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

审核人:______

审批人: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

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领域:“士”阶层壮大,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2、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

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

B、“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

C、“为政以德”:。

②天道观(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以人为本。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人,“亚圣”。

A.“仁政”。“民贵君轻”B.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C.养浩然正气。

荀子:战国人,战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礼法并施。君舟民水。B.“性恶论”。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B 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思想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2.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要循天道行仁政。③“三纲五常”。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复习提纲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阶层:士阶级活跃。

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3.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孔子和早起儒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

1. 思想核心是“仁”。

2.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民本)

3.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符合礼的要求强调社会秩序。

4. 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打破贵族垄断教

育局面。

孟子(名轲,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1.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2. “提出民为主,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用仁政来回复和充实人的善性。

孟子提出的“仁政”:1.民有恒产。2.省刑法,薄赋税。3.勿夺其时。

荀子(名况,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 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行善。

荀子语录:1.制天命而用之。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名聃,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

1.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

2.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提纲

第1课孔子和老子

一、春秋时期(材料题)

儒家: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A、政治:“仁”和“礼”,为政以德

B、哲学: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C、教育: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道家:2)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哲学思想:(1)道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思想:(3)倡导“无为而治”(4)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愚民统治,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一)原因:(选择题或材料题)

1,经济:铁器与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

(二)表现:

1、儒家(选择题或材料题)

1)孟子 (战国):亚圣

A政治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B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荀子 (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唯物)

(2)人性论:“性恶论”;(后天教育使人由恶变善)

(3)政治思想: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4)君舟民水。

2、道家(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

知识点

本文档将为您介绍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的详细知识点。以下是主要内容:

1. 近代史的定义与时期划分

- 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 近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近代初期(16世纪初-18世纪末)、近代中期(19世纪初-19世纪末)和近代晚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2.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

-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进行海上探险,开启了全球贸易与殖民扩张。

- 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 冷战与两极格局:世界分裂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 各国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非洲、亚洲等地爆发了一系列独立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3. 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思潮

-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经济市场理论。

- 卢梭:启蒙思想家,倡导人民的主权和社会契约理论。

- 孟德斯鸠:法国政治学家,主张三权分立。

-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

4. 近代史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 殖民地体系:欧洲列强殖民化非洲、亚洲等地,引发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 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5. 近代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科技与信息革命: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 民主与人权: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促进了人权意识的提高。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1、儒家思想

(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A.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诸子百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历史影响

孔子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孟子

(战国中期)

荀子

(战国后期)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太学

建立

影响

第3课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北宋

代表

思想

南宋

代表

著述

思想

评价

陆王心学

南宋

代表

思想

明中期后

代表

背景

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朝后期

李贽

明清之际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智者学派

背景

特点

苏格拉底

思想主张

评价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性质

核心

代表

(2)但丁的长诗《》。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启蒙运动影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文学体裁

代表人及代表作

特点、地位

春秋末年《诗经》

战国时期楚辞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汉赋

西汉

东汉

唐诗

初唐

盛唐

中唐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的

演变

起源

成熟

演变

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楷书

草书

行书

京剧的

产生

形成

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背景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过程

意义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内容

发展进化

自然选择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期?历史背景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其中,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是哪一家?

流派: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主流:儒家学派。

3.百家争鸣的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百家争鸣的影响?

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思想主张?

孔子;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要实现仁就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统治者要以

德治民;行为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主张“有教无类”,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6.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主张“有教无类”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7.孔子对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其言行载于何书?

编订古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称“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8.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各是什么?

孟子,荀子;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性本善”的伦理观。荀子主张:“性本恶”的伦理观,“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9.法家集大成者代表人物是谁?其生活的时期及其主张?其影响是

什么?

韩非子。战国末期。主张君主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影响: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10.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及影响?其著作?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

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发明及其对世界⽂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课⽂第2-10页)

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其各流派争芳⽃艳的局⾯。 “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和庄⼦)、墨家(墨⼦)、法家(韩⾮⼦)、兵家(孙⼦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说家等⼗家;

“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

2、“百家争鸣”的背景

①经济:随着铁器的使⽤和⽜耕的推⼴,井⽥制崩溃,农耕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春秋战国是社会⼤变⾰时期,伴随着周王室衰微和⼠⼤夫的崛起,各种⼒量对社会变⾰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主张;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戚,学术氛围⽐较宽松。③阶级关系:“⼠”阶层崛起,受各诸侯国的重⽤。

④思想⽂化:私学兴起,造就了⼀⼤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3、诸⼦百家的代表⼈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

◇◇孔⼦(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P课⽂第2-3页)

(1)思想内容: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与“礼”;

(仁是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礼有阶级性,维护奴隶主阶级)

②对鬼神敬而远之,民本思想。

③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注意点:《论语不是孔子编纂,是其弟子编纂)

④政治上:主张德治,克己复礼

孟子:“亚圣”,①政治:仁政学说(思想核心)、民贵君轻

荀子: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事物有规律,能掌握并应用)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老子(李耳):

①哲学:核心“道”世界万物的根本是道,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朴素辩证法)(如福祸相依,难易相成);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③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庄子:“齐物”(注重比较,如泰山和鸿毛哪个重,不是绝对的)、“逍遥”

《庄子》文章特点:想像丰富,善于用寓言讲道理,浪漫主义

3.墨家:墨子: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俭等;

4.法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实行重农抑商、主张变法。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1.背景:①“大一统”得到巩固;②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③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经过:汉武帝设立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采用董仲舒的思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课标第一网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与数理科学的兴起

1.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a.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b.科学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2.数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a.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拓扑学的发展

b.伽利略的力学理论与物理学的发展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微积分学的发展

第二章: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重构

1.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a.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b.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世界历史的重构

a.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新帝国主义时期

b.19世纪的亚非拉与殖民地统治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a.帝国主义与导致战争的冲突

b.战争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

2.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a.俄国革命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

b.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a.日本侵略与太平洋战争

b.德国的侵略与欧洲战争

c.原子弹的投放与战争的结束

2.冷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

b.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化的挑战

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与应对

a.恐怖主义的崛起与全球安全形势的紧张

b.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与平衡

2.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

a.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b.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

第六章: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

1.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

a.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b.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挑战

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a.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

a.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开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最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建议收藏)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文学特色: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③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④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⑤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不一样作用的原因和启示。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

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专题四、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①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中,同时,牛顿力学也得到验证。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并不断向前发展。

②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专题1、2复习提纲

第一节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5、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孔子的思想及评价

1.政治思想:(1)“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

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2)“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3)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3.教育思想:(1)教学对象:“有教无类”(私学);(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文化典籍:整理六经。

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为出世的方法。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的社会“法制”:(1)现代的“法制”是根据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而韩非的“法治”其性质是专制主义。(2)现代“法制”的目地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了任命是为君主利益。(3)现代:“法制”是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不含现代的“法制”的积极因素。

2021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2021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2021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对于历史的学习很多人都会觉得望“史”莫及,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习好历史呢?其实列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㈡、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形成背景

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学习要求: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背景:

①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

③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影响:

①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学习要求: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以程朱理学和王守仁的主要观点为例,简要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

1、理学的创立: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3)“二程”思想: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2、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1)主张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客观唯心主义)

②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

(2)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特点: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人):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3)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代人,世称阳明先生):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

(4)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同属于宋明理学的这一范畴。

②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不同点:

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5、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