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9篇)

读书笔记(9篇)

读书笔记(9篇)二年级读书笔记篇一最近,我迷上了《笑猫日记》这本书。

我刚刚看,所以只看了一本小白的选择。

里面有善良的小白,美丽的女主人,判若两人的啊贝哥,蒙着黑纱的女人,酷爱打扮的菲娜,会听人话的笑猫。

小白和菲娜都是贵妇犬,小白在笑猫的帮助下,在樱花巷的一户好人家住下。

而小白在樱花巷的经历竟然如同一场又一场的噩梦!最后小白看见了美丽的女主人,并和她相依为命。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写的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念念不忘就像“心灵鸡汤”温暖了我。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篇二《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的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在信息智能化、思想自由化的今日。

出现许多前人无法预料的新情况,例如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普选与代议制、第三产业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

这些变化正是今日“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思潮出现的原因。

对于三大理论系统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在耀眼的意识形态背后更加有必要追本溯源的研究其科学性。

无疑,《共产党宣言》①可以提供一个契机。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意识形态性。

自然科学可以沿着追求终极真理的大路迈进,而社会科学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是深深的打上阶级的烙印。

尤其使对于构建未来社会的学说,因为其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显得更为扑朔迷离。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虽然革命年代的神圣光环已经逐渐消褪,但马克思主义依然不能像一般西哲一样“纯学术”。

在改变开放已三十余年的今日,其实质是学术与政治之辩。

马克思主义似乎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年轻一代谈“马”色变,在青少年中物质享乐与自由价值观已深入骨髓。

基于此背景,在学术上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论的回归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人很难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回溯过去,可以对今日和未来提供借鉴。

这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纲领,正式发表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正步入而立之年,而恩格斯才28岁。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When you truly love something, you will discover how fragile and weak the language i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通史》读书笔记1中国的历史漫长而悠远,期间发生的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我很难找到入门之经。

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创建了“通史”这种题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通俗精练的文字对中国历史进行现代的诠释,是我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书本。

这本书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的启发下等方面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的阐释历史。

全书共分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洲二统、离析与交融、乾坤与变幻、王朝与更迭、民主与新生七个章篇,同事辅以近两百幅精美图片和多个知识版块,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

精炼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层面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2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国通史》的历史书,它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神农尝百草》,说的'是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亲口尝出了365种草药,编成了一部有名的医书《神农百草》,最后他被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毒死了。

还有《大禹治水》,是说大禹为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晚一分钟,洪水就会夺去更多人的生命。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部落首领的位子,他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比如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为了躲避追杀,43岁开始逃亡,62岁得到王位,前后整整逃亡了19年,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

还有马可·波罗,一个外国商人,他让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互相做生意,往来更加密切。

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国家与革命》第一节《国家与革命》写作的历史背景《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1917年八九月间,问世于1918年初。

这部重要著作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马克思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写成的。

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日益同垄断组织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空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变成了“囚禁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德、法、英等国无产阶级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和罢工运动。

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印度、朝鲜、越南、中国、波斯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

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夺取政权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列宁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际的意义了。

”《国家与革命》就是为了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写的。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举行罢工和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叛卖,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缺乏政治经验,缺乏充分的觉悟和组织性,使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

这时,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并制定了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党要努力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把千百万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来。

到了7月间,资产阶级联合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和迫害布尔什维克党的其它领导人,封闭《真理报》,疯狂镇压革命运动。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大学生《国家与革命》读后感【一】《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国家与革命》写于1917年8-9月,1918年5月出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

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地垄断经济形势,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

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

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

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

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马恩文选[整理版]

马恩文选[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阅读文选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选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一卷,第1-16页。

2.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同上,第17-38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同上,第39-53页。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上,第54-61页。

5.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 同上,第62-135页。

6.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同上,第136-195页。

7.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同上,第248-307页。

8.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同上,第321-363页。

9.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同上,第579-689页。

10.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上,第690-697页。

11.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同上,第698-701页。

12.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同上,702-705页。

13.恩格斯《波斯与中国》同上,第706-712页。

14.马克思《鸦片贸易史》同上,第713-720页。

15.马克思《英中条约》同上,第721-726页。

16.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同上,727-732页。

17.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同上,第738-754页。

18.马克思《对华贸易》同上,第755-759。

19.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同上,第760-766页。

20.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同上,第767-773页。

2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同上,第二卷,第1-30页。

22.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

2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第3-177页。

2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郭大力、王亚南译,1975年,人民出版社。

读书笔记-欧洲革命与中国革命

读书笔记-欧洲革命与中国革命

对《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正如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样,相互之间存在着关联。

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文明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显示出农民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革命的成功。

而欧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显著,工人是革命的主体,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为中国的辛亥革命以及往后的革命提供借鉴作用。

同时还表明科技是革命的推动力,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革命提供动力。

任何的战争或者革命都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来自工商业的危机导致欧洲革命的发生。

资本家追逐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经济是国家稳定的重要物质条件,资本家的利润又与统治者的利益相关。

在工人与资本家以及国家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革命爆发了,革命一方面摧毁了国家的统治,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国家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不能完全摧毁旧中国的统治,但却有力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市场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应该人为地抑制这种趋势。

联系是具有客观性的,不能人为地破坏。

由于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在自身国家需要更广大的市场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

因此,正当中国人沉浸于天朝王国之梦中,而统治者主观地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之时,欧洲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也打破了旧中国的闭门造车之状态。

世界的资源本来就是同一个整体的,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资源共享,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搞独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陈秋平。

《常识》读书笔记

《常识》读书笔记

《常识》读书笔记《常识》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常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识》读书笔记1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而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马克思称它开创了资产阶级的新纪元。

仅仅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个新纪元就牢牢地引领国际秩序,它的霸道使其他国家基本上缺少平等对话的可能。

尽管如此,新任总统特朗普还在强调美国利益,“美国第一”的呼声贯彻他就职演说的全过程。

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凭什么迅速崛起并称霸世界?在它的源头究竟注入了哪些神奇的基因?美国立国的文武星宿,武将是华盛顿,他领导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文臣叫托马斯.潘恩,他是美国独立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常识》提出了建立新世界的理想,这个新世界脱胎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当时已算先进的君主立一体,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共和理念,它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并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正如他所说:“北美的目标就是全人类的目标。

”十七世纪初,三艘装载了一百二十名英国人的小船来到了北美新大陆,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催熟了这片热土,殖民浪潮一浪接一浪,仅过了一百多年,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十三个殖民定居点。

这些定居点性质各异,有皇家、业主、自治等不同管理方式。

英国很快就把北美殖民地当作资源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限制了当地自由发展的空间。

十八世纪中叶英法为争夺新殖民地大打出手,英国虽然取得胜利,但内债高筑,不得不加紧对老殖民地的盘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拉开了北美人民反抗的序幕,摆脱英国控制成为大多数定居点的呼声。

第二年,十二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为在统一的旗帜下反抗母国作了准备。

其实,殖民地人民对是否一定要脱离母国是意见不一的,独立和分裂毕竟只是角度的不同,大陆军司令、弗吉尼亚农场主华盛顿本身也是英军上校。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

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

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第二篇: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第一次国共合作》读书笔记莫修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1919年—1949年的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1919年—1949年这30年的现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在这个国内外矛盾激烈锐化的时期,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这条主线以外,还存在各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这条线;军阀、地主、官僚、买办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表北洋政府这条线;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活动这条线等等,往往呢,这几条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的,并且,中国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政治领域,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的国民革命战争便是这个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

世界文明史读书笔记

世界文明史读书笔记

世界文明史读书笔记【篇一:《世界文明史》读后感】读《世界文明史》产生的几点思考和涟漪我拜读了这部著作“东方的遗产”、“凯撒与基督”、“卢梭与大革命”这些篇章的部分内容,这弥补了我在历史上的许多不足,实在使我感触良多,几乎读过每一章都有许多感想,激发起思维上的涟漪,无奈时间有限,加上自身认识和手头其他相关资料有限,我也不敢在老师面前造次,于是十分功利地选了关于对“中国与远东”中部分章节的读后感作为此次作业。

哲学家的时代(一)关于诸子百家的缘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诸子百家的兴起无疑是社会文化多元性的表象。

然而缘何东周时期的社会动荡会成就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呢?最早对“诸子百家”的缘起作出解释的是西汉史学家和文化大家刘向,后来经其子刘歆的继承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是说:在周朝“礼崩乐坏”之前,吏与师不分。

换句话说,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便负责把有关这一部分的知识传下去。

这些官吏和贵族诸侯一样是世袭的。

按照这个理论,当后来周朝皇室失去权力时,官吏们也失去了原来的优裕地位,而散落民间,他们便以私人身份招收学生,传授他们知识。

这时,他们已经不是“官”,而成为“师”。

就在教师与官吏分化的过程中,兴起了诸子百家。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p28,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刘歆甚至将各家具体出自于何种官吏都作了细致的划分,诸如:道家出自于史官,法家出于理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等等。

刘歆关于各家来源的解释和分类虽然有许多任意牵强之处,但是他在归类的过程中充分观察了政治和社会环境,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却是十分先进的,故我们不妨把刘歆的理论加以修正:周朝时周王室——诸侯——庶民构成了其社会权力结构层次,而只有特权阶级即周王室和诸侯才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正是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导,就是说他们当然地负起了引导社会知识文化发展的责任。

然而当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时,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预示着固有的政治权利结构发生重大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诸侯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失去了土地和封号,降为庶民阶层;另一方面,也有庶民由于其某些专长或其他原因上升成为官吏,融入特权阶层,社会学上将其称之为社会结构性流动。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不存在中国式的工业革命读《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之后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历史学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

在其学习与任教期间曾两次来华,第一次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二次则是作为美国的“情报协调局驻华首席代表”。

在他退休多年后的1986年,《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出版了,此时,《剑桥中国史》各卷已开始在中国陆续出版。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自1800年以后的185年作了一些概述与分析。

书中的观点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作者从极客观的视角审视了中国近代——包括政治方面与社会方面——的变迁与转化。

该书虽然写的是“中国革命”,但是其出发点却不在“虎门销烟”,而是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交接,清朝鼎盛进入尾声,同样是欧洲中国风热潮渐渐淡去进而出现批评的1800年。

此时的清朝已开始有了衰败的现象,政治日益腐败,而川楚教乱闹得正热,政局动荡不安;而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不少农民失去了工作,在广大的土地上游荡,社会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变屡发不止,嘉庆皇帝内除和珅等贪官,又付出了巨大代价镇住了白莲教等民间组织团体的变乱,却还是未能解决弊端,继续重农抑商,进一步加固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结构,而对西方的工业革命一无所知。

这样的中国,面对从西方世界传来的思想与体制似乎产生了极大的免疫力。

英国几次无法打开中国的正统市场,而走私鸦片的数量与其所获的利润却又高得惊人,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而摸不着头脑的不只是外国人,中国人此时也陷在毫无头绪的混乱之中,统治者难以控制局面,平民百姓被压迫到了极点,人人都被禁锢着无法自拔,更谈不上对外来的一切消化或被消化。

反过来看,虽然场面如此不堪,但是当时的中国有着高水平的技术与资源,足以引发一次“属于中国的工业革命”,以使其足以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匹敌;而稳固的生产结构与大量的水陆运输使得中国当时的商业处于一种增长的形势。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了将近一半,但通过本书叙言和其他评论文章已对“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观点有了整体的了解。

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其实只限于高中课本上所讲内容,只知道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攻陷象征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狱,只知道革命后资产阶级制定了追求自由、平等、法制的《人权宣言》,但对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却一无所知。

因此本书为我立体化的品读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素材。

我的本篇读书笔记除了简要介绍这些观点之外,将着重谈一下我对其中“大革命为什么爆发在法国”以及“中央集权制在大革命之前已经产生”两种现象的看法,固然,我是将其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与政治体制相比较的。

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1789 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

这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

2、法国革命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造同样也会崩塌,法国革命的业绩是以蓦地方式完成为了需要长时期才干一点一滴完成的事情。

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当封建制度的某些部份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份往往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农民和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的矛盾越加尖锐。

这就是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家更早爆发的主要原因。

3、法国革命既呈现出决裂性,又呈现出连续性和反复性。

托克维尔不允许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加强是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创造这个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府权力集中趋势的继续。

同时,他注意到法国革命初期废除的一些法律和习惯,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在若干年后重新浮现。

2017党员自学读书笔记

2017党员自学读书笔记

2017党员自学读书笔记导语: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

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党员自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2017党员自学读书笔记在学习、贯彻、遵守、维护党章的活动中,自己认真研读了新《党章》全文,通过重温《党章》,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集中表达了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是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

能否体现先进性关系到我党是否具有先进性,而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更要做学习贯彻党章的模范。

一、学习贯彻党章,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伍,要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和广大民众的前列,每一个党员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环境和艰难困苦的条件,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取得成功。

而理想信念一旦发生动摇,就会迷失前进方向,丧失革命斗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十八大以来多位省部级领导落马就是很近的例子。

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员标准,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共产党员,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

二、学习贯彻党章,做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和人民最高利益所在,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保证。

毛主席曾经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勇于发扬团队精神,工作上勇于承担责任,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自觉维护集体领导,坚持原则、严守纪律、维护大局、加强团结的模范,团结一致。

读书笔记2000字精彩10篇

读书笔记2000字精彩10篇

读书笔记2000字精彩10篇读书笔记1700字篇一多年来,科纳维尔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区,那里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萧条时期这里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济金或公共事业振兴署维持生活。

美国人觉得科纳维尔与社会其他地区格格不入,认为它是干非法勾当的人和贪污腐败的政客、平穷和犯罪,以及起颠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动的大本营。

然而事实上,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却可以在科纳维尔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组织。

《街角社会》所取得的成功与怀特在科纳维尔长期的实地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怀特的科纳维尔实地调查凝聚着宝贵的社区研究方法。

选准研究的突破口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前人研究的程度,弄清有关概念和理论,避免重复无效的研究,同时又可以提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

“街角社会”是指,住在城市街角建筑里和大街小巷里的人们的社会结构和行动模式,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街角建筑。

在城市里,一些多年祀废失修、拥挤不堪的、众多的街角建筑,组成了形形色色的“街角社会”,那些老旧城市里众多的老街和胡同里的居民,与城市血肉相连,他们世世代代在“街角社会”里,长期和谐的生活、生存、发展。

这些街角外表很不起眼、很破旧,它们常常是城市里摊贩乞丐的栖息之地,也是城市里的案件多发之地,但这并不妨碍这里的人们几代、几十代的在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在这里长期和谐的生活。

可见“街角社会”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和地域、人际关系、设施配套的合理性的。

我们在研究城市问题时,对于“街角社会”是不能忽视的。

读书笔记1800字篇二《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篇1《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由黄宗良翻译的书籍,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的主题是欧洲的崛起,以及这个过程如何影响了世界的其他地区。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政治上的突破以及文化和思想的崛起。

这些内容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基础,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作者认为,欧洲的崛起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宗教、政治、经济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欧洲的崛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欧洲本身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其他地区。

欧洲的崛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据也让我印象深刻。

例如,作者认为欧洲的崛起源于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欧洲能够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欧洲在文化上的创新和开放,这种文化上的优势也为欧洲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之,《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欧洲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视角。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篇2《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关于历史演进的书籍,它详细描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

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认为,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这些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西方文明开始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

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

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关于革命的文章很多,大家读了之后,笔记会怎么写?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篇一从群共享中下载了《静悄悄的革命》。

仔细拜读后,发现日本的教师和我们很相似。

它其中提到的虚假的主体性,悬在半空的主体性……深有同感。

他所倡导的润泽的教室正是我们现在在努力的目标,它里面提到的一些教师的惯用语在我身上也能找到。

不同的是他们反思研究后的成果,我们远不可及。

日本发达的原因就是政府、社会、百姓对教育重视,日本课改的实施早于中国十余年,80年代初期,日本就有一大批的学者致力于教育改革,那时的中国恢复高考不久,进入90年代像佐藤等一大批教育家、学者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在全世界加以推广,我们也喊上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致力于理论研究的中国教育家却是教育政治家,出了几趟国门就在研究室里硬生生地搬抄了欧洲的教育体制,当日本特色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林立的时候,我们终于醒悟,回过头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伊始所谓的课程改革的精髓内涵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这样的吻合,远的不说孔子是万师之表,还有老子、孟子等真正的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被外国人借鉴,却被我们现代的教育家忽略不见,幸亏还有个陶行知可以标榜,这岂不是中国教育家的悲哀!关于革命的读书笔记篇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精神1、“想要”而不是“需要”2、追求即视感,所见即所购3、态度比功能重要4、追求价值敏感性而非价格敏感性5、自我表达与小众认同超过大众评价6、社交网络评价大于现实沟通评价个性化的场景生态是以人为逻辑、以体验为核心、以连接为中心、以社群为最大公约数的商业环境。

场景力:企业对场景本身的定义能力和对亚文化社群的影响能力。

如果产品能够人格化,将它变成连接的标签,抑或变成了一种小众生活的态度,这时的定价策略就会改变。

当我们有足够的内容价值,产品就会有人格的魅力,甚至有温度感和参与感,我们就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

《我们的革命》读后感

《我们的革命》读后感

《我们的革命》读后感
《我们的革命》是一部由阿尔贝托·热尔尼切夫斯基所著的小说,通过描述主
人公在革命时期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革命的残酷性。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反思了革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社会变革的看法。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他不仅要面对政治压力和社会阻力,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犹豫。

这让我意识到革命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充满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纠葛。

革命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着道德困境和选择难题,需要在利益和原则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革命的残酷性和暴力性。

革命往往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每一次变革都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

这让我深深反思了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否真的值得为了一种理想而牺牲那么多生命和幸福。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公。

通过阅读《我们的革命》,我认识到革命并非唯一的解决之道,我们也可以通
过和平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变革。

革命不仅仅是暴力和斗争,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启发人们的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于变革的渴望和行动。

总的来说,阅读《我们的革命》让我重新审视了革命的本质和意义,也让我意
识到革命并非唯一的解决之道。

我们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和理性的思考来实现社会的变革,而不是通过暴力和斗争。

革命的价值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和激发人们的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平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让我们的革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3000字四篇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3000字四篇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3000字四篇欲望简单了,心才能畅游在自由的海洋!--UUMOB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3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一觉醒来马列理论传欧传亚传世界,三生有幸镰刀斧子救人救国救中华!——题记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重温了这部我最喜爱的着作——《共产党宣言》,虽然篇幅不长,可是却内容详尽,意义深远。

我读完《共产党宣言》,心中不由得感慨而激动。

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在书中,句句发人深省且深入问题重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心血,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并非那般枯燥,其文笔也着实是不错的:文章逻辑之优美,内容概括之强劲,语言叙述之严密,让我觉得几乎可以把其当做语文文章训练来阅读;但或许因其性质的特殊,又让我不得不以更为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其真理所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这句前言中所讲的,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情况,所以正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分析讨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

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

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

十五篇读书笔记(优秀7篇)

十五篇读书笔记(优秀7篇)

十五篇读书笔记(优秀7篇)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一失去了童年,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一个卑微的母亲,一台破旧的钢琴陪伴了他的童年。

他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孤独,但他却心中有着一个他爱得天使。

读到贝多芬抱着画像伤心的滔哭得时候,仿佛看到一个伟人的孤独,一个对爱情思念的伟人。

音乐家,却失去了双耳,他害怕别人知道,他害怕,他不只是害怕别人知道那么简单,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双耳,以后再也不聆听音乐。

音乐就是他的全部,他的一生,他的追求。

在最后一次的演奏里,他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奏乐跟高音歌手之间对不上调,指挥跟奏乐之间的差异,他茫然了,心里却很清楚知道因为自己的耳朵啊!听不到,听不到,这一句话一直缠绕着贝多芬,那是多么难受,多么摧毁性的打击。

童年很多时候决定你以后的发展,至少在以前,现在的孩子,太多享受的物质和生活,现在的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

怎么才能成长呀,也难怪越来越少的伟人出现了。

别说伟人,就一个能够吃点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在腾讯实习,一起在酒店住的小伙伴说不想在他朋友那里住,那里在楼顶,太热了,又没有空调。

但是也只是老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生活很美好,既然朋友帮你省下找房间的时间,省下找房子的钱,就已经很不错啦,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热也是这样过,冷也是那样过,年轻人体格强壮,有什么不能承受的。

想想贝多芬的童年,想想伟人所受过的苦,我必须遇事要更加的坚强,要承受别热看来非一般的苦难,定能成就非一般的成功。

贝多芬是快乐的,也追求快乐。

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二《名人传》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的代表作,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

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

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终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读书笔记60字大全

读书笔记60字大全

读书笔记60字大全【篇一: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写在《读书笔记》前面的话结论是:不读书无以知世界,死读书确要误家国。

读易富贤《大国空巢》所得——关于计划生育的反思与批判一、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尔萨斯《人口论》,马论的要点是:1、世界人口是成指数级的增长;2、粮食的增长是线性的;结论:以线性增长的粮食不足以养活以指数级增长的人口,人口的增长是导致人类灭亡的主要原因。

以此为理论基础,很多贫穷的国家面对着迅速鼓胀的人口压力,都选择了计划生育,以印度为例:在七十年代它在美国和世界组织的压力下,对贫民作了八百万人的绝育手术,其绝育盛况跟中国的计划生育可等量齐观。

近观世界近二百年生育的增减曲线,就会发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情况就发生了巨烈的变化,也就是不管这个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国家的制度与性质如何,也不管这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更不管这个国家是否实行绝育政策,它们的出生率都急剧下降啦,例证一:孟加拉国的人口是全世界非常奇葩的密集,达到每平方英里2000人,人口相当于俄罗斯,可国土面积不足美国的一个州大,就是在一九五五年的统计中,每个孟加拉国的妇女平均生育是6.7人。

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平均每个妇女生育不到2.9人啦。

例证二:印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每妇女平均生育6个人,而在本世纪的今天就变成每妇女平均生育2.1人啦。

近二百年人口增减情况:1804年:全世界人口达10亿;1927年:人类经历了一百二十三年,世界人口达到20亿;1957年:又经历了二十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由1957年起只用了十几年时间,世界人口就过到60亿;这个时候人们惊呼世界人口将很快爆满,人类会在不久达到200个亿,可是当世界人口到了60亿后,生育的曲线就下降啦,当世界人口从60亿达到70个亿时,却花了二十年时间,人们才认识到人类永远不可能达到200亿的人口,最多保持在100亿人口以下啦,究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1、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就此保障儿童的成长,普通人就不会用过多的繁殖来保证人口的衍生,例证是: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阿富汗,战乱连连,缺医少药,其婴儿死亡率是15%,为保证种族的衍生,阿富汗妇女平均生育是7个以上;而在它相邻的尼泊尔,也是一个穷国,由于联合国的帮助,医疗救助体系的健全,婴儿死亡率是5%以下,尼泊尔妇女的平均生育是2个。

七年级历史笔记5篇600字

七年级历史笔记5篇600字

七年级历史笔记5篇600字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九世纪三零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

面临经济受损,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政府软弱无能。

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禁烟,迫使洋人交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笔记,希望你喜欢。

七年级历史笔记1《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以至经济学都有利用。

读完这《中国大历史》,便可感觉,作者写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缘何中国的文明未能发展出上资本主义?求解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财税制度上面。

依着这样的思路,从作者的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商周发端,到秦汉;隋唐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这一段从宋元到明清,中间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似有着搞“数目字管理”的意向,但数目字管理的条件仍未具备,变法必然失败;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和“一个新的低层机构”。

而“现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则是在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敷设有制度性的联系(才能从上至下,能够以经济及法治的方法管理,脱离官僚政治的垄断。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整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七年级历史笔记2夜,我还难以入睡。

我的心就像波浪一样跳动。

原因只有一个,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清朝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加剧,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马克思敏锐的捕捉到了这时期的矛盾,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对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做出了预言。

初读此文,颇为不解马克思在开头所引用的关于“两级相联”的目的,直到通读全文在理解马克思所要表达的思想。

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所以本文取名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逐渐成为了一体,中国也不再是从前那个闭关锁国的中国。

它的一举一动也深刻的影响着欧美的经济体系,而欧美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分析说,英国早期通过鸦片的贸易,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也因为鸦片的大量流入而由原来的贸易顺差转为了贸易逆差,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中国固有的封建的君主制度在鸦片的冲击下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皇帝等君主代表的威信不再。

之后英国等列强又用铁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这些固然是出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英国也借此保护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大量外国商品的流入,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金银外流,政府机关腐化,这些最终都转嫁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

这些一切汇集到一起终于促成了中国革命的爆发。

中国爆发了革命同样又深刻的影响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资本主义的扩张的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寻找广阔的市场,而中国这个肥羊在爆发了革命之后,必然造成市场的缩水。

此时的欧洲,农业歉收,导致国内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正如马克思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得出了这个结论,可谓一针见血。

马克思的这篇论文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以及资本主义架构等问题,我只能对市场需求,扩大市场等方面有个粗浅的认识。

贯彻本文的“两级关联”我只能做个大致的理解,至于文中提到的列强如果“干涉中国的农民起义,又会打断产茶的内地和出口茶叶的海港之间的一切事务联系”这句话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不妨碍我对这篇论文有个自己的见解,马克思已经尽可能的应用了他所能使用的最通俗的语言,甚至他还引用了中国的典籍和文献资料,引用了很多报刊的资料,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同时又便于理解。

我最为觉得困惑的乃是马克思所提的关于鸦片破坏了中国古老的君主制度,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

”显然,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马克思过于理性或者说过于相信了经济的力量。

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他十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似乎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问题的根源,或许都来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似乎影响了社会的所有方面。

然而对于这点,我是觉得保有反对意见的。

在我看来,马克思严重的忽略了文化对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
我们会看马克思所在的年代,资本主义发展,金钱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所有。

马克思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痛恨着,一方面又不由自主的收到了当时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之他所在的国家缺乏中国悠久的文化奠基,所以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

就中国而言,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不是一两天,而是自秦代以来被无数王朝和皇帝改进了的中央集权制。

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统治他的民众。

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汉代起的儒家给人民灌输的忠君思想,到宋代的理学更为过分的封建道德,这其中几千年的发展,怕是让皇帝老子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去了!我们看到,即使今天的中国,也难免不能摆脱当官的最大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在搞着个人崇拜。

近代的革命也一直围绕着反封建而存在。

当热今天的思想不能说是封建残余了,但是至少在中国人看来,权力是当官者所有,而平民们是没有权力只能听当官的。

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怕是任然持有这种观点。

至于原因,自然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力量!试想一下,即使轰轰烈烈的革命也不能完全斩断的观念何以凭借鸦片而得以实现?贪污一事在中国历来就有,而鸦片只不过是将这个问题严重的暴露了出来,而官员们在骨子里,任然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保持着他们的敬畏!而阳奉阴违之事,在古代的中国政治里是玩的最多的把戏了吧,马克思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政治没有透彻的理解,可能才有此一说。

除了这点质疑,我对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赞叹。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两级相联”。

对于一个普通学生的我,在我之前对近代史的理解就是: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在中国肆意掠夺,中国只是他们的资源库而已。

中国在当时渺小的地位对列强们完全不能产生影响,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于中国无关!而马克思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来在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中没什么地位的中国突然让我觉得它的地位很重要。

而我更是头一次将太平天国起义与当时的大环境联系起来。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起义乃是中国农民们最后的辉煌了,但是这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是家事。

列强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自强的中国,而是一个傀儡的中国,所以它会帮助清政府灭杀太平天国。

而现在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显然影响了中国市场的稳定,加之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激化,它必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其中更多的复杂的联系以我现在的知识不得而知,但是我起码看到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些必然关联,它们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体系。

这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本文叫做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意在阐述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欧洲资本主义革命之间的相互关联,欧洲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革命,而中国的革命又激化了欧洲的矛盾,从而引发新的革命浪潮。

环环相扣,马克思的结论令人信服。

本文让我更深刻的理解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革命发生的内在矛盾是什么,这超越了历史本身,带给人的是无穷的思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