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1. 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思维、学习、记忆、感知和决策等认知过
程的学科,旨在揭示大脑如何从外界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
决策。它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
2. 研究内容
(1)学习和记忆
认知心理学探究人类如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将其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研究注意力、编码、存储和刻意练习等诸多因素对学习和记忆过程的
影响。
(2)语言和思维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成为探究人类思维的一个
关键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得、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以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3)视觉和感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视觉和感知过程,旨在揭示大脑如何处理来自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并且识别和区分不同的视觉刺激。
(4)决策和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脑如何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探究人类如何选择行动并做出最优决策的原理。
3. 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广告宣传效果的评估、教育方案的制定等。同时,认知心理学还在不断地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认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1. 认知心理学简介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认知过程的科学领域。它探究了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处理和应用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在认知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2.1 信息处理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从感觉器官获得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包括注意、记忆和推理等步骤,最终形成认知的输出。
2.2 模型心理学理论
模型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人类思维中的模型构建和模式识别过程。在这种理论中,人类的思维被认为是基于内部的模型和模式进行的。通过比对和匹配模型和模式,人们能够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理论。它关注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由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抽象思维。
2.4 网络理论
网络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网络结构进行的。这种网络由许多概念和知识元素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关联和连接进行交互。网络理论帮助解释了人类思维中的联想、记忆和概念形成等过程。
2.5 心理计量理论
心理计量理论主要研究人类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它关注如
何准确地衡量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心理计量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
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研究者评估和量化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3. 总结
认知心理学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其基本观点包括认知过程、信息加工和思维模式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基本观点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解。
一、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活动来实现的。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通过耳朵听到的听觉信息等。注意是指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关注某些特定信息的过程,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界刺激,也可以是内部思维。记忆是指将外界信息存储并保持在大脑中,以备将来使用的过程。思维是指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它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是指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比如我们看到的文字、听到的语言等。处理阶段是指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整合的过程,以获取有意义的知识和理解。输出阶段是指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表达和反馈的过程,比如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行为反应等。
三、思维模式: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有一定模式和
规律的。其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心理表示。判断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规则,对新信息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逻辑规则,从已知事实中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解决问题是指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解决困难和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涉及到注意力、记忆、语言理解、决策等方面的内容。注意力是指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关注某些特定信息的过程,它对于认知过程的有效进行起着重要作用。记忆是指将外界信息存储并保持在大脑中,以备将来使用的过程。语言理解是指通过听、读等方式理解语言信息的过程,它涉及到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知识。决策是指在面临多个选择时,通过思考和评估,做出最优的决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1.心理学思研究方向心理学思研究方向
2.2.(英)艾森克著图书(英)艾森克著图书
3.3.认知心理学(第三版)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4.4.浙江教育出版社图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图书
1.心理学思研究方向
编辑本义项
认知心理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心理学图片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书名:
认识心理
学
作
者:
艾森
克
目录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
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定义
编辑本段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
认识心理学
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的感知、记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这门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
究人类思维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研究、语言、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试图了解人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思维对行为的影响。
一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包括:注意和集中;记忆和遗忘;
知觉和认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决策;推理和问题解决。
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外界的事物,如何记忆和提取信息,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思考,以及如何解决
问题。它还关注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在许多领域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在教育领域,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领域,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认知障碍和认知失调。
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它可以提供关于人类与技术交互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运作方式,揭示了人脑的奥秘,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
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
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
一、“认知“的涵义 1、广义的“认知” “认知”: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 一方面,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广泛,“认知”——认识 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 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另一方面,为 了能将在学术意义上进行讨论的内容与在较为通俗意 义上使用的名词(认识)区分开来。 采用“认知”这一概念来指代和描述个体呈动态或静 态的各种认识能力。
2、行为主义
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Watson高举行为主义大旗, 提出只有外显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反 对研究意识,S-R。 认知心理学受到了行为主义,特别是新行为主义方法 上的影响,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实证的心理学研究。 如Tolman强调S—O—R。 行为主义大约盛行了40年,它的影响至今仍在。由于 它的极端性,孕育了新兴学派的诞生。
优点:通过严密地推理,可以间接地确定一 个系列加工各阶段的存在。 问题:系列加工假设的合理性;仍然是一种 间接测量,Hale Waihona Puke Baidu待检验。
3、开窗法 一种直接测量RT的方法,就像打开窗户,能够 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是减法 法的发展。需要事先对被试进行训练。 基本思想:在各个加工阶段的转换之际给一个 外部指标(如按键),以便直接记录下每个阶 段的RT。
2、受到的批评: 以认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情绪、个性等其他心理现 象的研究少得可怜。 单纯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人和计算机进行类比的思想方 法具有缺陷。 认知心理学缺乏较为统一的概念和理论。 方法上的日益完善导致研究领域日益分裂,实验室效 应大,生态学效度较低。 其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不同于辩证唯物主义。
《认知心理学》.doc
《认知心理学》.doc
《认知心理学》(第8版)是关于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由美国心理学家索尔所教授所著。该书涵盖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意识、知识表征、概念形成、推理、决策、问题解决、创造、人类智力、语言以及人工智能等。书中不仅介绍了大量经典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而且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表述。
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
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推理与语言等方
面的心理学分支。其主要观点包括:
1. 认知过程是信息处理过程,认知心理学把人类思考过程比作
计算机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呈现出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和
处理能力的不同。
2. 信息处理模型,认知心理学尝试按照信息处理的模式来描述
人类的认知现象,提出有限的认知资源(如注意力、记忆等)可以被
人们用来处理不同类型和复杂度的信息,认知心理学试图解释故障发
生的原因和恢复策略。
3. 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对人脑的认知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各
种认知结构,如语义网络、图式、心理模型等,试图通过学习和记忆
等机制来建立认知结构,从而解释人类思维的本质。
4. 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处理新问题所需的问题解决
策略,例如搜索、转化、创造等,帮助人们掌握更好的问题解决技能,提高在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5. 记忆,认知心理学着重研究人类记忆的方式和机理。通过学
习和记忆,人们能够存储信息,从而可以在以后的任务中利用这些记忆。
6. 语言和决策,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和决策是如何影响人类思
考过程的。同时,通过语言和决策,人类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并做
出优秀的决策。
基于以上观点,认知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的机理
和本质,还有助于我们提高效率、创造力、问题解决技能等。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认知、记忆和知觉等心理过程的科学领域。它关注人类如何将感知到的信息加工、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一、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集中和集中维持的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我们需要过滤和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处理。注意力的控制机制包括自主控制和外部刺激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引导自己的注意力。
二、记忆
记忆是指个体获取、保留和再现信息的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记忆是构建在不同层次的处理中,包括感知、加工、编码和检索等。认知心理学研究了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如注意力、情绪、反复练习和相关联结等。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力,并应用于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三、学习
学习是指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新的联系和模式来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合适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如分散练习、有针对性的反馈和
自我测试等。此外,了解个体的学习风格和认知能力也有助于制定更
有效的学习计划。
四、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分析、生成和评估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启发式、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等策略。此外,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
认知心理学(详解)
4.纽厄尔( Newell, 4.纽厄尔(Alan Newell, 纽厄尔 1927-1992) 1927-1992) 美国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 A.西蒙首先提出用计算机 与H. A.西蒙首先提出用计算机 模拟人的心理活动, 模拟人的心理活动,成为认知 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认知心理学就是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 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 注意、表象、 感知觉、 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 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以下是几个关于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名词解释:
1.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和过程。它涉及到注意、记忆、思考、语言理解、问题解决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探究人类是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理解和生成知识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等。
3. 感知:感知是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知模式。
4. 记忆:记忆是指将信息存储和储存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恢复的过程。记忆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5. 模型:模型是对认知和心理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理论框架。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的机制,并提供预测和实践的指导。
6. 感知-认知理论:感知-认知理论探讨了人类如何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它强调人类在感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观性。
7.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指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编码、存储、检索和加工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注意、感知、记忆、思考等不同的认知活动。
8. 注意力:注意力是狭窄或集中的心理过程,它使我们能够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它涉及到思维、推理、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认知策略。
10. 贝尔曼方程:贝尔曼方程是一种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最
优化问题的方程。它在认知心理学中广泛应用于探索决策和学习过程。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进行知觉、注意、回忆、思考、分类、推理、决策等心理活动时,头脑内部空间发生了什么。
人类行为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维持生存的系统,它涉及到人类的需要、动机、情绪、意志以及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部分,即生存和繁衍。由直觉、感觉、感情(情绪、自尊、好恶)及利益立场驱动。
另一个是认知的系统,它涉及到个体通过自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他人知识、经验、智慧的过程。认知事物的全体、真相、本质、规律、规律的规律,由信仰、信念、意志及客观真相真理趋动。
认知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有限容量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
认知策略系统、
知识经验系统
自我监控系统,即元认知系统。
人类认知系统的特征:
1、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
2、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
3、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
4、人是一个具有习得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
5、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构建、重构而获得知识的系统。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并建构到自己已有图式之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个体遇到自己不能用已有图式同化新知识时,对已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构,以适合新知识的过程。
6、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
监控认知,即元认知,“认知的认知”,指个体具有“知道”自己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和“使用”何种认知策略的能力。
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知道自己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知道自己可以采取哪种认知策略,即认识。
二是根据社会环境的需要与要求,知道自己需要使用哪些特定的知识与认知策略,去处理特定问题的心智操作,即实践。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的意识、想象、记忆、思维、语言等。
一、知觉
知觉,是指人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眼睛、耳朵、皮肤、味觉、嗅觉等来感知外界的信息,这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第一步。研究知觉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光学、声学、机械、化学、生物、生理、神经科学等,还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的专业知识。
二、思维
思维,是指人的智力活动,是指人们用抽象、分析、推理等方法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研究的内容包括判断、逻辑、记忆、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等。包括信息加工、概念形成、决策等特定的过程,还有常用的技巧如分析、联想、比较、作图等。
三、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类以感知、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客观认知过程和主观认知过程,客观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在面对现实情况时,以某种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主观认知则是指人们在构建以及理解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时,以某种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四、语言
语言,是指人们以某种方式表达思想和感受的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过程,涉及到语言表达、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语言习得等等。其中,语言习得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既涉及到语言本身的特征,又涉及到语言交流时的文化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导言
一、广义的“认知” :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
狭义的“认知” :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一门心理科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存在着心理加工;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心理加工可通过外部行为的测量来推知。
三、认知模型:建立的目的:建立模型的目的是提供关于观察对象的一个容易理解的表征,同时用于发展各种假设和帮助进行预测。这些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建立在序列事件的基础上。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基于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serially)和序列(sequentially)的方式进行的。又称“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实际上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作为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即可以按照符号结构和符号过程的表征来加工各种信息。Newell和Simon是首先对符号操作系统作出完整论述的认知心理学家。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六种功能:输入符号、存储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复制符号、输出符号。
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人类认知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人是一个具有习得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的系统;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
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把认知描绘成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在此网络中的每一个单元的激活水平与来自于环境和其他与之相连接的单元有关。
知识贮存在单元之间的联结中,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激活强度。
该模型把信息看成是分布在各个神经元及神经元的连结中的,信息的加工是并行的,因此被称作“并行分布系统”(parallel distributed system)。在计算机和工程领域,人们又把它称作“人工神经网络”。2、联结主义平行分布加工(PDP):所谓“平(并)行”指的是人可通过对多种处理单位的共同作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布”则指知识是以处理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的分布方式储存在系统中的。这些连接单位可以被激活, 彼此可相互作用。
Bechtel (1991)曾归纳了联结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1.信息是通过基本单元来处理的;2.处理单元间是平行联系的,所有的单元可同时、互相作用地完成它们的任务;3.单元间的连接具有权重。
联结主义模型的组成部分:1. 一组单元。亦称为“节点”、“认知单元”或“处理单元”。主要是呈现某种水平的激活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隐单元。
2. 激活状态。节点被激活以致产生某些变化,每一单元会产生某种激活状态。
3. 联结模式。兴奋性联结,抑制性联结。决定一个单元通过输入,对其他单元所产生的影响。
4. 节点激活规则。具体说明一个节点如何被输入,又如何与现在的状态相吻合。
5. 节点输出功能。一个节点的输出与某种激活相联系。
6. 学习规则。重要是使联结发生变化。
联结主义模型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自适应性。
★第二章认知神经科学:
加拿大心理学家Hebb用了20年时间与Penfield和Lashley等人合作,终于在1949年出版了《行为的组织》(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一书,为现代认知科学奠定了基础。
1949,Hebb率先使用connectionism (联结主义)这一术语对人的大脑模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著名的算法规则又称Hebb规则(定律)。
赫布定律基于以下基本假设:共同激活的神经元成为联合;联合能发生在相邻的或疏远的神经元间,即整个皮层是联合存储;如果神经元成为联合,它们将发展成为功能体或细胞集合。
他的《行为的组织》一书中有一个后来被广泛引用的段落:“当细胞 A 的一个轴突和细胞 B 很近,足以对它产生影响,并且持久地、不断地参与了对细胞 B 的兴奋,那么在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之一会发生某种生长过程或新陈代谢变化,以致于 A 作为能使 B 兴奋的细胞之一,它的影响加强了。”这个机制以及某些类似规则,现在称为赫布定律,又称突触学习学说。
神经科学常用探测技术:多导细胞电活动记录;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和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1、单细胞记录(single—unit recording)
2、脑电图(EEG Measurement/
3、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
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5、磁共振成像(MRI和fMRI)
6、脑磁图(MEG)
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简介:
1、减法反应时(subtractive method):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在研究快速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应用这种方法。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2、相加因素法(S. Sternberg, 1969):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思路为: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
使用相应因数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经典实验(Sternberg):短时记忆提取实验表明,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经过四个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开窗实验(了解):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用“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第三章:知觉与注意:
1、知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感受的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或者说,知觉是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模式和意义的过程。
视像存储: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刺激迅速移去后,图像随即在视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持一瞬间,这叫作视像记忆或视觉登记或视像存储。
过去的实验,总是要求被试将他看到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计算回忆的成绩,可称为全部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美国心理学家G.Sperling在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他在做记忆实验时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却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
整体报告法–回忆不超过4个字母(33%)部分报告法–回忆4个字母中的3个(75%)
如果声音延迟太长,回忆迅速下降
•说明:进入的信息比知觉的多
2、注意: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mental effort on sensory or mental events”。
注意的功能:分配(divided attention );警醒与信号检测(vigilance and signal detection);搜索(search);选择(selective attention)。
3、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
1)、注意的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Broadbent(1958)提出过滤器理论(filter model )
观点: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
2)、注意的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Model)该模型是Treisman(1964)根据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而得出的。
主要观点: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奋阈限很低的信息。衰减器理论:Treisman(1960) 的attenuation model认为,接收的信息要经历三种分析或检验:
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
确定刺激是否语言,如果是,就将它们分为音节和单词;
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三个阶段并非全部需要。
两个模型的共同之处: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不同之处:全或无————衰减;单通道————双通道或多通道。
4、自动化过程的特征:可在无意中进行Occurs without intention
在意识的范围之外Concealed from consciousness
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消耗意识资源Consumes few conscious resources
★第四章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当人能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就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梁宁建)
一、知觉理论
1、直接知觉理论(Direct perception )强调环境信息
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知觉在很少或没有信息加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共振直接从光学分布中提取各种丰富信息。
2、建构性知觉理论(Constructive perception)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和建构的过程。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响,因而也会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