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本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本
•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 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
呼吸系统并发症
3
全脊髓麻醉
4
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
5
恶心呕吐
6
尿潴留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吴新民 王俊科 庄心良 叶铁虎 杭燕南 曲仁海 徐建国
薛张纲 熊利泽 王国林 欧阳葆怡 孙晓雄 郭曲练
概述
• 定义: 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 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 响
• 目的: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 低麻 醉风因和危险因素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下:
(1)局麻药特殊神经毒性:利多卡因脊麻发生率高; (2)患者的体位影响:截石位手术发生率高于仰卧位 (3)手术种类:如膝关节镜手术等; (4)穿刺针损伤、坐骨神经牵拉引起的神经缺血、小口 径笔尖式腰麻针造成局麻药的浓聚等因素。
马尾综合征病因
(1)局麻药鞘内的直接神经毒性 (2)压迫性损伤:如硬膜外血肿或脓肿 (3)操作因素损伤。
马尾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主要因素 蛛网膜下腔 神经周围的 局麻药浓度
局麻药的种类
影响因素 备注
给药剂量 最重要的因素
局麻药的浓度
影响局麻药在蛛
网膜下腔分布的 因素
如重比重溶液(高渗葡萄糖)、脊麻中选

1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

1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2017-12-14 07:03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1 马虹(共同负责人)王国林王俊科(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吴新民郭曲练虞建刚(共同执笔人)熊利泽薛张纲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椎管内阻滞的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而言,椎管内阻滞并发症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椎管内阻滞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椎管内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椎管内阻滞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阻滞最常见的生理效应。

不同的临床研究采用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定义不同,一般而言,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

椎管内阻滞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

心动过缓则指心率低于50次/分,其发生率为2%〜13%。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搏骤停,是椎管内阻滞严重的并发症。

1.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1)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

(2)椎管内阻滞后血液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椎管内阻滞后突发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搏骤停。

(3)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所添加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吸收入血的β2兴奋作用(扩血管效应);可乐定的α2兴奋作用、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和直接增加副交感活性等机制,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血中药物浓度(ug/ml)
25 20 15 10 5 0 唇 、 麻 舌 发 头 昏 视 觉 模 糊 肌 颤 抽 搐 意 识 模 糊 昏 迷 呼 吸 停 止 心 血 竭 管 衰
㈠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 3危险因素:小儿、老年、心功能不全、肝脏疾病、 妊娠、注射部位血管丰富 • 4预防 • ⑴严格遵守操作常规 • ⑵麻醉前给予安定类或巴比妥类 • ⑶严密监护注意早期中毒症状体征 • ⑷注射局麻药前回抽、给试验剂量、采用最低有效 浓度和剂量 • ⑸对怀疑硬膜外导管进入血管者可注入少量肾上腺 素鉴别(肾上腺素15mcg,心率升高15~20bpm为阳性)
㈡马尾综合征
• 4预防
• 连续脊麻导管深度不宜超过4cm,以免向尾端过深;
• • • • •
采用满足手术要求的最小局麻药浓度和剂量 重比重的葡萄糖浓度(1.25~8%)不得超过8% 5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可用以下辅助治疗: 早期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神经 后期高压氧、理疗、针灸、功能锻炼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⑶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 • • ①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A 广泛的阻滞平面 B 原有低血容量 C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肥胖、 老年; • D 术前合并抗高血压药或丙嗪类药物; • E 突然变动体位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 至心跳骤停 • F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㈠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 三、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 • • • • •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呼吸系统并发症 3全脊髓麻醉 4异常广泛的神经阻滞 5恶心呕吐 6尿潴留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徐宁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徐宁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710032)徐宁熊利泽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

近年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出现了脊-硬联合麻醉(CSEA),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本文主要对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

一、神经系统1、脊髓损伤穿刺损伤脊髓极为罕见。

若误穿入脊髓或局麻药注入脊髓,可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横贯性损害。

病人立即感到剧烈疼痛,出现完全迟缓性截瘫,偶尔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

严重损伤所致截瘫预后不佳,病人多死于并发症或终生残废。

脊髓损伤后果严重,应强调预防为主。

L2以上穿刺时尤应谨慎,出现“落空感”或“负压现象”应停针作注气或水气泡试验,遇异感或疼痛应退针观察。

如果发生截瘫应当早期积极治疗,给予脱水、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

2、神经根损伤硬膜外麻醉和脊麻均可导致脊神经根损伤,其中硬膜外麻醉更为多见。

这是因为脊麻穿刺在L2以下进行,所对位置为脊髓圆锥以下的马尾神经,漂浮于脑脊液中,穿刺针不易伤及。

但如果穿刺针偏向外侧,则有可能伤及神经根。

此外,硬膜外导管过硬亦可引起神经根损伤。

临床上表现为相关神经区域的疼痛和功能减退。

神经根损伤后3天内疼痛最为剧烈,然后逐渐减轻,多于2周内缓解或消失,遗留片状麻木区数月以上,采用对症治疗,预后均较好。

预防措施除小心规范操作之外,脊麻针突破硬脊膜时可略微旋转前进,减少突然刺破时发生脊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可能。

3、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穿刺或置管易引起出血,出血发生率报道不一(2~25.9%),但形成血肿并出现并发症者很少,约为1:15,0000~22,0000。

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血肿在硬膜外麻醉并发截瘫的原因中占首位。

血肿形成的原因有: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术前长时间抗凝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老年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

目前对于使用大剂量肝素抗凝的病人可否使用椎管内麻醉尚有争议。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平邑县中医医院麻醉科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一、定义(一)麻醉意外的定义麻醉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属麻醉意外:1、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如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按规定作了检查、治疗仍发生的意外情况,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或按规定无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物所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

按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等所发生的意外情况,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按规定执行了请示报告制度和作了充分技术准备,并向家属说明情况,取得签字同意,仍发生意外的, 2、诊疗过程中,因非医疗单位原因造成的机械故障、停电等而发生意外的。

3、由于病员或家属不配合麻醉或隐瞒病史为主要原因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总而言之,在麻醉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异常作用,或病人对麻醉药或方法的特殊反应,原有病理改变在常规麻醉和手术刺激下恶化,以及机械本身的故障所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使病员残废,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者,称为麻醉意外,不应与麻醉事故、差错相混淆。

(二)麻醉并发症的定义是指麻醉药物或方法本身产生1 / 11的一些不良反应或病理变化,麻醉医师已尽职尽责,但确系难以防范,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1、气管内插管全麻并发症口唇损伤、鼻腔出血、喉痛、声音嘶哑、颈部皮下气肿、牙松动或脱落、构状软骨脱位、高血压、高颅压、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气道阻塞、喉头水肿、插管困难、呕吐和反流误吸、喉痉挛、咳嗽和呛咳、呃逆、体温升高或降低、恶性高热、张力性气胸、支气管痉挛、药物变态反应、急性心肌梗塞、术中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栓塞、肺炎等)。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椎管内麻醉定义
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从而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后者包括骶管阻滞。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定义
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1
2
3
7
6
5
4
8
3
穿刺与置管关并发症
椎管内血肿
*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处理
1、严重低血压 麻醉后低血压的定义为:低于术前基础值30%或收缩压绝对值低于90mmHg。 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椎管内麻醉前注入一定量晶体液或胶体液可减少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因此椎管内麻醉时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应视为常规。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实施椎管内麻醉时发生血压下降,如果病人心率不低于60次/分,提升血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苯肾上腺素为主,尽量避免使用麻黄素与多巴胺。
*
美国局麻学会2003年抗凝病人实施椎管内麻醉操作指南:
血小板低于5万/mm3的病人不可实施椎管内麻醉; 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停药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置管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应停用低分子肝素后24小时后方可拔除导管。 椎管内导管拔除至少1小时后可使用肝素治疗; 椎管内麻醉(硬膜外置管)后至少1小时后方可应用肝素; 应用华法令的病人应在停药后5-7天,应用华法令拮抗剂24小后,应用氯比格雷病人应停药8天以上方可实施椎管内麻醉。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INR(国际标准化比率)<1.4,PT(部份凝血酶原时间)>50%时可实施椎管内麻醉。 口服阿斯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不视为禁忌,可实施椎管内麻醉。 上述病人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下肢运动情况,如果怀疑有硬膜外血肿的可能,应尽早进行CT或核磁共振等影象检查,一旦证明有硬膜外血肿,应尽早进行外科干预,防止发生严重不良预后。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手术和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椎管内麻醉也有着它的并发症,如头痛、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防治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成为了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为了探讨防治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措施,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学分会等多个学会和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该指南总结了椎管内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头痛的防治头痛是椎管内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70%。

指南认为,头痛的发生与穿刺方式、针头尺寸、侧卧时间、体位调整等因素有关。

防治头痛的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方法和针头尺寸、控制穿刺深度、术毕保持尿憋等。

二、脑脊液漏的防治脑脊液漏是椎管内麻醉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5%~20%。

指南认为,脑脊液漏的发生与穿刺针头损伤、穿刺部位、针头尺寸等因素有关。

防治脑脊液漏的措施包括:选择细针头、尽量避免多次穿刺、注意切口大小,并在切口处缝合。

三、神经损伤的防治椎管内麻醉还有较少见的并发症——神经损伤,其发生率约为1/10000~1/40000。

指南认为,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穿刺针头损伤、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防治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头、精心护理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等。

指南还针对椎管内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对临床医师进行指导和规范。

总之,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重要的麻醉方法,但也有着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医生而言,必须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为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提供全面保障。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不能完全消除牵拉反射 硬膜外腔内注入过多气体、液
手术对肌松要求高
体,
不能耐受此方法
3. 管理不佳
患者不能合作
局麻药选择、使用不当
有药物过敏 高敏反应者 给药方式不当
辅助用药不当
精品课件
腰-硬联合阻滞的特点
1. 神经阻滞充分,作用时间不受限制 2. 局麻药用量小,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3. 头痛发生率低,可行硬膜外镇痛 4. “不接触”技术可避免无菌性蛛网膜炎等
治疗方法:低颅压性头痛,绝对卧床,静脉补液 ,早期进食和饮水。必要时给予激素、镇静、镇 痛药辅以针炙、中药治疗等。
精品课件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治疗
精品课件
4、神经损伤
主要原因还是与直接穿刺置管损伤,药物 毒性损伤,硬膜外血肿和脊髓神经缺血有 关。
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出现的症状包括:单侧下肢麻木,单侧的 小腿,足部,臀部或腰背部一处或多处出 现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下肢无力,行 走困难,关节运动受限和排尿排便障碍等 。其中以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的脊神经 后根损伤症状为多。
精品课件
Vandam和Dripps对8460例接受腰麻的病人的头痛 持续时间进行随访,有72%的病人头痛在7天内缓 解。PDPHA的其他伴随症状还有恶心、呕吐、视觉 障碍、听觉改变、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 )等。Vandam和Dripps认为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是外展神经麻痹,Lybecker观察到PDPHA患者中视 觉障碍的发生率为14%,原因是眼球的运动神经( 第III、IV和VI对颅神经)出现暂时性麻痹而引起 眼肌功能障碍。听力损害主要是低频范围,可能 因为脑脊液流失使压力下降,这种压力改变传导 至内耳使内耳的淋巴液失平衡引起。
精品课件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

第七章椎管内麻醉Intravertebral Anesthesia椎管内麻醉含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后者还包括骶管麻醉(sacral canal an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引起的阻滞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麻,也叫腰麻;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作用于脊神经,使感觉和交感神经完全被阻滞、部分运动神经纤维被阻滞,称为硬膜外腔阻滞。

在硬膜外腔放置导管,经导管间断或持续用药称为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CEA)。

另外近年来已成功用于临床的腰硬联合麻醉(spinal and epidural combination anesthesia)也属于椎管内麻醉的范畴,它是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第一节椎管内麻醉的相关解剖一、椎管的解剖椎管内麻醉必须依赖于盲探性椎管内穿刺术的成功,因此熟悉椎骨的骨性标志、棘间韧带、神经组织、硬膜与骨性结构的关系,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1.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尾椎组成。

2.成人脊椎呈现4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3.为帮助记忆各椎体的大致结构,便于理解各部位穿刺的要领,提供以下短句供参考:颈椎: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通上下;胸椎:胸椎棘突长而斜,两处肋凹构关节;腰椎:腰椎体大形似肾,棘突板状水平伸;骶椎:骶椎融合倒三角,确定裂孔扪骶角。

颈椎的椎管最宽大,但椎体最小,椎孔呈三角形,横突短,椎弓根伸向后外,横突孔中穿行的是椎动脉,提示在穿刺时误伤椎动脉可引起椎动脉血肿,另外注意在实施颈丛阻滞时,穿刺针有可能误入椎管;典型的胸椎体横断面呈心形。

椎板宽,从上向下相互重迭。

棘突长,从颈椎到第4胸椎棘突与椎体的横断面呈水平方向,穿刺时可垂直进针。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一、脊麻的并发症(一)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对麻醉药耐受力差,更易出现低血压。

阻滞前输入500~1000ml林格氏可有效预防。

一旦发生可静注麻黄碱5~10mg,伴心动过缓时用阿托品0.5mg。

严重低血压,必要时,静注去氧肾上腺素0.1~0.3mg。

(二)恶心、呕吐常由低血压或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一般用甲氧氯普胺10mg或氟哌利多2.5mg局麻药中加入10μg芬太尼,可减少腹膜刺激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

(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由于阻滞平面过高,胸腹部运动的本体感觉传入神经被阻滞,引起呼吸困难。

若平面高达C3阻滞膈神经时,导致呼吸停止。

可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

(四)头痛老年人脊麻后头痛发生率低。

16G、20G和25G穿刺针术后头痛发生率约分别为7.5%、5%和1%~3%。

25G穿刺针虽头痛发生率低,但针较细软,穿刺时不易控制进针方向,容易造成穿刺困难。

穿刺针头部呈笔尖形的Whiteacre针,笔尖上有一侧孔,穿透硬膜和蛛网膜时呈扩张型,不切割膜纤维,穿刺孔比较小且易闭合,手术后头痛的发生率约1%,低于传统的头部呈斜面形的穿刺针(Quincke针)。

头痛与体位有关,坐位或直立时加重,平卧位可缓解。

治疗包括:①饮用大量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咖啡、可口可乐等;②维生素C 500mg 和氢化可的松50mg加入5%葡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2~3天;③必要时静脉输注低渗盐水;④口服解热镇痛药,咖啡因;⑤严重而上述治疗无效者,严格无菌技术下在原穿刺部位硬膜外间隙注入生理盐水或自体血15~20ml,以堵塞硬膜上的穿刺孔。

(五)尿潴留蛛网膜下腔阻滞,骶部(S2~4)自主神经恢复最迟,尤其当输液过度时常发生尿潴留,常需导尿。

(六)背痛主要是由于阻滞时,腰骶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脊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平卧时间较长后易发生。

一般不需要处理,疼痛严重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但应排除穿刺损伤和局部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1
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2 马尾综合征
3
短暂神经症(TNS)
4
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药物毒性分:局麻药、辅助用药、药物添加剂的毒性 。其中局麻药的毒性分全身毒性(中枢和心血管毒性 )及神经毒性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⑴临床表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低血压定义: 收缩压低于90mmHg; 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基础压的30%; 低血压发生率:8%~33% 心动过缓定义:心率低于50次/分,发生率2%~13%。 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跳骤停,是椎管内麻醉的严重并发
症。


吸 停

血 管


㈠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3危险因素:小儿、老年、心功能不全、肝脏疾病、妊 娠、注射部位血管丰富
4预防 ⑴严格遵守操作常规 ⑵麻醉前给予安定类或巴比妥类 ⑶严密监护注意早期中毒症状体征 ⑷注射局麻药前回抽、给试验剂量、采用最低有效浓
㈠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1原因:局麻药血药浓度过高 ①局麻药误入血管②超剂量用药③局部吸收过快(血
管丰富)
中枢神经较心血管对局麻药更敏感,多数局麻药产生 心血管毒性较产生惊厥的浓度高3倍以上,但布比卡因 和依替杜卡因例外
㈠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2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表现为初期兴奋和终末抑制
下肢抬高; ②剖腹产常规左倾30度体位 ③椎管内麻醉前建立通畅的液体通道并适当补液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⑸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①一般措施:吸氧、加快输液、抬高下肢 ② 中重度或进展迅速的低血压,静注适量笨肾、
去甲肾、麻黄碱 ③严重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 ④同时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适量麻
2.呼吸系统并发症
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给药方式),避免
阻滞平面过高。 辅助应用镇痛镇静药要注意速度和剂量,要循序渐进
,不要急于求成,用药后密切观察呼吸(什么指标? ) ⑷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吸氧 、面罩辅助呼吸、气管插管
3.全脊髓麻醉
⑴定义:硬膜外阻滞的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⑵临床表现: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心跳等的变化 ⑶预防: ①正确操作:注药前回抽 ②先给实验量并观察5分钟以上 ③硬膜外穿破则改麻醉或监测下分次给药 ⑷处理:人工气道、快速输液、升压药
4 异常广泛的神经阻滞
⑴定义:常规硬膜外阻滞剂量下出现广泛的的脊神经 阻滞现象
⑵临床表现:注药后10~15分出现广泛神经阻滞,并伴 严重呼吸循环抑制
⑶原因:①硬膜外导管插入硬膜下间隙
②病理生理因素:妊娠、巨大肿
块、椎管狭窄等使潜在硬膜外间隙容积减少。
4 异常广泛的神经阻滞
⑷预防:①采用实验剂量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⑵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①交感神经阻滞导致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 血量减少(基本原因);
②神经阻滞后血流再分布,心室充盈不足,(反 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和交感神经活性 减弱;
③T4 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交感神经纤维, 削弱心脏代偿功能;
④其他:局麻药的心肌负性肌力作用,肾上腺素 的β2扩血管作用等;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⑶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②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A 广泛的阻滞平面 B 应用β受体阻滞剂 C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③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 A 脊麻心搏骤停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 B 进行性心动过缓 C 老年人 D 髋关节手术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①控制阻滞平面;纠正低血容量;必要时头低脚高或
不安焦虑 肌痉挛 停止
感觉异常
耳鸣口麻

全身抽搐
昏迷
呼吸心跳
心血管系统初期由于中枢兴奋而间接引起心动过速和 高血压,晚期由局麻药直接作用引起心律失常、低血 压和心肌收缩抑制
局麻药中毒的表现
30
血 中药 物浓 度( ug/ml)
25
20
15
10
5
0
唇头






、 舌

觉 模


识 模




黄碱或多巴胺,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量肾上腺素 ⑤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2.呼吸系统并发症
⑴临床表现: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罕见 呼吸停止多因全脊髓麻醉或广泛硬膜外麻醉时,局麻药直
接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枢或严重低血压导致脑干缺血以及呼 吸肌麻痹所引起 呼吸抑制与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镇静药、镇痛药的应 用有关 ⑵ 危险因素 ①术前呼吸功能不全 ②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 ③镇痛、镇静药的复合应用 ④镇痛、镇静药与椎管内麻醉联合应用
⑶处理: ①吸氧; ②头转向对侧; ③检查麻醉平面和血压; ④暂停手术; ⑤止吐药:氟哌利多、胃复安、格拉司琼
6尿潴留
⑴原因: ①支配膀胱的交感、副交感神经麻 痹 ②阿片类药物 ③患者不习惯卧位排尿
6尿潴留
⑵危险因素 ①长效局麻药的椎管内麻醉 ②腰骶神经丛分布区的手术 ③输液过多 ④阿片类药物 ⑶处理 ①对未上尿管的患者,尽量不用长效局麻药 ②尽可能控制输液 ③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者,需上尿管
概述
定义: 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 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 响
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
呼吸系统并发症
3
全脊髓麻醉
4
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
5
恶心呕吐
6
尿潴留
减少用药量。
②对有上述病理生理因素的患者
⑸处理:同全脊髓麻醉
5恶心呕吐
•脊麻发生率13~42%,女性多于男性,年轻女性更 明显。 •⑴诱因:①血压下降致脑供血减少,呕吐中心兴 奋;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③手术牵拉 内脏; •⑵危险因素:阻滞平面过广;低血压;阿片类药; 有晕动病史;
5恶心呕吐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⑶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①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A 广泛的阻滞平面 B 原有低血容量 C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肥胖、
老年; D 术前合并抗高血压药或丙嗪类药物; E 突然变动体位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
至心跳骤停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