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合集下载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教学设计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教学设计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学案诸城市繁华中学于永珍【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降低阅读课外文言文的难度。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请根据提示的推断方法及熟悉的例子,推断课外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从字形结构进行推断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中的云雾气。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3、生而眇.者不识日:4、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二、从读音入手进行推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4、或至涂.而反.:三、从语法入手进行推断1、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3、吾闻汝善树.人:4、是夜,天大雨,烈风雷电,先生起,衣冠..而坐:四、从结构位置入手进行推断1、(益州)民殷.国富:富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平民百姓。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强化训练】推断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1、欧阳公二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而教之:2、居一岁,入觐.,卒于京:3、中山先生主唱.三民主义:4、命李佑、李忠帅.兵三千为先锋:5、平原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世事混乱,以致忠不被用,贤不被以.:8、通五经,贯.六艺:【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我任.之()(2)去.任之日()(3)上有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园地11-05 2357: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目标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教学内容与步骤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

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例题: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联想:粜——卖出粮食启示: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再如:(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悬赏捉拿﹚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⑵用“ 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 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绳索、丝织品”有关。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用“ 王”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美玉有关。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禾----五谷、皿----器具、宀----房舍、冖----笼罩、求----毛皮、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 ----身体、隹(zhuī)----鸟雀 ......二、例题:①金就砺则利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③生而眇者不识日解析:从字形入手①“砺”,“石”旁。

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刀石”。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3.能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2.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3.文言实词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文言实词的特点文言实词的特点有以下几点:•词义稳定,不易改变;•用法规范,不易混淆;•语义丰富,含义深刻。

2.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从上下文推断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典型、比喻等修辞手法,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之俱出,入则安之,出则顾之,言则以之鼓之。

”(《论语·卫灵公》)其中,“夫人”指的是孔子的妻子,而“相”则是指“陪伴”的意思。

2.从词形推断文言实词的词形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含义,需要通过词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夫人之躬,不为大妇人。

”(《论语·卫灵公》)其中,“躬”字的上面是“身”字,下面是“龙”字,表示“身体弯曲,像龙一样”,因此,“躬”字的含义是“谦恭、恭敬”。

3.从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词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例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里仁》)其中,“戒”字的含义是“警惕、提醒”,与现代汉语中的“戒烟、戒酒”等含义不同。

3. 文言实词的应用1.词义辨析文言实词的词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推断来正确理解。

例如:“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其中,“器”字的含义是“器重、看重”,因此,“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看重外表”。

2.语法分析文言实词的语法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推断来正确理解。

例如:“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地基本方法.积累实词.【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地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地划横线地词地含义.、“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í)之.’”你能推断出“殛”地意思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答案:绳,制裁.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殛,诛杀.通过语境可以得知.在文言文地复习中,实词是教学地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地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地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地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地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地.今天我们这节课地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地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地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讨论交流】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地预习,下面我们用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地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地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地推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地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例说法】一、语境推断法想一想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地意思.见学案第一组方法阐释:语境推断法有些句子中地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地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地是句子本身地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地大语境,即上下文地语言环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地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地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地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试看:解释下列加点地字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绐(à):欺骗二、语法分析法想一想:说说下列句中“信”字词性和含义、信义著于四海.、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分析:例名词,信誉,例动词,为相信,例形容词,真实地,例副词,确实.方法阐释:语法分析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地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地,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地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地顺序排列地.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地语法位置,推知它地词性,进而推知它地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一试、《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后面跟了宾语,故词性应为动词,翻译成名词“眼睛”就不对了,应为动词“用眼睛示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说说下列句中“绝”字词性和含义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⑶、佛印绝类弥勒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菩萨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个“绝”是“停止,动词”,第二个“绝”是与世隔绝,形容词”,第三个“绝”是“非常,副词”,第四个“绝”是“渡过,动词”.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它地词义不同,词性不同.根据这个特点,准确判断词性也能为推断词义提供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对应互译法.想一想.追亡逐北(败逃者、打了败仗逃跑地军队).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竭尽).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佩、腰戴).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丢弃、抛弃)[简析]、“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抛弃.“捐”和后文中“弃”对应,故解释为“丢弃、抛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方法阐释:对应互译法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地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地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地词性、词义.这些对应地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一试解释加点地字(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面文段中,“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是并列地句子,古人写文章讲究文面美,经常采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句式,在这样地句子中,位置对称地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以由此来推知词义.语段中“安”和“弊”是意思相反地两个词,“安”是“安全、安定”,“弊”可解释为“衰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应互译法.四、字形推断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汉字中地形声字占以上,会意字占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地词义提供了有益地帮助.“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言”与说话有关;“尸”与身体关;纟”与丝织品、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例题分析:、可以独飨(ǎ)白粲(à).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地东西.、王怒曰:“劓(ì)之.”劓:割掉鼻子.、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地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地词义应该是"到""去"地意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用“ 糸”作偏旁地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绡:丝织品﹚、用“ 王(玉)”作偏旁地字与美玉珍宝有关.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划线地词丰则贵籴(í),歉则贱粜(à).“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五、知识迁移法想一想、对下列句中加点地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年海南、宁夏卷).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第一项中可见史记选读中“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代理;第二项中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第三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第四项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乘,追逐,这里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贷:联系成语严惩不贷,贷即宽恕.方法阐释:知识迁移法高考所考查地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地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地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地实词词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大量地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地帮助 .试一试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江苏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分析:《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课堂小结】通过具体地语段分析,我们得出了五种推断词义地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地,在具体语段中,往往互为辅助,互为验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堂练习】【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地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推断实词词义地方法.我们在总结这些方法地过程中,有一个共同地步骤,就是要在先了解文段大意地基础上才能去推断,而对文意地掌握还需要在平时地学习中多练习、多巩固.所以,我们说理解文意是推断地基础,方法是辅助地手段,只有在丰厚地积累中才有准确地推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板书设计:、语境推断法(上下文)、语法分析法(位置、词性)实词含义地推断、对应互译法(相反、相近)、字形推断法、知识迁移法(成语、课文)。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案标题:文言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上下文信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3.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实词的相关教材和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上下文信息对于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实词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并记录下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推断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言文,尝试推断其中的实词意思。

2. 学生将推断的结果写下并与他人分享。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多注意文言实词的使用,并尝试推断其意思。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例子和用法。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文言实词推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推断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依据。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字形推断法可以独飨白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王怒曰:“劓之。

”劓:割掉鼻子。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第一文库网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例: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心——关于心理(恨、志)示——和神祉有关(祖)衣——与衣服有关(袖、襟)汉字中的形声字占7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用。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砺: 磨刀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③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⑤时浓雾半作半止(《游黄山记》)解析:①②③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可以互为释义。

它们的义项分别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战栗震惊。

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释为“沿用、沿袭”,由此再结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断“蒙”为“继承”义。

⑤句中“作”和“止”的意思应该相反,“止”是“停止”义,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当为“起来”义。

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文过饰非】我们可能知道“饰”是“掩饰之意”,而对“文”则有些把握不住。

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

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全责备】全,全面。

备,完备。

意思同。

“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

“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

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前倨后恭】“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

恭,恭敬。

倨,傲慢。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安逸享乐攻下,攻取奔马不周全,不周到辱骂村落养成,造成任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7.重庆)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答案:C. D项下一句应理解为”蒙骗遮蔽”,可推了上一句是”包庇隐藏”.全句意思是”最初是包庇隐藏,最后酿成蒙蔽欺骗”.C项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成语有”怨声载道”.三、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江苏省盱眙中学封士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二、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殛,诛杀。

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通假分析法【因例说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3、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4、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方法阐释】通假分析法: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

【小试牛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2023年高考全国卷)答:分析:振通“赈” ,救济2、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文言实词的推断 教案 学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 教案 学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考点解读—规律总结—拓展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实战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找学生回答)清刘淇《助字辨略》:“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

”想要读懂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关键。

高考中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不同含义,记忆量比较大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了,所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来研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二、考点扫描(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2013和2014两年中,全国18个省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是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察,题干基本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模式,在2015年,只有新课标卷1卷2没有设置文言实词的考察,其他省区都考察了这一考点。

(二)分值比重:3分(选择题)此外,文言语句的翻译也考察有赋分意义的实词,如(2015广东卷)翻译题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三、应对策略——注意积累,学会推断(一)方法攻略通假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二)初试身手要求:各个小组首先做完所选择的题目,然后探究你是怎样运用方法解答的问题。

1、通假推断法(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张良出,要项伯()(5)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字形推断法(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篇一: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学苑杯大赛教学设计【篇二: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篇三: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1、探究几种常见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2、灵活使用所学习的推断方法,学会实词推断。

掌握实词推断的几种常见方法;能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课前预习为主,这些知识学习难度不大,在涉及时作简单说明)1、会意字和形声字相关知识2、汉语语法知识相关知识《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1、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即积累与答题技巧并重。

(课下预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一、方法一借助语境例: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褒或贬义)词。

练习: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解释?绐?的含义欺骗2、判断解释是否正确b 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2013年广东卷)题中?周访?为人名,判断?收?的含义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该为逮捕拘押二、方法二借助字形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练习: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释?畴?的意思田地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解释?组?的意思绳索3.生而眇者不识日解释?眇?的意思瞎,双目失明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和氏璧》解释?刖?的意思砍三、方法三借(词组)助结构分析例:1、文过饰非2、前倨后恭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文:掩饰;倨:傲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解释?奔?的意思飞奔的马追亡逐北解释?北?的意思逃跑溃败(的军队)练习: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释?逸豫?的意思安逸享乐2、通五经,贯六艺解释?贯?的意思通晓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解释?攘?的意思排除四、方法四借助语法知识例: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 坚硬的盔甲 ?,?锐?解? 锐利的兵器 ?才能搭配。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实词意义推断配教案

实词意义推断配教案

实词意义推断配教案第一章:实词意义推断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实词意义推断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1. 实词意义推断的定义和作用2. 实词意义推断的基本方法:上下文推断、词义场推断、词源推断等3. 实词意义推断的技巧:比较、联想、推测等1.3 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意义推断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实词在语言中的应用和重要性2. 讲解实词意义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3. 引导学生进行实词意义推断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1.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实词意义推断的练习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二章: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2.1 教学目标1. 掌握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和技巧2. 能够运用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2 教学内容1. 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原则:相邻原则、相关原则、逻辑原则等2. 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技巧:观察上下文中的线索词、分析上下文的语境、推理上下文的关系等2.3 教学步骤1. 讲解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2. 引导学生进行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3. 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运用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短文,进行上下文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三章: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3.1 教学目标1. 掌握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和技巧2. 能够运用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3.2 教学内容1. 词义场的概念和作用: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2. 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分类法、交叉法等3. 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技巧:寻找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线索,分析词义场的逻辑关系等3.3 教学步骤1. 讲解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2. 引导学生进行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3. 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运用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3.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组词汇,进行词义场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四章:词源推断实词意义4.1 教学目标1. 掌握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和技巧2. 能够运用词源推断实词意义,提高词汇深度和广度4.2 教学内容1. 词源的概念和作用:词根、词缀、词源演变等2. 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方法:词根词缀分析法、历史比较法、词源字典法等3. 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技巧:了解词根词缀的含义和用法,分析词源演变的过程,查阅词源字典等资料等4.3 教学步骤1. 讲解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2. 引导学生进行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3. 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运用词源推断实词意义,提高词汇深度和广度4.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组词汇,进行词源推断实词意义的练习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五章:实词意义推断的综合运用5.1 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上下文推断、词义场推断、词源推断等方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5.2 教学内容1. 实词意义推断的综合运用方法:结合上下文、词义场、词源等多种方法进行推断2.第六章:语境分析与实词意义推断6.1 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重要作用2. 学会运用语境分析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6.2 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与分类: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篇际语境等2. 语境分析法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根据语境推测词义、排除干扰项、确定最佳解释等6.3 教学步骤1. 讲解语境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认识到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2. 展示语境分析法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语境推测词义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语境分析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并给予指导和反馈6.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含有生僻词汇的文章,运用语境分析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七章:逻辑推理与实词意义推断7.1 教学目标1. 掌握逻辑推理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2. 提高运用逻辑推理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的能力7.2 教学内容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前提、结论、论证等2. 逻辑推理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根据前提推导结论、分析论证关系、排除逻辑错误等7.3 教学步骤1. 讲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结构2. 展示逻辑推理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前提推导结论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并给予指导和反馈7.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组逻辑论证题目,运用逻辑推理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八章:词义变化与实词意义推断8.1 教学目标1. 了解词义变化的原因与类型2. 学会运用词义变化知识进行实词意义推断8.2 教学内容1. 词义变化的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2. 词义变化的原因:语言发展、社会变迁、文化影响等3. 词义变化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识别词义变化现象、根据变化规律推测词义等8.3 教学步骤1. 讲解词义变化的类型与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词义变化的存在和影响2. 展示词义变化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变化规律推测词义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词义变化知识进行实词意义推断,并给予指导和反馈8.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组词义变化题目,运用词义变化知识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九章:实词意义推断策略与技巧9.1 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策略与技巧2. 提高实词意义推断的准确性和效率9.2 教学内容1. 实词意义推断的策略:猜测、验证、修正等2. 实词意义推断的技巧:联想、推断、比较等3. 实词意义推断策略与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9.3 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意义推断的策略与技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2. 引导学生进行实词意义推断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3. 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运用实词意义推断策略与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9.4 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含有难懂词汇的文章,运用实词意义推断策略与技巧进行阅读2. 提交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十章:实词意义推断的综合训练与评价10.1 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1. 实词意义推断的综合训练:结合上下文、语境、逻辑推理、词义变化等多种方法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实词意义推断的评价与反馈:分析推断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10.3 教学步骤1. 设计综合训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词意义推断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给予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共分为十个章节。

【K12学习】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K12学习】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把握规律巧解实词——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目标】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5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③金就砺则利。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2、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 3、课堂练习1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8分(加断句题是21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一、字形推断法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地)③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2、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与竹子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3、课堂练习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

②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分析:刖,的义符为“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联系所带宾语“左足”,可推断其意为“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译文: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就砍掉了他的左脚。

(诳:欺骗,迷惑)③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雕琢,加工玉石)分析:“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推断为“雕琢,加工玉石”。

译文:楚文王于是派玉匠雕琢那块璞玉而得到了一块宝玉。

(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璞:没有雕琢加工的玉石)二、通假推断法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②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③秦王方还.柱走。

(通“环”,环绕)④卒.起不意。

(通“猝”,突然)2、方法阐释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是相近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运用声旁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3、课堂练习①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通“背”,违背)译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利。

②众皆伏.泰之义。

(通“服”,佩服)译文: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③或至涂.而反。

(通“途”,道路)分析:“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译文:有的人走到半路就返回。

三、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破)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尽,竭尽)2、方法阐释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3、课堂练习①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余——赢,剩余,多余)译文: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弃——捐,丢弃)译文: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戴——腰,腰佩,腰戴)译文: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

四、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

(作宾语,形容词作名词,坚,坚硬的盔甲;锐,锐利的兵器)②范增数目.项王。

(作谓语,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③左右欲刃.相如。

(作谓语,名词作动词,用刀杀)2、方法阐释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3、课堂练习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分析:“明”作主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眼力、视力”。

译文:眼力足够用来看到秋天动物毫毛的末端,却看不到一车子的柴草。

②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穈,粥)分析:“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就寝”。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③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分析:“多”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意为“赞美,赞赏”。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借助熟知的成语、词语推断词义)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明显)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望而却步——后退)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毫厘不爽、屡试不爽——差错)2、方法阐释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3、课堂练习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联想: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译文:于是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②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想: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交好,友善)译文:他(王生)向来与郭生交好,登门拜访郭生。

③城之不拔.者二耳。

联想: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拔,攻取)译文:城邑没有被攻下的的只有两座了。

④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联想:不期而遇(期,约定)译文:孙膑(和那些弩手)约定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

”六、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方法阐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综合演练】薛潭学讴①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练习:穷:学尽;尽:学完“反”通“返”谢:道歉,谢罪——“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形声字,从行,瞿声。

《说文解字》:“行,道也。

”行,本义是道路。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声:歌声;响:声响遏,阻止,阻遏——“浪遏飞舟。

”翻译: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课堂小结】1、方法归纳:①字形推断法;②通假推断法③结构推断法④语法推断法⑤联想推断法⑥语境推断法2、结束语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练,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

希望你们在考场上都能用你们所学知识去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