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命和欧洲⾰命

《中国⾰命和欧洲⾰命》读书报告

《中国⾰命和欧洲⾰命》这篇⽂章是由马克思写于⼀⼋五三年五⽉三⼗⼀⽇,在同年六⽉⼗四⽇作为社论在《纽约每⽇论坛报》上发表。马克思在写这篇⽂章时,法国、德意志、意⼤利、匈⽛利等欧洲国家于1848~1849年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命的洗礼,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此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爆发了近代规模最⼤,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马克思在此⽂中所说的中国⾰命。此⽂主要讲述了欧洲⾰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并对欧洲不远的未来的⼯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进⾏了预⾔。

在⽂章的开篇,马克思便提出了“两极相联”的概念,并指出中国正在发⽣的⾰命将会对西⽅这个⽂明社会产⽣极⼤的影响,马克思在⽂章中指出“欧洲⼈民下⼀次的起义,他们下⼀阶段争取共和⾃由、争取廉洁政府的⽃争,在更⼤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前所发⽣的事件,⽽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全欧战争的后果。”

然⽽,为什么马克思会认为当时软弱如⼀只同任⼈宰割的羔⽺⼀般的中国能够对当时不可⼀世的西⽅列强产⽣如此⼤的影响,这都要从这场中国的⾰命说起。

这场中国的⾰命就是晚清时期盛极⼀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提及“当英国引起了中国⾰命的时候”,为什么说是英国引起了中国的⾰命?答案⽆疑是因为英国发动的鸦⽚战争所导致的。正如马克思写道:“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量的⾮⽣产性的鸦⽚消费、鸦⽚贸易所引起的⾦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政机关的腐化,这⼀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加新税。”鸦⽚战争中英国⽤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英国像强盗⼀般从中国掳⾛⼤量的财富,英国的⼯业产品因为其国内发达的⼯业体系⽽使其产品成本降低,其廉价的⼯业产品迅速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本⼟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异常薄弱的⼯业体系遭受到了极⼤的打击,另外英国还向中国输⼊⼤量鸦⽚,导致中国⼈的⾝体和⼼理俱受摧残,同时还导致⼤量⽩银外流,使满清中国原本就薄弱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读书笔记 (2)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读书笔记 (2)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读书笔记

引言

《红星照耀中国》是毛泽东的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该书主要记录了1921年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本章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与全民

族的利益》。

第一节:以民主革命为纲

在这一节中,毛泽东首先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民主革命,并将其作

为党的纲领。他指出,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领导这场革命的先锋队。

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以及买办资产

阶级的剥削。而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打破这些枷锁,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应该紧密团结全国工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级,共同推动民主革命的进行。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

在这一节中,毛泽东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而资产阶级则代表的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

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阶级,其中既有爱国者,也有投降派。而中国共产党要善于分清其中的不同矛盾,并与爱国的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然而,毛泽东也警告中国共产党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尽管爱国的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他们仍然存在着私利和保守思想。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保持独立性,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干扰。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农民问题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农民问题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社会中,农民占据着绝大多数,而且面对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笔记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笔记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笔记

记得第一次听到费正清这个名字, 是在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翁贺凯老师向我们无数次的在课堂上面推荐这本书,当时我一直以为费正清是中国人,还觉得他名字起得不错来着,直到后来,我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简介上面写着:“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 “头号中国通” ,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无比的震惊也就不奇怪了。

外国人写中国的历史, 大概都是有很多偏颇的地方的, 这大概就是由于中国的气质太过于特殊的原因,套用费正清自己的意思来说,也就是把中国的版图和美国的版图相比较,发现中国和美国相比差不多大小,可是却承载了十亿多的人口,以及相对封闭的内陆生活。倘若真要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会觉得中国可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啊,人口多的像蚂蚁一样,又处在相对封闭的地域,土地面积虽然够大,可是肥沃而适宜的地方却很少,大片的盆地,高原实在是难以利用。于是顺着这个思路一直想下去,当然就会否定了中国的古典文明,结果一部纪录片就应运而生了,我记得名字叫做《黄河边上的中国》 ,这个纪录片采访了很多持有上述观点的文化人,大家一致的对中国传统的各种事物口诛笔伐,直至体无完肤,其实直到现在,在很多学者眼里,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黄河边上的国家” ,象征着封闭和食古不化。然而若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就截然不同了,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各种地貌全面,多样化层次化强,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口众多,智慧的人物自然不在少数,很多地方更是人杰地灵,而中国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中国从很古代也跻身在了和世界交流的先驱中了。如此一来,中国又是如此的完美。然而,中国的历史又是如此的跌宕起伏,历史上无数次的大陆上的统治者的替换,导致中国人的人种多样性明显强过西方人,出国后我总是觉得外国人长相都差不多,其实仔细一看,他们五官的特点还真是很统一,然而,如果说到中国人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不同地域的人在外貌上又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于是,我认为想从普遍意义上界定“中国”或者“中国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是写中国的历史呢?所谓中国的历史,我想也只是书写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脉络而已吧! 正因如此, 外国人书写中国的历史就尤为不易了, 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又增加了新的难点。而写中国的革命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这还要加上一层意识形态的壁垒。所以,如果外国人写中国的历史,抓住细枝末节来写,则是十有八九的失败之作,因为种种的限制和文化壁垒,当然还有文化气质上面的差异,外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细节的表述似乎总是差强人意。但是,外国的学者写中国的革命,若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上讲,则是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效果了,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说的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中国人对于自己的革命和自己的历史,是作为当局者来认识的,难免就在解释历史的时候根据现有的意识形态进行取舍,视角难以真正的打开。然而若是外国人,经过仔细而透彻的研究之后再去研究中国的历史或者中国的革命,就是站在了一个别致的角度上面了,不见得更为可观或者更为深刻,但起码是一个别致而且有意义的角度,而特别的东西,总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鲁迅。小说以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为背景,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

人民的疾苦。小说通过描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刻地揭示

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于革命的渴望

和追求。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主要描写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幸和不公。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揭露了当

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

弊端,比如封建统治的腐败、国家的软弱无能、人民的疾苦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导火索,也是中国革命的根源。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描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

中国人民对于革命的渴望和追求。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为了

革命事业而奋斗的人物,比如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等。这些人

物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领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唤起

了人民的觉醒和斗志。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

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人民的奋斗历程。

通过阅读《中国革命》,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我明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也更加理解

了中国人民对于革命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这部小说,我认识到了中

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精神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革命的信仰

和支持。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革命》,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和理解。我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也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中国发生的革命通过影响到出口到英国茶 叶和丝绸的价格上涨致使双边贸易快速下 滑,而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迅速发 展的国家必然带来新的危机“市场的扩大 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 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 地要引起新的危机”,继而马克思又预言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 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 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 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 革命”。
结论
• 马克思在本文当中用到的辩证思想是非常 好的,然而尽管马克思也不能做到面面都 是唯物辩论,当中因为有很多的对中国历 史背景及事情发展的具体经过不够了解, 很多辩论只停留在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继 续深入发掘。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用 黑格尔的“两极相连”的理论指出了当前在中 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欧洲即将爆发的革命 是息息相关的。 • “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 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 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 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即从中国太平天国 起义的原因“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 英国的大炮”出发,英国通过大炮打开中国贸 易的大门时,英国早已经千丝万缕地与中国发 生着从贸易到政治上的联系,认为“这场革命 将来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 响”。
• 欧洲的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当中,即是生产力不 断提升,因而后来的历史事实都告诉了我们马 克思的预言不太准确,欧洲并没有发生所谓的 政治革命,而是在战后各国的政府主动调节生 产关系。而对于马克思认为的中国爆发革命的 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对中国的入侵正逐步瓦 解中国目前的制度而造成,对于此我是持否定 态度的。 •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历史背景说得,因为英国 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从而在经济 层面上瓦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而正因为是 列强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冲击着封建生产力从而 加速这个摇摇入坠的封建王朝的衰亡。

马恩文选[整理版]

马恩文选[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阅读文选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选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一卷,第1-16页。

2.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同上,第17-38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 同上,第39-53页。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上,第54-61页。

5.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 同上,第62-135页。

6.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同上,第136-195页。

7.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同上,第248-307页。

8.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同上,第321-363页。

9.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同上,第579-689页。

10.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上,第690-697页。

11.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同上,第698-701页。

12.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同上,702-705页。

13.恩格斯《波斯与中国》同上,第706-712页。

14.马克思《鸦片贸易史》同上,第713-720页。

15.马克思《英中条约》同上,第721-726页。

16.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同上,727-732页。

17.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同上,第738-754页。

18.马克思《对华贸易》同上,第755-759。

19.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同上,第760-766页。

20.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同上,第767-773页。

(完整版)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完整版)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节选)

马克思(1853年6月)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

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读书笔记-欧洲革命与中国革命

读书笔记-欧洲革命与中国革命

对《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正如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样,相互之间存在着关联。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文明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显示出农民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革命的成功。而欧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显著,工人是革命的主体,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为中国的辛亥革命以及往后的革命提供借鉴作用。同时还表明科技是革命的推动力,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革命提供动力。

任何的战争或者革命都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来自工商业的危机导致欧洲革命的发生。资本家追逐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经济是国家稳定的重要物质条件,资本家的利润又与统治者的利益相关。在工人与资本家以及国家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革命爆发了,革命一方面摧毁了国家的统治,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国家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不能完全摧毁旧中国的统治,但却有力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市场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应该人为地抑制这种趋势。联系是具有客观性的,不能人为地破坏。由于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在自身国家需要更广大的市场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因此,正当中国人沉浸于天朝王国之梦中,而统治者主观地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之时,欧洲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也打破了旧中国的闭门造车之状态。世界的资源本来就是同一个整体的,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资源共享,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搞独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_《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五篇《国家与革命》是191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列宁。《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

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国家与革命》写于1917年8-9月,1918年5月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

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

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地垄断经济形势,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转变,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列宁说,国家是社会

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读书笔记模板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读书笔记模板

经典导读
经典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经典二自然辩证法导言 经典三驳斥不可知论 经典四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经典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经典六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经典七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经典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经典九工资、价格和利润(节选)
案例精选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研读
讲话
大学生
政治
课程
修养
思想道德
经典著作
案例
节选
大会 风
思想
经典
马克思主义
中国
社会主义
革命
人民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经典导读
经典一对全国青年的希望 经典二庆祝清华大学校庆100周年讲话(节选) 经典三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经典四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选) 经典五孔子论修养 孟子论人生 经典六为学与做人 经典七敬告青年 经典八未必是救命毫毛,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案例精选
案例一温馨港还是麻烦地 案例二丑小鸭与白天鹅 案例三诚信自强感恩报国 案例四出国归国报效祖国 案例五汽车疯子——李书福 案例六花枝虽折笑容依旧 案例七诚信的付出与收获 案例八修养的作用 案例九校园爱情:像雾像风又像雨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是一部描写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是鲁迅。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让读者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也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结构,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鲁迅在《中国革命》中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和艰辛,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展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通过鲁迅的文字,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曲折。从辛

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念和追求。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才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除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曲折,我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中国革

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民族,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和意志,才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学习中国革命历史读后感

学习中国革命历史读后感

学习中国革命历史读后感

在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过程中,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和感受。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希

望和勇气的时期。

首先,通过研究,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

国政治和社会的格局,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命运从来不是注定的,而是由人民共同

努力去创造和改变的。

其次,中国革命历史给我留下了许多勇敢的英雄形象。这些英

雄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斗争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

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另外,通过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我也认识到革命并非一帆风顺。在革命历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付出了巨大的

牺牲。然而,这些失败并没有击垮他们的信念和斗志,相反,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最终取得了胜利。

最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让我明白,了解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当下、展望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将其应用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中。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当今社会中的问题。

总结来说,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革命的艰辛与伟大。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启发,引领着我们前进。希望未来的中国能够继续发展,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近代史读书笔记

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不存在中国式的

工业革命

读《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之后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历史学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在其学习与任教期间曾两次来华,第一次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二次则是作为美国的“情报协调局驻华首席代表”。在他退休多年后的1986年,《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出版了,此时,《剑桥中国史》各卷已开始在中国陆续出版。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自1800年以后的185年作了一些概述与分析。书中的观点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作者从极客观的视角审视了中国近代——包括政治方面与社会方面——的变迁与转化。

该书虽然写的是“中国革命”,但是其出发点却不在“虎门销烟”,而是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交接,清朝鼎盛进入尾声,同样是欧洲中国风热潮渐渐淡去进而出现批评的1800年。此时的清朝已开始有了衰败的现象,政治日益腐败,而川楚教乱闹得正热,政局动荡不安;而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不少农民失去了工作,在广大的土地上游荡,社会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变屡发不止,嘉庆皇帝内除和珅等贪官,又付出了巨大代价镇住了白莲教等民间组织团体的变乱,却还是未能解决弊端,继续重农抑商,进一步加固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结构,而对西方的工业革命一无所知。

这样的中国,面对从西方世界传来的思想与体制似乎产生了极大的免疫力。英国几次无法打开中国的正统市场,而走私鸦片的数量与其所获的利润却又高得惊人,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而摸不着头脑的不只是外国人,中国人此时也陷在毫无头绪的混乱之中,统治者难以控制局面,平民百姓被压迫到了极点,人人都被禁锢着无法自拔,更谈不上对外来的一切消化或被消化。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1500字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1500字

《两极相联的中欧革命》

1853年3月19日,也就是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这支我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经过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取得了重要突破,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首都。这场革命运动强烈地震动了包括英国在内整个欧洲。旅居作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遂于5月20日写了一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国际评论,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以中国为标题的长文,也是他第一次独立专论中国的文章,是长期积累和认真研究的结果。《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以当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的社论未署名而发表,其写于月中下旬。这一政论文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结合当时世界形中势和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现实问题,通过生动的语言,运用历史与阶级分析方法,以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科学预测了中国革命和欧洲事命互动作用的“西极相联",是马克思化中国的初步尝试。

从文章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革命主要指的是太平太国起义运动,欧洲革命则是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革命。并且有意思的是,欧洲的革命是由十八世纪中期一直被外国列强所压迫的中国所引起的。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欧洲列强争相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土地占据一席之地,各个国家都想在中国分到一份蛋糕,但由于中国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影予盾,统治者日益瓦解的统治威信,使得列国的利益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使欧洲各国普遍的金融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欧洲各国内部的矛盾地暴露出来。正如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我们每天都看到,不仅称霸世界的列强和它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的迹象日趋严重,而且现时的列强相互之间的冲突正在一步步尖锐,乃至剑拔弩张,非由国君们来打最后的交道不可了。在欧洲各国首都,每天都传来全面大战在即的消息,第二天的消息又说和平可以维持一星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加剧,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马克思敏锐的捕捉到了这时期的矛盾,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对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做出了预言。

初读此文,颇为不解马克思在开头所引用的关于“两级相联”的目的,直到通读全文在理解马克思所要表达的思想。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本文取名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逐渐成为了一体,中国也不再是从前那个闭关锁国的中国。它的一举一动也深刻的影响着欧美的经济体系,而欧美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分析说,英国早期通过鸦片的贸易,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也因为鸦片的大量流入而由原来的贸易顺差转为了贸易逆差,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中国固有的封建的君主制度在鸦片的冲击下面临着解体的危机。皇帝等君主代表的威信不再。之后英国等列强又用铁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固然是出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英国也借此保护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大量外国商品的流入,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金银外流,政府机关腐化,这些最终都转嫁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这些一切汇集到一起终于促成了中国革命的爆发。

中国爆发了革命同样又深刻的影响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资本主义的扩张的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寻找广阔的市场,而中国这个肥羊在爆发了革命之后,必然造成市场的缩水。此时的欧洲,农业歉收,导致国内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正如马克思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马克思得出了这个结论,可谓一针见血。

马克思的这篇论文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以及资本主义架构等问题,我只能对市场需求,扩大市场等方面有个粗浅的认识。贯彻本文的“两级关联”我只能做个大致的理解,至于文中提到的列强如果“干涉中国的农民起义,又会打断产茶的内地和出口茶叶的海港之间的一切事务联系”这句话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不妨碍我对这篇论文有个自己的见解,马克思已经尽可能的应用了他所能使用的最通俗的语言,甚至他还引用了中国的典籍和文献资料,引用了很多报刊的资料,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同时又便于理解。

我最为觉得困惑的乃是马克思所提的关于鸦片破坏了中国古老的君主制度,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显然,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马克思过于理性或者说过于相信了经济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他十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似乎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问题的根源,或许都来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似乎影响了社会的所有方面。然而对于这点,我是觉得保有反对意见的。在我看来,马克思严重的忽略了文化对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

我们会看马克思所在的年代,资本主义发展,金钱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所有。马克思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痛恨着,一方面又不由自主的收到了当时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之他所在的国家缺乏中国悠久的文化奠基,所以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而言,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不是一两天,而是自秦代以来被无数王朝和皇帝改进了的中央集权制。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统治他的民众。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汉代起的儒家给人民灌输的忠君思想,到宋代的理学更为过分的封建道德,这其中几千年的发展,怕是让皇帝老子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去了!我们看到,即使今天的中国,也难免不能摆脱当官的最大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在搞着个人崇拜。近代的革命也一直围绕着反封建而存在。当热今天的思想不能说是封建残余了,但是至少在中国人看来,权力是当官者所有,而平民们是没有权力只能听当官的。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怕是任然持有这种观点。至于原因,自然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力量!试想一下,即使轰轰烈烈的革命也不能完全斩断的观念何以凭借鸦片而得以实现?贪污一事在中国历来就有,而鸦片只不过是将这个问题严重的暴露了出来,而官员们在骨子里,任然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保持着他们的敬畏!而阳奉阴违之事,在古代的中国政治里是玩的最多的把戏了吧,马克思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政治没有透彻的理解,可能才有此一说。

除了这点质疑,我对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赞叹。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两级相联”。对于一个普通学生的我,在我之前对近代史的理解就是: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在中国肆意掠夺,中国只是他们的资源库而已。中国在当时渺小的地位对列强们完全不能产生影响,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于中国无关!而马克思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来在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中没什么地位的中国突然让我觉得它的地位很重要。而我更是头一次将太平天国起义与当时的大环境联系起来。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起义乃是中国农民们最后的辉煌了,但是这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是家事。列强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自强的中国,而是一个傀儡的中国,所以它会帮助清政府灭杀太平天国。而现在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显然影响了中国市场的稳定,加之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激化,它必然成为了众矢之的。这其中更多的复杂的联系以我现在的知识不得而知,但是我起码看到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些必然关联,它们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体系。这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本文叫做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意在阐述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欧洲资本主义革命之间的相互关联,欧洲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革命,而中国的革命又激化了欧洲的矛盾,从而引发新的革命浪潮。环环相扣,马克思的结论令人信服。本文让我更深刻的理解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革命发生的内在矛盾是什么,这超越了历史本身,带给人的是无穷的思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