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3(换元法)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换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解题中的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定的变换将问题转化为更易于解决的形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一、函数换元法1. 基本思想函数换元法是一种利用函数的运算性质,将复杂函数转化为较为简单的函数,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函数 $f(x)=\frac{1}{x-1}$ 的零点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元法将 $x-1$ 替换为 $t$,从而得到 $f(t)=\frac{1}{t}$,这样我们就可以较为容易地求得 $t=0$,进一步得到 $x=1$ 这一解。
2. 具体应用函数换元法在高中数学中广泛应用于函数的求导、求极限等方面。
例如,在求函数$f(x)=\sin(2x+\frac{\pi}{6})$ 的导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函数换元法将$2x+\frac{\pi}{6}$ 替换为 $t$,这样就可以得到$\frac{d}{dx}f(x)=\frac{d}{dt}\sin t \times\frac{d}{dx}(2x+\frac{\pi}{6})=\cos(2x+\frac{\pi}{6})\times2=\sqrt{3}\cos(2x+\frac{\pi}{6})$。
这样问题就被转化为了求 $\sin t$ 的导数,从而便于计算。
二、微分方程的换元法微分方程是一种描述物理现象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其求解的困难度较大,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简化问题。
其中,微分方程的换元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微分方程 $y'+y=e^x$ 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元法将 $y=e^{-x}u$,得到$\frac{dy}{dx}=e^{-x}\frac{du}{dx}-e^{-x}u$,代入原方程后得到$\frac{du}{dx}=e^x$,进一步得到 $u=e^x+C$,从而得到原方程的通解为$y=e^{-x}(e^x+C)$。
微分方程的换元法在高中数学的物理问题中经常被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数列学习中,换元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它是通过将原数列中的项替换为其他变量或函数,从而简化或转化问题的解法。
以下是换元法的运用及例题解析。
1.线性变换法线性变换法是将数列的项用一个直线函数的表达式来表示。
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方便求解。
例如:已知数列$\{a_n\}$满足$a_n=3n-1$,求$a_0,a_1,a_2$。
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将$a_n$表示成一个直线函数$y=3x-1$。
这表示一个过原点的直线。
因此$a_0$就是$y=3x-1$的截距,即$a_0=-1$;$a_1$则是这条直线上横坐标为1对应的纵坐标,即$a_1=2$;同理,$a_2$就是这条直线上横坐标为2对应的纵坐标,即$a_2=5$。
因此,数列$\{a_n\}$的前三项为-1,2,5。
2.递推公式换元法递推公式是指数列中每一项可以通过前一项和公式推导得到的一种表达式。
在数列学习中,递推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换元法可以使递推公式更易于阅读和处理。
例如:已知数列$\{a_n\}$满足$a_n=3a_{n-1}-2$,且$a_0=1$,求$a_1,a_2,a_3$。
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将递推公式变形,转换成$a_n-1=3(a_{n-1}-1)$。
这里我们将$a_{n-1}$替换成$x_{n-1}=a_{n-1}-1$,变成$x_n=3x_{n-1}$。
因此,$a_1=x_1+1=3(1)+1=4$,$a_2=x_2+1=3(3)+1=10$,$a_3=x_3+1=3(9)+1=28$。
因此,数列$\{a_n\}$的前三项为1,4,10。
3.指数函数换元法解题思路:我们将指数函数的形式代入到数列,有$a_0=2^0=1$,$a_1=2^1=2$,$a_2=2^2=4$。
因此,数列 $\{a_n\}$的前三项为1,2,4。
三角函数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趣的函数类型。
三角函数换元法是将数列的项表示成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介绍换元法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通过对变量进行替换或者转化,可以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容易解决。
换元法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化简代数式,还可以用来证明数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以及处理微积分问题等。
在数学中,换元法是一种灵活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通过适当选择变量的替换,可以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更快地得出解答。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掌握好换元法这一重要的解题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不断练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换元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换元法在解高中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中,换元法可以用于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次方程问题,从而更容易地求解方程的解。
换元法还可以用于化简复杂的代数式,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换元法还可以用于证明数学定理。
通过巧妙地引入新的变量,可以简化证明过程,使得证明更加清晰和简洁。
换元法还可以用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微积分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
换元法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
2. 正文2.1 利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当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时候可以通过换元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高中数学换元法教案
高中数学换元法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换元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换元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利用换元法解决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换元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换元法解决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换元;
2. 如何巧妙运用换元法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换元法的概念;
2.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换元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示例详细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换元。
三、练习(20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尝试利用换元法解决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2. 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变量和灵活运用换元法。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换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换元法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换元法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
换元法是指通过将数列中的自变量进行替换,从而使原本复杂的数列形式简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以及换元法在数列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一、换元法的基本概念1. 换元法的定义换元法是数学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通常用于将复杂的函数或数列化简为简单形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新的自变量,将原始函数或数列转化为新的函数或数列,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2. 换元法的基本步骤换元法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 确定需要进行换元的函数或数列;(2) 引入新的自变量,将原函数或数列表示为新的形式;(3) 利用新的形式进行求解或证明。
二、换元法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1. 换元法在等差数列中的应用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的数列类型之一,其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在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中,常常需要利用换元法进行化简。
举例:求等差数列1, 4, 7, 10, \cdots的前n项和。
解:设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则有:S_n = 1+4+7+\cdots+ (3n-2)为了利用换元法进行化简,我们引入新的自变量k=3n-2,则有n=\frac{k+2}{3}。
将n用k表示后,原来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前k个数的和:S_n = 1+4+7+\cdots+k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知S_n = \frac{(1+k)k}{2}将k用n表示后,得到原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 = \frac{(3n-1)(3n-2)}{2}通过换元法,我们成功地将原来的复杂等差数列求和问题简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
三、总结与展望换元法也为学生打开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换元法的应用领域,将其运用到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积分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适当地变换自变量,将原方程或原式子简化成一个更易求解的形式。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
1. 函数的图像与变换:在研究函数的图像与变换时,我们常常需要用到换元法。
通过适当地变换自变量,可以将原函数的图像进行平移、伸缩等操作,进而得到新函数的图像。
对于函数y=sin(x),我们可以通过变换自变量x来得到y=sin(2x)、y=sin(x-pi)等函数的图像。
这些变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2. 三角函数的积分:在高中数学的积分中,三角函数的积分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通过换元法,可以将复杂的三角函数积分化简成简单的积分。
对于积分∫sin^2(x)dx,我们可以通过换元u=sin(x)来将其化简成∫u^2du,进而求解。
还有一些特殊的换元方法,如倍角、半角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积分。
3. 微分方程的求解:微分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换元法是求解微分方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合适的换元,我们可以将微分方程化为变量可分离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对于微分方程y'=(1+y)/(1-x),我们可以通过换元u=1+y来将其化简成u'/(u-1)=dx/(1-x),然后再进行变量分离,最后求得u和y的解。
5. 曲线的弧长与曲线积分:在研究曲线的弧长和曲线积分时,我们常常需要使用换元法。
通过适当地变换自变量,可以将曲线的参数表示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计算。
对于曲线y=x^2在x=0到x=1上的弧长,我们可以通过变换t=x^2来将其化简成∫√(1+2t) dt,进而求解。
同样,在曲线积分中,也可以利用换元法将积分变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简成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求解。
换元法(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
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2x-2≥0,先变形为设2x=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
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2α,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
如变量x、y适合条件x2+y2=r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S2+t,y=S2-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π2 ]。
Ⅰ、再现性题组: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f(x2+1)=loga(4-x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函数与方程思想之“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
函数与方程思想之“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换元法在问题解决中,引入一个或几个新“元”代换问题中的旧“元”,使关于新元的问题能够解决;解决以后再将结果反演回去,得出旧元问题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也叫代换法。
“元”可以是任何意义下的基本元素,如未知数、变量、常量、几何元素等,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代数式、图形等。
本节来介绍下在解题过程中常用到的三种换元法。
第一换元法(旧式换为新元)模式:f [ ψ(x) ] = f ( u ) ,其代换为ψ(x) = u .例题1、已知例题1图(1)解:将已知等式改写为例题1图(2)注:解题的关键是能把t + 1/t 凑成t - 1/t 的表达式,所以这是凑法换元。
例题2、求函数例题2图(1)解:例题2图(2)注:由函数y = f ( x )换元为y = ψ(u),不但转换解析式也要注意转换定义域。
第二换元法(旧元换为新式)模式:f(x)= f [ ψ(u)] ,其代换为x = ψ(u) .在方程的观点上,第二换元法是把方程y = f ( x ) 化为参数方程:x = ψ(u) ,u = f(u), (u为参数)。
例题3、解不等式例题3图(1)解:例题3图(2)注:这是正切代换,遇见√(1+t ),可作代换t = tanθ , θ∈(-π/2 ,π/2),其中θ 的范围必须设出,保证代换是等价的。
例题4、求函数例题4图(1)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2 ,0 )∪(0 ,1/2 ] ,例题4图(2)注:这是正弦代换,遇见√(1-x ),可作代换x = sinθ , 或x = cosθ,要根据x 的范围确定θ 的范围。
第三换元法(旧式换为新式,及广义换元)例题5、求函数例题5图(1)解:例题5图(2)例题6、已知复数z 满足∣2z + i∣= 2 , 求∣3z - 4i ∣的取值范围。
解:(轨迹代换法)设W = 3z - 4i (W 是所求轨迹的动点),则z =1/3(W + 4i)(z 是已知轨迹的动点)代入已知轨迹方程∣2z + i∣= 2 ,即∣2/3(W + 4i)+ i∣= 2 , 即∣W +11/2i∣= 3 .∴点W 的轨迹是圆:圆心为C (0,-11/2),半径为r = 3 ,如下图所示例题6图∴∣OA∣≤ ∣W∣≤ ∣OB∣其中∣OA∣= 11/2 - 3 = 5/2 ,∣OB∣= 11/2 + 3 = 17/2 .∴5/2 ≤ ∣3z - 4i∣≤ 17/2 .。
高中数学3(换元法)
第 7 讲 换元法(高中版)(第课时)换元法⎪⎪⎪⎪⎪⎪⎩⎪⎪⎪⎪⎪⎪⎨⎧⎪⎩⎪⎨⎧⎪⎪⎪⎪⎩⎪⎪⎪⎪⎨⎧三角代换均值代换整体代换策略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分式为整式降次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标准问题标准化用途 重点:1.;2.;3.。
难点:1.;2.;3.;。
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
换元的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
换元后要注意新变量的取值范围,它既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换元法在因式分解、化简求值、恒等式证明、条件等式证明、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常用策略有:整体代换(有理式代换,根式代换,指数式代换,对数式代换、复变量代换)、三角代换、均值代换等。
整体代换:在条件或者结论中,某个代数式反复出现,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代换:如果把代数式换成三角式更容易求解时,可以利用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的联系进行换元。
例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
又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代换:对两个类似的式子,可令其算术平均值为t 进行换元;如果遇到形如 S y x =+ 或S y x =+22 这样的对称结构,可设 x =S 2+t ,y =S 2-t 或 t S x +=22 ,t Sy +=22等等。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
它通常用于解决函数积分、微分等问题。
以下是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 函数积分
换元法通常用于解决函数的积分问题。
对于某些函数,通过将自变量通过合适的变换转化为其他形式,可使函数变得更容易积分。
例如,对于函数$f(x)=\frac{1}{(1+x^2)^2}$,它是一个复合函数的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将$x=\tan t$来换元,于是$f(x)$可写成$\frac{1}{2}\int\frac{\cos
t}{(\cos^2t+\sin^2t)^2}dt$的形式。
这个积分可以通过代换$\sin t=z$的方法求解。
2. 微分方程
换元法对于微分方程的解题也非常有用。
通过对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变换,可以使微分方程的形式更加简单明了,方便求解。
例如,对于一个一阶常微分方程$y'+xy=x$,我们可以通过将
$x=ue^{-\frac{1}{2}x^2}$、$y=v(u)e^{\frac{1}{2}x^2}$的方法进行换元。
这样可以将方程转化为$v'+v=1$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三角函数的积分在高中数学中也经常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换元法使三角函数的形式更简单。
反三角函数积分中经常需要使用换元法来进行求解。
通过对自变量进行换元,可以将反三角函数积分转化为简单的有理函数积分。
总之,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可以使原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方便求解。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求函数解析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六种。
下面分别介绍这六种方法。
一、换元法如果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解析式,要求原函数$f(x)$的解析式,可以令$g(x)=t$,求$f(t)$的解析式,再把$t$换为$x$即可。
例如,已知$f(x)=\frac{x^2+11x+1}{x(x+1)}$,要求$f(x)$的解析式。
设$g(x)=\frac{1}{x}$,则$x=\frac{1}{g(x)}$,代入$f(x)$得$f(g(x))=\frac{g(x)^2+11g(x)+1}{g(x)+1}$,再令$t=g(x)$,则$f(t)=\frac{t^2+11t+1}{t+1}$,最后把$t$换为$x$,得到$f(x)=\frac{x^2+11x+1}{x(x+1)}$。
二、配凑法如果已知$f(x+1)=x+2x^2$,要求$f(x)$的解析式,可以使用配凑法。
首先,把$x+1$视为自变量$x$,则有$f(x)=x^2-1$,但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的变化,即$x+1\geq 1$,即$x\geq 0$。
三、待定系数法如果已知函数类型,可以使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0)=0$,$f(x+1)=f(x)+2x+8$,要求$f(x)$的解析式。
设$f(x)=ax^2+bx+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c=0$,$a+b=8$,$2a+b=0$,解得$a=1$,$b=7$,$c=0$,所以$f(x)=x^2+7x$。
四、消去法如果已知$f(x)+2f(\frac{1}{x})=\frac{x}{x-1}$,要求$f(x)$的解析式,可以使用消去法。
把已知中的$f(\frac{1}{x})$用$f(x)$表示出来,得到$2f(x)+f(\frac{1}{x})=\frac{x}{x-1}$,再把$x$换成$\frac{1}{x}$,得到$2f(\frac{1}{x})+f(x)=\frac{1}{x-1}$,解得$f(x)=-\frac{x}{3(x-1)}$。
高中数学复习指导:三角函数中常见的三种换元类型
π
2
+
π
4
)
= sin( 2θ +
π
4
)=
2 (sin 2θ + cos 2θ ) 2
=
2 (2 sin θ cosθ + cos 2 θ − sin 2 θ ) 2
=
2 4 3 3 4 31 2 [2 × (− ) × + ( ) 2 − (− ) 2 ] = − . 2 5 5 5 5 50
二、三角式换元: 三角式换元: 例 3、已知 f ( x) = −2a sin(2 x +
sin x + cos x = a + b 是关于 a、b 的一次式,而 sin x cos x = ab 是关于 a、b 的二次式,根
据用“低次”表示“高次”的思想,可设 sin x + cos x 为一个新元. 解:设 sin x + cos x = t ,两边平方得:1 + 2sin x ⋅ cos x = t 2 ,
sin x ⋅ cos x =
t2 −1 π ,又 t = sin x + cos x = 2 sin(x + ), 2 4
∴ t ∈ [ − 2, 2] .
f ( x) = t +
t 2 − 1 t 2 + 2t − 1 (t + 1)2 − 2 = = , 2 2 2
(t + 1) 2 − 2 g(t) = 的对称轴为 t = −1 , 2
y 3 x y = cos θ, = sin θ , 5 3
解: C即 : ( ) 2 + ( ) 2 = 1 ,因此令
x 5
于是 C 上一点可以设为 P(5cosθ ,3sinθ ) , P 到 l : 4 x − 5 y + 40 = 0 的距离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新问题,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换元法主要包括线性换元法、二次换元法和三角换元法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一些应用。
一、线性换元法线性换元法主要用于解决关于多项式的方程或不等式。
通过适当的线性换元,可以将原方程或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更直观、更简单的形式。
考虑一个二次方程x²-2ax+a²=0,我们可以进行线性换元x=t+a,其中t为新的未知数。
将x=t+a代入原方程,得到(t+a)²-2a(t+a)+a²=0,化简得t²=0,解出t=0。
将t=0代入t+a=x,得到x=a,得到原方程的解为x=a。
考虑一个一次不等式3x-5<4,我们可以进行线性换元y=3x-5,其中y为新的未知数。
将y=3x-5代入原不等式,得到y<4,解出y<4。
将y<4代入y=3x-5,得到3x-5<4,解出x<3。
得到原不等式的解为x<3。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线性换元法能够通过构造一个合适的线性关系,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二、二次换元法二次换元法主要用于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
通过适当的二次换元,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从而更方便地进行求解。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二次换元法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未知数,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的二次函数方程,从而更方便地找到方程的解。
考虑一个三角方程sinx+cosx=1,我们可以进行三角换元sinx=sin(π/4-θ),其中θ为新的未知数。
将sinx=sin(π/4-θ)代入原方程,得到sin(π/4-θ)+cos(π/4-θ)=1,化简得sinθ+cosθ=1/√2,即sinθ=1/√2-cosθ。
通过化简可以得到cosθ=(1-√2)/2或cosθ=(1+√2)/2。
高中数学精品课件: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100讲
另立新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捷凸显
C γ
α
F
K M
H
Q
G β
D
A
B
一 方法简介
➢ 换元法:
解决数学问题时,用新的变量代替题目中的原有变量,从 而简化问题,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这样的解题方 法,常称为换元法。换元法有广泛应用,本课我们学习整体换 元、三角换元、双变量换元及平均值换元法的应用。
cos A cosC cos B
求cos A C . 平均值换元
2
张金良名师工作室
三 巩固练习
1. 求函数 f ( ) sin cos sin cos 的值域.
2. 实数x、y满足(x 1)2 (y 1)2 1,若x y k 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9
16
3.已知正实数x, y满足x y 2 ,求 2 1 的最小值.
x 5
2
y 3
2
1
,则可以利用
三角换元. 三角换元
张金良名师工作室
二 典例示范
例3.已知a、b均为正实数,且 1 1 1,求a 2b的最小值. 双变量换元
2a b b 1
张金良名师工作室
二 典例示范
例4. 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 =2B, 1 1
2 ,
张金良名师工作室
二 典例示范
例1.求函数f
(x)
x2
4 x2
x
2 x
x
1的值域.
整体换元
张金良名师工作室
二 典例示范
,
例2. 已知椭圆C : x2 y2 1 ,直线 l : 4x 5y 40 0 .求C上一点到 l 距离的最小值.
换元法(Word可编辑版)
换元法(Word可编辑版)
解一些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常用到换元法,即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项式,若把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新字母代替(即换元),则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在减少多项式项数,降低多项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有独到作用。
换元法又称变量替换法,是我们解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利用换元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找到解题的捷径。
概述
亦称辅助未知数法,又称变元代换法.解方程组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其一般意义是将由一个或几个变元构成的数学表达式中的一部分用新的变元表示,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这里仅给出在解方程(组)和解不等式(组)中的应用。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分类
换元法是指引入一个或几个新的变量代替原来的某些变量的变
量求出结果之后,返回去求原变量的结果.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元素
将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或者把隐含的条件显示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问题.其理论根据是等量代换.
高中数学中换元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1)整体换元:以“元”换“式”。
(2)三角换元,以“式”换“元”。
(3)此外,还有对称换元、均值换元、万能换元等.换元法应用比较广泛。
如解方程,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值域,求数列的通项与和等,另外在解析几何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摘要】数列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中换元法是一个常用的解决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换元法的引入。
然后详细探讨了换元法在数列求和、递推式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接着描述了换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其运用方法。
最后总结了换元法在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其带来的学习收获。
同时展望了对换元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换元法作为高中数学数列学习的重要工具,有望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数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换元法,引言,正文,结论,基本概念,求和,递推式,实际应用,操作步骤,举例,重要性,学习收获,探索,应用,展望。
1. 引言1.1 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数学对象。
在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这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数列常常在数学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数列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基本类型。
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而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相等。
数列的概念还可以扩展到更一般的情况,比如递推数列、无穷数列等。
递推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可以根据前几项的值通过某种规律来确定。
无穷数列则是指数列中包含了无限多项的情况。
1.2 换元法的引入换元法的引入,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代入不同的变量或参数,对数列中的项进行变形或进行求和过程。
这种方法在数列的求和、递推式推导和解决相关问题中都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换元法的思想来源于代数学中的代换,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或参数,可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列相关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掌握换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对于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掌握换元法的引入,可以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换元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学习中换元法的运用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的研究对象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所构成的集合,它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工具,在实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列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换元法是一种非常常用和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将问题进行转化,从而使得解决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换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变化,通过引入新的变量,从而改变数列的形式,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直观和简便。
换元法的运用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性质,有助于我们对数列的深入理解。
换元法在数列的求和、推导、证明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列的求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形式,通过换元法能够将其转化为更加直观和简单的形式,从而方便我们计算出数列的和。
在求等差数列的和时,我们可以令新的变量代替原来的变量,使得数列的和式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更容易计算。
在数列的推导和证明中,换元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已知的数列出发,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其转化为另一个已知的数列,从而得到更多的性质和规律。
在证明等差数列的平均值公式时,我们可以引入新的变量来表示数列中的某一个元素,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和的问题,进而完成证明。
除了在数列的求和、推导、证明方面的应用,换元法也经常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杂的数列模型,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问题进行转化,可以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和清晰。
在解决一些经济学、物理学等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换元法将数列模型转化为我们熟悉且简单的数列模型,进而得到一些具体的结论和定理。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方法,它常常应用在代数、微积分和函数等领域。
换元法是一种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或函数来简化原问题的方法,它能够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解决原问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讨它的作用和优势。
在代数中,换元法常常用于简化复杂的代数式或方程。
当我们要求解一个关于变量的复杂方程时,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或代数式来简化原方程,从而更容易求解。
当我们要对一个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或化简时,也可以运用换元法来转化成更简单的形式,便于进行后续操作。
对于如下代数式:x^4 + 4x^3 + 6x^2 + 4x + 1,我们可以引入新的变量y=x+1,从而将原式转化为y^4的形式,进而进行简化或因式分解操作。
这种方法能够大大简化代数式的求解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换元法在微积分中的应用在微积分中,换元法是一种常用的积分方法,它常常用于求解含有根式、三角函数等特殊形式的积分。
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或函数,可以将原积分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利用已知积分的性质或方法求解原积分。
对于积分\int \frac{1}{x\sqrt{x^2+1}} dx,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u=x^2+1,从而将原积分转化为\int \frac{1}{2\sqrt{u}} du的形式,利用已知积分\int\frac{1}{\sqrt{u}} du的性质求解原积分。
这种方法在解决含有根式的积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简化积分的求解过程,提高解题的效率。
在函数的研究中,换元法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当我们要对一个复杂的函数进行求导或积分时,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或函数来简化原函数,从而利用已知函数的性质或方法求解原函数。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换元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的各个领域。
它主要是通过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变量替换,从而把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形式。
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解决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种题型,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三个方面介绍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一、代数题型在高中代数中,换元法通常应用于求解含有变元的方程、不定方程、不定积分等问题。
对于含有二次项的二元一次方程,当系数较为繁杂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替换将原方程变为标准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解得未知数的值。
又如对于含有根式的不定方程,可以通过换元将原方程转化为不含根式的方程,从而求得方程的所有实数解。
换元法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解题方法。
以解二次方程为例,对于方程ax^2+bx+c=0,当a≠0时,可以进行变量替换y=ax^2+bx+c,将原有的二次方程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y=0的形式。
这样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求解方程的根。
对于一些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如xy=k或者y=ax^2+bx+c的形式,同样可以通过适当的换元进行求解,将问题转化为更易解决的形式。
在高中的不定积分中,也经常需要利用换元法来转化被积函数,从而求出原函数的不定积分。
例如当被积函数为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或者指数函数时,可以通过换元将原函数转化为更容易积分的形式,从而求得原函数的不定积分。
换元法的应用有效地简化了不定积分的求解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解题方法。
二、几何题型在高中几何中,换元法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坐标系、图形的变换、空间立体的计算等,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来简化解决。
对于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等问题,可以通过换元将原方程转化为更加简单的形式,从而更方便地求解问题。
对于已知图形的参数方程或者极坐标方程,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7 讲 换元法(高中版)(第课时)换元法⎪⎪⎪⎪⎪⎪⎩⎪⎪⎪⎪⎪⎪⎨⎧⎪⎩⎪⎨⎧⎪⎪⎪⎪⎩⎪⎪⎪⎪⎨⎧三角代换均值代换整体代换策略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分式为整式降次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标准问题标准化用途 重点:1.;2.;3.。
难点:1.;2.;3.;。
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
换元的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
换元后要注意新变量的取值范围,它既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换元法在因式分解、化简求值、恒等式证明、条件等式证明、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常用策略有:整体代换(有理式代换,根式代换,指数式代换,对数式代换、复变量代换)、三角代换、均值代换等。
整体代换:在条件或者结论中,某个代数式反复出现,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代换:如果把代数式换成三角式更容易求解时,可以利用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的联系进行换元。
例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
又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代换:对两个类似的式子,可令其算术平均值为t 进行换元;如果遇到形如 S y x =+ 或S y x =+22 这样的对称结构,可设 x =S 2+t ,y =S 2-t 或 t S x +=22 ,t Sy +=22等等。
1.换元法在方程中的应用我们知道,解分式方程时一般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无理方程一般用“两边乘方”的方法,将无理方程化成有理方程来解。
然而利用这些常规的变形方法解题,有时会产生高次方程,解起来相当繁琐,甚至有时难于解得结果。
对于某些方程,我们可以用新的变量来替换原有的变量,把原方程化成一个易解的方程。
例.(高二)如果关于x 的方程 0sin cos 2224=++θθx x 有相异的四实根,求θ的范围。
分析:此题已知条件的形式比较陌生,我们先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形式。
令 t x =2,则原方程化为:0sin cos 222=++θθt t ⑴ 使原方程有相异的四实根等价于使方程⑴有两不等正根。
由此得 ⎪⎩⎪⎨⎧>>->-=∆)4(0sin )3(0cos )2(0sin 4cos 4222θθθθ即 ⎪⎩⎪⎨⎧≠<>0sin 0cos 02cos θθθ解之得 452432ππθππ+<<+k k 且 )()12(J k k ∈+≠πθ2.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高二)设对所于有实数x ,不等式x 2log 241()a a ++2x log 221aa ++log 2()a a +1422>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aa +、log 2()a a +1422 三项有何联系?对它们进行变形后再实施换元法。
解: 设 log 221aa +=t ,则 log 241()a a +=log 2812()a a +=3+log 2a a +12=3-log 221a a +=3-t ,log 2()a a +1422=2log 2a a+12=-2t ,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 (3-t )x 2+2tx -2t>0 ,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 3048302->=+-<⎧⎨⎩t t t t ∆() ,解之得 t t t <<>⎧⎨⎩306或 , ∴ t<0 即 log 221a a +<0 ,0<21aa +<1 ,解之得 0<a<1 。
点评:本题使用换元法解不等式。
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
3.换元法在函数中的应用例.(高一)已知f(x+1)为奇函数,f (x )=x·(x+1),(x<1)求x>1时函数f (x )的解析式。
解:令x=t+1(t<0),∵ f(x)=x (x+1) (x<1) ,∴ f(t+1)=(t+1)(t+2) , 又f(x+1)为奇函数,故f(t+1)也为奇函数, ∴ -f (t+1)=f (-t+1),f (-t+1)=-(-t-1)(-t-2), 令T=-t ,(T>0),则f(T+1)=-(T-1)(T-2), ∴ )3)(2()(---=T T T f , ∴ f(x)= -(x-2)(x-3)=-x2+5x-6,(x>1) 。
点评:本题使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
4.换元法在数列中的应用例.(高三)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a n ,求数列通项a n 。
解:已知式变形为11a n +-1a n =-1 ,设 b n =1a n,则}{n b 为等差数列, ∴ b 1=-1 ,b n =-1+(n -1)(-1)=-n , ∴ a n =-1n。
5.换元法在复数中的应用对于涉及模及多变元的复数问题,基于运算方面的考虑,可以利用换元法简解。
6.换元法在三角中的应用例.(高一)设a>0,求f(x)=2a(sinx +cosx)-sinx ·cosx -2a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sinx +cosx =t ,则t ∈[-2,2],由 (sinx +cosx)2=1+2sinx ·cosx 得 sinx ·cosx =t 212- ,∴ f(x)=g(t)=-12(t -2a)2+12(a>0) t ∈[-2,2],当 t =-2 时, g(t)取最小值 -2a 2-22a -12。
当 2a ≥2 时,t =2,f(x)取最大值 -2a 2+22a -12;当 0<2a ≤2 时,t =2a ,f(x)取最大值 12。
∴ f(x)的最小值为-2a2-22a-12,最大值为122222212222()()<<-+-≥⎧⎨⎪⎪⎩⎪⎪aa a a。
点评:换元设 sinx+cosx=t 后,抓住sinx+cosx与sinx·cosx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
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2,2])与sinx+cosx对应,否则将会出错。
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与cosx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cosx,sinxcsox),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
例.(高一)△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1cos A+1cos C=-2cos B,求cos A C-2的值。
分析:由已知 A+C=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得A CB+=⎧⎨⎩12060°=°,对 A+C=120°进行均值换元,设AC=°α=°-α6060+⎧⎨⎩,再代入可求cosα即cosA C-2。
解法一:∵ A+C=2B 且 A+B+C=180°,∴A CB+=⎧⎨⎩12060°=°,设AC=°α=°-α6060+⎧⎨⎩,代入已知等式得:1cos A+1cos C=160cos()︒+α+160cos()︒-α=11232cos sinαα-+11232cos sinαα+=coscos sinααα143422-=coscosαα234-=-22,解之得 cosα=22,即 cosA C-2=22。
解法二:由A+C=2B,得A+C=120°,B=60°。
∴1cos A+1cos C=-2cos B=-22,设1cos A=-2+m ,1cos C=-2-m ,∴ cosA=12-+m,cosC=12--m,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cosA+cosC=2cos A C+2cosA C-2=cosA C-2=2222m-,cosA-cosC=-2sin A C+2sinA C-2=-3sinA C-2=222mm-,即 sin A C-2=-2322mm()-,cosA C-2=-2222m-,代入 sin2A C-2+cos2A C-2=1 整理得 3m4-16m-12=0 ,解之得 m2=6 ,代入cos A C-2=2222m-得 cosA C-2=22。
点评: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1cos A+1cos C=-22”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
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C=2B,得A+C=120°,B=60°。
∴1cos A+1cos C=-2cos B=-22,即cosA+cosC=-22cosAcosC ,和积互化得 2cos A C+2cosA C-2=-2[cos(A+C)+cos(A-C) ,即cos A C-2=22-2cos(A-C)=22-2(2cos2A C-2-1) ,整理得 42cos2A C-2+2cosA C-2-32=0 ,解之得 cos A C-2=22。
7.换元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例.(高三)实数x、y满足()x-192+()y+1162=1,若x+y-k>0恒成立,求k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x-192+()y+1162=1 ,可以发现它与a2+b2=1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代换。
解:由()x-192+()y+1162=1 ,设x-13=cosθ,y+14=sinθ,即xy=+=-+⎧⎨⎩1314cossinθθ,代入不等式 x+y-k>0 得 3cosθ+4sinθ-k>0 ,即k<3cosθ+4sinθ=5sin(θ+ψ) ,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