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认识区域(课堂PPT)
22
总结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定义
❖区域的含义 属性
划分指标
划分的目的
❖区域的类型 均质区
功能区 整体性
❖区域的特征 差异性
单一指标: 平原区 综合指标: 文化区 自然要素:我国三大自然区、干湿区
人文要素: 方言区
开放性
23
练习
1、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使动植物种类
少并具有耐寒的特性,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C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青藏高原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带,
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B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
4.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
25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Baidu Nhomakorabea区域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1
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2
读课本P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思考: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2.甘肃省分为几个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
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堂练习练习中亚相关习题
对本节课知识进
认真做题
行巩固训练。
布置课后作业世纪金榜《区域地理》P33练习。
板书设计:
中亚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分析中亚气候时,学生对地形的影响不是特别容易想到。讲解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时,每个内容一道题,量太少。可以找一些关于水文特征和地形特征的题,作为课后练习加以巩固。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
(1)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
(3)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目标:
(1)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
(3)了解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
(2)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
(1)理解区域的特点;
(2)分析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提问:你能说出身边的一些区域吗?这些区域有什么特点?
2.概念解释:
(1)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区域的概念;
(2)定义区域:区域是指有着相对清晰的边界,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理范围或地区。
3.区域的特点:
(1)含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
(2)有明确的边界和相对一致性的特征;
(3)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理要素。
4.区域的分类和划分方法:
(1)按地理位置划分:
a.洲际区域:如亚洲、欧洲等;
b.国家或地区:如中国、美国等;
c.地理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等。
(2)按地理要素划分:
a.自然区域: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如气候区域、植被区域等;
b.人文区域:根据人文要素进行划分,如宗教区域、文化区域等。
5.区域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集中发展;
(2)促进文化交流: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促使人们相互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
(3)保护自然环境:区域划分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地理:1.1 《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掌握区域的含义与划分方法。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其空间尺度的划分。
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
自主学习
1.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形状、范围和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的______性,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图表导读
读图1—1—2,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原因。
读图1—1—3,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合作探究
区域有哪些划分的方法?
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性或______性的区域。
2.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______的区域。
图表导读
读图1—1—4,本图把我国作为一个空间单元,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合作探究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点三、区域的特征
自主学习
1.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_ 。
2.差异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_______,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_______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性。
1.1认识区域 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勾选表中不同类型区域划分所依据的指标
我国热量带的 我国三大自然
划分
区的划分
单一指标
√
综合指标
√
自然要素
√
√
人文要素
我国三大经济 地带的划分
√
√
中国汉语方言 区的划分
√
√
活动
说说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 之间的联系?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程 标准
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核心 素养
1、明了区域的概念和划分指标及依据。(区域认知) 2、依据所学准确判断实例区域的类型。(综合思维)
看图说你来自哪?
说说看: 你能举出几个 区域的例子来吗?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 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 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 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当堂检测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3~5题。
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D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设计(原创).doc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课标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就专门介绍这一概念。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
【教材分析】
“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区域的概念;一个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的目的。
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
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半特征。知识结构如下: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阅读课本P3,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目标】
目标1评价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下列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目标2评价题:
1.有关均质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质区是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
B.均质区内的组成要素可以不一致
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区分
D.均质区内的要素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
2.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1.1认识区域 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是有一定的界线、范围、形状或面积,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二、区域的类型
1.划分指标⎩⎪⎨⎪
⎧
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
要素特征划分
2.划分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3.区域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______。 (2)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______,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
【预习自测】
下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图所表达的区域特征是( )
A.图中各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降水量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指标
D.区域的面积、范围和界线都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下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 )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4.从a到d( )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小
课堂探究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学案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
第一节认识区域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了解区域的分类,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含义: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2.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4.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区域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区的界线;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的界线。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
(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方法
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既可以是自然要素也可以是人文要素)的相似性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如根据地形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方言区、水田农业区等。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功能上有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如城市经济区指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主要类型,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综合思维)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错误!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全国主体功能区
(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5.区域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越大,表达的区域特征越宏观。
(2)空间尺度越小,表达的区域特点越详细、越具体.
[特别提醒]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1-2,该图展示出:
1甘肃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甘肃省东南部降水量超过800 mm,西北部降水量不足50 mm.教材第3页图1-1-3,该图展示出:
甘肃省自东南部到西北部分别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1.划分指标错误!
2.中国汉语方言区
(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
(2)方言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因素.
三、区域的特征
[易错警示]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涵,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
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1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 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
- 能够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景观,识别和描述区域特征;
-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 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2. 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
3. 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
教学难点: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2. 对区域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 实际区域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区域图片,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区域的看法和理解。
二、区域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教师介绍区域的概念,包括区域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区域特征。
三、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15分钟)
1. 教师教授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搜索、放大、缩小、标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练习,完成指定任务。
四、区域分析案例(10分钟)
1. 教师提供实际区域案例资料,如城市规划、乡村发展、工业区布局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描述和解释区域特征。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时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的划分(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内部特征等),明确划分区域的目的。
2.识记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了解各种区域的类型,识记均质区和功能区。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知识梳理】
均质区:
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区域
划分:可以按某一______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________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
举例:_______区、干湿区、温度带、_______区
功能区:
概念:指那些______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_______性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由区域的_______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举例:城市经济区
整体性: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_____、相互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区域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区域_____环境和_____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差异性:
含义: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
表现:区域内部有其相对_______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开放性:
含义: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表现:区域之间存在着________要素和_______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_______要素与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
举例:经济全球化
【知识要求】[
1.区域的含义(这是重点)
1.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必修3第一节认识区域[鲁教版]
必修3第一节认识区域[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探究导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过描述或反映区域的术语,例如省(直辖市、自治区)、
流域、经济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本节课来认识区域。
阅读与思考: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______________ ,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
_________ 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点:(三个方面)
(1)?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2).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 。
(3).内部某些特征_________________ ,并与其他区域________________ 。
思考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思考2、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知识窗,归纳「(1)J单一指标,例如_____
—1综合指标,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J自然要素特征,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要素特征,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分区域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区域的类型:
1、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和______________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教材分析
本节共三局部,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的概念;二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区域的目的。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材最后的“活动〞是以海南岛为例,进一步复习加深对区域概念和区域特征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区域自然要素及区位条件对经济开展的影响。该“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针对“活动〞中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搜集材料,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答案。本节课内容前后对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学时,要先领会教材的总体构思,把握教材的主线与总体构造,然后分别进展讲述。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可以表达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进步读图分析的才能,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照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展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程度大差距。有些学生根底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鲁教版高二地理认识区域说课稿范文
鲁教版高二地理认识区域说课稿范文
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为了帮助大家,小编特此搜集了高二地理认识区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全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对本书起着一个开头的作用,这一节主要说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为以后几节甚至是正本书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整本书都是以区域为话题进行扩展,因此学好第一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结构
可把本教材内容处理成三个方面: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与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旅游和交通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的对本地区进行开发利用的观点。制定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课程理念强调的四个关注,学生系统地了解了区域的相关知识后,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从中获得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提高。
高二地理鲁教版课件:认识区域
练习
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iblioteka Baidu
西部农 上海陆家嘴 村景观 建筑群
区域的尺度
•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 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东北地区
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区域的尺度
材 料 四 : 2016 年 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 市群发展规划》把长三角城市群定义为“一 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强调要发 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的发展也对上海市 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 上海市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是什么关系?
区域的特征
开放性
≥800mm 400mm-800mm 200mm-400mm ≤200mm
观察下面这幅图,各干湿区域 之间及其内部各有什么特征?
各区域降水量存在差异 各区域内部降水量相似
规律总结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人类
活动有差异;
差异性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
质相对一致。
整体性
案例探究
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说明区域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例题解析:
【例1】城市功能区是指( C )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
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D.城市人口统计区
【例2】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B )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0C积温超过了3 2000C,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
③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
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
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
A.①④B.③④C.②⑤D.①③
【例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解析: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
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
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
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例4】读图,回答问题。
(1)海南岛的优势资源有( )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此岛最著名的盐场是盐场,
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
。
(3)椰林主要分布在该岛的带.其原因是:①;②。
(4)在该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附近,原因是纯碱厂的布局需要。
思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联系该岛气候,判定椰林分布于季风迎风坡,而盐场则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背风坡。
答案:(1)ABD (2)莺歌海该地位于冬夏季风及台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东部沿海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平原分布广(4)莺歌海盐场接近原料地(盐场)
解析:(1)海南岛作为一个区域,其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虽然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对于海南岛来说,南部和北部.东部和西部自然地理环境就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