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歌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诗歌比较ppt课件

中西方诗歌比较ppt课件

红红的玫瑰 彭斯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开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只要是生命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要回来,亲爱的 即使是万里相隔。
28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诗人、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9年就读于北京大 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写诗。1936年与李广 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被 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 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做了很大贡献。
29

作者:废名
2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5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普希金流放南俄同 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 领地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至1826年, 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tÚ),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 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西方:语法规范严 格; 人称必不可少

不同点四:语言风格

中国:委婉,含蓄, 淡远,空灵的风格, 常喜欢写意的刻画 某种情景,并由此 景烘托某种情感

西方:热情奔放, 激烈狂野的风格 , 总是竭尽渲染夸张 之能事
比较下面这组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赏析
• 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 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 探寻精神 • 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 • 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 • 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抒发了诗 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红红的玫瑰 彭斯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开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只要是生命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要回来,亲爱的 即使是万里相隔。

不同点二:表现形式

中国:语序灵活, 词语组合多变, 诗型整齐,对偶 普遍。

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

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

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可以反映文化、历

史和社会变迁。中外诗歌不同于其它文学形式,因其直诉人心,

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诗歌的形式和样式有所

不同,但其内核和精神是共通的。本文将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的不同是造成诗歌异同的主要原因。中文和英文是两

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且诗歌文化背景也不同。中国诗歌讲求写

意而不讲求对仗,注重意境和美感的表达;西方诗歌则讲求韵律,注重音乐性和艺术感受的统一。

中文汉字本身就包含着很多寓意和象征意义,古典诗歌中常用

多音字和字形相似字结合,来表现出情感、形象和意境。而英语

则重视音乐性和韵律,通常采用单音节、多音节和强调音节相间

的押韵方式,追求音乐美和节奏感。

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差异。中国古

典诗歌多表现出意境的意象、情感和思想,尤其强调对山水、情怀、人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思考。而西方诗歌则更多地表

现出个人感受、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偏爱对死亡、孤独、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形式差异

中外诗歌也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中文古典诗歌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大类,除了遵循诗歌的押韵、比律和平仄规则之外,还注重韵律变化,有时加入口语、方言和外来语,增强了诗歌意境的表现力。

而英语中的诗歌有多种形式,如简体诗、短诗、长诗、古诗、新诗等形式。其中简体诗和短诗最为普遍,短时诗歌普遍采用十四行结构,包括四个锥形结构和两行对抗结构。

三、内容相似性

尽管中外诗歌在形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不同,但从内容上看也存在很多相似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提及自然、风景和情感,心灵和思想,同时也表达了难以言表的爱、恨、哀和乐情感。同样,西方诗歌也关注自然、人类、人文和经验,常常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带出了人类进化的主题和经验。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不同

的风格和特点。中西方诗歌的比较正是探讨这种差异的一种方式。本

文将以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为比较对象,从而深入探

究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鸣。

一、主题

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中方诗歌通常着重于抒发情感、赞美自然和表达个人体验。例如,唐代的诗人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

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哲

学思考,通过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弗罗斯特的《雪夜》和雪拉比的《自由钟》等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

的思考和探索。

二、形式

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中方诗歌常采用五言绝句或

七言绝句的形式,注重音律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呈现。而西方诗歌则更

加注重自由诗的形式,不受特定音律和格律的约束,更加强调个人的

表达和自由创作。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使用了一种自由韵律

的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三、语言风格

中西方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中方诗歌多用意象丰富、富有

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景象。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抽象的思

维,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词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例如,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

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尽管中西方诗歌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首先,无论

中西方诗歌都强调情感和内心的表达。无论是中方的山水情怀还是西

方的社会思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具有悲喜交织、真

挚动人的特点。其次,中西方诗歌还都具有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的双

中西方诗歌

中西方诗歌

中西方诗歌

以下是两首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的诗歌,它们在主题、形式和风格上展示了中西方诗歌的差异。

首先是中国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江枫和渔火,以及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词语和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用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接下来是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夜莺颂》:

我的心在歌唱,我的心在欢欣,

就像夜莺在歌唱,在月色中迷醉。

哦,夜莺,我的灵魂渴望你的歌声,

在这幽暗的森林,让我也留下足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和爱情的向往。它通过生动的想象和感性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浪漫主义风格。诗人用夜莺的歌声来比喻自己内心的欢欣,用月色下的森林来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整首诗充满了感性和抒情,展现了中国诗歌所不具备的西方诗歌的特色。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诗歌注重意境和韵味,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情感和感性描写。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诗歌各具特色,成为了各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自古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

地位,也受到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强力推崇。然而,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却有着各自独特之处。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比较

中西方的诗歌。

一、韵律与格律

中西方的诗歌在韵律和格律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的诗歌以

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如英语诗歌的iambic pentameter韵律和德

语诗歌的六十牙韵律等。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以格律为主要特征,如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格律。

二、意蕴与表现形式

中西方的诗歌在意蕴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西方诗歌的表

现比较自由,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寓

言诗等等。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更注重意境的表现,将诗歌看作是

“形神兼备”的艺术形式,强调意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形式的精湛性。

三、词汇和表现方式

中西方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不同,诗歌的使用频率和表现方式上也会有

所不同。在西方,对于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

广泛,比如日常用语、科技用语等等。而在中国,对于古诗词的运用,

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古代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古诗词也更多地保留了古代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诗歌在表现形式、韵律和格律、意蕴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每个国家的诗歌都有其独特性,透过诗歌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加深对中西方诗歌的理解和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在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中,诗歌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诗歌常常通过各自具有特色的意象或表现手法,体现出文化特色与文学风格的不同。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意象的比较研究,以期探究其差异性和共性。

一、景物与情感

中西方诗歌意象表现方式中,议论比较大的方面当属景物和情感。在中国古诗的意象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山、水、云、石等自然景物的阐述。这种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交融,在中国古诗歌中表现尤为明显。同时,情感变化也是很有特色的。例如在唐代河北胡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表现出了悲壮、疏离和坚定的情感;而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了对于家乡、亲友的思恋之情。

相比之下,西方诗歌的意象,虽阐述的仍然是景物和情感,但强调的更多是形式化的咏叹和抒情。尤其是在诗歌的形式上,以长短句、诗行和押韵作为意象的表现形式。例如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诗歌语言表达清晰,表现手法丰富,情感直接饱满。如《狄波拉》中的“春天神仙狄波拉,裸身不挂云朵乘,轻轻飞越天际和漾流光,一路追逐拂晓草泥跳跃,弯下芳草采撷哈士奇,喜欢小桥流水

红鱼跃,为食忘忧挑营色泽艳丽,朱橙紫绿微寒凉夜月舞。”

二、受众与文化

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形成、发展和受欢迎程度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凝结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包含着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特色。如《静夜思》表现了诗人吟咏其心灵感受和环境氛围的交融;《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对故乡之美的景仰和感慨。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①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差异比较

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通常更加含蓄,情感表达较为间接,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

2. 形式和韵律:中国诗歌通常注重形式和韵律,许多古诗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脚要求,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自由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不同追求。

3. 主题和风格:中国诗歌的主题常常涉及到自然、历史、哲学等,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而西方诗歌的主题则更广泛,包括爱情、人生、人性等,风格各异,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有涉及。

4. 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方诗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而西方诗歌则更关注个人情感、自由、正义等价值观。

5. 读者和接受方式:中西方诗歌的读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的读者通常较为固定,多为知识分子或文人墨客,而西方诗歌的读者则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此外,中西方诗歌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通过手抄本或印刷本传播,而西方诗歌则更依赖于出版和媒体传播。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概述:

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中西

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

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

更加隐晦含蓄。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

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和思想。

主题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中国诗

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而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

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瑰宝,是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中西方诗

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

表达方式。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异同之处,以加深我们对两种

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中西方诗歌在诗歌形式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中

国诗歌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韵脚的处理。与

之相比,西方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押韵诗、自由诗和散

文诗等。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意的表达,对于形式的限制较少,给

予诗人更大的自由度。

其次,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审美追求上也有所不同。中诗强调

内涵,注重写意、抒怀和人文关怀。中国古代有许多以山水、季节、爱情和哲理为主题的诗歌作品。而西方诗歌则更加关注思想、哲学

和现实社会问题,力图在诗歌中传达独特的思考和观察。

另外,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文

是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中国诗歌注重形象的描

绘和修辞的运用,尤其擅长以细腻的语言描绘情感和景物。相比之下,西方诗歌更加注重抽象和概念的表达,语言更直接,富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和主题上存在差异,但

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首先,中西方都强调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都以音韵的和谐为表达手段。其次,中西方诗歌都追求语言

的精炼和凝练,都注重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此外,中

西方都倡导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创新,都鼓励诗人挑战传统形式和观念。

最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中西方都具有其独特的魅

力和价值。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文化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中国抒情诗传统
中国诗歌源头在《诗经》,它开始了中国诗 歌的传统。 从《诗经》、《楚辞》、汉魏的乐府、唐诗、 宋词、到元明清的戏剧散曲等,几乎都是抒 情诗篇。 纵观中国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鲜有叙事诗 篇。(《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
诗歌观念
中国诗歌观念:和谐、合一 诗是宗教: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观群 怨;借诗以实现自我的追求、升华、调节 与完善; 西方诗歌观念:对抗、斗争。 诗即文艺。
诗的概念
中国的“诗”:狭义指《诗经》;广义指与散 文相对的韵文。 西方的”诗“:一般而言,诗即文学;具体而 言,诗是韵文;但是诗歌这种体裁对戏剧、小 说的渗透很强。 诗歌在中国被视为“正宗”、“大道”;人皆 以诗才诗名为荣?(上至帝王官贵,下至村夫 妇孺) 西方文学家都可称为诗人
西方诗歌发展概况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概念 中西诗歌发展 中西诗歌求异: 主题、情绪、功能;语言、体式、表 达;鉴赏、影响…… 中西诗歌比较反思
中西诗歌比较的意义
诗歌是最高语言艺术,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 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 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 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 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抒情诗 古希腊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 史诗 荷马史诗—维吉尔—中世纪—后世文人 诗剧 古希腊悲剧—神曲—莎剧—浮士德 诗体小说 拜伦—普希金 现代派诗歌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字艺术形式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都非常受欢迎,并且在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因此,在中西诗歌的比较鉴赏和翻译理论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探讨。

### 一、中西诗歌的异同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西方诗歌则多以四行、六行、八行为主。此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对仗”、“百科”、“反复”等,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基于情感的表达,比如抒情诗。

### 二、中西诗歌翻译理论

在中西诗歌翻译方面,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有着相似性的文学作品,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尊重原文的风格和表达,并尽量在译文中保留原有的文学特点。

另外,在中西诗歌翻译时,也应注意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应根据句法结构对原文进行修改,以便使译文更加流畅。

### 三、中西诗歌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鉴赏时也应注意这些差异。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应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文学手法;而在鉴赏西方诗歌时,则应多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对中西诗歌进行鉴赏时,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会使用“对仗”、“百科”等修辞手法;而西方诗歌则会使用抒情手法、形而上学手法、比喻手法、幽默手法等。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6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 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 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 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 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 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 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

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区别

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区别

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区别

谢邀,以前答过一个,贴上来。

以下是我之前读朱光潜文集的一些笔记。我的记忆中可能有些疏漏。请仔细参考。

不论中西,诗的主题都大概分三类。①人伦②自然③哲学、宗教。

①人伦。

中国诗:朋友,君臣,爱情(多为已得爱情后的“怨”,如悼亡诗),三者几乎并重。

西方诗:几乎只有爱情(多为未得爱情前的“慕”)。

②自然。

中国的诗多是感觉派(享乐派)。有的会上升到利益的默契(与物交朋友)。

西方诗歌:有的会上升到泛神论(原始崇拜)。

③哲学、宗教

中国的诗:我只浅尝辄止,但很少有人触及这个主题。

西方诗歌:深刻、博大、伟大,在这个主题上发展得非常出色。

中西诗歌比较(PPT课件)

中西诗歌比较(PPT课件)

怨诗
在中国,夫婿赶考、为民请命、血战沙场、 宦游南北、追名逐利、商贾四方等致使两 地分居的夫妻生活模式是理所当然、全民 认可且又值得称道的有志之举。 此种处事风尚,映射到文学,使得中国的 “怨”诗特别多。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 王昌龄《西宫春怨》
数量
西方爱情诗歌数量庞大,地位突出。中国爱 情诗歌相对其它主题诗歌的比例却远远不如 西方诗歌那么丰富。 以英国的抒情诗集《黄金诗库》与中国的 《全唐诗》相比,便可知其明显的差距。莎 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几乎全部可以当成爱 情诗来读。 西方有一种用于专门写爱情题材的诗体,称 之为“十四行体”(或“商赖体”),中国却没 有哪一种诗体是专门用于写爱情题材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小雅· 采薇》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秦风· 蒹葭》 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 ——《卫风· 风雨》


被压抑的爱情诗
两汉以后(儒术、礼教),两性交往被严格 束缚,青年男女丧失恋爱的权利。 而文人学者更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为 借口,蔑视文艺作品中的爱情题材,认为男 人写诗,如果“儿女情多”,就是“风云气 少”。 中国爱情诗既无爱情的土壤,又遭文化的压 抑,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诗歌比较

摘要: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关键词:中西诗歌诗歌比较意境韵味

1 前言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诗总在两个阴阳对立的诗潮中交替发展。“东西方各民族心灵的钟摆总是禁欲与纵欲,古典与浪漫、理性与非理性等二极对立之间作有规律的减幅振荡。趋向于禁欲、古典理性的这一极可以称之为阴性。趋向阳性的叫做阳性诗,趋向于阴性的叫做阴性诗。”“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娱乐的诗歌称作阳性,把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于伦理性,认知性的诗称作阴性诗,把只重纯审美的诗叫作元诗,把只重认知性或实用性的诗叫作泛诗。用一条直线表示出来,则是:元诗——阳(阴)诗——阴(阳)诗——泛诗。阴阳元泛诗互相对立、融合,补充——转化。”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2 相似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这至少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共通性的。

两首诗所表达的飘逸、洒脱的意境在古典诗词和英美现代诗歌都是屡见不鲜的,从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闲”到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英美现代诗歌中不乏其例,如T·S·艾略特著名诗歌《荒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充分表现了这样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也有许多共同点。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英美现代诗歌的创作显现出含蓄、凝重、集中、富有感情的特点跟他们的诗歌理论受中国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基本相同。埃兹拉·庞德的名震西方诗坛的两句短诗《在地铁车站》含蓄、凝练,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面庞在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朵瓣瓣

这与中国古典的“杨柳青丝”、“梨花带雨”的意境是大致相同的,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3 不同之处

中西诗歌虽然在渊源上能找到一定的源头或能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但在比较之中我们还是不难地发现两者的差异。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其本质不同、思维形式不同带来的。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方面,中西方的诗歌特点在此能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这种直言不讳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中国诗词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诗人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七种静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十种静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