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将传统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更多传统文化走出去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更多传统文化走出去|背景链接*歌剧《茶花女》中有句调侃:“你连中国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
”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一度停留在茶叶、瓷器、丝绸等粗线条的符号阶段,停留于某种“异域想象”。
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与世界更好地交流合作,需要丰富中国文化的世界名片。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用平板电脑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表演节目的视频。
视频中,阿拉贝拉献上了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诵《三字经》和唐诗。
据报道,阿拉贝拉18个月大就开始学习汉语。
而学习汉语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正成为一种时尚。
这说明,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希望走近中国文化,更好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综合分析*支持重点项目走出去是因为它们集中了中华文明的特点,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我们与全世界对话交流、沟通情感、融合文明的合适介质。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可国外还是有不少关于中国的误解和不当言论。
除了一些人有意为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对中国缺乏了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是神秘的,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文明很陌生。
人文交流的滞后,会加深误解和不信任,影响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消除这种状况,就需要拓宽渠道、增进了解。
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走出去的需要。
有数千年历史的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读懂中国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中医药是人类医学领域的瑰宝,小小青蒿素抗击疟疾,为世界作出了大贡献;中国武术强身健体、注重武德,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盘活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人文交流各领域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
|参考对策*总结:要科学长期规划、完善推广政策。
2018国考申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2018国考申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申论考试主题涉及非常多而广,在备考阶段,考生一方面要多做真题,又要涉猎一些申论范文,有助于提高写作的理论素养。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送的是一篇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申论素材,格式清晰,语言精辟,希望对大家可以认真诵读,有效积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激发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神,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贡献。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无论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
2018年国考申论范文: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2018年国考申论范文: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以下是国考的申论技巧和热点。
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文化兴亡人人有责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深厚广博。
时至今日,中华文化正在焕发出巨大的魁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西方哲学家萨义德甚至预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中心。
然而,一方面,咄咄逼人,是我们对本国文化的高度自信;另一方面,警钟长鸣,是警醒着我们文化面临的危机四伏。
无法回避,中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个巨大的高峰与险壑。
内忧深深,蠹生于木,我们的文化,正承受着来自于内部各种落后势力的腐蚀;外患重重,风起萍末,我们的文化,也饱经着外来强势文化的扫荡与入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兴亡,人人有责!悠悠数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链条,或者绵延,或者断开,取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
历史前行至此,它把文化的重担毫不犹豫地放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
我们的责任,不光是肩负,更需要让中华文化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与传承。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指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对于我们文化而言,同样如此。
我们痛心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和古典文化资源的舍弃和漠视,几乎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数典忘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正因为此,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然,愤慨心急不是应有的态度,我们要做的,是沐浴斋身,洗尽铅华,恭敬地来当翰墨飘香的古籍面前。
2018国考申论热点:振兴传统工艺
2018国考申论热点:振兴传统工艺背景链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有的甚至濒临消亡。
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贯通融合,重新激发其生命力,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被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顺势而出。
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如何振兴涉及理念、思路,也涉及具体的抓手性工作。
作为存续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工艺适应时代,找到恰当的再生产模式,避免走弯路,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中公时评[现状问题]每一项传统工艺都是一个传奇,既积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
尽管有些手艺很“土”,但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更给人一种乡土的亲切感、自豪感。
当下最大的问题,并不只是这些传统工艺藏在深闺无人知,更在于保护与传承“危机四伏”,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方面,老手艺仍然停留在手工制作、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传统理念里,因为缺乏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最终只能在现代化的高效机器流水线中落伍。
另一方面,有些“独门绝技”因为后继无人或传承“断档”而濒临消失,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
此语境之下,没有了特定的受众,没有了文化的认同,也就注定了传统工艺“绝活”会成为“绝唱”。
[意义]我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
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涵盖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像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广泛分布,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则大多与服饰、宗教艺术等相关。
在国务院公布的4批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工艺项目共有300余项,涉及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以及传统医药类中的药物炮制项目、民俗类中的民族服饰项目等。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在2017年11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一)含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二)特点
1.世代相传。
2.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
4.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对于传统文化重视不足。
2.与当代文化之间割裂现象严重。
3.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不足。
(二)原因
1.缺乏结合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
2.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
3.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入阐释。
总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重要性
1.传统文化是增添城市文化气息的根本方法。
2.传统文化是弘扬民间艺术的重要基础。
3.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二)对策
1.传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节日。
2.传承传统文化应该提升文化自信。
3.传承传统文化应该生长出现代的审美趣味。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
在此,中公教育申论频道推出【跟着大咖学写作】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
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做好文化传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更要把文化传承摆在重要位置,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而深厚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
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区分精华和糟粕,否则文化传承就会迷失方向。
区分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标尺,在反复权衡中练就火眼金睛,选择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学习和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但毋庸讳言,中华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局限,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
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进行正确取舍,取舍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国考申论范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要行之有道
2018国考申论范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要行之有道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中华文脉延续,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如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呢?以语言文字为中心。
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
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所蓄涵的丰厚文化底蕴,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
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
毋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
以文化经典为依托。
中华文化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用文字铸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
以经典原著为依托,大力推进经典作品的整理、翻译、改编、诵读等,让经典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根本性、支撑性作用。
以习俗节庆为纽带。
习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事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中国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成员心情、心性、心思的牢固纽带,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好每一个优秀传统习俗,能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以化育知行为关键。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
公务员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
公务员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公务员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近年来,文化繁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想要促进文化繁荣,传承民俗文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如何传承民俗文化,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认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是指民族、地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文化。
它是人们生活的记录,亦是一种文化的承担和传承。
传承民俗文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护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历史记忆的载体。
只有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民族的历史记忆,让后代继续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成就。
2. 培养国家认同感: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符号,代表一个国家的特色和精神。
传承民俗文化能够培养国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3. 丰富文化内涵:传承民俗文化可以丰富国家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通过传承实践,可以不断挖掘出新的文化资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民俗文化是多样性的体现,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通过传承民俗文化,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与和谐。
二、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与方法要想有效地传承民俗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系统性和多方位的方式与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采取措施保护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比如采取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记录下来。
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违法破坏民俗文化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引导社会关注和参与。
加强对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激发对传承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民众参与其中,增加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同时,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出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培训课程,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二)
2018年广东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二)一、注意事项1.阅读给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本次测验共1题,满分100分。
二、给定材料材料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2018广东省考申论热点:家风建设
2018广东省考申论热点:家风建设背景链接2018年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
视频中,习近平牵着妈妈齐心的手陪她散步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随后,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的“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关注,成为今年春节最暖心的记忆。
小时候牵妈妈的手,只因这双手是遮风挡雨的坚定倚靠;长大后牵妈妈的手,则是为了表达寸草春晖的无尽感恩。
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都是家风的传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家教家风的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和个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综合分析[家庭及其德育功能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生活在东亚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地缘政治治理关系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家族关系的影响,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更是“天下”这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
旨在强调家庭对于国家治理、天下兴亡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
家是人的出生之地,是人的生活依托和物质家园。
我们需要父母亲人的供养,才能完成生理成长、学业发展,才能成家立业。
不仅如此,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缺乏一种家园感,我们的灵魂就无处栖息安顿,而难以安身立命。
有父母才有家,这就是无数中国人过年时都要不远万里回家省亲的原因。
德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都是母教的光辉典范。
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级真题及答案
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测试申论(县级)真题及答案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并简要说明.(此题20分)要求:总结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此题30分)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2.内容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3.条理清楚,行文流畅;4.篇幅不超过500字.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拟题目,写一篇策论文此题50分)要求:1.主题鲜明,对策合理,有针对性;5.条理清楚,论证严密,符合逻辑;6.结构完整,表达准确,行文流畅;7.篇幅在800—1000字.给定资料材料1: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技能人才都不可或缺.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广东技工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2021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21名广东“新工匠”闪耀"世界技能的奥运会",勇夺5金4银6铜2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正确奖〃.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盛赞“广东技工教育非常成功,选手们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表现令人惊叹〃“广东的年轻人展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技能人才最优秀的一面〃.在巴特利看来,广东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实了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非常成功.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产教融合不深、企业参与不够、人才培养与企业和产业开展需求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此,广东首创“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即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这一模式已被国务院纳入?关于增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推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为适应企业和产业开展需求,广东技工教育积极搭建“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全省百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广东技工教育全面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培养评价重要指标.同时,实行技能学制提升实操比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实践的时间比为4:6.实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老师在生产环境和模拟场景中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一批根底扎实、覆盖面广的技校实训中央.广东技工教育着力建设国际合作学院(班)、深化中外校企合作、推进学生海外交流,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技工院校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技工院校优秀教师、治理人员赴境外培训交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新观念、宽视野、高素质的治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强化合作交流,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强国和地区机构到广东开展技能比武、技术研讨,选派广东优秀专家、选手到境外开展世界技能大赛观摩学习.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广东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80%面向现代产业.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打造技能人才培训的高端品牌,促进技工教育向高端开展,从2021年起,广东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国家示范性技工院校,稳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形成为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多年来,广东技工教育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还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一切有学习需求、培训愿望的人,为他们提供时机均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效劳;创造性推行送教进厂、送教进村、校镇结合等培训模式,不断输送技工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开展需求,促进全省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不断优化.材料2: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40年前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如今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在众多人才数据统计中,成绩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泼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留学回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5.8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开展作出了巨大奉献.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外国人才75万人次,居中国内地首位.“靓丽”的数据不仅表达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兴旺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方案"19人……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驱动开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2021年初,广东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人才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给予W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为破解制约广东青年人才创新开展的问题,助力打造南粤青年创新人才高地,同年12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广东在站博士后的生活补贴资助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15万元,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在各项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纷涌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广东创新水平的“井喷”.今年2月,?中国区域创新水平评价报告(2021)?对外发布,广东区域创新综合水平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在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有3个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 3.3万家左右.毋庸置疑,“广东创新〃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广东将研究更具创新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持续通过打造高端平台来集聚人才,继续做好配套效劳,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新所需要的中介效劳.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广东将形成更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开展.材料3:2021年,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国家统计局组枳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数据品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占人力资源总服的比制越15.5%.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道总量分别为729.0万人、4334.1万人、7328.1万人、4501.0万人、1692.3万人、75.9万人,较2021年分别增长4.0%、45.5%>32.0%、57.2%、61.4%、272.11%.±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6.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3%,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 3.3%,分别比2021年上升4.4、1.7、1.1个百分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42.4%,Lt2021年上升8.2个百分点.人才奉献率到达33.5%,比2021年上升6.9个百分点,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尽管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开展上呈现良好态势,然而,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问题.例如,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3%和6.2%.高级技工占比仅为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的一半,缺口高达IOOO 多万人.以高新领域人才为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我国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市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猛然增加,大数据人才的供应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专业人才缺失已成为牵制无人驾驶应用的主要原因.专业人才短缺不仅是新兴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畜牧业一直是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产业和优势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开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规模化转型期,更多养殖场把开展的目光放在了更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集约化的资源配置、工厂化的饲养治理上.然而,目前各地畜牧养殖行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农村分散的传统养殖户,文化水平低,养殖设备、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同时,近年来畜牧专业可招收到的学生越来越少,畜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又选择去大城市开展,愿意留在农村从事畜牧行业的人逐年减少.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成了各养殖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材料4:人才学理论认为,人才是指那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不是头衔、不是标签,更不是一种摆设.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能在熟悉和实践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开工作、事业、社会开展进步.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V工区,管延安神情平淡,稳稳地拧着固定蝶阀的螺丝帽.8万吨的沉管就像一艘航母型潜艇,沉放、起浮就靠这个阀门来限制J,安装精度必须限制在1毫米以内.18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的管延安,通过20多年的勤学苦练,不但精通鎏、削、钻、钱、攻、套、钾、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得心应手.他凭着高超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成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在苏州绣品街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展示了多幅姚惠芬的得意之作,作品下的名片历数了她获得的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苏绣)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未满18岁时,出生于刺绣世家的姚惠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40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不断创作与创新,将传统刺绣的针法技艺与西方素描的技法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简针绣〃,成为当代苏绣大师.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信佬族乡团结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6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长的“天渠〃.当地人管它叫“大发渠〃.村民们以最朴实而又最隆重的口头命名方式,感谢他们的带头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3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都交给了村里,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2021年,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他又荣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农村一线、工厂车间、网络平台、科技前沿,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和职业,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解决问题,善于破解难题,提升工作绩效,促进事业开展,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人才.只有坚持将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水平作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才真正接地气、立得住、有生命力.材料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决定着开展的进程和力量.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剧烈的人才竞争下,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争夺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伴随人才流动而来的是身份改变、家庭迁徙、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改变,国内外一些优秀人才往往由此脚蹦.破解这一难题,“柔性引才”具有突出的优势.所谓“柔性引才〃,是指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为本,对人才“使用弹性、治理软性、效劳个性〃,充分表达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灵活的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破除现实羁绊、解决后顾之忧,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弥补国内或区域的人才特别是领军和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然,柔性不是随性、任性,要警惕不良的人才政绩观,不能为充数字和门面而随意引进,对引进的人才也要建立合同契约,机制上要有约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柔性引才”这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机制科学、举措稳妥的人才引进方式正合时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素来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潮推动了广东的跨越开展,今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度也必将助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材料6:人才流动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人才流动的因素.例如,不同身份人员的治理方式、工资福利、晋升渠道等不尽相同;人才效劳机制不健全、个性化效劳缺乏、人事档案治理手段滞后:一些人担忧自身水平不够,一旦辞职创业失败,没有退路;而很多人愿意向上流动,不愿向下流动;愿意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单位工作,不愿意到条件差、待遇低的地方、单位工作等等,不一而足.针对这些制约,一些地方创新举措,在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上海:建立人才流动“旋转门〃机制上海建立高校智库人员引进和聘用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实现研究者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之间有序流动,通过推行“旋转门”制度促进研究者柔性流动.鼓励高校教师到政府挂职或到各类研究机构全职从事咨询研究工作.教师全职到政府或研究机构工作且人事聘用关系不变的,可保存事业编制.探索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的年薪制,用于吸引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秀咨询研究人员.天津:“组合拳〃助推京津冀人才加速流动为吸纳更多的人才参与自贸区、自创区开展,天津市实施京津冀人才资质互认互准.凡持有三省市人社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人才,到天津双创特区就业创业将享有工程申报、企业注册等方面的便利.目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开展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建立起高级专家数据库,为三地人才共享共用.该市将利用数据库进一步加大延揽首都人才的力度,同时考虑与河北省在错位开展、产业布局中人才的互通互融问题,为本地用人单位、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寻觅人才铺设路径.贵州: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了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贵州省建立完善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长效机制.逐步引导省、市、县各级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到乡镇帮助工作或挂职锻炼,在乡镇期间,享受基层工作津贴.针对大量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台政策,对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鼓励加以保证,尤其是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着力破解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难题.湖北:基层一线人才到省城挂职锻炼为增强对基层一线人才的培养力度,湖北省2021年启动了“选调基层一线人才挂职锻炼〃工程,面向全省省级以上贫困县和扶贫点的教育、卫生、农业等企事业单位,选调专业技术人才到省重点企事业单位脱产挂职学习锻炼一年.挂职期间,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省里对挂职人员每人每年还给予1.2万元标准的经费补助.材料7:“成千上万的蜜蜂,才能酿出蜜大局部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是普通工蜂的工作,但没有它们,蜜就酿不出来.真正的科技躯体,每一个细胞都要激活.为此,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各类人才成长、更好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中科院某研究员以数学学科为例说,从事数学研究的特点就是“慢”,出成果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他希望国家更加重视科研开展环境,形成尊重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社会气氛,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心无旁萼投入科研.不同学科出成果的周期是不同的,学科成果的评价应该设置合理的评价周期.针对目前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仍偏向于招收、资助“海归〃青年科技人才的情况,中科院的另一名研究员认为,外乡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并不比海外留学回来的差.就如,他所在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体细胞克隆猴团队的一名核心成员,在博士毕业时有水平申请到国外顶级实验室,但这位博士还是决定留在国内继续挑战“克隆猴”的难题.该研究员认为:“要想取得更多重大原创突破,就要更加重视外乡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领域不同,产出不一样,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评价教授研究员,在重视其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获奖数目等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同行评价.而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应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水平、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开展的实际奉献等.以中山大学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为核心的某科研团队,将4项专利作价1016.88万元,与广东某食品集团股份合作成立公司.该公司成立仅两年,年产值就达1.8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科研成果迅速落地,得益于中山大学在评价体制上开展分类改革,肯定了科研人员对产业法阵的实际奉献.材料8: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坚持党管人才原那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台多项举措,大刀阔斧推进人才工作简政放权.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职称评审权、用人自主权•……不断放权之下,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活力逐步释放.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减少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普遍推行一站式效劳、网上申报,通过简政、松绑,为人才创新创业减轻了负担,这些举措广受好评.虽然简政放权总体成效明显,但在有的地方、有的事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地方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由于部门分割、权责不清,在办理绿卡等事项时,还存在审批环节多、审核要件多、办理周期长、整体效率低的问题.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对人才工作的治理.以职称评审下放为例.为保证评审公平公正,有的省份明确,政府部门要管好规划、管好数量结构、增强监督复核,并明确了处分举措,促使高校谨慎地用好这份权力.有的省份那么明确要求高校组建评审纪律监督委员会,增强纪律要求与监督,防止出现“一放就乱〃.除了做好监管,政府还需在公共效劳上加力前行.对此,有专家认为,政府在人才工作中必须从前台“唱戏〃转为后台效劳,积极向提出开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提升效劳效能、优化开展环境等方面的角色转换.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还注重培育中介组织,大力推进政府购置人才效劳,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有序分工、良性互动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提供更好的优质公共效劳,还应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某大型科技企业在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上,通过集成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同岗位优秀人才的一系列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出各项相同的指标,使得岗位胜任特征成为名副其实的选人用人标准,从而解决了人才评价面向未来的问题.企业的做法为政府创新人才工作技术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改革在深入,人才工作正攀上更高的台阶,加快人才法制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各方的期盼.“这些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会不会变?〃这是盘旋在不少社会中介机构负责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心头的疑虑.在他们看来,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出台时较随意,解释权归政府,容易出现无疾而终的结果.有专家认为,应将人才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建立涵盖促进人才开展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夯实根底.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并简要说明此题20分)要求:总结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1.创新办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院校与企业对接.2.推行双证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指标,实行技能学制和课程关系改革,建立实习基地.3.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世界技能大赛强化境外合作交流.4.实施品牌建设.开设品牌专业,打造人才培训高端品牌.5.扩展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I,为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提供教育与培训;送教进厂、进村、校镇结合.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此题30分)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6.内容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7.条理清楚,行文流畅;8.篇幅不超过500字.【参考答案】人才是第一资源开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拥有人才资源,才能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力.因此,人才对于国家的开展至关重要.人才是创新开展的助推器.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创新水平的“井喷〃.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水平首次排名全国第一,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3个一级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创新”成为“世界名片”.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开展的重要力量.深海钳工管延安凭借高超技艺满足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高精度要求;刺绣达人姚慧芬融合中西方元素,创新刺绣技法为国腻得世界称赞;时代楷模黄大发不畏艰苦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坚持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社会开展进步才是人才价值之所在.尽管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呈良好趋势,但人才短缺仍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高新领域还是传统行业,都因人才短缺面临着开展困境.因此,我国需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培养各领域人才,破解人才难题,才能更好聚集人才资源,努力形成社会繁荣的新景象.。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1500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有客观的历史认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多年发展的结果,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客观地认识其优点和不足。
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发展。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轻视和否定。
其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创新性。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艺,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式,而需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创新性。
我们应该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和新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第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其积极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如仁爱、礼义廉耻等。
这些价值观念具有普遍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这些积极价值观念,将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去弘扬和传播。
最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灵,它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冲击,传统文化精髓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精髓的保护和传承中,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尊重并传承它们。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这是我们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申论范文: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优秀申论范文: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但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重新赋予其活力和影响力。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根基。
它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的宝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传统文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质,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根和灵魂。
其次,传统文化是人们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价值。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尊重老人、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等,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坚守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培养和传承这些优秀的品质和道德观念,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既注重物质生活,又注重精神追求。
再次,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识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既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也可以在国际交往中展现我们民族的魅力和自信。
通过传统文化的涌起,我们能够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形象,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
同时,传统文化的研究也能够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重新赋予其活力和影响力。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保持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提高我们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同时,传统文化的涌起也能够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传统和现代的申论范文
传统和现代的申论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申论视角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面对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去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用创新的思维去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化。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传统的工艺美术,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些文化瑰宝,既包含了先人的智慧,也寄托了我们的民族情感。
因此,我们要珍视这些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内涵,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然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文化传承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之路。
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我们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舞蹈等转化为数字化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推广传统文化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传统文化传承队伍。
这支队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形式。
在推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与社会的互动。
文化创新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需要与社会需求、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关注时代热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形式。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多元文化,吸收各种有益的文化元素,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申论视角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既需要坚守传统、又需要创新发展的过程。
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传统文化传承队伍,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并保持开放的心态,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申论热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600字
申论热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600字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一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的不断更新,传统文化开始被慢慢遗忘,这让人大为苦恼。
因此,要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需要大力发展历史文化产业,重视历史文化价值,把传统文化慢慢向外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首先,应该加大宣传投入,通过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传统文化的可视性,让人们更加印象深刻。
其次,立足当地,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比如政府可以组织小区居民参加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加强居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既让大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又让人们有机会抱有热爱古老文化的心情。
此外,应该加大传统文化实体市场的投入,比如开展相关展览、表演、展示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了解传统文化,发现其中的价值,从而加致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今天,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尊重历史文化,尊重民族文化,用行动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能够被传承更久,让更多的人懂得它的精髓,让更多的人拥有它的精神力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意义,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申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现代社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然而,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将其传承下去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首先,传承传统文化意味着继承文化的精华,使之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具有独特的价值。
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承,如教育、文化活动、媒体传播等。
通过学校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文化活动则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传统节日庆祝、艺术展览、民俗表演等形式,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如电视、网络等,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然而,单纯的传承还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便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既要保留其独特的特点,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融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来进行创新。
例如,可以将传统的绘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
另外,传统工艺也可以通过创新来注入新的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独有性和原创性,避免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破坏了文化的纯粹性。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等,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同时,全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觉的行为来支持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开放包容,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良性互动。
2018年申论作作文
2018年申论作作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逐渐加深。
然而,现实情况下,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机。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首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撑,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
学校应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机会。
其次,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保护传统文化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人们在不同地区和时间都能欣赏到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要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从业者。
传统文化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人才的传承和发扬。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资金和场地等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培训和保护,让他们的技艺得到
传承和发展。
总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申论范文:传古今经典 树当代文化
申论范文:传古今经典树当代文化申论范文:传古今经典树当代文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文化的塑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而当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更需要巩固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古人的智慧。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传承和弘扬古代经典,以塑造当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经典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理念、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是当代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思考价值观的重要参考。
譬如《论语》这一部古代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道德规范。
在当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论语》中的故事和言论,了解到儒家文化的精髓,理解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从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
作为一部反映封建王朝衰落的小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红楼梦》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入探讨了人性、人际关系、权利、财富等社会现象,呈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当代人在阅读《红楼梦》时,不仅能够欣赏优美的艺术形象和剧情,更能够通过刻画人物和事件来思考和探讨自己的处境和人生意义。
通过传古今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
古代经典不仅仅是过去的产物,更是对当代人具有启迪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古人千百年前的思考和智慧,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正如圣贤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优点,吸取他们的智慧,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传承古代经典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典作品中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都值得当代人借鉴和学习。
通过学习古典文化,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同时,传承古代经典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情操和道德观念,让人们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除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益外,传承古代经典也对当代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申论范文: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公务员申论范文: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对文化自信的不息强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宝正逐渐受到宽广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丢失传承和流失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实行有效的措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起首,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扬和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只有大力宣扬和传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
政府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展览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国画、书法、国粹音乐等等。
同时,学校也应该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和内容,让同砚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卫和修复。
传统文化是一座非物质的精神宝库,让它持久且进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卫传统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卫和修复工作。
同时,在城市和村落也应该建设一些专门的场所来展示和保卫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进修和体验的机会。
此外,应该乐观开掘和整理传统文化的珍品,进行探究和传承,保留其奇特的文化魅力。
第三,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观。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议和宏扬中华传统的仁爱、和谐、孝道等核心价值观,让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乐观的作用。
此外,传统文化也应该与现代科技、娱乐等相结合,开发一些更具现代审美和时尚感的传统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最后,应该加强国际沟通与互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借鉴其他国家的阅历和文化,能够丰富和进步传统文化,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政府可以鼓舞和支持国内外文化沟通,组织一些国际艺术节、文化展览等活动,增进不同民族的文化沟通和共享。
同时,还可以鼓舞文化企业走出国门,向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将传统文化记忆和
精神融入现代生活
|背景链接*
2018年初,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
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
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就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
“我认为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
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脉络不断的保证。
”
|综合分析*
用表情包的形式来展现和推广甲骨文,不仅给古老且高深莫测的甲骨文赋予现代魅力,也符合互联网文化传播的规律,可谓是一种艺术化的文化创新。
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也是破解中华文明的密码。
对很多人来说,甲骨文都是既遥远又深奥的,毕竟这种文字与现代人之间隔着三千年的时空距离。
现实中的很多人对甲骨文不认识、不了解、不会欣赏,对甲骨文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是不闻不问,知之甚少,导致这一文字艺术长期沉睡在历史的教科书中,与现代生活有着严重的脱节。
而今,“甲骨文表情包”的出现,一下子将甲骨文拉到了公众面前,消除了三千年的时间障碍,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甲骨文的艺术之美,也展现着先祖们的智慧和才华,更让这种古老的文字走进了现实生活和娱乐交流,赋予古老的汉字以时代气息。
进一步说,“甲骨文表情包”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
表情包是社交工具中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往往是一个表情就可以起到沟通的效果,甚至一个表情有时候就可以代替无数言语。
将甲骨文制作成表情包,无疑是符合互联网社交需要的,不仅可以传播和展现甲骨文的文字之美,还能起到交流沟通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甲骨文表情包”延长了网络词语的生命。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了很多网络词语,这些词语传播广、知晓度高,可以视为是一种崭新的文字创造。
比如“神马”“白富美”“单身狗”“有木有”等,这些网络词语传播效率高,深受网络追捧。
用甲骨文来书写这些网络词语,网络词语的生命无疑可以延长。
借助网络词语来展示甲骨文,不仅
形式新颖,而且内容新奇,为后人展现出一幅远古图卷,能够引人注意,让人充满好奇,起到快速传播的效果,是传播和展示甲骨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往的甲骨文研究,大多停留在古代语境中研究古代,或者对甲骨文进行生涩的传播和解读,缺乏现代理念,也缺乏趣味性,这种研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也难以达到积极效果,往往是研究者说得滔滔不绝,听讲者听得一头雾水。
如今,“甲骨文表情包”借助互联网,让公众在使用过程中认识甲骨文,理解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总之,将甲骨文与表情包相结合,不仅符合现代传播需要,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意。
这种形式,不仅展现出古代文字之美,也让古老而遥远的文字变得近在眼前,触手可及,融入到生活中。
|参考对策*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
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
第一,要有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道德观念,它是“我们”的,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
更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虽然今天已经进入21世纪,这些文化记忆和精华,一点都没有过时。
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对工业化文明带来更为细腻的滋润和影响功效。
比如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因此,今天的我们要树立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放在社会发展的最高处,当作“须臾不可离也”的精神家园。
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根基上,创造更多持久与和谐发展。
第二,要有忠诚的文化保护意识。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不同文化间存有这样那样的交融交锋和博弈,人们容易出现精神迷茫和价值迷失。
比如有人就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而对于传统文化有所忽视,以至于不少传统文化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疲软和后继无人的态势。
印度国会议员曼万达说:“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之一,如果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将成为生活在自己
土地上的文化难民。
”文化断了根,民族没了魂,社会没有了传统记忆,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软实力损失。
因此,今天的我们,才要登高望远,将文化保护和继承,当作义不容辞的发展责任、精神责任,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得到复兴和光大。
甚至要敢于和各种戕害传统文化的不良做法坚决斗争。
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第三,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转化和发展意识。
文化申遗、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最终目的是要让文化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继承。
因此,今天的我们,在盘点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树立紧迫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意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再是呆板的、抽象的,而是鲜活的、水灵灵的,人们当然就非常喜欢。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方式,用时尚化的方式来解读古老文化,让传统经典和文化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产品。
让传统文化好懂、好听、好读,成为不可或缺的最爱,传统文化就能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转化路径上,越走路越宽。
原标题:将传统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耿银平原标题:甲骨文表情包是文化创新新表情来源:四川文明网作者: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