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09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合集下载

第0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0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uC = iC =
uC

ɺ 2U C Cos ( ω t + ϕ u ) ↔ U C = U C ∠ ϕ u ɺ 2 I C Cos ( ω t + ϕ i ) ↔ I C = I C ∠ ϕ i
6
du C iC = C = dt
2 ω U C [ Sin ( ω t + ϕ u )] ⋅ C
π = 2 ω U C Cos ( ω t + ϕ u + ) ⋅ C 2 ɺ = ωU C ∠ ( ϕ + π ) ∴ IC C u 2
ɺ ɺ ∴ U = ZI
复阻抗: Z = R + j ( ωL − 1 )
ωC
18
二、Z的意义的讨论 1. 物理意义 元件在正弦稳压状态下电压相量和电流 相量的比值定义为Z。
ɺ U U∠ϕ u U Z= = = ∠ϕ u − ϕ i ɺ I I∠ϕ i I

Z = | Z | ∠φ
19

阻抗 单位Ω | Z |= U
ɺ ɺ ɺ ɺ KCL I R = I L = I C = I
ɺ ɺ ɺ ɺ KVL U = U R + U L + U C
ɺ ɺ VCR U R = R ⋅ I R
ɺ ɺ U L = jωL ⋅ I L
ɺ UC =
1 ɺ ⋅ IC jωC
17
化简:
ɺ = RI + jωLI + 1 I ɺ ɺ ɺ U R L C jωC 1 ɺ = [ R + j ( ωL − )] I ωC ɺ = ZI
ɺ UL ɺ UR
ɺ U
容性电路 X L = XC 3)X = 0
ϕ=0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阻抗和导纳阻抗和导纳的概念以及对它们的运算和等效变换是线性电路正弦稳态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1. 阻抗1)阻抗的定义图9.1所示的无源线性一端口网络,当它在角频率为的正弦电源激励下处于稳定状态时,端口的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的比值定义为该一端口的阻抗 Z 。

即单位:Ω上式称为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其中称为阻抗模,称为阻抗角。

由于 Z 为复数,也称为复阻抗,这样图 9.1 所示的无源一端口网络可以用图 9.2 所示的等效电路表示,所以 Z 也称为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抗或输入阻抗。

图 9.1 无源线性一端口网络图 9.2 等效电路2)单个元件的阻抗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等效阻抗分别为:a 电阻b 电容c 电感图 9.3 单个元件的网络a图 b图 c图说明 Z 可以是纯实数,也可以是纯虚数。

3) RLC 串联电路的阻抗图 9.4 RLC 串联电路图 9.5 阻抗三角形由 KVL 得:因此,等效阻抗为其中R—等效电阻 (阻抗的实部);X—等效电抗(阻抗的虚部) ;Z、R 和 X 之间的转换关系为:或可以用图 9.5 所示的阻抗三角形表示。

结论:对于 RLC 串联电路:(1)当ωL > 1/ωC 时,有X >0 ,φz>0 ,表现为电压领先电流,称电路为感性电路,其相量图(以电流为参考相量)和等效电路如图 9.6 所示;图9.6 ωL > 1/ωC时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2)对于RLC串联电路当ωL < 1/ωC时,有X <0 ,φz<0 ,表现为电流领先电压,称电路为容性电路,其相量图(以电流为参考相量)和等效电路如图 9.7 所示;图9.7ωL < 1/ωC时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3)当ωL = 1/ωC时,有X=0 ,φz=0 ,表现为电压和电流同相位,此时电路发生了串联谐振,电路呈现电阻性,其相量图(以电流为参考相量)和等效电路如图9.8所示;图9.8ωL = 1/ωC时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4) RLC 串联电路的电压U R 、U X 、U 构成电压三角形,它和阻抗三角形相似,满足:注:从以上相量图可以看出,正弦交流RLC串联电路中,会出现分电压大于总电压的现象。

最新[工学]第0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幻灯片

最新[工学]第0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幻灯片
Y1 1 0.01 285.020 Z 7.815.020
0.008j20.009S8
R1 1 12 2 G 0.0082
R’ L’
L0.010w 980.10m 2 H
注意
①一端口N0的阻抗或导纳是由其内部的参数、结 构和正弦电源的频率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 其每一部分都是频率的函数,随频率而变;
例 已知:R=15, L=0.3mH, C=0.2F,
w u 52 c( ot s6)0 f, 3 14H 0. z
求 i, uR , uL , uC .
R
L
解 画出相量模型
+ + uR - + uL - +
U 5 60 V
u -
i
C uC -
jwLj2π31400.31 03
j5.65Ω
R jw L
(1)Z=R+j(wL-1/wC)=|Z|∠z 为复数,称复阻抗 (2)wL > 1/wC ,X>0, z>0,电路为感性,
电压超前电流。
相量图:一般选电流为参考向量, i 0
电压
三角 形
U
z
U L
U U R 2 U X 2U R 2(U L U C )2
U C
+ U R -
UX 等效电路 +
u L 8 .42 c( o ω ts 8.6 6 o)V
u C 3 .95 2 c( o ω ts 9.4 3 o)V
相量图
注意
U C U L
U
-3.4°
U R I
UL=8.42>U=5,分电压大于总电压。
3.导纳 正弦稳态情况下
I
+

电路第4章 正弦稳电路的分析-PPT精选文档

电路第4章 正弦稳电路的分析-PPT精选文档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00 cos( 314 t ) V 【例4.1】 已知某电压正弦量为 u 。
试求该电压的有效值、频率、初始值,并画出其波形图。 【解】 U

6
1
314 ( 0 ) 100 cos 100 cos 30 86 . 6 V f 50 Hz u 6 2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考虑到相位差的取值范围,有 11 195 2 165 12
两正弦量的波形为
i1 20cos( 314 t )A 3 20cos( 314 t 60 )A

i 2 10 sin( 314 t ) 4 3 10 cos( 314 t )A 4 = 10 cos( 314 t 135 ) A
2.幅值(或称振幅)和有效值 化过程中能到达的最大值
I m 为电流的幅值(或称振幅),它表示正弦电流在整个变
在电路中,一般用正弦量的有效 值来表示一个正弦量在电路中的 实际效果。 图中,i 为正弦量,I 为直流量。
i R I R
两者消耗的电能分别为
W ~ Ri dt
2 0
T
W _ RI T


【解】 i 10 sin( 314 t ) 10 cos( 314 t ) 2 4 4 2 3 10 cos( 314 t ) A 10 cos( 314 t 135 ) A 4 (1)两正弦量的相位差为
60 ( 135 ) 195 i1 i2
~ 220V
镇流器
启辉器
灯管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课件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课件

106
j26.5Ω
Z R jL j 1 15 j56.5 j26.5 33.5463.4o Ω C


I
U Z
560o 33.5463.4o
0.149 3.4o
A


U R R I 150.149 3.4o 2.235 3.4o V


U L jL I 56.590o 0.149 3.4o 8.4286.4o V
9. 3 电路的相量图
作用:直计观算显。示各相量之间的关系,用来辅助电路的分析 和 做法:并联时,以电压相量为参考,确定各并联支路的电 流 相量与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串联时,以电流相量
为参考,确定有关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夹角。 作图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 i + u -
R
L
+ uL -
C
已知:R=15, L=0.3mH, C=0.2F,
[ R j( L 1 )] I C
[ R j( X L XC )] I
Z R jL j 1 C
(R jX ) I
R jX
Zeq Z1 Z2 Zn
.
Uk
Zk Zeq
.
U , k
1,2,
,n
R、L、C 串联电路的性质:
Z=R+j(L-1/C)=|Z|∠j
(1)当L=1/ C 时 ,X=0, j =0,电路为电阻性,电压

UC j
1

I 26.5 90o 0.149 3.4o 3.95 93.4o V
C
则 i 0.149 2 sin(ω t 3.4o ) A uR 2.235 2 sin(ω t 3.4o ) V uL 8.42 2 sin(ω t 86.6o ) V

第0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0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U
-

UR
UL
UR 60(53.13 )V
U L 24036.87 V UC 160(143.13 )V
0
U
I



5μF
UC -

UL

0
I

U
53.13


UC UC UR



UL

UR
(a)
(b)
例2:画出上节例2电路的相量图
I 10Ω

0.5H +

I 0.6052.30 A
U 1000 I 4(53.13 )A Z eq 2553.13

正弦电流 i 为
i 4 2 cos(5000t 53.13 )A
I 15Ω 12mH + + - + UR UL U 5μF

-
UC -
+
各元件电压相量为:
UR R I 60(53.13 )V
二、 绘制相量图的目的
1. 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相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各 元件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即KCL和KVL关系;
2. 借助于相量图可以方便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三、绘制相量图的一般方法
1. 如果绘制电路串联支路部分的相量图,则以电 流相量作为参考相量,根据支路元件的VCR确定 有关电压相量,然后再根据回路上的KVL方程, 用相量平移求和的法则,画出回路上各电压相量 所组成的多边形;
Yeq Y1 Y2 Yn
各个导纳的电流分配为:
Yk Ik I (k 1, 2, Yeq

电路课件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电路课件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04
正弦稳态电路的谐振
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的定义
在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的感抗等 于容抗时,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质,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这种现象称为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的特点
在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 电流最大;电感和电容上的电压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串联谐振的应用
串联谐振在电子、通信、电力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如收音机的调谐电 路、无线电通信的滤波器等。
无功补偿作用
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并有助于维持电力系统的 稳定运行。
无功补偿的方法和实现
无功补偿方法
无功补偿的方法包括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无功发生器 (SVG)等。
无功补偿实现
无功补偿的实现通常需要在电力系统中安装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并根据电力系 统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和控制。
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阻抗是表示电路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 理量,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共同决定。
在正弦稳态电路中,阻抗和导纳都是 复数,可以用实部和虚部表示。
导纳是表示电路导通能力的物理量, 由电导和电纳共同决定。
阻抗和导纳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重 要概念,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 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是衡量电 力设备效率的指标,它表示了电力设 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有功功率与视 在功率的比值。
功率因数计算
功率因数可以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 波形,然后计算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因数通 常由电力表直接给出。
无功补偿的概念和作用
无功补偿概念
无功补偿(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引入 无功电源,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减少线路损耗和变压器 损耗。

电路分析第0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电路分析第09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UR -
UL

US

1 j C

UC

图 9–4 例9-1图
14
解: 已知 U S 1000V ,
1 ZC j j 40 Z R 15 Z L jL j 60 C Zeq Z R Z L ZC 15 j 20Ω 2553.13 Ω感性阻抗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1 9.2 9.3 9.4 阻抗与导纳 电路的相量图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
9.1 阻 抗 与 导 纳
I I

U

N0
U
Z


(a)
(b)
应用相量法,端口的电压相量 U 与电流相量 I 的比值定义为
该一端口的阻抗Z(又称为复阻抗),即有
9
I
如果N0 内部为RLC并联电路, +
则导纳Y为
I1
I2
I3
1 j C
I 1 1 Y jC R jL U 1 1 j (C ) R L G jB Y Y
实部 虚部 模 辐角
U
R
jL

(a)

I
IG
IB
当B>0,即C>1/L时,称Y呈容性,当B<0,即C<1/L 时,称Y呈感性。
i

u

2
1H
0.5F
12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线性电阻电路的KCL、 正弦交流电路的KCL、
KVL和VCR形式:
KVL和VCR相量形式:
i 0 u 0

电路PPT课件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电路PPT课件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 引入阻抗以后,可将所有网络定理和方法都应用
于交流,直流(f =0)是一个特例。
例1: 已知:R 1 10 ,R 0 2 0 1 0 ,L 5m 0,0 C H 1 F 0 ,
U 1V 0 , 0 3r 1a /s 4 ,d 求:各支路电流。
i2 R1 i1
i3 C
+
R2
_u
L
I1 I2 R1
Z
1 Y
1 GjB
GjB G2B2
R jX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 G2B2
,
X
B G2B2
|Y | 1 , φ φ' | Z|
例 RL串联电路如图,求在=106rad/s时的等效并联电路。
50
解 RL串联电路的阻抗为:
X L L 1 6 0 0 .0 1 6 3 0 6 0
Z R jL X 5 j 0 6 7 0 .1 8 5 .2 0 0
R=|Z|cos
Z U I
X=|Z|sin
u i
阻抗三角形
|Z| X
R
分析 R、L、C 串联电路得出:
(1)Z=R+j(L-1/C)=|Z|∠为复数,故称复阻抗 (2)L > 1/C ,X>0, >0,电路为感性,电压领先电流;
L<1/C, X<0, <0,电路为容性,电压落后电流; L=1/C ,X=0, =0,电路为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
例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阻抗, =105rad/s 。
解 感抗和容抗为:
X LL 15 0 1 1 3 0 1 00
1
1
XCC150 0.110 610 0
R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RLC串联电路
I
+
Z
=
R+
jωL +
1 jωC
=
R+
j

ωL
-

1
ωC

R
=
R2
+

ωL

-
1 ωC
2
tan-1
ωL
-1 ωC
R
U j L
1
_ jc
图9-4a
§9-1 阻抗和导纳
说明: Z的电阻分量――R
Z的电抗分量―― z = ωL - 1 = z ω ωC
uR 60 2 cos(5000t 53.13o ) V
uL 240 2 cos(5000t 36.87o ) V
uC 160 2 cos(5000t 143.13o ) V
§9-1 阻抗和导纳
2、RLC并联电路
Y
=
1+ R
jωC +
1 jωL
=
1+ R
j

ωC

-
1
+ U S _
0.5F ·① 0.5H ·② R
10
0.5F
0.5F
·
解:电路中的电源为同一频率 is
Us 10.39 30o V Is 3 30o A
1 1
C L 1
+ U S _
j ·①
j

·
R
10
j
j
·
用结点法求解,列方程为
is (2 j j)U10 ( j)U20 j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 一. 利用 U = Z I& 或 I& = Y U 求解
作出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依照电阻电路的处理方法求 输入阻抗或导纳,各支路电流相量以及电压相量等. 1. 同一元件的阻抗与导纳互为倒数,同一对端钮之间的阻 抗与导纳互为倒数,即 Z = 1 , Y = 1 ;
二. 导纳
& 1 I I ⒈ Y = = = ∠ϕi −ϕu = Y ∠ϕy & Z U U
导纳模 Y = 导纳角 ϕ y
I U = ϕi −ϕu
& I& = Y U
⒉ 导纳 Y 的代数形式
Y = G + jB
G = Re [Y ] = Y cos ϕ y B = Im [Y ] = Y sin ϕ y 电导 电纳
Z Z
⒋ Z(jω) R(ω) jX(ω) = +
N 0的等效阻抗
例9-1:串联电路中, = 2 Ω,L = 2 H,C = 0.25 F,uS = 10 2 cos2t V , R 求电流以及各元件的电压。 解: 1)U S = 10∠0° V ( &
(2)Z = Z R + Z L + Z C = 2 + j 4 − j 2 = 2 + j 2 = 2 2 ∠ 45 ° Ω
例9-2:图示电路中, R1 = 10 Ω , L = 0.5Ω , R2 = 1000 Ω , C = 10 µ F ,
& U S = 100V , ω = 314 rad / s , 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U10 .
& 解:设 U S = 100∠0°, 则
Z R1 = 10 Ω, Z R 2 = 1000 Ω,
R −j X R2 + X 2 R2 + X 2 Y = G + j(ω C − 1 ) = G + jB, Z = 2 G 2 − j 2 B 2 RLC并联: ωL G +B G +B
N 0 含有受控源时,可有 Re[Z ( jω )] < 0,或 ϕ Z > 900 情况
阻抗(导纳) §9-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Z L = jω L = j157 Ω,Z C = − j 1 = − j318.47 Ω ωC
设 Z R 2 与 Z C 并联等效阻抗为 Z10 ,有
Z10 = Z R 2 // ZC = 303.45∠ − 72.33° = 92.11− j 289.13 Ω ( )
总输入阻抗为 Z eq ,且
⒊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相量模型是一种运用相量能很方便地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 分析、计算的假想模型。
& U = R + jω L + 1 = R + j(ω L − 1 ) = R + jX = Z ∠ϕ Z= & Z jω C ωC I
1 X = X L − XC = ω L − ωC Z = R +X
解:& S = 40 ∠ 0 ° V ,相量模型如下图 Nω ,输入阻抗为 U
Z = 1.5 + Z ab = 1.5 + ( j1)(1 − j 2) = 2 + j1.5 = 2.5∠36.9° kΩ j1 + 1 − j 2
& US & I= = 40∠0° = 16∠ − 36.9° mA Z 2.5∠36.9°
§9-3
电路的相量图
电路的相量图:反映 KCL 、KVL 和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图。 相量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相量之间的关系、 并且可用来辅助电 路的分析与计算。 1. 以电路并联部分的电压相量为参考,根据支路的 VAR 确定 各并联支路的电流相量与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 然后, 再根据结点上 的 KCL 方程,用相量平移求和法则画出结点上各支路电流相量组 成的多边形。 2. 以电路串联部分的电流相量为参考,根据 VAR 确定有关电压 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夹角,再根据回路上的 KVL 方程,用相量平 移求和的法则,画出回路上各电压相量所组成的多边形。
Y Z
2. 记住基本元件的阻抗和导纳( R, L, C 的阻抗与导纳); 3. 串联部分总阻抗
Z = ∑ Zk
k =1 n
4. 并联部分总导纳 Y = ∑ Yk
k =1
n
例9-6:电路如下图所示,u S = 40 2 cos 3000 t V ,求 i (t ) , iC (t ) , i L (t )
1. n 个阻抗串联
Z eq = Z1 + Z 2 + L + Z n = ∑ Z k
k =1 n
& = Zk U & Uk Z eq
,
k = 1,2,3L , n
2. n 个导纳并联
Yeq = Y1 + Y2 + L + Yn = ∑ Yk
k =1 n
& = Yk I , k = 1,2,3L , n & Ik Yeq
例9-3:PP197
& & & 解:串联电路,以电流相量 I 为参考,确定 U 与 I 的夹角 (阻抗角),画出 U = U R + U L + U C 的多边形。 & & & &
例9-4:PP197 画出 例9-2的相量图
例9-5:下图中电压表U, U1和U2的读数分别为 100V ,171V 和 240V,Z2 = j60 Ω ,试求阻抗 Z1 。
240 = 4 ∠ 0 ° A & & 解:设 I& = ,则 U 2 = Z 2 I = 240∠90° V 60
& & & Q U S = U1 + U 2
∴ 100 ∠ ϕ = 171 ∠ ϕ 1 + 240 ∠ 90 °
100 cos ϕ = 171 cos ϕ 1 − 69 .42 ° ⇒ ϕ1 = − 110 .58 ° 100 sin ϕ = 171 sin ϕ 1 + 240
(4) i(t ) = 5 cos(2t − 45°) A u L (t ) = uab (t ) = 20 cos(2t + 45°) V u R (t ) = ubc (t ) = 10 cos(2t − 45°) V uC (t ) = ucd (t ) = 10 cos(2t − 135°) V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主 要 内 容 ⒈ 阻抗、导纳的概念; ⒉ 电路方程的相量形式,线性电路定理的相量 描述和应用; ⒊ 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复功率; ⒋ 最大功率传输;
§9-1
一. 阻抗
阻抗和导纳
& def U U∠ϕu U 1. Z & = I∠ϕi = I ∠ϕu −ϕi = Z ∠ϕZ I
2 2
X , ϕ Z = arctan( ) R
R = Z cosϕ Z
,
X = Z sinϕ Z
XL − XC 阻抗角 ϕ Z = arctan R
1) X > 0 , ωL > ω1C , ϕ > 0 , Z呈电感性,电压超前电流 2) X < 0 , ωL < 1 , ϕ < 0 , Z呈电容性,电压滞后电流 ωC 3) X = 0 , ωL = 1 , ϕ = 0 , Z呈电阻性,电压电流同相 ωC
导纳角 ϕ y
BC − B L = arctan G

1) B > 0 , ω C > 1 , ϕ y > 0 , Y 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 ωL 2) B < 0 , ω C < 1 , ϕ y < 0 , Y 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 ωL
3) B = 0 , ω C = 1 , ϕ y = 0 , Y 呈电阻性,电压电流同相 ωL
& U1 171∠ − 69.42° Z1 = & = = 42.75∠ − 69.42° = 15.03 − j 40.02 Ω 4∠0° I & U1 171∠ − 110.58° 或 Z1 = & = = 42.75∠ − 110.58° = −15.03 − j 40.02 Ω(舍去) 4∠0° I
= G + jB = Y ∠ϕy B = ω C − 1 = BC − BL ωL
ω C − 1 2 2 B = arctan ωL Y = G + B , ϕ y = arctan G G G = Y cos ϕ y, B = Y sin ϕ y

iC (t ) = 11.3 2 cos( 3000 t + 98.1°) mA
i L (t ) = 25 .3 2 cos( 3000 t − 55 .3 °) mA
U2 U1 另: Z1 = R1 + jX1 , I = = 4 A, Z1 = ⇒ R12 + X12 = 171 2 Q ( ) Z2 I 4
2 2 Z = Z 1 + Z 2 , Z = U ⇒ R12 + X 1 + 60) = 100 ) ( ( I 4

X
1
= − 40 . 02 Ω
, R = 15.03
2
G(ω ) = 或 R(ω ) =
R(ω ) Z ( jω ) G(ω ) Y ( jω )
2
, ,
B(ω ) = −) = −
B(ω ) Y ( jω )
Y=
2
1 RLC串联: Z = R + j(ω L − ) = R + jX, 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