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课例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14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
课例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14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文言文里的智童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议题:古代智童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本分析: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中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选文中的六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分别讲述了杨氏之子、曹冲、司马光、王戎、谢道韫、陈元方这六个孩子的聪明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在研究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目标:
1、培养研究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研究文言文作好铺垫。
3、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研究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
首先温习五年级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用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同时回顾文言文的进修办法,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入手下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乐趣为目的,降低学生进修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朴的进修空气。
其次,分层推进,阅读体会。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再小组合作阅读《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三篇文章。这一过程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分享。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模式,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文言文词类活用(上课用)
向„„ 往„„
名词作状语 练习
⑴、 a、夜缒而出 b、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 a、吾得兄事之 b、席卷天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⑶、 a、南取汉中 b、上食埃土, 下 饮黄泉 c、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词活用作状语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 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答案:
1、BE(A、隶:像对待奴 隶一样,C、面:当面,D、 星:像流星一样,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BE、王:称王; 籍:登记, 名作动)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 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 有就作动词
今天我们来学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明确考点(知道“考什么”)
2011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 求有: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前句、省略句 用法: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 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上课用)ppt课件
子 有 不 夫 须 不
18年
曰 /十 室 之 邑 /必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好 学 /今 人 不 可 勉 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 乎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
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 20 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18年 25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 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 有 子 存 焉 /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18年 9
1.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 良 未 尝 有 战 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 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 /
/ / /
/
/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 户。”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封赏功臣。张 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 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 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18年 14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 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 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上课用——文言实词推断
3、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 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 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 宁卷) 宁卷)
联想: 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扔掉,
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 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 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 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 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 之。 宋史》 《宋史》 诸将乞贷 诸将乞贷淬
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 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其怒, 鸿门宴》 恰逢) 献 《鸿门宴》(恰逢) 庄周家贫,故往贷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庄周买 水》(借) 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 这样) 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这样)
试试看: 试试看:
1、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素与郭善
试一试
(1)文过饰非 (“过”与“非”同义)“文”对“饰” , 同义) 词义为 掩饰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逍遥游》) 既然“ 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 赞美) 非难) 义关系,那么由“ 沮丧)可推知“ 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 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文言文整体阅读上课用
分析综合题错误选项
常
见
陷
阱
• • • • • • •
常见陷阱: 1、无中生有 2、内容杂糅 3、故意曲解 4、言过其实 5、故意误译 6、因果混淆 7、照应不周
•对策指要: •能力训练方法 1、平时阅读时,多进行圈点。 圈点文中关键的词语(有利于你 理解文章思路和主旨的词语)。 2、 建立整体的阅读观,既要 注意对题干、选项的分析,又要 注意对材料的理解,二者不可偏 废。
(3)、借生活细节来抒情,即
融情于具体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中。 《项脊轩志》中“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在具体 的生活细节中传达出了母亲的殷殷 关切,也传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与思念之情。
“分析综合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1、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
贪图便道,往往导致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认 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理解主旨。
文言议论散文抓论点。有的论题就是论点,如 《劝学》;有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六国论》 一开始就提出了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有的论点在结尾,如《过秦 论》结尾才表明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所以弄清论点是关键,同时也要善于分析 论点所在的位置。
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注意:就文析文,不要把自己习惯想 法带进去。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分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分析
1. 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最佳答案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2 准备不充分.毛*** 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 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 以供参考: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2023·广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期.返而食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C.君与.家君期日中方与.之食
D.宜其能服三军
..欤三军
..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2.下面是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上课用)
分两种情况: 普通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南取汉中
2 一夫夜呼 3 一狼犬坐于前
向南 在 夜里
像犬一样
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名词放在动词前,不作主语就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
一、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当时)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 “每日、每月、每年”之意。用在形容 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3、驴不胜怒,蹄之。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4、晋军函陵 刑人如恐不胜。 5、去今之墓而葬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巩固练习:请根据标志词,判断下列句中的词类活 用现象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1、左右欲刃相如 。 2、(成名)笼而归 笼: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笼子装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巩固练习:先划分句子主干,判断下 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伏:动词活用作名词,伏兵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有:动词活用作名词,有的东西
3、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小结
★辨析词类活 用主要看词语 在句子中所处 的语法位置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68 分)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 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_____)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答案】1. (1). B(2). A 2. A
3. (1). 匡衡(2). 以书映光而读之(3). 凿壁偷光(4). 囊萤映雪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或句子的意思。
(1)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字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及。故选:B。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时】ppt上课用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伯 牙 鼓 琴 图 此图为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
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石上弹琴者
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听者为钟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 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鼓】 【志】 【太山】 【善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心志,情志。 弹。 好啊。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 二则【 时】ppt 上课用
“知音”有关的古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 二则【 时】ppt 上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 二则【 时】ppt 上课用
•
5.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 世界, 这时同 母亲的 关系就 失去了 一部分 休戚相 关的重 要性, 而同父 亲的关 系开始 重要起 来。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上课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课件
以
• (一)介词 •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
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
借”“按照”“依靠”等。 •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 (二)连词 • 与“而”相似
于
•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等。
•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
②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踢)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用木格)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 4、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犬一样)
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促织》)
(使。。。抬高)
误区一——上课不听讲,只看参考书
误区二——重整句翻译,轻具体字词
2、借助语境作合理推断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 法(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 如“而”,“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连词, 译作“如果,假如”;在“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已”构成复音虚词, 相当于“罢了”。
上课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 人,世称河东先生,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 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 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 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的改革。
戮人
“记”,是古
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 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题目如何断句? 始得西山宴游 始得,初游。宴游,宴 饮游乐。 记 文章叙述的主体是什么? 西山宴游 那么,“始得”二字是否可以去掉? 理解文意的关键 文中凡四见,行文线索
③表感叹语气,译为“啊”、 “呀”。
乎
常 用 文 言 虚 词
⑤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 “的”、“地”。
[例句]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 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
⑥用于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不译。
[例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赤壁赋》)
其
常 用 文 言 虚 词
(一)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 译为“他(她、它)”、 “他(她、 它) 们” 或“他(她、它)的” 、 “他(她、它)们的” 。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 中规。(《劝学》)
以读促学在小学文言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三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课堂教学为例
以读促学在小学文言文课堂中的实践研
究——以三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课
堂教学为例
《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美好
的品质”这个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本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出现文言文课文。语言学习的一大特点是越早接触,越容易接受,因此
部编版教材将文言文的学习由五年级提早到了三年级。文言文,文字简约,却理
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
言文。
《司马光》以简短的寥寥话语,勾画出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男孩形象。全篇内容简单,连标点共37字,在文末附有注释。这样一篇故事情节完整、言
简意赅的古代圣贤故事,为今后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牢牢掌握学习古文的
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础。
课后题第一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旨在
降低古文学习的难度由跟读出发,学习正确停顿,在朗读中熟读成诵。第二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言文学习中注
释这一重要方法,进而了解故事大意,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而第三题,直接点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感受文言文简短精炼的特点。
内容感知方面:《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但是在经过了一二年级的古
诗学习后,三年级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已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大多数学生已在
生活中,对《司马光砸缸》耳熟能详,对内容大意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本文作
为第一篇正式学习的文言文课文,要起到打通后续文言文学习的作用,学生要通
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基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树立起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与,培养对
上课用 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
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上课用课标新增文言文复习课件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 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 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它的奇异的人了。
文意理解 (1)课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 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3)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 怎样 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理解性默写 1、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大丈夫不受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
加的因素影响的句子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答谢中书书》
文学常识积累.
• 《答谢中书书》作者 : 陶弘景 ,字: 通 明,
号: 华阳隐居 , 南朝梁 ( 朝代 )人。 著有《 陶隐居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 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上课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PPT课件
(5)、名词用作状语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南:向北,向南) 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曲 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应注意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 字一句的学懂,即弄懂这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什么词性, 做什么句子成分,什么意义,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等。一字一句 都搞明白了,翻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搞懂了、积累了一些文 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增强阅读其它文言文的能力。
误区三——轻视背诵
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通过背诵,整篇文章记熟 了,其中的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等也就记住了,记得多了,就 能够触类旁通了。
•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于
•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 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 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 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 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思想的精华和局 限性。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 牲畜圈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 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 从事。这里指耕。 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 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 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 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 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情绪激烈。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 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帝王临终遗命) 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痊愈),召见兴,欲以代吴 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 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 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中(内心),感动左 右,帝遂听之。 阴兴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 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 武帝就答应了他。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所谓“筛 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 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考生要能根据测试的要 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 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 形象特点及主题。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 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 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 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一篇文章的测试 (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 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 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 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企望,希求),诚为盈溢。臣 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 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 没有改变他的心愿。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 邪?‘亢龙有悔’。 (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夫外戚 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 安也。(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 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有极,人当 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自夸豪奢更为舆论所讥讽)。”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yì 通“抑”,抑制,谦让,自觉 地克制自己),卒不为宗亲求位。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 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 帝的封赏 。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 相能(和睦),然敬其威重(不过敬重阴嵩的严 肃有威)。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逾于公 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以谨慎 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 吾。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 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 军十多年。
(二)读全读准,取要对接。 重视读题,学会读题,是每个考生应试阅读中必须重 视的环节。考生在读题时,须做到“读全读准,取要对 接”,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 “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 原本本地分析。 “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要求,看清选 对还是选错,是因果、条件还是已然、将然,总之,要特 别注意题目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 “对接”,指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汉语叙述文字 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 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 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迅速从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 内容。看它们是否完全一致,这是把握全文重要信息的关 键。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也就是统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现,此文并非讽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虽不得田,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比照事例、 条例 ),应蒙恩泽(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 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 子孙,宜加优异。(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 封兴子庆为鲷(diāo)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 庆卒, 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 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 【答案】A 【分析】躬:亲自。
例一: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 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 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 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 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 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 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 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 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 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也。” (《宋文宗公全集》)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 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的侧重和倾向。“分 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 把握文章的要义。
命题特点 1、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以人物传记为主,部分省市也涉及抒情议论类文 章。选材内容从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 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正史人物传、诸子 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对 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题型稳定,选择为主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近年保持稳定,设题1~2道, 分值为3~6分。如果是一道题,就把文章的内容和行 文特点归纳概括成若干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 断正误。如果设两道题,一般前一道题会就文中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对象,聚 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 选出“最能体现……”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 文的内容,与前一道题考查的形式相同。
3、难易适中,巧设陷阱。 4、相互交融,综合性强。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题目 的命制会受这些特点的制约;反过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就是 题目最可能的“采点”。
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1、粗读全文,把握要点。这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相关信 息,如文章的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人、 事、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议论文,把握文 章说明的道理以及采用的论证手法;如果是说明文,把握说 明的对象以及说明的方法。 2、理清关系,分清主次。这一步首先要识别“专名”, 即无须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 可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在相关信息下面标出,表时地的词语可 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3、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 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 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属,从而初步把 握文段的中心意思。无须深究难字难句,只需宏观把握即可。
考纲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对古文阅读“分析综 合”层级的考查作了三项规定:筛选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考生的要 求是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 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中所记的 人物、所述的事物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分析、 综合,进而推理、概括。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 合的考查,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取要”,指的是选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可使用“分 层取要”法: 1、从事件入手分层。一是区分写了几件事;二是区 分同一件事的几个不同侧面;三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 从所叙事件入手要注意留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 叙要素。 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层。一是利用作者在文末安排 的议论分层;二是在叙写的过程中常常有作者带有评价性 的言语,这些评语往往也可作为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参 考。 3、从传记的文首引语(总介)入手分层。古人作传, 常在文首安排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官职等内容。这些内 容往往能为整体理解阅读材料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要从是否其人、是否其时、是否其地、是 否直接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重要 信息。
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抨击对象是谁?
语文能力层级示意图
D 表达应用 E 鉴赏评价
C 分析综合 B 理 A 识 解 记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 守(暂时署理,代理)期门仆射,典(掌管)将武骑(率领武 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 (yì遮蔽)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等待)门。(阴兴每次 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率先等在门 前。) 光武所幸(亲临)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 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 达(使显贵;荐举)之;友人张汜(sì)、杜禽与兴厚善,以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4分)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 “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信息的检索提取,接着 就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这一 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对人物的主 次安排、对事件的叙述、对详略的布局看作者的 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文章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 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 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言 论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