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SOP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4191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7.png)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准备1.尿液收集容器:应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容器,通常使用无菌尿杯。
2.尿液分析仪:如尿常规分析仪、尿沉渣离心机等。
二、操作步骤1.提示被检者收集尿液:尽量让被检者收集早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收集方法是先用流水彻底清洗外阴部,然后正常排尿,将中段尿收集在尿液容器中,尽量避免尿液污染。
2.检测样本标记:在尿液容器上标记被检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床号等。
3.尿液性状观察:首先观察尿液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等。
然后用左手持尿杯,右手打开尿杯盖,将尿液倒入尿杯模具,注意避免污染。
4.尿比重测定:使用尿比重计或折射仪,将尿液滴于尿比重计的比重尺上,进行读数。
5.尿液pH测定:将pH试纸或电极插入尿液中,待试纸充分反应或电极稳定后,观察读数。
6.尿液蛋白定性检测:将尿液离心,取上清液与几滴百蛋白试剂滴于白板上对照核对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7.尿液糖定性检测:将尿液离心,取上清液与葡萄糖试剂混合,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的变深程度判断尿液中糖的含量。
8.尿液酸碱度定量检测:使用酸碱度试纸或电极,进行测定。
将试纸或电极插入尿液中,待试纸充分反应或电极稳定后,观察读数。
9.尿液沉渣制备:将尿液离心机的离心管插入相应的插槽,设置离心时间和转速,启动离心机进行离心。
10.尿液沉渣检查:将离心后的尿液管取出,用吸管取约0.5mL的尿液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液体检查,盖上草绿色滑片,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三、结果判断1.尿液性状:根据尿液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尿液的异常情况,如红色尿液可能是尿液中有血液;浑浊尿液可能是尿液中有白细胞、脓液等。
2.尿比重:尿比重正常范围为1.003-1.030,高于1.035可能是尿液浓缩,低于1.003可能是尿液稀释。
3.尿液pH:尿液pH正常范围为4.6-8.0,高于8.0或低于4.6都可能提示尿液出现酸碱失衡。
尿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尿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c63cecb3169a4517623a318.png)
尿pH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目的]指导尿pH的测定。
No.:0000000000000442 [适用仪器]H一3 0 0尿液分析仪。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PH:(PH指示剂)尿液中的酸碱度使试剂中的成份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兰指示剂变色。
[标本要求]1种类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机尿。
2-保存尿液应及时测定,冬天尿样本勿超过2h,夏天时间应更短,若不能及时检查应放4℃冰箱冷藏。
[试纸]长春迪瑞H11一II尿十一联试纸条。
【校准】由厂家问隔三个月上门校准。
【质控品】为其配套的室内质控品。
【操作程序】将试纸条全部浸入尿液中,用软纸吸除多余的尿液后放置试纸平台上仪器自动测试。
[报告方式】PH:…[参考范围]PH:4 6—8 0【方法学特性】1.测定范围O-9.0。
2 尿液分析仪测定尿PH简便、快速、精密度高。
3 干扰实验严重血尿、黄疸尿和乳糜尿对其测定有干扰。
[注意事项]1.注意尿液本身颜色对测定的干扰。
2要将残留的尿液在外面吸掉,以免放在试剂槽内对下一个标本的交叉污染,影响结果。
3.尿液留取一定要新鲜,时间太长,KET、BIL、URO、GLU等要分解或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4放尿液的杯子一定要干净,以免污染,影响结果。
5试剂条沾尿液的时间要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结果。
6试剂在使用前最好要认真阅读试剂条说明书,如有可能与参比方法做对照-7.注意试剂的有效期并注意防潮。
【临床意义]1评价肾小管功能患肾小管酸中毒时,肾小球滤过功能虽正常,但肾小管形成H’和排出H+与Na+交换的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尿液PH常在6.0以上。
2.协助诊断代谢性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形成酸性尿,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排出碱性尿,由尿液的PH变化可粗略地反映出来。
3.作为尿液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指标健康人随意尿PH变动很大,任意一次尿的PHPH>8 0时,尿蛋白呈假阳性,比重、葡萄糖及隐血的结果偏低或假阴性;当PH<4.0时,可使蛋白和酮体呈假阴性。
尿液培 养操作规程 SOP文件
![尿液培 养操作规程 SOP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e8b9e751e79b8969022619.png)
尿液培养操作规程之SOP文件1 检验目的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患有泌尿系感染时,尿中的数高于104/mL,以此作为诊断泌尿系感染依据。
2 原理使用BACT-I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原理见鉴定系统操作规程。
3 标本要求(1)标本类型:中段尿液。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不加任何防腐剂。
5 试剂(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相关试剂等(2)试剂生产厂家:珠海黑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包装规格:4X500Ml(4)试剂盒组成:试剂1:龙胆紫液试剂2:碘溶液试剂3:脱色液试剂4:沙黄溶液6设备:(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2)BACT-I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3)、GNP-P27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SW-CJ-IF超净工作台、MCO-15A三洋牌二氧化碳培养箱、0414-1台式、FA1004电子天平7 校准程序(送XX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8操作步骤(1)细菌的分离培养:用接种环取1uL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菌落生长者做菌落计数,并挑取优势菌菌落做纯培养。
(若初次分离菌落单一且生长较多时可直接做鉴定)(2)涂片:取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确认时G+或G-以及是球菌还是杆菌(球杆菌)。
(3)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必要时做动力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或氧化酶试验阴性但不利用葡萄糖不产酸者使用非发酵鉴定测试板;氧化酶试验阴性者则使用肠杆菌科细菌测试板;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是成簇或四联排列),触酶试验阳性者接种葡萄球菌、微球菌鉴定/药敏测试板;触酶试验阴性者则接种链球菌鉴定/药敏测试板;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氧化酶试验阳性者使用淋球菌鉴定/药敏试剂盒测试。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4ffc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采集时机
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
(一)清洁中段尿
1、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2、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二)导尿管尿
1、直接导尿法: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用
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先弃其前段尿液约15ml,再留取中段尿液10-20ml于
无菌容器内。
2、留置导尿管法: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临床最常用此法。
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液,使用0.25%-0.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入导尿管(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管管壁)抽取10-20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三、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 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
如果不能及时运送或接种,应4℃冷藏,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8h。
四、注意事项
1、不应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2、尿液中不应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3、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应反复多次送检。
4、多次采集或24h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5、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养。
6、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计数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综合判断。
5尿常规SOP文件
![5尿常规SOP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78b6e49b89680203d825e0.png)
Hospital of Yueyang一、目的用于规范尿常规检查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尿液的常规检测。
报告尿液的常规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和尿沉渣分析。
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四、尿液标本处理1、尿液标本收集⑴应留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照。
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⑵使用清洁有盖容器(一次性容器为好)。
⑶容器上应贴上检验条码。
⑷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
⑸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验,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
⑹尿胆原等化学物质可因光分解或氧化而减弱。
2、尿液标本防腐与保存⑴冷藏:防腐剂随检验目的而定,一般放4℃冰箱可保存6h。
⑵甲醛:用于管型、细胞的防腐,按400g儿甲醛0.5ml/100ml尿加入。
由于甲醛具有还原性,不适于尿糖等化学成分检查。
⑶甲苯(或二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的防腐,按甲苯0.5ml/100m1尿加入。
⑷麝香草酚:用于检查尿中化学成分及细菌的防腐剂,每100ml加入<0.18。
3、标本处理收到门诊标本后,核对检验项目后,倒入普通长试管内。
液面距管中约1cm收到病房标本后,核对检验项目后,倒入普通长试管内约10ml。
液面距管中约1cm,放于专用试管架上。
4、检验后处理Hospital of Yueyang标本检验后,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内。
所用盛尿容器及试管等须经30—50g儿漂白粉澄清液或10g/L次氯酸钠液中浸泡2h,也可用5g/L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常规检查1、尿量随气候、出汗量、饮水量等不同而异,一般健康成人约为1.0—1.5L/24h,即1m1/(h/kg体重);小儿按k8体重计算尿量较成人多3—4倍。
2、颜色根据尿的颜色进行报告:淡黄色、深黄色、褐黄色、红色、乳白色、深红如浓茶、红茶色、乳白色3、透明度分为透明、微浑、浑浊、明显浑浊、乳糜状等。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SOP7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SOP7](https://img.taocdn.com/s3/m/a4b530f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5.png)
尿液干化学分析一、检验目的:尿液干化学分析,包括尿蛋白(PRO)、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BLD)、亚硝酸盐(NI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酮体(KET)、白细胞(LEU)、尿糖(GLU)、维生素C(VitC)11项,用于解尿液中上述化学成份的变化。
二、原理:1.各项目原理(1)尿蛋白(PRO):蛋白误差法,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脂)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
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酸碱度(PH):干化学试带测试模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射香草酚蓝(PH60.-7.6),两种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测定尿液酸碱度。
(3)比重(SG):干化学试带上载有预先处理过的甲乙烯酸/马来酐和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前者系一高分子电解质,其电离常数的负对数(pKa)与尿中离子成分的浓度按一定比例变化,在低比密尿液中此高分子电解质的COOH--基与尿内电解质离子发生反应,置换出的H+浓度低,PH增高,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呈深蓝绿色。
随离子浓度增高指示剂颜色从绿色到黄绿色。
(4)隐血(BLD):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后者脱氢氧化而呈色,颜色深浅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成正比。
(5)亚硝酸盐(NIT):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砷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与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结合呈现出桃红色。
(6)胆红素(BIL):在强酸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2,4-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7)尿胆原(URO):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缩合物,试带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8)酮体(KET):亚硝基铁氰化钠与乙酰乙酸的丙酮反应,合膜块发生由黄到紫的颜色变化。
(9)白细胞(LEU):粒细胞中的脂酶作用于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膜块发生黄到紫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白细胞含量成正比。
尿液常规检测SOP
![尿液常规检测SOP](https://img.taocdn.com/s3/m/900917b21a37f111f1855b75.png)
尿液常规检测SOP(一)检测原理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尿外观。
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雾状)、混浊(云雾状)、明显混浊4个等级。
(二)方法学评价尿色和透明度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
尿透明度还易受某些盐类结晶的影响。
临床应用仅作参考。
(三)质量控制1.使用新鲜尿尿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转变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尿素分解,均可使尿颜色加深、混浊度增高。
2.防止污染。
(四)参考值新鲜尿:淡黄色、清晰透明。
(五)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大量饮水、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
(3)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牛黄、阿的平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使尿呈红色或红褐色。
(4)盐类结晶及酸碱度:生理性尿混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盐类,常见有:①尿酸盐结晶:在浓缩的酸性尿遇冷时,可有淡红色结晶析出。
②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尿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灰白色结晶。
2.病理性变化(1)无色:尿无色且伴尿比密增高,可见于糖尿病;如比密度低,可见于尿崩症。
(2)血尿:①肉眼血尿:当每升尿含血量达到或者超过lml时,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混浊外观。
含血量较多时,尿呈鲜红色、稀血样或混有血凝块。
②镜下血尿: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引起血尿最常见的原因(约占98%),如肾或尿路结石、结核、肿瘤,各型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肾血管畸形或病变,以及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出血(如前列腺炎、肿瘤、输卵管炎、宫颈癌等)。
尿三杯试验,如血尿以第一杯为主,多为尿道出血;以第三杯为主,多为膀胱出血;如三杯均有血尿,多见于肾脏或输尿管出血。
尿常规操作规程
![尿常规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9dff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3.png)
尿常规操作规程尿常规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尿常规是一项基础临床检查,能够提供有关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尿常规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人员和条件:1. 操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执业人员。
2. 操作环境:清洁整洁的实验室或医疗检验室。
三、操作前准备:1. 检查仪器与试剂的准备:- 尿杯、胶塞、尿液分析试纸、显色卡、检验用纸、显微镜、尿沉渣离心机等。
- 检查前应检查试纸的有效期和存储条件。
2.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 告知病人尿常规检查无创伤、无痛苦。
- 告知病人排尿前注意尽量保持尿液的新鲜性。
四、操作步骤:1. 病人取样:- 提供干净的容器,要求病人在容器内采集全尿。
- 提醒病人采集中段尿,不采集首尿和末尿。
- 应避免使用含有杀菌剂和药物的容器。
2. 尿样标签:- 在收集的尿样容器上粘贴标签,标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采集日期和时间。
- 确保标签清晰、粘贴牢固。
3. 试纸检测:- 打开尿液分析试纸包装,取出试纸。
- 将试纸通过尿液流动法浸入尿液中,确保试纸所有反应区都能接触到尿液。
- 取出试纸,用吸纸轻轻擦去多余的尿液。
- 根据试纸上方的显色卡,比较试纸上各个反应区的颜色变化。
4. 结果记录与解读:- 根据试纸上方的显色卡,将试纸各反应区的颜色变化与显色卡上对应的颜色进行比较。
- 记录各项检测结果,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pH、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等项目。
-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病变。
5. 尿沉渣检查:- 将部分尿液放入离心管中,使用尿沉渣离心机进行离心,通常为3000rpm离心10分钟。
- 将离心后的尿液倒入显微镜载物上,覆盖玻璃片。
- 用适当倍数的镜头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的形态和结构。
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a695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b.png)
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一、收集尿液1.告知患者收集尿液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通常采用随机尿样,早晨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最佳。
2.确保患者已清洁尿道口,并告知其排尿时不要混入粪便或其他物质。
3.收集尿液于专用的清洁尿杯中,避免污染。
二、记录信息1.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及尿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
2.询问并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等,以供后续分析。
三、样本处理1.将收集的尿液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保存导致细菌繁殖等问题。
2.若不能及时检测,将尿液放置于4℃冷藏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如有特殊要求,如细菌培养等,需按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四、显微镜检查1.制作尿沉渣涂片,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判断,并记录数据。
五、试纸分析1.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试纸条,并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将试纸条浸入尿液中,然后取出平放,待其反应完毕后进行结果判读。
3.根据判读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
六、结果分析1.根据显微镜检查和试纸分析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2.参考正常值范围,判定尿液成分及浓度的异常情况。
3.对于异常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性评估。
七、记录结果1.详细记录尿液分析的结果,包括显微镜检查和试纸分析的数据。
2.根据诊断性评估,填写相应的诊断意见或建议。
3.将记录结果妥善保存于病历中。
八、异常处理1.对于尿液成分或浓度的异常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2.若尿液检测结果显示可能的疾病或病症,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尿常规检测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975394ec3a87c24028c4a9.png)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临检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SZKL-LJ-02 版本/修订号;1/0主题内容尿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50101页码;第 1 页共5 页尿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对尿液颜色、浊度、PH、比重、蛋白、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
2.检测项目尿液PH、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维生素C。
3.检测原理3.1 PH:酸碱指示剂法,试带测试区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兰,用以测试尿液酸碱度。
3.2 尿比重:试剂条中的多聚电解质含有随机尿标本中离子浓度而解离的酸性基团,由模块中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换算成尿液比密值。
3.3 蛋白质:指示剂蛋白误差法,溴芬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发生颜色反应。
此反应对白蛋白最为敏感,而对其他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氏蛋白、粘蛋白等)稍次。
3.4 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模块中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葡萄糖,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出[O],使色源产生颜色反应。
3.5 尿液酮体:模块中含亚硝基铁氰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与尿液中乙酰乙酸、丙酮起颜色反应。
3.6 胆红素:重氮法,在强酸介质中,模块中二氯苯胺重氮盐与尿液中直接胆红素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的复合物。
3.7 尿胆原:在强酸条件下,模块中对-甲氧基苯重氮四氟化硼酸盐与尿胆原发生重氮偶联反应,生成胭脂红色的化合物。
3.8 亚硝酸盐:反应依赖于尿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砷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奈基乙二胺二盐酸结合呈现出桃红色。
3.9 血红蛋白: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或其破坏释放的游离血红蛋白均含有亚铁血红素,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O],后者能使无色的邻甲苯胺(或四甲替联苯胺)变成兰色的邻甲联苯胺(或四甲体联苯胺)。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控SOP文件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控SOP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632d0d0740be1e650e9a74.png)
室内质量控制SOP文件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检验科体液组一、室内质量控制原则3二、室内质控品3三、室内质控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存4四、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4所有相关人员上岗前或文件有变动时均应及时阅读此文件并签字。
一、室内质量控制原则1.本组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要求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2.室内质控应在日常常规工作中进行,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稳定性,质控品的测定要与日常标本的检测一致。
3.质控过程要遵守制造商对质控的要求和说明。
测定过程遵循各检测项目的SOP。
4.每个工作日做一次室内质控,每次至少做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
室内质控图中心线(均值)和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见下文详细说明。
5.每天检查室内质控结果,依据13s,12s,22s,R4s规则(见下文详细说明)结合质控图分析本次测定结果是否在控。
如违反规则,按失控程序处理(详见下文)并填写失控记录单。
6.每月末打印当月质控图,并对当月质控图进行分析,填写室内质控月报表。
如有无违背其它质控规则,如10x,则分析存在系统误差的可能原因。
二、室内质控品1.室内质控测定项目包括:SG PH KET LEU UPRO GLU BIL UBG NIT BLD VC2.室内质控品特性及说明名称:多项目尿液化学分析控制品生产厂家: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浓度水平:一个浓度成分:冻干品 1瓶*6 复溶液 1瓶*6稳定性: 当密封贮存于-15°C ~ -20°C时,使用有效期同试剂瓶上标签所标注的时间。
试剂开启后,贮存于2°C~8°C,可保存20天(在有效期内)。
贮存时应避光、隔热、隔绝空气。
三、室内质控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存1.数量:每次订购一个厂家同一批号1-2年的质控品,并保证质控品在有效期内用完。
2.每个工作日进行一次质控测定。
3.使用时,轻轻旋动,使其混匀。
将质控尿液挤入测试杯中,迅速将质控液小瓶再次密封贮存于2°C~8°C。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https://img.taocdn.com/s3/m/b9d576d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2.png)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3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编号:LAB/SOP/HY/微-003日期:2010年5月3日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一、【标本采集】1.使用无菌导尿法,取尿液5-10ml,盛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2.尿路感染通常采集中断尿:其方法为:(1)女患者先用肥皂水及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留取中段尿;(2)男患者应先翻转包皮冲洗,用2%红汞或者1:1000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留取中段尿;(3)儿童、婴儿先消毒其阴部,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待排尿后立即送检。
3.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由泌尿科医师采取,左右侧的标签应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
4.做结核杆菌检查时,可收集24h尿液,将沉淀部分盛于洁净瓶内送检。
伤寒杆菌等其它细菌的培养检查,可取清晨第一次尿液送检。
5.膀胱穿刺:此法要紧用于厌氧菌培养。
二、【检验方法】1.直接涂片检查(1)通常细菌涂片:以无菌方法吸取尿液10—15ml置于无菌试管内,经3000r/min,离心沉淀15-20分钟,倒去上清液,取沉渣涂成薄膜镜检,自然晾干,革兰染色镜检,能够得出初步报告“找到革兰ⅹ菌,形似ⅹⅹ细菌”。
(2)结核分枝杆菌:尿液经高压消毒后,将尿液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根据镜检可报告:“找到或者未找到抗酸杆菌”。
(3)假丝酵母菌涂片:取尿液离心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加以盖玻片,轻轻加压,用高倍镜检查。
如沉渣太多可滴加100g/L的KOH 溶液使其溶解后再镜检。
若发现有发亮的芽丝胞子与假菌丝,经革兰染色镜检时有酵母样细胞时,可报告“找到酵母样细胞,形似假丝酵母菌”。
否则可报告“未找到假丝酵母菌”。
2.细菌培养(1)通常细菌培养: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离心沉淀物,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及中国兰平板上,35℃培养18-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根据菌落特征与涂片、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如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则报告“经48h培养无细菌生长”。
SOP020尿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
![SOP020尿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415eb4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7.png)
尿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定性检查一、检验目的:观察尿液中有无本周氏蛋白,协助多发性骨髓瘤(MM)等的诊断。
二、原理:本周氏蛋白又称凝溶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其聚合体,此种蛋白在一定的pH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有沉淀发生,温度升高至90~100℃时,沉淀消失,再冷却至40~60℃时又可重现沉淀。
三、标本的采集:1、首次晨尿:为早晨排出的第一次尿液,最适于尿沉渣的检查(对细菌、细胞、管型、结晶等)。
住院病人和随机尿有可疑的病人应取晨尿检查。
2、随机尿:为任意昼间尿液,它是尿常规检查常用方法,但会受饮水、饮食、收集时间的影响。
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适用随机尿检查。
3、导管尿:用于排尿困难的病人。
4、膀胱穿剌尿,由膀胱穿剌获得的尿液。
四、试剂1、 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2、 2m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pH4.8-5.0):取醋酸钠17.5g,加冰醋酸4.1ml,再加蒸馏水至100ml,调pH至4.9。
五、仪器设备1、温度计。
2、电水壶。
六、操作步骤1、先将尿液用磺基水杨酸法作蛋白定性检查,如呈阴性反应,则可认为尿液标本中本周氏蛋白阴性。
2、取透明尿液4ml于试管中,再加入醋酸盐缓冲液1ml,混匀后,放置56℃水浴中15min,如有浑浊或出现沉淀,再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min,观察试管中浑浊或沉淀的变化,如浑浊变清、浑浊减弱或沉淀减少,均提示本--周氏蛋白阳性。
若煮沸后,浑浊增加或沉淀增多,表明此尿液中还有其它的蛋白质,此时应将试管从沸水中取出,立即过滤。
如滤液开始透明,温度下降后浑浊,再煮沸时又透明,提示本--周氏蛋白为阳性。
七、质量控制1、尿液应新鲜,否则因白蛋白、球蛋白分解变性而干扰试验。
2、浑浊尿标本不能用于凝溶法检查,应离心沉淀,取上清尿液作试验。
3、过多的本--周氏蛋白,在90℃以上不易完全溶解,故需与对照管比较,也可将尿液稀释后再测。
4、煮沸过滤除去尿中白蛋白、球蛋白时,动作要迅速,并要保持高温,否则本--周氏蛋白也会滤去。
尿常规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有哪些教材
![尿常规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有哪些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b53fb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6.png)
尿常规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有哪些教材尿常规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个关于尿常规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采集前的准备、采集方法、标本处理和质控要求等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从多个教材中汇总而来,以提供全面的指导。
1.采集前的准备-准备好必要的采集器具:清洁的容器、尿杯、手套、消毒纸巾等。
-确保采集环境卫生干净,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向患者详细解释采集过程,告知注意事项,并获得其同意。
2.采集方法-患者应在早晨醒来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排尿,将此次尿液作为晨尿样本采集。
-患者在排尿前应对外生殖器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尿液被外界污染。
-将干净的容器或尿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让患者直接排尿进入容器中,避免任何污染。
-尽量采集新鲜尿液,避免存放过久导致结果不准确。
-采集足够的尿液量(一般约10-20ml),确保能够进行多项检测。
3.标本处理-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避免外界因素对样本造成影响。
-如果需要进行多个项目的检测,应按照不同项目的要求进行分装或分取适量标本。
-标本应及时送往实验室,以防止样本的变质或细菌增殖。
4.质控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避免操作错误或污染。
-对于特殊样本(如婴儿尿液、24小时尿液等),需根据相关教材的要求进行特殊处理和采集。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质控规范进行样本接收、记录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个关于尿常规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参考各类相关教材和技术规范,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根据不同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可对操作规程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质控要求和标本采集的特殊需求。
尿液检验标准SOP
![尿液检验标准SOP](https://img.taocdn.com/s3/m/efd06f8a84254b35effd343c.png)
尿液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基本常识和要求)1、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1.1.患者告知:尿液标本采集,应首先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留取的目的,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具体指导尿液标本留取的方法。
1.2.病人一般准备的提示:1.2.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1.2.2.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
1.2.3.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
1.2.4.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
1.2.5.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
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1.3.唯一标识:在尿液采集容器和检验申请单上,应准确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和时间、尿。
量、标本种类等信息,或以条形码做唯一标识。
1.4.容器及材料准备 :1.4.1.容器要求:应具备以下特点:1.4.1.1.一次性使用,材料与尿液成分不发生反应,洁净(菌落计数小于104CFU/L)、防渗漏。
1.4.1.2容积50~100 ml,圆形开口且直径至少4~5cm。
1.4.1.3.底座宽而能直立,有盖可防止倾翻时尿液溢出,如尿标本需转运,容器还应为安全且易于启闭的密封装置。
1.5.采集时段尿(如24h尿):容器的开口更大,容积至少应达2~3L,且在盖不透光。
1.6细菌培养:尿标本容器应采用特制的无菌容器,对于必须储存2h以上才能检测的尿标本,最好北能使用无菌容器。
1.7儿科:患者尿液采集使用专用的清洁柔软的聚乙烯塑料袋。
尿液标本采集系统。
1.8.离心管:用于尿液沉渣检验的离心管应清洁、透明、带刻度,刻度上应至少标明10ml、1ml、0.2ml,容积应大于12ml,试管底部呈锥形或缩窄形。
试管口尽可能具有密封装置。
最好使用一次性玻璃离心管或不易破碎的塑料试管。
尿常规SOP
![尿常规SOP](https://img.taocdn.com/s3/m/f43076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6.png)
尿常规SOPUrit-15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F2.1第一页页首内容尿常规测定(试带法)通辽市中医院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第三版共8页2013年2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每2年复审一次复审日期:2015年1月31日复审人:规程编写者:曾江审批者:杨立民批准日期:2013年2月1日医务科保管者:高芳检验科主任:杨立民常规室:F2.2工作原理: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射光电比色法试纸条进行分析。
把装有样本的试管架放在送检平台,点击开始按钮,仪器自动完成送样,选试纸条,条码扫描,抽样,滴样,检测,打印等一系列工作,直到再次检测到初始试管架为止在此过程中,无需人为守护。
试纸条在六十秒的反应时间内,各个项目(空白块不能参加反应,只作为标准参考用)的试纸块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并吸收照射的单色光。
仪器把每种试纸块反射的光值与空白块反射光的光亮值进行比较,通过CPU算法处理,最终直接打印出半定量的结果值。
F2.3.运行环境:1.电源插座必须接地良好。
电源插座的最大功率为1KVA。
2.插座与仪器的距离应小于5米。
3.环境温度应在5℃-4℃之间,波动<±2℃/h,环境相对湿度≤80℅RH,无凝结。
F2.4、操作:4.1使用方法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仪器上的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实现对仪器操作和交流。
显示屏上的有关信息、选择与要求,使用者可通过手指轻轻按压触摸显示屏上有效的功能按键中心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如果按压触摸显示屏没有反应,请先将手指从触摸屏上移开之后再重新操作,并尽量用手指轻压功能按键的中心点,而不要太用力按压)。
请勿用硬物接触屏幕。
当你触按任何一个有效按键时,仪器会发出较短的“滴”的一声,并执行相应的功能,显示屏会有相应的变化,如选择的按键是无效状态,仪器会发出较长的“滴”的一声,仪器的显示屏不会有相应的变化。
“试纸”键可进行试纸项数的选择。
检查日期、时间、打印机的设定是否符合所需的使用要求。
用“设置”键,“打印”键可进行有关各项的选择。
新冠病毒尿液检测SOP
![新冠病毒尿液检测SOP](https://img.taocdn.com/s3/m/c53ac5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d.png)
新冠病毒尿液检测SOP1. 概述本文档为新冠病毒尿液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SOP)。
新冠病毒(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通过尿液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感染者的病情。
本SOP将指导实验室在进行尿液检测时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设备和试剂准备2.1 实验室应保证所有使用的设备均经过校准和验证。
同时,确保设备操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2 本实验所需的试剂应按照厂商规定的方法进行储存和保管。
确保试剂的有效期和质量,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试剂。
3. 样本采集和处理3.1 检测前的样本采集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 在进行尿液检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将样本离心并转移至干净的离心管中。
- 将离心管放置在离心机中,以合适的转速和时间进行离心。
- 抽取上清液并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 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以便后续处理。
4. 检测方法4.1 样本处理完毕后,可以开始进行尿液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检测板和试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加入样本和相关试剂。
- 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按照设备说明进行操作,进行检测。
- 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5. 结果分析和记录5.1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阳性:表示样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 阴性:表示样本中不存在新冠病毒。
- 疑似阳性:表示样本中可能存在新冠病毒,需要进行进一步确认和验证。
5.2 检测结果应准确地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包括样本编号、检测日期和结果。
6. 安全注意事项6.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6.2 使用带有标识的防护手套和实验室外套,以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6.3 处理样本和试剂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7. 废物处理7.1 操作结束后,废弃物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分装和处理。
7.2 废弃物应放置于专门的废物中,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sop
![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sop](https://img.taocdn.com/s3/m/ec59a4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png)
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sop题目:24h 尿标本的采集SOP实施部门:护理部编号:ND-TY-1.0-051 文件依据《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护理部主任首次发布日期年月日回顾日期修改日期年月日【护理目标】标本收集时间准确,尿液不发生变性,标本合格。
【操作重点步骤】1. 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
告知患者∕家属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 采集标本容器的标签上需注明采集的起止时间、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项目等。
3. 留取24h 尿标本从清晨7时开始至次晨7时止。
4. 清晨7时首先嘱患者排空膀胱并弃去尿液,同时记录该时间(该时间即为开始留尿时间)。
患者再解一次尿后即加入防腐剂,使之与尿液混合,以后每次先排尿于一清洁的容器内(如便器)再倒入标本容器中(减少标本被污染机会),至次晨7时排空最后一次尿液,即24h 尿液。
5. 记录总尿量,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送检。
【结果标准】1. 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 标本留取方法正确。
【24h 尿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进行的治疗2.患者排尿情况 3.患者心理状态4.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核对医嘱、患者姓名、住院号。
并根据“标本采集原则”进行核对,贴电子条形码于采集容器上如做尿肌酐、肌酐、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尿蛋白、尿微球蛋白、钾、钠、尿糖等定量检查,可测定24h 尿总量记录于化验单上,尿液充分摇匀后取出100ml 于留尿杯里送检,其余弃去告知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实施1. 容器贴上标签,注明采集的起止时间、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项目等2. 嘱患者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注明开始留尿的时间3. 患者解第一次尿后,即加入防腐剂,使之与尿液混合,以后每次先排尿于一清洁的容器内(如便器)再倒入标本容器中(减少标本被污染机会),至次晨7时排空最后一次尿液,即24h 尿液4. 记录总尿量,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送检准备物品1. 干燥清洁带盖大口容器(容量为3000~5000ml )2. 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备相应的防腐剂防腐剂选择:1. 24h 尿儿茶酚胺、尿钙、磷酸盐、草酸盐、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等定量测定时使用浓盐酸,用量为0.5~1ml ∕100ml 尿液或5~10ml ∕24h 尿液2. 24h 尿肌酐、尿糖、尿蛋白、尿微球蛋白、尿钾、钠、丙酮等系列生化项目的测定时使用甲苯,用量为0.5ml ∕100ml 尿液 3. 24h 尿醛固酮测定时使用冰醋酸,用量为5~10ml ∕24h 尿液4. 24h 尿钾、钠、钙、氨基酸、糖、尿胆原、胆红素等测定时使用10%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用量为0.1g ∕100ml 尿液5. 用于管型、细胞检查时使用40%甲醛,用量为1~2ml ∕24h 尿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sion U500尿液干化学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目的】保证尿液干化学过筛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质控品】商品化质控尿液或自行配制质控尿。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多项目尿液化学分析控制品】严格按尿液控制品使用说明书要求配制质控液。
严格按尿液质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不同厂商提供的尿液分析纸条反应性能不同,因此,用户需根据自己使用的试纸特性,须多次重复测定后确定结果范围。
【质控方法】1. 做好试纸带的质量管理。
2. 用高、低值两种质控尿与常规标本平行实验,结果用质控管理图记录。
3. 当发现质控结果不符时,除核查试纸带外,还应注意质控尿是否过期或浑浊,进行综合分析。
4. 在一天内最好使用同一份质控品,能用“正常”和“异常”两种质控物进行实验则更好。
5. 质控物某一膜块测定结果与“靶值”相差±1个膜块内为“在控”,否则相差±1个膜块以上的为“失控”6. 对尿液分析仪应选用技术性能优良符合要求的产品;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后对仪器做好全面清理、保养;使用期间定期校正,保证仪器处于最佳状态。
7. 对镜检质控可用自制细胞、管型质控尿可商品尿有形成份质控品每天随机用双盲法镜下计数是一次,观察并记录,与靶值参考范围比较,脱靶失控时即查找原因。
【尿干化学室内质控流程图】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在控失控开始进行标本测定进行第二步2.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使用新的质控物重新试验重新试验在控失控丢弃旧的质控物进行试验进行第三步3.配制新的质控物在控失控丢弃旧的质控物进行试验进行第四步4.开同一批号的新试纸带,并且用新的质控物在控失控丢弃失效的试纸带继续试验更换另一批号新试纸带重新试验在控失控弃掉全部旧试纸带用新对仪器进行检批号的试纸带继续试验修或重新校正EH2050BPLUS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目的】尿干化学过筛镜检标准化。
【适用范围】规范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
【适用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材料及设备】1. 收集标本的容器。
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由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应具备以下条件:[1]洁净、防漏、防渗,一次性使用[2]容积应>50ml[3]圆形开口的直径>4cm[4]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易于开启的密封装置2. 离心管。
适用于尿离心的试管应具备以下条件:[1]洁净,透明有足够硬度的塑料管/玻璃管(最好是不易破碎的一次性管)[2]有体积刻度(刻度应至少标明10ml、5ml、1ml、0.2ml)确保容积标准化)[3]试管低部呈锥形/缩窄形,以浓集沉淀物[4]有盖,以减少因尿液溅出/离心形成气雾的危险[5]无化学干扰物注:不推荐重复使用离心管3. 离心机。
作尿沉渣时,应使用具下列特征的离心机:[1]水平式离心机[2]有盖,当转子旋转时具备锁盖子的功能[3]离心时,机内温度15~25℃[4]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约400G左右公式:RCF=1.118 x 10-5 x R x N-2RCF:相对离心力(用G表示)R:半径,单位:cm(从离心机轴中央到试管底部的距离)N:每分钟转数4. 尿沉渣计数板。
尿沉渣的量和压(涂)片厚度是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在普通玻片上随意滴加的沉渣液加盖玻片,或不加盖玻片,都很难提供标准化的结果,建议逐步使用标准化的沉渣计数板。
5. 显微镜。
在尿分析实验室,应使用具有下列特点的高质量显微镜:[1]双目镜筒[2]内置光源[3]机械载物台,使玻片易于平稳移动[4]基本的物镜组(10X和40X)及目镜组(10X/12.5X)[5]如使用多台显微镜时,应用相同的物镜或目镜。
6.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配置多种类型显微镜(如:位相差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7. 自动化设备。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使用各类自动,半自动的尿沉渣分析仪作为尿沉渣分析,或用作过筛,但此类仪器必须经权威机构认可。
8. 计算机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单位,可用带计算机成像系统的显微镜、标准化的沉渣检测系统和相关辅助软件来自动处理结果。
但检查方法和尿沉渣结果报告方法必须标准化。
【尿沉渣镜检操作步骤】中华医学检验分会“血液学和体液学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尿沉渣标准化的建议》文件中明确规定操作步骤如下: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按下法操作:取混匀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400 x g,水平离心5分钟,吸去上清液,剩余沉淀为0.2 ml,混匀后吸20μl,滴在载玻片上,用18 mm x 18 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10 x 40)仔细观察,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LP)。
报告方式:××细胞/HP,××管型/LP。
逐步推行使用一次性尿定量检测板或自动、半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以每微升的细胞数(x x/μl)形式报告。
【尿沉渣的检查内容应包括】1.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型细胞等。
2. 管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等。
3. 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结晶等。
4. 细菌、寄生虫(或虫卵)、真菌、精子、粘液等。
5. 临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
Mission U500 尿液干化学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目的】规范尿液的干化学检测方法。
【本SOP文件适用范围】尿液检查的规范性过筛检测。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仪器校准】尿干化学分析仪应定期进行校正,校正是用配套的标准校正条或标准液对仪器进行测定,尿液分析仪只有在校正通过后才能进行检测,使仪器达到最佳状态,仪器的正常运转是取得实验结果的基本保证。
【尿试纸条的选择与保存】1. 原则上应使用配套试纸条,如选择其他厂家生产的代用试纸条,应选择与配套试纸条反应原理相同的试条,并做比对实验,认为无显著性差异才能使用。
一个医院内应使用同一种试条,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
2. 尿试条应保存于避光、干燥的环境下,瓶口紧塞,一次只取出所需的试条,并立即盖紧,多余试条不可再放回原容器中,注意不要触摸试条上各反应检测块。
3. 尿试纸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标本准备】1. 除有特殊要求外,门诊和急诊患者可留取随机尿,住院患者建议收取第天次晨尿。
2. 采取一次性尿杯收集尿液,尿量大于30ml,最好使用带盖的尿杯。
3. 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尽快送检,并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
4. 必须时需询问妇女的月经史,注意患者近期是否服用对尿液分析有影响的药物。
5. 对被污染的标本应重新收集。
【化学检查】1. 用干化学法检测时应注意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对化学成分检测灵敏度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还要注意药物对试验的干扰。
2. 干化学法属于过筛试验,必要时阳性结果应用确证试验复核。
各项目的确证试验如下:尿蛋白为磺基水杨酸法,尿葡萄糖为己糖激酶法定量[详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二版)],尿胆红素为Harrison法,尿白细胞,红细胞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3. 试验操作应严格按照尿试条和仪器的说明书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二版)进行。
【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以Uritest优利特100A/MA-4210A型尿液分析仪为例)按照程序安装好的尿液分析仪就可以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将电源开关POWER搬向“ON”,仪器的显示器显示出“88”,光学驱动器运动一次回到初始位置上,仪器进入自我检查程序约一分钟。
一分钟后显示器数字变为“00”,表示仪器在自我检查完毕,可进行使用。
但是,为慎重起见,一般情况下,每次工作前,都要让仪器在这种状态下预热5分钟然后使用。
(一)每天使用前,都必须用仪器随机附带的标准试纸条对仪器进行检查,该标准试纸条一式两条,装在一个塑料小盒中,一般情况下只用一条,另一条作为保存备用,标准试纸条要注意保存,不得污染,不得用手擦或用水及有机溶剂洗擦。
校正方法是:取出日常的一条标准试纸条,按下起始键(START),这时机内发出蜂鸣声“D”,计数器开始从“5”递减计数,在计数器到“0”时,再发出蜂鸣声“D、D”(正常测试时,这时应将试纸条浸入尿样中,但用标准校正仪器时,千万不能将标准条浸入尿样中),计数器从“29/59”向“0”方向递减,在递减到“20/50”之前,将标准条放入试纸条架上(要注意到头),这时,光学驱动部开始向前移动进行扫描取样检测,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后打印检测结果,整个系统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将打印结果与标准试纸条盒上的标准值相比较,其结果应与标准值一致,如果相符,则说明仪器正常,可以进行正常的检验工作,如果不符,可用另一条标准试纸条按上述的步骤重复一次,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仪器出现故障,会打印出TROUBLE字样,根据TROUBLE提示,查找对应的故障,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后再使用。
(二)输入起始标本序号:仪器每次开机时的标准序号都自动从“00”始,无须作为一个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只有在特殊需要(例如要重复测量某一个样品时)才进行这一步骤操作,按下“UP”或“UP-DOWN”组合键,观察显示器显示出所需的序号即可。
仪器的标本序号由“01~99”号,超过“99”号则再次从“00”号开始。
(三)试纸条及尿样标本的准备:将被检查者的尿样按顺序排列好,在天气较冷时,应将尿样置于水浴槽中维持在20~25℃的温度。
将试纸条从冷藏柜中取出,放置到室内并待恢复到室温时再将盖打开,取出所需数量的试纸条后,立即将盖盖好,以防受潮,小包装的试纸条最好当天用完。
(四)正常的标本测定操作程序:1. 每次只测定一个标本。
按下一次起始键(START),机内发出一声蜂鸣声“D”,显示器由“00”变成“05”,并到计数,在计数到“00”时,再发出蜂鸣声“D、D”,这时应立即将试纸条浸入待测量的尿液标本中(这个过程约2秒),并要求在显示器显示“28/58”时取出试纸条,在显示器变到“20/50”前放入到试纸条架上。
这时,光学驱动部会自动进行测量,约在30/60秒种内测试完毕,然后打印测定数据。
再次测定,必须重复上述过程,测定过程。
注意:*试剂块必须完全浸入尿样中。
*试纸条浸入尿样的时间应与蜂鸣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