,因此, 行为转变为韧性,因此, 变质岩石中的构造在不 同深度(层次 有着与之 同深度 层次)有着与之 层次 相适应的变形构造。 相适应的变形构造。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变质岩是三大岩类之一,在自然界有着广泛的分布, 变质岩是三大岩类之一,在自然界有着广泛的分布,特别是前寒武 纪区域变质岩,其出露面积几乎占大陆的 %。 %。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 纪区域变质岩,其出露面积几乎占大陆的17%。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 产资源,如铁、 产资源,如铁、铜、金、铀、磷等矿产储量的2/3以上都赋存在区域变质 磷等矿产储量的 以上都赋存在区域变质 岩中,而且多为大型-特大型矿床。因此,鉴定区域变质岩的古构造型式, 岩中,而且多为大型-特大型矿床。因此,鉴定区域变质岩的古构造型式, 研究各级构造对矿床、矿带的控制以指导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 研究各级构造对矿床、矿带的控制以指导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成为变 质岩区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地球科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质岩区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地球科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例如:岩石圈的结构分层和流变性质、深层岩石的构造变动、 例如:岩石圈的结构分层和流变性质、深层岩石的构造变动、大陆莫霍面 的性质、造山带的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早期地壳的构成和演化等等, 的性质、造山带的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早期地壳的构成和演化等等, 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学的许多新概念、 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学的许多新概念、 新内容都同变质岩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 新内容都同变质岩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变质岩区的构造研 究已成为当代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者特别关注的课题, 究已成为当代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者特别关注的课题,也是近年来构造地质 学领域内发展最快的分枝学科之一。 学领域内发展最快的分枝学科之一。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一、 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点
(一)变质岩区构造有如下几个特点: 变质岩区构造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新生变质构造广泛出露 在构造-热事件过程中,由于变质和变形的共同作用,强烈地改造了原岩的构造面貌, 在构造-热事件过程中,由于变质和变形的共同作用,强烈地改造了原岩的构造面貌,并且在变 质固态流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生的面状和线状构造(如劈理 片理和线理等), 如劈理、 质固态流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生的面状和线状构造 如劈理、片理和线理等 ,因此在变质岩石中出 现残余(变余 构造与新生构造共存。 现残余 变余)构造与新生构造共存。 变余 构造与新生构造共存 残余构造(变余构造 变余构造)——原生构造或变质-变形前期构造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改造后,仍然残存其原来 原生构造或变质- 残余构造 变余构造 原生构造或变质 变形前期构造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改造后, 特征的构造; 特征的构造; 新生构造(变质构造 变质构造)——在变质和变形作用下新产生的构造 新生构造 变质构造 在变质和变形作用下新产生的构造 新生变质构造具有两个特点: 新生变质构造具有两个特点: ① 排列和分布的规律性 新生构造作为一种强烈变形的产物,空间的排列和分布的规律性往往比原生构造的规律性更明显, 新生构造作为一种强烈变形的产物,空间的排列和分布的规律性往往比原生构造的规律性更明显, 从而在一定的区段内具有统计上的优选方位,而且构造变形的分布和强度常常比较均匀。 从而在一定的区段内具有统计上的优选方位,而且构造变形的分布和强度常常比较均匀。 ② 新生构造与变形岩石的矿物内部粒子排列的 一致性 即新生的构造变形与岩石内部的微观行为一致,变质-变形作用不但改变了岩石的外貌(位置 方位、 位置、 即新生的构造变形与岩石内部的微观行为一致,变质-变形作用不但改变了岩石的外貌 位置、方位、 形象),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岩石和矿物的内部——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构和组成矿物的原子、分子结 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构和组成矿物的原子、 形象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岩石和矿物的内部 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构和组成矿物的原子 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新生面状、线状构造与变形矿物内部粒子排列的一致性, 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新生面状、线状构造与变形矿物内部粒子排列的一致性,同时也导致新生 面状、线状构造与其同期形成或紧跟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之间存在着变质与变形现象的依存关系。 面状、线状构造与其同期形成或紧跟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之间存在着变质与变形现象的依存关系。
第九章
3. 变形变质的多期性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
变质岩区的构造一般都经历过多期变形和变质,前寒武纪的古老变质岩, 变质岩区的构造一般都经历过多期变形和变质,前寒武纪的古老变质岩, 至今已经历了十几亿甚至二、三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 至今已经历了十几亿甚至二、三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经受过多期不同 程度的变质和变形的改造。即使在年轻的造山带中的变质岩, 程度的变质和变形的改造。即使在年轻的造山带中的变质岩,也常常因为 在一个大的构造旋回中受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造成不同世代、 在一个大的构造旋回中受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造成不同世代、不同格局 和不同样式的构造相互叠加,形成复杂的交叉干扰图象。 和不同样式的构造相互叠加,形成复杂的交叉干扰图象。
第九章
1. 变质成层构造的认识
变质岩经不完全变质改造的变余成层构造 变余成层构造(变余 变质岩区中有许多成层构造,它包括经不完全变质改造的变余成层构造 变余 层理);以及诸如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变质构造,对后者的形成— 层理 ;以及诸如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变质构造,对后者的形成 —究竟是继承原生层理发育起来的还是通过构造置换新产生的,认识上存在较大 究竟是继承原生层理发育起来的还是通过构造置换新产生的 究竟是继承原生层理发育起来的还是通过构造置换新产生 的差异。 的差异。 “继承”观点认为:具有层状构造的面理是原生沉积岩层或火山岩层在上覆 继承”观点认为: 岩层重力作用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顺原生层理重结晶形成。因此面理与层理一 岩层重力作用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顺原生层理重结晶形成。 致,称为顺层面理。 称为顺层面理。 顺层面理 “置换新生”观点认为:单纯的静载负荷作用不足以使原生沉积岩层或火山 置换新生”观点认为: 岩层形成面理。许多埋藏很深的沉积岩并未发生片理化; 岩层形成面理。许多埋藏很深的沉积岩并未发生片理化;相反在具有成层构造的 变质岩层里,顺层的平卧褶皱及其轴面劈理、片理和变质分异条带广泛发育, 变质岩层里,顺层的平卧褶皱及其轴面劈理、片理和变质分异条带广泛发育,顺 层韧性剪切带普遍存在,以及相应产生的石香肠构造、构造透镜体、 层韧性剪切带普遍存在,以及相应产生的石香肠构造、构造透镜体、窗棂构造及 杆状构造等等,都说明变质岩层构造是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所谓的顺层面理, 杆状构造等等,都说明变质岩层构造是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所谓的顺层面理, 实质上可能是早期紧闭褶皱的轴面面理, 实质上可能是早期紧闭褶皱的轴面面理,也可能是先存层理或面理在强烈的褶皱 过程中发生构造置换的结果。 过程中发生构造置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