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课堂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设计
学生认真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续过渡
3.学会振荡。
4.每大组分两个小组,每小组中1人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将现象写源自导学提纲上,然后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学习震荡要领。
回顾如何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
提问学生
根据探索1提出的问题提问学生的猜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探索1
屏幕→出示课题
学生看屏幕,听教师讲话。
过渡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看导学提纲中【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齐读。
学生看导学提纲
齐读【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继续过渡
好,下面我们就分别探索一下这些问题。探索前我对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1.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学生拿出这只试管,观察。
出现惊讶的表情。
分析原因
提醒:你知道这一过程叫什么吗?
请阅读课本34页——35页找出相关内容。并填写导学提纲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并填写导学提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记忆新知
填写完了,请同学们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2-3遍。
学生记忆内容。
本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如何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新的问题
刚才我们的实验是在室温下和10ml水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能否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呢?请你做出猜想。
学生猜想。
提问学生有什么猜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索2
提出新的要求:
1.加热时注意安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3)学会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溶液的概念和知识,激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3.实验演示(15分钟)(1)饱和溶液的制备:取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溶解完全,再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至再也无法溶解,即得到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的制备:取另一个小瓶子,加入适量的食盐,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食盐溶解,即得到不饱和溶液。
4.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回答问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结果和操作的正确性。
6.拓展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完成相应的题目和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帮助解决问题。
7.归纳总结(5分钟)四、板书设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五、教学反思通过该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如何通过实验来鉴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五、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溶液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来举例说明(如盐水、糖水等)。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区别和性质,包括:(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被达到时,所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最大溶解量是否达到。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3.实验演示(1)实验材料: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剂和溶质,无水碱酸纸,实验盘等。
(2)实验步骤:②在每个溶液上方分别放置一片无水碱酸纸,观察无水碱酸纸上是否有溶液残留。
(3)实验结果: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不会产生结晶,而不饱和溶液的无水碱酸纸上会产生结晶。
(4)实验分析和解释:饱和溶液中已经凝聚了最大的溶质量,再加入溶质无法使溶质继续溶解,因此不会产生结晶。
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没有达到最大的溶解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继续溶解,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后,其中的溶质就会逐渐结晶。
4.总结与反思通过分享学生的实验心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饱和溶液最大溶解量区别性质溶解度八、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仪器、试剂等。
九、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掌握程度;2.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饱和溶液的概念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
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演示〕实验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演示〕实验三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对学生来说在理解这个只是点的时候可以借助部分的生活经验,但是两种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不止一种,当涉及到通过升温、降温的方式时,就必须借助实验才能让学生比较明白这种现象,如果想要彻底理解这个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题目中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
教师姓名
徐瑞琪
单位名称
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
填写时间
2020.8.26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九章课题1溶液
难点名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于这个知识点中包含的两个概念如果单独提取出来学生基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有一些限定条件,比如: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到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这些条件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相互转化,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深一层。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根据盐和硝酸钾溶解的视频让学生先认识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二、向学生重点解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限制条件,并配以相应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三、通过上述对限定条件的解释以及实验视频的播放就可以很溶液带学生总结出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紧接着继续用硝酸钾溶液通过某些方式在饱和和不饱和之间转化的视频,让学生对两种溶液的转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对视频中出现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留下一道题目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你有几种办法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4.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10毫升的水,分别加人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点拨】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3.2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材地位
和作用
知识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学会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从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提高了哪些能力角度谈谈今天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课中检测
1、如图,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则
四个圆相交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溶液的集合:A;B;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为学习溶液溶解度、溶液浓度等基本概念作必要打算。
通过经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白糖”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并驾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学问的巩固,也是为学习溶液的溶解度、浓度打下基础的一节课,所以上好这节课至关重要。
先通过试验制取三种蔗糖溶液,分析比较后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将这三种蔗糖溶液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推断及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分析这三种溶液中得出的,通过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进行概念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二、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育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实力和思维实力。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养成相互探讨,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四、教学用品药品:蔗糖、硝酸钾、食盐、水仪器:大试管或者烧杯、试管夹、酒精灯、50mL烧杯、玻璃棒、10mL量筒、药匙、火柴五、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其中蔗糖可以用硝酸钾代替)[设问] 一杯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蔗糖呢?学生一:可以;学生二:不行以;演示试验:1、用量筒量取10mL水,分别注入三只烧杯中;2、向三只烧杯中依次加入8克(①)、16克(②)、24克(③)蔗糖,搅拌,视察现象。
学生:沟通试验现象:烧杯①中完全溶解,烧杯②中完全溶解,烧杯③中有部分蔗糖剩余。
小结:一杯水中不行能无限地溶解蔗糖。
设问:溶液①能否接着溶解蔗糖?溶液③能否接着溶解蔗糖?学生:溶液①能接着溶解蔗糖,而溶液③不能接着溶解蔗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大胆猜想:可溶物(蔗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无限制地溶解吗?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二)活动天地: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溶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观察现象。
现象:1.硝酸钾固体消失,2.硝酸钾固体有剩余。
结论: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幻灯片)…………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发问,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叫做…………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幻灯片)…………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
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水。
师;好,那我们就试试。
实验: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也就是说,溶液可能变成了…………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幻灯片)…………,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另一支试管底部的硝酸钾也溶解呢?生:加热。
师:好,加热,那我们就一起加热吧!实验:加热另一支试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硝酸钾又溶解了。
师:这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生:跟温度有关。
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幻灯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设计思想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点──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
二、活动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两者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探索实验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科学品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4、科学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活动重点1、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建立起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几组探索性实验活动,培养对比思维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的探索。
五、活动模式:引导──探究──发现。
六、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活动目标,插入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青海湖美丽的风景,配音介绍咸水湖的知识,最后提出湖水日益咸化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向一杯水中加盐,是不是一直变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后说:"不会,盐放多了就不能溶解了。
")师:是这样的吗?生(讨论):不信你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不仅用食盐做实验,我们还用另一种物质──硝酸钾来实验。
[投影1](活动一)[活动一]固体在水中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一进行学生实验。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投影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提出)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二)通过实验探究与讨论,学习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师:要想让刚才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固体溶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生(讨论):热水中可能溶解得多,水多的时候也能溶解得多。
(这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动手给溶液加热或加水了)[投影3](活动二)[活动二]影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因素[学生实验]依据活动方案二进行学生实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
3. 学生能够运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难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实验药品和器材。
2. 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1. 预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2. 做好实验操作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从而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的转化,总结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应用: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1. 完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应用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课题2 溶解度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33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分析小结】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 ;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2.归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药品:硝酸钾、水。
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
【教学流程】
【流程说明】
1、复习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2、提出问题:室温下,一定量的水中能无限制的溶解硝酸钾固体吗?且进行实验验
证。
3、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室温下,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有最大
限度的。
4、呈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5、设置具体情景帮助学生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6、提出新问题:饱和硝酸钾溶液无论什么条件下都饱和吗?进行实验验证。
7、通过实验现象及图片分析得出结论。
8、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9、问题讨论,使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进行应用解决问题。
10、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课堂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第一册第二章溶液概念的基础上,从物质能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溶剂里入题,介绍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是对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饱和与不饱和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为溶解度及结晶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的角度上,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溶解,溶解度等现象和概念,但是对一定量溶解是否能无限溶解溶质没有做出深入思考,生活经验不足。
而这正是本节课的切入点,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与不饱和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识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是动态可变的及相互转化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搅拌液体、震荡试管、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等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观察、猜想、交
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意志和品质。
让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和体味交流合作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舞他们学好化学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目标设置,我把概念教学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逐步揭示出来,运用了过程式教学的理念,灵活运用了引导发现法,探究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三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发现和整理反思,前后铺垫,环环相扣,层进式解
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尝试了自主探究在概念教学上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改变了过去概念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比较、概括、归纳等多种学习能力和方法。
但是,由于课堂实验、讨论的环节较多,在课堂节奏的调控上需要认真思考,在课堂上需要机智灵
活地处理,以便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