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及知识训练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我国古典诗歌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菊代表高洁、隐逸,松代表正直、顽强,竹代表正直、谦虚,梅代表高洁、刚强与孤芳自赏,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与飘零,月与红豆代表相思,丁香代表忧愁,杜鹃、鹧鸪代表乡愁,落花代表韶华易逝、美人迟暮……一、诗歌意象鉴赏常见题型1.根据要求找出古诗中意象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找出意象并说明其含义或寓意这种题型是在第一种题型上的深入,它不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还要求考生说明意象的含义或寓意。

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体裁惯用的意象,并熟知其文化内涵。

如望月怀人、折柳送别、长亭送别、鱼雁尺素等。

如: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特征、抓准特点。

如: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荷花、人家、庭院等组成的。

4.找出意象并推测时令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诗歌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答: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答: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答: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1. 请分析《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句诗中的
意象,并说明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是“好雨”和“春”,“好雨”意指适时的
春雨,而“春”则代表春天。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
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 在《登鹳雀楼》中,诗人王之涣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

答案: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峦被夕阳余晖映
照的景象;而“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
的壮阔场景。

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不息的感慨。

3.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有何
象征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明月光”和“地上霜”象征着清冷和孤独。

诗人通过将月光比作霜,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夜晚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4.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中的意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表达了诗
人对孤独和寂静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鸟尽人绝的景象,传
达了自己在广阔天地间感受到的孤独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5. 在《望岳》中,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表达
了怎样的意象和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是“凌绝顶”和“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俯瞰众山的豪情壮志。

通过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讲解题目一:阅读以下诗歌,分析其主题和情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二:请根据《望岳》一诗,探讨诗人的抱负和情感。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三:分析《春望》一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四: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五:《江雪》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孤独和超脱?《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目六:《游子吟》一诗中,诗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目七:《赠汪伦》一诗中,诗人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目八:阅读《赤壁》一诗,分析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目九:《题西林壁》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真理的追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目十:《绝句》一诗中,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自然画面?《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讲解: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创作背景,这些因素往往能提供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线索。

其次,要细致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结合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

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四)意象与意境3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通关诗歌鉴赏(四)意象与意境3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通关诗歌鉴赏(四)意象与意境3训练新人教版一、规律探究阅读下面知识链接,探究鉴赏诗歌的意境的方法。

例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式应该按如下方式进行:1、简要描述相应的景物。

2、概括诗歌的意境。

3、写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二、根据知识链接,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2、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3、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4、“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目录一、鉴赏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二)鉴赏景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三)鉴赏事物形象二、鉴赏语言(一)“炼字”艺术二、鉴赏语言(二)“炼句”艺术二、鉴赏语言(三)分析诗眼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三、鉴赏手法(一)修辞手法三、鉴赏手法(二)表现手法三、鉴赏手法(三)表达方式三、鉴赏手法(四)结构技巧四、分析诗歌内容要点五、鉴赏情感、观点(一)情感态度五、鉴赏情感、观点(二)思想观点六、诗歌比较阅读(一)常规比较类六、诗歌比较阅读(二)教考结合类七、综合性选择题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知识精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术语积累: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语词宏博。

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⑵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4、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完整word)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 精华版

(完整word)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 精华版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的意象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容。

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柳轻拂马匹。

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教师版

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教师版

2014高考语文命题猜想——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答案:(1)意象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本文主要讲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意象指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而意境则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鉴赏意境需要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

例如,XXX的《江雪》和XXX的《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意象构建意境的。

《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XXX”和“雪”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意境。

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XXX”、“夕阳”和“断肠人”等意象,则构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在鉴赏意境时,需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XXX的《鹿柴》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和“青苔”等意象,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XXX的《桃花溪》则通过“飞桥”、“野烟”、“XXX”、“渔船”、“桃花”、“流水”和“清溪”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意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现,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重要手段。

而意境则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例如,XXX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诗歌鉴赏高考真题训练

诗歌鉴赏高考真题训练

(08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雪”隐喻白发。与“朱”(借指年轻容颜)相对, 色彩对比强烈,表现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慨。这种悲叹 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 融合在一起,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深沉。
(09高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案】 “悠悠”,写出了水流平和、悠长以及江上环境的清 寂,暗示舟行者(客)的思乡之情的绵长和羁旅的孤独, 同时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铺垫。
第三类:艺术手法、技巧型 (08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愁”情?(4分) 答案:比喻。 ①忧奸邪小人为非作歹,蒙蔽君王,祸国殃民;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孤臣的“孤”与小孤山的“猛”,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孤,一是说小孤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孤零零的矗立在长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 江中,二是说跟诗人一样坚持抗元的人没几个,三是说 物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 作者坚持抗元,得不到任何援助支持,因而处境艰难。 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完整版)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

(完整版)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

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1、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2、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诗歌鉴赏意象题

诗歌鉴赏意象题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6/292021/6/ 292021/6/296/29/2021 4:59:06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6/292021/6/ 292021/6/29J un-212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6/292021/6/292021/6/29Tue sday, June 29, 2021
请根据下列所举意象,说出其对应的情感(内涵),并列举一 诗句。
杜鹃(子规):凄苦哀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请根据下列所举意象,说出其对应的情感(内涵),并列举一 诗句。
鸿雁(舟):离情别绪、思念愁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请根据下列所举意象,说出其对应的情感(内涵),并列举一 诗句。
酒:悲愁苦闷;豪情壮志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李白《行路难》)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6月2021/6/292021/ 6/292021/6/296/29/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6/292021/6/29June 29,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中心2014年课间语文专项训练(十五) 教师版诗歌知识与意象专题训练命题人任玉娥2014/12/13一、选择题:1.在文学史上合称唐代“吴中四士”的是( A )A.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B.李白、杜甫、张若虚、贺知章C.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张继D. 张若虚、张旭、包融、皮日休2.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后人又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其“一祖”为杜甫;“三宗”为( B )A.陈师道、潘大临、谢逸B.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C.吕本中、曾几、陈与义D.杨万里、范成大、陆游3.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有关新乐府诗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A.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

B.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诗。

C. 新乐府这一概念是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D.元稹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

4.对李白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D )A.想象丰富,构思奇特B.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C.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D.李白的乐府、歌行及律诗成就最高5.东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下句是( A )A.相去复几许B.涕泣零如雨C.札扎弄机杼D.皎皎河汉女6.形容月亮的诗甚多,下列那一句与月亮无关( C )A.团团冰镜吐清辉B.玉蝉离海上C.大珠小珠落玉盘D.蟾桂向人斜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下列哪位名家对自己作品的“自评诗”( A )A. 曹雪芹《红楼梦》B.吴承恩《西游记》C. 施耐庵《水浒传》8.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B )。

A.红色B.花C.树叶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中的梅和( B )被世人喻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B、菊、竹、兰C、菊、松、竹D、兰、竹、荷10.岁寒四友诗句中,关于兰的选项是( C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D.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二、读下列诗句,为划线意象所表达的意义判断正误: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高洁人格的写照)〤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2.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思乡的代名词)〤菊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质的追求。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高洁的象征)梅花——高洁的象征。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4.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绵绵的愁思)〤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黄伟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15.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弧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6.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

(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作者以春寒、杜鹃斜阳,来婚托一种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被贬时的悲愤之情。

7.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作者以蝉自比,强调自己是一个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以禅凄切的鸣叫烘托一种凄凉的氛围。

8.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离别之所)。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范成大《横塘》。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长亭——离别之所)9.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招隐士》(孤直耐寒,傲霜斗雪)〤芳草——离别与离恨。

“凄凄”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0.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离别与离恨)〤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李清照也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梦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恨。

11.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〤水——绵绵的愁思。

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李煜)。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把流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曲》。

(凄切之声)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羌笛、胡笳——凄切之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3.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思乡怀亲之情)〤猿啼——伤感的鸣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以上三句诗,诗人都借助于猿啼表达内心的伤感情绪。

14.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伤感的鸣声) 〤鸿雁、青鸟——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大雁已成为古代诗歌中传说的信使。

1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别之情的象征)柳——离别之情的象征。

以对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以对柳,残月的描写,烘托了与女知己分别时的凄凉的氛围,同样也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二、连线题。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并把思想情感与诗歌内容的号码相互对应连接:A.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报国无门之愁、国破家亡之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B.菩萨蛮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昔胜今衰之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亡国之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E.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F.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闺中怀人之愁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G.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之客愁H.虞美人(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阑玉砌应犹在,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答案: A.闺中怀人之愁;B.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C.思友之愁、失意之愁;D.伤春之愁、家国之愁;E.昔胜今衰之愁;F.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G.羁旅之客愁;H.亡国之愁;四、冬天又下雪了,你有喜欢的描写雪的诗句吗?请写出五句以上有关雪的诗句: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雪梅·其一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附岁寒四友原诗: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猗兰操(孔丘)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3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已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历史上和者甚多。

韩愈亦仿而作之,其《猗兰操》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著有《琴操》一书此书仅二卷,是现存最早的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解题性专著,对约五十多首作品的相关故事背景一一作了介绍。

其中就有关于孔子所作《猗兰操》的相关记载,虽然文字不多,但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