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动力学研究_待续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教案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吸附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教案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吸附动力学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吸附动力学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在液体表面或液体与固体界面活跃积聚的分子,它们能够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或界面能,改变液体的性能和行为。
在化学教案中,学习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吸附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详细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以及相关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一、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1.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现象在液体表面或液体与固体界面上,表面活性剂能够积聚并形成一个吸附膜。
这种吸附现象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个部分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同时受到表面张力和胶束形成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基团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疏水性基团则倾向于与油脂分子或固体表面发生疏水作用。
2.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量吸附等温线是描述表面活性剂吸附过程的一种图形表示。
它反映了吸附剂浓度与吸附剂在界面上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可以分为不可逆吸附、可逆吸附和亲和吸附等几种类型。
吸附量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或摩尔浓度。
3. Langmuir吸附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是最常用的描述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假设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分子无相互作用,并且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
根据该模型,吸附等温线呈现出一个饱和吸附的曲线。
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动力学1. 吸附速率与扩散表面活性剂吸附动力学过程中,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吸附速率受到扩散的影响,它可以通过Fick扩散定律来表达。
Fick扩散定律描述了物质在浓度梯度下的传输速率,即吸附剂分子自由扩散到界面上的速度。
2. 吸附动力学理论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是描述表面活性剂吸附动力学过程的一种常用模型。
该模型假设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分子浓度之间存在一个饱和性关系,且吸附速率正比于吸附剂分子与界面的亲和力。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吸附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吸附动力学一、实验目的1. 熟悉滴体积法测定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方法2. 掌握从动态表面张力数据研究吸附动力学规律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原理处于吸附平衡状态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其本体相与表面层具有不同的组成。
现突然使表面迅速扩展,一部分本体溶液被迫进入表面层。
若表面面积增大的速率足够快,则在表面刚扩展时,表面层与体相有相同或相近的组成,但这不是平衡态。
随后会进行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本体相向表面层的扩散,经若干时间后到达新的吸附平衡状态,该过程称为松弛作用(relaxation). 对于发生正吸附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松弛过程中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时间而降低,其系列数值称为动态表面张力(Dynamic surface tension),换言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是指处在非平衡状态的表面在向平衡态趋近时其表面张力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表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由以下两个因素控制。
第一,在表面层与亚表面区(表面下紧挨表面的一薄层本体相溶液)之间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交换;第二,在亚表面区与本体相之间通过扩散所进行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交换。
如果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层与亚表面区之间的交换比扩散要快得多(交换能瞬时完成),则在动态表面张力向其平衡值趋近的整个期间,表面层与亚表面区之间实际上是处在平衡状态。
在且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表面层与亚表面区之间应用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将吸附量与表面张力通过一定的状态方程相联系。
此时吸附属扩散控制机理。
反之,若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层与亚表面区之间的交换比扩散要慢,则可以假设亚表面区与体相的组成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层在整个表面陈化过程中都不与亚表面区处于平衡态,吉布斯公式不能用。
此时吸附过程受表面层与亚表面区间分子的交换速度所控制,属迁移控制机理。
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所有中间状态,由于表面层与亚表面区之间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吉布斯公式也不能用,其吸附过程受各种动力学因素所制约。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动力学研究_续完
专论与综述日 用 化 学 工 业China Surfactant Deterg ent&Cosmetics第5期1999年10月专论与综述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动力学研究(续完)李干佐 牟建海 隋 华(山东大学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开放室,济南市,250100)接1999年第4期P273.4 混合动力吸附模型如果表面吸附或脱附速率比体相扩散速率慢或二者相当,即表面层与面下层存在吸附能垒时,扩散控制吸附模型就不能适用,而要用一个既考虑吸附脱附又考虑扩散的新的模型来讨论,也就是混合动力吸附模型。
一般情况下,吸附与脱附的动力学表示为[36]: d´(t)/dt=r+-r-=K a G(´(t))c(0,t)-F(´(t))(3-20)r+与r-分别为吸附与脱附速率,一般认为吸附速率r+与面下层浓度c(0,t)和表面浓度´(t)有关:而脱附速率r-只与´(t)有关。
K a为吸附速率常数。
当t→∞时,d´(t)/dt=0,则c(0,t)=F(´(t))。
3.4.1 动态吸附等温方程。
3.4.1.1 线性吸附由Henry吸附等温方程,得到:d´(t)/dt=K a H c(0,t)-K a H´(3-21)K a H,K d H分别为吸附与脱附速率常数,K H=K a H K d H此方程与Henry方程一致,仅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情况。
混合动力吸附由方程(3-1)(3-2)和(3-2)可得到:´(t)/´e=1-BB-A exp(A2Dt)erfc[A(Dt)1/2]+AB-A exp(B2D t)er fc[B(Dt)1/2](3-22)其中A≡K a H2D-(K a24D2-K d HD)1/2,B≡K a H2D+(K a2H4D2-K d HD)1/2当t较小时,´(t)/´e=K a H tK H[1-4K a H3(P D)1/2t1/2+…](3-23)当t较大时,´(t)/´e=1-K H(P Dt)1/2[1-K2H2Dt+…](3-24)可见,吸附初始阶段,´(t)与t成一定比例,这与扩散控制吸附模型中´(t)与t1/2成比例的结论是不同的。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表面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表面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目录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依据及背景 (2)1.2 泡沫研究的进展 (5)1.3 泡沫的应用 (7)1.3.1 泡沫在日化食品中的应用 (7)1.3.2 泡沫灭火 (7)1.3.3 泡沫在油田中的应用 (7)1.3.4 泡沫分离 (8)2 表面张力理论基础 (12)2.1 表面张力的定义和产生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表面张力的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表面张力的单位和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临界胶束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实验数据的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量__最大气泡法
=得:
c d RT dc T
由表格:
-0.29872C +1.65385 2C 2 5.38012 3C 3 6.64738 4C 4 RT
浓度 C (mol/L) 0.0437 0.0874 0.1311 0.1748 0.2185 0.2622 0.3059
Г(mol·m-2)
C/Г(m2/L)
3.1612E-06 13824.04 3.9301E-06 22238.57 4.0807E-06 32127.04 4.4633E-06 39163.85 5.0051E-06 43655.87 4.7096E-06 55673.22 1.6573E-06 184574.84
5 / 11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量
表面活性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分子会尽量 往表面分布,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在表面达到形成单分子的饱和 吸附层之前,随着正丁醇浓度增加,表面的正丁醇也随之增加,且增加的速率快 于溶液内部,所以Γ增大。当表面刚好形成单分子的饱和吸附层时,此时浓度差 达到最大,界面的吸附量Γ达到最大。
2 / 11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量
本实验的关键在于溶液浓度的正确性和所用毛细管、恒温套管的清洁程度。 因此除事先用热的洗液清洗它们以外,每改变一次测量溶液,必须用待测溶液反 复洗涤,以保证所测量的溶液表面张力与实际溶液的浓度相一致。并控制好出泡 速度,平稳的重复出现压力差。而不允许气泡一连串冒出。洗涤毛细管时勿碰破 尖端,影响测量。 温度对该实验的测量影响也比较大,实验中请注意观察恒温水浴的温度,溶 液须恒温 10min 再进行测量。 2.3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定用的毛细管一定要洗干净,否则气泡可能不能连续稳定的通过,而 使压力计的读数不稳定。 (2) 毛细管一定要垂直,管口要和液面刚好接触。 (3) 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因此要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4) 控制好出泡速度,读取压力计的压力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 压力差。
表面活性剂润版液动态表面张力变化规律
表面活性剂润版液动态表面张力变化规律艾海荣【摘要】用最大气泡压力法(MBP)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讨论了分子结构、浓度、温度对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结合印刷工艺要求,OP-10适合作润版液的润湿剂,添加浓度控制在0.1%,温度控制在20℃.研究结果可为润版液润湿剂的选择、浓度控制及润版液温度控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6)006【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版液;动态表面张力【作者】艾海荣【作者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802高速印刷中润版液应快速润湿印版空白表面以防上墨带脏,同时要确保以最少的水与油墨快速达到水墨平衡。
实践证明,油墨的表面张力是30~36mN/m,润版液的表面张力控制在35~42mN/m时,能够达到最佳的水墨平衡。
[1]对润版液来说,快速降低其表面张力至35~42mN/m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表面活性剂具有特殊的双亲性分子结构,容易在液固界面吸附而改变界面性质,从而大大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由于润版液中含有其他电解质,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离解为离子,稳定性高,耐硬水性强,无毒性,不挥发,所以选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其润湿剂。
[2]表面张力是液体的重要性质之一。
表面张力分为静态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
静态表面张力是指表面活性剂在界面达到吸附平衡时的最低表面张力,一般用临界胶束浓度 (cmc)时的张力γcmc表示。
动态表面张力是指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达到平衡吸附前某一时刻的表面张力,用dst表示。
[3]印刷是高速动态过程,所以研究润版液动态表面张力比静态表面张力更有实际意义。
在叶面施肥、农药用润湿剂等应用中有较多的关于动态表面张力报道,而印刷润版液中鲜有报道动态表面张力,杨永刚等研究的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版液配方中通过研究静态表面张力选择茶皂素作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表面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表⾯活性剂对溶液表⾯张⼒影响的实验研究⽬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依据及背景 (2)1.2 泡沫研究的进展 (5)1.3 泡沫的应⽤ (6)1.3.1 泡沫在⽇化⾷品中的应⽤ (7)1.3.2 泡沫灭⽕ (7)1.3.3 泡沫在油⽥中的应⽤ (7)1.3.4 泡沫分离 (8)2 表⾯张⼒理论基础 (12)2.1 表⾯张⼒的定义和产⽣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表⾯张⼒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表⾯张⼒的单位和⽅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临界胶束浓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表⾯张⼒的测定⽅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表⾯张⼒的测定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实验数据的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
恒温处理:将恒温水槽中的水加热至所需温度,然后将表面张力计浸入水中,恒温处理一段时间
测定表面张力:将待测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将表面张力计的测量头浸入溶液中,读取表面张力 值
03
等温吸附基础
吸附定义
吸附:物质在固体表面上 的富集现象
物理吸附:通过分子间作 用力发生的吸附
气体分离:利用等温吸附技术分 离混合气体,如氧气和氮气。
环境科学:等温吸附技术用于研 究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中的吸附行 为,有助于环境保护。
06
等温吸附研究展望
等温吸附理论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等温吸附理论,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拓展等温吸附理论的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环境科学、 生物医学等。 结合实验研究,提高等温吸附理论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分子间 引力与斥力平衡的结果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自收 缩应力的表现
测定方法
表面张力计法:利用表面张力计测量表面张力
悬液滴法:通过观察悬液滴的形状变化来测定表面张力
气泡压力法:通过测量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时的压力来测定表面张力 最大泡压法:通过测量液体表面产生最大压力时的气泡大小来测定表面张 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等温
吸附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
等温吸附基础 等温吸附实验 等温吸附应用 等温吸附研究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面张力测定
表面张力定义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所受 的沿表面切向的力
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性质、 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表面活性剂吸附原理
表面活性剂吸附原理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原理是指当表面活性剂与溶液接触时,在表面活性剂与溶液分子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一方面,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其中亲油基团可以吸附在油性物质中,而亲水基团则能够吸附在水分子中。
这使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组装为不同类型的聚集体,如胶束、膜片等。
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溶液中会受到溶液中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影响。
例如,亲水基团能够与溶液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等强的相互作用,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排列有序的结构。
吸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会在溶液表面层附着,并形成一个分子层,即为吸附层。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能够调节溶液表面的性质,如表面张力、界面活性等。
同时,吸附层的形成也会导致溶液表面的密度和粘度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原理是通过其分子结构的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溶液中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其能够在溶液表面形成分子层,从而调节溶液表面性质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溶液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和 van HunseI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得出与 Word-
Tordai 方程形式一致的方程(扩散系数不同),并用
来成功地解释了 Brij-58 溶液的 DST 数据。由此说
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若将胶束的影响归结为一定
吸附势垒的存在,胶束溶液的动态吸附机理亦可用
扩散控制模型描述。还有其他模型描述胶束溶液的
Dt #
(4)
b . t # 时刻,即 !( t )接近 !eg。在这种情形
下,次表面浓度接近于体相浓度,因此可不考虑 CS
的变化而将 t# 时的积分一。
! 由于 "Ct#
= C0 - CS = "
# 4 Dt
由 GibbS 公式有
(5)
d! = - IRT"dInC
(6)
在 t# 时,取 "C#0,通过计算可得出:
zgchenpubiicwhhbcn表面活性剂溶液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研究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本文简介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定义测定方法及吸附动力学对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讨论了浓度温度添加剂及化学结构因素对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
性剂单体在本体溶液与表面间的传递过程,从而对
吸附动力学产生影响。由于胶束溶液的动态吸附机
理十分复杂,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胶束溶液中动态吸附模型可近似用图 2 表示。
在预胶束溶液中,只存在表面活性剂单体在本体溶
液与表面层之间的扩散交换,在胶束溶液中,表面活
性剂单体和胶束均参与扩散。而且,根据 Aniansson
Li Bengang Chen Zhengguo!! (FacuIty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I Science of Hubei University,The Hu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第三章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
nBs A
单位面积表面层实际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上标s表示表面(surface),令A为溶剂,B为溶质。
定义:
B
nBs
nBl n lA
A
n
s A
Is called (relative) surface excess or
amount of surface adsorption (表面超额或表面吸附量)
l
F ST 2l
F
ST :
2l
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drop
3.1.1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在两相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于表 面的单位线段上,指向使表面紧缩的方向并与表面 相切。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表 示,单位是N·m-1。
=P0-Ps
3.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Young and Laplace Equation :
ps
1 R1
1 R2
R1,R2是弯曲面的曲率半径。
ps
2
R
若是球面, R1=R2=R
A (x dx)(y dy) xy
xdy ydx
Work (xdy ydx)
Work Pxydz
1. d / dc 0
非表面活性物质
1
如无机盐、不挥发 酸碱以及蔗糖、
甘露醇等多羟基 2
有机物的水溶液
3
2. d / dc 0
表面活性物质
0
c2
3. 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
短链脂肪酸、醇、醛 质能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 有机化合物。
3.4.1表面过剩和吉布斯等温吸附式
The Gibbs adsorption equation, in its most general form,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04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 上的应用
乳化与破乳
乳化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 液。乳化作用在化妆品、食品、制药 等领域广泛应用。
破乳
在某些情况下,如油水分离、废水处 理等,需要将形成的乳浊液进行破乳 ,使油水分离。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 改变界面性质实现破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定向 排列能够降低表面张力,使得液体更 容易润湿固体表面,提高液体的分散 性和乳化性。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等。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烷基硫酸盐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醚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等。
润湿与反润湿
润湿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表面与气体 或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固体表面容 易被液体润湿。在涂料、油墨、化妆 品等领域,润湿作用至关重要。
反润湿
与润湿相反,反润湿是指使已被润湿 的表面重新变得不润湿。在某些加工 过程中,如纸张涂层、玻璃镀膜等, 需要控制表面的润湿性,这时就需要 利用反润湿技术。
减阻与起泡
减阻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流体输送的效率。在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减阻 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起泡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泡沫。起泡作用在食品工业(如啤酒、奶制品等)、制药工业(如泡沫灭火 器、泡沫硬化剂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 上的研究进展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为什么能影响水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物质,它溶解于水中,将亲水基留在水中而将疏水基伸向空气,以减小排斥。
而疏水基与水分子间的斥力相当于使表面的水分子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抵消表面水分子原来受到的向内的拉力,亦即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溶液体系中才能表现出具体特性的物质。
在溶液浓度未达到临界胶囊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存在两种状态,部分表面活性分子在液体界面上吸附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里,亲油基团指向液面外空气,其原因是在分子液面或液体内部受力不同,若分子处于溶液内,所受各方面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其中有吸引力和内聚力,而在液面处就不同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受液体内部的引力,即水分子对亲水基的引力和空气的引力大小不同,且前者较后者大的多,同时亲油基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而无引力,所以分子被推向水面排列在液面上,当排列的分子数量足够多时,会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薄膜,这种现象是定向吸附结果,大部分液体-空气界面被表面活性剂分子-空气界面所取代,这样创造单位面积的新界面时,就要形成比水-空气界面所需要能量小,这就是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原因。
显然同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面处聚集愈多,浓度越高,表面张力降低得愈多,直到整个液面完全被表面活性剂分子所覆盖为止,表面张力降到最小值。
由于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不同,降低表面张力效果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值也不会相同,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的液体界面上,表面活性剂会发生以上的定向吸附现象,而且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都分别达到了较好的定向吸附效果,此时定向吸附作用越显著,降低张力或界面张力的效果更容易被观察到,对某些助剂,诸如,湿润剂、渗透剂、展着剂等降低表面张力非常重要。
因为其决定着使用时,制剂在作用物上的湿润作用、渗透作用、展着作用。
而对另外一些助剂如分散剂、乳化剂、可溶化剂等降低界面张力则更重要,这是因为界面张力越小,整个体系就越容易被分散和被乳化,从而自动形成悬浮剂或乳化剂的能力更强。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吸附和表面张力方程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吸附和表面张力方程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吸附和表面张力方程,是对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特性的定量研究。
其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表面拉力–吸附双重效应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由表面拉力控制表面吸附双重效应而有效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提高表面粘度和表面张力。
主要有如下几种:1、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提高体系的粘度和吸附性能。
2、表面活性剂的构型: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构型可以调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因此,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构型,可以进一步改变表面活性剂系统的表面吸附能力。
3、结合力:改变混合表面活性剂系统的结合力可以改变表面张力,从而影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吸附性能。
二、表面吸附–表面张力方程1、表面吸附–表面张力方程: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吸附–表面张力方程具有以下特点:a)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效应成正比,当表面张力增加时,表面吸附也会增加;c)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平衡面积有关,当表面活性剂体系变得疏松时,表面张力将减小。
2、表面吸附–表面张力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建立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观层重力原理基础上的分析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和解释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
通过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吸附效应,表面张力可以被有效地降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表面张力的大小。
三、结论在所探讨的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表面拉力可以有效控制表面吸附双重效应,从而改善表面特性,提高表面粘度和表面张力,与表面张力模型一起,可以用来解释非理想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特性。
物化实验十二: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摘要:利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出不同浓度(c)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σ),由σ-c曲线求溶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和单个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S)。
关键词表面张力吸附表面活性1.前言正丁醇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溶液表面张力下降。
而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液体所处的温度、压力、液体的组成共存的另一项的组成有关。
利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可以测量出某一温度时,一定浓度的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根据表面张力与气泡压力的关系,由σ-c曲线可以求出溶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和单个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S)。
2.实验部分:(一)实验原理:物体表面的分子和内部分子所处的境况不同,因而能量也不同,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向内的拉力,所以液体表面都有自动缩小的趋势。
如要把一个分子由内部迁移到表面,就要对抗拉力做功,故表面分子的能量比内部分子大。
增加体系的表面,即增加了体系的总能量:-W= △A ⑴当△A =1m 2时,-W =σ,即在等温下形成1 m 2新的表面所需的可逆功。
σ通常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或表面张力,表示表面自动缩小的趋势的大小。
表面张力是液体的重要特性之一,与所处的温度、压力、液体的组成共存的另一项的组成有关。
纯液体的表面层组成与内部组成相同,因此液体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会影响表面张力,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能升高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Gibbs 用热力学的方法推导出:Tc RT c ⎪⎭⎫ ⎝⎛∂∂Γσ=- ⑵ 式中Γ——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mol/m 2)σ——溶液的表面张力(N/m )T ——绝对温度c ——溶液浓度R ——气体常数 当Tc ⎪⎭⎫ ⎝⎛∂∂σ﹤0时,Γ>0,称为正吸附,反之,称为负吸附。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
? 表面活性物质之所以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的能力,这与它们的物质结构有关。
? 其共同特征是两亲性:
?一端为亲水性基团,如 -COO-、-OH、-SO3H等; ?另一端为亲油性基团 (又称为疏水基团,或憎水基
团),如有机物的碳氢链。例如硬脂酸钠 C17H35COONa,其中“ C17H35-”为亲油基团, “-COONa”为亲水基团;
6
? 其表面张力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希士科夫 斯基(Szyszkowski)提出的经验公式来描述。
?0 ? ? ?0
?
b ln?? c c? ? 1?? ?a ?
? 式中,γ0、γ与c如前;c0为标准态,即c0=1 mol·dm-3; a为溶质的特征经验常数,对不同
溶质值不同;b为有机化合物同系物的特征经
2.3 溶液的表面吸 附等温线
27
? 吸附等温线,也称Γ2~c2曲线,或者Γ~c曲线; ? Γ,吸附量 ? c, 溶质的平衡浓度 ? 可由希斯科夫斯基公式导出
28
29
30
31
32
2.4 表面活性物质 在溶液表面上定向
排列
33
? 同系物的各不同化合物, 例如具有不同长度的直 链脂肪酸,其饱和吸附 量大致是相同的。
? 其他因素相同时,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 大于离子型的。这是因为吸附在表面上的表面活性离子 带相同电荷,彼此存在电斥力,使其吸附层较为疏松。
38
? 加入无机盐可明显增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这 是因为更多的反离子进入吸附层,削弱了表面活性离子 间的电斥力,使其排列更紧密。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加入无机盐时对吸附量没多大影响。
?0 ? ?
γ(纯脂肪
b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动态吸附, 其中单一表面活性剂 体系作为重点讨论, 对混合体系和胶束溶液也进行了 初步的论述, 对提出的各种吸附模型的优缺点, 本文 作了详细的评论。 1 平衡表面张力与平衡吸附 1. 1 平衡表面张力
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气/ 液界面的动态吸附的第一 步是测量体系的平衡表面张力 ·e。表面活性剂中若 有杂质, 则其表面活性会受到影响。如果杂质的表面 活性比表面活性剂的低, 则少量杂质不会对平衡表面 张力造成显著影响; 但如果杂质的表面活性较高, 会
质的动态吸附, 由此来研究从它们的稀溶液中浓集有 用的物质。同样, 在极稀溶液( 1×10- 6 ~1×10- 3 ) 中, 用起泡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有用物质, 这也与 DST 有 关。总之, 在实际研究的体系中, 若吸附是快速进行 的, 则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比平衡表面张力更重要。
目前对动态表面张力和动态吸附的研究, 基本上 还处于积累实验数据, 提出理论假设和模型的阶段, 但对平衡状态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胶束化作用是影 响吸附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胶束的形成与分离是 快速动态平衡过程, 只有一毫秒到几秒钟时间[ 3] 。在 胶束溶液中, 单体表面活性剂的传递、扩散、吸附、脱
L ang muir 方 程。注 意, 此 处 ´m 的 数 据 可 能 与 L ang muir 方程中 ´m 值不一致。Fr um kin 方程尤其适 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21] 。
1. 2. 3 表面状态方程
Gibbs 公式与 Henry 方程联立, 便可得到理想稀 溶液表面状态方程:
P= Co - C= nR T K Hc= nRT ´
( 1-5)
P为表面压, C0 为溶剂表面张力。
Gibbs 公式与 L angm uir 方程相联系, w ski 方程:
P= nR T ´mln( 1+ K LC) = - nRT ´ln( 1- ´´m )
( 1-6)
若与 F rumkin 方程联系, 可得:
第一作者简介: 李干佐: 1938 年 3 月出生, 1960 年 7 月毕业于山东大学, 教授(博导) ,
电话: 0531-8564750 1) 山东大学实验中心
·21·
专论与综述
日 用 化 学 工 业
1999 年第 4 期
很大程度改变平衡表面张力值[ 14~16] 。一般单一表面 活性剂的平衡表面张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到临 界胶束浓度( cmc) 以上时, 达到一个稳定值。若在 cmc 附近出现最低点, 说明杂质的存在。M ysels 等人认 为[ 17 ] , 平衡表面张力可以在占主体的表面活性剂吸 附完成之后而高活性杂质吸附还不明显时测得, 如图 1。二元扩散控制模型指出[ 15] , 含 1% 高活性杂质的表 面活性 剂体系, 其表 面活性可能比 纯体系高出 100 倍。L unkenheim er 等人认为[ 18] , 随着表面活性剂的 提纯的进行, 体系达到平衡表面张力的时间逐渐缩 短, 图 2 就表明了这一点。
1—考虑吸附, 2—考虑脱附
图 2 辛酸溶液不同纯度时的动态表面张力[ 18]
1. 2 平衡表面状态方程
1. 2. 1 Gibbs 吸附方程 如图 3 的 ·-Csaa曲线表明, 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浓
度大于 cmc 时, 平衡表面张力几乎不变, 这是因为形 成了胶束, 而胶束对表面活性是没有影响的, 只有表
a 醇此处作表面活性剂对待
第4期 1999 年 8 月
专论与综述
日 用 化 学 工 业
China Surfactant Det ergent & Cosm et ics
专论与综述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 吸附动力学研究( 待续)
李干佐 牟建海 隋华1) ( 山东大学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开放室, 济南市, 250100)
其值约增大为原来的三倍。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m 随碳氢键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氧乙烯单元数目的增
加而减少, 而 K L 一般随氧乙烯单元数目的增加而增 加。由表中也可看出, ´m 变化不大, 为 1×10- 6m ol· m- 2 ~10× 10- 6 mol ·m - 2; 而 K L 变化较大, 为 10- 3 m3 ·mo l- 1~107 m3 ·mol - 1。。K L 值越大, 说明物质的
P= - nRT ´mln( 1+ K LC) =
-
1 2
n RT
A ´m(
´/ ´m)
2
( 1-7) 以上各状态方程都仅适用于没有形成胶束的表
面活性剂的稀溶液( c< cm c) 。 1. 3 平衡吸附参数的确定
表 1 中列出了由 L ang muir 吸附等温方程得到
的 ´m 与 K L 值。对醇而言, ´m 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而反映表面活性的参数 K L 变化为每增加一个 CH2 ,
´远小于最大表面浓度以及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的
类似气态的单层的情况。
对非线性等温线最一般的形 式为 L ang muir 方
程:
´=
´m
L C 1+ L
( 1-3)
´m 为最大表面 吸附浓度, K L 为 L ang muir 平衡
吸附常数。通常 ´m 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值, 实际中由
于溶液受最大浓度( cmc 或溶解度) 的限制而不能达
到 ´m 值, 一般在 cm c 上通过求最大斜率 d·/ dlnc 而
得到的最大表面浓度也小于 ´m。在浓度较低或 K LCn 1 时, L ang muir 方程可转化为 Henry 方程, 此时 K H = ´mK L , 因此 K L 与 K H 一样, 也可用于表征表面活性
剂的活性。
考虑溶质与溶剂在非理想表面的相互作用时, 多
´m×10- 6( m ol ·m- 2) 6. 0 6. 0 7. 0 6. 0 6. 0 6. 4 5. 8 5. 2 5. 2 2. 9 2. 5 2. 7 2. 5 2. 6 2. 6 2. 4 1. 9 1. 6 3. 6 3. 4 3. 1 7. 5 4. 4 1. 5 2. 9 3. 8 3. 7 10
K L ( m3·mol- 1) 5. 6×10- 3 2. 1×10- 2 6. 0×10- 2 2. 7×10- 2 9. 1×10- 1 2. 4 1. 6 1. 4 1. 4 5. 6×10- 1 2. 9×10- 1 1. 3 3. 6 1. 2×10 3. 4×10 1. 2×10 9. 4×10 6. 7×102 8. 3 2. 5×102 2. 8×102 1. 9×102 4. 6×103 1. 6×106 1. 5×103 4. 3×10 1. 8×102 1. 1×10- 1
表面活性越高, 这主要表现在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上。这个值一般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 20m N· m- 1 时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负参数 P c20 进行 表征。
1. 4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
Gibbs 吸附方程对二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 体系的稀溶液可写为:
dC= - RT ( ´A dlnCA + ´BdlnCB)
( 1-8)
´A 、´B 及 CA 、CB 分别是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浓度 及体相浓度。
由 C-lnc 曲线斜率可求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浓
度:
´A =
-
1 RT
(
C ln C A
)
C B,
T
表 1 不同表面活性剂吸附平衡参数[ 43]
( 1-9)
表面活性剂a 正丙醇 正丁醇 正戊醇 正己醇 正庚醇 正辛醇 2-辛醇 3-辛醇 4-辛醇
1-1 型离子表面活性剂, n= 1; 对不含电解质的 1-1 型 离子表面活性剂, n= 2。这个公式适用于表面活性剂 的稀溶液, 而对非理想溶液, 应该用活度 a 代替浓度 c。此方种也可用于分析丁醇在汞/ 电解质溶液界面以 及 n≥6 的醇( CnO H) 溶液表面的吸附[ 20] 。
图 1 不同纯度 SDS 的动态表面张力[17]
摘要 重点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 单体或预胶束溶液 中气/ 液界面 的平衡与动态的表 面张力和吸附情况。平 衡表 面张力的数据可 联系到 L angmuir 平 衡吸附等温方程和 Gibbs 吸附方 程; 介绍了 动态表面张力测量方 法与基本参数, 讨论了扩散控制吸 附模型与混合动力 吸附模型; 由 动态表面张力数据 可得到表观扩散系 数值, 并结合 吸附模型中, 可 得到动态吸附的各个参数( 如吸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 常数等) 。同时, 对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 动力学也作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胶束 平衡表面 张力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泡沫的
形成和稳定性、溶液的润湿性、涂料的流动性等。在某 些体系中动态表面张力( DST ) 比平衡表面张力更为 重要。例如, 摄影用的薄胶片的制备中, 要求感光材料 流速为 0. 35m ·s- 1 ~2. 03m ·s- 1, 为此研究表面性 能短暂变化( 时间范围为 10- 3 s~1s[ 1] ) 只能用 DST 测定。同样, 如果水溶性农作物杀虫剂的 DST 很低, 它就可以分散成很小的液滴, 从而更容易在叶面上铺 展, 因此用 D ST 测定值来筛选乳化剂[ 2] 。在三次采油 中, 驱油体系在油层毛细孔道中运行, 它与原油的接 触也是瞬时的, 动态界面张力( IF T ) 低的驱油体系, 其采收率高。动态表面张力决定了表面活性剂和蛋白
附与胶束是密切相关的, 胶束可看作一个活泼的存贮 器, 储存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 4~9] 。表面活性剂在水 中还可形成其它类型的缔合结构, 包括微乳液、囊泡、 溶致液晶等, 同样, 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表面活性剂 分子的存贮器[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