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 导学案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的策略(2)(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导学案)

一、引入(5分钟)

1.让学生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入本节课的讨论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25分钟)

1.提出问题: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时,我们该如何解决?

2.小组讨论:请同桌讨论一下你们解决难题的方法,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3.分享策略:请几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总结出的有效策略,并与全班讨论交流,并请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策略的原因,如何更好地运用策略解决难题。

三、展示(10分钟)

1.召唤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业解题思路和策略,并与全班一起探讨他们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并请老师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2.老师提供一些常见的有效策略,如:画图、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等,并请同学们用自己解题的例子来运用这些策略。

3.老师邀请学生总结并分类这些有效策略,并让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总结(如:类别划分、推理方法、运用技巧等)。

四、练习(15分钟)

1.小组活动:请同桌合作完成几道有难度的数学题,并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策略进行解题。

2.个人答题:请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道数学问题并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策略进行解题,老师可以根据情况提供一些辅导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回顾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2.师生互动,提出一些对于本节课程的评价和反馈,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5分钟)

1.请同学们设计一道数学问题,要求答案必须有多种方法,并用Markdown格式写出解题过程和运用的策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组内评价

1.判断。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1800米/分,“1800米/分”表示这列火车每分钟行驶1800米。()

(2)小莉5分钟走了325米,小明10分钟走了1千米,小莉走得快。()

(3)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大约是80千米。()

(4)小红8分钟步行了8000米。()

2.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3.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1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1. 知识点回顾

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认识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

1.1 加减法

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加减法,并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学习加减法,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2 数字大小比较

在数学中,比较数字大小是一个基础性操作。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比较数字的大小,比较各种形状的大小等。下学期,我们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 学习目标

•掌握正整数的加、减法

•掌握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问题解决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并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1 问题一:我不懂加减法怎么办?

对于加减法不熟练的同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白纸上画图模拟加减法的过程

2.找同学或老师请教

3.查阅相关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3.2 问题二:数字大小比较太难怎么办?

数字大小比较需要我们具备对数字的概念和认识,也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经常比较数字大小,亲手绘画各种形状图形并进行大小比较

2.首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3.经常查看相关数学规律和知识,例如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大小比较

3.3 问题三: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

1.若要拿到10元钞票,需要用多少张5元钞票兑换?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掌握从问题出发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帮助学生养成从问题出发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会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 5 个水果,小红有 3 个水果,那么他们两个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讲解思考问题的方法(10分钟)

1.首先学生需要看懂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

2.其次,学生要尝试想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3.接下来,学生需要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

4.最后,学生需要进行检查,确认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

3. 案例分析(15分钟)

老师会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教孩子们如何运用刚才讲解的思考方法。例如,如果这道题的答案是 8,那么学生需要先看懂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再依次确定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再进行检查。如果解决过程出现错误,那么需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4. 情境模拟(15分钟)

老师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老师会给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来查找答案。

5.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从问题出发的思维方法。并强调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五、课后作业

1.假设小明有 3.1 元钱,小红有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总复习: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本次总复习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复习和巩固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确保能够熟练运用;

3.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次总复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

1.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数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三、学习内容

1.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数学运用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里会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1. 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要想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这个问题在问什么,需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做以下几个步骤:

1.读懂问题,找出关键词;

2.确定问题的内容和限制条件;

3.认真分析问题,思路要清晰。

1.2. 列出解题方案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要列出解题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列出一些经典的解题方法:

1.模拟推理法:模拟问题中的场景或过程,进行推理和计算;

2.反向思维法:从已知结果出发,反着推导问题的答案;

3.数学建模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

4.分析比较法: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推出问题的解答。

1.3. 实施解题方案

在确定好解题方案后,就需要开始实施方案了。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数值精度和单位的转换;

2.尽可能使用计算器或电脑辅助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72

页例8,组织学生获取

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解决此题需要用到的

知识。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制订解题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

“先……,再……”把

自己的计划表述清楚)

4.组织学生尝试列式

计算,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汇报解题

的方法,并交流算法。

6. 回顾与反思。

(1)引导学生检验结

果是否正确,并汇报检

验方法。

(2)组织学生共同回

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

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

法。

1.读题,收集信

息,明确已知条件

和要解决的问题。

2.经过讨论明确:

此题与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面积计

算的知识有关。3.

小组合作,制订解

题计划,并清晰地

表述自己的计划,

明确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

4.独立完成,写出

解决问题的过程。

5.汇报解题方法,

并在全班交流。

课本、报刊杂志中

的成语、名言警句

等俯首皆是,但学

生写作文运用到

文章中的甚少,即

使运用也很难做

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没有彻底

“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每天

花3-5分钟左右的

时间记一条成语、

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

板的“积累专

栏”上每日一换,

可以在每天课前

的3分钟让学生轮

流讲解,也可让学

生个人搜集,每天

往笔记本上抄写,

教师定期检查等

等。这样,一年就

可记300多条成

语、300多则名言

警句,日积月累,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

米,宽3米。如果每平方

米种4株花,那么这个花

坛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花?

6×3×4=72(株)

答: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

72株花。

3.食堂的地面长15米,

宽8米,用长5分米、宽

2分米的瓷砖铺地,一共

三年级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三年级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现在新课程最大的不同是不再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正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所以本单元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连乘连除”。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检测、评讲2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面积:解决问题》公开课导学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面积:解决问题》公开课导学案_1

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书72页例8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将生活中“铺地砖”等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收集数学信息的需要,主动收集、提炼信息。

2.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并在自主解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3.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阅读、分析,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大面积÷小面积”、“每行块数×行数”等方法的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大面积与小面积”、“每排个数与排数”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发需要

钟老师家最近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我准备先把客厅铺上地砖,一共要买多少块地砖呢?

学生大胆猜测,引发质疑:光猜行吗?

师:怎么办?你想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客厅面积、地砖大小(面积)......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过渡:工人师傅刚好在测量。

1.阅读与理解

出示零散的对话信息:“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生说信息,师板书。

2.分析与解答

①设定计划,独立解答

追问: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准备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抽问。学生表述解决计划。

师:这个方法能不能解决,我们还得试试看。

学习提示:1’你准备怎么解决?先求......,再求......。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尝试解决,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3’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再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解决(导学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解决(导学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解决(导学案)

一、知识准备

1. 反思

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你还记得吗?请自己在草稿纸上练习一下。

2. 目标

本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掌握这个技巧后,计算会变得更加简单,快速。

二、学习过程

1. 概念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将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比如将284除以6,如何快速求出答案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整除、不整除、余数等相关的概念,先来做一遍概念思考训练。

请你自己思考,下面的词语和概念间有什么关系?

•整数

•除数

•被除数

•商

•余数

•每一个数都是一位数

请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讨论,整理出它们间的关系。

2. 运算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以284÷6为例,首先写下题目,如下:

284÷6 =

接下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计算:

1.先将6乘上一个整数,使得乘积比284小,但尽量接近284;

2.然后将6乘上这个整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3.计算284和这个数之间的差,即余数;

4.如果可以整除,余数就是0,此时商就是两个数相除的积;

5.如果不能整除,将余数带到下一位进行运算,即将余数乘以10,然后继续按上面的步骤计算;

6.直到所有的数字都计算完毕,得到结果为:284÷6=47…2。

运算过程如下:

47

______

6 | 284

24

___

64

60

___

4

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结果。

三、思考拓展

1. 思考题

下面的题目,请自己思考一下并计算出答案:

1.436÷7=?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知识点一:聚会问题

题目描述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决定一起去聚会。聚会的日期是在这一个周末内,如果当天小明不能去,那就只能取消整个聚会了。于是,小明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一个人提供几天可以参加聚会的时间段,然后小明再综合一下来安排聚会的日期。请问,聚会最短需要等待多少天呢?

解题思路

对于这类聚会问题,常用的思路是先列出每个人都可以聚会的时间段,然后将这些时间段汇总起来,再找出其中最长的不重叠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就是聚会期间人数最多的时间。因为每个人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参加聚会,所以聚会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举行。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无法满足人数需求,就只能等下一个最长时间段。

解题过程

1.假设小明想与其他3个朋友聚会,分别是小红、小兰和小米。每个人都提供了自己可以聚会的时间段,见下表。

名字时间段1时间段2时间段3

小明4~56~78~10

小红3~69~1214~15

小兰2~45~811~13

小米1~57~89~11

2.将所有时间段汇总起来,并按照开始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15

24

36

45

58

67

78

810

911

912

1113

1415

3.找出其中最长的不重叠的时间段,即5~8,这个时间段就是聚会期间人数最多的时间。

4.如果在5~8这个时间段内无法满足人数需求,就只能等下一个最长时间段。

知识点二:海绵宝宝追火车问题

题目描述

海绵宝宝在海底玩耍,突然发现一辆火车从他面前开过去了。他想知道这辆火车的速度,但他没有任何计时工具。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开始追火车,直到追不上为止。假设海绵宝宝能以10km/h的速度跑,火车的速度是X km/h,火车行驶的距离是Y km。问海绵宝宝最多能追多长时间的火车?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2)》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2)》导学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2)导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搜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两方面:

1.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做好铺垫。

本节课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温分数的内涵,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学生有了上面的经验,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巩固强化中完成教材100页例1,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涂一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一个事物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问题的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旧知。

(1)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

并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说一说34和57

各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

数的知识——认识整体的几

1.(1)说出自己喜欢

的分数,并说一说分数

的各部分名称。

(2)交流汇报34和

57所表示的意义。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

的任务。

1.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2)

分之几。

答案:1

4

1

2

探究新知。(25分钟)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导学案

7 解决问题(一)

预习指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在○里填上“>”“<”或“=”。

38×7○280 596×4○2400 841×6○4800

472×3○1410 85×8○680 723×5○3600

2.教材第70页例7。

(1)思路分析。

每张门票8元,29人就是29个8元相加,用乘法计算,数量关系式是每张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列式为( )。求出结果后再和( )元做比较。

探究解题方法。

①估算。

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比( )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

29看作30 ( )×8=( )

29×8≈( )(元)

30比原数看( )了 29×8<( ) ( )<250,带( )元够。

②认识“≈”。

“≈”是约等号,读作( ),它是由两条一样的波浪线组成。( )常用来估算所得的近似结果。

(2)解决问题。

( )×( )≈( )(元)

( )<( ) 答:带250元买门票( )了。

3.选一选。

小小音乐启蒙班要买一些幼儿乐器。张老师带了240元钱去乐器店。买6个,够吗?

买3个,够吗?

每日口算

20×7=70×9=400×7=200×5=230×5=

320×4=150×7=450×2=610×5=330×4=

答案:

1.<<>>=>

2.(1)29×8250①25030240240大240 240250②约等于≈

(2)29×8≈240240<25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

问题》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陷入盲目的境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在理解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组织学生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并交流数图形的过程。

2.导入新课。

1.数出图形的个数,全班交流数图形的方法。

2.准备学习新课。

1.填一填。

(1)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交流获取的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此问题需要的条件和相关知识。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画示意图等方法制订解题计划。

4.组织学生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5.分小组讨论,并汇报解题的方法。

6.组织学生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

方法。

1.看课件,收集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解决问题(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解决问题(1)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导学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三年级

数学下册(苏教版)

课程背景

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三单元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会运用分析问题、抽象问题、转化问题、归纳总结等策略解决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什么是问题解决?

•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哪些工具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什么是分析问题?

•如何分析问题?

抽象问题

•什么是抽象问题?

•如何抽象问题?

转化问题

•什么是转化问题?

•如何转化问题?

归纳总结

•什么是归纳总结?

•如何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引入: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总结,分享不同的问题解决工具和策略。

3.教师总结提问: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分析问题、抽象问题、转化问题、归纳总结等策略。

第二课时

1.教师引入:回顾上节课的讨论和总结,引入分析问题的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讲解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应用,学生进行分析问题的实践活动。

3.教师总结提问:课堂讨论,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课时

1.教师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分析问题内容,引入抽象问题的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讲解抽象问题的方法及应用,学生进行抽象问题的实践活动。

3.教师总结提问:课堂讨论,总结抽象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课时

1.教师引入:回顾上节课的抽象问题内容,引入转化问题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过程】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二(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案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1.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 )×( )=( )(人); 再用( )×( )=( )(人)。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 )×( )=( )(人);再用( )×( )=( )(人)。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 )×( )=( )(人);再乘以每行的人数,用( )×( )=( )(人)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达标测试】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星期(7天)跑多少米?

(3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归纳小结 我的收获】

【学习反思】

【学习目标】

2013-2014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制:张蓉 审核: 授课教师:

1、让生进一步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课本102页,第5、 6题,生独立解决,讨论订正: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习过程】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1.听算

小组内由组长组织以结对子形式进行听算,拟定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范

围内。

2. 看图,解决问题。

探 究 案

【合作交流 展示质疑】

1、学校图书室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可放8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放多少书?

2、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3、看图,解决问题。

4、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对子说,组内说,全班说。

【达标测试】

1、水果店运来香蕉多少千克?

35千克是橘子的4倍是梨的3倍

2、

我家五口人去公园玩,大人票是每人15元,儿童票是每

人7元,我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归纳小结我的收获】

【学习反思】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013-2014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张蓉审核:授课教师:

2、会用两步除法或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探讨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过程】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6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人?

2、960个杯子,每6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以上两题你是什么方法解决的?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探究案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1、观察例题图(60个人表演团体操)

(1)我知道了有60个人表演团体操,他们平均分成了()个大圈,每个大圈又分成了()个小圈。

(2)每个小圈的人数相等吗?

2、怎样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

(1)要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可以先求

再求

(2)列式:()÷()=()(人)这一步求的是

()÷()=()(人)这一步求的是

也可以列式:()÷()=()(人)这一步求的是

()÷()=()(人)这一步求的是(3)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说说你的方法。

3、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个装一箱,能装多少箱?

(1)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要求能装多少箱,你是怎么想的?

(3)你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吗?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

综合算式: 方法二:

综合算式: 【达标测试】

1、9600千克货物,两辆车4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方法一:( )÷( )=( )(千克) 先求

( )÷( )=( )(千克) 方法二:( )÷( )=( )(千克) ( )÷( )=( )(千克) 2、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① ( )÷( )=( )(只) ( 答: ②( )÷( )=( )(只) ( 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③说说你是先算什么的?每一步式子求出的是什么? 【归纳小结 我的收获】

【学习反思】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活动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