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及知识训练题教师版
诗词鉴赏专题—人物形象10题(教师版)
诗词鉴赏专题——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包括诗词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意象,意境,画面。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第一部分“人”象:诗词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1.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答: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答: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
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
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
登赏心亭①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教师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要点阐释:
1、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鉴赏意境:象——境——情。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3)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等。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专项训练】诗词鉴赏“意象”类试题训练含答案
【专项训练】诗词鉴赏“意象”类试题训练含答案
我国古典诗歌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菊代表高洁、隐逸,松代表正直、顽强,竹代表正直、谦虚,梅代表高洁、刚强与孤芳自赏,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与飘零,月与红豆代表相思,丁香代表忧愁,杜鹃、鹧鸪代表乡愁,落花代表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一、诗歌意象鉴赏常见题型
1.根据要求找出古诗中意象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找出意象并说明其含义或寓意
这种题型是在第一种题型上的深入,它不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还要求考生说明意象的含义或寓意。考生必须掌握
一些诗歌体裁惯用的意象,并熟知其文化内涵。如望月怀人、折柳送别、长亭送别、鱼雁尺素等。如: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
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
特征、抓准特点。如:
次石湖书扇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2)本诗是描写西湖的名篇,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4. 【甲】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①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3鉴赏诗歌意象教师版
鉴赏诗歌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
2.掌握解答鉴赏诗歌意象、意境题目的方法。
3.通过鉴赏领略诗歌的诗情画意之美。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常见的诗歌意境有: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
【命题形式】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一、考题研习
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案】早春(初春)。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2、(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2024届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赏析意象与意境
(一)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D.“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二)(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4.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赏析表达技巧
(一)(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训练题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训练题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训练题
一、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二、题李世南画扇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三、莎衣①杨朴②(宋)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③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④紫绶金章⑤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菡萏:荷花。④饶:任凭。⑤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
问:“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四、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中甫,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问: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
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训练题答案
一、答:
1、全诗由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构成。(1分)
2、整首诗勾画出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现,浮萍漂碧,藕花飘香的闲适雅寂的石湖风光。(2分)
古诗意象赏析题练习
古诗意象赏析题练习
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里,都护在燕然。
2.【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枫桥夜泊】
唐张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5.【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举例:
【提问方式】:诗的领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结合全诗分析景物(意象)的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注:古诗鉴赏中,问某某字或某某意象有什么作用,最终要落在诗人的情感上。) 分析:这是一道意象+画面+意境+情感的综合题。
【答题思路示意】:
①找意象(景物);
②描绘画面;
③渲染了……的氛围(意境);
④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的情感。
诗歌鉴赏--7大题材教师版(20页含专题练习)附:学生版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语文
诗歌“7大题材”专项练
(时间:45分钟分值:77分)
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新题【教师版】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新题【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1.郑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15.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9分)
14.(3分)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15.(6分)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
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2分,答出
一点给1分)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1分)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中心2014年课间语文专项训练(十五) 教师版
诗歌知识与意象专题训练命题人任玉娥2014/12/13
一、选择题:
1.在文学史上合称唐代“吴中四士”的是( A )
A.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B.李白、杜甫、张若虚、贺知章
C.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张继
D. 张若虚、张旭、包融、皮日休
2.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后人又提出了“一祖三宗”
之说,其“一祖”为杜甫;“三宗”为( B )
A.陈师道、潘大临、谢逸
B.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C.吕本中、曾几、陈与义
D.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3.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有关新乐府诗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
A.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
B.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诗。
C. 新乐府这一概念是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D.元稹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
4.对李白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D )
A.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B.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
C.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D.李白的乐府、歌行及律诗成就最高
5.东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下句是( A )
A.相去复几许
B.涕泣零如雨
C.札扎弄机杼
D.皎皎河汉女
6.形容月亮的诗甚多,下列那一句与月亮无关( C )
A.团团冰镜吐清辉
B.玉蝉离海上
C.大珠小珠落玉盘
D.蟾桂向人斜
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下列哪位名家对自己作品的“自评诗”( A )
A. 曹雪芹《红楼梦》
B.吴承恩《西游记》
C. 施耐庵《水浒传》
8.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B )。
A.红色
B.花
C.树叶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中的梅和( B )被世人喻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
B、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10.岁寒四友诗句中,关于兰的选项是( C ):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D.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二、读下列诗句,为划线意象所表达的意义判断正误:
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代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高洁人格的写照)〤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2.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思乡的代名词)〤
菊花——高洁人格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质的追求。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高洁的象征)
梅花——高洁的象征。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4.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绵绵的愁思)〤
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黄伟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1
5.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
(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弧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6.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凄怨哀伤的象征)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作者以春寒、杜鹃斜阳,来婚托一种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被贬时的悲愤之情。
7.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作者以蝉自比,强调自己是一个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以禅凄切的鸣叫烘托一种凄凉的氛围。8.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离
别之所)。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范成大《横塘》。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9.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孤直耐寒,傲霜斗雪)〤
芳草——离别与离恨。“凄凄”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0.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离别与离恨)〤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李清照也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梦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恨。
11.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〤
水——绵绵的愁思。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李煜)。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把流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曲》。(凄切之声)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羌笛、胡笳——凄切之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3.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思乡怀亲之情)〤
猿啼——伤感的鸣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以上三句诗,诗人都借助于猿啼表达内心的伤感情绪。
14.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伤感的鸣声) 〤
鸿雁、青鸟——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大雁已成为古代诗歌中传说的信使。
1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别之情的象征)
柳——离别之情的象征。以对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以对柳,残月的描写,烘托了与女知己分别时的凄凉的氛围,同样也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二、连线题。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并把思想情感与诗歌内容的号码相互对应连接:
A.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报国无门之愁、国破家亡之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B.菩萨蛮 (辛弃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