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指的是计算一个人或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距离问题。

这类问题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变量,包括起点和终点位置、速度、时间等等。

因此,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解决行程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1. 确定问题所需的变量
在解决行程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问题所涉及的所有变量。

例如,起点和终点位置、速度、时间等。

通过确定这些变量,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解题过程,避免出现遗漏或错误。

2. 使用单位转换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涉及到不同的单位,例如英里、千米、小时、分钟等等。

为了更好地计算问题,我们需要将所有的单位转换成相同的单位。

例如,将小时转换成分钟、将英里转换成千米等等。

3. 利用公式计算
在行程问题中,有很多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距离、速度和时间等。

例如,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v=d/t),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d=v*t)等等。

通过利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快速地计算出所需的答案。

4.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在行程问题中,时间和速度是密切相关的。

当速度增加时,时间会减少,距离也会相应地减少。

因此,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并确保计算过程中这两个变量的一致性。

总之,解决行程问题需要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确定变量、使用单位转换、利用公式计算、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变形——流水行船问题讲解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变形——流水行船问题讲解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变形——流水行船问题讲解小提示(Ctrl+鼠标左键或者右键打开链接)通过2019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暂未发布,2018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2017年11月17日9:00至22日16:00,笔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12月10日,请各位考生安排好时间,一鼓作气!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上次文章中和大家分享过行程问题的基本题型以及相遇追及题目,相信同学们细细研究过后一定都会有新的思考和认识,但同时一定会有学生有这样的疑问:那是不是只要把基本题目掌握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可惜并不是,因为在考试中行程问题考察的知识点都比较灵活,也会有一些变形题目,那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大家来看看常见的第一种变形题目:流水行船问题。

在流水行船中其实就是指一艘有动力的轮船在流动的水中行驶的过程,而和普通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呢,在于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过程中,流水行船不仅有船行驶的速度,也有水流动的速度。

如果是顺水而下水对于轮船起到推动的作用,此时,如果是逆流而上水对于轮船起到阻碍的作用,此时。

只要理解记住这两个式子那么流水行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解析:从甲到乙,从乙到甲,,2份对应8小时,那么从乙地返回3份时间对应12小时。

例2:一只装有动力桨的船,其单靠人工划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水速的3倍。

现该船靠人工划动从A地顺流到达B地,原路返回时只开足动力桨行驶,用时比来时少2/5,问船在静水中开足动力桨行驶的速度是人工划船速度的多少倍?( )A.2B.3C.4D.5例3:甲、乙两船同时从A地出发,甲船逆流前往B地,乙船顺流前往C地,1小时后两艘船同时掉头航向A地,甲船比乙船早1小时返回。

已知甲船的静水速度是水流的3倍,那么甲船的静水速度和乙船的静水速度之比是:A.3∶5B.2∶3C.3∶4D.2∶5解析:A。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根本上每年都有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题目,但是有的时候对于行程问题或工程问题的题目,我们无法做到一分钟一道题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题目,今天将带大家来学习一种快速解决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思想——比例思想。

在行程问题中,贯穿整个行程问题的公式:路程〔s〕=速度〔v〕×时间〔t〕,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在s=vt中,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 当s一定时,v和t成反比;2. 当v一定时,s和 t成正比;3. 当t一定时,s和v成正比。

【例1】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到?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由“车速进步1/9”可得,v1:v0=10:9,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1:t0=9:10,t1比t0少花一份时间,对应提早20分钟到达,所以按照原来的速度走完全程需要花t0=10×20=200分钟;由“车速进步1/3”可得,v2:v0=4:3,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2:t0=3:4,由于t0=200分钟,所以4份时间对应200分钟,即1份对应50分钟,t2比t0少花1份时间,所以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50分钟到。

因此,答案选C。

【例2】某植树队方案种植一批行道树,假设每天多种25%可提早9天完工,假设种植4000棵树之后每天多种1/3可提早5天完工,问:共有多少棵树?A.3600B.7200C.9000D.6000【答案】B【解析】此题是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存在公式:工作总量〔W〕=工作效率〔P〕×工作时间〔t〕,在w=pt中,也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当w一定时,p和t成反比;2.当p一定时,w和 t成正比;3.当t一定时,w和p成正比。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资料来源: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行程问题的重点在于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考来考去总是这三个点,那命题人如何增加难度呢?一是改变考查形式,比如直接求速度变成间接求解,二是增加因素,比如流水对船速的影响、车身长对路程的影响,等等。

但归根究底还是考一个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命题就围绕这个公式展开,一般都是已知一个或多个运动过程,每个运动过程包含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与此同时,不同的运动过程间这三个量必然存在某个共通点,比如路程相同,或者相同时间。

因此,行程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就是: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运动过程,结合问题看未知量、找出已知量,如果有多个运动过程,找出彼此之间共通点,从一点延伸到面,列出数学表达式,思路一目了然。

1、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答题技巧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考查形式,指两人(或两车等)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相遇时间”和“两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三个量中比较难理解一点就是相遇时间,两人同时出发、同时到达某一点。

很明显,运动时间相同,这个时间就称为“相遇时间”,做题时要谨记这个等量关系,是隐含的已知条件。

尤其,近年来考题难度有所增加,单一的相遇问题很少考,综合题比较多,因此,做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抓准核心,当题中涉及相遇问题时,谨记“相遇时间相同”这一点,利用等量关系巧妙求解未知量,化未知为已知,结合其他已知条件解出最终答案。

2、行程问题之追击问题答题技巧追及问题指的是两人(物)在行进过程中同向而行,快行者从后面追上慢行者的行程问题。

它考虑的是两人(物)在相同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差。

命题人一般会从三个角度命题,直线运动中有两个:“同地不同时出发型”和“同时不同地出发型”;还有一个是环形运动中的“同时同地出发型”,这里要注意一点,它的路程差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与追上次数有关。

第一次追上,路程差是一个周长,第N次追上,路程差是n个周长,做题时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很难理清思路。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1. 哎呀呀,行程问题中遇到相向而行的情况,那简直就像是两个人对着跑呀!比如说,小明和小红在一条路上,一个从这头走,一个从那头走,他们多久能相遇呢?这时候只要把两人的速度加起来,再用总路程除以这个和,不就能算出相遇时间啦!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嘛!2. 嘿,要是同向而行呢,那不就是一个追一个嘛!就好像跑步比赛,跑得快的追跑得慢的。

比如小强每分钟跑 100 米,小亮每分钟跑 80 米,那小强要多久才能追上小亮呀?用他们的速度差乘以时间等于最初的距离差这个道理,一下子就能算出来啦,是不是超有趣呀!3. 碰到那种来回跑的行程问题呀,可别晕!比如说小李在 A、B 两点间跑来跑去。

这就像钟摆一样来来回回呀!这时候得仔细分析他跑的每一段路程和时间,然后加起来或者算差值,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这很考验耐心哦,但搞懂后会超有成就感的呀!4. 还有那种在环形跑道上跑的呢,这不就像围着一个大圆圈转嘛!比如小王在环形跑道上跑,和别人相遇几次或者追上几次,就得想想他们相对的速度和跑的圈数啦。

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在玩一个特别的游戏!5. 你们想想看,行程问题里有时候给的条件可隐晦啦!这就像捉迷藏一样,得仔细找线索呀!比如说告诉你一段路程走了几小时,又告诉你另外一些模糊的信息,就得开动脑筋把有用的找出来,算出行程中的各种数据。

是不是有点像侦探破案呀,刺激吧!6. 有时候行程问题里会有停顿呀什么的,那就像走路走一半歇会儿一样。

比如小张走一段路,中间停了几分钟,这时候得把停顿的时间考虑进去呀,不然可就算错啦,可不能马虎哟!7. 哈哈,行程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各种走呀跑呀的情况。

只要我们把它当成有趣的事儿,像玩游戏一样去对待,就不会觉得难啦!所以呀,不要害怕行程问题,大胆去挑战它们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行程问题没那么可怕,只要用心去理解和分析,都能轻松搞定!。

公考行程问题技巧

公考行程问题技巧

公考行程问题技巧说起公考行程问题的技巧,我有一些心得想分享。

我刚开始备考公务员的时候,一遇到行程问题就头疼得不行。

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

首先呢,咱们来说说最基本的公式:路程= 速度×时间,这个就像是做饭的基本食材一样,缺了它可不行。

比如说,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问行驶了多远?这就是直接套用公式的简单例子,这时候路程就等于60×3 = 180千米。

这种简单题就像是走路碰到一块小石头,轻松就能跨过去。

那要是复杂一点的呢?假如是相向而行或者相背而行的问题,这就像两个人面对面走路或者背对背走路。

两个人相向而行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减少的速度就是两人速度之和;相背而行时,距离增加的速度就是两人速度之和。

比如说,A、B两人,A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B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他们相向而行,一开始相距20千米,问多久能相遇?这时候就可以把A和B想象成两个合作的小蚂蚁,它们共同完成20千米的路程,二者速度和是5 + 3 = 8千米/小时,根据公式时间= 路程÷速度,那就是20÷8 = 小时就能相遇啦。

对于那些追击问题,就好比是两个人在赛跑,一个人在前面跑,一个人在后面追。

后面人的速度比前面人快,快出来的那部分速度就是用来缩短他们之间距离的关键。

比如说,甲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先出发1小时,甲再出发追乙,甲追乙就是他们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乙先走1小时就先走了6×1 = 6千米,甲每小时比乙多走8 - 6 = 2千米,那甲追上乙就需要6÷2 = 3小时。

对了,还有个事儿要说。

在解行程问题的时候,画图是个特别好的方法。

就像给你一堆乱线,你把它整理好画出来就清楚多了。

有时候单纯看题脑袋里乱糟糟的,但把图画出来,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但是,我得承认,这个画图法虽然好用,但也有局限性。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基本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1. 基本公式法: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解各类行程问题。

2. 比例法:比例法是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正确,我们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问题。

3. 假设法:假设法适用于一些无法确定具体数值的行程问题。

通过假设一些数值,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进而求解问题。

4. 方程法:方程法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行程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解方程来求解答案。

5. 正反比法:正反比法适用于一些行程问题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变化规律正确,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关系来求解问题。

6. 比例分配法:比例分配法适用于一些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不正确,但可以分解成两个比例关系的情况。

通过比例分配,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两个比例关系的问题,然后求解答案。

总之,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更加从容自信。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对于众多考生来说,行测数量中的行程问题基本上是属于年年必考类的题型,但是这种题型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所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关于行程问题可以巧解的方法——正反比方法。

一、行程问题中基本公式S=VT(路程=速度×时间)二、行程问题中正反比存在S=VT时且3个未知数有其中一个量处于不变时当S不变时,V与T成反比当V不变时,S与T成正比当T不变时,S与V成正比三、例题展示例:甲乙两辆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

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

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A.10B.12C.12.5D.15【解析】:选D。

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两车都是从A走向B路程一致,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因此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2分钟到达,所以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钟,即时间所差的一份对应12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分钟,即乙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甲的速度为90×5/6=75公里/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公里/小时。

例:有两个山村之间的公路都是上坡和下坡,没有平坦路。

农车上坡的速度保持20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保持30千米/小时,已知农车在两个山村之间往返一次,需要行驶4小时,问两个山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A.45B.48C.50D.24【解析】:选B。

往返相当于走了一个全程的上坡和一个全程的下坡,根据S=VT,当S一定时,VT成反比。

上坡的速度:下坡速度=20:30=2:3,则上坡时间:下坡时间=3:2,5份对应4小时,1份是0.8时间,上坡对应3×0.8=2.4小时,全程是2.4×20=48千米。

例:两名运动员进行110米栏赛跑,结果甲领先乙10米到达终点。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问题类型,通常应用于时间、速度、距离等方面。

解题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
1. 建立方程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建立相应的方程式,来求解未知数。

例如,当我们知道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移动时,可以运用公式:距离=速度×时间,建立方程,进而求出未知数。

2. 画图辅助解题
有些行程问题,尤其是多个物体同时移动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并且有利于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

因此,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

3. 分析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知道任意两项,都可以通过公式求出另一项。

因此,在解题时,可以尝试从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入手,找到解题的方法。

4. 求平均速度
有些题目中,物体在行程中可能有多个速度。

此时,我们可以求出平均速度来解决问题。

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在求解平均速度时,我们需要注意速度的单位应该统一。

总之,解决行程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和方法,精准地分析题目,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详解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一)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公式:(二)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特征(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的特征(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四)多次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三个妙招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三个妙招

公务员行程问题三个妙招华图教育孙兆宸行程问题是公职考试中最重要的题型,几乎每个级别的考试都会涉及到行程问题,而且题型多样,复杂多变,因此,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并不容易掌握。

那么,对于行程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呢?在行程问题中,最本质的就是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只要把这三者的关系牢牢抓住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行程问题所有的内容都是从这个基础演化而来的。

相信大家对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已经在熟悉不过了,而行程问题之所以称为国考、省考中的数量常考点、易考点和难考点,往往有很多考生见到行程问题就头大脑晕、不知所措,或者干脆主动放弃,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很多考生都没有把握行程问题的本质,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了行程问题的本质——路程=速度×时间,然后再加上一些基本公式和技巧,那么解决行程问题绝不是难事。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本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在记住这个公式的基础上,大家还要掌握下面的三种方法:1、比例法:运用比例法的目的是为了将繁琐的数值简化为简单的数值来进行分析计算,同时比例法的实质也是抓住了数学的核心思想“相对关系”。

2、画图法:通过画简单行程图,迅速理清各物体运动轨迹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公式法:特定模型应用特定公式,秒杀题目。

但是一定要记住每个公式的运用前提和它的特征。

但是要大家切记,在做行程问题时我们要用比例不用方程,用份数不用分数。

也许有很多考生会问:为什么用这三种方法而不用方程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解决行程问题常采取列方程的方式,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学,但是在国考分秒必争的时间里,列方程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在短时间内达到解决行程问题的目的,因此,我们采用比例方法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例题来训练一下:例1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72米,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乙比甲多用4分钟,AB两地的距离为多少米()?(2010年福建)A.320B.288C.1440 D.2880【正确答案】D【思路点拨】思路一——方程法:设甲走了X分钟,则得出80X=72*(X+4),解出X。

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技巧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

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几点。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

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采用作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反映数量之间变化关系,帮助分析思考。

2、行程问题常结合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巧妙地假设单位“l”使问题简单化,有时还可以联系整数知识,把路程理解为若干份。

3、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

时间成反比4、碰到综合性问题可先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个单一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

第一次在离A站90千米处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

第二次相遇在离A站50千米处。

求A、B两站之间的路程。

A、150千米B、160千米C、180千米D、200千米解析: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3个全程。

由于两车合行一个全程时,甲车行90千米。

在两车两次相遇的三个全程中,甲车共行了90×3=270(千米),这时离A站正好有50千米,加上50即为两个全程270+50=320(千米)。

所以A、B两站之间的路程是320÷2=160(千米)。

答案选择B练习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

第一次在离西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

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15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A、80千米B、100千米C、120千米D、140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甲每小时行42千米,乙每小时行54千米。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问题,它们通常涉及到时间、距离、速度等概念。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画图法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问题模拟出来,明确各个变量的含义和关系。

比如在解决汽车行驶问题时,可以画出车辆行驶的路线图,标明起点、终点、途中的里程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推导答案。

2. 等量代换法
有时候问题中的某些变量可以用其他变量表示出来,这时候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来简化计算。

比如在解决两车相遇问题时,可以将两车相遇的时间转化为两车之间的距离关系,然后用速度和时间的公式求解。

3. 速度图法
速度图是一种表示车速变化的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车辆行驶的过程。

在解决多车同时出发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画速度图来分析各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推导答案。

4. 追及问题法
追及问题是一类特殊的行程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追及问题法,即通过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来推导它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5. 求平均速度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有时需要求出多个车辆或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时候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以上是解决行程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和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推导答案。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题型,由于行程问题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题型,所以这部分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对于比例求解的行程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比例法的核心;要运用正反比或者寻找不变量统一比例,然后找到份数和实际值的对应关系,结合线段图,从而锁定正确答案。

对于相遇与追及的行程问题,首先要熟知相遇与追及的公式推导过程和结论,然后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但是追及过程中路程差与路程和不变的寻找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线段图分析。

对于多次相遇问题:要了解直线上同时同地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和直线上同时异地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中,总路程、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以及总时间的比例关系,做题时结合题中已知条件和推导的比例关系求解题目。

对于流水行船问题要必须熟练掌握两个基本公式和两个变形公式,进行求解,当然扶梯问题也是我们的流水行船问题,所以也是用流水行船的解题思路可以推导出正确答案。

对于牛吃草问题,掌握牛吃草的公式和三种题型,就可以秒杀题目。

然而这些知识的推导比较繁琐,所以建议各位考生通过相关视频课程学习或者专项教材的学习,先梳理知识框架,在习题练习。

专家提醒考生,行程问题比较简单且可以提高数量关系的工具,是必学也可以说是必考考点。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问题题型特点行程问题主要考察正反比、相遇与追及、多次相遇、流水行船、牛吃草问题;对于刚接触到行测的考生,行程问题是最头疼的,大多数题目没有思路,小部分的题目只能借助方程求解;但是在学习之后,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考生发现行程问题是最容易拿分的,每个题型都有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快速得到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分类一、相遇问题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甲,乙在AB途中相遇。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1、同时出发例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D.A、B两地的距离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和思路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和思路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和思路
1. 哎呀呀,碰到行程问题别慌呀!你看,就像你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得先规划好路线一样。

比如说,从家到超市5 公里,你走路每小时3 公里,那算一下不就知道得走多久啦!解题时要抓住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可是关键哦!
2. 嘿,行程问题有时候挺绕人的,可咱不怕呀!比如说两辆车同时出发,一辆速度快,一辆速度慢,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就是个有趣的事儿嘛。

就好像跑步比赛,谁跑得快,不就更容易领先嘛,这里面的窍门可得搞清楚咯!
3. 哇塞,行程问题的思路其实不难找呢!就像你找宝藏,得有线索呀。

比如知道了总路程和两人的速度比,那就能算出各自走的路程啦。

好比分蛋糕,按比例来嘛,这样一想是不是就简单多啦?
4. 哟呵,行程问题里还藏着好多小秘密呢!比如说相遇问题,两个人相向而行,就跟你和朋友约好见面,想想怎么才能碰面最快嘛。

这不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事儿嘛,可有意思啦!
5. 哈哈,解决行程问题可得仔细着点!就像走路要一步一步稳着来。

比如给你一段路程,中间休息了一会儿,那时间可得单独算呀。

就好比做一件事,中间停了会儿,总得把时间分清楚不是?
6. 呀,行程问题也不是那么难搞嘛!比如说知道了速度和时间,那路程不就呼之欲出啦。

这就像你知道每天跑多少,跑了几天,一共跑了多远不就清楚啦,是不是很好理解呀?
7. 哼,行程问题可难不倒我!就像爬山,虽然过程有点累,但到了山顶就超有成就感。

遇到难题别怕,一点点分析,总能找到答案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掌握好方法和思路,行程问题绝对能轻松拿下!。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通常都是与时间、距离、速度等相关的运动问题,常见类型有相向出发、相遇、交错等。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
1. 画图法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绘制出相应的图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如相向而行问题,可以画出两人相向而行的图形,标上相对速度,根据两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而对于相遇问题,则需要画出两人的运动轨迹,通过交点来确定两人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2. 路程、速度、时间图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路程、速度、时间图的方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现出来。

比如相向出发问题,可以将两人行程的路程距离、速度和时间用图表来表示,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表示为一条线段,两人相遇的点为交点,从而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

交错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3. 解方程法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采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需要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列方程,然后化简、代入、消元,在数学上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要注意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还是距离、速度在题目中是否有单位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答,都需要对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仔细分析,清晰表达,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练习过程中建议多做一些类似题目,加强理解和运算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在行测中,涉及到路程问题的题目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解路程问题的方法,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路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在行测中,路程问题是指涉及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或路线的题目。

这类题目可以是关于车辆行驶的距离、两地之间的距离或者是行人行走的路程等。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巧解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均速度。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得到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以及时间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平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总的路程。

例如,如果一个车辆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3小时,我们可以通过60公里/小时乘以3小时得到总路程为180公里。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已知距离和速度计算时间。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距离除以速度来计算行程所需的时间。

例如,如果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00公里,车辆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我们可以通过400公里除以80公里/小时得到需要5小时。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相对速度。

当涉及到两个物体同时或者相对运动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两个车辆以不同的速度朝着同一个方向行驶,并且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速度差,我们可以通过相对速度和距离来计算两车相遇所需的时间。

另外,如果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和距离来计算相遇所需的时间。

最后,我们需要谨记一些常见的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

有时候在题目中会涉及到物体的返程或者往返行驶等情况,我们需要注意运用逻辑和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保持一致,以避免计算错误。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

例1:如果小明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2小时,他的总路程是多少?解决方法:利用平均速度乘以时间的方法,总路程等于50公里/小时乘以2小时,等于100公里。

2019年公务员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必考题型速解技巧全解:1.行程问题

2019年公务员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必考题型速解技巧全解:1.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此题型各种技巧较多,但实际上规律不难,只要把握住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基本公式,对不同的题型灵活应用即可。

【例题1】某人旅游爬一座小山,上山时每分钟走30米,下山时每分钟走60米,问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A .40B .43C .45 D.48【例题解析】我们设山上山下的距离为l ,则有上山时间为30l ,下山时间为60l ,总距离为2l 。

列方程解得60302l l l+=40米/秒。

或者,将山上山下的路程看作“整体1”,则有6013012+=40米/秒。

故应选择A 选项。

【重点提示】在涉及往返的问题中,往返的平均速度=2V 1V 2/(V 1+V 2)【例题2】(2009北京第11题)游乐场的溜冰滑道如下图所示,溜冰车上坡时每分钟行驶400米,下坡时每分钟行驶600米,已知溜冰车从A 点到B 点需要3.7分钟,从B 点到A 点只需要2.5分钟。

AC 比BC 长多少米?C A BA .1200B .1440C .1600D .1800【例题解析】设AC 距离为x 米,BC 距离为y 米可列方程组400x +600y =3.7 600x +400y =2.5 将方程组中两方程通分,再相减,可直接解得x-y=1440米 答案为B【例题3】(2010浙江省90题)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A.12.5千米/小时 B.13.5千米/小时C.15.5千米/小时 D.17.5千米/小时【例题解析】设甲的速度为xKm/h,乙的速度为yKm/h,因为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可列方程,(x+y)×0.5=15同时同地同向而行,若使甲能追上乙,需使甲行驶的路程比乙行驶的路程多一圈,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可列方程(x-y)×3=15解得y=12.5Km/h答案为A【例题4】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出发,一人用匀速3小时走完全程,另一人用匀速4小时走完全程,经过()分钟,其中一人所剩路程的长是另一人所剩路程的长的2倍。

2019抚州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流水行船

2019抚州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流水行船

2019抚州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流水行船
一、基本公式
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行走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航行的路程。

)
例2:一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

一条船以恒定的速度逆流6公里后,再返回原地,共耗时2小时(不计船调头时间)。

请问船逆流航行与顺流航行的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解:假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km/h,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扶梯
例4: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在行驶的扶梯上上下走动,女孩由下往上走,男孩由上往下走,结果女孩走了40级到达楼上,男孩走了80级到达楼下。

如果男孩单位时间内走的扶梯级数是女孩的2倍。

则当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梯级有多少级?
流水行船是行程问题中比较常考的考点,需要大家根据基本的公式和考点去做题,快速将流水行船问题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

这种等号一边是一个量,另一边是两个量乘积的公式,可以称之为正反比关系的存在。

这种公式有一个潜在的规律就是,不管题目怎么设置,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总有一个是确定不变的,而另外两个量都是变的,只要找到行测公式当中的不变量,正反比的等量关系就找出来了,所以关键是找这个不变的量。

一般来说,在这三个量当中,由于往往涉及不同东西或者个体,因此速度大多时候是个变量,所以不变量基本上隐藏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里面,两种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路程作为不变量。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比较好寻找的,我们以一道题目为例:【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小时走80公里,乙每小时走70公里,丙每小时走60公里。

现在甲从A处出发,乙、丙两人从B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15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 )
A.315公里
B.525公里
C.465公里
D.455公里
【中公分析】这是一个相遇问题,在这个题目中,三人速度都有,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在相遇追及问题里,相遇距离就是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不管是甲丙之间还是甲乙之间,都是这一个路程和,也就是说,在这个题目中路程是潜在的不变量,变量是速度和时间。

那么我们围绕路程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表示路程的式子就可以解决:设甲乙相遇时间是T,那么甲丙相遇时间就是T+0.25,利用相遇公式有(80+70)T=(80+60)(T+0.25)。

解得
T=3.5,因此整个距离是525,答案选B。

这是关于以路程为不变量的情况。

第二,时间作为不变量。

这种情况可能更为隐蔽,有的学员很可能意识不到。

我们试想,如果速度是变量,时间也是变量的话,那么路程必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题目中如果提到了二人行驶的路程不一样,一般是在告诉大家时间是变量;还有有一种很隐蔽的说法就是“二人同时出发,在某点相遇”,这就是告诉我们二人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完全拿时间做等量关系来列式。

【例题】小张和小王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向B地出发,小张的车速是每小时40公里,小王的车速是每小时48公里。

小王到达B地后立即向回返,又骑了15分钟后与小张相遇。

那么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
A.144
B.136
C.132
D.128
【中公分析】在这个题目中,两个人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题目中给出“同时出发”“相遇”这样的字眼,所以时间一定是不变量。

拿时间作为不变量,则甲的路程是S+12,乙的路程是S-12,速度分别是48和40,那么用时间相等列式应该表示成48:40=S+12:S-12,解得S=132,选C。

如何合理利用暑假时间备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
一、判断推理部分
暑期中需要将每年的题型及理论知识进行第一轮学习。

判断推理包括四大题型:分析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这四大题型中,分析推理是每年考试相对不好拿分的部分,这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且需用专业的逻辑思维进行解题,所以应该是复习中首要的内容。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形成逻辑的解题思维,切忌在做题中代入过多的生活常识。

这需要考生首先深刻理解逻辑的三大精神,然后理解并巩固必然性推理中的推理规则,理清可能性推理中的论证形式。

考生还需思考每一章节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具备辨析题型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快速解题,真正做到又“快”又“准”。

在这段时间,考生可以按照每一个细分的章节去进行练题,做到各个突破,把知识点逐一学习掌握。

在做题后可以对每一章节的题型做个归纳整理。

这个过程不只是掌握解题方法的过程,也是不断熟悉题型的过程,能够帮助考生在后期练习时准确辨析题型。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生也需了解不同题型,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同时,也要从现在开始,注重词汇的积累及语感的培养。

语言的学习是积少成多的,虽然效果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坚持就会有收获。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要主动去积累每一个词汇,争取在下次再遇到该词时能够清楚其含义。

考生从决心备考之日就应该形成每日阅读一定量报刊杂志的习惯,日积月累,既能加快阅读的速度,又能培养正确的语感,有助于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