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中的柔性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柔性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柔性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柔性机器人被视为未来机器人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柔性材料和结构的机器人,可以轻松适应复杂环境并进行精确操作。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柔性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深入。

柔性机器人之所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刚性机器人相比,柔性机器人的关节和身体结构更加灵活,能够实现更广泛的运动范围和更精细的动作控制。

这使得柔性机器人在狭小空间内的操作和与人类的合作更加容易。

此外,柔性机器人的柔软结构也赋予其更好的安全性能,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工业制造领域,柔性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传统的刚性机器人由于体积庞大且安装固定,难以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变化,而柔性机器人则可以灵活应对各种要求,例如在狭小的生产线上进行精准的装配和加工,或是在高温、高压、辐射等危险环境下完成任务。

柔性机器人也可以与人类工人协同作业,共同完成复杂的工艺操作。

柔性机器人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除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柔性机器人在医疗保健、服务机器人、军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前景。

在医疗领域,柔性机器人的柔软结构和准确定位能力使其成为进行微创手术的理想选择。

传统手术需要通过大型设备和大切口进行,而柔性机器人可以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减少术中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期,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柔性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由变形,比如用于家庭保洁、陪伴护理等场景。

在军事领域,柔性机器人可以作为侦查和救援机器人,在战场上执行任务,减少士兵的伤亡。

然而,柔性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控制技术的问题,由于柔性机器人的关节和结构较为复杂,对控制算法的要求更高。

其次是材料和电力技术的限制,柔性机器人需要具备足够的柔韧性和强度,并能够提供持久的电力供应。

此外,柔性机器人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柔性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含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含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来的研 究状况等方 面对含 间隙的机构动力学进行 了综述, 总结 了含 间隙机构动力 学的发展 现 状 , 出 了今后研 究 中应 注 意 的问题 。 指
[ 关 键 词 ] 间隙 ; 机 构 ; 动 力学 [ 文献标 识 码 ] A [ 图分 类号 ] T . 中 H124 1
2 研 究状 况
2 1 建模 方法 .
含 问隙机构 的动 力 学建模 方 法 要 分 为 3类 : 1 基 于 “ () 接触一 分离 ” 型 和牛 顿 法 ;2 模 ( )基 于 “ 分 离一碰撞一 接触 ” 型和 动量定 理 ;3 基 于 “ 续接触 ” 型 和拉 格 朗 日方程 法 。 模 () 连 模 2 1 1 基于“ .. 接触一 分 离” 型和 牛顿 法 的模型 模
维普资讯
第 3期
何 勇, 冬 李
含间隙的机构 动力学研 究进 展
定 的状态 再对 相J 态 卜 系统 的 动 力学方 程进 行 积分 , l在每 一 步 长 的数 他 积 分 中都 要重 复 以 L 状 的 并 _ 1 作 。 为考 虑 了接 触状 念 与分 离状 态 的交 替连 续 变化 , 以很 难 确 定 两 者 过 渡 时 机 构 的 各项运 动 参 所 数, 特别是 多 问隙幸 合 的情 况 , 求得 稳 态解 。对 连杆 机构 , f 玛 难 所得 到 的 运 动 方 程 是 二 阶 强 非 线性 微 分 方 程组 。 以 S uo sy】 为代表 的…批 学者 , 虑 r运 动 剐 元 素 接触 表 面 的 弹 性 变形 , .D bw k l 考 以牛顿 力学 为 基础 , 建 r系统 的运 动方 程 , 含 间隙 机构 动力学 进 行定 量 的分 析 , 出 了一・ 冲击 副 、 对 提 维 一维 冲击 丰 、 F

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解耦建模与轨迹跟踪控制

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解耦建模与轨迹跟踪控制

THANKS.
柔性关节机器人结
02
构与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结构概述
关节类型
柔性关节机器人通常采用旋转关 节或球形关节,每个关节由电机
驱动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结构组成
柔性关节机器人由多个关节和连杆 组成,关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杆连 接,使机器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 灵活性。
应用场景
柔性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装配、 焊接、喷涂等生产制造领域,以及 医疗、救援等特殊领域。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力学解耦模 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轨迹跟踪精度和控制 稳定性。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在轨 迹跟踪和鲁棒性方面表现更为优异。
VS
讨论
虽然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存在一 些局限性。例如,实验中未考虑外部干扰 、关节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未来研究将 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和任务需求。此外,可以结合机器学习方 法对机器人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和优化。
针对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 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机器 人的运动性能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研究现状与发展
01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柔性关节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 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许多重 要的研究成果。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 展,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不断扩大,对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和适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轨迹跟踪控制
04
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
模型预测控制(MPC)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机器人关节速度和位置进行优化,实 现轨迹跟踪控制。
滑模控制(SMC)
利用滑模控制算法,根据期望轨迹与实际轨迹的误差,实现快速跟 踪控制。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含间隙转动铰建模与动力学仿真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含间隙转动铰建模与动力学仿真
即在两 个贯穿对象上添加接触力。 如图 1 所示 , 一含多间隙转动铰平 面曲柄摇杆机构虚拟样机, 其中 BC和 D处为含问隙转动铰。 、
_ 力、 碰撞能量耗散 以及摩擦问题等 的不 同描述 , 又存在不同的建模 22弹性 碰撞 力计算模 型 A A D MS内置 的碰撞力 函数为 I P C , M A T 它用非线性 弹簧 阻 方法。 从实际机构判断 , 三状态模型应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但由于问
( 撞) 碰 和连续 接触 运动 。 D Ms 0 V R C +把 C N A T处 理 A A s L E (+) O T C
为单侧约束 , 利用内置的几何引擎检测两个几何对象的接触, 确定接
触 坐标并计算接触 的公法线;如两个几何对象之间不存在穿透 时, 接触力等于零, , 否则 接触力为正值。一旦接触运动被测定 , 系统
o iu l rt tpn n vr a o o y ig t p
WA G Hu -i N aj e
( i g nU iesy S ol f c a ia a dV hceE g er g X a ga 4 0 3 C ia X a f nvri ,h o o h ncl n e i n i ei , infn4 15 , hn ) n a t Me l n n
将对基于 A AM D S的含间隙转动铰虚拟样机建模方法进行 阐 述,并建立具有多个含间隙转动铰的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虚拟样机。 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 , 分析不同连接处的含间隙转动铰元素之间的 相对运动关系, 并对三类运动铰间隙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自由长度 , 即当 xx时 , < . 两个几何对象之 问存在穿透 , 碰撞 接触力 为正值 ,否则等于零 ;一接触表面的刚度 ;一弹性 e 力指数 ,> . e1 0对应于硬弹簧 ,<< .对应 于软弹簧 ; 0e1 0 c 一 最大粘性阻尼系数 ;一穿透上界 , Ca 与 m 相对应。 x 碰撞 刚度系数可近似采用 H r 弹性接触理论 汁算 : et z

3_RRS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频率特性分析_刘善增

3_RRS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频率特性分析_刘善增

1
动力学建模
3 -RRS 柔 性并联机 器人 的结构 如图 1 所
示 。 静( 下) 平台和动( 上) 平台通过 3 条支链相 · 1219 ·
中国机械工程第 19 卷第 10 期 2008 年 5 月下半月
连 , 设其上下平台均为等边三角形 , 上平台通过球 面副( S 副) 与各连杆连接 , 下平台则通过转动副 ( R 副) 与各连杆连接 , 其中 B i ( i =1 , 2 , 3) 处转动 副的轴线与 Ci 处转动副的轴线对应平行 。 分别建 立与动平台固结的局部坐标系 O P X ′ Y′ Z′ 和系统 ( 固定) 坐标系 OX Y Z 。 坐标系原点 O P 和O 分别位 于上下平台的几何中心 , 轴 Z′ 和 Z 分别垂直于上 下平台 , 轴 X′ 、 Y′ 与X 、 Y 分别平行和垂直于上下 平台的边 P 2 P 3 与 B 2 B 3 。 局部定坐标系B i x′ i1 y′ i1 z′ i1
向) 变 形 和 扭 转 变 形 。 单 元 广 义 坐 标 设 为 δ∈ R18×1 , 它表示单元端点的弹性位 移 、转角和 曲率 , 如图 2 所示 。 这样单元上任意一点相对于单 元坐标系将产生沿轴 x 、 y、 z 的弹性位移 W x ( x, t) 、W y ( x , t) 、 Wz ( x , t) 绕轴 x 、y 、z 的弹性角位移
[ 1-8]
的响应和 连杆末端的振动 。 Pi ras[ 4] 利用有限元 理论与运动弹性动力分析方法 , 研究了具有柔性 杆的 3 -P RR 平面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问题 , 分 析了机构位形 、 几何刚度和动力学项对弹性振动 的影响 , 并给出了第一阶模态固有频率随机器人 位形变化的曲线 。 然而 , 针对空间柔性杆件并联 机器人的 动力学建模和 分析的研究还 较少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d cd w e at f l rne o t ol ea dtewok gs bly o meh i C ee h c . ue hnp r o e ac ji l ri t i f c a s a b n a e ca n c i n h d n ai t n m n n d Ke r s f x l rb twi l r c i ; y a c o e bemutb d ; l r c ywod : e be o o; t c aa e o t d nmi ff x l l-o y c aa e li h e n jn s li i en
( . 春 大学 机械 工程 学 院 , 春 10 2 ; . 1长 长 3 0 2 2 吉林 大学 机械 科 学 与信息 学 院 , 春 10 2 ) 长 3 0 5 摘 要 : 文将 多柔体 动 力 学的 建 模 方 法 引入 柔性 机 器人 的 动 力 学 分 析 中, 用 L ga g 程 建 立 空 问 论 应 arn e方
刚一 柔耦 合 多体 系统 动 力 学方程 , 用牛 顿 二 状 态模 型 , 采 对含 间 隙机 器人 的副 间接 触 和 分 离过 程 , 立 建
了铰接 间 隙动 力学 方程 。仿真 分析 结 果表 明 , 由于间 隙铰 的存 在 , 隙运 动 副反 力 呈现 大幅度 连 续波 动 间
现 象。 使整 个机 器人 的稳 定性 大 大 降低 。而 当记 入 大臂 的柔 性后 , 隙副 反 力 的波 动减 小 , 以 , 器人 间 所 机 可 以通 过适 当添加 弹性补 偿 单元 降低部 分副 间碰 撞 时的冲 击效 应 , 高机 构 运 转的稳 定性 。 提
s h wsta temo ig t i yo e o o e ue u otee si it gca ac. w vr te i so h t h v a l f h b ti r cdd et h x t g o i er e Ho e e,h s n s bi t t r s d i n jnn l n

柔性机械手系统动力学研究正文大学毕设论文

柔性机械手系统动力学研究正文大学毕设论文

绪论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而机械手迅猛发展反过来推动科技不断进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机械手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

制造生产采用机械手,不仅大大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而且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它的研究涉及机械设计、高等机构学、多体系统动力学、传感与信息融合技术、经典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机械手向高精度、高可靠、实时性良好方向发展。

机械手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机构动力学,研究一直驱动外力的情况下,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求解速度、加速度、位移,主要用于计算机仿真分析。

早期研究主要为多刚体系统,各部件均视作刚体,忽略部件弹性变形因素,但是随着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轻型化、高速化不断发展,考虑运动部件柔性备受关注。

柔性机械手作为典型多柔体系统广泛用于研究。

其动力学分析研究内容是考虑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连杆的柔性效应带来的动力学效应,主要研究目的有两点:一建立更准确反映实际物理系统动力学模型;二设计相应控制策略抑制柔性机械手运动过程因受到驱动力、惯性力、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振动,保证机械手末端位姿精度和准确运动轨迹。

针对柔性机械手动力学建模问题,有Lagrange方程方法、Kane方法、旋转代数法、Newton-Euler方法等,对几个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对比,指出各种方法优缺点,揭示不同建模存在问题。

在考虑系统柔性的前提下,讨论其发展趋势,包含柔性体在内的多体系统。

1 国内外应用及发展1.1 国内外机械手领域发展趋势机械手是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按固定程序进行抓取、装配、搬运,具有高负载自重比、低能耗、低成本,大的操作空间、高速操作能力,追求多种指标(速度、能量、动力学特性)的最佳。

表1-1柔性机械手应用军事设备、医疗仪器、安装设备、家庭体力、航空航海、国防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半导体行业、机械手应用化肥和化工、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精密仪器和军事、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机械制造、电镀、喷漆、装配、轻工业、交通运输业柔性机械手国外发展状况:一、性能提高(高速度/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维修),价格不断下降二、模块/可重构化。

含多间隙转动铰机构虚拟样机建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

含多间隙转动铰机构虚拟样机建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
me h im ef r n c . c a s p r ma e n o
Ke od : o t l rne cak r k r eh n m; iul rtye ya i s l t n yw rs ji e ac ; rn -o e cai vr a po t ;dnm c i a o nca c m s t op mu i
Re e r h o y a c smu a i n a d v ru lp o o y e s a c n d n mi i l t n it a r t t p o
mo e n f eouejit i laa c d l go v lt n t ce rn e i r o w h
Abtat O ebs f hs a cnat tem dl feo t j n wt c a neiet lh d co i ecnat s c: nt aio yi l otc, h oe o vl e o t i l r c s b se .A cr n tt ot r h s p c r u i h e a s ai d g oh c
freaetdb ol er p n- a e n i i et ysed teapi rebtenjit i clu t .O oc f ce ynn na r g dmpr dfc o a c db pe ,h pl df c e e n s acle i si a r t nf e e o w o s ad y
nm cs uao f r k r krm cai nl e nterliem t nbtentee m ns fd eet o t,a a i i lt no a -o e eh s i aa zdo e t oi e e h l et o i rn ji s s m i cn c n m s y h av o w e f n

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精选5篇)

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精选5篇)

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精选5篇)第一篇: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摘要:现代机械向高速、精密、轻型和低噪声等方向发展,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动态性能、工作品质,必须十分重视机构动力学的研究。

特别对于高速运行的机器人,在外力与惯性力作用下,构件的弹性变形不可忽略,它不仅影响了机构的轨迹精度和定位精度,破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整机的使用寿命。

对有害动态响应的消减是机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柔性机器人为例,阐述了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Lagrange法,有限元法、变Newton-Euler方法、Kane方法等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为柔性机器人的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字:柔性机器人动力学Lagrange 变Newton-Eule方法Kane方法有限元法Dynamics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Name: Liu FuxiuStudent ID: 1211303007(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xi University, 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ory 12 research)Abstract: The modern machinery to speed, precision, lightweight, and low noise dir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work of mechanical products,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must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nstitutions.Especially for high-speed operation of the robot, under the external force and inertial forc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member can not be ignored, it only affects the body path accurac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destroy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le reducing the efficiency and whole life.Abatement of hazardous dynamic respons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echanical dynamics.In this paper, flexible robot, forexample, describes the flexible robot dynamics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agrange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variable Newton-Euler method, Kane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to the flexible robot control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Keywords: flexible robot dynamics Lagrange Newton-Euler method FEM method Kane finite element method 1 引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机器人,机器人是机器进化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而机器人技术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柔性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

柔性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

柔性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柔性机器人指的是能够自适应环境,具有灵活性、柔软性和高智能性的机器人系统。

相比传统的机器人,柔性机器人在应用范围、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成为了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柔性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柔性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柔性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柔性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柔性材料和结构。

目前,一些新型的材料如聚合物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等,已经应用到了柔性机器人的设计中。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还在开发具有形态可变性和自适应性能的柔性材料和结构。

2. 传感技术的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柔性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和反馈的能力,传感技术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技术。

研究人员利用柔性传感器、微机电系统等技术,开发出了高度灵敏和高分辨率的传感器系统,将传感技术应用于柔性机器人中。

3. 控制算法的研究。

针对柔性机器人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控制算法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以及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适应性控制算法,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柔性机器人的自主控制。

柔性机器人应用领域随着柔性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柔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智能制造。

柔性机器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完成一些相对复杂的、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了生产自动化程度。

2. 医疗卫生。

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康复和辅助功能等医疗卫生领域,成为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利用柔性机器人进行微创手术可以减少开放手术的风险,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3. 物流配送。

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物流领域,完成货物的搬运、装卸和运输等任务。

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货物,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4. 消费品行业。

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生产、包装以及配送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型柔性机器人运动学研究及应用探索

新型柔性机器人运动学研究及应用探索

新型柔性机器人运动学研究及应用探索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成果,而机器人技术则是其中掀起了一股波澜。

而新型柔性机器人则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最新研究领域。

新型柔性机器人是一种采用柔性、可调节的材料,在机器人的制造中加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系统。

这种机器人具有外形柔软、高灵活性、高稳定性和高视觉感知能力等特点。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里,运动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新型柔性机器人这样的高灵活性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则更加复杂和关键,运动学的研究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就新型柔性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及应用进行一番的探讨。

一、新型柔性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新型柔性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了机器人外形柔软的特点上。

这样的机器人外观通常采用柔性可调节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在机器人的制造上,大大小小的各种轴线部件等都有机会被取代,同时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完美的新型机器人系统。

在新型柔性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元素要特别注意:1、操作面对于新型柔性机器人来说,机器人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机器人的操作面,在此处,机器人进行操作的工具需要有一些弯曲和状态调整的调整空间,这与传统上的机器人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2、运动模型新型柔性机器人的基础是探索多自由度运动的机型,通过这种设计思路,新型机器人被赋予了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自适应性的特点,使其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完成预期的任务。

3、柔性传感器传统上的机器人在操作时,它的动作是由固定的触发模型来决定的,并且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而新型柔性机器人则针对传感器方面的需求,采用柔性传感器,这样可以在非常宽广的空间内实现高精度的物体感知,能够实现更加自由的运动。

二、柔性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新型柔性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相比传统机器人要更加复杂,原因在于新型机器人的骨骼结构是由柔性的连接部件构成。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

第42卷㊀第1期2021年1月纺㊀织㊀学㊀报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Vol.42,No.1Jan.,2021DOI :10.13475/j.fzxb.20200401309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李㊀博1,2,胡㊀凯1,2,金国光1,2,魏㊀展1,2,畅博彦1,2(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㊀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㊀300387)摘㊀要㊀为提升高速剑杆织机的运行效率,深入研究运动副间隙给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运动输出带来的影响㊂首先,采用矢量法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选择适合高速剑杆织机工况下的Lankarani -Nikravesh 建模方法;其次,将计算得到的运动学参数与柔性铰碰撞力模型相结合,使用Newton -Euler 方法对系统运动输出部分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求解不同间隙下系统的动态特性;最后,通过虚拟样机检测数据校核并与刚性铰间隙碰撞建模方法进行输出对比和误差分析㊂结果表明:间隙的增加会导致剑头加速度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空间连杆引纬机构平稳接纬和剑头准确夹持纬纱;在间隙值为0.5mm 时,采用柔性铰方法能将剑头位移的峰值误差缩小69.4%,有效提升工作精度㊂关键词㊀引纬机构;柔性铰;穿刺深度;接触碰撞力;剑杆织机中图分类号:TS 103.3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04-07㊀㊀㊀修回日期:2020-09-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533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JCZDJC38500,17JCQNJC03900,17CQNJC03600,18JCQNJC05300)第一作者:李博(1983 ),男,讲师,博士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机械动力学㊂通信作者:金国光(1963 ),男,教授,博士㊂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机构学㊁系统动力学与控制㊁纺织机械动力学㊂E-mail :jinguoguang@ ㊂Research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linkage weft insertion mechanism considering flexible hinge clearanceLI Bo 1,2,HU Kai 1,2,JIN Guoguang 1,2,WEI Zhan 1,2,CHANG Boyan 1,2(1.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echatron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㊀300387,China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 ㊀300387,China )Abstract ㊀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high-speed rapier loom,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the joint clearance on the motion output of the spatial-linkage weft inser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Kinematic simulation of the mechanism was firstly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vector method,and a variety of discontinuous contact force models consid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were compared.The Lankarani-Nikravesh modeling method suitable for high-speed rapier loom was selected.Secondly,combining the calculated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the spatial linkage with the impact force model of the flexible hinge,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output part of th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by the Newton-Euler bined with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with different clearances were worked on.Based on the validation of the virtual prototype test data and the output comparison and error analysis with the rigid hinge clearance collision model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clearance leads to sharp fluctuation in rapier head acceleration,affecting the smooth pick-up and accurate weft clamping.When the clearance value is 0.5mm in particular,the peak error of rapier head displacement is reduced by 69.4%by using flexible hinge method,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accuracy.Keywords ㊀weft insertion mechanism;flexible hinge;penetration depth;contact impact force;rapier loom㊀㊀㊀纺织学报第42卷㊀㊀随着纺织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无梭织机以其体积小㊁能耗低㊁速度快成为目前纺织机械领域的主流产品[1]㊂剑杆织机作为无梭织机中的典型代表,因纱线适配类型丰富㊁产品后期可拓展性强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2]㊂常见的剑杆织机引纬机构包括共轭凸轮㊁差动轮系㊁变导程螺旋㊁空间连杆㊁电子引纬等㊂其中,空间连杆引纬机构因运动规律易控制㊁传动效率高等特点,被诸如比利时PICANOL等剑杆织机生产厂商广泛应用[3]㊂在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高速运转过程中,因制造㊁装配㊁磨损等原因形成的运动副间隙必然会给系统的运行带来多种影响[4-6]㊂如:使系统呈现非线性特征,降低机构的运动精度,引起冲击动载荷造成运动副破坏和磨损等㊂针对机构间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Earles等学者提出了含间隙机构的连续接触模型,该模型将间隙等效为长度固定且无质量的间隙杆,通过间隙杆的速度突变,来判断是否发生碰撞[7]㊂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人员将间隙碰撞过程描述为 接触 碰撞 分离 的3种状态转化,建立了间隙运动副经典碰撞模型[8]㊂然而,以上模型均无法准确求解间隙碰撞力㊁间隙偏心距轨迹等动态特性㊂要研究含间隙系统的完整动态性能,就必须考虑柔性铰间隙作用机制,建立包含弹簧力和阻尼力的非线性接触碰撞力模型[9]㊂早期的线性简化模型在其描述碰撞过程中没有体现柔性铰压缩和恢复过程中的能量耗散[10]㊂随后出现的Kelvin-Voigt线性弹性模型包含了接触刚度和阻尼,但是没有表征恢复系数和初始碰撞速度[11]㊂Hunt等人在Kelvin-Voigt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Hunt-Crossley模型,奠定了现代非线性接触碰撞力模型的基本框架[12]㊂近年来,Lankarani㊁Flores㊁Bai等在Hunt-Crossley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考虑能量耗散因素的非线性间隙碰撞力模型[13-15]㊂目前,国内将柔性铰间隙碰撞模型应用到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工作的开展尤为迫切㊂本文针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将柔性铰间隙作用机制引入到系统的动态求解中,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模型和Newton-Euler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间隙对引纬过程的直接影响,为今后剑杆织机的稳定性研究㊁性能优化和磨损评估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㊂1㊀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简介剑杆织机因其换色便捷,适宜多色纬织物,而被广泛应用于色织布㊁双层绒类织物㊁毛圈织物和装饰织物的生产[16],其引纬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㊂1 传动曲柄;2 空间连杆;3 十字摇轴;4 连杆;5 扇形齿轮;6 传动小齿轮;7 剑带轮;8 剑带㊂图1㊀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结构简图Fig.1㊀Diagram of spatial-linkage weft insertion mechanism剑杆织机的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空间连杆组成的运动输入部分(图1中的1㊁2㊁3)㊁平面连杆组成的运动传递部分(图1中的4)和由齿轮轮系㊁剑带㊁剑头组成的动程放大部分(图1中的5㊁6㊁7㊁8)㊂通过动程放大部分,可将空间连杆的运动规律放大输出到剑带和剑头处㊂整个机构的构件通过大量铰接副连接,具有良好的紧凑性和运动稳定性,同时具有主轴转速高㊁传动路线短等优点,但该机构在运动规律设计方面较为复杂,装配精度要求较高,长时间运行,容易产生相对较大的运动副间隙;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间隙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动态性能影响㊂2㊀柔性铰间隙接触碰撞力模型选择本文采用柔性铰间隙模型描述机构铰间间隙碰撞(见图2)㊂考虑到间隙碰撞过程中运动副中心的碰撞变形,将整个碰撞运动过程描述为分离㊁碰撞㊁接触㊁压缩(恢复)等几种状态,通过间隙偏心距与间隙值的差值,判断碰撞是否发生㊂其中:R J为轴销半径,mm; R B为轴套内径的半径,mm;c为间隙尺寸,mm㊂间隙碰撞同时存在法向碰撞力和切向碰撞力,而高速剑杆织机的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通常具有良好润滑的工况条件;因此,暂不考虑含间隙运动副中切向碰撞力即摩擦力对机构运动带来的影响㊂在碰撞力模型的选取中,常用的模型包括简㊃641㊃第1期李㊀博等: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㊀㊀㊀图2㊀含间隙转动铰模型(柔性铰)Fig.2㊀Revolute joint with clearance(flexible hinge)易接触碰撞力模型㊁Lankarani -Nikravesh 模型㊁Flores 模型㊁Hunt -Crossley 模型等㊂通过文献[18]可知:简易模型不考虑能量耗散,不能表征间隙碰撞过程中的阻尼力;Hunt -Crossley 模型适用于高恢复系数的正碰撞;Flores 模型适用于完全弹性或者完全塑性的碰撞环境;Lankarani -Nikravesh 模型能够反映碰撞体的材料性质㊁几何特征及运动状态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其碰撞压缩与恢复阶段的能量耗散基本上相当㊂综上,本文选用Lankarani -Nikravesh 模型描述工况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间隙碰撞㊂3㊀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动态建模3.1㊀无间隙状态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图3示出空间连杆机构简化模型㊂l ᶄ1㊁l ᶄ2和l 1为杆OAᶄ㊁AᶄB ㊁AB 空间连杆部分的长度,mm;l 1㊁l 2㊁l 3为杆AB ㊁BC ㊁CD 平面连杆部分的长度,mm;α为主轴转角;θ1㊁θ2㊁θ3分别为杆AB ㊁BC ㊁CD 与y 轴的夹角;β㊁γ分别为杆AD ㊁CD 与BD 连线的夹角㊂图3㊀空间连杆机构简化模型Fig.3㊀Simplified model of spatial-linkage mechanism首先对空间连杆部分应用矢量法建立运动学模型OAᶄң+AᶄBᶄң=OA ң+ABң(1)㊀㊀将上述向量分别向x ,y ,z 轴投影,可得到x ңOA ᶄ+x ңAᶄB =x ңOA +x ңAB y ңOAᶄ+y ңAᶄB =y ңOA +y ңAB z ңOAᶄ+z ңAᶄB =z ңOA +z ңAB ìîíïïïï(2)求解可得杆BC 的运动规律θ1=arccosl ᶄ1sin αl ᶄ1()2sin 2α+l 2OA éëêêùûúú-arcsin l ᶄ2()2-l ᶄ1()2-l 21-l 2OA 2l 1l ᶄ1()2sin 2α+l 2OA éëêêùûúú(3)通过矢量法对杆AD 的运动规律求解得β=arccosl 4-l 1cos θ1l 21+l 24-2l 1l 4cos θ1()(4)γ=arccosl 21-l 22+l 23+l 24-2l 1l 4cos θ12l 3l 21+l 24-2l 1l 4cos θ1()(5)由式(4)㊁(5)可求得θ3如下式θ3=π-β-λ(6)㊀㊀杆CD 是由扇形齿轮简化而得到的,扇形齿轮通过与小齿轮的啮合,带动剑带轮和剑带的往复运动,进而完成引纬动作,因此,剑头的运动规律可通过以下表达式求解:x J =d 1d 32d 2θ3(7)式中:d 1㊁d 2㊁d 3分别为扇形齿轮㊁小齿轮和剑带轮的分度圆直径,mm㊂将式(7)对时间t 求导,即可得到理想无间隙状态下剑头速度和剑头加速度的表达式㊂本文研究对象为应用于JWG1732型高速剑杆织机中的空间连杆引纬机构,下文动力学分析和工程实例均以此机构为研究对象,不再重述㊂参与计算的主轴转速选择500r /min,经过测量,d 1㊁d 2㊁d 3分别为:250㊁65和369mm,其余各构件长度见表1㊂表1㊀各构件长度Tab.1㊀Length of each componentmml ᶄ1l ᶄ2l 1l 2l 3l 4l OA206.5298.6160400280480144.6将各参数代入式(7)并通过编程仿真,即可求解理想无间隙状态下剑头的运动学规律㊂运动规律如图4所示㊂由图4可知:当主轴转角为60ʎ~105ʎ时,剑带带动剑头进行送纱运动,此时为了增加工作效率,需要剑头速度迅速增加;当主轴转角为105ʎ~255ʎ时,引纬剑头和接纬剑头进行纬纱交接,剑头加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当主轴转角为255ʎ~300ʎ时,剑头回程,剑头速度呈现快速退回的运动特性;当主轴转角为300ʎ~360ʎ与0ʎ~60ʎ时,纱线准备再次进入梭口,此时剑头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相对平稳,以确保剑头准确夹持纬纱㊂㊃741㊃㊀㊀㊀纺织学报第42卷图4㊀理想无间隙状态下剑头运动规律Fig.4㊀Kinematic curves of rapier head without clearance.(a)Displacement;(b)Speed;(c)Acceleration3.2㊀用于柔性铰间隙作用的动力学建模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中,常用的方法分别是Newton-Euler方法㊁Lagrange方法和Kane方法㊂Newton-Euler方法可应用在系统构件数量有限,结构不复杂的机构中,其特点是表达式物理意义明确,拓展性强;Lagrange方法通过对系统整体动能㊁势能的求解,在系统构件相对较多的时候比Newton-Euler方法具有更少的方程求解量;Kane方法兼具矢量法和分析法的特点,但其求解偏速度㊁偏角速度等表达式物理意义不明晰,且广义速率的选取较难㊂综上,本文采用Newton-Euler方法对含间隙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㊂图5示出含间隙连杆部分㊂B为含间隙运动副,s1㊁s2和s3分别为连杆AB㊁BC和CD的质心;e 为间隙运动副B处的偏心距矢量;φ为偏心距矢量与y轴的夹角;F1y㊁F1z分别为接触碰撞力F N在y 轴和z轴方向的分量㊂图5㊀含间隙连杆部分Fig.5㊀Linkage mechanism with clearance通过前文的对比分析,接触碰撞力模型选取Lankarani-Nikravesh模型,即F N=Kδn1+31-c2e()δ㊃4δ㊃(-)éëêêùûúú(8)式中:K为接触刚度,N/m;c e为恢复系数;δ为穿刺深度,mm;δ㊃为穿刺速度,m/s;δ㊃(-)为初始碰撞速度,m/s㊂穿刺深度可表示为δ=e-r(9)式中,r为运动副间隙,mm㊂间隙偏心距e与y轴的夹角为φ可表示为φ=arctane ze y()(10)㊀㊀通过Newton-Euler方法对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拆分杆BC并受力分析可得F1y-F2y=m2y㊆s2F1z-F2z-m2g=m2z㊆s2J2θ㊆2=F1y l22sinθ2-R1+e()sinφéëêêùûúú+F2yl22sinθ2-F1zl22cosθ2-R1+e()cosφéëêêùûúú-F2zl22cosθ2ìîíïïïïïïïïï(11)式中:R1为B运动副处的轴销半径,mm;J2为杆BC 的转动惯量,kg㊃m2;m2为杆BC的质量,kg;F2y和F2z为C副处的约束反力在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分量㊂杆AB和杆CD也需要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㊂通过矢量法对B㊁C㊁D副进行描述,并整理上式可得到如下动力学方程:θ㊆2=2m2l2l3cosθ2-θ3()4J2+m2l22θ㊆3+2m2l2l3sinθ2-θ3()4J2+m2l22θ㊃23+ 4l2sinθ2-φ()4J2+m2l22F N+2m2gl2cosθ24J2+m2l22(12)㊃841㊃第1期李㊀博等: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㊀㊀㊀θ㊆3=2l 32cos φtan θ2cos θ3-2sin φcot θ2sin θ3+sin θ3-φ()[]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F N -8l 3J 2sin θ2+θ3()l 2sin2θ2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θ㊆2-m 2l 3l 22sin2θ2tan θ2sin θ2cos θ3+cot θ2cos θ2sin θ3()l 2sin2θ2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θ㊆2-m 2l 2l 3sin θ2-θ3()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θ㊃22+2m 2l 23tan θ2cos 2θ3-cot θ2sin 2θ3()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θ㊃23-2l 3m 2g cot θ2sin θ3+12m 3g cos θ3()2J 3-m 2l 23sin2θ3tan θ2+cot θ2()(13)式中:J 3为杆CD 的转动惯量,kg ㊃m 2;m 3为杆CD的质量,kg㊂以上动力学方程选取e x ㊁e y ㊁e ㊃x ㊁e ㊃y ㊁θ2㊁θ3㊁θ㊃2㊁θ㊃3为广义坐标,通过求解,可直接得到剑头的运动规律;而通过e x ㊁e y ㊁e ㊃x ㊁e ㊃y ,可计算得到B 副处的碰撞力㊁系统的驱动力矩等动力学参数㊂4㊀工程实例分析4.1㊀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情况下引纬机构运动副的静态间隙为0.05mm 左右,而在高速运转过程中,运动副间隙可达到0.20mm 及以上㊂考虑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冲击动载荷变化及长时间运行产生磨损,以下分析的间隙取值分别为0.05㊁0.2和0.5mm㊂另,除表1涉及的构件长度参数外,其他相关参数取值见表2所示㊂表2㊀相关参数取值Tab.2㊀Relevant parameter valuesc eK /(N ㊃m -1)质量/kg m 2m 3转速/(r ㊃min -1)转动惯量/(10-3kg ㊃m 2)J 1J 2J 30.96.61ˑ101021.54850077.1333.5210.45通过模型计算可得到以下动态特性曲线,见图6所示㊂图6㊀不同间隙下系统的动态特性Fig.6㊀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clearances.(a)Displacement;(b)Speed;(c)Acceleration;(d)Phase diagram;(e)Impact force㊀㊀由图6可知:间隙在0.05~0.5mm 范围内变化时,对于剑头位移的峰值影响是相对较小的;当间隙大于0.2mm 以后,剑头速度在整个运动周期内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参照系统相图可知,在主轴转角0ʎ~60ʎ与300ʎ~360ʎ这2个区间内,剑头速度波动频率相对较高,运动规律中 快进 和 急回 特性的稳定性受到削弱,这将对织机重新拾取纱线并再次进入梭口带来不利影响;间隙对于剑头加速度的作用是最大的㊂当间隙为0.05mm 时,加速度曲线波动较小㊂当间隙达到0.2mm 时,加速度曲线在主轴转角105ʎ~255ʎ区间内出现了1个较大幅度的波动,此时引纬剑头与接纬剑头正在进行纬纱交接,剑㊃941㊃㊀㊀㊀纺织学报第42卷头加速度的波动会对平稳接纬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㊂而当间隙继续增加至0.5mm时,加速度曲线在整个运动周期内剧烈波动,这将会造成剑头对纱线的冲击力大幅度增加,断纬率也随之提升;最后,通过不同间隙下碰撞力的对比可知,当间隙在0.05~0.2mm之间时,碰撞力存在2个较突出峰值,分别出现在主轴转角60ʎ至120ʎ和240ʎ~300ʎ这2个区间,结合引纬工艺可知,在剑头的送纱运动和回程过程中,含间隙运动副会出现相对较多的磨损㊂当间隙逐渐增大至0.5mm时,随着碰撞的多次出现,间隙碰撞力在整个运动区间内大范围振荡,运动副磨损区域大幅增加㊂综上,为了保证引纬效率㊁织物质量和机构运行寿命,应尽可能将运动副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㊂4.2㊀虚拟样机检测校核及刚性铰方法对比为校核本文动力学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并讨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建立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的虚拟样机(见图7)㊂对虚拟样机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并与目前工程领域中常见的刚性铰建模方法进行对比㊂图7㊀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虚拟样机Fig.7㊀Virtual prototype of spatial linkage weft insertion首先对速度曲线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㊂在间隙为0.05mm时,柔性铰方法㊁刚性铰方法和虚拟样机检测数据无论从幅值还是数值曲线的重合度都是比较高的;当间隙提高到0.2mm时,柔性铰方法和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速度曲线在主轴转角120ʎ~ 240ʎ区间内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波动,而刚性铰方法则呈现变化不大的小范围波动,这会导致其对于接纬过程稳定性的判断出现较大偏差;而当间隙进一步增大到0.5mm,柔性铰方法和虚拟样机检测数据仍具有较高重合度,而刚性铰方法通过局部放大后可看到其速度曲线出现了高频率㊁不连续的振荡㊂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刚性铰方法假定碰撞瞬间完成且轴销与轴套立即分离,没有考虑连接铰的柔性变形,因此存在速度不连续且波动幅值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现象㊂其次对加速度曲线进行对比,结果如图9所示㊂当间隙值为0.05mm时,柔性铰方法和刚性铰方法图8㊀不同间隙剑头速度曲线对比Fig.8㊀Comparison of velocity curves of rapier head speedunder different clearance balues以及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曲线轨迹重合度较高;当间提高到0.2mm及以上时,柔性铰方法和虚拟样机检测数据无论从最大幅值还是从运动轨迹上仍然保持了较高重合度,而此时的刚性铰方法则呈现全周期无规律不连续振荡,如果以刚性铰方法求解较大间隙值下的剑头加速度特性并将其作为判断引纬成功率的依据,则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㊂接下来,对剑头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如图10所示㊂在间隙值为0.05mm的时候,刚性铰方法和柔性铰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合度(见局部放大图),2种方法的位移曲线在剑头送纱和回程阶段中与虚拟样机检测数据存在一定偏差;当间隙值继续增加到0.2mm时,柔性铰方法与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曲线㊃051㊃第1期李㊀博等: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㊀㊀㊀图9㊀不同间隙剑头加速度曲线对比Fig.9㊀Comparison of acceleration curves of rapier headunder different clearance values出现了较高的重合度(见局部放大图),仅在主轴转角220ʎ~265ʎ区间内,即纬纱交接后期与回程阶段前期存在小范围偏差;当间隙值继续提升到0.5mm 时,柔性铰方法和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剑头位移曲线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且重合度进一步提升,而此时的刚性铰方法曲线仍然较为平滑,与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偏差也进一步增大㊂最后,对剑头位移误差幅值进行对比,如图11所示㊂随着间隙值的提高,剑头位移的误差值在不断增加,且柔性铰方法与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曲线重合度随间隙值的增加而提升;在引纬机构运行过程中,剑头误差峰值均出现在主轴转角93.6ʎ图10㊀不同间隙剑头位移曲线对比Fig.10㊀Comparison of displacement curves ofdifferents clerance values head与266.4ʎ左右,这2个角度分别对应纬纱开始交接与引㊁接纬剑头分离;在0.05mm间隙的时候, 2种方法对于误差计算的准确度相差不大,而当间隙增加至0.2mm时,在主轴转角85.431ʎ时,柔性铰方法的剑头误差幅值为12.76mm,刚性铰方法为47.27mm;在主轴转角275.618ʎ时,柔性铰方法的剑头误差幅值是31.48mm,刚性铰方法为102.93mm,结果见表3所示㊂刚性铰剑头误差幅值分别是柔性铰的3.70倍和3.27倍㊂随着间隙增加到0.5mm,柔性铰方法与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误差曲线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和更高的重合度,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引纬机构在引纬运动中的稳定性㊂㊃151㊃㊀㊀㊀纺织学报第42卷图11㊀不同间隙剑头位移误差幅值曲线对比Fig.11㊀Comparison of rapier head displacement error amplitude curves of different clearance values表3㊀剑头位移及误差对比(间隙0.2mm )Tab.3㊀Displacement and error comparison of rapierhead (clearance 0.2mm )主轴转角/(ʎ)剑头位移/mm剑头位移误差/mm 柔性铰刚性铰虚拟样机检测数据柔性铰刚性铰7.1520.831.198.255.11 1.6325.79361.1622.7545.006.430.5145.466150.8278.40116.89 6.91-8.2162.391281.52170.44258.94-2.14-23.7785.431551.00401.20508.49-12.76-47.27103.564716.71595.69704.830.39-44.89123.199819.11761.87813.250.47-25.48139.427865.43855.51868.66-2.54-10.56151.835887.37888.39896.40-2.87-4.71178.011911.12915.97913.42-2.490.06201.846913.72901.33897.06-7.49-7.76220.466896.73855.47861.56-13.51-26.57238.390849.28761.89803.99-15.61-58.93258.238720.05595.64676.71-22.12-98.18275.618506.68373.41456.62-31.48-102.93292.645297.03206.86256.28-19.75-65.72311.634151.8888.61120.34-4.84-32.85332.73460.2127.5535.980.39-11.21351.10515.03 2.3911.51-0.22-1.64359.052 4.350.020.960.030.085㊀结㊀论本文将Lankarani -Nikravesh 碰撞力模型嵌入到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动力学方程中,探讨间隙对于系统动态输出各项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剑头位移误差的影响,对比虚拟样机检测数据,得到以下结论㊂1)应用矢量法对间隙进行描述并求解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在计及柔性铰间隙作用机制的前提下,选取间隙偏心距分量和机构输出角为广义坐标,采用Newton -Euler 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模型包含间隙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各项动态参数㊂2)结合工程实例,研究间隙对引纬工艺的具体影响㊂当间隙持续增加时,剑头速度㊁加速度㊁接触碰撞力呈现全周期大范围波动,较为显著地影响了纬纱交接和纱线再次进入梭口过程中的稳定性㊂3)通过与刚性铰方法及虚拟样机检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准确性㊂同时,通过分析间隙对剑头位移峰值误差的影响可知,当间隙到达0.5mm 及以上时,柔性铰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㊂FZXB参考文献:[1]㊀JAN V J,MAXIMILIAN K,WILFRIED R,et al.Magnetic weft insertion for weaving machines [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18,88(14):1677-1685.[2]㊀WEI S M,YANG Z,GUO L,et al.A new type ofAODF based on an imitation of the weft insertion of a rapier loom [J].Electronics,2019,8(2):157-175.[3]㊀张雷,孔佳元,雷炳杰,等.变导程螺旋引纬机构剑杆位移曲线的设计[J].纺织学报,2017,38(4):121-126.ZHANG Lei,KONG Jiayuan,LEI Bingjie,et al.Design of displacement diagram for rapier in variablelead screw weft insertion mechanism [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7,38(4):121-126.[4]㊀TING K,HSU K,YU Z T,et al.Clearance-inducedoutput position uncertainty of planar linkages with revolute and prismatic joints [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7,111:66-75.[5]㊀QIAN M B,QIN Z,YAN S Z,et al.A comprehensivemethod for the contact detection of a translationalclearancejoint anddynamicresponseafteritsapplicationinacrank-slidermechanism[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20,145:1-18.[6]㊀LIU Z X,LIU Z S,ZHAO J M,et al.Study oninteractions between tooth backlash and journal bearing clearance nonlinearity in spur gear pair system [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7,107:229-245.[7]㊀GENG X Y,WANG X J,WANG L,et al.Non-㊃251㊃第1期李㊀博等:空间连杆引纬机构柔性铰间隙动态特性研究㊀㊀㊀probabilistic time-dependent kinematic reliabilityassessment for func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s with jointclearance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6,104:202-221.[8]㊀LI Y Y,WANG C,HUANG W H.Dynamics analysisof plana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eployable solar arraysystem with multiple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s[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9,117:188-209.[9]㊀MA J,QIAN L F,CHEN G S,et al.Dynamic analysisof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planar revolute joints withclearance[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5,94:148-164.[10]㊀MIAO H,LI B,LIU J,et al.Effects of revoluteclearance join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planarspace arm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Mechanical Engineers,2019,233(5):1629-1644.[11]㊀SELÇUK E.Determining power consumption usingneural model in multibody systems with clearance andflexible joints[J].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2019,47(2):165-181.[12]㊀CHEN X L,LI Y W.Dynamics analysis of spatialparallel mechanism with irregular spherical jointclearance[J].Shock and Vibration,2019,2019:1-21.[13]㊀LAI X M,HE H,LAI Q F,et putational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revolute jointclearance wear in the low-velocity planarmechanism[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Processing,2017,85:963-976.[14]㊀TAN H Y,HU Y J,LI L.Effect of friction on thedynamic analysis of slider-crank mechanism withclearance joi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Mechanics,2019,115:20-40.[15]㊀GENG X Y,LI M,LIU Y F,et al.Non-probabilistickinematic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withnon-uniform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s[J].Mechanismand Machine Theory,2019,140:413-433. [16]㊀REEP E,MESRUR E,BARIS H.Kinematic designand motion analysis of spatial rapier drive mechanismsused in weaving machines[J].Textile ResearchJournal,2014,84(19):2065-2073. [17]㊀EMAD O,SEYED A M,MOSTAFA S.Design andmodeling of an electromagnetic launcher for weftinsertion system[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19,89(5):834-844.[18]㊀阎绍泽,向吴维凯,黄铁球.计及间隙的运动副和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4):741-755.YAN Shaoze,XIANGWU Weikai,HUANG Tieqiu.Advances in modeling of clearance joints and dynamicsof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clearances[J].Acta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6,52(4):741-755.㊃351㊃。

含间隙铰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

含间隙铰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

第52卷第6期2020年11月力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Vol.52,No.6Nov.,2020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题含间隙钱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孙杰“孙俊川2)刘付成朱东方“黄静“*(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土(上海市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9)摘要大型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运动副中仍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间隙.较链间隙直接影响柔性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间隙较接的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间隙的较链精确动力学模型,从而构建含间隙较接的柔性结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哈密顿原理和模态离散方法,建立含间隙较接柔性航天器离散形式的刚柔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MFC)驱动器构建航天器的刚-柔-电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最优控制设计控制律.分析了较链参数、中心刚体转动惯量、间隙尺寸和间隙数目对航天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较链间隙对航天器姿态运动和结构振动的影响作用.最后釆用MFC驱动器对航天器施加主动控制.结果表明,较链参数和中心刚体转动惯量影响航天器的固有频率;随着较链间隙尺寸的增大及间隙数目的增多,航天器的整体刚度逐渐减小,而航天器的姿态角和振动位移响应不断增大;通过基于MFC的主动控制,能够实现含间隙较接航天器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协同控制,并缓解间隙对系统动态特性造成的影响.关键词柔性航天器,较链间隙,刚柔耦合,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振动控制中图分类号:V414.3,V44&2文献标识码:A doi:10.6052/0459-1879-20-109DYNAMICS AND CONTROL OF RIGID-FLEXIBLE COUPLING FLEXIBLESPACECRAFT WITH JOINT CLEARANCE】)Sun Jie*,+Sun Jun*'t,2)Liu Fucheng*,+Zhu Dongfang*,+Huang Jing*+*(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Shanghai201109,China)'(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A erospac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Shanghai201109,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joint clearances that cannot be eliminated for large-scale flexible spacecraft in post-lock phase.Joint clear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attitude maneuver of the flexible spacecraft as well as the pointing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payload,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craft.Aiming at this issue, a dynamic modelling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rigid-什exible coupling spacecraft with joint clearan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匚The accurate dynamic model of the joint with clearance is established firstly,thus the dynamic model of flexible structure with joint clearances is built.Then the discret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the spacecraft2020-04-14收稿,2020-07-11录用,2020-07-17网络版发表.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72185,61903245,61803258).2)孙俊,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航天器动力学与控E-mail:********************引用格式:孙杰,孙俊,刘付成,朱东方,黄静•含间隙较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力学学报,2020,52(6):1569-1580 Sun Jie,Sun Jun,Liu Fucheng,Zhu Dongfang,Huang Jing.Dynamics and control of rigid-flexible coupling flexible spacecraft withjoint clearance.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2020,52(6):1569-15801570力学学报2020年第52卷with clearances is obtained by Hamilton principle and modal discrete method.The Newmark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equation.Based on macro fiber composite(MFC)actuator,the rigid-flexible-electrical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spacecraft is obtained and the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by the optimum control.The influences of joint parameters,moment of inertia of central rigid body,clearance size and clearance number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craft are analyzed.The effects of joint clearance on the attitude maneuver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of the spacecraft are emphatically studied.Finally,the active control is applied to the spacecraft using MFC actuator.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joint parameters and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central rigid body affec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pacecraf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ize of joint clearance and number of clearances,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spacecraft decreases gradually,while the attitude angle and vibration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pacecraft increase. Through the active control based on MFC,the cooperative control of the attitude maneuver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of the spacecraft with clearance can be realized,and the effects of clearanc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craft can be alleviated.Key words flexible spacecraft,joint clearance,rigid-flexible coupling,macro fiber composite,vibration control引言现代大型柔性航天器的可展开空间结构在发射前处于收缩状态,待航天器入轨后再展开,因此可展开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较链.航天器的可展开桁架展开锁定成为支撑机构,其运动副中尚有无法完全消除的微小间隙,而众多间隙的累计贡献将对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影响⑴.较链中难以避免的间隙会使整体结构呈现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33].虽然人们对于含间隙运动副的动力学建模已有很多研究,但针对含间隙运动副展开锁定后的空间结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却不多见⑷.当前在对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的研究中,为了建模上的便利,通常都未计及较链间隙,常采用基于光滑动力学的建模方法["J.但对于实际的大型柔性航天器,运动副间的间隙无法避免,间隙会使较链部件间产生强的非线性碰撞力,其对航天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由较链间隙导致的非光滑振动比光滑动力学系统的振动更复杂⑺.目前关于运动副间隙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含间隙较接的机构方面〔8-切.阎绍泽等【8]综述了计及间隙影响的运动副建模以及含间隙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含间隙系统动力学分析、运动精度评估以及运动副间隙设计等应该重点研究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Cavalieri等【⑼提出一种新的建立含间隙的三维旋转较模型的单元,研究了含间隙且无摩擦的三维旋转较的非光滑多体动力学系统. Tian等⑴]综述了含间隙较链的多体动力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解析、数值和实验方法,对不同方法的主要假设和结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Wang等[伺采用改进的非线性接触力模型和修正的摩擦力模型,提出了一种研究含间隙旋转较的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在含间隙较接结构研究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20-33].王魏等[20〕介绍了航天器较接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总结了航天器较接结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袭安等[29]针对大型环形可展桁架天线结构间隙较链的动刚度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了较链动刚度的模型,分析了外激励、较链间隙及较链振动幅值对动刚度系数的影响.Krysko等㈤】针对一种包含小间隙的双梁结构,采用一种方法检测混沌运动.使用欧拉-伯努利假设,基于Kantor模型描述梁与梁之间的相互接触作用.Jiang等⑶]研究了含间隙较接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等效含间隙较链模型,分析了较接梁的幅频特性,并研究了间隙对振动传递以及较间冲击力的影响.Hu等【33】针对间 隙非线性问题开展了多参数同步辨识算法研究.目前在考虑航天器较链间隙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分析方面,均是针对航天器可展机构的展开过程进行研究[34-36].白争锋等[34]开展了含较间间隙的太阳帆板展开过程的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地面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然而关于航天器展开锁定后的动力学建模,尤其计及较链间隙对展开锁定后航天器柔性振动及姿态运第6期孙杰等:含间隙较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1571动耦合作用影响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还鲜有研究.航天器的柔性振动、姿态运动和较链间隙之间存在相互耦合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是典型的非光滑动力学系统.尤其对于大尺度柔性航天器,众多间隙较链将直接影响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因此无论从工程需要还是科学研究的角度,研究含间隙较链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含间隙的较链动力学模型,从而构建含间隙较接的柔性组合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哈密顿原理,建立含间隙较链的航天器刚柔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求解并分析含间隙较链航天器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并使用MFC驱动器对航天器施加主动控制,为深入研究含间隙较链的大尺度柔性航天器动力学与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指向控制提供理论参考.1含间隙钞接结构模型针对柔性航天器的可展结构在空间展开锁定后服役的动态特性,连接较链采用平面回转较链模型.由于可展结构展开锁定后的变形模式以弯曲为主,因此本文主要考虑回转较链侧向方向上的间隙.航天器的柔性体采用欧拉-伯努利梁进行建模.每个梁单元节点采用两个自由度,即平面内的挠度和转角自由度.由于欧拉梁的变形形式以弯曲为主,因此将较链简化为扭簧,如图1所示,。

柔性杆柔性铰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概要

柔性杆柔性铰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概要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柔性杆柔性铰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姓名:刘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指导教师:章定国20060531摘要随着机器人朝着高速化、精密化、轻质化和大跨度化方向发展,部件的柔性效应交得日益突出。

柔性部件在作大范围运动时,柔性变形与其大范围运动的相互耦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刚化”效应等问题增加了正确分析系统动力学性态的难度,并成为了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普遍问题和关键技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柔性杆柔性铰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同时考虑机器人杆件和铰的柔性变形,其中,柔性杆件变形不仅包括拉伸变形、弯曲变形,还含有扭转变形。

得到一个较完善的多杆全柔机器人模型。

采用4X4的齐次交换矩阵描述部件的位姿,并程式化地计入了杆件“动力刚化”项和铰的质量带来的影响,首次建立了多杆全柔机器人的一次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模型,推导出矩阵形式的Lagrange动力学方程。

所得到的方程形式优美,结构清晰,便于计算机编程。

在建模过程分析了矩阵间的递推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进行矩阵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在最后还对不同情况下的机器人具体算例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分析。

关键词:柔性杆柔性铰机器人一次刚柔耦合动力学AbstractWith the uend of high speed,high precision,light weight and large scale ofmanipulators,the effects of flexible components become moreimportant than before.While the component is undergomg large overall motion,its elastic deformations couples with the motion,which brings some problems such as‘'dynamic stiffening" effect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dynamic analysis.These problems become the general problems and key tcchnolo#es in the area of manipulator engineering.ne discussing about the manipulators with flexible links and flexible joints is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es.m flexible effects of links and joints arc both taken into account.To the deformation ofthe links,not only the mnsinn and bending deflection are considered,but also the torsion deflection.Then the mode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with more consideration is giVeIL 4x4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matrices ale used to describe the positions and orientations of components.111e dynamic stiffeningitem and the mass ofjoints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matric嚣.The first-orde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mode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is built for the first time.劬m which the Lagrange dy砌nic equations in the form of matrices have been deduced.111e equations with a nice form and clear arrangement are effective for proFamming.During the modeling,the re;cursive relation among thematrices isanalyzed,SO that the matricesCan be calculated in an ef=|[icient way. Several example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Key words:flexible link,flexible joi鸸manipulator,first-orde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Ⅱ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肖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箍使耀过的材料。

含柔性铰链的仿人机器人柔性足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含柔性铰链的仿人机器人柔性足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含柔性铰链的仿人机器人柔性足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张亚平;周建军;陈耀【摘要】针对仿人机器人行走在复杂路面时受到来自地面冲击力的问题,基于伪刚体模型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多维柔性铰链。

重点分析了多维柔性铰链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力-位移关系,得到了最大垂直位移及最大偏转角,将多维柔性铰链与波形弹簧及橡胶垫集成在一起,设计了一种柔性足部结构;利用SimMechanics模块对柔性足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足部机构缓冲位移大,可提高机器人行走时的稳定性和保护关节传动件;同时,足部缓冲时存储的能量释放速度快,有利于机器人高效持久的行走。

%Aiming at the impulsive force which gives an impacted on the feet of the humanoid robot as it walks on rough ground,this paper designs a type of multidimension flexiblehinge,based on the method of pseudorigidbody models,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loads on the multidimension flexiblehin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s in detail and figures out both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the maximum intersection angle.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foot is built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SimMechanics module of Matlab.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new designed foot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rge buffering displacement, It can be a great help to improving the robot’ s walking stability and protecting the joint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from damage. Meanwhile,the foot can release the storing power rapidly,which makes its walking keep high efficiency and persistence.【期刊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168-170,174)【关键词】仿人机器人;柔性铰链;柔性足;设计【作者】张亚平;周建军;陈耀【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TP242.60 引言不同于工业机器人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工作,仿人机器人具有灵活的行走系统,可随时到达需要的地方,包括一些人类难以到达的环境,完成人或系统指定的工作。

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柔性机器人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优点在于柔顺、灵活、适应性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然而,与刚性机器人相比,柔性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有更多的非线性、柔性振动和复杂的碰撞过程,这些因素导致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并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其中,柔性机器人的碰撞动力学效应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在目前研究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事实上,柔性机器人的碰撞动力学效应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碰撞过程中机器人的变形、能量的传递、力矩的变化等,这些效应不仅影响着机器人的运动及其控制,还会对机器人及其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探究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对于理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以及其工作环境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重点探究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问题,研究内容包括:(1)柔性机器人碰撞仿真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建立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柔性机器人碰撞过程中机器人变形的分析与研究。

分析碰撞过程中机器人的变形情况,探究其与碰撞力矩、碰撞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柔性机器人碰撞过程中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研究。

分析碰撞过程中机器人能量的传递与转化机理,探究其与碰撞的体系参数、初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4)柔性机器人碰撞后的运动控制和规划问题。

研究柔性机器人碰撞后的运动控制和规划问题,探究其与碰撞参数、机器人细节设计等因素的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计算仿真、实验验证等。

3.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效应问题,预期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建立柔性机器人碰撞过程的仿真模型,验证其有效性。

(2)深入分析柔性机器人碰撞过程中机器人的变形情况及其机理,探究其与碰撞力矩、碰撞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分析碰撞过程中机器人能量的传递与转化机理,探究其与碰撞的体系参数、初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与振动特性分析

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与振动特性分析

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与振动特性分析郑坤明;张秋菊【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31)014【摘要】For th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parallel robot, there exists joint clearance in its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joint clearance on the position precis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an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can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roblem, taking Delta robot as the study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hought that studies the elastic dynamic model with joint clearance an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knowing that the joint clearance change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obot motion state, which is random,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rinciple is used innovatively to analyze the kinematics of the branched chain of Delta robot with joint clearance, and the mathematical expectation of joint clearance vector's probability density in the joint coordinate system is used to express joint clearance's numerical value quantitatively before the collision between shaft and shaft sleeve. Then, because the joint clearance is narrow, ignore the acceleration inertia force of the shaft in shaft sleeve, and only consider the collision force and the friction when shaft and sleeve collide.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shaft hits arbitrary poin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aft sleeve is the same and obey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on thebasis of this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Lankarani-Nikravesh collision contact force model and the Coulomb friction model with dynamic correction coefficient, the generalized collision force of joint clearance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heory and the Lagrange equation, fully considering the active arm and the driven arm's spati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on coordination, the Delta robot system's elastic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bar virtual length, the generalized collision force produced by joint space is combined with the elastic dynamics model, the Delta robot elastic dynamic model with joint clearance i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clearance elastic dynamic model is highly nonlinear time varying equation group, an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ation group, the time discretiz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using the Newmark algorithm with high stability,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Then, with the aid of the FARO laser tracker, the clearance elastic dynamic model is verified, an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lta robot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hammer impulse method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Workbench softwar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ving trajectory of the center point of the moving platform when considering the joint clearance is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n that without the consideration of joint clearance. Then, the rationa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clearance elastic dynamic model are verified, and th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non zero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first 2 orders are 3.544% and 12.026%, respectively. The two results are very close, which alsoindirectly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clearance elastic dynamic model. In addition,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3 groups of subordinate moving arms are the weakest link in the whole Delta robot system. The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parallel robot's position error compensation and system vibration reduction optimization.%针对经济实用型并联机器人关节间隙对动平台位置精度与系统振动特性影响的问题,以Delt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对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支链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合Lankarani-Nikravesh碰撞接触力模型与具有动态修正系数的Coulomb摩擦模型对关节间隙广义碰撞力进行了研究.利用空间有限元理论与拉格朗日方程,充分考虑主、从动臂的空间动力特性与运动协调关系,建立了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在定义杆件虚长度的基础上,将关节间隙产生的广义碰撞力结合到弹性动力学模型中,建立了含关节间隙的 Delta 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借助FARO 激光跟踪仪对间隙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利用脉冲锤击法与Workbench 软件仿真对 Delta 机器人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关节间隙时动平台中心点的运动轨迹较不考虑关节间隙时更靠近试验运行结果,验证了间隙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并且,系统前两阶非零固有频率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544%和12.026%,两者相当接近.另外,由仿真结果可以发现3组从动臂是Delta机器人整机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该研究可为经济实用型并联机器人的位置误差补偿与系统减振优化提供参考.【总页数】10页(P39-48)【作者】郑坤明;张秋菊【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无锡 214122;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试验室,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TH113;TH115【相关文献】1.一类含间隙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J], 肖世富;陈滨;杜强;莫军2.含关节间隙的并联机器人运动误差分析 [J], 张旭祥; 沈丹峰; 刘夏轩德; 张国英3.含关节间隙的3-CPaRR解耦并联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J], 王见; 董虎; 王兆东; 刘俊辰; 曹毅4.含间隙和时变刚度的齿轮机构振动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J], 刘国华;赵继学;李亮玉5.考虑多间隙的航天机构传动关节振动特性分析 [J], 张慧博;陈子坤;魏承;赵阳;游斌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2265(2007)07-0020-04收稿日期:2007-01-19 3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吉教科合字(2005)第174号)作者简介:于淼(197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机器人精加工和并联运动机床研究,(E -mail )m iao263@ )。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3于淼1,贺秋伟2(1.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信息学院,长春 130025)摘要:论文将多柔体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引入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应用Lagrange 方程建立空间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牛顿二状态模型,对含间隙机器人的副间接触和分离过程,建立了铰接间隙动力学方程。

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间隙铰的存在,间隙运动副反力呈现大幅度连续波动现象,使整个机器人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而当记入大臂的柔性后,间隙副反力的波动减小,所以,机器人可以通过适当添加弹性补偿单元降低部分副间碰撞时的冲击效应,提高机构运转的稳定性。

关键词:柔性机器人;含间隙铰;多柔体动力学;间隙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D ynam i cs of Flex i ble Robot w ith C learance Jo i n tY U M iao,HE Q iu 2wei(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2.School of Me 2chanical Science &I nfor mati on J 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pp lies the modeling method of dyna m ics of flexible multi 2body syste m s int o the dyna m ic analysis of flexible r obot and builds the dyna m ic equati ons of s patial rigid 2flexible coup ling multi 2body syste m s by the Lagrange equati on .The unified dyna m ics equati on with clearance is built,which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j oint with clearance and app lies the kine matics model of Ne wt on second state .The result 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ving stability of the r obot is reduced due t o the existing j ointing clearance .However,the interi or flexibility of the mechanis m can reduce the shock effect of collisi on in the part of moti on pair .Therefore,by adding a suitable elastic compensati on unit on the parallel mechanis m the collisi on effect can be reduced when part of clearance j oint collide and the working stability of mechanis m can be enhanced .Key words:flexible r obot;with clearance j oint;dyna m ics of flexible multi 2body;clearance0 引言由于工业自动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柔性机器人得到了应用。

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相比,柔性机器人具有能耗低、质量轻、运动灵活等优点,因此,对柔性机器人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引入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应用Lagrange 方程建立空间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探讨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对实现柔性机器人的最优控制,提供一种动力学模型。

由于柔性机器人是一个多环闭链机构的复杂多体系统,主要通过运动副连接构件并保证构件之间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加上运动副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差,这就必然存在一定的运动副间隙。

这种机构的运动副间隙,使柔性机器人的实际运动与理想运动产生误差,并改变了各臂间的受力状况,从而恶化了整台机器人的动力性能。

本文采用牛顿二状态模型,对含间隙机器人的副间接触和分离过程,并根据机器人的多刚体和多柔体模型,建立了铰接间隙动力学方・02・程,对机器人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另一理论参考。

1 柔性机器人结构本文采用一种五关节焊接机器人,可以通过示教盒或计算机控制来完成所要求的动作和过程。

由于该机器人本身结构的特点,各部件刚度有差异,比如大臂的刚度就弱于基座和小臂,所以,在运动时大臂本身的变形便不可忽视,并且在大臂变形的同时,又与机器人整体的刚性运动相互作用或耦合。

所以可把该机器人看作是由基座、大臂、小臂组成的刚体和柔体组合模型。

在该模型中,大臂和各铰链处是刚度的薄弱处,为简化模型只把大臂视为柔性体,其余部件为刚体,其结构见图1。

图1 柔性机器人结构图2 含间隙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将图1所示的机器人抽象为图2所示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设惯性坐标系固结于基座质心O 处,动坐标系分别与肩部O 0处、大臂O 1处、小臂O 2处、手腕O 3处固结。

选取大臂的欧拉四元数P =[E 0E 1E 2E 3]T,则大臂动坐标系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旋转变换矩阵为A =1-2E 22-2E 232(E 1E 2-E 0E 3)2(E 1E 3+E 0E 2)2(E 1E 2+E 0E 3)1-2E 21-2E 232(E 2E 3-E 0E 1)2(E 1E 2-E 0E 2)2(E 2E 3+E 0E 1)1-2E 21-2E 22(1)图2 含间隙机器人大臂上任一点相对动坐标系的位置向量u =x00T,u 的反对称矩阵可用 u 表示。

引入记号G =-E 1E 0E 3-E 2-E 2-E 3E 0E 1-E 3E 2-E 1E 0,E =-E 1E 0-E 3E 2-E 2E 3E 0-E 1-E 3-E 2E 1E 0(2)则A =EG T,设B =-2A u G 。

211 间隙副模型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设O 2处转动铰与小臂连接处存在间隙,其余各处为理想铰连接(如图2所示,将O 2处转动铰的一部分放大),建立牛顿二状态动力学模型,则多间隙情况可类似推出。

设l 0、l 1、l 2、l 3分别为基座、肩部、大臂和小臂长度,m 2和m 3为大臂、小臂质量。

R 为O 2副的公称半径,间隙运动副O 2O 2′重合时的半径间隙为e,O 2副中轴销O 2′相对于轴套O 2的相对位移为r ,接触角度为α。

由图2建立机器人的矢量封闭方程OO 0+O1O 2+O 2O ′2+O ′2O 3+O 3O 4+O 4A 5+A 5O =0(3)由(3)式可解出r x =l 2cos θ1+l 3cos θ2+(l 4+l 5)cos θ3ry =l 0+l 1+l 2sin θ1+l 3sin θ2-(l 4+l 5)sin θ3r ・x =-l 2sin θ1・θ・1-l 3sin θ2・θ・2-(l 4+l 5)sin θ3・θ・3r ・y =l 2sin θ1・θ・1+l 3sin θ2・θ・2-(l 4+l 5)sin θ3・θ・3(4)接触点处销轴相对轴套的切向和法向相对速度可表示为v t =r ・y cosα-r ・x sin α-ωx R v n =r ・y sin α+r ・x cosα(5)其中,r =r 2x +r 2y ,α=arc tgr y r x,ωx 为大臂动坐标系角速度向量沿惯性坐标轴x 轴的分量,它可以用欧拉参数表示:ωx =2(E ・3E 2-E ・2E 3+E ・1E 0-E ・0E 1)。

运动副元素间的接触力的法向分量F n 和切向分量F tF n =K ・u +C n v nF t =-f ・sign (v t )・F n -C t v t(6)式中,K ———O 2副元素表面的线性化Hertz 接触刚度系数;C n 、C t ———O 2副元素表面的线性化法向、切向粘性阻尼系数;f ———Coul omb 摩擦系数;・12・sign ———符号函数;u ———运动副元素间的弹性变形,u =r -e,u <0为自由状态。

所以,间隙副处接触点作用力沿惯性坐标轴的分量F x =-F t sin α+F n cos αF y =F t cosα+F n sin α(7)212 含间隙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建立如图2所示的受力模型,F O 1x 、F O 1y 的方向为肩部对大臂的作用力,F x 、F y 为小臂对大臂的作用力,F O 2x 、F O 2y 为腕部对小臂的作用力。

m 2¨x l 2=F O 1x -F xm 2¨y l 2=-F y +F O 1y -m 2g4GI θθ¨P =F TB -4E ・T I θθωPP T=1F x (l 3sin θ2-r sinα)+m 3g ・l 32sin θ2-F y (l 2cos θ2+r cosα)=0m ¨x l 3=F x +F O 3xm ¨y l 3=F y +F O 3y -m 3g(8)式中,第一部分是大臂的运动方程,x l 2、y l 2为大臂质心坐标;第二部分是小臂的运动方程,x l 3、y l 3为小臂质心坐标,其它参数:I θθ———在动坐标系中大臂的惯性张量,I θθ=∫Vρ u Tu d V;ω———大臂在惯性坐标系下的角速度,ω=2E P ;F ———作用于大臂上的外力,F =F x +F O 3x F y +F O 3y -m 3g T;P ———大臂欧拉四元数,P =E 0E 1E 2E 3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