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2020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精编(含考点答案解析)
2018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课外)
山东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6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答案:(6分)
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
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
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9.(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
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评分:共3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语文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5. 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6. 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案】5. 高山、落叶、秋风
6. 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解析】
5.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0题——仿写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0题——仿写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0题--仿写
8.仿写画线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2分)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着父母的疲惫;,: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诠释着父母的情怀。
【答案】示例:孝心是一席亲切的唠叨,分担着父母的痛楚。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格式特点,即要求结构相同:孝心是一▲▲▲的▲▲,▲▲着父母的▲▲;二是内容上要有联系,和原文一致,即内容相关:孝心的具体表现和精神实质。
【考点解析】仿写句子的重点和禁忌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重点:
1.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
2.词性要相当。
例:
仿写句子: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条崎岖的路;
仿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灵的歌,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门;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列远行的车,生活是一杯自酿的酒;
(一盘,一曲,一列……——量词)
莫测的棋,心灵的歌,远行的车……——(形容词或名词)的(名词)
禁忌编辑
一、忌话题脱离
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例l]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和"海鸥"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枝头斗妍的年龄最理想;月亮说:;海鸥说:;太阳说:燃烧的青春最辉煌。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成都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
A卷
1.【答案】C
【解析】“蒿”应读“hāo”。
【考点】字音的辨识
2.【答案】D
【解析】A.“融”应为“熔”;B.“辨”应为“辩”;C.“历”应为“沥”。
【考点】字形的辨识
3.【答案】A
【解析】A.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不合语境。B.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C.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D.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4.【答案】B
【解析】A.“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缺主语,可改为“网友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C.“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可改为“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D.“还有”和“也参与其中”句式杂糅,可改为“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或改为“除成都教师外,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5.【答案】A
【解析】空:消散。
【考点】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6.【答案】B
【解析】A.代词,可译为“那”/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B.均为连词,表修饰;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结构助词,标志宾语前置,可不译;D.介词,可译为“被”/介词,可译为“向”。
【考点】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7.【答案】D
【解析】“林霏开”应译为“林间的雾气散了”,“归”应译为“聚拢”,“晦明变化”应译为“明暗交替变化”。
A.“归”“晦明变化”翻译错误;
B.“林霏开”“晦明变化”翻译错误;
C.“林霏开”“归”翻译错误。【考点】翻译文言语句
四川省11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综合性学习含解析41
综合性学习
巴中市
11、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货。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形式】
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①广告赏析②对联集锦
(2)【分组活动】
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年度热词盘点”活动,搜集了2016年度盘点的汉字词,其中“刷”稳居2016年《新周刊》榜首。其原因是:2016年是狠狠“刷”的一年,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直播、刷网剧﹣﹣我刷故我在。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
请盘点你的初三生活,试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并工整地书写在下边田字格中,再作简要描述。
(3)【活动心得】
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关注时事及理解运用汉字的能力、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结合材料内容的理解,明确跟帖的内容、
【解答】(1)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活动的名称要易于识记、据此可设计为:广告赏析,对联集锦等、
(2)考查学生关注时事及理解运用汉字的能力、“忙”初三很忙,忙得我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得我想和以前的朋友偶尔聚聚也很难;忙得我每天只知道三点一线;忙得我且忙且珍惜!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比较式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知识讲解及经典练习
一.考点透视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二.知识讲解
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
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多
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为主。二是课内与课外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多为两个,偶有三个。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这也是最常见的。一般情况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主题、文体、,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在着“联系点”)相近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二、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 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2) 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 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6) 启示。三、做题要点。(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作者相同作品不同、揭示个性特征。对文体相同内容不同、容,找出各自的个性,选材相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侧重于“同”中求“异”;选材不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选文,侧重于“异”中求“同”;而选材不同表达形式也不同的选文则侧重于“异”中辨“异”。(二)、具体策略:),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3-(1解答基础积累题,如()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6),是比较阅读的难点。解答(5)(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总结句等,过渡句、先找出记叙要素,较分析。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中心句、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事件、段意就都有了。辨则要善于把握事件,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中,别轻重,剖析人物言行,由事到人地进行提炼、概括。:万物皆着我之情”对比较材料中作品不同的情感倾向的把握比较。好的文章,“《陋室铭》所表现的安贫像《爱莲说》所流露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设身处地捕捉或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2018年全国各省市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默写真题精选含解析
201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初中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真题解析考点梳理
一、考点定位。
中考诗文默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代诗词作品与重点文言文作品为考试范围。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准确默写,同时还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二、常见考点。
1.直接性默写(根据前后句提示写出古诗文原句,即积累性默写)。
2.理解性默写(根据概括性内容提示写出古诗文原句)
3.运用性默写(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特点情境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原句)4.归类性默写(根据要求写出带有“风”“花”“霜”“月”等字、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类的古诗文原句)
三、常见考点答题方法。
1.直接性默写
直接性默写即根据原文写出上句或下句。针对该考点,熟记诗文原文是前提,理解句意是提升,只有熟记并理解原文,默写时才不会张冠李戴,才不会写错字。
2.理解性默写。
①看清题目的要求,确定是填写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中的句子。
②进一步缩小范围,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提示语,准确理解题干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明确填写何种类型的句子。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③确定所填句子的类型后,筛选最佳句子填空,注意检查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与句
子是否照应。
3.运用性默写
此类题型常先叙说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情,这种现象或事情说明的某个道
理或引发的某种思考,通常能与古诗文中的某句或某几句话中表达的意思联系起
来,要求学生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前面的题干和后
面的提示,理解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做到瞻前顾后,缜密思考,找出其“相通
点”,然后筛选出相应的句子填写。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醉翁亭记》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醉翁亭记》
【解析】注意“名”是名作动的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给它命名的人是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苟且,随便。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④启处之有素矣,素:习惯。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B.在乎.山水之间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
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答案】12,D
【解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在/吗?C代词,他/表反问,难道;D都是介词,用。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如果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通顺,就是错误的。对于考生来说答这类题型,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字形,明确字义,只要掌握好这一点,那么,解题就会容易的多。
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
巴中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2)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考点】EH:怀古咏史诗.
【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苏轼的“狂”表现在他的行为和御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解答】(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表达方式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这首词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
(2)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意思.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典故意思是:“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答案:
(1)江城子、豪放
(2)“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2018年中考语文考前考点梳理-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
规律方法探究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例3】(2015山东德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 寒① [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树青帘:“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规律方法探究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方法归纳】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为动词、形容词),解答步骤一般为: ①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看该字
词有无使用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品析富有表
现力的句子(主要是写景句、抒情句、议论句),要根据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分 析其作用。 【例2】(2014青海)原诗见例1。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解析】 “乱”是形容词,用来修饰“莺”。“乱”在本诗中的好处可以从听觉和视 觉两方面分析考虑。
规律方法探究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解析】(1)扣住“花”的“不开心”和人的不开心来分析。(2)由“亚树”“青 帘”“山”“雨”等景物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参考答案】(1)“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 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示 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精校word版)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
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
——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
1.【2018年福建省】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2.(2分)B
【解析】B错误:《我爱这土地》不是巴金的作品,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所以B项的巴金应该为艾青。
ACD三项正确。《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又称为“诗三百”,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其显著特点是: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0 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专题10 综合性学习
一、【2018届中考甘肃兰州卷】综合性学习
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张芝《冠军帖》(局部)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 .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答案】(1)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2)B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西游记》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西游记》
8.名著阅读。(4分)
(2)下列《西游记》中的情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三借芭蕉扇②三打白骨精③大战红孩儿④大闹蟠桃会⑤被压五行山
A.④②③①⑤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②③①
【答案】(2)D。
【解析】大闹蟠桃会,是《西游记》第五回;大闹蟠桃会,是《西游记》第五回;被压五行山出自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第27回,原题为《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出自西游记第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和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第六十一回。所以答案为 D.④⑤②③①。
大闹蟠桃会:玉帝接受金星献策,假意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并将蟠桃圆交他掌管,想把他骗来,软禁在天上。孙悟空听说蟠桃园中的仙桃非常稀罕,而且只许在蟠桃会上享用。孙悟空不服,自个儿挑选个大的仙桃,饱餐了一顿。正值王母寿辰,七仙女奉命摘桃,来到桃园,惊动了正在酣睡的孙悟空。经过盘问仙女,孙悟空得知王母要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他。孙悟空这才看透玉帝的欺骗阴谋,火冒三丈,先是大闹蟠桃宴,自个儿开怀痛饮,还将所有仙酒仙菜席卷一空,装进乾坤袋,准备带回花果山。
被压五行山:悟空跑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偷吃灵药却被发现,老君就用炼丹炉烧悟空,四十九天后,孙悟空横空出世,大闹天宫.玉帝不得已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如来的五指山,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并压下符纸,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20 标点符号(含解析)
中考标点符号专项练习20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B.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奇怪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C.《泥人张》节选自《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D.在我的身旁还有阳光照着——虽然炙热,但光线已经很暗淡了。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全解--标点符号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全解--标点符号
1.【2018甘肃省兰州市】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3分)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干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答案】4.D
【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叹号应在引号内;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考点精讲】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 ] { }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____ )。
符号:注释号(* )、隐讳号(×)、虚缺号(□)、斜线号(/ )、标识号(▲或●)、代替(~)、连珠号(……)、箭头号(→)。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
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 语言知识篇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语言知识篇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具备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掌握语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之一。本篇文章将通过解析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一、词语理解与运用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在中考中,常常会涉及到词语的辨析、运用和拓展。例如,2018年某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词语中,语义相同的一组是:
A.真善美
B.讽刺嘲笑
C.轻重缓急
D.宏伟壮观
这道题考查的是同义词的辨析,正确答案为A选项。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真善美”都是表示美好的。
二、词语意义辨析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词语的意义进行准确辨析。例如,2019年某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用错的一句是:
A. 她为人正直,从不说假话。
B.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你要认真对待。
C. 昨晚的电影太精彩了,我一直都在看。
D. 这个地方的环境真的很宜居。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使用,正确答案为C选项。在C句中,“一直”表示时间的连续,符合句意。
三、短语和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短语和成语是语言中重要的修辞和表达方式,也是中考中的考点之一。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短语和成语。例如,2017年某市中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爸爸每天都很辛苦地工作。
B. 同学们用拍手来表示欢迎。
C. 妈妈烧了一道很美味的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阻遏.(è)胚.芽(pēi)孜孜.不倦(zī)
B.汲.取(jí)稚嫩.(nèn)养精蓄.锐(xù)
C.蓬蒿.(gāo)羁绊.(bàn)装模.作样(mú)
D.震悚.(sǒn g)归省.(xǐn g)眼花缭.乱(liáo)
【参考答案】1.C
【解析】C项的注音有误,应为蓬蒿(hāo)。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péng hāo,释义: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2、借指荒野偏僻。3、茼蒿的别名。之处。
例子:《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峻青《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考点解析】【辨析字音技巧】
用换语境的方法读准字音
换语言环境是解决字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所谓换语言环境即在拿不定某字读音时,给它换个语言环境,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
单音字的判断
汉语中有一些单音字,常常读错。例如:“始”正音读“shǐ”,而很多人却读成“chǐ”。如:大会现在开始(chǐ)、比赛开始(chǐ)。一般场合,包括电台、电视台这样读的很多。这是错误的读音。如果换个语言环境,就能纠正读音,读准字音。如“始终”、“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始有终”、“始作俑者”、“始终不懈”等语言环境中,一般没人会读chǐ都会读shǐ音。换了语境,就可以读准字音。又如:“脊”“jǐ”在“脊梁”中一般会误读“jí”,但在“房脊”“屋脊”中只能读“jǐ”,没人会读“jí”。语言环境换了,字音就读准了。(质泼) 以上是单音字的辨别方法。
多音字的辨别方法
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字的读音。例如:“处”有两个读音:chǔchù.何时读chǔ何时读chù呢?语境可以作答。如“处理”是动词,读chǔ。教务处是名词,读chù。又如“舍”有两个读音shěshè。“宿舍”读shè,“舍弃”读shě,词性决定读音。再如“与”(参与与人为善)“解”(解决押解)“载”(运载记载)“禁”(禁止不禁)“横”(横祸横标)。只要抓住语境都能准确辨别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参考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有误,应把“融化”改为“熔化”:B项有误,应把“辨”改为“辩”;C 项有误,应把“历尽心血”改为“沥尽心血”,故选D。
融化,熔化,溶化的区别:一、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
水。1、变为液体。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2、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二、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被加热要熔化,有时也称熔解。
三、溶化指固体溶解,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溶化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
“辩”与“辨”的区别:“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辩解,辩论”,它侧重于通过语言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如“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阿Q正传》)、“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孔乙己》)。“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将其解释为“辨别,分辨”,它侧重于借助理性思考和常识等途径对事物进行区分和辨别。如“虽然在昏黄中,却辨得出许多人”(《阿Q正传》)“辨”强调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古代汉语中,“辩”与“辨”属于同源字,即音义皆近,或义近音同 (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论》,商务印书馆,) 。在古汉语中,“辩”与“辨”一般没有区别。在现代词汇中仍然能够发现“辩”、“辨”义同的痕迹,如:“辩白”同“辨白”,均为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证”在辨析考证意义上与“辨证”相同;“辨正”与“辩正”的意义都是辨明是非,改正错误。在现代汉语中,“辩”与“辨”之间有着较为清晰的意义界限,虽然都读为fēn biàn,写作“分辩”,意义为辩白,写作“分辨”,意义则为辨别,不能将二者混用。报纸可以助你明辩是非”中,“明辩是非”应该写作“明辨是非”,其意义为把是非分清楚,与“辩”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接触较多的“辨析”一词不少人误作“辩析”,这就大错特错了。其他还有“辩证法”之“辩”从言,不从刀,而“辨证治疗”之“辨”则要从刀了。在学习古文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辩”与“辨”的区别,如《礼记·中庸》中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定不可写作“明辩之”,《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以及《庄子·秋水篇》中的“不辨牛马”,在默写过程中不少学生一时疏忽将“辨”写作“辩”,则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相差甚远了!【考点解析】【辨析字形技巧】
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字形
汉字有很多形声字,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性,再结合语境辨别字形的正误。如:“日”作偏旁都与太阳有关,引申与时间有关。“水”作偏旁得字,其意都与水有关系。“示”作偏旁都与神有关系”“言”作偏旁都与说有关系。“玉”作偏旁都与玉有关系。“心”作偏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