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生物学途径_耐盐_海水_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_冯立田
海水蔬菜西洋海笋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
海水蔬菜西洋海笋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作者:冯立田王磊赵善仓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05期摘要:综述了全海水灌溉蔬菜西洋海笋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营养保健机理研究进展,对西洋海笋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洋海笋;海水灌溉蔬菜;研究进展;营养价值;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Q949.745.1;S636.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5-0094-04西洋海笋(sea asparagus)是利用全海水灌溉种植的新型保健蔬菜,有“植物海鲜(plant sea-food)”、“海人参(sea ginnseng)”的美誉。
西洋海笋色泽如翡翠,形状似珊瑚,口感脆嫩,有独特鲜美的海鲜风味。
由于其极高营养保健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西洋海笋已成为美食极品,逐渐风靡欧美市场,成为蔬菜中的“新贵族”,在世界范围逐步推广。
西洋海笋利用滩涂盐碱地种植,全海水灌溉,病害很少,生产过程可以做到杜绝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而且是由野生耐盐植物驯化而来的非转基因蔬菜,是全生态概念的安全蔬菜。
用海水浇灌作物是人类的千秋之梦,培育耐盐作物是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关键,西洋海笋的问世是海水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
在我国,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开始了西洋海笋的引种栽培与驯化育种,2001年通过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南方沙质滩涂的西洋海笋海水灌溉栽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笔者在我国北方沿海淤泥土质的西洋海笋栽培技术于2008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同时,课题组对西洋海笋的海水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专家的肯定,项目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西洋海笋的生物学特性西洋海笋是高等植物藜科(Chenopodiaceae)海蓬子属(Salicomia)植物幼苗和嫩尖的商品名称。
该植物高度耐盐,为盐生植物。
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和植物耐盐性研究
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和植物耐盐性研究盐碱地是全球土地资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土地类型,也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滴灌、过度退化、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盐碱地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蔓延范围也在逐年扩大。
尽管盐碱地通常被认为是对生态和环境的威胁,但是盐碱土地也有潜在的农业利用价值。
盐碱地农业利用的难点在于盐碱度高、无机盐离子含量多,而且导致内部肥力缺乏。
除去物理、化学措施外,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栽培耐盐植物。
耐盐植物的定义是能够在高盐渗透压下的生理条件中生长,能承受高盐环境下病虫害的攻击,而且能保持产品质量和丰富度。
高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由于它导致了细胞的水分亏缺,并导致有毒的离子集中到植物体内。
目前,盐碱地可耕地的复垦率和农业生产质量依赖于土地改良,常规土壤治理技术更多关注的是提高土地肥力。
但是,盐碱地农业利用技术积累较少,对如何保证耐盐植物的平衡发展、增加对盐碱地的适应性、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田间耐盐植物生产管理道路与方法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都还需要发展。
植物的耐盐性通常是通过抗盐的生物化学机制、调节外界离子的灵活性、增强细胞壁和外层膜的稳定性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华北平原,盐碱地上的白鹭草、鹤虱草、橙红紫珠等植物,均具有优异的耐盐性能力,栽培它们有益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尤其是在有限的耕种习惯和二次污染的土地上。
在保持有益生物的同时,防止野草占领盐碱土地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上,研究人员使用了苯乙烯激酶、纤维素合成酶、抗氧化酶和加劲蛋白等途径,增强了耐盐度、恢复植被、翻舌草的侵占能力和有效竞争力,增加了对于盐碱地的利用率。
总之,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和植物耐盐性研究对于未来我国土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重视研究和挖掘自然植被的应用价值,并开展优质耐盐植物的引进和栽培工业策略。
在田间管理中,引入综合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固定以及追求更科学、更生态友好的耕种模式,以提高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遵循盐碱地开发利用原则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把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和丰产田)
科学遵循盐碱地开发利用原则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把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和丰产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全国主要农区,2023年10月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此,应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把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和丰产田。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
要实现盐碱地改造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必须深刻认识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支持并融入“全国一盘棋”的“1+3+16”(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总部+东北、西北、华北3个分中心+沧州、白城、巴彦淖尔等全国16个综合试验台站)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集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大科技研发与支撑力度。
同时,积极建立盐碱地分类分级保护和利用技术体系、评价标准、应用模式和示范样板,实现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利用率和亩均效益“三提升”,带动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与单位面积综合产能的大幅提高。
坚持分类改良利用,构建盐碱地综合产能提升模式体系。
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战略后备资源,是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5亿多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应坚持“优种适土、改土利种”,创新盐碱地生态化利用模式。
具体地说,可对3%。
以下的轻度盐碱地,重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利用农艺、生物等措施改善生态、提升地力,使中低产田逐渐变为优质高产良田,建设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对3%。
一6%。
中度盐碱地,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逆境出上品”的自然禀赋,繁育推广耐盐适生作物,重点发展食药同源、生态草牧业等特色产业;对6%。
盐碱地农业的开发与利用
盐碱地农业的开发与利用盐碱地是指土地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超出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盐碱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1/3,其中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四个省区占比最高。
长期以来,盐碱地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但是,正确的利用盐碱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充分发挥盐碱地适造作物的优势,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盐碱地的特征盐碱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土壤中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盐类物质含量过高,PH值偏高,土层发生硬化,渗透性差。
这些特点限制了盐碱地上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盐碱地不同于普通土壤,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也不同。
在盐碱地上种植的作物一般具有耐盐性强、耐碱性强的特点,这些经济作物是盐碱地农业利用的主要对象。
盐碱地适合种植的主要作物有:荒漠油菜、盐芥、苦荞麦、蒿草、碱蓬、盐杂粮等。
其中,荒漠油菜是一种新型的盐碱地经济作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盐芥则是一种传统的盐碱地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三、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远不止于荒漠油菜和盐芥的种植。
盐碱地农业发展涉及土地的改良、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水肥管理等多个方面。
1.土地改良。
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土地改良是农业开发的前置工作。
土地改良方法可以通过冲洗、耕作、复合改良等方式,将盐分含量降至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2.种植技术。
盐碱地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相比其他土地要求更高,需要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
在荒漠油菜的种植中,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对于盐杂粮的种植,则需选用耐盐碱、抗逆性好的品种,在施肥、管理上注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
3.品种改良。
培育适应盐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是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荒漠油菜品种改良上,可以通过人工杂交等方法,育成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是指因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钠离子而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
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沿海平原、内陆草原及河谷等地区,其面积之大、占用耕地之多,导致
了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利用与改良研究。
盐碱地的利用可分为旱作、水浇、浅层井灌、深层井灌及塘泊灌溉等多种形式。
其中,深层井灌是将地下水超过盐碱地表土液面的深度灌溉到盐碱地表面,通过蒸散、潜流和排
泄等方式达到去除盐分的效果。
塘泊灌溉是将水收集在低洼地带形成湖泊,经日照蒸发、
生物竞争等作用,使盐分去除并降低土壤pH值,进而改善土壤质量。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主要有配方施肥、换土改良、耕作管理等。
其中配方施肥是一种利
用肥水结合施用具有生物工程特征的生物菌剂、有机肥料及矿物肥料等氮、磷、钾等营养
物质的方法。
换土改良是指将盐碱土壤表层去除后再进行底肥灌溉,进而减少钠占据交换
位置,并达到有效改善土壤质量的目的。
耕作管理则是利用水分管理、覆盖作物等方法,
来提高土壤质量并保持土壤水分。
需要指出的是,盐碱地土壤改良、修复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对于农民而言需要有耐
心和持久的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结果。
同时,进行盐碱地修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
总之,盐碱地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
解决方法,推广过程并不断完善技术和科学手段,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打下
坚实基础。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简介盐碱地是指土地中过多的盐分和碱性成分导致土壤变得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一种土地类型。
盐碱地的治理是保障农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方案。
种植盐碱地适应性作物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是改良和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一些作物:1.盐生性作物•盐蓬•蒿属植物•大豆2.耐盐性作物•玉米•糜子•小麦3.都市/人工盐田种植作物•盐藻•盐莴苣•盐豆土壤改良技术为了减少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1.灌溉技术•渗透灌溉:通过土壤灌溉系统向盐碱地输送淡水,以冲洗土壤中的盐分。
•排灌结合:通过排水系统将渗透灌溉中的盐分排出。
2.施用有机肥料•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盐碱地的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减少盐分的积累。
3.石膏改良•施加石膏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4.盐分平衡技术•利用盐分平衡技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作物耐盐性、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的最佳组合。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通过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机制来改良盐碱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措施:1.植物疏发技术•通过人工方式疏发主要作物,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2.耐盐植物引种•引入耐盐植物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
3.引入盐碱地微生物•引入盐碱地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造盐碱地的治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措施:1.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来清除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碱度。
2.建设护岸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护岸和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少水流冲刷,防止土壤侵蚀,并保护盐碱地生态环境。
3.扩大土地面积•通过填平低洼地、建设盐碱地矿化水体等措施,扩大可耕种土地面积。
4.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盐碱地改良措施与“海水稻”种植技术探讨
盐碱地改良措施与“海水稻”种植技术探讨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使土壤失去良好的耕作条件的一种土地类型。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当的耕作管理,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
盐碱地改良措施与“海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盐碱地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物理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和改良土壤结构。
由于盐碱地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聚,土壤的水分渗透能力较差,导致土壤排水不畅,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进行排水工程是物理改良的主要手段。
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也可以提高盐碱地的耕作条件。
化学改良措施主要包括追肥和石膏施用。
盐碱地中由于离子的影响,土壤的蓄肥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通过追肥的方式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而石膏施用可以通过与土壤中的钙离子结合,减少土壤中的钠离子和碱性物质,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生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进行盐碱地适应性农作物的种植和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适应性农作物是指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作物,在盐碱地中能够正常生长和产量较高的作物。
在盐碱地改良中,种植适应性农作物是提高盐碱地利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措施。
而土壤改良则是通过引入土壤微生物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盐碱地的耕作条件。
“海水稻”种植技术是一种利用含盐灌溉水种植作物的技术。
在传统的农田中,使用淡水进行灌溉,而在“海水稻”种植技术中,使用的是含盐的海水。
相比传统灌溉方式,“海水稻”种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节约淡水资源,解决了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能够利用盐碱地进行种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海水稻”具有一定的抗盐碱特性,能够在含盐环境中生长,增加了盐碱地的种植品种选择空间。
盐碱地改良措施与“海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改良措施,可以改善盐碱地的耕作条件;而通过“海水稻”种植技术,可以利用含盐灌溉水种植作物,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和增加盐碱地的利用率。
盐碱地的改良与农业利用
盐碱地的改良与农业利用引言:盐碱地指的是土壤中盐分过多的地区,这类土地存在着困扰农业发展的问题。
然而,盐碱地的改良与农业利用一直是农业科学家们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盐碱地的成因、影响与改造方法、农业利用等方面来探讨盐碱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盐碱地的成因盐碱地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形成,主要是地壳运动或地下水动态变化导致土壤中盐分聚集。
二是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灌溉、盐份搬运等,这些活动造成了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二、盐碱地的影响1. 土壤负面作用:盐碱地中的盐分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高盐环境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 水分利用问题:盐分过多会影响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使作物难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3. 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地中的盐分会阻止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土壤中的肥力下降。
三、盐碱地的改造方法1. 土壤淋洗法:通过灌溉清洗法,利用水淋洗盐分,并且进行持续的排水。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会导致土壤的水分过多流失。
2. 土壤改良剂:选用适宜的改良剂,如有机肥料、吸盐树种等,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和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并改善土壤肥力。
3. 种植耐盐碱作物:在盐碱地中种植耐盐碱作物是一种有效的改造方法,这些作物能适应高盐环境,并且能够积累盐分,起到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四、盐碱地的农业利用1. 生态农业:在盐碱地改建为湿地或者森林区,进行生态农业的种植,能够有效地利用盐碱地资源,提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2. 渔业养殖:盐碱地中的高盐环境有利于某些咸水鱼类的生长,可以在盐碱地中建立咸水鱼类养殖场。
3. 海水稻种植: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可以适应高盐碱环境,是盐碱地农业利用的一种创新方法。
结语:盐碱地的改良与农业利用是当今农业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采用适宜的改造方法和农业利用模式,可以将盐碱地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盐碱地种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盐碱地种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纷纷迁徙至城市,农田越来越少。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土地被过度耕作,而水和肥料的供应也变得稀缺。
同时,环境的污染和气候的变化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科学家开始研究盐碱地的种植技术,以利用这些不利条件下的土地。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和碱为主要成份的土地。
由于土壤盐碱度高,对植物生长有极大影响。
传统农业方法通常对盐碱地进行排水,吸收盐分,并添加大量肥料。
这些方式不但耗费大量费用,而且也影响环境,还可能造成土壤污染。
因此,科学家开始研究盐碱地的种植技术,希望找到一种更有效、更环保的方法。
盐碱地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迄今已有多年。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技术。
第一种技术是利用根肿菌,它们生长在根系区并与根系形成氮固定功能,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产生营养物质。
这种菌可以相对较好地适应盐碱地的环境。
因此,根肿菌可以通过根系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肥料补给,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对菌根进行改良的技术也被不断发展。
第二种技术是使用耐盐碱化学品的生物,比如盐渍水稻和盐渍花生,这些作物较为耐受盐碱环境的影响,在盐碱地上也能够生长、营养不缺。
与此同时,通过这些作物的栽培还可以减少盐碱土壤中的盐和碱度。
第三种技术是通过控制土壤渗透性来控制盐碱地中盐碱离子的浓度。
这个被称为“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的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土壤的电导率来提示浓度,从而确定施肥和灌溉的方案。
盐碱地种植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渐普及。
中国的乌鲁木齐地区是盐碱地种植技术应用最普遍的区域,为实现当地设定的农业现代化目标,乌鲁木齐市政府大力推广盐碱地种植技术。
这些技术取得了成功,使得长沙玉米和夜盘橙成为了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并且也使得食品生产增加了收入。
除了乌鲁木齐,多个省份也在盐碱土壤改良上应用了这些种植技术。
2017年,湖南省推广了“掌掌有油”项目,将耐盐碱的葵花和柚橘种植在盐碱土地上。
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
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的钠离子、氯离子、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含盐物质和钙镁不足所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现象。
由于盐碱地土壤中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
一、盐碱地治理技术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提高盐碱地环境的生态功能,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植被修复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引种或选育耐盐碱、抗旱的植物,在盐碱地区营造绿色景观,同时延长植被生长期、保持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治理盐碱化的目的。
此外,利用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可以降低土壤盐度,改善土壤结构。
2.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治理盐碱地的传统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采取适当的灌溉方式和控制灌溉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例如,秸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把热水或蒸汽加热的秸秆引入土壤中,使盐分降低的方法。
此外,还有滴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可以降低水分蒸发,减少钠离子的积累,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3.化学措施:化学措施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和化学治理两个方面。
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的方法。
例如,使用石灰等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达到治理盐碱化的目的。
化学治理则是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手段,采取稀释、沉淀、电渗析等方法降低盐度。
4.土地整理技术:土地整理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强、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盐碱地的手段。
其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盐碱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差异化的治理。
土地整理技术包括土地平整、防风固沙、修建水渠、疏浚水道等一系列措施,以达到拓宽農田、增加灌溉面积、提高耕作效率等目的。
二、盐碱地利用技术1.盐碱地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主要是采用土壤改良技术,例如添加改良剂、引入有机肥料等,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耕作能力,增产降耗,达到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6卷第5期2011年5月V ol.66,No.5May,2011收稿日期:2010-12-19;修订日期:2011-02-15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1-1-4)[Foundation:Non-profit Industry (Agriculture)Financial Program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No.200903001-1-4]作者简介:王佳丽(1981-),女,安徽蒙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变化。
E-mail:jialiwang1981@ 通讯作者:黄贤金(1968-),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E-mail:hxj369@673-684页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王佳丽1,2,黄贤金1,钟太洋1,陈志刚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210093;2.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合肥210036)摘要: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粮食生产具有重大贡献。
但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变化使盐碱地开发利用工作更具挑战性。
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1)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发、排盐水环境安全处理及技术配套管理研究;(2)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3)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强调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研发;农户行为;科学方法1引言土壤盐渍化已上升为全球问题,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2005年第一届国际盐渍化论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2008年3月30日-4月3日第2届国际盐渍化论坛——“Salinity,Water and Society -Global issues,local action(土壤盐渍化、水与社会:世界的问题和地区的行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盐碱化是全球性的土壤退化问题。
盐碱化草地恢复技术包括物理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水利改良技术和生物改良技术,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物理改良技术的成本较高,大面积治理时存在困难,往往只是临时性措施。
化学改良技术见效快,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水利改良技术在内陆缺水地区难以使用。
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不同的改良方法结合使用。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1.2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会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
在高 pH 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
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1.3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1.4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当外界盐度超过植物的生长极限盐度时,植物质膜透性、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和植物营养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最后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如高盐分浓度可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等。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1、治理思路一是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发生程度,将农艺、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
二是将盐渍化土壤的改造利用与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治理对策一是盐碱地危害较轻地区,以改革区域用水制度,建立全新的节水和用水机制,杜绝大水漫灌,实行按作物、按区域合理轮灌,有效抑制灌溉水大量渗漏为治理重点。
关于盐碱地变良田方案
关于盐碱地变良田方案盐碱地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向盐碱地要食物,需要结合盐碱地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开发路径模式和建议:1.改良土壤质量:首先,需要对盐碱地进行改良,通过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农业措施实现,如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松深翻等。
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选择适宜的作物: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需要选择那些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
例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藜麦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育种技术培育新的耐盐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建立节水灌溉系统:盐碱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分蒸发快,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因此,建立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的盐分含量。
同时,也可以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盐碱地的生产效率。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壤和作物的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微生物菌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环境,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农民在盐碱地上进行开发。
例如,提供贷款、税收优惠、土地租赁等优惠政策,以及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盐碱地开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向盐碱地要食物需要结合盐碱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和技术手段。
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利用的研究进展
289
150 kg/hm2、
kg/hm2,达到了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并建立起盐碱地草地农
业生产系统L9J。任崴等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在土壤盐分含量 较高时,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或直根系作物枸杞;当土壤盐分含量较低时,种植耐盐小麦复播草木樨 或苜蓿、或耐盐禾本科牧草套种苜蓿。脱盐率以耐盐小麦套播豆科牧草为最高,0~40 cm脱盐率可达
4直接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
直接利用盐生植物进行盐碱地改良,在世界上应用较为普遍。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可桑农业环境研究所 开发利用盐生油料植物海蓬子获得成功,平均公顷收获果实2
218
kg。现已在沙特、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地
的海滩和盐碱地扩大种植,这对开发利用新的野生油料植物及改良利用盐碱地均具有重大价值L26j。印度 在新开垦的700 hm2盐碱地上种植了一种称作“arrinlex”的奇特植物,进行生物脱盐,同时可以获得木材、木 炭和饲料。经试验在一英亩盐碱地上种植这种植物一年,能够脱除耕层1 t以上的盐分。种植几次后,土壤 内含盐碱的程度将减轻到能够种植谷类作物。现已在突尼斯和北非等国家的重盐碱地上推广种植超 过2万hmz[273。 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滨海盐渍土种植星星草,两年后土壤含盐量从5.36 g/kg降低到4.13 g/kg, 土壤脱盐率为22.9%,土壤有机质从5.7 g/kg上升到9.1 g/kg,较种植前增加了59.7%。土壤全氮增加了 64.8%,速效磷增加114.5%,速效钾增加22.6%L28j。沿海地区农科所种植星星草改良盐碱土试验表明, 种植3年星星草后的土壤脱盐率高达60%"--70%[29j。 参考文献 Ell俞仁培,陈德明.我国盐渍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土壤通报,1999,30(4):158—159 E23东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东营市土壤[M].1987 [3]丁海荣,洪立州,王茂文,杨智青.星星草耐盐生理机制及改良盐碱土壤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1.盐碱地及形成原因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即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水盐运动3.我国盐碱地的分布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区。
4.华北平原盐碱地广布的原因5.土壤盐碱化的不利影响①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②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6.盐碱地的治理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典型例题】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0—40cm深度含盐量的变化曲线,判断下面两题。
1.该地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B.夏冬淋盐,春秋返盐C.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成正相关D.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2.图中②期间土壤含盐量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水位高B.降水量大C.蒸发量小D.地表植物稀少【解析】这两个题目主要考查水盐运动情况。
结合曲线图,3~6月和9~11月朗哥时间段内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在7~8月份的夏季和1月、12月的冬季含盐量最低。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含有过量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多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北地区。
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成为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农业发展。
为此,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盐碱地治理研究和实践,大力推动盐碱地的利用和治理。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以期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1.土壤改良技术农业化学家们经过多年试验和实践,采取许多措施,包括灌溉、覆盖、中耕、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对土壤进行改良。
早期的改良技术主要是用膨润土、硫酸钙和腐殖土来改良土壤,使得盐渍化作用得以控制,保证有机物质的逐渐积累,还可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层变得肥沃。
植物方法是治理盐碱地的一种良好方法,它采用具有耐盐碱性的耐盐植物和能吸收并利用土壤中多余营养元素的植物来改良土壤。
植物改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盐碱地的种植能力。
化学改良技术包括土壤调节剂和固碱剂,在土壤处理的促进下,可以使盐碱性土壤逐渐变得肥沃。
此外,还可以利用氮肥等化肥来降低土壤的盐度,以保护植物的根部。
1.改善灌溉水源灌溉是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改善灌溉水源质量是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降低地下水位。
在农区,可以由政府提供洁净的灌溉水源,如城市引入泉水和深井泵水,以保证农田的水源质量。
2.耕地基本建设针对不同的盐碱地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建设方案。
对于沼泽区域,应加强地面排水,加快水流的排出,从而达到排出盐和渍土的目的。
对于沙化盐碱砂岩地,可采用竖井深埋肥料施肥,在竖井两边敷上稻草保护积水,以便于水分浸润,并细化土壤结构。
3.合理施肥盐碱地是造成土壤不肥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施肥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根系通透性,并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应合理选则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一般在作物开花后施肥,或选择种长期根茎的农作物。
4.植物种植植物种植是治理盐碱地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盐碱地上增加耐盐植物种植,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增强土壤水分的容积和积累功能,并降低土壤的盐度。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盐碱地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和治理,使其能够适宜作物生长和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
1. 土地翻耕和改良:通过深翻、中和、润湿等措施,将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水土流失物质和泥沙等清除掉,同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化学治理: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改良,如施用石灰、氮肥、磷肥等,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土壤的吸附能力和保水能力。
3. 生物治理:利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共生和谐,如施用菌剂和植物共生剂,使微生物和植物在相互制约中得到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4. 土壤改良和保护:通过修复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如建设生态缓冲区、绿色景观带等。
5.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盐碱地的灌溉用水,从而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以上是常见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方案,不同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盐碱地类型和状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盐碱土利用和改良方法
盐碱土利用和改良方法黄晓玲,冯治磊,艾买尔·艾力,龙再俊,张永霞(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克苏843000)多年来,阿克苏地区按“利用、控制、改良”的方针,以“除盐、灭碱、培肥”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方法上经过了“有灌无排→排水洗盐→竖井排灌→增肥巩固”的阶段;在生产上经过了“丰产→低产→高产稳产”的过程;在土壤改良中经过了“脱盐→次生盐化→再脱盐”的熟化过程,探索总结出阿克苏地区大面积改良利用盐碱土的方法。
一、利用轻、中盐化土,实行抗盐栽培面对土壤盐渍化日趋加重和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矛盾,我地区广大科技人员按照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积极开发盐生植物及寻找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资源,以利用盐碱地和摞荒地。
经生产实践证明:在轻度盐化土地上,种植抗盐性强的向日葵、甜菜、红花、甜瓜以及牧草等作物,效果很好;在60厘米土层平均含盐量11克/千克的强盐化土上种植甜菜,可获得667米2产量2023千克的好收成;在中盐碱化土上种植油葵,在镁质盐碱地种植红花,生长良好,既发挥了作物生长优势,也充分利用了盐碱地。
尤其是近年来,我区群众利用盐分表聚特点,通过挖坑或壕沟,在中、重度盐化土上地栽树种草,搞林、草结合的立体种植,既提高了果树成活率,又达到了盐碱改良的目的。
二、盐分调控对耕地中的次生盐化土,要充分利用土壤盐分上下和水平移动的规律,调控盐分,躲盐巧种。
多年来,先后在阿瓦提县、温宿县、阿克苏市等地,定点观测各类作物生育期和不同措施影响下的土壤盐分动态及其调控。
以冬小麦生育期土壤盐分变化为例,从播种到分蘖,表层盐分含量缓慢上升,由4.3克/千克增至4.8克/千克,积盐过程平稳;从分蘖至第2年消冻前,盐分保持稳定;返青期,冻层以上土壤水分单向蒸发,积盐返浆,出现春季返盐高峰,阿瓦提县冬小麦田土壤盐分含量从4.6克/千克上升到5.3克/千克,造成死苗,死苗率在4月1~18日由12%~19%上升到21.6%~32.4%;3月下旬,冻土层消失,融冰水起淋盐作用,盐分含量由5.3克/千克下降到3.6克/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生物学途径—耐盐(海水)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冯立田 山东海水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众所周知,世界上存在着大面积盐渍土和次生盐渍化土壤。
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土地、淡水等资源日益减少这一矛盾将挖掘新的土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置于人类急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而开发利用地球上大面积的盐渍土地是实现人类这一首要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生物学措施 — 耐盐(海水)经济作物的种植长期以来,人们针对盐渍土地的开发利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传统的开发利用以改良为主,是利用工程措施,采取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例如用淡水压盐、挖沟排碱、引黄放淤、平地深翻、筑堤种植、土壤改良剂等,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都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诸如费用昂贵、效果不能持久。
就淡水压盐而言,淡水冲洗后,在排走过量盐分同时也将土壤中其它营养成分排走,造成土壤贫瘠,而且浪费宝贵的淡水资源。
近些年来,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已将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措施逐渐转移到生物学措施方面,即大力开展耐盐和耐海水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利用耐盐(海水)植物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生物学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耐盐或耐海水植物改良盐碱地土壤。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或耐海水植物可以回收土壤盐分;减少土壤蒸发,阻止耕作层盐分积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
二是,在盐碱地上直接种植经济耐盐或耐海水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可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饲料、食用油以及纤维、芳香油、树胶、树脂、纸浆等工业原料。
大面积盐渍化土地不加任何物理或化学改造即可以被利用,在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使盐碱地在利用过程中获得改善,在改善的过程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这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快而持久、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将从根本上解决盐碱地的农业开发利用问题。
以上这种所直接利用盐地从事作物种植的农业就是所谓的盐土农业,这种直接利用海水浇灌进行作物生产的农业就是所谓的海水灌溉农业。
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是利用传统农业所不能利用的盐碱地、沿海沙漠和滩涂,利用传统农业所不能利用的海水和地下咸水,开辟了人类崭新的耕作天地。
二、培育耐盐(海水)经济作物是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关键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核心是耐盐或耐海水经济作物的生产,其生产种植的作物一方面作物必须耐盐,甚至耐海水,另一方面作物必须具有经济开发价值。
因此,培育耐盐(海水)经济作物是发展盐地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关键。
根据目前世界范围的研究,耐盐(海水)作物的培育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其一,利用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改造现有的农作物,使得其能够耐盐,甚至达到利用海水灌溉的水平,如美国加州大学Epstein教授所在的美国盐度实验室的工作;其二,将现有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耐盐植物进行筛选、改良、引种和驯化,逐步达到能够利用海水灌溉的作物化生产水平,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Glenn教授环境研究室的工作。
截至目前,由于耐盐基因的复杂性以及基因的不稳定性,改良传统作物以期达到耐海水盐度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的耐盐性也很有限。
但是,筛选盐生植物的第二条途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筛选出可以用于海水灌溉农业的十余种潜力经济作物。
三、耐盐(海水)经济作物开发利用途径与建议(以海水蔬菜西洋海笋为例)近些年来,一种叫做西洋海笋(sea asparagus)的海水蔬菜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沙漠、滩涂和重盐碱地逐步推广。
据报道,这一新型海水灌溉种植的蔬菜已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埃及、厄立特里亚、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沿海地区种植。
尽管西洋海笋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已经快二十年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截止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西洋海笋的产业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消费者对西洋海笋的认识有限,二是作为新鲜蔬菜,西洋海笋生长的季节性很强,而且运输不方便、货架期短,这是严重制约西洋海笋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西洋海笋的深加工产品具有附加值高、储藏时间长、运输方便等优点,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西洋海笋系列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是西洋海笋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西洋海笋的开发利用拉长了自身的产业链,有力于尽快实现西洋海笋的产业化。
那么,西洋海笋的开发利用到底有哪些途径呢?综合国际上的报道,结合我们的工作,截止目前,西洋海笋的开发利用至少包括以下途径:1. 西洋海笋的初级加工产品西洋海笋最常见的加工途径是腌制,腌制的调料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大体有盐渍、糖渍、醋渍以及泡菜等多种形式。
腌制西洋海笋的包装容器有玻璃罐头瓶、陶瓷罐(坛子)、透明塑料包装袋等。
西洋海笋的初级产品还包括脱水西洋海笋(冻干蔬菜)、西洋海笋蔬菜汁和蔬菜粉,这些产品一方面可以直接食用或利用,另一方面为后续产品提供生产原料,如生产西洋海笋系列方便休闲食品、西洋海笋面条等。
2. 西洋海笋的深加工产品:目前,世界各地已出现多种多样的的西洋海笋深加工产品,有些以西洋海笋为主要原料,有些以西洋海笋为辅助原料。
目前已经出现的与西洋海笋有关的产品有西洋海笋营养(咀嚼)片、西洋海笋矿物质水、西洋海笋液体调味品、西洋海笋营养(减肥)丸、西洋海笋营养(减肥)颗粒、西洋海笋胶囊等。
这些深加工产品的剂型至少至包括片剂、水剂、丸剂、颗粒剂和胶囊等。
3. 加工生产生物盐是西洋海笋的重要开发利用途径。
生物盐是指以生物体(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原料、通过发酵等生物技术生产,生产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物质、符合低钠盐和平衡盐要求、具有有益的生物学效应并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新型食用盐。
西洋海笋是生产生物盐的理想原料,一是,西洋海笋利用海水浇灌,海洋矿物质丰富,确保了生物盐的生产效率;二是,西洋海笋含有特有的多聚糖和生物碱等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确保了生物盐的营养保健价值;三是,西洋海笋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确保了生物盐的无任何毒副作用。
因此,生产生物盐是西洋海笋的重要开发利用途径。
4. 加工生产动物饲料也是西洋海笋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由于西洋海笋营养丰富,并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因此,加工生产动物饲料也是西洋海笋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据资料显示,一是,西洋海笋晒干粉碎可以直接加入饲料中,作为盐分和营养成分的补充剂;二是,新鲜的西洋海笋经发酵后作为添加剂饲喂动物,可以有效提高动物免疫力,代替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三是,加工生产生物盐后的残渣以及西洋海笋种子油榨后剩余的籽粕是优良的饲料蛋白源。
5. 生产食用植物油和生物柴油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西洋海笋可以生产种子以用于压榨或萃取食用植物油油。
除了食用之外,西洋海笋种子油可以用在化妆美容产品之中。
另外,利用其种子富含亚油酸的特点,可以生产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减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并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另外,利用西洋海笋种子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也引起世界高度关注。
西洋海笋可以利用海水灌溉,因此,可以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沿海滩涂和沙漠大规模种植西洋海笋,利用其种子油生产生物柴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能源植物与人类争粮、争淡水、争地的严重制约因素,是未来世界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6. 其它工业用途西洋海笋是传统的制造玻璃和肥皂的原料,因此可以考虑将西洋海笋的秸秆或者深加工后的残渣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比如目前已出现西洋海笋肥皂、西洋海笋沐浴露、西洋海笋美容护肤系列产品、西洋海笋牙膏等,它不仅提供丰富的海洋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有的抗氧化和营养美白天然化学成分,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此外,由于西洋海笋生长后期茎杆木质化,因此,在一些地方可以作为生产高密度板材的原料,也有生产压缩生物质燃料的报道。
综上,西洋海笋的开发利用途径很多,开发企业可从新鲜蔬菜、生物盐、保健产品、饲料蛋白等几个方面,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陆续开发西洋海笋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早日实现西洋海笋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在盐碱地开发利用耐盐(海水)经济作物的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由于经济耐盐(海水)作物本身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其初级产品和系列深加工产品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以目前世界范围重点开发的耐海水作物—西洋海笋(sea asparagus)为例。
西洋海笋的初级产品是蔬菜,作为一种海洋蔬菜,其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以及减肥的作用,在国外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保健蔬菜。
目前,国外市场的零售价约为50美元/公斤,国内市场的价格是30元/公斤。
西洋海笋蔬菜亩产量不低于1000公斤。
因此,种植西洋海笋蔬菜的盈利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投资获利能力。
目前已经在环渤海地区推广的耐重盐药用保健植物黑枸杞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
黑枸杞的耐盐能力很强,可以在重盐碱地区种植推广。
由于黑枸杞是黑色的枸杞,国人对枸杞和黑色食品的接受能力很强,所以黑枸杞的市场空间很大。
黑枸杞的独特营养机制在于其丰富的花青素、矿物质和生物碱等其它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截止目前,花青素的营养价值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实验也证明黑枸杞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三高、提高免疫力等诸多生理功效。
正是由于黑枸杞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目前黑枸杞干果的市场价格不菲。
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推广的黑枸杞品种的干果产量可以达到每亩25公斤以上,目前每公斤黑枸杞干果市场售价平均1500元。
因此,种植黑枸杞的市场前景广阔。
2.生态效益分析在盐碱地种植耐盐作物本身就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
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利用盐土、咸水、海水直接种植耐盐作物,向不毛之地引进第一性生产力,既利用了贫瘠土地资源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得土壤逐步积累有机质和养分,改良土壤结构,以获得改良,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在沿海滩涂发展盐土农业,可促淤造陆,减缓海水对海岸土地的侵蚀和土壤流失;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业和养殖业对沿海滩涂和近海造成的污染;并能大量吸收CO2 ,减轻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因此,推广种植这些耐盐作物对于当地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意义重大。
3.社会效益分析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资源更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的淡水资源缺乏,因此,发展盐地农业和海水农业对我国耕地面积的拓展和淡水资源的节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根据国家对耕地资源采取“占多少,垦多少”以保持动态平衡的土地政策,也间接为我国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在盐碱滩涂种植耐海水作物,“沧海变桑田”,把世世代代不能利用的盐碱荒地和滩涂变成“粮仓”,是一项惠及世人、造福子孙的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