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这一章节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初中阶段固有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几何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及其性质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理解平行线性质在实践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1.启发法。

通过生活实例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性质。

2.演示法。

通过画图、举例、模拟等方式,使学生清楚而直观地感受到性质的本质和基本概念。

3.交互式教学法。

在课堂授课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互相探讨,加深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蓝色背景幻灯片呈现问题:一本书和一支笔在实物上是不可能同时摆放在同一个平面内的。

请用你的观察能力,试着解释一下。

2.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及时引导,引出平行性质,并与上节课内容对接。

2. 深化1.展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和一条横截直线的图形,引导学生描绘其几何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和横线的相对位置。

学生回答“这两条直线可能会有什么关系?” 并予以深入探究。

3.教师呈现两条相交的直线的图形。

蓝色背景幻灯片呈现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4.启发式教学清晰阐明平行性质,加深对平行性质的认识。

学生自主探索得到假设,教师引导得出定义。

5.通过生活实例和多个角度的讲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梳理学习过的知识点,梳理几何优秀思路,解决学生的疑惑与困惑。

3. 总结1.举例,让学生思考这些性质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总结、概括平行性质。

4. 课堂作业请学生人自己动手从生活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更加深入理解平行线性质,提高维度。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课堂互动、互相探讨、小组交流以及单独创造等多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班长进行作业的检查和评估,判定教学质量和效果。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中,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下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交流合作的意识。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知识要点及重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三、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四、教学建议教材所选的例题及课后练习题1,都是平行线性质的直接运用,较为简单。

练习题2是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是为了让学生区分判定和性质,推理也比较简单。

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几何初步阶段,进度不可过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被灵活应用。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
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对 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 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 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 让学生找出平行线特征, 让学生找出平行线特征, 从角的关系去得到两直线 在生生讨论、 的平行,就是判定; 在生生讨论、师生交流 的平行,就是判定;由已 中归纳得出性质. 中归纳得出性质. 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的相等 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 性质. 性质.
例如: 例如:如右图因为 a∥b, ∥ 两直线平行, 所以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又 ∠3 = 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 所以∠ 2 = ∠3.
1 3 2 a b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旁内角互补.
比一比
判定” 性质”有什么不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 设计意图: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 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同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已知 判定 得到
5.3.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说 课 环 节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
(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
(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
∠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
∠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
(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
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
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
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1)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哪些是同
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2)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3)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问题3: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
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巩固新知:观看微课总结所学
四、典例精析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五、导学点拨
思考: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判定的条件与结论互逆。

六、巩固提升
校本作业
七、课堂总结
平行线的性质几何语言图示
如图,已知∠ABC.请你再画一个∠DEF,使DE∥AB,EF ∥BC,且DE交BC边与点P.探究:∠ABC与∠D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SX-7-008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08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D在m上移动。
那么,无论D点移动到任何位置,
总有三角形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D C m
O
A B n
【展示提升】
(一)例(教材20)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a∥b(已知)
∴∠1=∠2()
又∵()。
∴。
(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如图,已知直线AB∥CD,E是直线
CD上任意一点,过E向直线AB
作垂线,垂足为F,这样做出的垂线
段EF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对应练习:如下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D为直线m上的两点。
1、分析\
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②∠A与∠D、∠B与∠C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




5.3.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1
2
3
平行线的距离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毛
A.5个B.4个C.3个D.2个
(1)(2)(3)
2.如图2所示,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 )
4.(2002.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_教学建议_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条_

平行线的性质_教学建议_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条_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内容,其中,平行线的性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小节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了解到研究平行线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角有关,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也要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

因此,教科书首先设置了一个思考栏目,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分清性质和判定的不同之处。

接下来,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探究活动,通过任意画平行线的一些截线,来探究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在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思考栏目,让学生由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道理。

实际上,在欧式几何中,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可以证明的(“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教科书是承认了性质1,把它扩大为公理,应用这个公理再去推导性质2和性质3。

在进行推导时,可以回顾上一节拓广探索第10题,这个问题就是已知同位角相等,推导出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在推导过程中,教科书也有意识地留了一些空白,让学生填出推导出的结论,填出得出结论的理由,这样做,也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逐步进行简单推理。

学生跟着教科书能由性质1推导出性质2后,可以让他自己模仿推导出性质3。

第二小节上一节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是讲平行线的性质,怎样区分判定和性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其实判定和性质互为逆命题,学过命题和命题的关系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从角的关系去得到两直线的平行,就是判定;由已知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布卢姆“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本节课是一节性质定理的教学课,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设计本节课时首先通过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后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概括出平行线的一个性质,再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个性质,学生通过概括和说理,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得到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后续学习中以此为经验进行新的活动.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三节5.3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学习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平行线的判定,第三节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第四节主要学习平移的有关知识.第一、二节的内容是第三节的基础,本节内容也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它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知识的基础。

2.学生情况: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班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实践,学生已初步形成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学风,从而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认真归纳、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另一方面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但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不同,初中学生只能作直观理解。

同时,考虑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形式上较为相似,七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都相对较弱,对平行线的判定和特征容易混淆,因此,我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联系与区别。

3.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

5.3.1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章节名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内容5.3.1 平行线的性质主备人刘建新案别一案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领导审核签字具体内容集体研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3.知道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教学重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总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搭桥引课,明确目标(一)活动1(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也就是说知道角的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可是老师从一张轻轨的图片和伸缩门的情景看到的却恰好是另一种有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意义吗?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活动2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 猜想:∠1,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问题: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测量法、叠合法)欣赏直线相交的图片,学生独立思考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提出猜想后,结合图形的特点,简单谈谈理由.请学生说出自己量出的同位角的度数.教师进行分类板书,并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他们量的角虽然不一样,但是总体是分为三类的,并且强调指出这种研究方法叫“测量法”.由现实中的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景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谈理由也是为公理的得出作好铺垫,同时也自然的引出课题.加深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在启发性设问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师和学生还要一起总结平行线的性质的符号语言,并写在黑板上.性质1∵a∥b,∴∠1=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总结性质2、性质3.在黑板上板书并总结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性质2∵a∥b,∴∠ 2 = ∠3性质3∵a∥b,∴∠2+ ∠4=180老师提炼性质的关键词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勾画,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只有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才有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学法指导:这道题我选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展示他做题的过程.并且要强调解题的步骤与格式.解:∵AD ∥BC(已知)∴∠A+∠B=180°,∠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180°-115°=65°,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剪一剪、叠一叠、比一比并让部分同学上台展示.学生讨论之后简述验证过程.°学生自主辨析.问题1以学生进行抢答的形式进行,并对其中的一个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出题,解答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判断正误,评选全班交流作品。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式学习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2.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出示两条平行线和两条不平行线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教师问学生如何定义平行线,学生回答并给出例子。

3.引入学习目标:教师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即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学习内容展示与讲解】(15分钟)1.平行线的定义:教师呈现平行线的定义,即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存在交点,称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直线上的第三点的角度相等等。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师介绍两种常见的平行线判定方法,即直线与直线判定和平行线与交线判定。

【学习活动】(30分钟)1.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要求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一些直线,并通过实验找出平行线的特点。

2.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实验结果,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3.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图中的线段是否平行,如果平行,让学生给出证明,如果不平行,让学生找出另一条平行线。

【拓展延伸】(15分钟)1.制作模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平行线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来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2.趣味游戏:教师设计一些趣味游戏,例如“平行线接龙”,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练习判定平行线。

【总结反思】(10分钟)1.学生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形示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铁轨或者教室的黑板边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Biblioteka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部分“5.3.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没有任何其他直线与这两条直线同时相交,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学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讨论直线是否平行,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否有平行的可能性。
-判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些判定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课题课时: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授课人:许昌县实验中学刘冬冬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历操作、探究、验证、应用性质的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讨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操作、对比及归纳猜想,参与性质的探究,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并学会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条格纸、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前置诊断,复习旧知师:前面我们探索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习了哪些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观察图形,回答下面问题:(多媒体展示)(1)因为∠1=∠5 (已知)所以a∥b()(2)因为∠4=∠ (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 =1800 (已知)所以a∥b()生:口头填空,并回答理由。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条件推理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后,又给学生结合图形直观地进行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理,加深学生的印象,节约学生复习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想一想:反过来,若改变已知与结论的位置。

即: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杨宏斌一.教学内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

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

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相对陌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

对于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内容——性质2和性质3的得出,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进行模仿。

推理过程的符号化,对于刚刚接触平面几何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在推理过程符合逻辑的前提下,需更多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分析1.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性质的内容,并会运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确认获得性质1,再借助已有相关知识通过推理得到另外两条性质。

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异同,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获得性质的过程。

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得到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学习难点: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五.学习评价设计六.学习活动设计五.归纳小结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 (3)性质2和性质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3)性质2和性质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一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平行线的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几何问题。

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很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包括数学。

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采用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者幻灯片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解释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之间的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实践法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观察这些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还可以通过整理笔记或者解决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3.PPT教学法电子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理论知识、案例和实际应用。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选择PPT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公式、表格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吸收。

4.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相关性质。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何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直观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拓展与提升1.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九、教学计划与调整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适量的辅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十、总结与展望1.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打印版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

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5.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时间安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

2、能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自己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应用。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粉笔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5.3 平行线的性质1.、引入2、新课讲授3学生练习4、小结5作业布置六、课后反思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2节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学习的一节新的内容,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有些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混淆。

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和练习中要加以强调,加深理解和印象活动6四、课堂小结:1、归纳: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互补。

2、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

因为a ∥b ,所以 = ;因为a ∥b ,所以 = ;因为a ∥b ,所以 + =180°.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小结课堂内容教师活动:让给学生来回答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点出重点难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5分钟活动7作业布置:教材p23. 2,3 ,4 12(选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布置,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学生活动:自己完成2,3题,根据实际情况选作12题。

1分钟。

5.3.1 平行线的性质(1)

5.3.1 平行线的性质(1)

- 1 -学习内容: 5.3.1 平行线的性质(1) 新授课 总第8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2.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数学思考:数形结合思考问题,分析法的初步运用。

解决问题: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学习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课:(知识链接、自查辨误、情景激趣)二、教材导学:(独学教材,对学交流,群学探究、精讲点拨)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请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 ∥b ,再画一条截线c 与直线a 、b 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 ,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15c 876324dba- 2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性质1(公理):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1)已知: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 求证:∠1= ∠2.(要求写出过程)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2)已知:如图2-64,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2=180°.(要求写出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3、请写出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三、练习与展示:(精讲范例、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行线性质应用. 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2、如图,已知直线a ∥b ,∠1 = 500, 求∠2、∠3、∠4的度数.四、检测与反馈(独立自测,评价激励,反馈矫正、点拨提升)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022年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优秀教案

2022年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优秀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第一课时1.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中,?标准〔2021年版〕?中规定“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为定理,但其证明多需借助于反证法,显然在这里给出不适宜.本教材在此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验证,确定结论成立,成认它是定理,其证明后面讲给出.在教学中,对此内容应按观察猜测和度量验证的定位来组织实施.2.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在“同位角相等〞的条件下,“内错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先得打猜测〔命题〕,后说理予以证明.这样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开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而且能开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对于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教学,可仿照2中的根本思路和步骤来进行.4.对于例题,应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平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1.关于例2,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二是进一步体会演绎推理的步骤与书写格式.同时,还应关注此题安排的“分析〞,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思考过程.教学中,可先让学生阅读该“分析〞,然后进行解释,体会它的作用,也可以在思考读题之后,直接让学生试着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并与教材上的“分析〞对照.2.对于“一起探究〞,是要探究与证明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在这里,教材是先通过让学生画出同一条直线的两条平行线,并去观察和猜测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探究发现,然后设法证明自己的猜测.证明中,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中,应把这一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在探究中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理由展示出来,然后统一到“分析〞所表达的根本方式上来,再完成表达与注明理由的步骤,以起到更好的发挥、培养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作用.3.对于练习,也应按照与“一起探究〞相仿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

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