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知识点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看一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典型例题分析】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也向东行走,如以汽车为参照物,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处于静止D.不能确定2.有一个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在快到上海时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他说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物是()A.上海 B.青岛 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的货轮D.他坐的轮船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

3.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强调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

2.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10分钟)1. 教师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例子。

2. 学生通过实例判断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速度的计算(1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3. 学生动手实践,测量物体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辆汽车的速度?如何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加速还是减速?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分享答案。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

2. 学生实践:学生是否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否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讨论: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导学案一:力的引入物理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物理的知识,例如,汽车行驶、物体的重量等。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从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导学案二:力的性质与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形状、速度、方向等。

力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效果来确定;-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记作N;- 力是可以叠加的,多个力合成的结果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 使不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称为力的作用力;- 使运动的物体改变速度或方向,称为力的改变力;- 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变形力。

导学案三:力的测量与力的合成1. 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通过重力秤、弹簧测力计等进行测量。

重力秤的原理是利用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引力相等,以此测量物体的重量。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图示法进行求解。

其中,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由各力的方向共同决定。

导学案四:力的分解与力的平衡1.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力。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利用向量的性质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力。

2.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分析力的平衡主要用到平衡方程,即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分别相加,使其等于零。

导学案五: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阻碍力。

根据不同情况,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学习目标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运动的世界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运动的描述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本环节意(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⑴讨论: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⑵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⑶分析: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为“参照物”做下铺垫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的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运动1.1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了解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1.2 学习图像法表示物体运动,掌握x-t图像、v-t图像的解读。

1.3 学习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案内容:第2章:力和运动2.1 学习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2.2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学习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教案内容:第3章:能量和能量转化3.1 学习能量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

3.2 学习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3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四、教案内容:第4章:电路和电流4.1 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绘制。

4.2 学习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基本规律,掌握欧姆定律。

4.3 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测量和功率的计算。

五、教案内容:第5章:声音和光5.1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5.2 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色散原理。

5.3 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六、教案内容:第6章:温度和热量6.1 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6.2 学习热量和热传递,掌握热量传递的三个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6.3 学习比热容的概念,了解热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七、教案内容:第7章:力与运动综合应用7.1 学习圆周运动的概念,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

7.2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7.3 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滑轮组、杠杆等机械的省力原理。

八、教案内容:第8章:电磁现象8.1 学习磁场的概念,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8.2 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8.3 学习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了解电磁波谱和电磁波的应用。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____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结论: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再举三例。、、。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
5、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的物体叫参照物。
6、一起描述图1.2—4车辆和联合收割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车辆是的。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整理学案: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1、有一首歌曲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
2、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刘金锁学区(校)审核:杨彦军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资源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视频: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推进(一、机械运动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学生思考并归纳。

新课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二、参照物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会选择参照物,掌握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同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如何计算速度,如何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讲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 曲线运动的特点5. 相对运动的概念6.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运动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3. 举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 请画出一个人在跑步时的相对运动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在讲解知识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相对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初中数学中的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相对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概念。

2. 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对运动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相对运动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它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2. 新课导入:介绍相对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不同的实例,如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人与自行车、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与火车、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描述其中的相对运动。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如在纸上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标注出不同的参照物等。

5. 练习与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如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对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1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一、 自主学习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二、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①使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值、值和.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阅读课本P14“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导学案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预习评价1.什么是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四、教师预设问题问题一:机械运动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运动的有:飞机、船只、太阳;静止的有:房屋、树木。

2.再观察教材图1.2-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位置在发生改变。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操场上跑步的学生;铁路上飞奔的火车,河面上移动的轮船。

归纳:(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的现象。

问题二:参照物1.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答:房屋、桥梁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人们认为它们是静止的;而河水、船只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人们认为它们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答:选择参照物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合适的物体。

②不能以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③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是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此时,参照物没必要指出;而研究复杂的机械运动时,必须指出所选择的的参照物。

问题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选取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五、达标测试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运动的.3. 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直升飞机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向下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4.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C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5.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6.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这是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对接的模拟画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1.能选择适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难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6-18页回答以下问题:1.机械运动的概念(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物理学中把_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_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选定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被选择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参照物_.这也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_的。

【合作探究】探究一:机械运动观察以下图片,并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飞奔的猎豹划过星空的流星缓慢爬行的蜗牛根据以上图片,请大同学们思考思考:图中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变化。

2.机械运动的特点:分析以下图片所示的运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追逐的猎狗地壳运动使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地球公转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狗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没有(“有”或”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1)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3.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除机械运动外,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原子、分子的运动电磁运动植物的生长【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是否在作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1.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一、课堂导学: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我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一切物体都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的。
2、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天星乡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邹井华执察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知道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并理解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看课文第18页图1.2—5。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二、精讲精练
1、选择参照物时,不能把研究对象当作参照物。
2、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并不是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视为它是静止的。




及时巩固: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6、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参照物的概念;2.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定义;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4.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掌握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定义,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尝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4. 原理阐述:讲解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运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火车、汽车、自行车等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1. 参照物的概念2.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定义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七、作业设计答案:桌子、椅子、窗户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坐在火车上的人,相对于火车是相对静止的。

(2)坐在汽车上的人,相对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答案:(1)相对静止;(2)相对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判断方法,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怎样描述运动》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怎样描述运动》导学案

《怎样描述运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运动的描述:静止和运动;2. 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3. 运动的相对性;4. 直线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2. 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 通过对直线运动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直线运动的特点;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并尝试用物理语言描述;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运动的相对性;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直线运动的特点,并分享讨论成果;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情景;6. 板书设计:运动和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直线运动的特点;7. 作业设计:(1)课本课后习题;(2)请描述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运动和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直线运动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课本课后习题;2. 描述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直线运动特点的讲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2.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语言描述曲线运动?并尝试举例说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汽车为参照物,我们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我们又是运动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600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 (4)时间的单位秒. (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 (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长度的单位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长度的测量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长度的特殊测量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材P13“想想议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 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方法二:可用非弹性线拉直,测出起点和终点方法三:①拿一张白②再将留下铅笔痕迹布置作业:教师引导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全章习题课。

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1. 描述物体运动的词汇和概念,如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等。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4.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5. 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词汇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3. 学生能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类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状态的描述,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时间和时刻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习题集,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描述物体运动的词汇和概念,如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等。

3. 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正确选择参照物。

4. 习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5. 图表应用:讲解时间和时刻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以及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习题集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的世界运动状态的描述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判断方法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判断方法时间与时刻概念与应用图表应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跑步者在操场上跑步。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初中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相对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物体运动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概念2. 相对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3.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对运动的概念。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对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相对运动现象。

(2)学生观察视频,感受相对运动的存在。

2. 探究相对运动的概念(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相对运动?”(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教师总结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在相互参照下,它们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3.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相对运动实例,如汽车行驶、跑步等。

(2)学生观察实例,分析相对运动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释实例。

4.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3)教师总结:相对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而绝对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实际运动。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参照物来相互转化。

5. 应用拓展(1)教师提出应用问题:“如何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提出的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案:相对运动的概念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相对运动的概念及相关实例分析。

本节课的前提知识为速度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能够运用相对运动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相对运动的概念及其实例的分析。

难点是学生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张运动员套色的图片,并提问:你认为这两张图片中的运动员是否在运动?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发现:这两张图片中的运动员都在运动,但是它们却处于不同的位置。

Step 2:概念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辆汽车,并提问:你认为这两辆车的运动速度相同还是不同?2、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发现:这两辆车的速度相同。

4、教师继续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辆小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并提问:这两辆车的运动速度相同还是不同?5、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6、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发现:这两辆车的速度不同。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车速度变快了,那么相对于另一辆车来说,它的速度是不是一致增大了?8、教师解释:运动物体相对于固定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9、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辆小汽车和一个行人,并提问:这两个物体中,谁相对于固定物体运动?10、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1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小汽车相对于固定物体运动。

1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小汽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相对于行人来说,小汽车的速度是不是一致增大了?13、教师解释:运动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速度变化。

Step 3:实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是一辆小汽车和一个人在马路中间行走,并提问:小汽车和人之间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2、引导学生观察视频,积极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小汽车相对于人在马路中间行走。

初中物理对运动的看法教案

初中物理对运动的看法教案

初中物理对运动的看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2. 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中的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小车、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身边的例子,如行驶的汽车、飞鸟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

2. 讲解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观察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

3. 强调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到不同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利用教学用具,如小车和木块,进行实验演示。

2. 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小车和木块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讨论并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物理知识?3.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物体运动的本质是什么?速度的概念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lative Motion and Reference Material Guidance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机械运动图片、两辆火车的运动视频、《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同步卫星运动动画。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小组讨论:
举出一些你见到的运动现象,分析这些运动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展示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机械运动?
二、观看短片:哪辆火车在运动?
思考:
1、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什么是参照物?
例举:指出下面相对运动的参照物
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我们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_____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
可见运动和静上是____.
三、观看短片《闪闪的红星》插曲,回答问题
问题: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江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

当堂练习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2、(通过动画演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_____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_____为参照物的。

5、观看影片,回答: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飞行的子弹?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课堂教学力求唯美有趣,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争论、思考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的。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