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入区域是地球表面上空间范围的划分,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
区域的划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各种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
二、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2.能够描述中国各种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3.能够描述中国各种人文地理区域的特征;4.能够分析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三、学习内容1.中国的区域划分大陆地球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七个大洲,其下各有小区域,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区域划分如下:•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域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南地区•其他区域划分–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内陆地区:包括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域是以地球自然环境为划分范围的区域。
中国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下:(1)北方平原北方平原分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农业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2)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河流纵横,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3)长白山—河北山地长白山—河北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山地,也是东亚的重要分水岭。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锰和铅锌资源主产地。
(5)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横跨中国的东西两端,是中国的农业和林业资源重要产区。
3. 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为基础的一种区域分类。
中国地理区域变化明显,主要人文地理区域如下:(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之一。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中国的“三角洲工业区”。
(4)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林业产区和旅游胜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
学情分析
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过,但由于只要考到60分即可,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太重视,加上初三、高一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机会少,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是很陌生的。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讲解本节课内容时还是比较重视基础。从接触世界分区开始,讲解内容均是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况—人文地理概况讲解,本次换一种方式,从中亚干旱的气候出发再将各要素串连在一起,希望做到讲解内容的同时,学生也知道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中亚的地形特征;
3.中亚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型及自然景观;
4.中亚的河流、湖泊。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中亚的地形资料,分析区域的地形特征;
2.以中亚的气候、地形等资料,分析中亚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解咸海面积减少的原因,明确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请同学观赏图片,总结中亚的气候特征,并提问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
观赏并回答。
从中亚干旱的气候出发,学习本节内容。
分析中亚地理位置干旱的原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并详细讲解中亚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知识。
听讲、思考、回答。
分析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同时学习的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由中亚干旱的气候,推出气候的类型和自然景观。
教学重点
(1)中亚的地理位置;
(2)中亚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分析;
(3)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中亚干旱的原因分析;中亚水文特征的分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自主学习、图示分析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程序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设计(原创).doc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课标分析】“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就专门介绍这一概念。
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教材分析】“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区域的概念;一个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的目的。
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
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半特征。
知识结构如下:【学习目标】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阅读课本P3,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目标】目标1评价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目标2评价题:1.有关均质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质区是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B.均质区内的组成要素可以不一致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区分D.均质区内的要素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2.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目标3评价题:1、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有()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A.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B.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C.开放性和综合性特征D.综合性和整体性特【教学反思】。
鲁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_好课推荐《认识区域》
思考: ①方言区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是按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 素划分的?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②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方言区界线明确吗?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无明确的界线
③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均质区
思考下列问题:
(4)南北方汉语方言分布的差异?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5)方言形成原因?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自主探究】知识窗-全国主体功能区
阅读学案,回答问题: 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分类?
功能区
优化开发 区域
重点开发 区域
限制开发 区域
禁止开发 区域
开发策略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范围
2.划分区域的目的 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3.区域的类型
区域类型 均质区
概念
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 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
区域。
划分
举例
按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 均质自然区:地形区, 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 干湿区,温度带; 然区域或人文区域。 均质人文区:方言区、
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 弱的区域,
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 的区域,
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 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城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城,
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二.区域类型
1.区域划分的指标
单一指标:热量区(积温);干湿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 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语言、宗教) 自然要素:中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 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鲁教必修三1.1认识区域教案设计
1.1认识区域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明白区域的内涵。
2.通过对教材讲解,能够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用案例法引导学生理解区域的含义,掌握区域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设计互动探究活动,理解区域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过展示青藏高原图片材料,提出问题进行新课的导入。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吗?再展示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区等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地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探究问题: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2.甘肃省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800 mm、400 mm、200 mm等降水量线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3.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深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学生甲展示1题答案:甘肃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充沛;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学生相互改进。
学生乙展示2题答案: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
学生一致认可。
学生丙展示3题答案:单一指标。
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这部分内容。
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加深对区域含义的理解。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知识点二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大屏幕展示探究内容: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有三大特征,三个经济地带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展示答案,互纠改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三1.1认识区域学历案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地理学历案第一节 认识区域学习主题: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学习目标:区域的含义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
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学习经历一、课前任务单——我该为学习准备什么?1.什么是区域?区域特征有哪些?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2.认识区域三大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二、课中助学——我该如何学习?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 。
2.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 ,其内部 , 并与 。
区域划分的目的是 。
二、区域的类型4.区域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 ;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 。
5.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 和 。
如 是均质区,如 是功能区。
三、区域的一般性特征包括: ; ; ;。
课中助学单1.什么是区域?区域特征有哪些?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2.如何划分区域类型?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东部经济地带呢?3.如何理解区域三大特征?为什么说一个区域既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能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的实践意义?4.以海南岛为例,归纳一个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随堂检测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A .城市经济区B .浦东新区C .京津唐工业基地D .方言区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 .方言区B .旱作农业区C .城市经济区D .东亚文化区李杰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分析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案例学习和应用教材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本情况和特点:2.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区域鲁教版必修三》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参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学科教案、教学实验、黑板报、教具等。
2.教学实施:按照课堂设计及时组织并实施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案例:以英语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Unit 1 "Dream Homes" 1a-2d教学目标:学习描述房屋的词汇,学会使用there is /are描述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教学步骤:1)提问,让学生回忆并介绍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2)通过展示图片和单词卡片的形式,教授房屋和物品的词汇,边教边学。
3)让学生自主学习there is/are的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1a的听力任务。
4)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谈论家中的房间和物品,并介绍给全班同学。
6)完成2d的听力和口语任务,进行角色扮演。
第二课时:Unit 2 "Only a Game" 1a-2c教学目标:学习和运用关于体育运动的词汇,学习谈论体育比赛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 能够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景观,识别和描述区域特征;-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区域的定义和特点;2. 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3. 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
教学难点: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2. 对区域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2. 实际区域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区域图片,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区域的看法和理解。
二、区域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区域的概念,包括区域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区域特征。
三、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15分钟)1. 教师教授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搜索、放大、缩小、标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练习,完成指定任务。
四、区域分析案例(1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区域案例资料,如城市规划、乡村发展、工业区布局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描述和解释区域特征。
五、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区域特征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区域分析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人员,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的讲座或实地考察;2. 组织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的竞赛或项目研究。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认识区域(鲁教版)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6~7题。 6.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C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7.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8.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 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 类主体功能区。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 B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9.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B )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10.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建设了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工程,这体现了区域的 ( ) C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经济全球化
概念
影响因素
表现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 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 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活动: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
纬度位置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1.关于图中表达的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B) A.区域具有明确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而湿润、半湿 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区域的 ( C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3.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 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 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区域的概念1. 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区域的特征主要由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要素组成。
同时,区域还有着自然、科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属性。
3. 区域的分类由于区域的特征和联系不同,因此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域、人文区域和功能区域三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人文区域则主要包括人口布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功能区域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划分出来的。
二、鲁教版必修三教案鲁教版必修三《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属性和分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区域的概念与前文所述的相同,教案中也将区域定义为“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教案中认为,区域的属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等,人文要素则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
3. 区域的分类教案中将区域的分类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确定;人文区域则主要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三、区域认识的意义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属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把握历史、把握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世界认识通过区域认识,可以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区域经济等情况,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
2. 社会认识区域是由人们活动所形成的,不同区域的社会结构、文化特色等都有所不同。
通过区域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3. 历史认识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区域的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历史文物。
4. 经济认识各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特色。
通过了解和认识区域,可以更好的把握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四、总结区域的本质是地域空间中的一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区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大差距。
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把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课件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一大自然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 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样独具特色。据此回答3~4题。
3.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2、 划分干湿区的指标(zhǐbiāo)是什么?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duìbǐ)关系——干燥度
3、为什么能划分(huà fēn)出不同的干湿区?
地理环境差异——干燥度不同
第四页,共35页。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dìqū) 半湿润地区(dìqū)
湿润(shīrùn)地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划分出来的。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 特点之一。
3、开放性
(经济全球化)
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都具
有联系。
第十四页,共35页。
第十五页,共35页。
以西北地区为例,说明(shuōmíng)区域整体性
西北 (xīb
气 候 (qì
ěi) hò
内陆 u)
干
旱
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方言区 4、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对区域加以开发利
用。
第七页,共35页。
二、区域(qūyù)的类型
区域类型 均质区
概念
指那些要素具有 (jùyǒu)相似性或 相对一致性
划分
以某一自然要 素或人文要素 的相似性划分
举例
地形区、干湿 区、温度带、 方言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
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
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例题解析:【例1】城市功能区是指( C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D.城市人口统计区【例2】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0C积温超过了3 2000C,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③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A.①④B.③④C.②⑤D.①③【例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解析: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例4】读图,回答问题。
(1)海南岛的优势资源有(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2)此岛最著名的盐场是盐场,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
(3)椰林主要分布在该岛的带.其原因是:①;②。
(4)在该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附近,原因是纯碱厂的布局需要。
思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
联系该岛气候,判定椰林分布于季风迎风坡,而盐场则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背风坡。
答案:(1)ABD (2)莺歌海该地位于冬夏季风及台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3)东部沿海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平原分布广(4)莺歌海盐场接近原料地(盐场)解析:(1)海南岛作为一个区域,其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虽然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对于海南岛来说,南部和北部.东部和西部自然地理环境就存在差异。
(3)区域的整体性是说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对于岛屿内部工厂的建设,也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还要减少污染,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训练: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C)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C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D )A.城市经济区B.浦东新区C.京津唐工业基地D.方言区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综合性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7.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C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8.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B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能力提升: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
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B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B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4~6题。
4.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C)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5.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D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6.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C)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7、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印度(国名),判断依据是印度所跨的经纬度大。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B )A.东西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南北走向(3)根据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E、F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C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4)甲图中的国家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煤铁资源丰,其地区分布特点是德干高原东北部,该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中,③(填代号)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
乙图中的国家矿产资源缺乏,该国在④⑤⑥三城市中的④(填代码)利用当地优越的海运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