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课件

高中生物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课件

• 2.1.2 分离现象的解释
• 遗传因子假说 •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 因子控制;
• 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dominant factor)控制,而隐性性 状由隐性因子(recessive factor)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 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体 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பைடு நூலகம்
2.1 分离定律
The Law of Segregation
• 孟德尔(Gregor J. Mendel,1822-1884)及 其杂交试验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两次在布隆自然科 学会例会宣读发表论文。 • 1866年整理成《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 表在《布隆自科学会志》第4卷。
奥地利布隆(Brü nn): 现捷克布尔诺(Bruo)
• 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 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 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互不影响。 • 杂种产生数目相等的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 母本)的配子;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 两种遗传因子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 4. 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5.性状分离现象
–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 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 现出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 隐性性状在F1中没有消失被掩盖了,在F2代显 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表现出来,即性状分离 (character segregation)现象。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图1 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遗传研究材料

杂交

图2 豌豆杂交方法
表1 孟德尔的豌豆7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
豌豆表型
圆形×皱缩 种子
黄色×绿色 种子
紫花×白花
膨大×缢缩 豆荚
绿色×黄色 豆荚
花腋生×花 顶生
高植株×矮 植株
F1 圆形 黄色 紫花 鼓胀 绿色 腋生 高植株
F2 5474圆
1850皱
F2比例 2.96:1
%时,就可认为一次试验中,它不能属于 随机误差,而主要是试验处理效应。
四、用卡平方来测定适合度
卡平方:X 2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计算
出来的一个指数,用来代表实得数与理 论预期数的总偏差。
X2(N)=∑ (O-E)2/E X2(N)=∑[(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
df=n-1
卡方测验的步骤:
建立假说(提出零假设H0:μ1=μ2和备择假说 HA: μ1≠μ2 );
P
黄圆 × 绿皱
F1
F2 黄圆
315粒 (9/16)
黄圆 U
黄皱
101粒 (3/16)
绿圆
108粒 (3/16)
绿皱
32粒 (1/16)
结果:
两对性状均符合分离规律。
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3:1 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
表现型比例
Aa × Aa Bb × Bb

3/4A 27ABC
3/4B
9ABc 9AbC
1/4b
3Abc
1/4a 9aBC
3/4B
Cc × Cc (8种)

大学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大学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更有重要意义?答案:分离现象反映了遗传现象的本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各生物中,也是孟德尔定律的基础。

显隐性现象是随条件、环境而改变,它不过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分离现象更有重要意义。

2. 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答案:(1) Rr红(2) Rr rr红黄1∶1(3) RR Rr rr1 ∶2∶1红黄(4) RR Rr1∶1全部红(5) rr黄3 ∶13. 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RR(2)rr×Rr(3)Rr×Rr粉红红色答案:白色粉红粉红粉红(1) RR∶Rr (2) Rr∶rr (3) RR∶Rr∶rr红粉红粉红白红粉红白1∶1 1∶1 1 ∶2∶14. 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答案:(2)WwDd×wwdd (3)Wwdd×wwDd(4)Wwdd×WwDd(1) WwDd (2) WwDd Wwdd wwDd wwdd全部白盘白盘白球黄盘黄球1 ∶1∶ 1 ∶ 1(3) WwDd wwDd Wwdd wwdd白盘黄盘白球黄球1 ∶1∶ 1 ∶ 1(4)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1 ∶2 ∶ 1 ∶2∶ 1 ∶ 13(白盘) ∶3(白球) ∶1(黄盘)∶1(黄球)5.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大学生物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大学生物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5 隐性基因(reபைடு நூலகம்essive gene)杂合状态下不表现其表型效 应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6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7 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型的性状。 8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位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 座而言,此个体称纯合体。 9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位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10 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11 回交(back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12 测交(test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 13 性状(character/trait)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 征 称为性状。 14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15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 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 概率原理 二 二项式展开 三 x2的测验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二 分离规律的解释 三 表现型与基因型 四 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 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六 分离规律的应用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 自由组合(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三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四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五 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12gj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文档资料

12gj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文档资料






最后,证明推论
证明F1基因型——测交法 证明F2的3:1实际是1:2:1——自交法 F1花粉鉴定法

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 性个体交配的杂交方式称为测交(test cross)

P
P F1
已 知
基因型?
孟德尔预测之一:
测交试验结果
Mendel用杂种F1与白花亲本测交,结果表明: 在166株1:1。 结论: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及其分离行为 的推测是正确的。
整体看待。
孟德尔生平大事记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地区. 1840年考入奥尔缪茨大学哲学学院. 1843年进奥古斯丁修道院. 1849年到齐纳姆中学任代课教师. 1850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未通过. 1851年10月赴维也纳大学学习. 1853年孟德尔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 1854年任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代课教师. 1856年最后一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再次失败.开始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1863年豌豆杂交实验成功. 1865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 1867年任奥古斯丁修道院院长. 1869年发表《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的气象学观测》一文. 1870年发表论文《1870年10月13日的旋风》.加入养蜂协会. 1874年就修道院纳税一事与政府冲突. 1884年1月6日因病去世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分离定率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多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15粒 101粒
108粒
32粒
试验结果与分析
1. 杂种后代的表现: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四种表现型类 型(两种亲本类型、两种重组类型),比例接近9:3:3:1。 2. 每对相对性状仍然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由 于DNA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以及核酸分子杂交等 实验手段的发展,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 构与功能,发现了“移动基因”、“断裂基因”、“假基 因”、“重叠基因”等有关基因的新概念,从而丰富了我 们对基因本质的认识。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座位。
• 1.3.2 Ru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second law) 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 染。形成配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 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
即基因是成双成对存在的。 ➢ 每一对基因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 每一个配子(gametes)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 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在形成下一代新的个体(或合子)时,配子的结合 是随机的。
•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first law)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
表现型(phenotype ) :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来的性 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 行为特征等,如花的颜色、血型、抗性)。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 的同质结合,如AA、aa。
二、自交法
• 1.2.4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约有4344种(1988), 如虹膜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及形状(曲直),眼、口、鼻的 形态,能否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等都是遗传的性状。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二、自由组合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黄 满 (圆 ) × 绿 皱
(子叶) (籽粒) ↓ (子叶) (籽粒) F1 F2 实际种子数 分离比 黄满 ↓ 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315 101 108 32 9 : 3 : 3 : 1
黄 : 绿=(315+101):(108+32) 满 : 皱=(315+108):(101+32)
成对基因不同,为杂质结合。如Cc或称杂合体。
虽然Cc与CC的表现型一致,但其遗传行为不同。可用 自交鉴定: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Cc 杂合体 不稳定遗传;
cc 纯合体 稳定遗传。
一、分离定律
1. 性状的显隐性和分离现象
P F1
P=Parent(亲本)
红花
× 白花 红花
G= Gamete(配子)

豌豆: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 (1).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形状;
(2).自花授粉植物,而且闭花授粉; (3).豌豆豆荚成熟后度留在豆荚,便于各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
杂 交
亲本(代)P1
×
亲本(代)P2
如:正交: P1/P2; 反交P2/P1;
测交
自 交
F2
子二代(杂种二代)
测交一代
×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 yyrr
基因型
1 YYRR 2 YYRr 2 YyRR 4 YyRr
表型
9黄满
: 3黄皱 : 3绿满 : 1绿皱
P
黄满 YYRR
×
绿皱 yyrr × 绿皱 yyrr
F1代测交
黄满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F2基因型数 3 9 3^n
F1代形成配子数 2 4 2^n
配子可能组合 4 16 4^n
2.3 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2.3.1人类中孟德尔遗传分析的特殊性:
1.不能进行人为的控制性婚配 2.繁衍后代的数目太少 3.不易受到外界环境控制 4.性状不易观察
2.3.2 遗传系谱分析
用图解表明一 个家族中的某种性 状或遗传病发生的 情况。是判断人类 单基因决定的孟德 尔式遗传方式的经 典方法。
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
(1)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的选择:
豌豆
闭花授粉让每株豌豆子 闭花授粉的双子叶植物, 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 致性极高,既真实遗传 这使得它易于异花授粉 (纯育)。 (杂交)。
具有能够明显区分的性状
(2)实验设计:
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选择一对相对性状进行 研究,单因子实验。 (3)实验方法: 定量分析法 统计学方法
2.3.3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白化病。
多基因遗传病:

由两对以上的基因共同作用造成的,无显隐之分, 每对基因作用较小,但具有累加效应,还常受到环境 因素的影响。
人类的23对染色体
性状 :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的统称。 相对性状:指同一类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 的相对差异。 单位性状:指能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每 个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2.1.2 单遗传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1.单遗传因子杂交实验: ①选取一对形状 种子形状:圆形和皱缩
③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进入生殖细胞,既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只有一个。 ④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第三节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当具有n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决 定n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载在n对非同源 染色体上,其遗传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说明生物界发生变异的原因之一,是多对基因之 间的自由组合。 20对基因差异 F2 220=1048576表现型 基因型更加复杂。
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第一节 遗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采用22个品种,观察了7对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 一代中能显现出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 一代中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在 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 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4.受精时,雌雄配孟德子尔的的遗传结学定合律 是随机的。
测交验证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测交(test cross):是指将杂种后代和隐性亲本进 行杂交。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卡方检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遗传学试验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理论 上按概率估算的期望值常有一定的偏差。两者之间出现的偏差属 于试验误差,还是真实差异?需要卡方检验来判断。
卡方检验法:将实际数值与理论数值进行比较,以确定 观察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
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若事件B与早先出现过的事件A有列联关系,则在A条 件下B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 p(B/A) =p(AB)/p(A)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三)多对相对性状杂交的结果预测
杂交 包含 的基 因对 数 完全显 性时F2 代表பைடு நூலகம் 数 F1形成 F1雌雄 配子类 配子可 型 能的组 合数 F 2基 因型 数 F2表型分离比
1 2 3
2 22 23
2 22 23
4 … 42 43
3 (3/4+1/4)1 32 (3/4+1/4)2 33 (3/4+1/4)3
1/2 R 1/2y 1/2 r
(二)关于组合事件概率的估算
1、棋盘法及分枝法的缺陷 2、用二项式展开法预测组合事件出现的概率 (适用范围:当后代仅有二种类型——基因型或表 现型时,可用二项式法作出预测)
● 一个杂交组合 Aa×aa 产生一个子代时:
Aa × ↓ aa
1/2 Aa 1/2 aa 设:Aa 基因型的概率 = p, p = 1/2 aa 基因型的概率 = q, q = 1/2 当产生一个子代时:有 (p + q)1 = 1/2 + 1/2
meiosis
人们能够 说不符合 3︰ 1 就不符合 孟德尔定 理吗 ? α
a
a
α
α
a
a
α
6、基因型和表现型
1) 概念 ● 基因型(genotype):又称遗传型,是指生物 体的遗传组成。是控制生物体所有性状的全部基因 的总和。多数时候是指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 ● 表现型(phenotype):又称表型。是指生物体 的性状表现。多数时候是指某种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个体发育 基因型 + 环境 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一致性 ● 在完全显性时,基因型与表现型可能不一致。 CC, CC ● 在不完全显性时,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

二章孟德尔定律-资料

二章孟德尔定律-资料

到的生物所有特征或 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 某一类特征作为一个 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整体看待。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所选择的七个单位性状的相 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 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 差异;
按杂交后代的系谱进行的记 载和分析,对杂交后代性状 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 了各种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孟德尔利用其遗传因子假说、分离规律对性状分离现 象进行解释,认为: F2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是由于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基本概念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 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三)、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用A植株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都开红花,则A植株 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CC;
如果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且两种个体的比例 为3:1,则A植株是杂合体Cc。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遗传因子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的概 一个正确的理论,
念。当遗时传孟因德子尔假说不及知道遗传因子的物
它首先要能解释已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 这是科学理论的一 传因子假说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 般验证过程。
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如何
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三)、F1花粉鉴定法
测交(test cross)的概念与作用
测交法,是把被测验的个体 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根 据测交子代F1所出现的表现 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 测个体的基因型。

遗传学第2章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第2章孟德尔定律
2019/7/8
2、分离比实现的细胞学基础 (1)在减数分裂和受精时各成对同源染色体进行有规 律的分离和组合,而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分别位于 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点上。 (2)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行为而分离、重组。
2019/7/8
2.1.3孟德尔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控制的。(即遗 传因子控制性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 个来自父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并且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一个配子中只含有 成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是精纯的)。
2019/7/8
孟德尔 Gregor Mendel(1822—1884年)是奥地利布
隆城(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的神甫,他利用部分 时间进行生物学实验。他看到当时杂交育种方法已 在园艺方面广泛应用,具有相当成就,但还未能总 结出一种“杂交形成与发展的普遍适用的规律”。
2019/7/8
为了解决杂交中的遗传问题,他1856—1864年间进 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以豌豆为主要材料,辅以菜 豆、石竹等其它材料,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 这规律后来称为孟德尔定律(Mendel’s laws)。通 常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24
F1 和F2 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影响
2019/7/8
Mendel studied inheritance of seven phenotypes in pea.
性状
成熟种子形状 子 叶颜色


豆 荚形状
未熟豆荚颜色
荚(花)位置
茎 的长度
2019/7/8
显性 5474 圆 6022 黄 705 红 822 饱满 428 绿 651 腋生 787 高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与机率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与机率

第二章孟德爾碗豆雜交實驗與第一、第二遺傳定律—基因與機率生物特徵的遺傳是人類文明極早就觀察到的一種生命現象。

不論在東方或在西方的人類文明中,早就注意到生物的某些特徵是可以在不同的世代間傳遞的, 比如說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等等。

也就是因為人類觀察到這種現象, 所以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說了: 『龍生龍, 鳳生鳳, 老鼠的兒子天生會打洞』這句話。

西方的人類文明中也早就有利用這種的遺傳現象進行生物育種的工作的記載,更傳說十九世紀這種人工育種工作在歐洲的流行還差一點就毀滅了一個大師的誕生,事情是發生在達爾文寫物種原始的時候,當時英國的上層社會流行賽鴿的育種,所以當達爾文以賽鴿育種為例來說明在一生物族群中會有各種外表型的差異存在與生物外觀特徵可由人為的選擇而在數代間就會發生明顯變異的事實時,就被書商的編輯要求不如寫一本育種的書就好了,因為市場大應該會比較好賣。

如果此事成真,可以想見的是將對我們的人類文明會是一個多大的損失。

但是,就算我們人類的老祖宗們早就發現了生物特徵遺傳的現象並能加以應用,老祖宗們卻只知道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連達爾文在1859年提出演化論(物種源始)時,也僅知到在生物族群中是確有生物特徵的變異存在的,且這些特徵的差異是為生物演化的過程中天擇的選擇基礎,但卻不知為何會有這些變異,以及這些變異是如何在生物世代間傳遞表現的了。

在這麼混沌的時期,生物學家雖不能解釋生物特徵如何會在父母、子女之間傳遞,但他們也觀察到子女的特徵似乎是父母特徵的混合的現象,比如眼睛像爸爸,鼻子像媽媽,而臉形呢?則又像爸來又像媽。

這種事實的觀察使得那個時代的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混合理論(Blending theory)。

他們認為生物的特徵是可以遺傳的,但在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台灣流行的木瓜牛奶,木瓜與牛奶是由果汁機打碎後混成一氣的,所以子女是又像爸來有像媽。

混合遺傳特徵的觀念在生物學生物特徵遺傳的觀察中曾長期的被視為真理, 並用來解釋他們所觀察到的事實。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bb × 2Cc= 2AabbCc
× 1cc = 1Aabbcc
Generation of the F2 trihybrid phenotypic ratio using the forked-line
method.
3.利用概率来计算 AA Bb cc DD Ee×Aa Bb CC dd Ee
孟德尔的功绩
采用32个品种 观察了7对性状, 经8年研究,发现了2个定律: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律,创立了“ 遗传学 ”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P:亲本(parent),杂交亲本;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表示杂种第一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P
AA×Aa Bb×Bb cc×CC DD×dd Ee×Ee





要求的基因型 AA
BB
Cc
Dd
ee





概率 P = 1/2 × 1/4 × 1 × 1 × 1/4 = 1/32
要求的表型
A

概率
P =1 ×
B
C
De

↓↓↓
3/4 × 1 × 1 × 1/4 = 3/16
四 .二项分布和二项展开法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生物个体称
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到的所以
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第一节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黑色:红棕色≈1:1
❖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基因分离推测正确。
(三)花粉鉴定法
❖ 杂种后代表现型比例3:1,必备的条件:
(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物种; (2)该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3)F1形成的两类配子生活力相同,而且相互
结合机会均等; (4)F2的各种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并具有
❖ 反交试验结果:
F1仍然全部为红色;F2→红花:白花≈3:1
❖ 反交与正交结果完全一致,表明:
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7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四)性状分离现象
❖ F1个体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 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显性性状:F1表现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的亲本性状
❖ 目的:为了检验某个体基因型 ❖ 通过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判断:
→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一)测交法
1、杂种F1基因型及测交结果理论 推导
❖ F1表型与红花亲本(CC)一致,但孟德尔认为它 是杂合体(Cc),因为:
配子→两类,分别含C和c、比例相等 白花植株(cc)只产生含c的一种配子
❖ F1与白花植株(cc)杂交(含正反交),Ft
基因型(Cc,cc)比例为1:1 表型(红花,白花)比例为1:1
2、测交试验结果与结论
❖ 孟德尔用杂种F1与白花个体测交,得到166株Ft 85株红花,81株白花 比例接近1:1
❖ 结论: 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基因分离和配 子类型的推测正确。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 格雷戈·孟德尔(Gregor Mendel 1822-1884)通过 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于1865年在奥地利布隆地区 自然科学年史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植物杂交 试验》。
❖ 直到1900年,这篇不朽的文章才被三位植物学家几 乎同时在异地发现。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遗传定律
❖ 如红花基因C和白花基因c相互为等位基因。 ❖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由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决定 可以直接观察、测定
三、表现型与基因型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合类型,遗传型)
纯合基因型(纯合体:CC或cc)
❖显性纯合体(CC) ❖隐性纯合体(cc)
杂合基因型(杂合体:Cc)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 精心设计:采取单因子分析法; ❖ 首创了测交方法; ❖ 对杂交后代按系谱进行性状记载、分析; ❖ 对后代群体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种类
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豌豆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1、实验方法
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 P:亲本,杂交亲本 ♀:母本,提供胚囊的杂交亲本 ♂: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 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一)孟德尔的实验材料
❖ 严格选材(豌豆),原因:
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而且为闭花授粉; 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豌豆花器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豌豆豆荚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不会脱落; 豌豆生育期短,很容易栽培,管理非常方便。
有些性状在孢子体、配子体都会表现;如禾谷类作物 籽粒和花粉淀粉粒类型均受Wx(非糯性)/wx(糯性)基 因控制。
(三)花粉鉴定法
❖ 推测:
糯性(wxwx)×非糯性(WxWx)→ F1(Wxwx) ½(Wx) 直链淀粉为主(稀碘液)蓝黑色 ½(wx) 支链淀粉为主(稀碘液)红棕色
❖ 试验:收集F1花粉用稀碘液染色,显微观察: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一)遗传因子假说与分离规律
3、在杂种中,成对遗传因子彼此独立,存在显隐性 关系;即F1植株有一个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和一 个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4、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均等地分 配到不同配子中;形成合子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三、表现型与基因型
❖ 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 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
F2表型(红花:白花=3:1);基因型(CC:Cc:cc = 1:2:1)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 分离规律的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 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 有成对基因的一个。
❖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孟德尔采用了测交和自交的方 法进行验证。
(一)测交法
❖ 把被测基因型的个体与相应的隐性纯合体进 行杂交,叫测交。(测交后代用Ft表示)
❖ ×:表示人工杂交(去雄、授粉) ❖ F1:表示杂种一代 ❖ U: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生物个体称
为杂种二代
2、试验结果
3、反交试验
❖ 同时以白花亲本作母本、红花亲本作父本杂交,即: 白花亲本(♀)×红花亲本(♂)
将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交,另一种为反交。
❖ 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规律
❖ 孟德尔第二定律
独立分配规律
❖ 统称为个概念
❖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 征的总称。
❖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 体区分为各个单位来进行研究,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 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四)性状分离现象
❖ F2显性、隐性,且两类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 F2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都会得到表现,重新产
生两种表现型个体(性状分离)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一)遗传因子假说与分离规律
1、生物的每一性状是独立遗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分别来自父 本和母本;
(二)自交法
❖ 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 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二)自交法
(三)花粉鉴定法
❖ 分离规律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 某些性状在配子中就能鉴别出来。
❖ 检测配子类型的前提:
各性状在生长发育特定阶段表现,通常配子(体) 不表 现,如:叶形、株高、花色等。
较大的群体。
五、分离规律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