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2)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2
教学目标:练习中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归纳实词推断方法:
1、语境推断法(上下文)
2、字形推断法
3、结构推断法(相反、相近)
4、语法分析法(位置、词性)
5、通假推断法
6、联想推断法(成语、课文)
二、练习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擢山阴令,董五县董:监管
B.权奇其能奇:认为……奇特
C.权假然节假:代理
D.方厉吏士厉:通“励”,激励
解析:选C
“假”根据语境孙权曾问吕蒙死后谁可代替他,吕蒙说朱然胆识过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且从分析结构看“假”为动词,“节”为宾语,故解释为“代理”不正确,应解释为“授予”。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十种方法》优秀教案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十种方法
1、字形推断法:形声字用字形推断法
2021年全国卷1《何远传》中“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中的“糗”qiǔ
根据“米”与后文中的“水”,可以推断词义为“干粮”。
2021年春季招生题“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中的“籴”;据此推知“陈州粜米”中的“粜”
2、通假推断法:
2021年湖南卷“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中的“缪”
“缪”通“谬”
2021年湖南卷“讴癸倡,行者止观”中的“倡”
据此推知“今殴民而归之农”中的“殴”
2021年湖南卷“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中的“见”
“见”“现”
3、结构推断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根据对应词语“忧劳”可以推知“逸豫”为“安逸享乐”。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的“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思”
4、语法推断法: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在句中充当宾语,故可以推知这两个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021年湖南卷“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中的“零”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
5、成语推断法:
“始速祸焉”中的“速”,从“不速之客”中的“速”义可以推断意义应为“招致”。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中的“薄”日薄西山
“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出类拔萃
6、引申推断法:
“朝服衣冠,窥镜”,从本义“偷看”推知应为“照”。
“弛担持刀”,从本义“放松”推知应为“放下”。
2021年湖南卷“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中的“敌”,从本义“敌人”推知应为“对手”。
7、语境推断法:
“九十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召令徒属曰”,根据上文“为屯长”可以推知其为“部属”,而不是“门徒”。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
2、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方法加以推断实词含义。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并综合运用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穷:尽:谢:反:
翻译:
二、实词推断方法
(一)迁移联想法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06年全国卷)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
相关链接:
1、及即尊位(2013江苏卷)
2、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
3、杖矫命者,逐之(2012江苏卷)
4、老吏曾侮法,以公少年易之(2011江苏卷)
5、年二十以归吾(2010江苏卷)
6、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
(二)语法分析法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
2、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2006年北京卷)
3、蒙正败,士以此多公。(2012年江苏卷卷)
相关链接:
1、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2013江苏卷)
2、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之。(2012江苏卷)
3、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
4、购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人名)家(2009江苏卷)
5、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6、予既揖退老甿(农夫),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7、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案
一、考点要点分析:
《2015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①选择题的形式:对文段中的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②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二、复习目标
让学生能够准确推断出实词词义的正误,提高其文言阅读的水平。
三、教学步骤
推断方法复习
1、对应互译法
(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
①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
③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余
④卖官鬻爵卖
典型例题
……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赏而畏刑劝:劝说。
B.朝夕临政临:亲自处理。
C.晋人寘zhì诸戎车之殿寘:安置,安排。
D.声子使椒鸣逆之逆:迎接。
A 劝,喜欢
2、字形推断法
①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
②系燕父子以组。绳
③彀(gòu)士十万人。弓箭手
④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吃米
理解文言文实词教案设计
理解文言文实词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实词含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实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如《论语》、《孟子》等。
2.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3. 教师准备,教师要对文言文中的实词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解释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故事或者诗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2. 学习实词,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3. 练习,让学生阅读文言文课文,找出其中的实词,并进行解释和理解。
4.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古代诗词或者文章,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实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方法。
1. 听说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故事讲解,引导学生对文言
文产生兴趣。
2. 演练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
文中的实词。
3. 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言文中的实词,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力、口语和阅
读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实词的掌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教案标题: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上下文信息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3.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文言实词的相关教材和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0分钟)
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上下文信息对于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实词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上下文信息,推断实词的意思,并记录下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
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推断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 学生个人完成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言文,尝试推断其中的实词意思。
2. 学生将推断的结果写下并与他人分享。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教师总结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在日常阅读中多注意文言实词的使用,并尝试推断其意思。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例子和用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
答案:绳,制裁。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殛,诛杀。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
【因例说法】
一、语境推断法
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才)去。
文言文实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实词,学会区分实词和虚词;
2. 学会辨别文言文中的实词,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实词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培养学生的辨别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文言文中的实词。
五、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多张图片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描述中使用的实词,并介绍实词的概念。
2. 探究实词(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词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实词和虚词,并通过例子进行辨析。
3. 学习实词(15分钟):
教师以教材中的实词为例,逐个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人”、“事”、“言”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实词辨析(20分钟):
教师将教材中的几个实词列举出来,并让学生进行辨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 实词运用(20分钟):
教师出示一篇文言文短文,让学生找出其中所有的实词,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短文的翻译。
6. 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掌握实词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七、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并找出其中的实词;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词的运用练习。
八、教学评估:
1. 课堂上观察学生对实词的辨析和运用情况;
2. 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实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对于
一些生僻的实词和特殊用法还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优秀教案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 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变姓名,诡踪迹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A,楚王贪而信张仪
B,信义著于四海
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推断的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3.学生能够通过推断,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用于示范和练习。
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1.教师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并解释其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2.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实词推断的必要性。
Step 2 示范
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其中的实词。
2.教师解释实词可能的含义,并与学生共同推断出其中最合理的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下文、字义等推断的方法,确定实词的
含义。
4.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他们进行推断。
5.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推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Step 3 练习
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文言实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推断练习。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逐个核对并讲解答案,解释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加深学生
对实词推断的理解。
Step 4 总结和小结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要点。
2.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Step 5 拓展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上下文的帮助下,推断出文
言实词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逐个核对并给予反馈。
Step 6 课堂反思
1.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反思,让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5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实词是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的六组练,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③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方法阐释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
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例如,“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竹”与竹子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
理解文言文实词教案及反思
理解文言文实词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知识,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谈论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
的兴趣。
2. 学习实词,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人”、“心”、“天”等,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的课文,找出其中的实词,并
解释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4. 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实词知识,翻译一些简单的文言
文句子,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 总结,对所学的实词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实词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课堂效果评价。
1. 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实词知
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实词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对一些实
词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理解阶段,缺乏对实词的深
入思考和理解。
2. 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实词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
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
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
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
答案:C 温习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奢泰亡度
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
(节制)
(放纵)
考点扫描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
第一组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全国卷)
比喻细小的东西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广东卷)
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专题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实词,并掌握文言实词常见的推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第一个考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该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正确推断某一实词的含义。
(二)命题分析:(见<>教师P78- 学生P51高考方向标)
(13年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周测1)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绳之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
(12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见<>教师P76- 学生P49
A.陶澍就擢.巡抚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最终
(11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课堂检测)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1、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了实词中的一词多义(07-13年都有)、古今异义(08、07年)、词类活用(11年.09年)、通假字(08年)等;
2、2012年考查的四个实词,2个(擢、豁)
....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2011年考查的四个实词都不是,13年、10年、 09年、08年都只有一个常见词,分别是知(第110个)、识(第70个)、奇(第57个),造(第109个),所以有时文言实词的命题范围不会局限于“常见的120词语”。
文言文实词专题教案
文言文实词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
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8分(加断句题是21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③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2、方法阐释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与竹子有关;
“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
“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
3、课堂练习
①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
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
②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砍)
分析:刖,的义符为“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联系所带宾语“左足”,可推断其意为“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译文: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就砍掉了他的左脚。(诳:欺骗,迷惑)
③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雕琢,加工玉石)
分析:“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推断为“雕琢,加工玉石”。
译文:楚文王于是派玉匠雕琢那块璞玉而得到了一块宝玉。(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璞:没有雕琢加工的玉石)
二、通假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②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③秦王方还.柱走。(通“环”,环绕)
④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2、方法阐释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是相近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运用声旁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3、课堂练习
①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通“背”,违背)
译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利。
②众皆伏.泰之义。(通“服”,佩服)
译文: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③或至涂.而反。(通“途”,道路)
分析:“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译文:有的人走到半路就返回。
三、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被任用)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破)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竭尽)
2、方法阐释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3、课堂练习
①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余——赢,剩余,多余)
译文: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弃——捐,丢弃)
译文: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戴——腰,腰佩,腰戴)
译文: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
四、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作宾语,形容词作名词,坚,坚硬的盔甲;锐,锐利的兵器)
②范增数目.项王。(作谓语,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
③左右欲刃.相如。(作谓语,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2、方法阐释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3、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