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方程

合集下载

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

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

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

它描述了波的传播和变化规律,并可以通过解析方法得到具体的解。

波动方程可以写作:∂²u/∂t² = c²∇²u其中,u表示波动的物理量,t表示时间,c为波的传播速度,∇²表示Laplace算子。

解析求解波动方程是指通过代数运算、微积分工具等数学方法,直接得到方程的解析解。

相对于数值方法,解析求解具有精确性和通用性的优势。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

一、分离变量法:对于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满足特定形式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分离变量法求解。

具体步骤为将未知函数拆分成时间和空间两个变量的乘积形式,代入方程后将时间和空间两部分分别等于一个常数,得到一组关于常数和变量的常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并考虑边界条件,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二、傅里叶变换法: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函数分解成频域分量的方法,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解析解。

具体步骤为将波动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的代数方程,再将其反变换回时域,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析解。

三、格林函数法:格林函数是波动方程的特殊解,可以用来表示波在某一点的传播规律。

通过构造波源函数和格林函数的卷积,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这种方法常用于求解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可以得到空间中任意一点的解析解。

四、变量替换方法: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波动方程,如球坐标系或柱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将自变量进行适当的变换,得到新的形式,进而求解原方程。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方程的形式,使求解变得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格林函数法和变量替换方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特定形式的波动方程都有适用性,能够得到精确的解析解。

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波动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第六章_波动方程

第六章_波动方程

一、波动方程
7.2.3 一维势垒的简单讨论 粒子在I区,具有能量E>0。各区 的势垒如下,求粒子在各区出现 的几率。
0 (0<x<x1) [I区] V=
V2>E (x1<x<x2) [II区]
0 (x>x2) [III区]
一、波动方程 列出此问题的薛定谔方程:
2 d 2u V x u Eu 2 2m dx d 2u 2m 2 V E u 2 dx
此方程比较难解,令 x,
2
2
(1)
mk 2
4
那么
d 2u 2mE mk 2 2 2 2 4 u 0 2 d
(2)
一、波动方程 令括号内第二项的常数部分为1,用λ代替括号内第一项,那么 2化简为:
d 2u 2 u 0, 2 d
波动方程
一、波动方程
第七章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 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例如声波,光波和水波。波动方 程抽象自声学,电磁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²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 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px i x
所以动量px可以用算符 i 来表示。同理有 x
p y i y
pz i z
一、波动方程
那么
p p p p 2 2 2 x y z 2 2
2 2 2 2 2 x 2 y 2 z 2
波函数两边取对t的偏导
i E , t

波动方程标准式各参数意义

波动方程标准式各参数意义

波动方程标准式各参数意义
波动方程的标准式通常表示为:
∂²u/∂t² = v²∂²u/∂x²
在这个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如下:
• u:表示波动的物理量,通常是指波动的位移或振幅。

该方程描述了这个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 t:表示时间,是波动过程中的独立变量。

方程中的∂²u/∂t²表示物理量在时间上的二阶导数,描述了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加速度。

• x:表示空间的位置,是波动过程中的独立变量。

方程中的∂²u/∂x²表示物理量在空间上的二阶导数,描述了物理量在空间中的曲率或变化率。

• v:表示波速,是波动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

它决定了波动的传播速度和性质。

波速与媒介的性质有关,不同媒介中的波速可能不同。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描述各种类型的波动现象,例如声波、光波、机械波等。

它描述了波动的传播行为和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分析波动现象的特性和预测波动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程是一个简化的形式,适用于一维波动的情况。

对于更复杂的波动情况,例如二维或三维的波动,方程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具体问题中的物理量和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解释。

1/ 1。

第三章波动方程

第三章波动方程

拉普拉斯算子: 拉普拉斯算子: 1 ∂ 1 ∂ 1 ∂u ∂u ) + (sin α ∇ 2u = 2 ( r 2 r ∂r r ∂α ∂r r ⋅ sin α ∂α ∂u ∂ u ↓← = =0 ∂ α ∂β
2 1 ∂u ∂ 2 u 2 ∂u 2 ∂ u )= 2 + = 2 ( 2r +r 2 r ∂r r ∂r ∂r ∂r
13
3.2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2、坐标变换和球坐标下球面纵波的传播方程解 、
已知球面纵波传播波动方程如下: 已知球面纵波传播波动方程如下: ∂ 2ϕ − VP2 ∇ 2ϕ = 0 ∂t 2 此式是直角坐标系中的波动方程, 此式是直角坐标系中的波动方程,需转换到球 坐标系中, 坐标系中,即
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了 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 波函数,并用ψ表示。一般来讲,波函数是空间和时间 波函数, 表示。一般来讲, 的函数,并且是复函数,即ψ=ψ(x,y,z,t)。 的函数,并且是复函数,
7
无限大、 3.1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一、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如果使 t −
播的波,即向震源方向传播的波,称为聚会波。聚会波只存在于t 播的波,即向震源方向传播的波,称为聚会波。聚会波只存在于t为 负值的情况,这与实际不合,则该波是不存在的。 负值的情况,这与实际不合,则该波是不存在的。
16
因此,上式又可写为: 因此,上式又可写为:
ϕ=
ϕ
1 r ) = c1 ( t − r r VP
10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的解有两组。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的解有两组。 第一组解: 第一组解:当 V = V p = ( λ + 2 µ ) / ρ 时,

第2章波动方程

第2章波动方程
引理证毕。
2.齐次方程的初值问题(Cauchy 问题)
考察问题
⎧⎪ ⎨ ⎪⎩
utt
u(
− a2uxx =
x,0) = ϕ (
0,
x)
,
ut
( x,0)
x ∈ \, t > 0,
=ψ ( x), x∈\.
利用齐次波动方程的通解表达式:
(1.1)
u( x, t ) = F ( x − at ) + G ( x + at ) ,
u = F ( x − at ) , a > 0
显然是弦振动方程的解。给 t 以不同的值,就可以看出作一维自由振动的物体在各时刻的相
应位置。在 t = 0 时, u = F ( x ) 对应于初始的振动状态,而 u = F ( x − at ) 作为 ( x, u ) 平
面 上 的 曲 线 是 曲 线 u = F ( x ) 向 右 平 移 了 at 个 单 位 , 所 以 齐 次 弦 振 动 方 程 的 形 如
=
1 2a
⎧∂
⎨ ⎩
∂t
ϕ x+at (ξ )dξ +
x − at
ψ x + at

)dξ
⎫ ⎬
.
x − at

u2 满足非齐次方程的初值问题
4
⎧⎪ ⎨ ⎪⎩
utt
u(
− a2uxx =
x, 0) = 0,
f ut
( (
x, x,
t), 0) =
x∈ 0,
\
, t> x∈
0, \.
为了求解(1.4),首先求解
条件无关。称这个三角形区域为区间 ⎡⎣ x1 , x2 ⎤⎦ 的决定区域。

第一章_波动方程

第一章_波动方程

u ( 3) 2 x 0 y x 2u 2u 2u ( 4) 2 2 2 sin x xy y x
( 5)
2u x
2
2
3u x y

假定有垂直于x轴方向的外力存在,并设其线密度为F(x,t),则 弦段(x, x+Δx)上的外力为:

x x
x
F ( x ,t) dx
它在时间段(t, t+Δt)内的冲量为:

t x
t t x x
F ( x , t ) dx dt
数学物理方程
第一章 波动方程
于是有:
2 2 u ( x , t ) u ( x , t ) [ 2 T F ( x , t )] dx dt 0 2 t x t x t t x x
u T x
x a
k u x a

u u 0 x xa
数学物理方程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2 定解条件
同一类物理现象中,各个具体问题又各有其特殊性。边
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反映了具体问题的特殊环境和历史,即
个性。 初始条件:够用来说明某一具体物理现象初始状态的条件。 边界条件:能够用来说明某一具体物理现象边界上的约束 情况的条件。 其他条件:能够用来说明某一具体物理现象情况的条件。
y
M'
T'
u ( x, t ) sin tan x u ( x dx, t ) sin ' tan ' x
ds
'

T
M
gds
x x dx x
数学物理方程

数理方程第2章波动方程

数理方程第2章波动方程

π
2π sin x,"" l
kπ 2 π 1,cos l x, cos x,""cos l l
π
x,"
是[0, l]上的正交函数列
⎧l , m=n≠0 ⎪ l mπ nπ ⎪2 = cos cos ∫0 l x l xdx ⎨ l m = n = 0 ⎪ ⎪ ⎩0 m≠n
17
例:
2 ⎧ ∂ 2u u ∂ 2 = , t > 0, 0 < x < l a ⎪ ∂t 2 2 ∂x ⎪ ⎪ u (0, t ) = u ( l , t ) = 0, ⎨ ⎪ u ( x , 0) = x ( l − x ), ⎪ 2π x ⎪ u t ( x , 0) = sin l ⎩
kπ X k ( x) = Bk sin x l
所以定解问题的级数形式解为
u ( x, t ) = ∑ X k ( x)Tk (t )
k =1
kπ a kπ a ⎞ kπ ⎛ t + bk sin t ⎟ sin x = ∑ ⎜ ak cos l l ⎠ l k =1 ⎝ ak =Bk Ck ,bk =Bk Dk .
8π at 8π x u ( x, t ) = 3cos sin sin + 5 cos l l l l
π at
πx
23
• 其它边界条件的混合问题
2 ⎧ ∂ 2u u ∂ 2 x ∈ (0, l ), t > 0 ⎪ ∂t 2 = a ∂x 2 , ⎪ ⎪ ⎨u ( x, 0) = ϕ ( x), ut ( x, 0) = ψ ( x), x ∈ [0, l ] ⎪u (0, t ) = u (l , t ) = 0, t≥0 x x ⎪ ⎪ ⎩

第三章波动方程

第三章波动方程

(1.2)的解u = u(t, x)可以表示为
n
u(t,
x)
=
lim
∆ti→0
i=1
w(t,
x;
ti,
∆ti).
(1.14)
由于(1.12)是线性方程,所以w与∆ti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记w(t, x; τ )为如下齐次方
程的Cauchy问题
wtt − c2wxx = 0 (t > τ ), t = τ : w = 0, wt = f (τ, x)
0
于是,再利用(1.4)可知
ut|t=0 = w(0, x; 0) = 0.
(1.8)
(1.7)和(1.8)两式表明初始条件(1.2)式成立。 下面我们证明由(1.6)式定义的函数u = u(t, x)满足方程(1.1)。 由(1.6)及(1.4)易知
t
t
ut(t, x) = w(t, x; t) + wt(t, x; τ )dτ = wt(t, x; τ )dτ.
x
0,
k > 1,
其中ϕ0(0) = ψ(0)。 7. 求解下述边值问题
utt − uxx = 0, 0 < t < f (x),
u|t=x = u|t=f (x)
(1.15)
的解,则有
w(t, x; ti, ∆ti) = ∆tiw(t, x; ti).
(1.16)
于是,Cauchy问题(1.1)-(1.2)的解可以表示为
n
n
t
u(t, x)
=
lim
∆ti→0
i=1
w(t, x; ti, ∆ti)
=
lim
∆ti→0
i=1

经典波动方程

经典波动方程

经典波动方程经典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波动现象,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列举一些经典波动方程,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 声波方程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声波方程描述了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声波方程可以写成:∂^2p/∂t^2 = c^2∇^2p其中,p是声压,t是时间,c是声速,∇^2是拉普拉斯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2. 光波方程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引起的。

光波方程描述了光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光波方程可以写成:∂^2E/∂t^2 = c^2∇^2E其中,E是电场强度,t是时间,c是光速,∇^2是拉普拉斯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3. 水波方程水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水面的振动引起的。

水波方程描述了水波在水中的传播过程。

水波方程可以写成:∂^2η/∂t^2 = c^2∇^2η其中,η是水面的位移,t是时间,c是水波速度,∇^2是拉普拉斯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水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4. 电磁波方程电磁波是一种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的波动。

电磁波方程描述了电磁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电磁波方程可以写成:∂^2E/∂t^2 = c^2∇^2E∂^2B/∂t^2 = c^2∇^2B其中,E是电场强度,B是磁场强度,t是时间,c是光速,∇^2是拉普拉斯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5. 弹性波方程弹性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的弹性变形引起的。

弹性波方程描述了弹性波在固体中的传播过程。

弹性波方程可以写成:ρ∂^2u/∂t^2 = μ∇^2u + (λ+μ)∇(∇·u)其中,ρ是密度,u是位移,t是时间,μ和λ是弹性模量,∇^2和∇(∇·u)是拉普拉斯算子和散度算子。

这个方程描述了弹性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第三章波动方程

第三章波动方程
Aei Acosisin
▪ 式中:A为振幅,决定位移的大小,ψ为波的相位. ▪ 2πf/V = w/V为简谐波参数,f频率,w圆频率,V波速。 ▪ i为虚数符号,仅考虑实数时为简谐波。 ▪ k1xk2yk3z 为 传V播 tc 项。 ▪ 此式表达的波函数为沿k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精品课件
8
3.1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
4V
2 p
1(
t
Vp
)


C

1








(r ,t
)
1 r C1( t
r
Vp
)
1
4rV
2 p
1( t
r
Vp
)
精品课件
20
3.2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力位函数不为零的波动方程的达郎贝尔解为:
(r,t)4r1V p21(tr/Vp)
➢ 该式为用震源函数表示的波动方程的位移位解。 ➢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不可能接收到质点的位移位, 而只能接收到质点的位移。 ➢ 地震记录上地震波的振幅A值就是反映质点的位 移。所以必须把位移位转换成位移。
A3 V精品2A课3件 0
10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的解有两组。
第一组解:当
VVp 时(,2)/
i
U
A1
exp( V
(
xVpt
))
vw0
沿x方向的位移分量不为零,其他方向的位移为零,即波的传播方向与位移 方向一致,所以称为平面纵波,也称为胀缩波,通常简称为P波。
第二组解:当 VVs 时,/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或波动方程(英语:波动方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衍生并描述电磁场的波动特征的一组微分方程是重要的偏微分方程。

它主要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波动现象,包括声波,光波和水波等S波和P波。

波动方程,抽象的自声学,电磁学和流体力学。

波动方程介绍
在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例如d'Alembert,Euler,Daniel Bernoulli和Lagrange)在研究乐器和其他物体中弦的振动时对波动方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弦振动方程是d'Alembert等人在18世纪首次系统地研究的。

它是一大类偏微分方程的典型代表。

方程式
标量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
在此,a通常是一个常数,即波的传播速率(空气中的声波约为330 M / s,请参见声速)。

对于琴弦振动,这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在紧身的情况下,它可以减慢到每秒一米。

但是,如果根据波长而变化,则应将其替换为相速度
请注意,波可能会叠加在另一个运动上(例如,声波在诸如气流之类的移动介质中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标量u包含马赫因数(对于沿流移动的波为正,对于反射波为负)。

U = u(x,t)是幅度,特定位置X处的波强度和特定时间t的
量度。

对于空气中的声波,它是局部压力;对于振动弦,它是相对于固定位置的位移。

是相对于位置变量x的Laplace运算符。

请注意,您可以是标量或向量。

数学物理中的波动方程与波函数

数学物理中的波动方程与波函数

数学物理中的波动方程与波函数波动方程是数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方程,用于描述波动现象的传播和行为。

在波动方程中,波函数是一个关键的概念,用于描述波动的性质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波动方程和波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波动方程的基本概念波动方程是一种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波动现象的传播和行为。

它通常以时间和空间变量为自变量,通过对波函数的求导和求解来描述波动的性质和变化。

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²u/∂t² = c²∇²u其中,u是波函数,t是时间,c是波速,∇²是拉普拉斯算符。

这个方程表示了波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二阶导数之间的关系。

二、波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波函数是波动方程的解,它描述了波动的性质和变化。

波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波函数的形式:波函数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波动方程的维度和边界条件。

常见的波函数形式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等。

2. 波函数的振幅:波函数的振幅表示波动的幅度或强度,通常用于描述波动的能量或振动的大小。

振幅可以是实数或复数,取决于波动的性质。

3. 波函数的频率:波函数的频率表示波动的周期性或重复性,通常用于描述波动的频率或振动的频率。

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取决于波动的性质。

4. 波函数的相位:波函数的相位表示波动的相对位置或相对相位,通常用于描述波动的相位差或相位差。

相位可以是实数或复数,取决于波动的性质。

三、波动方程的应用波动方程在数学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波动方程的应用:1. 声波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波动方程来描述声波的传播和行为。

在声学中,波动方程被用于研究声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2. 光波传播: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波动方程来描述光波的传播和行为。

在光学中,波动方程被用于研究光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

1.1 波动方程的形式一维波动方程(描述弦的振动或波动现象的)()t x f x u a t u ,22222=∂∂-∂∂ 二维波动方程(例如薄膜振动)()t y x f y u x u a t u ,,2222222+⎪⎪⎭⎫ ⎝⎛∂∂+∂∂=∂∂ 三维波动方程(例如电磁波、声波的传播)()t z y x f z u y u xu a t u ,,,222222222+⎪⎪⎭⎫ ⎝⎛∂∂+∂∂+∂∂=∂∂ 1.2 波动方程的定解条件(以一维波动方程为例)(1)边界条件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又称Dirichlet 边界条件):弦振动问题中,弦的两端被固定在0=x 及l x =两点,因此有()0,0=t u ,()0,=t l u 。

②第二类边界条件(又称Neumann 边界条件):弦的一端(例如0=x )处于自由状态,即可以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自由滑动,未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力,此时成立0=∂∂=ox xu。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边界条件()t xu x μ=∂∂=0,其中()t μ是t 的已知函数。

③第三类边界条件:弦的一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不放考虑在l x =的一端,此时边界条件归结为0u =⎪⎭⎫ ⎝⎛+∂∂=l x u x σ。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情况()t u x lx v u =⎪⎭⎫⎝⎛+∂∂=σ,其中()t v 是t 的已知函数。

1.3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初值问题 初值问题()()()()⎪⎪⎩⎪⎪⎨⎧+∞<<∞=∂∂==+∞<<∞>=∂∂-∂∂)x -(,,:0t x 0,-t ,,22222x t u x u t x f x u a t u ψϕ (1)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上述初值问题,叠加原理表明由()t x f ,所代表的外力因素和由()()x x ψϕ,所代表的初始振动状态对整个振动过程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可以分解为单独只考虑外力因素或只考虑初始振动状态对振动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叠加。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2
谱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于大规模问题求解, 且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
3
谱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 和计算资源,且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较为困难。
06 波动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
声波传播
声波传播
波动方程可以描述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声波的传播 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编程实现,适用于规则区域的问题求解。
有限差分法的缺点是对不规则区域和边界条件的处理较为复杂,且精度相对较低。
有限元法
01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波动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相互连接的子域(即有限元 )的方法,通过将波动方程转化为有限元方程组,然后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波动 问题的数值解。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contents
目录
• 波动方程概述 • 一维波动方程 • 二维波动方程 • 三维波动方程 • 波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波动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
01 波动方程概述
波动方程的定义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数学 模型,它描述了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变化规律。
波动方程通常表示为偏微分方程,其 中包含未知函数(如波动位移或速度 )及其偏导数。
地震定位与测深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进行地震定位和测深,以了解地球内 部结构和构造。
地震灾害评估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如地震烈度、 震源深度和地表破裂带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偏微分方程的形式
三维波动方程通常采用偏微分方程的形式,包含了波动传播的空间 和时间信息。
三维波动方程的解法

波动方程的通解

波动方程的通解

波动方程的通解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重要方程,常见于各种物理学领域。

其解法通常采用分离变量法,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较简单的情况。

对于更为复杂的波动方程,需要采用更加深入的数学方法,求解其通解。

本文将介绍波动方程的通解及其求解方法,以及应用案例。

一、波动方程的通解波动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通用的表达式为:$$\frac{\partial^2 u}{\partial t^2}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其中,$u$是波的位移函数,$t$和$x$分别表示时间和位置。

这个方程描述了波的传播过程,可以用来解释机械波、光波、电磁波等各种波动现象。

由于这个方程是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因此它的通解可以表示为:$$u(x,t)=f(x-t)+g(x+t)$$其中,$f$和$g$是两个任意函数,它们分别控制波的向左和向右传播,构成了波的整体形态。

这个通解表明,波的形状是由两个可以任意选择的函数组成的,因此可以生成各种形式的波动。

二、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波动方程的通解可以用Lagrange公式求出,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用变量代换$x=\xi+\eta$和$t=\xi-\eta$,将波动方程转化成两个独立变量的偏微分方程。

2. 再用分离变量法,将偏微分方程分离成两个一阶常微分方程,求解它们的通解。

3. 最后将通解代入变量代换公式,求出波动方程的通解。

这个方法虽然看上去复杂,但是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对于比较复杂的波动方程求解非常有用。

三、波动方程的应用案例波动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物理、电子、光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其中比较典型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声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规律符合波动方程,因此可以利用波动方程的通解求解出声波传播的特性,并应用于声学技术和声波检测。

2. 光波干涉和衍射的研究。

光波也是一种波动现象,其传播规律也符合波动方程。

利用波动方程的通解可以研究光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应用于光学干涉、衍射和折射等领域。

波动方程 极值原理 -baijiahao

波动方程 极值原理 -baijiahao

波动方程极值原理-baijiahao
在物理和工程中,波动方程是一种用来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例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极值原理是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涉及到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

首先,我们来介绍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是一种偏微分方程,通常用来描述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波的传播和变化。

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为:(∂²u/∂t²= c²∂²u/∂x²)其中\(u\)是波的函数,\(t\)是时间,\(x)是空间位置,(c\)是波速。

这个方程描述了波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和变化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极值原理。

极值原理是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涉及到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

极值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波函数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位置达到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那么这个极值点一定是波动方程的解。

因此,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波函数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极值原理可以用来求解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和边界值问题。

对于初值问题,我们需要给定波函数在初始时刻的值,然后利用极值原理求解波函数的演化过程。

对于边界值问题,我们需要给定波函数在边界上的值,然后利用极值原理求解波函数在整个空间中的分布。

总之,极值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解。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波函数的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波动现象。

数学中的波动方程

数学中的波动方程

数学中的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类偏微分方程,描述了波动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其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波动方程的定义、求解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一、波动方程的定义波动方程是一种描述波动传播的数学模型。

一维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u/∂t² = v²∂²u/∂x²其中,u是波动的位移函数,t是时间,x是空间坐标,v是波速。

这个方程可以用来描述一维情况下的波动传播过程。

二、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波动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可以通过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

其中一种常用的求解方法是分离变量法。

首先,我们假设波动函数u可以表示为时间项和空间项的乘积形式:u(x,t) = X(x)T(t)将上述形式代入波动方程中,得到两个分离后的常微分方程:X''(x)/X(x) = (1/v²)T''(t)/T(t) = -k²其中,k是一个常数。

解这两个常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通解:u(x,t) = Σ[Aₙcos(kₙx) + Bₙsin(kₙx)]cos(ωₙt + φₙ)其中,Aₙ、Bₙ、φₙ是常数,ωₙ是角频率。

三、波动方程的实际应用波动方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案例:1. 声波传播:波动方程被用来描述声波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声波的传播速度、共振频率等信息,这对于声学工程和声学设备的设计非常重要。

2. 光波传播:波动方程也被用来描述光波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研究光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进而优化光学器件的设计。

3. 弦的振动:波动方程可以描述弦的振动行为。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弦上各个点的振幅和频率分布情况,从而研究弦乐器的音色特性。

4.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后产生的波动现象。

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

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

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偏微分方程类型,它们在描述波动现象和能量耗散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波动方程描述介质中波的传播和变化规律,而耗散方程则描述介质内部的能量损耗和传递过程。

本文将分别介绍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的基本形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模型,通常形式为二阶偏微分方程。

一维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frac{\partial^2 u}{\partial t^2} = c^2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其中,\(u = u(x,t)\) 代表波函数,\(c\) 为波速,\(x\) 和 \(t\) 分别表示空间和时间变量。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规律,常见的波动方程包括声波方程、电磁波方程等。

波动方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声学中的声波传播、光学中的光波传播等。

在工程领域中,波动方程也被广泛用于地震勘探、无损检测等领域。

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分离变量法、变换法、叠加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波函数的解析解或数值解。

另一方面,耗散方程描述了介质内部的能量损耗和传递过程,常见的形式为热传导方程。

一维热传导方程可以写为:\[\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其中,\(u = u(x,t)\) 代表温度场,\(\alpha\) 为热传导系数。

热传导方程描述了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热量在介质内部的传导和耗散过程。

耗散方程在热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工程中的热传导问题、物质的扩散过程等都可以用耗散方程来描述。

热传导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分离变量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求解温度场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综上所述,波动方程和耗散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偏微分方程类型,它们在描述波动现象和能量耗散过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分离变量法-波动方程

第四章分离变量法-波动方程

2 l nπ an = ∫ ϕ ( x ) sin xdx = 0 0 l l 2 l nπ bn = ∫0ψ ( x) sin l xdx nπ a
l l 2 2 nπ nπ = xdx + ∫ l (l − x) sin xdx ∫0 x sin nπ a l l 2
2l 2l 2 nπ = sin 2 2 nπ a n π 2 2
A+ B = 0 Ae
−λl
X ''( x) + λ X ( x) = 0
X (0) = 0,
X (l ) = 0
A=B=0
−λl
X =0
+ Be −
=0
2)λ = 0 3)λ > 0
A=0
X ( x) = Ax + B
A= B=0
X =0
方程通解为
X ( x) = A cos λ x + B sin λ x
∂ 2u ∂ 2u = a2 2 , 0 < x < l, t > 0 ∂t 2 ∂x t >0 u (0, t ) = 0, u (l , t ) = 0, ∂u ( x,0) u ( x,0) = ϕ ( x), = ψ ( x), 0 ≤ x ≤ l ∂t u ( x, t ) = X ( x )T (t ) X ′′ + λX = 0 ▪分离变量
而振幅依赖于点x的位置.
ml , m = 0,1,2,⋯ 弦上位于 x = 处的点在振动过程中保持 n
不动称为节点。这种形态的振动称为驻波。
t=t0时:
nπ un ( x, t0 ) = An cos(ωnt0 − θ n ) sin x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波动方程的形式一维波动方程(描述弦的振动或波动现象的)()t x f x u a t u ,22222=∂∂-∂∂ 1.2 波动方程的定解条件(以一维波动方程为例)(1)边界条件①第一类边界条件(又称Dirichlet 边界条件):弦振动问题中,弦的两端被固定在0=x 及l x =两点,因此有()0,0=t u ,()0,=t l u 。

②第二类边界条件(又称Neumann 边界条件):弦的一端(例如0=x )处于自由状态,即可以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自由滑动,未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力,此时成立0=∂∂=ox xu 。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边界条件()t xu x μ=∂∂=0,其中()t μ是t 的已知函数。

③第三类边界条件:弦的一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不放考虑在l x =的一端,此时边界条件归结为0u =⎪⎭⎫ ⎝⎛+∂∂=l x u x σ。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情况()t u x lx v u =⎪⎭⎫⎝⎛+∂∂=σ,其中()t v 是t 的已知函数。

1.3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初值问题 初值问题()()()()⎪⎪⎩⎪⎪⎨⎧+∞<<∞=∂∂==+∞<<∞>=∂∂-∂∂)x -(,,:0t x 0,-t ,,22222x t u x u t x f x u a t u ψϕ (1)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上述初值问题,叠加原理表明由()t x f ,所代表的外力因素和由()()x x ψϕ,所代表的初始振动状态对整个振动过程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可以分解为单独只考虑外力因素或只考虑初始振动状态对振动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叠加。

即如果函数()t x u ,1和()t x u ,2分别是下述初值问题(I )()()()()⎪⎪⎩⎪⎪⎨⎧=∂∂===∂∂-∂∂2.1.....................,:0t 1.1. (022)222x t u x u x u a t u ψϕ和 (II )()()()⎪⎪⎩⎪⎪⎨⎧=∂∂===∂∂-∂∂4.1....................................................................0,0:0t 3.1................................................................,22222t u u t x f x u a t u的解,那么()()t x u t x u u ,,21+=就一定是定解问题(1)的解。

首先,我们考察自由振动情况的初值问题(I )。

定理1.1 设()()()(),,12R C x R C x ∈∈ψϕ那么问题(I )存在唯一的解()t x u ,,它由公式()()()()da a a at x at x t x u atx atx ⎰+-+++-=ψϕϕ212,给出。

证:可以通过自变量变换的方法求解。

引入新变量.,at x at x +=-=ηξ利用复合函数求道的法则,得到ηξηηξξ∂∂+∂∂=∂∂∂∂+∂∂∂∂=∂∂uu x u x u x u , 22222222ηηξξηηξξ∂∂+∂∂∂+∂∂=∂∂⎪⎭⎫ ⎝⎛∂∂∂∂+∂∂⎪⎭⎫ ⎝⎛∂∂∂∂=∂∂uu u x x u x x u x u , ⎪⎪⎭⎫ ⎝⎛∂∂+∂∂∂-∂∂=∂∂⎪⎪⎭⎫ ⎝⎛∂∂-∂∂=∂∂222222222,ηηξξξηu u u a t u u u a t u , 从而ηξ∂∂∂=∂∂-∂∂u a x u a t u 22222224- 由于02>a ,方程(1.1) 就转化为)5.1......(..............................02=∂∂∂ηξu方程(1.5)可以直接求解。

把它关于η积分一次,再关于ξ积分一次,得出其通解为()()())6.1..(....................,ηξG F t x u +=其中F 和G 是任意两个可微分的单变量函数。

再代会原来的自变量,方程(1.1)的通解可以表示为()()())7.1.......(..........,at x G at x F t x u ++-=利用这个通解表达式,就可以由初始条件(1.2)来决定函数F 和G ,从而求出初值问题(I )的解。

把(1.7)代入初始条件(1.2),求得()()()()()()())9.1.........()8.1...(..........x x G x F a x x G x F ψϕ='+'-=+再将(1.9)两边积分,得()()()())10.1....(. (x)a x d a C x G x F a ⎰=++-ψ其中0x 是任意一点,而C 是积分常数。

由(1.8)和(1.10),就可以解出F 和G :()()()()()()⎪⎪⎩⎪⎪⎨⎧-+=+-=⎰⎰xx xx a Cda a a x x G a C da a a x x F 002212122121ψϕψϕ (1.11) 把他们代入(1.7)中,就得到初值问题(I )的解()()()())12.1( (21)2,da a a at x at x t x u atx atx ⎰+-+++-=ψϕϕ 如果初值问题(I )有解,则解一定由初始条件由公式(1.12)表示出来,因此解一定是唯一的。

再次,我们来考虑问题(II )的解。

定理1.2 齐次化原理(Duhamel 原理) 若);,(τt x W 是初值问题()⎪⎪⎩⎪⎪⎨⎧=∂∂==>=∂∂-∂∂τττ,0)(,022222x f t W W t t x W a t W ,:的解(其中τ为参数),则()()ττd t x W t x u t⎰=0;,,就是初值问题(II )的解。

证:自由项),(t x f 表示时刻t 时在位置x 处单位质量所受的外力,而tu∂∂表示速度。

把时间段[0,t]分成若干小的时间段)....,2,1(1l j t t t j j j =-=∆+,在每个小的时间段上j t ∆中,()t x f ,可以看做与t 无关,从而以()j t x f ,来表示。

由于()(),,,ρj j t x F t x f =而()j t x F ,表示外力,所以在时间段j t ∆中自由项所产生的速度改变量为()j j t t x f ∆,。

把这个速度改变量看作是在时刻j t t =时的初始速度,它所产生的振动可以由下面的齐次方程带非齐次初始条件的初值问题来描述:())13.1.(..........,~0~)(,0~~22222⎪⎪⎩⎪⎪⎨⎧∆=∂∂==>=∂∂-∂∂j j j j t t x f t W W t t t t x W a t W ,: 其解记为),;,(~j j t t t x W ∆。

按照叠加原理,自由项()t x f ,所产生的总效果可以看成是无数个这种瞬时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的叠加。

这样,问题(II )的),(t x u 应表示成)14.1(..........).,;,(~lim ),(1∑=→∆∆=lj j j t t t t x W t x u j由于(1.13)为线性方程,所以W ~与j t ∆成正比,故如果记);,(τt x W 为齐次方程的定解问题())15.1....(. 0(,022222⎪⎪⎩⎪⎪⎨⎧=∂∂==>=∂∂-∂∂τττx f t W W t t x W a t W ,: 的解,则);,(),;,(~j j j j t t x W t t t t x W ∆=∆。

于是定解问题(II )的解可表示为∑∑⎰==→∆→∆=∆=∆=lj lj tjjt j j t d t x W t t t x W t t t x W t x u j j 11.);,();,(lim),;,(~lim ),(ττ为了写出);,(τt x W 的具体表达式,在初值问题(1.15)中作变换.τ-='t t 相应地,(1.15)化为())16.1....(. (00)0(,022222⎪⎪⎩⎪⎪⎨⎧='∂∂=='>'=∂∂-'∂∂τx f t W W t t x W a t W ,: 的形式,于是利用问题(I )解的形式,就得到其解为)17.1(..........),(21),(21);,()()(ξτξξτξτττd f a d f a t x W t a x t a x t a x t a x ⎰⎰-+--'+'-== 由此得到所考察的初值问题(II )的解为)18.1.........(),(21),(21),(0)()(τξτξτξτξττd d f a d d f a t x u Gt t a x t a x ⎰⎰⎰⎰==-+-- 其中区域G 为()τξ,平面上过点(x,t )向下作两特征线与ξ轴所夹的三角形区域。

下面验证(1.18)是否为初值问题(II )的解。

假设1C f ∈,从(1.18)式,关于含参变量积分的求导法则,可得()()[]()()[]()()[]()()[],),(),(21,),(),(21,),(),(2),(,),(),(212200220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τd t a x f t a x f a x u d t a x f t a x f a x u d t a x f t a x f at x f t u d t a x f t a x f t u t x x ttx x t⎰⎰⎰⎰----+=∂∂----+=∂∂----++=∂∂--+-+=∂∂于是有 ()t x f x u a t u ,22222=∂∂-∂∂,即),(t x u 满足方程(1.3),再由(1.18)式及t u ∂∂的表示式可得 ()0,0,00=∂∂===t t t ut x u ,即),(t x u 满足初始条件(1.4).所以(1.18)式表示的是定解问题(II )的解。

将(1.12)式和(1.18)式叠加就得到问题(1)的解。

1.4 求解初边值问题 初边值问题()()()⎪⎪⎪⎩⎪⎪⎪⎨⎧=====∂∂===∂∂-∂∂)22.1........(..............................0:)21.1(........................................0:0)20.1.......(..........,:0t )19.1.........(..........,22222u l x u x x t u x u t x f x u a t u ψϕ ()0,x 0≥≤≤t l 利用叠加原理,上述初边值问题可以分解为下面两个初边值问题:(III )()()⎪⎪⎪⎩⎪⎪⎪⎨⎧====∂∂===∂∂-∂∂)25.1....(....................0:0)24.1.(..........,:0t )23.1..(. (011121)22212u l x x x t u x u x u a t u 及ψϕ(IV )()⎪⎪⎪⎩⎪⎪⎪⎨⎧====∂∂===∂∂-∂∂)28.1.(..............................00)27.1...(....................0,0:0t )26.1..(..........,222222222u l x x t u u t x f x u a t u :及那么初边值问题的解就是21u u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