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凯瑞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评价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基于迪克—凯瑞模式教学系统开发模型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7卷第3期2012年3月Vol.7No.3Mar.2012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基于“迪克—凯瑞模式”教学系统开发模型分析法庄胡蝶,翟卫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许多高校的非会计专业都相继开设了会计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
结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实际调研现状,基于“迪克—凯瑞模式”教学系统开发模型分析法,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师德及专业技能以及考核方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迪克—凯瑞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庄胡蝶(197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许多高校都将会计课程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非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然而,非会计专业培养的毕竟是各自专业的人才,其对会计知识需求的面和度都不同于会计专业人员。
因此,应传授给非会计专业学生什么样的会计知识,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会计,怎样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思考的问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调研笔者于2011年9月下旬,调查了某学院2009级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非会计专业近10个班级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其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爱好;二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395份,回收率87.8%。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第一,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了解度及兴趣。
93%学生在学习会计之前都对该课程不甚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会计课程重要性的感性认识。
大部分学生对会计课程还是很有兴趣的,只是他们并不了解会计与本专业的深层关系。
迪克-凯瑞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模式迪科-凯利(Dick & Carey)模式(如下图)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
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
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迪克-凯瑞模式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cb a (或a :b=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
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Dick&Carey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现代教育技术刘张周读完Dick&Carey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纠正了我对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一些错误的认识。
例如,通过对本模型的学习,我对“系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系统的理解仅仅是知道系统的基本特征(动态性)。
本书对系统的解释通俗易懂,即是相关部分的相互作用的集合。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确定是否达到了目标。
在教学系统化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的机制,而且还要有在教学失败时能够及时修改的机制。
迪克凯里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九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上一部分的输出又会成为下一部分的输入。
比如,在评价需求确定目的阶段,输入信息是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分析等,输出信息则是所确定的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目的又是教学分析、学习者和环境分析的输入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经过不断修改,最终输出的产品是一个能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广义范畴的教学设计。
书中提到,在进行这一系列步骤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的。
没有唯一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只有更适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模型。
所以在真实情景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该模型进行设计。
书中的迪克凯里模型既是基于理论和研究的,也是基于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的。
经过个人分析,书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在模型中的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行为目标或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的目标,即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编写绩效目标,教学策略开发,修改教学等也反映了行为主义“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后继行为”的观点。
2. 教学目标分析中能力分类依据的是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教学策略设计的步骤也来自于加涅的理论。
迪克——凯瑞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评价
作者: 尹玉忠 楚永涛 曹刚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出版物刊名: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76-78页
主题词: 教学设计模型 系统方法
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的构成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利用该模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对该模型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在学习借鉴该模型所包含的系统化思维方法同时,又要注意把该模型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开发出适合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型。
Dick-carey教学设计模型
Dick-carey教学设计模型A systematic process of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above through identifying an instructional goal, analyzing the audience and their needs, developing instruction to meet those needs, and evaluating the instruction.Dick-carey是⼀个回答上⾯的问题,确定教学⽬标,分析观众和他们的需求,开发指令并满⾜他们的需求,并且评估⼀个系统的过程。
Stage 1. Instructional Goals* Instructional Goal: Desirable state of affairs by instruction* Needs Analysis : Analysis of a discrepancy between an instructional goal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or a personal perception of needs.Stage 2. Instructional Analysis* Purpose : To determine the skills involved in reaching a goal* Task Analysis (procedural analysis) : about the product of which would be a list of steps and the skills used at each step in the procedure*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alysis : about the mental operations used by a person who has learned a complex skills* Learning-Task Analysis : about the objectives of instruction that involve intellectual skills Stage 3. Entry Behaviors and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Purpose :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 required enabling skills the learners bring to the learning task* Intellectual skills* Abilities such as verbal comprehension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Traits of personalityStage 4. Performance Objectives* Purpose : To translate the needs and goals into specific and detailed objectives * Functions :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instruction related to its goals.Focusing the lesson planning upon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f learning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of learner performanceAssisting learners in their study efforts.Stage 5.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Items*To diagnose an individual possessions of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for learning new skills *To check the results of student learn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a lesson*To provide document of students progress for parents or administrators*Useful in evaluating the instructional system itself (Formative/ Summative evaluation)*Early determination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before development of lesson plan and instructionalmaterialsStage 6. Instructional Strategy* Purpose : To outline how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will relate to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objectives *The best lesson design : Demonstrating knowledge about the learners, tasks reflected in the objectives,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trategiese.g. Choice of delivering system.Teacher-led, Group-paced vs. Learner-centered, Learner-pacedStage 7. Instructional Meterials* Purpose : To select printed or other media intended to convey events of instruction.* Use of existing materials when it is possibl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otherwise* Role of teacher : It depends on the choice of delivery systemStage 8. Formative Evaluation* Purpose : To provide data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To revise the instruction so as to make it as effective as possible for larger number of students* One on One : One evaluator sitting with one learner to interview* Small Group* Field TrialStage 9. Summative Evaluation* Purpose :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 as a whole* Conducted after the system has passed through its formative stage* Small scale/ Large Scale* Short period/ Long period这种教学设计模型共分为了九个阶段:第⼀阶段:教学⽬的。
迪克凯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迪克凯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摘要:教学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当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
知网中的论文多是论述教学设计流程中各模块的功能、作用,没有深刻剖析教学设计的各个模块到底该做些什么。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迪克凯里模型为例,列出了从10个模块的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做好教学设计,并整理了一线教师对迪克凯里教学设计评价的资料,理性的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做好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型;优势所在;存在问题;现阶段,一线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专家认为多是课堂无趣,难以吸引学生,究其根源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做好。
教学设计有许多模式如,五星教学设计、自然教学设计、联通教学设计等等,论其经典要数迪克凯里的教学设计。
但教师大都是理论家,在设计教学时就一塌糊涂。
原因是教师并未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不知道每个模块下要做什么。
基于此,本文细述如何做好十个模块,先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设计,再进行教学设计。
一、迪克凯里教学设计模型概述迪克凯里教学设计模型运用系统化方法,强调任务过程中的每一步作为下一步的条件,对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反馈进行检测,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对该过程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在教学前,先进行需求评估以确定存在绩效差距,针对绩效差距再找出教学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意在判断是否必要进行教学设计,“有必要”则编写教学目标。
首写出教学目的;其次,达到目的后,将能做什么;再次,将所想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并排序,尽量用一句话清晰地告诉学习者要做些什么。
2.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确定教学应该包含的技能和知识。
教学分析对教学目的、从属技能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教学目的是让学习者证明他们已经完成了目的,他们必须要能做什么?而从属技能分析让学习者知道“必须已经具备什么知识,只要再有少量的教学,就能学会这个任务”。
让学习者清清楚楚的去学。
为了更好地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学习者,多采用教学分析流图的模式。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
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
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
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 - 反应过程进行。
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系统、系统方法)。
该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理论基础)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了解)①构想:1899年全美心理学协会上,杜威提出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②实践:二战、工业革命。
③理论形成:布卢姆、加涅等(50、60年代)④学科建立:系统科学的引入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军队、工业、公司培训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全民社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4.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Classroom-focus;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Product-focus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System-focus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定性理论学科第二节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一)过程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模式)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相比特点:吸取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内容的重要影响。
迪克和凯里,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和凯里,系统教学设计模式两种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比较和启示概述模式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化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么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数百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产生,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构成要素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从涉及的步骤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我们认为,传统ID模式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两代,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标志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传统ID的四种理论基础中,除学习理论之外的其余三种在所有ID模式中的体现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即这三种理论对所有ID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只有学习理论在不同ID模式中的体现才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作为ID模式发展的“分代原则”才是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迪克—凯利模式“是ID1的代表性模式,由W.Dick和L.Carey于1978年提出,见图1这一模式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系统性强,步骤和环节环环相扣,易于操作ID2的代表性模式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由P.L.Smith和T.J.Ragan于1993年提出,见图2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史密斯-雷根模式是迪克-凯瑞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二者各有特点,又有继承和创新一、介绍ADDIE模式A(Analysis)、D(Design)、D(Development)、I(Implementation)、E(Evaluation)模式,也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模式分析阶段主要是确定学什么的过程,主要是确定问题,识别问题的来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法;设计阶段是确定如何学的过程,如确定目标、教学计划;开发阶段是创作和生产材料的过程,如开发流程图、计划;实施阶段是在现实过程中设置项目的过程,包括教师培训、尝试、实际教学的交付;评估阶段是确定教学的合适程度的过程,包括评估毕业生、修正行为、衡量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该模式是一般的目的模式,在创建教学产品上最有效,在程序设计上也是最适合的二、两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介绍1、迪克-凯瑞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该模式坚持系统观的哲学理念,目的是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成分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相当于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环节之间必须有效的互动合作,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2、斯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来自:海达范文网:迪克和凯里,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本人又曾是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三、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1、相同点两个模型都由三部分组成由图1可见,迪克-凯瑞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与图2比较不难看出,图1中的左、中、右三模块正好与图2的上、中、下三模块相当,而且各模块中方框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依次为分析、设计和评价模块中的大部分概念也相同如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编写测验项目、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开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其含义在ID1和ID2中都基本相同2、不同点分析模块在图1中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绩效目标”表述;而在图1中则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框,与此同时,还取消了图1中较为具体、琐细的“绩效目标”表述框显然,这一改进不仅使图1的“教学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设计模块在图1中有关教学策略部分只笼统地提到要“开发教学策略”,至于开发哪一类教学策略并未说明;而在图2中则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的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在上面两种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在上述三类策略中,由于“教学组织策略”涉及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最快地理解和接受各种复杂的新知识、新概念,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有关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所以对这一模块的扩充就不仅仅是对以前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在内容上的补充,而是将使该模型在性质上发生改变——由纯粹的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发展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评价模块在图1中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在图2中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框置于教学评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就使图2的模式显得更为科学四、两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存在的不足1、二者均是以“系统方法”作为指导,但系统的方法强调必须把握整体,而实际中所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方面还存有很大的问题,设计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存在差距,特别是前端分析中,问题可能极为复杂且须考察的面很广,这给系统方法的运用带来很大困难2、“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模式本身简化了很多细节,而实践中这些细节可能对设计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由于教师对情境的感知、对问题的理解、所采取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动态性,而设计结果则是在这种动态性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设计的结果也就包含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模式运用中会存在着机械与僵化现象五、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给我们的启示这两种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应该考虑到当时的教育状况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科要求这两种教学设计模型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理性模型,在教学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结合具体使用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模型都分为10个模块,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对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技能分析只在单元开始前进行,每一节课只是应用其中一个部分任何教学设计模型都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灵魂,不同的学习理论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思想从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我们已经有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对学习的看法,根据人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本质认识的不同,我们在选择具体教学策略上也应有所区别在使用这两个模型感到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没有充分时间按照模型所提供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大家也知道模型提供的方法比较科学,但寻找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内容、实施评价反馈等等,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该模型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每一步都要形成相关书面材料或图表,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是在头脑中形成大致想法,在实际操作上并不会划分的那么细在对学习者的评价反馈部分,我们也是采取了较一般的形式,甚至简略或省略了这一步这些都是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学设计这些步骤太繁琐,不符合我们的操作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发出适合我们现实操作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式;另一方面,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实际操作太依赖经验,这样势必会导致主观因素太多,使教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和移植性六、结束语现在教学发展趋势已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重视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然而,由于受经济发展、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素质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前一段时间里,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还是我国各级教学领域首选的模式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应思考和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虽然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具有种种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广大教师进行的是经验式的教学设计大都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模式比理论更具体,比实践更抽象,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是一种比较简约的理论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理论的一种简洁再现比较典型的设计模式有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肯普模式、迪克-凯利模式、瀑布模式等一、内容提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二代”,以及教学设计模式的各种类型1.教学设计模式的和功能⑴含义模式,通常是指可以使人模仿的系统化的、稳定的操作样式,它表现为某种规范的结构或者框架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特征⑵功能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特定的理论、指导思想,这些教学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来源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因为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关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信息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可以从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和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两个方面来把握⑴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可称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14个步骤,这14个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分别为:需要的评估;考虑不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系统;明确限制;形成广泛目标和可以观察的具体化子目标;生成与总目标和子目标相匹配的前测和后测测验;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类型并将下属技能序列化;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和准备状态;形成与科目和学习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以采用教学策略;形成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课件;对课件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诊断课件使用者的学习困难;在诊断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开发有关安装和维持以及定期修理教学程序的材料和过程另一个学者瑞奇在安德鲁斯和古德森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教学设计模式的以下6个要素: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建构评价过程;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安装和维持系统史密斯和雷根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的4个基本问题,也就是教学设计的4个要素:学习者或受培训者的特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怎样评价和修改?⑵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教学设计模式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在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各不相同的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有10个: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行为、个性的准备状态;写出行为目标;开发与标准有关的测验;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有9个:教学目标;教学分析;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作业目标;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本书认为,教学设计模式包括的基本环节有以下8个: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3.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本书引用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四个阶段的说法⑴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视为应用科学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这个时期的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外显行为及其先决条件,注重学习任务的分析,注重教学设计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详尽地分析和分解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转化成各种类型的具体化的、可观测、可操作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完整的教学序列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达到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可直接操作的完整的蓝图,教师可以按照设计直接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主要在于:片面强调分析和分解教学内容,而缺少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阐述;过分强调分解教学环节,而对教学的整体性重视不够⑵第二阶段,美学教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者们侧重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强调用美学效果来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同时主张,不应该把教学设计成直线型的序列,而应该以综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强调教师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选择和运用那些较好地体现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教学策略,并试图把教学系统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系统⑶第三阶段,教学设计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成为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造者和技师⑷第四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这一阶段,在教学设计中起指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学习者自主地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受到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占着中心的地位,而教师是起着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也称为“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即进一步强调教师成为教学设计的主体,而不只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4.“二代”的划分本书引用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二代”的划分的说法⑴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泛指1990年之前的所有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基础方面采用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理论例如,“肯普模式”和“狄克—柯瑞模式”肯普模式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安排十个教学环节(一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二是选择课题与任务;三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四是分析学科内容;五是阐明教学目标;六是实施教学活动;七是利用教学资源;八是提供辅助性服务;九是进行教学评价;十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图1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图2狄克—柯瑞教学设计模式。
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Deck-Kerry Systematic Teaching Model)是由美国教育家迪克·凯瑞(Dick Kerry)针对高效教学的一种
有效的模式。
它包括6个步骤:设定教学目标、提供背景信息、激发
学习并评估学生的能力,教授新知识,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建构与探讨,以及后续反馈并重复利用其知识。
这个模式阐明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持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在于建立能够跨越课堂的正确学
习模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知识,还能把知识联系起来,用之实际。
优点:
1.有效掌握目标:迪克·凯瑞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维护教学的有序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习:迪克·凯瑞的模式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强调学习:迪克·凯瑞的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重视,以真正掌握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
4.应用技能:迪克·凯瑞模式针对性强,尊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灵活利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
1.耗时:实施迪克·凯瑞的模式需要耗时,所以对于每一堂课的进度,教师需要有紧凑的安排。
2.依赖教师:迪克·凯瑞的模式更依赖于教师,要求教师具有高度专业知识,以及全面准确的实施。
3.过度考虑:教师实施迪克·凯瑞的模式时,要求将过程考虑全面,容易忽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过程避免沉淀下来。
几种常见地教学设计课题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
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
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
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
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基于“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设计探讨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Dick and Carey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是一种经典的教育设计模式,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教学设计。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学习评价、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估。
针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些基于迪克-凯瑞模式的建议:
5.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阶段,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软件和学习资源,例如课堂教具、音频、视频、课本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以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和流畅性。
6.实施和评估在实施和评估阶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根据课程设计和游戏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游戏教学。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游戏参与度和游戏表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教师还需要监控游戏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并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观察进行调整和改进。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生的语言水平、游戏兴趣以及教学资的需要和期望。
2.目标设定在目标设定阶段,教师需要制定教学目标,以便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英语水平的游戏目标,例如:学会掌握英语基础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等。
在评估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游戏成绩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问卷、教学反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反馈和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游戏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总之,基于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游戏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迪克和凯里模型.
五、学习动机分析
教学设计前分析 “教学目标与你有多大的相关性?” “教学目标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 “你有多大把握能成功地达到目标?”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 认知内驱力:来自好奇,源于实践。稳定的内部
动机。如持久的学习 2. 自我提高内驱力:尊重,外部动机。如学习与班
学习者特征
案例3 答案
信息类型 数据来源
学习者特征
1.入门技能 访谈:
学习者具备开始教学所需要的算术技能
目标学习者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
前测
2.对该领域 访谈:
因为学习者是自愿到银行开设自己的第
已有的知识 目标学习者
一个支票帐户,所以他已经知道什么是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能用来干什么。前测证实大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 多数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支票帐户开户和
(二)可行性分析: 1. 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是否有设计领域知识的经验 是否有合适的学习者 是否有合理的时间开发和教学
2. 设计课题
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 < 不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
案例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四、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一、教学目标概述
5.学习动机 (ARCS)
6.学业能力水 平
案例3 答案
访谈: 目标学习者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
访谈: 目标学习者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 前测 访谈: 目标学习者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 前测
显然最经济也最有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当学 习者在银行开立支票账户的时候发给学习 者一本小册子。他们可以将小册子带回家, 在以后存钱、取钱或算帐目结余的时候作 为指南。学习者和银行职员都认为这种小 册子对于能阅读和能做加法的人就能够提 供有效的教学,其他的人可能要从家里其 他成员、朋友或银行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帮 助。
迪克-凯瑞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模式迪科-凯利(Dick & Carey)模式(如下图)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
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
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二)选用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迪克—凯瑞模式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cb a (或a :b=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
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迪克-凯瑞模型简介
第一章教学设计导论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
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
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
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
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
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
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
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
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
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
显然教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常用于教育领域的设计模式,它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有效性。
一、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简介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是以迪克凯瑞(Dick Carey)为名的教育学家提出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引导、合作和独立。
在引导阶段,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示范和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在合作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学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在独立阶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方式达到独立掌握知识的目标。
二、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原理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原理是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教学理论。
它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三、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1.引导阶段:在引导阶段,教师应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知识和概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技巧,如教学视频、实物展示、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2.合作阶段:在合作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活动和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独立阶段:在独立阶段,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任务或项目。
通过独立学习和实践应用,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和项目,如写作、实验报告、创意设计等,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四、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和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书笔记《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
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
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
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绩效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对学 习者进行分析 ,制定 出相应 的教学 策略 ,从 而促 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
在这 一模块 ,除了要进 行学习者分析之外 ,还要对学
习环 境进行 分析。因为各地 的教育发展情况不 同,学习者
在学 习时所处的教学环境 以及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 的应 用环境也 各不相同 ,这 样就 需要在前期 的教学分析 中要充 分考虑到教学环境 的差异性 与特 殊性 ,尽量使教学更加贴
维普资讯
尹 玉忠 ,楚 永涛 ,曹
4 绩 效 目标 编 写 .
刚 :迪克一 凯 瑞教 学 系统 设计模 型 评价
7 7
同的学 习组 织决定 了采取不 同的社会交互 方式 ,因此学习 分组对 于激 发学习者 的学 习兴趣 有着重要 的作用 。 ( )为教学传 递选 择合 适 的媒 体 与传 递 系统 。在 选 4 择媒体 与传 递系统时 ,必须 明确媒体 只是把 学习成分传递 给学习者的载体 ,它与最终 的学 习效果无关 。各种媒体在 教学 内容的传载功能上差别并不是很 大 ,决 定学 习者学习
是 否成 功 的 关 键 是 教 学 策 略 中 的学 习成 分设 计 ,而 不 是 不
绩效 目标是关于学习者在 完成 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
什 么 的 描 述 。教 学 目标 的 意 义 不仅 仅 是 为 了 加 强 学 生 在 学 习 时 的 目的 性 ,更 重 要 的是 帮 助设 计 者 选 择 教 学 内 容 、开
关键词 :教 学设计模型 ;系统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0 5 4-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4 1 2 0 ) 1 0 60 0 86 7 (0 8 0 - 7 -3 0 个模块 : 1 。确 定教 学 目标 作为教学活 动 的第 一步 ,首要 的任务 是 确定 教 学 目 标 ,即教学设计者要 明确学 习者在 完成 教学任务后应该学
一
2 .进行教 学分析 教学 目标确定之后 ,就需要对学 习类 型进行 分析 ,分 析实现学习 目标所需要 的步骤 ,分析下位技 能 ,确定 实现 这些步骤所必须掌握 的技能 。通过这些 分析 ,目的是最后 形成 一个技能图表 ,说明要达到既定学 习 目标所要掌握 的 所有 技能。有 了这 张结构流程 图,各项技能之 间的关 系就 会一 目了然。
会什么 。
教 学设 计使 教育技术从重视媒体技术阶段转移到系统 技术 阶段 ,关注重心也从有形 的物质技术转 移到无形 的智 能技术 。迪克一凯瑞教学设计模型是诸 多教学设计模 型中 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的模 型之一 ,因而对迪克一凯瑞教 学设
计模型进行研究 、评价有利于对教学设计 的思想 有一个 明 确 的认识 ,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 1 O卷第 1 期
迪 克一 凯 瑞教 学 系统 设 计模 型 评 价
尹 玉 忠 ,楚 永 涛 ,曹
( 河北大学 摘 教育 学院 ,河 北 保定
刚
0 10 ) 70 2
要 :本文概要介绍 了迪 克一 凯瑞教 学设计模 型的构成以及在教 学中的应 用流程 ,并在 此基 础上分析 了如何 利用 该模型解决教 学中的 实际问题 。在教 学实践 中对该模 型要保持 科学的 态度 ,在 学习借鉴该模 型所 包含 的 系 统化思维方法 同时,又要注意把该模型与教 学实际情 况结合起 来 ,开发 出适合 实际需要 的教 学设计模 型。
迪克一凯瑞教学设计模型是迪 克与凯 瑞在 2 O世纪 6 0 年代创建的 ,在教育技术 领域 ,正值 程序 教学流 行 时期 。 作为一种开发工具 ,迪克一凯瑞模型不是专 门为学校教师
作 日常教学设计使用 ,也不是为学科专家开发工作前做 准 备工作使用 ,而是用于帮助新手开发有效 的教学材料 。这 也正是为什么不少教师在学校教学设计 中使用它感觉不实 用 的 原 因之 一 。
设计并实施形成性评价流程图根据流程图中对知识技能的详细分析教学应该教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在教学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按照知识技能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对于第一项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及早发现这技能要由下向上按照从入门技能到相关从属技能再些问题就要实施形成性评价来搜集用来改善教学材料的到要教的技能的顺序开展教学
维普资讯
20 0 8年 3月
河北 大学 成人 教育 学 院学报
J un l f utE u ain o b iU iest o ra o Ad l d c t fHe e n vri o y
Ma . 2 o r 08 V0。1 1 O NO.1
近现实实 际需 要。通过 学习环境分析 ,就能够 因地制宜地
图 1 迪克一 凯瑞教 学设计模型 从 图 1 以看 出 ,迪 克一凯 瑞教 学设 计模 型共 有 1同的应用环境进行知
识 的迁 移 运 用 。
收 稿 日期 :2 o 10 0 8 -8 作者简介:尹玉忠 (9 4 ,男 ,河北石家庄人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 2 0 17 一) 0 5级硕士研究生 。
在 。因此 ,要更好 的了解学习者和学习环境 ,就必须在教 学 中进行 学习者分析 ,从而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影响学 习者
步作为下一 步的条件 ,对 于是 否达到 目标 要求 ,通过反馈 进行检 测 ,如果 没有 达到要求 ,就要对 该过程进行反复修 改直至 达到既 定教学 目标 。 ‘0 模 型 的结 构流 程如 图 1 ]4 p9
3 分 析 学 习者 和 学 习环 境 .
、
迪克一 凯 瑞教 学设计 模 型概述
随着 教学 改革 的进行 ,新课程 的理念正在逐步渗入到
迪 克一 凯瑞 教学设计模型采用 了系统化方法 。系统化 的方法强调任务 中各环 节之间的关 系 ,任务 过程中的每一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人们 在关 注学生 总体性发 展 的同时 , 更加重视学 习者的个别 差异 ,关注怎样才能使个体得到充 分发 展 ,个性 化教 学 和差 异性教 学成 了新课 程 的焦 点所
发教学策 略,并 且对 教 学与 学 习进行 评估 o2 教 学 目 {( J 标在教学和学习 中无论让学 习者是 否知道 ,它都是整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