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代(西周)为奴隶制鼎盛时期,周易与周礼对中国 城市规划理论影响深远,是规划理论开创和实践总结的重要 阶段。
周易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1)创立了“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 -“模仿上天,效法大地”
(2)“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得形势 之胜便也
(3)“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 (4)城市规划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思想的创立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汉室灭亡后,全国出现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北
朝对峙分裂的局面,前后约300年。 城市建设方面: 1)象天法地--山水形胜--堪舆(风水) 2)阴阳八卦--运术数 3)佛教带来大量寺庙,丰富了文化、空间 4)道教玄学,利用山岳环境特征,奇险幽深气势,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是构造周朝礼乐 文明的三大基石,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有机 联系的整体,全方位地维护周朝奴隶制社会的 等级秩序,最终构建了一个对中华文明有悠久 影响的“礼乐文明”。
夏、商、周时代
东周(春秋和战国)
周代天子一统天下的终止,礼乐制度瓦解,百家争鸣, 封建经济崛起。城市发展由于技术进步而迅速扩大规模。代 表人物:管仲、齐国临淄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思想
黄建云
夏、商、周时代
夏代(BC2070—BC1600)
夏代产生了初期的“雏形城市” 夏代都城沿黄河岸十次迁移 夏禹相土,天文和授时--确立城市建设初始一些概念:禹
都阳城(嵩山南麓)、南面朝天下 形成古代城市特征:
(1)敞地-广场、大房子-宫殿 (2)台(坛)的形成--坛庙制度 (3)墓地与祭祀(神、祖)建筑的演变
庙建设遍及全国。
公元25年,王莽被推翻,长安城毁于战火。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四)东汉都城洛阳 东汉刘秀迁都洛阳,城址为原周代的洛邑:1)正规的长方
型;2)宫殿区与居民区分开;3)皇帝起居办公的宫殿居中, 符合礼制,独尊;4)城墙“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 步”,九、六吉象数 东汉洛阳城在北魏时期,吸取邺城和建康的经验,废除两宫 制,对街道进行调整,才使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从成周城到 洛阳城,古代城市基本定型。
(秦汉长城6000公里,区分了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 地域城市文化特征和城镇类型显现)
秦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都城咸阳利用周围自然山川条件,规模宏大(宫观140+270 处)、建筑壮丽以歌颂帝王功绩。
受《周易》和祭祀山川,及迷信思想影响,象天法地的规划 思想进一步发展并大规模运用于国都建设中。
“焚书坑儒”,多元化自在发展的局面终结,专权神秘主义 色彩延续了2000多年。
总之,重视追求城市的“象” 、“数”、 “形”和“意”,可能是世界规划史上唯一现 象。
周礼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1)严格的等级制度贯穿规划建设中
(2)《周礼 考工记》与古代城市规划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 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 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夏、商、周时代
公元前1848年的历史小结:
1) 符合周礼的都城曲阜鲁城、洛阳王城(方形)、秦雍城。 2) 适应自然的、城内河道较多、城墙曲折的都城。楚都郢城、
齐临淄、吴阖闾 3) 城廓分设的城廓制都城。燕下都、郑韩故城、赵邯郸。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一)大一统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后称始 皇帝,划分全国为36郡,下设县。修驰道、凿运河、连长城,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1.83m)、币同值、统一度量衡。
城市特点:土木建筑、夯土版筑的城墙,方正的平面形态, 规模宏大。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二)繁胜的汉朝:汉朝一度军事强盛,国土扩张很快,中西 文化第一次交流(西方技术、佛教等),文化思想繁荣,城 市规划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一)西汉长安城 BC206—8年,刘邦创建。“天子以四海为家 非壮丽
思想,政治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 与“仁、义、礼、智、信”,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加以伦理 化、神圣化,影响深远广阔。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王莽新朝(9-24年) :王莽独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在城郊南建祭
坛、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其倡导的城市礼制建筑在城市
规划中产生深远影响,及至明清城市。以后的城市学宫、孔
最初的城市概念起始于军事需求和“集市”。“城”指 旧时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市”则指集中做买卖的地 方。《易·系下辞》中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说法。
东周齐国都城
《管子》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影响
(1)最早论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 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2)提倡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与礼制等级思想并驾齐驱。 (3)创立较全面的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无以重威”,秦都城遗址上建设。 汉长安城(长乐宫)以秦兴乐宫为基础兴建:1)外
形不规则、轴线不明显、布局不对称;2)宫殿区、官衙、 民房相互穿插,宫殿比例大;3)全城道路不直通、街道过 少;4)城内九街八陌160闾里,闾里有墙有门,三品官员宅 第门可向街。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BC10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尸沟乡商城 西亳 殷商迁都频繁--洪水与占卜 城市特征对后世起示范作用: (1)长方形城池 (2)正南北朝向 背山面水 (3)街道南北东西直角相交 (4)宫殿设小城 城中筑城 (5)墓地城外 分区明确 (6)手工作坊城外周围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
夏、商、周时代
西周时代(BC1046—BC771)
陕西临潼北姜寨遗址
三座店遗址部分平面图
断崖
F31
F27
H14
H21
F25
F37
F24
H15
F30
F32
F36
F25 F38
电脑绘制的平面图
F11 F13
半 圆 形 马 面
城墙
-----陶罐 -----罐形鼎
两块有刻划符号的陶片
夏、商、周时代
商代(BC1600—BC1046) 城市发展史上正式形成雏形的时代--河南偃师
周易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1)创立了“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 -“模仿上天,效法大地”
(2)“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得形势 之胜便也
(3)“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 (4)城市规划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思想的创立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汉室灭亡后,全国出现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北
朝对峙分裂的局面,前后约300年。 城市建设方面: 1)象天法地--山水形胜--堪舆(风水) 2)阴阳八卦--运术数 3)佛教带来大量寺庙,丰富了文化、空间 4)道教玄学,利用山岳环境特征,奇险幽深气势,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是构造周朝礼乐 文明的三大基石,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有机 联系的整体,全方位地维护周朝奴隶制社会的 等级秩序,最终构建了一个对中华文明有悠久 影响的“礼乐文明”。
夏、商、周时代
东周(春秋和战国)
周代天子一统天下的终止,礼乐制度瓦解,百家争鸣, 封建经济崛起。城市发展由于技术进步而迅速扩大规模。代 表人物:管仲、齐国临淄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思想
黄建云
夏、商、周时代
夏代(BC2070—BC1600)
夏代产生了初期的“雏形城市” 夏代都城沿黄河岸十次迁移 夏禹相土,天文和授时--确立城市建设初始一些概念:禹
都阳城(嵩山南麓)、南面朝天下 形成古代城市特征:
(1)敞地-广场、大房子-宫殿 (2)台(坛)的形成--坛庙制度 (3)墓地与祭祀(神、祖)建筑的演变
庙建设遍及全国。
公元25年,王莽被推翻,长安城毁于战火。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四)东汉都城洛阳 东汉刘秀迁都洛阳,城址为原周代的洛邑:1)正规的长方
型;2)宫殿区与居民区分开;3)皇帝起居办公的宫殿居中, 符合礼制,独尊;4)城墙“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 步”,九、六吉象数 东汉洛阳城在北魏时期,吸取邺城和建康的经验,废除两宫 制,对街道进行调整,才使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从成周城到 洛阳城,古代城市基本定型。
(秦汉长城6000公里,区分了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 地域城市文化特征和城镇类型显现)
秦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都城咸阳利用周围自然山川条件,规模宏大(宫观140+270 处)、建筑壮丽以歌颂帝王功绩。
受《周易》和祭祀山川,及迷信思想影响,象天法地的规划 思想进一步发展并大规模运用于国都建设中。
“焚书坑儒”,多元化自在发展的局面终结,专权神秘主义 色彩延续了2000多年。
总之,重视追求城市的“象” 、“数”、 “形”和“意”,可能是世界规划史上唯一现 象。
周礼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1)严格的等级制度贯穿规划建设中
(2)《周礼 考工记》与古代城市规划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 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 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夏、商、周时代
公元前1848年的历史小结:
1) 符合周礼的都城曲阜鲁城、洛阳王城(方形)、秦雍城。 2) 适应自然的、城内河道较多、城墙曲折的都城。楚都郢城、
齐临淄、吴阖闾 3) 城廓分设的城廓制都城。燕下都、郑韩故城、赵邯郸。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一)大一统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后称始 皇帝,划分全国为36郡,下设县。修驰道、凿运河、连长城, 推行书同文、车同轨(1.83m)、币同值、统一度量衡。
城市特点:土木建筑、夯土版筑的城墙,方正的平面形态, 规模宏大。
秦、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二)繁胜的汉朝:汉朝一度军事强盛,国土扩张很快,中西 文化第一次交流(西方技术、佛教等),文化思想繁荣,城 市规划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一)西汉长安城 BC206—8年,刘邦创建。“天子以四海为家 非壮丽
思想,政治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 与“仁、义、礼、智、信”,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加以伦理 化、神圣化,影响深远广阔。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王莽新朝(9-24年) :王莽独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在城郊南建祭
坛、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其倡导的城市礼制建筑在城市
规划中产生深远影响,及至明清城市。以后的城市学宫、孔
最初的城市概念起始于军事需求和“集市”。“城”指 旧时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市”则指集中做买卖的地 方。《易·系下辞》中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说法。
东周齐国都城
《管子》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影响
(1)最早论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 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2)提倡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与礼制等级思想并驾齐驱。 (3)创立较全面的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无以重威”,秦都城遗址上建设。 汉长安城(长乐宫)以秦兴乐宫为基础兴建:1)外
形不规则、轴线不明显、布局不对称;2)宫殿区、官衙、 民房相互穿插,宫殿比例大;3)全城道路不直通、街道过 少;4)城内九街八陌160闾里,闾里有墙有门,三品官员宅 第门可向街。
汉代都城建设及规划特点
BC10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尸沟乡商城 西亳 殷商迁都频繁--洪水与占卜 城市特征对后世起示范作用: (1)长方形城池 (2)正南北朝向 背山面水 (3)街道南北东西直角相交 (4)宫殿设小城 城中筑城 (5)墓地城外 分区明确 (6)手工作坊城外周围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
夏、商、周时代
西周时代(BC1046—BC771)
陕西临潼北姜寨遗址
三座店遗址部分平面图
断崖
F31
F27
H14
H21
F25
F37
F24
H15
F30
F32
F36
F25 F38
电脑绘制的平面图
F11 F13
半 圆 形 马 面
城墙
-----陶罐 -----罐形鼎
两块有刻划符号的陶片
夏、商、周时代
商代(BC1600—BC1046) 城市发展史上正式形成雏形的时代--河南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