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共6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指出其“大欲”是“缘木求鱼” 进一 步指出行霸道“后必有灾” 引起齐王 的警觉,愿听 不从正面说危害,再 设置陷阱,以邹人和楚人战的比喻,引齐 王肯定楚人胜 迫使齐王接受“小不 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弱不可以敌强” 的道理 终于说服了齐王 最后才从正 面向齐王宣讲了他的王道的政治主张和具 体做法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寓言
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所谓“寓言十九(十分之九)”(《庄子 集释》卷九上成玄英疏)。 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 200多则。
这些寓言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 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神” 等;也不乏别出心裁的即兴创作,如《齐 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使《庄 子》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诸子散文的独特的 形象思维。《庄子》一书中绝少枯燥的说 教,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 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 妙的表现自己的思想。
本文集中体现了孟文善辩的特点。孟子在 当时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他坚决维护本派的学说,积极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却又不合时宜,因而不得不游 说各国,滔滔雄辩。客观形势如此,逼使 他不得不这样。而就主观方面看来,孟子 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 的能力;再加上崇尚游说的时代风气的影 响,以及频繁辩论的实践的锻炼,成就了 他的辩才。
南怀瑾先生说:“曾皙所讲的这个境界, 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 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 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 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 的那个理想。”
“孔子与曾皙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 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 憬。”“子路等人的政治抱负很了不起, 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 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 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 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 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 点也。’”(南怀瑾《论语别裁》)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三、《孟子》其书 孟子》 (一)组成与文体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 的政治主张与人生理想,是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 所著。由七篇组成:分别是《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 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 《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 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极大提高了说理 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 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 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弟子。《史记》所载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比较 可信。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北宋元丰六年 (1083年)宋神宗封他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 (1330年)元文宗又封他为邹国亚圣公。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 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 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 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 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 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 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二)《孟子》散文的特征 1、长于论辩。富于雄辩性,善于层层推进、因势利导 地展开辩论,但有时亦不免强词夺理,流于浮夸诡辩。 2、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 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 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 4、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既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 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也与 他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有关,所以他的文 章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5、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第四章《孟子》《庄子

第四章《孟子》《庄子
瞩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 概括力强,且长于用各种语气词表 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子罕》:“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 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 也。’”
(五)《论语》选讲: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ZP141) 2、《楚狂接与章》(ZP144) 3、《子路从而后章》(ZP146)
▪ “四书”:《论语》、《孟子》、《大 学》、《中庸》
(四)《论语》的主要内容:
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
(五)《论语》的文学成就:
▪ 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即子游)也闻诸 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 也,前言戏之耳。’” ▪ 又如《侍坐》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忠、恕”、
“恭、宽、信、敏、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财。”
2、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政”。
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 反对暴君苛政,以恢复西周初 期的稳定局面为其奋斗目标, 因而带有保守性和复古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民有恒产),使之丰衣足食,幼有所养,老有所归。
▪ d.主张以仁义争取民心,反对暴力改革,反对争城争地的 兼并战争。
▪ 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一个贡献;重民思想是孟子对 儒家学说的第二个贡献。

先秦文学史讲稿(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逐渐代替奴隶主贵族阶级,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士这一阶层空前的活跃。

他们出身不同的阶级阶层,对当时社会现实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他们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积极发表主张,著书立说,并游说诸侯,互相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促进了诸子散文的发展。

这些,再加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先秦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

主要作品有儒家的《论语》、道家的《老子》和墨家的《墨子》。

《论语》和《老子》语录体的散文,都显得词约义丰,不同的是《老子》多用韵。

《墨子》则已在语录体的基础上向论说文发展,并且初具规模。

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

主要作品有儒家的《孟子》和道家的《庄子》。

它们在文辞的繁富和说理的畅达上,已超过了前一个时期的作品。

《孟子》虽然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逐渐发展成对话式的论辩文。

《庄子》则基本上突破了语录体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论说文。

第三个时期是战国末期。

主要作品有儒家的《荀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它们都已经发展到了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具有说理深入、逻辑谨严、结构严密、文辞富赡等特点。

由此可见,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是由说理简括而趋于详细,文辞简约而趋于富赡,篇幅短小而趋于长大。

诸子散文的文学性大致有下列三种情形。

其一:有的著作中某些部分具有记事的成分。

这些成分用细致传神的笔触描绘人物言行,有的已接近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使读者有如见如闻的感觉。

如《论语》、《孟子》。

其二:有的著作多用寓言故事阐明理论。

就像在哲理著作中放入一些短小的文学作品。

如《庄子》、《韩非子(部分)》。

其三:有一些著作重在抽象分析理论,但注重修辞,多用比喻、排比,多用形象性的语言,分析细微、词藻丰富,富有文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
老子学说的精髓部分,是它的辩证法思 想。老子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 矛盾、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 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体。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二 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五 十八章)等。
15
(三)《老子》一书的文学特点 1、以韵为主,韵散相间的形式 《老子》的文体与《论语》的纯语录体
5
第二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论语》 (一)《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在 战国初年编辑成书。《论语》是先秦儒家学 派的代表作。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6
《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 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论语》在汉代有《古文论语》、《齐 论语》、《鲁论语》三种版本。西汉末张 禹以《鲁论语》为基础,综合《齐论语》 和《古文论语》,为《张侯论》。今本 《论语》基本上就是《张侯论》。
在“三言”中,寓言运用得是最多的。 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主干结构成篇的。
41
2、其寓言奇幻超常、变化万千,极具 浪漫特色
《庄子》中的寓言多数是非现实或动物 题材,以奇幻超常的想象,超越时空,超越 物我,诡怪无常,变化万千。
对于社会人生,孔子提倡“知其不可 而为之”积极进取的态度。还提出了许多 可贵的为人准则和学习态度、方法。
9
(三)《论语》的文学特征 1、语录体散文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断,
全书二十篇,每篇若干章不等,形式短小简 约,尚未构成形式完整的单篇文章。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等说理散文 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等说理散文 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
子》《庄子》等先秦等说理散
文 记述孔子诱导学生畅谈个人志向及孔子对学生
的评价,从中刻画了他们的志趣、思想和不同 的性格,表现了孔子师徒的儒家治国思想,展 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一个侧面。 具体摄下随意聊天的生动场景,截取真实的横 断面,先诱导性启发,哂之(表达委婉含蓄善 意)-何伤-喟然-……此段文字,既记言谈, 又传神情,勾勒人风貌,传达师生间平等和谐 的气氛,章法结构精于剪裁,五人言谈,孔子 一人贯穿,前后对应有致:率尔——铿尔, 哂——与点也。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 子》《庄子》等先秦等说理散 文
1 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冉求为季氏聚敛:“非吾徒也,小子 鸣鼓而攻之可也”。冉伯牛得了不治之 症,孔子惋惜:“命也夫!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四章 《孟 子》《庄子》等先秦等说理散 文
人物个性描绘:重记言不重记行,记小 事而不记大事,记片断不求系统。
楚狂接舆……,将狂出描写如生,鸿飞 渺渺,偶留指爪,不可得而见也。
b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中, 使抽象与诗意结合: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 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c、语言真实的反映出丰富复杂的感情色 彩。
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汉书·艺文志》)
《论语》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 思想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 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而成。 全书 20 篇,集中表现了孔子在哲学、政 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 点,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是了解、 研究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资料。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1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2 对话体和寓言体 3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孔子 万世师表
“仁” 仁者无敌 坐而论道 文化宗师 哲人情怀 “逝者如斯夫”
孟子的思想与个性 一 孟子的个性与气 浩然之气 二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 孟子和《孟子》一书 2 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 3 气势浩然的文风
“道” 与“逍遥”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1 庄子和《庄子》一书 “道” “逍遥游”想象和虚构 4 形象恢诡的论辩 5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散文的学者化
四《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1 严谨详密的论证 2 犀利峭刻的议论 3 植根现实的寓言

第四章孟子庄子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说理散文

人格修养
交友之道 君子之道
学习方法: 学思结合、切问道思 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杀身成仁 知过能改
修己以敬
谨言慎行 以直报怨
学习内容:文、行、忠、信
三、《论语》的文学价值




1、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含蓄 隽永的语言风格。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性善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2、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 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雍也》)
“往复缭绕,情志恳切,意味深长。” (牛运震《论语随笔》)
2、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刘勰:“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
龙· 征圣》)

二、墨子的思想
墨子针对战国初年“国相攻、家相篡”、
“人相贼”的祸乱现实,提出了十项治国方 略,其中代表墨子思想个性的是“兼爱”。 三、《墨子》的文学价值 1、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 2、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 3、语言质朴 、简洁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二)《老子》的思想
1、《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据统计, “道”在《老子》中出现七十多次。诸如:“道可 道,非常道”(首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等。 2、老子学说的精髓,是辩证法思想。例如:“祸 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伏。”(章五十八) “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章七十八)等 3、老子的社会政治观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

第四章 《孟子》、《庄子11.15

第四章  《孟子》、《庄子11.15



鲁迅1935年写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 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的圣人,和一般的民 众并无什么关系。” 当权者言行不一,批孔者“厌恶和尚,恨及袈 裟”。 “即使是孔夫子,缺点总是有的,在平时谁也 不理会,因为圣人也是人,本是可以原谅的。 然而如果圣人之徒出来胡说一通,以为圣人是 这样,是那样,所以你也非这样不可,人们可 就禁不住要笑起来了。”
《论语》的流传

古论语 古文 齐论语 今文 鲁论语 今文
21篇 22篇 20篇
失传 失传 今存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的仁与礼



仁是其思想核心 爱人 孝悌 克已复礼 礼是等级、规范与准则 社会态度:保守 人生态度:进取
孔子与后儒比较


“虚伪遮已”“严苛待人”的宋儒

朱熹酷刑逼妓女严蕊蕊承认与太守唐仲友 的关系。严宁死不认
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以还施之法,指朱熹 诱两尼做妾。朱惶恐上表谢罪。 宋理宗与宋徽宗被清代史梦兰作诗讥讽: “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 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批孔
B、尚实尚质,言之无文 。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墨子》意显豁 而语质。” C、形成了说理文的体制

虽仍用“子墨子曰”,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 响,但段与段间已是围绕一个论题论述。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成语,熟语,常 用词,寓言,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寡不敌众;自 暴自弃;拨苗助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言而喻;杯水车薪; 专心致志;尽信书,不如无书;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欢乐; 尝试;深造;教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4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4.1 复习笔记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a.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它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发展状况1、《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

2、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3、《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4、《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5、《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1)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A、成书时间:《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B、《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

C、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D、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E、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作为叙事记言文字,比较成功,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F、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

如:《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的几段话G、《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H、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2)《论语》只记录了孔子广告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A、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

B、《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二、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三、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四、《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及流传情况。

五、关于《墨子》。

六、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书时间。

七、关于《吕氏春秋》。

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

与之相应,官失其守,礼崩乐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

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

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

先秦诸子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

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

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

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释迦牟尼▪中国——孔子、老子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一、诸子百家▪诸——诸者,非一之词。

兹称诸子,对于群经诸史而言。

凡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者,统称子书。

▪子——夫子者,男子之美称。

古者凡有道德,有学问,有爵位者,皆可称曰子。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道、墨、法、名、阴阳,六家”▪刘歆《七略》中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九流:儒、道、墨、法、名、阴阳、农、纵横、杂。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1、语录体:▪《论语》——萌芽。

▪2、对话论辩体:▪《孟子》▪《墨子》和《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3、专题论文(专论体):▪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钱穆:中国几千年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孟子: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

▪古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六世祖孔父嘉《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畏华氏之逼而奔鲁”其曾祖父孔防叔逃到了鲁国。

父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孟皮),病足,复与颜徵在生孔子《孔子世家》:¡°纥(70岁)与颜徵在(20岁)野合生孔子¡±。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中都宰”市长、“司空”建设部长、“大司寇”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语录体15917字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太宗赵匡义“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