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合集下载

冯鲂文言文阅读 上课用

冯鲂文言文阅读 上课用
A(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 只好逃亡去
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
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自当;应当。)以死任 之,卿为何言?”遂与(之)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 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神情变严肃或发怒)曰:“吾老亲弱弟皆在 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 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
冯鲂怒斥长卿说:“我与申屠季虽不是老相识,但他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自当用生命来 担保,你还有什么说的?”就和申屠季一起回去了。申屠季感谢地说:“蒙您大恩得以保 全,没有用来报答的方法,家中的牛马财物,我愿全部都献给您。”冯鲂气愤地说:“我 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一起(回来),尚且无所顾及,说 什么牛马财产?”申屠季惭愧,不敢再说什么。冯鲂从此受地方上所崇敬、信任,所以能 据守营垒(保全并)巩固自己。
B “拥护光武帝”说法错误,
原文:“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并无“拥护光武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5分)
(1)我与申屠季虽不是老相识,但他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自当 用生命来担保,你还有什么说的? (得分点:“素故”“穷”“任”各1分,大意2分)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 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以《劝学》为例

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以《劝学》为例

2、思考分析活动: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思想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3、审美鉴赏活动: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等方面,培养 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结论和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微探以《劝学》为例的分 析和研究,得出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思维 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等结论。也提出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多 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跨学科的融合教学等教学策略和建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 入研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微探以《劝学》为例的相关问题,为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教学策略和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文言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 读注释、查阅字典等方式,积累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章第三段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 是说不从小处积累,就不能有大的成就。这是对前文“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的进一步论证。用比喻来论证道理时,文章又用了“骐骥一跃,不能十;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个比喻来强调 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读来让人信服。
二、分析和研究
1、语言文字的运用
《劝学》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练,但意义深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 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 句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整体阅读上课用

文言文整体阅读上课用

• 2、把握作者的情感。
有的情感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的,有的情感是藏 匿在景物描写之中的,有的情感是隐藏在具体的 生活细节之中的,但无论哪种情感都能找到直接 或间接表露的关键语句,所以把握情感就是要把 握这些关键语句。
以上两点,告诉我们阅读散文要学会抓 住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去弄明白主 旨。
• 3、抓线索,理思路。
•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 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 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画 出信息,注意结合历史事件分析)
文言散文主要包括: • 1、文言议论散文 • 2、文言抒情散文 • 3 、文言叙述散文
一、关于文言议论散文的阅读
3、理清思路。 文言议论散文须抓论证结构,筛选 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要特 别注意各段的首句和尾句) 4、关注议论方式。 (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举例论证
二、关于文言抒情散文的阅读
1、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抓关键 语句,理解主旨。
关键语句: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 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议论句)等。
•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 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 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 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画出层 次或作上起始记号) • 划分层次时就要注意抓住事件发生的过程 和文章的线索,而文章线索往往又是时间 (有的从官职的变化可以看出)的推移和 地点的变化或人物的变换。
• 文言抒情散文主要抓感情线索。如”而生 “痛”,因为人总是被“欣于所遇”的乐 和“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第三段由 “痛”而生“悲”,在“悲”中作者并没 有消沉,而是由此生出生死的感念,从而 又表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执著。作者 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只要理清了线索 “乐——痛——悲”,就能很好体会文意 了。

2023年8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中学)

2023年8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中学)

2023年8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中学)一、给定材料材料1(353194)高一(3)班的小林在班上明确表示:“文言文这一版块,我就是比语文老师都要强!”确实,小林喜欢阅读,涉猎广泛,对古代文学尤其热爱。

就整体而言,小林语文学科算不上优秀,仅仅是中上而已,但在学习生活中,小林却异常“高傲”,对老师和同学不尊重,显得“恃才傲物”。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表达了,班主任吴老师认为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挑衅”。

吴老师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小林的母亲。

小林妈妈听后,深表歉意,又感到万分无奈。

她曾经和小林交流过,但小林说,要和我谈心,先把我读过的书看了以后再来!作为医院科室主任的妈妈被小林怼得无话可说。

小林的“傲气”让吴老师和小林妈妈都十分难受。

但在小林看来他只是在展示他的“才华”,并无太多冒犯和不礼貌。

他还时常将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挂在嘴边反驳他人。

小林的这种“傲气”,已经影响了他的学习态度,也让他与母亲、老师的关系变得疏远。

材料2(353195)某中学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考试。

对此,老师们议论纷纷:张老师(入职一年)“我读书的时候,各门考试都考得很好,也高分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现在,我已经是老师了,没想到还要考!目前我工作上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解决不了,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自己觉得设计得很好了,但在上课过程中还是完成得不太好。

我想用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已经没有精力去准备考试了。

”何老师(入职三年)“我觉得学校组织这些考试是想督促我们学习,看看我们有没有进步。

三年来我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跟家长沟通,尽可能做到最好这种进步,不是‘考’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我是真没有时间再去应付这些考试了。

”郭老师(入职八年)“我很理解你们,但我觉得考试还是有好处的。

阶段性的组织考试,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我倒觉得学校可以考虑一下考核方式,形式再丰富一些,真正‘考’出我们的水平。

文言文翻译(上课用)

文言文翻译(上课用)

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第二是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 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陪衬 的词应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 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不便用意译。
信: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 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准确
,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不能有语病。通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过去周朝天元帝喜好声色亡了国,把如今的事情 和那时相比,不是更严重了吗!
翻译 指导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目录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提高文言文成绩的方法中考的复习方法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3.分析概括题——对照法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首先,正确断句。

这是文言文理解中最重要的步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的常识和语感了。

断句正确,解释句子中有不知道意思的词,我们对句子的整体把握也不会错。

第二,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是不可少的。

我们平时用的成语,里面的字基本和古文里面是一样的,当我们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可以联系成语,解释一下。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里面的“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中的“堪”意思一样,都是“能够”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第一课时上课用

课外文言文第一课时上课用

2.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 样?”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 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 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同时圈划难懂的词语)
3. 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关注人物描写,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 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 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4.读注释。千万别忽视了文末的注释。
例如: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 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 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 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北人啖 菱》 ①
“啖”口字旁,后跟食物“菱”,是动词,应该 是“吃”的意思。
②翌日,(上)问(宋)濂昨饮酒否?馔何物?坐客为 谁?濂具以实对 ——《明史》 “馔”是“饣”旁,可猜与食物有关,在谓语 的位置上,带宾语“何物”,应是“吃”的意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 ,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 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 ,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由(物)到(人)最后到(文)。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 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 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 保鲜等特点。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 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 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 诣: (1)孽:繁殖(生育)。(2)左右:下属(身边的人)。(3)诣:到 „„去(前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 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 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文言文断句上课用

文言文断句上课用

告 王 秦 左
沛 坐 王∕ 右 ∕
∕ 公 章 秦 左
沛 台 王 右
公 见 大 皆
大 相 喜 呼
惊。 如∕ 相 如 奉 传 以 示 美 万 岁。
☆当堂断句练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 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 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 知怎么办好。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 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 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 例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
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 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 /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识众寡 之用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 / 以虞待不虞者胜 / 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
当堂断句练习: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 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hàn)蔽 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 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 计者过矣。(12处)(2006年北京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 》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  》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囊萤夜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介绍了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 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 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 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就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学情分析】本文是两篇文言文。

像这样短小、浅显的古文,主要的编入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建立一个初步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当然还为了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

短小、浅显,便于学生理解,四年级学生已经有古诗词学习的基础在,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困难,学习方法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1.认读“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襄萤”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襄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读通读懂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熟练使用汉字词语。

3.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理解并分析古代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4.学生能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离骚》2.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故事情节阅读。

3.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系统地讲授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和故事情节阅读。

在讲解中,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

(2)阅读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分段阅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例文欣赏选择《离骚》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基本句式。

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作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学生自行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4.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总结通过总结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对于古代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学生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文言文句式上课用

文言文句式上课用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不信自”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臵。
1、( 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06年广东卷) •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 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 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 《石钟山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引自《韩诗外传》
三、判断句 ★常用判断句形式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 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 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进行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 要作出判断。 • 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ppt上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ppt上课用

资料袋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 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学习生字
锺(zhōng)子期 哉巍弦
汤汤(shāng)乎
课文朗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 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课文注释
1.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 6.拊掌:拍手。
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7.搐:抽缩。
2.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8.股:大腿。
3.戴嵩:唐代画家。
9.乃:却。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10.掉:摆动,摇。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 11.谬:错误。
作画轴。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5.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 世界, 这时同 母亲的 关系就 失去了 一部分 休戚相 关的重 要性, 而同父 亲的关 系开始 重要起 来。

6.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 在宴会 中表现 得体代 表一个 人的修 养。胡 司德认 为在这 些方面 剑桥大 学的正 式高桌 晚宴和 中国的 宴会很 相像。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表演读一下
他的神态和他说的话。 戴嵩画的《牛》,两牛牛角冲撞,相斗正酣,而牛尾
摇摇摆摆,似很悠闲。牧童看到此画,根据他的经验,牛 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 摇晃起来的,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加之他是 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上课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PPT课件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上课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PPT课件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 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 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3、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 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1、词义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 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 夫的配偶。 3、词义转移。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 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 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 “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 “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 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 (一)介词 •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
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
借”“按照”“依靠”等。 •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 (二)连词 • 与“而”相似
• 受制于人
•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1、积累归纳,比较异同
积累文言虚词应当是通过阅读时间,结合典型 句子,日积月累,以达丰富。倘能将18个文言 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做集中比 较识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 天帝使我长百兽 天帝派我做百兽之长(掌管各种野兽)。
2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惧怕自己而逃跑,认为是惧怕狐狸。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总结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 语文里可能一些学生除了作文后就头疼文言文,毕竟,文言文里的知识点太多,而且涉及的面也较广,所以同学们在遇到文言文的时候会打退堂鼓。

2 拿到文言文的时候,先通读一遍,然后明白,这段文言文大概出自哪段历史,大概讲了什么样的中心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意境是什么。

这是粗略的第一步。

3 接下来,仔细看一下后面的答题,问题,记下来,有可能会让你找到主旨思想,以及主题或者是某些段落里的细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回过头去再仔细看一遍提供的这篇文章了。

4 接下来,就是几个关键。

关键一:通假字。

对于文言文里的通假字来讲,我们一定要掌握住。

这个就得靠你平时的积累了。

在考试中要善于发现这些通假字,并找出来,并能理解其真实的意义和意思。

5 关键二:古今同字不同意字。

对于一些特殊的文字,现代里的意思已经和古代里的意思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把其用笔画出来,然后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辨识。

一般情况,这些词在古代文里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出入。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

按照我国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涌一定数量的名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高中阶段则不仅要求进行一般的诵读、理解、背诵,还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同时,正在实验中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非常强调文言文的人文教育价值,提出学生必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了文言文学习的明标和意义。

然而,在实际学习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态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当前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学习现状(一)缺少兴趣,畏学厌学,普遍怀着“文言无用论”的心态我们曾对高二学生1100人做过关于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结果在“语文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词、文言文、作文”五项中,有591人选择不喜欢文言文,占总数的54%。

许多学生觉得文言文属于古人的语言,离我们时代久远,隔阂太深,艰涩难懂;文言文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什么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要记要背要积累要归纳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时间又那么有限,根本应付不过来,况且花那么大精力学习这些繁难枯燥的东西,除了用于应付考试外,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内文言文学习尚且抱如此态度,那么课外更鲜有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我国古代优秀经典名篇了。

如高一学年结束,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一项暑期阅读作业,推荐了一批古今中外名著名篇让学生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摘要: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应试教育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预习;阅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

文言文知识点一直是必修的考试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接下来笔者将从预习、阅读、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课前预习环节。

如今,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部分。

课前预习通常是学生第一次接收新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预习小卷,以这样的形式,避免盲目预习的现象。

例如,以学习《小石潭记》这一篇文言文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根据课文内容制定相关的预习小卷,我还会将上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的知识点也编写在预习小卷上,达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如:一、温故: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翻译)3、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填空)。

二、知新:1、潭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用原文回答)2、潭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用原文回答)3、怡然不动,俶远逝,往来翕忽。

(翻译)等等。

通过预习小卷的方式帮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对新的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二、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对文言文还是相对陌生的阶段,加上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普遍的发音规则、字词含义都不一样,这就增加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 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 帝的封赏 。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 相能(和睦),然敬其威重(不过敬重阴嵩的严 肃有威)。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逾于公 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以谨慎 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 吾。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 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 军十多年。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 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 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 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 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思想的精华和局 限性。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也就是统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现,此文并非讽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虽不得田,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所谓“筛 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 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考生要能根据测试的要 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 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 形象特点及主题。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 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 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 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一篇文章的测试 (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取要”,指的是选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可使用“分 层取要”法: 1、从事件入手分层。一是区分写了几件事;二是区 分同一件事的几个不同侧面;三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 从所叙事件入手要注意留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 叙要素。 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层。一是利用作者在文末安排 的议论分层;二是在叙写的过程中常常有作者带有评价性 的言语,这些评语往往也可作为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参 考。 3、从传记的文首引语(总介)入手分层。古人作传, 常在文首安排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官职等内容。这些内 容往往能为整体理解阅读材料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要从是否其人、是否其时、是否其地、是 否直接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重要 信息。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信息的检索提取,接着 就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这一 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对人物的主 次安排、对事件的叙述、对详略的布局看作者的 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文章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 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 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言 论区分开来。
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 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的侧重和倾向。“分 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 把握文章的要义。
命题特点 1、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以人物传记为主,部分省市也涉及抒情议论类文 章。选材内容从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 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正史人物传、诸子 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对 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题型稳定,选择为主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近年保持稳定,设题1~2道, 分值为3~6分。如果是一道题,就把文章的内容和行 文特点归纳概括成若干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 断正误。如果设两道题,一般前一道题会就文中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对象,聚 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 选出“最能体现……”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 文的内容,与前一道题考查的形式相同。
(二)读全读准,取要对接。 重视读题,学会读题,是每个考生应试阅读中必须重 视的环节。考生在读题时,须做到“读全读准,取要对 接”,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 “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 原本本地分析。 “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要求,看清选 对还是选错,是因果、条件还是已然、将然,总之,要特 别注意题目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 “对接”,指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汉语叙述文字 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 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 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迅速从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 内容。看它们是否完全一致,这是把握全文重要信息的关 键。
例一: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 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 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 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 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 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 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 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 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 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也。” (《宋图
D 表达应用 E 鉴赏评价
C 分析综合 B 理 A 识 解 记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 守(暂时署理,代理)期门仆射,典(掌管)将武骑(率领武 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 (yì遮蔽)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等待)门。(阴兴每次 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率先等在门 前。) 光武所幸(亲临)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 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 达(使显贵;荐举)之;友人张汜(sì)、杜禽与兴厚善,以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4分)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 “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 牲畜圈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 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 从事。这里指耕。 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 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 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 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 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情绪激烈。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 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 【答案】A 【分析】躬:亲自。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比照事例、 条例 ),应蒙恩泽(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 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 子孙,宜加优异。(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 封兴子庆为鲷(diāo)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 庆卒, 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3、难易适中,巧设陷阱。 4、相互交融,综合性强。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题目 的命制会受这些特点的制约;反过来 说,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就是 题目最可能的“采点”。
答题方法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1、粗读全文,把握要点。这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相关信 息,如文章的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人、 事、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议论文,把握文 章说明的道理以及采用的论证手法;如果是说明文,把握说 明的对象以及说明的方法。 2、理清关系,分清主次。这一步首先要识别“专名”, 即无须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 可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在相关信息下面标出,表时地的词语可 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3、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 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 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属,从而初步把 握文段的中心意思。无须深究难字难句,只需宏观把握即可。
考纲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对古文阅读“分析综 合”层级的考查作了三项规定:筛选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考生的要 求是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 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中所记的 人物、所述的事物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分析、 综合,进而推理、概括。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 合的考查,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