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部分:

1、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

(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他的教学论具有如下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3、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4、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课程概念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5.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答: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针对当时“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绝儿童的恶源的特点,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策略。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但这种自然发展并非与社会环境不相容,只不过前提是人的自然天性充分展开以后再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在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灵的自然发展依然可加速进行。

6、主动作业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特点:1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2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原理和事实。3作为科学的理解自然地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

7、“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技术兴趣”的追求。

8、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答:(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即教学的教育性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针对学生存在或提出的问题,从单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但同时强调课题作为学科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相应学科中的其他课题有系统联系。(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把掌握知识和培养智力结合起来。(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

10.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答:(1)基本性,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要求选择的范例能包含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2)基础性,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基础性原则要求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教授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3)范例性,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它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得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构化。

11.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答: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其功用指向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进行的基本保证。其中,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

于评价,目标既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和关键的决定因素,又是开发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的规范。正因如此,“确立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目标因素构成了课程开发的核心。

12、赞科夫的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的教学原则。适当的高难度能开发儿童的精神智力。

2以高速度进行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各方面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智慧。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原则。

13.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答: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它的基本特征如下:(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持排除各种有碍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它要求教学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14.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总的来说,教育目的包含着教育目标和课程与教学目标,而教育目标又包含着课程与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观点。因此,以何种教育哲学为依据,制定何种教育目的,就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然而,教育目的的提出都不过是一般的观念性的,虽对教育活动提出了一般的方向,但同日常的学校和班级中的教学实践并无直接的关系,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它必须具体化,使之成为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育评价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教育目标,来指导教学实践。

15、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答:教育目标有五种功能:(1)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2)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3)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4)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5)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

16.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就课程与教学目标而言,其功能主要包括四方面:(1)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判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什么方法最有价值”均应以课程与教学目标作为重要依据。(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把课程组织为怎样的类型,把教学组织为怎样的形式,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课程与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反映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因此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创造性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过程。(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课程与教学评价即是用一种标准对课程与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而课程与教学目标则是这种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

17、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答:(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目标分类学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较高级的目标建立在较低级的目标的基础之上并包含了较低级的目标。(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这样便于操作,也能够进行客观的交流与评价。(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不论哪一门学科,不论哪一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构作为框架,填入相应的内容。

18.就目前看来,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贯彻的原则是什么?答:(1)民主性原则。在将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究竟是谁的需求?是社会不利阶层的需求,还是社会优势阶层的需求?在“大众主义”时代,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社会需求应体现社会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原则。(2)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国际化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具有国际视野,应把本社区、本国家、本民族的需求与整个人类的需求统一起来。(3)教育先行原则。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具有了新质规定,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句话,“教育先行”是新时期教育的新质规定。这意味着教育不仅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超越当下的社会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预示新的社会状态。这样,课程与教学目标就不仅只是反映当下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反映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19.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答:大致包括四个环节:(1)确定教育目的。它是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的,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0.“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答:“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超越论”的基本观点。

21.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答:概括地说,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2)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3)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即确定作为课程内容的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三者之关系,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取决于特定的课程价值观;(4)确定课程内容,即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

22.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是什么?答: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它的本质:(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虽然存在着“一般性教学方法”,从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对人的心理过程的认识中可以引申出教学方法的一般要素和规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要素和规范要真正对教学过程起作用,还必须与特定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反过来,教学方法也会影响教学组织。所以,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也是内在统一的。

23.课堂讨论的性质及组织策略是什么?答:课堂讨论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充满着“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在这里,学生不仅注意教师方面,学生之问也彼此直接联系而开展活动。在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因为,良好的讨论习惯与规范,既能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力与情感价值的讨论氛围,又能使讨论过程井井有条、保证效率。而且,它的建立也标志着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水平。24.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涵义及价值。答: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它的教育价值表现在:(1)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因为只有经过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技能才能更深刻、更持久地保持。(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当学生面临自己真正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