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思考——基于武汉市城市居民以房养老状况的分析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思考——基于武汉市城市居民以房养老状况的分析
源 自根基的阻碍。
2 我 国 法律 法 规 的 不 健 全 、
将房 子出租 , 租金去租 用一个小一点或 者便宜一点的房 用
在现阶 段我 国还未 出台任何 相关规 定来保 证以房 养老政
子, 用租金差价 来养老生 活。或者老年人把房子交给福利机 构 , 然后享受福 利机构 的服 务 , 其过 世后房产交 由该福 利机构进 待 行处 置 。 武汉市部分 房地 产经纪有 限公 司发展 “ 屋养 房 老” 业务 。该业 务使得六十 岁以上 的老 人可以向养老
1 关 于抵 押 式 养老 模 式 、
我们 的调查问卷表明 , 若政 策得 当,0 5%以上的被试老人选 择愿意尝试以房养老 , 相对较小的 比例选择完全不接 受或者完 全接受 。总体上讲 , 愿意尝试及接 受以房养老 的比例大约比完
全不接受的比例高出 2 倍 。 —3
老年人把 自己的房 产交给有政 府背景 的公 益机 构或 者银 行, 将房子用于抵押贷款 , 在贷款期 间对住房 拥有使用权 , 这些 机构 或者银行需要承担老年人的养老费 用 , 老人 去世后则用房 屋来偿还贷款 , 剩余部分 交由继承 人 。这是最初 的以房养老的
心 ,就可将获取的资金一部 分用于支付公积金管理 中心的用房 租金 , 其余资金部分 自行养老。这种模式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 。
二 、 汉市 以房 养 老 模 式 实 施 的 制 约 因 素 分 析 武
【 键 词 】 以房 养 老 关

制 约 因素 建 议

武 汉 市 以房 养 老模 式 的实 施 现 状 分 析
广州保险业 综合改革 试验 的意 见》 后 , 汉市 明确提 出要探 之 武 索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 但该模式被城镇 居民的认可程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问题探讨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问题探讨
的, 这部 分失业 者是 有住 房 的 ; 地农 民虽 然失 去 失
体 的运作 过程 中 , 当采 用特 设 机构 为 中心 , 应 承担
主 要 的住 房 资产贷 款 的贷放 以及 其后 的资产 证券
化业 务 , 由商业 银行和证 券等相关 金融机 构参与 并 其 中的联合模式 。I l l
我们 国家还没有那样 的经济实力 , 提高养老水平 要 可 以把 目光投 向 比较 繁荣 的房地 产 和金融 保 险行 业, 抵押房产权来取得养老金。
二、 以房养老的现实性
司购买终 身年金式 寿险 ; 三 , 主每期 从 寿险公 第 房
司取得 年金收入作 为养 老生活开销 , 直到 自己身 一
家庭 养老还是社会养 老都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 , 老年
人 自谋 养老之策便是 明智之举 。与此 同时 , 国房 我 地产行 业蓬勃发展 , 一片欣欣 向荣 ; 另一方面 , 由于 人们 对住房 的偏好 , 国房产 的 自有率较高 。为 了 我
易举 的 , 但是对 于失业者和失地 农民来说一 生没有 多少 存款 , 存款是不 可能 的, 养老的 目标 、 收入的来
故 为止 ; 四, 主死亡 后用 房屋 归还所 欠银 行 的 第 房 反 向抵 押贷款 , 银行最 终清算该贷款业 务开办 的成
本 与收先要求 申请 者有房 , 其 次还需要有适合 的金融保 险体制 。据我 国的情况来
看 , 民的住 房 自有率还是 比较高 的, 居 包括失业者和
房 养老提 出一些建 议和 对 策。
关键词: 以房养老; 向抵押贷款; 反 失业者; 失地农民
中图分类 号 :80 1 F4 . 2 6 文献标 识码 : A di 0 99 .s. 7— 98 0 0 . 1 o 1. 6/i n1 30 6. 1. 0 : 3 js 6 2 174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实践分析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实践分析
王 成 程 W a g Ch n c e g n eg hn
( 东经济学院, 南 20 ) 山 济 50 4
( h n o gIsi t f o o c ,ia 5 0 4, hn ) S a d n n tueo n mis Jn n2 0 1 C ia t Ec
摘 要 : 随我 国 日益 加 速 的 人 口老龄 化 现 状 , 有 社 会 养 老 模 式 还 不 能有 效 地 解 决 面 临 的 养 老 问题 。在 我 国推行 “ 伴 现 以房 养
Ab t a t W i h gn fCh n o u ai n, e e it g mo e a o o v h rb e o r v dn rt e a e . u s ig sr c : t te a i g o i a p p l t h o t x si d l n n ts l e t e p o lm fp o i i g f h g d P ru n h n c o t e p l y o o sn e e e mot a e l a st e sg i c n u pe n fAg d s p o e d o An t x lt g a b n f ia h oi fh u i g r v r r g o n i h i nf a t p lme to e — u p r d mo e n w. d i e p o i e i cc l c s g i s t n i wa fs li g t e p o lms h s e r , u o n r a e n f d n o d wa o ma e i i t rc ie u h r r n y o ov n h r b e .T e e y a o r c u t h s b e i i g a g o y t k t n o p a t .B tt e e a e ma y s y n c

浅谈“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试水——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浅谈“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试水——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人将毕生所得用于购房 , 而又将房屋作将来 的遗赠所用。因此 ,配合 以正确的宣传与舆 论 导向 , 才能有助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的推 行。 ( 五) 加强政策层面保障力度 ,引导金 融 机构创新 。 我 国对 于在住宅 7 0年期满后续期是否 需要交钱 、交多少、怎么交这些具体问题没 有 明确 规定 ,所 以要 加强这方 面政策 的保 障,让个人 和金融机构都放心去尝试新的养 老模式 。 ( 六) 明确重点 的老年群体 , 积极开展 相关试点符合国情的 “ 以房养老”业务 。 对于那些有房屋但生活困难的、孤寡老 人或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 , 应作为服务 的 重点 。“ 以房养老 ”的服务对象应 向农村居 民进行延伸 , 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样实现 “ 全覆盖 ” 。同时需要政府鼓励银行 、保险 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试点 ,探索具体做法 , 特别是 如何 解决 当前 出现 的难点和重 点问
题。
Hale Waihona Puke 四、 “ 以房 养老 ”模式 长远发 展 的对 策 和建 议。 ( 一) 正确认识反向住房抵押贷款的补 充与辅助特点。 有反向住房抵押贷款能力 的贷款人 , 仅
是那些 “ 现金穷人 ,房产富人 ”的老年人群 体。因此 , 要健全与完善社会保 障体 系,特 别是养老方面的问题 的解决 , 还需要依靠社 会福利制度的升级与改进 。 ( 二) 经 营主体选择的扬长避短 , 资金 与管理相分离。 鉴于上 文所 分析 的经 营主体选 择 的困 难, 可 以归结 出个可能的主体 的优缺点 , 更 有 利于我国在饵决养老问题上的主体选择 。 ( 三) 建立 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 ,目前仅依靠 现行 的养老保 障制 度 和传 统 的家庭养 老模式 难 以应 对老 龄化 趋势 , 社会保障体系将 面临严 峻的挑 战。但 是社 会 中存在 有大 量的仅 有住房 作 为财产 的老年人 ,出现 了所谓的 “ 房产 富人 , 现金 穷人”的老年人群体。面对 “ 有房无钱 ”的 现状 , 一种新兴 的养老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

现阶段我国“以房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以房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以房养老”的现状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以房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养老方式,即房屋转让或抵押,获得养老金的同时依然能够继续居住在房屋内。

然而该养老方式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政策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以房养老”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难以统一,不少老年人对该养老方式认知不足,难以正确理解,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

2、产品缺乏规范“以房养老”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够,产品形式缺乏多样性,并且利率及楼市增值等形势也会对养老方案造成影响。

3、行业发展不稳定目前,“以房养老”行业处于迅速发展期,需要消费者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但是在住房物业管理、房地产、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中,各自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且有一些机构或私人公司缺乏资历或道德标准,处理事项迟缓、效果不佳、毫无诚信。

二、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者应该重视政策的制定,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定,从而增加“以房养老”的合法性以及信任度。

政府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加强产品监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

2、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估机制在“以房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评估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机制应该是双向的,同时也要具备公正、负责的特征。

不同养老金方案的测试和评估,对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收益,防止风险提供出实际可行的方案。

3、建立多元化产品形态“以房养老”产品形式应该更加多元化,提供更多选择。

除了房屋出售、房屋抵押两种形式之外,构建更加科学的金融工具,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4、完善市场监管沟通机制“以房养老”行业可以加强与银行、保险等行业的联系与学习,从而推动“以房养老”行业的发展。

监管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监管状态,准确的把握市场变化。

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

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
中图分 类号 :F 4 . 7 80 6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号 :10 0 9—2 8 ( 0 6 0 0 7 0 3 2 2 0 )6— 0 9— 3
20 0 0年 第 五 次 人 口普 查 表 明 ,我 国 6 0岁 以上
抵 押 贷款 则 是 指 已经 拥 有房 屋 产权 的老 年 人将 房 屋
与 城 市 开 发 部 下 属 的 联 邦 住 宅 管 理 局 ( eea F d rl H uigA m ns a o , 称 F A) o s d ii rt n 简 n t i H 承保 , 款 提供 对 贷 象是 6 2岁 以上 的老 年 人 ,对借 款 人 的 收入 、 用 方 使
长时间内分期偿还给银行 的一种贷款形式 。而反向
Hale Waihona Puke 化 危机 。 何 解决 老 年人 的养 老问 题 , 老 年人 过上 如 让
体 面 的生 活 , 已经成 了一个 亟 待 解决 的 问题 。

息 ;相应 的金 融机 构 同 时享 有 房 产 的升 值 部分 ,即 “ 抵押 房 产 、 取年 ( ) ” 领 月 金 。
二、 国外 以房 养老业务 的 内容及成 功经验
维普资讯
M ODERN EC0NOMI C RESEARCH
以房 养老 : 际 经 验 及 中 国前 景 分 析 国
袁 友 文
内容提要 : 国正快速 步入老龄化社会 , 我 如来仅仅依 靠现行 的养老保 障制度和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将
很难应对必然到来的老龄化危机 。作为养老保 障的延伸和创新 , 以房养老业务在 美国取得 了较 大的成功 , 文 章 分析 了该 业务在 我 国实施 的 必要 性 和可 行性 , 并对 其 前景 进 行 了展 望 。 关 键 词: 以房 养 老 反 向抵 押 贷款 风 险

“以房养老”可行吗?

“以房养老”可行吗?

公益性机构 , 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 , 老人去世时产权 由这些机构处分,剩余价值 ”房价减 “ ( 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 交给其继承人。
美 国模 式
价的“ 事者” 也是 最大的受害者 。 肇 ,
四川 高军明
美 国 的“ 按揭 ” 放对 象 是 6 岁 以上的老 年人 。 倒 发 2 发放 形式 :联邦 住 房管 理局 有保 险 的住 房倒 按揭
新加 坡 模 式 6 岁 以 上 的老 年 人 把 房 子抵 押给 有 政 府 背景 的 0
不 负担赡养 老人 的责任 , 而在 中国, 子女 赡养老人 则是
应尽 的责任 , 中国不会有 市场 。 在 江 苏 王 鹏 如 果有越 来越 多的人选择“ 倒按 揭 ” 结果必 然是 “ , 加 速 了房 价的攀 升、 房地 产行 业的暴利 。民众既是 高房
维普资讯
o it ce y
民 生 民意
的放 贷对象一般 为达到退休年龄 的老人 。 2 0 据 0 0年全 国人 口普查 结果 ,中 国男性 6 0岁退休 ,平 均余命 l 9 年 ,女性 5 岁退休 ,平均余命 2 年 ,男女平均 为 2 5 5 2
市场交易 ,并 以交 易所 得偿还贷款 本息。如果交 易不 利, 政府等于是做 了一个 风险 的最后 承担人 , 不要让 商 业银行受损失 ; 如果 我们把 情况想象得 乐观一些 , 也许
把它当 成是解决养老金问题的 惟一方 蛋 式。 豳
某些 国 家“ 倒按 揭 ” 需求较 大 , 因在 于子 女一般 原
是最好 的方式 。很 多人觉得我们 在增强养老保 险的长 期稳定 和 可持续性 上还需 要继续 付 出更 大 的努 力 , 所 以这些年来不断 有各界人士提 出各种各样 的建议 ,以 “ 房养 老” 该也是许 多设 想 中的一种 , 应 尽管如 此 , 政府 仍然不能忘记其 应负 的责任 ,要 当好风险 的最后 承担 人 ,而不是让消 费者个人或银行 等金融机构去 承担最

中国该不该推行以房养老政策(正方)

中国该不该推行以房养老政策(正方)

中国该不该推行以房养老政策谢谢主席。

敬爱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中国该不该推行以房养老政策”。

我方持的意见是:中国该推行以房养老政策。

首先,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政策呢?(必要性)在整个老年人群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有房产但是无子女来继承;或者他们有一套以上的房产,但是缺乏可支配的现金;他们的子女不需要继承他们的房产。

于是在社保体系中,政府兜底的养老金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便需要依靠房产来“养老”,即“以房养老”,来提高自己的养老质量,让自己安度晚年。

所以以房养老政策需要被推行。

那么以房养老的形式有哪些呢?。

广义上的以房养老是指老人依靠对于房子的处理得到一笔养老资金作为除社保等基本养老金外的补充,例如出租自己的房屋或者直接变卖等;而狭义上的以房养老,则是指其中颇受争议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倒按揭”:老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

这一“逆按揭”式的养老保险方式,是增加养老资金来源的金融创新产品。

其次,推行这样一个政策又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呢?第一,对于适合的人群来说,确实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需求,可以有效的解决“现金穷人,不动产富人”的养老问题。

而且这种模式下,有了更多可支配现金,通过在医疗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老人可以“放心花钱养老,愉快延长生命”。

第二,对子女来说,可以减轻四二一家庭结构下的赡养负担。

第三,对保险业等来说,在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产业急需扩大的今天,以及中国人口巨大的国情下,即使这只是个面对小众对象的产品,需求量依然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对于金融机构的利益驱动很大。

第四,以适度改善以往过度依赖政府的情况,可以适当缓解养老资金缺口严重的问题,减轻政府负担。

第五,从对社会的影响来说,“以房养老”能够部分缓解城市住房的供需矛盾,对扩大市场租赁房源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论城市中选择“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以哪种方式处置房产,都可以让出一部分房子的使用权,能够适当增加市场上的房源。

在我国实行“以房养老”应理性思考

在我国实行“以房养老”应理性思考
经济论 坛
在我国实行“ 以房养老” 应理性思考
人 民银行 张掖 市 中心 支行 陈 海燕 丁正德
摘 要: 日前 。 国 务 院 正 式 出 台《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养 老 服 务 业 的 若 干 意 压力, 同 时房 产 以后 会 被银 行 收 回 , 也 可 能 引 发 子 女 同 父 母 间 的感 情 危 机、 财产 危机 。 再者 “ 但 存 方寸 地 , 留于子孙耕” 的 传 统 观 念 也 一 直 影 响 着 这 一 代 老 人 ,遵 照 传 统 老人 更 愿 意 选 择 将 房 产 留给 子孙 后 代 。 所 以 “ 以房 养 老 ” 这 种 新 型 模 式 势 必 对 传 统 养 老 思 想 带 来 强 大 的冲 击 。 这 也 是今天试推“ 以房 养 老 ” 的“ 天然” 屏障, 在短 期 内不 容 易被 大 家所 共 识 。
有房产的老人 , 以备在收 回房产对其处 置时 , 除去 支出的养老金后 , 还
有盈利可言。
( 四) 全 融 机 构存 在 为难 情 绪
首先反向抵押贷款是一个跨银行 、 跨保险 的金融理 财类产品 . 目前 “ 倒按揭” 的评估标准非常复杂 , 我 国的“ 倒按揭 ” 业务 尚不成熟 。 金融机
构 除 了估 算 房 屋 价 值 以及 未 来 房 价 中长 期 走 势 。还 要估 算 老 人 预 期 寿 命, 这 些 因素 都 难 以预 测 , 也 就 加 大 了金 融 机 构 涉 足 的风 险 。其 次 如何 确定 “ 倒按揭 ” 利率也是一大难题 , 贷款额少 , 老人不乐意 , 贷款期长 , 金 融 机构 又可 能 吃 亏 。 对于银行要培育一批类似保险精算人的测算人群 , 这在短期内是不能实现的。 同 样 因为 潜 在 风 险 , 对 保 险 公 司 的 精 算 师 要 求也非常高 , 国 内 的 保 险公 司也 不 敢轻 易 尝试 “ 倒按揭 ” 。

浙江省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浙江省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第2 6卷 第 6期
2 01 3年 1 1 月
浙 江 万里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Wa n l i Un i v e r s i t y
Vo1 . 2 6 No . 6
No v e mb e r 2 01 3
同时享 有对 房屋 的居住 权利 或者可 以选 择特设 机构 为其 提供 的养 老院 , 保 险机 构 或金融 机 构在 老人 离世
之后 获得房 屋 的产权 [ 1 1
在 国外 , 反 向抵押保 险 的标准 制定得 非 常明确 , 从投 保人 与保 险公 司签订 合 同开始 , 不 管老人 的寿命
4 8 7 2元 , 那么 , 在 忽略 通货膨 胀 因素 的前 提下 这对 老人也 可 以过上 无忧 的生 活 。 1 . 2 退房 补贴 养老
所 谓退 房补贴 养老 , 是指 老人居 住 的直管公 房退 还 给房管 部 门 , 房管 部 门参 照市 场价 予 以补助 , 供 老
收 稿 日期 :2 01 3—1 1 —0 2
1 浙 江 省 以房养 老 的 实施模 式
今年 9月 中旬 , 国务 院发布 了《 关 于 加快 养老 服务 业 的若 干 意见 》 , 其 中提及 开展 老 年人 住房 反 向抵 押养 老保 险试点 , 于是“ 以房养 老” 这个 概念 被炒 得沸 沸扬扬 。 其实, 早在 2 0 0 6年 5月初 , 农业 银行 浙江 分 行 就提 出 了“ 以房养 老 ” 的概念 。调查 发现 , 浙江 省“ 以房养 老 ” 已存在 4种不 同 的模式 : 售 房预 支养 老 、 退 房 补贴 养老 、 换 房 差价养 老 、 租 房增 收养 老。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推行“以房养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推行“以房养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推行“以房养老”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大家好!我代表正方,支持“以房养老”政策的推行。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服务。

而“以房养老”政策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以房养老”政策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老年人可以将房屋出租或者抵押,获取稳定的养老收入,同时也可以促进房屋的流通,使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

最后,我们要看到,这一政策的推行不仅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养老,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房养老”政策是可行的、有利的,应该得到全面推行和落实。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大家好!我代表正方,进一步阐述“以房养老”政策的重要性和优势。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解决。

而“以房养老”政策正是一个全社会的解决方案。

其次,“以房养老”政策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屋出租或者抵押给老年人,可以有效避免房屋空置和闲置,提高房屋利用率,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最后,我们要看到,“以房养老”政策的推行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养老服务、保险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房养老”政策是有利的、切实可行的,应该得到全面推行和落实。

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大家好!我代表正方,进一步阐述“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首先,我们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让老年人了解到这一政策的存在和优势,同时也要引导房地产企业积极响应和支持政策的推行。

其次,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和提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最后,我们要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房屋租赁和抵押业务,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养老收入。

探究以房养老的可行性

探究以房养老的可行性

4 中国推行倒按揭模式的难点
4 . 1 很 多老 人 的房产产 权不 清晰
中国在住房制度改革前 ,很多事业单位和 国有企业 为职工提供住 房 ,但是职T并不拥有这种 “ 公房”的产权 ,而 只有使用权 。当年这 批政策福利分房的国企职T 目 前都 已经步入老年 。虽然部分 老人后来 通 过补缴土地使 用权 出让金 或所含土地 收益和按规定缴纳 了有关税 费后 ,获得 了房屋的个人产权 ,但是很 多当地政府或原有单 位对这 种福利性房屋的再上市交 易套上 了附加条件,影 响了这类房屋 的上市 交易 。这类房屋如果参 与到倒按揭模式中,这些再交易的附加条件可 能导致地产权纠纷或法律 隐患 ,将成为金融机构无法评估或接受的 因 素;
及 良好的政 策预期 大大促进 了新型机构养 老产业 的发展 ,这些新型机 构养老一般 由民营企业或社会力量投资 ,品质较高 ,投资大 ,因而收 费较高 。另一方 面 , “ 未 富先 老”是我 国老龄化社会 的一个显著特 征 ,新 型机构养 老的收费标 准大大超过 了绝大多数 老年人的养 老金 收入水平 ,尤其是一些所谓 的高端养老社 区,投资者为 了快速回笼资
社会观察
探 究 以房 养 老 的可 行 性
彭 吉 红
( 中 国人 民大学 ,北 京 1 0 0 8 7 2)

要 :随 着新 型机 构养 老 产业 的快 速 发展 ,以房养 老 近几 年来 逐渐 被社 会 所关 注 。本人 从 中 圈 目前 的土 地 制度 、房 屋产 权制 度 、房地 产 市场 的
背景 下 ,结 合笔 者 调研 老年 客户 对 以房养 老 看法 的研 究成 果 ,试 图探 究 以房养 老 的模 式是 否可 行 ,并对 如何 设计 以房养 老 的模式 提 出 了意 见 和建议 。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地产作为一种满足老年人居住、医疗、养老需求的特殊地产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养老地产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养老地产项目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和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养老地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1.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养老地产的发展历程、特点、市场需求等。

- 实地调研:对养老地产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包括项目位置、规模、设施、服务等方面。

- 数据分析:通过对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来评估养老地产项目的可行性。

- 经济模型:建立经济模型,通过对项目投资、运营成本、收入等因素的模拟计算,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2. 研究内容:- 养老地产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评估养老地产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老年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居住需求等方面。

- 养老地产项目规划:对养老地产项目的位置选择、规模、设施、服务等进行规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 养老地产项目投资评估:通过经济模型分析,评估养老地产项目的投资收益、回报周期等指标,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 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通过对运营成本、收入等因素的分析,评估养老地产项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养老地产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包括老年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居住需求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 养老地产项目规划报告,包括项目位置选择、规模、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规划建议。

- 养老地产项目投资评估报告,包括投资收益、回报周期等经济指标的评估。

- 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报告,包括运营成本、收入等因素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根 据 市 场 需 求 及 时 调 整 土 地 供 应 总 量 。 土 地 供 应 过 轻 低 收人 家 庭 消 费 压 力 , 且 解 决 当 前 房 价 居 高 不 下 和 高 而
量 , 观经济疲 软时 , 少土地供 应总量 , 地供 不应 求 , 宏 减 土 宏 空 置 率 的 矛 盾 。
维普资讯
第 1 第 1 期 9卷 1
现 代 商 贸工 业 Mo en 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0 年 l 月 07 1
以房 养 老 模 式 在 我 国 的可 行 性 分 析 研 究
贫 困 标 准 的老 年 人 才 有 资 格 申请 这 种 模 式 ; 日本 , 有 6 在 只 2
岁以上 , 收入 水 平 低 于 贫 困 线 的 无 子 女 的 老 年 人 才 有 资 格 申请 ; 新 加 坡 、 国 等 也 有 不 同 的要 求 。 在 英 ( ) 善 的 房 地 产 市 场 。在 美 国 由联 邦 全 国 抵 押 协 会 、 2完
付 形 式 , 一 期 向投 保人 支 付 养 老 金 , 而 解 决 养 老 问题 的 每 从

种 养 老 模式 。
2 2 以 房 养 老 模 式 的 特 征 .
() 保 人 资 格 规 定 。 目 前 不 同 国 家 对 投 保 人 的 资 格 1投
都有一定 的限定 : 美 国 , 有 6 在 只O岁 以 上 且 收 入 水 平 低 于
观经济坚 挺时 , 增加 土地供 应总量 。以市 场配置 土地 资源 , 4 结 论
以 计 划 弥 补 市 场 不 足 , 现 土 地 市 场 供 求 平 衡 , 学 规 划 房 实 科

多数人认为以房养老不可行

多数人认为以房养老不可行
专 题报道 …








































养老 院, 儿女们从心理上都接受不了。
是 社 会 福 利 较 优 越 的 西 方 发 达 闰 家 也 在 推行 “ 以房养 老” , 说 明 这 一 模 式 的需 求
口钟

福建省三明市 5 O 多岁的市民吴友华 ( 化名 ) 的女儿和女婿准备在厦 门买房结 婚, 他 最 近刚 给小 两 口凑 齐首 付 的钱 。 “ 女婿 家是农 村的 , 我 家也不 富裕 , 能给
的?再说 , 哪能忙 活一 辈子不 给孩子 留
点财产? ”
调查显示 , 8 5 . 0 %的受访者选择把房
子留给子女 , 仅8 . 8 %的 被 受 访 者 选 择 把
近 日, 一项调查发现( 1 2 7 8 1 5人参
题” ( 3 0 . 8 %) , 其次是 “ 农村房屋无法抵押
配套 体系上都 不完备 , ‘ 以房养 老 ’ 在 现
阶段 只能 是 适 合 少 数 人 的养 老方 式 。 ” 江
帆说 。
房养老 ” 的相关新 闻。9 3 . 4 %的受访者认
为“ 以房 养 老 ” 不能代替政府养老。
后, 他 担 心 养 老 金 亏 空 已 经 到 了 比 较 严 峻的 地步 , 有 关方 面 才会 实行 “ 以房养

“以房养老”模式的国情分析及其实施构想

“以房养老”模式的国情分析及其实施构想
被 调 查 者 中有 5 .6 80 %
另外 ,社会环境 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家 庭养老实现难度 加大 。如家庭的空巢化问 题严重 , 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在人生观 、 世 界观 、生活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由 于“ 四二一” 家庭的大量 增加 , 使得家庭养 老 资源 日益减少等 。 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及相 关养老 问题 凸 显。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养老 问题 ,国内
效 填写的问卷进行 了分析。被调查者主要
集中在 4 — 5 , 占比例为5 .1 其 55岁 所 16 %, 他 年龄段 4 5岁以下 ,5 — 5岁,6 — 5 56 5 7
( ) 会养老制度的转 变 二 社 在计划经济 时期 ,我国的养老保险是 “ 现收现付制” ,即国家承诺向职工提供就
住 房实 行 中央 公积 金制 度 ,从 而 大部分
的 居 民居住在 政府 提供 的公 共住 宅。新
出了一 种将 “ 以房 养老 ”和 “ 异地 养 老” 相结合的新的养老方式。 关 键词 :以 房 养 老 异 地 养 老 家 庭
养 老
加 坡政 府规 定反 抵押 贷款 只限于 私人建 造 的商 品住 房 ,政府 建造 的住房 不能 参
的认为我 国传统的养老方式
存在一定的问题 和弊端 ,而 在 4 — 5岁年龄 段认为我 5 5 国传统养老 方式有问题的比
表2
“ 以房葬老”的态度
完全不接受
“ 以房 养老”的态度调查
4 —5 5 5岁
25% 09
例 为 5 .2 58 %,5 — 5岁年 56
龄 段的此比例 为 4 5 。 54 % 5 —5 5 6 年龄段两种态度的比 例相 同, 而总体和 4 — 5年 55 龄段 中,认 为传统养老有问 题 的比例远高于认 为没有问 题的比例 。数据说 明目前的

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

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

款项 可 以按 借 款人 的意愿 ,选择 将 来 某 一 时期 偿 还 , 机 构 因破产 或 其他 原 因 无法 按 约发 放 贷 款 时 , 政府 就 会介 入 , 以保 证贷 款 正常 发放 。
2 房 屋保 管 者 (o e K e e ) 、 H m e p r
也可 以选 择借 款 人死 亡 或者 永久 性迁 出后偿还 。 款 7 0份 贷款 。 贷 5 完 善 的住 房 金 融 市 场 是 美 国反 向抵 押 贷 款 业 务
年 ( 金 ” 月) 。


国外 以房养 老 业务 的 内容及 成功 以房 养 老业 务 最 为成 功 反 的模 式 , 早起 源 于 荷 兰 , 最 而运 作最 为完 善 、 具代 表 最
性 的则 属美 国。
( 美 国 反 向抵 押贷 款 的类 型 一) 1 房屋 价 值转 换 抵押 贷款 (o e E u t o — 、 H m q iyC n
款 人 的年 龄 、 期 寿 命 、 屋 的现 值 、 预 房 未来 的增 值 、 折
损情 况 以及借 款 人 去 世 时 房 产 的 价 值 进行 综 合 评 估 后 ,按 其 房屋 的 评估 价值 减 去 预期 折 损 和预 支 利 息 , 并按 人 的平 均 寿命 计 算 , 将其 房 屋 的残 值 分摊 到 预 期 寿 命 年 限中 去 , 月 或 年 支 付 现 金 给 借款 人 ; 按 当借 款 人 去 世 后 , 应 的金 融 机 构 获 得 房 屋 的产 权 , 其 进 相 将 行 销售 、 出租或 者 拍卖 , 来 偿还 贷 款 本 息 , 用 相应 的金 融 机 构 同时享 有 房产 的升 值 部分 , 抵押 房 产 、 取 即“ 领
限 一般 高于 H C 的 限额 。 同时对 房 产所有 权 的要 求 报 。多种 形式 的房地 产信 用 活动 也使 得住 房金 融 市场 EM

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

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

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导语:以房养老试点开始了,许多专家作出了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

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

*以房养老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以房养老,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拥有资源在自己一生最优化配置的理论,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

*以房养老可行性分析*一、以房养老可行关于以房养老,有很多专家的观点一致:以房养老值得期待。

理由有二:一是4+2+1的家庭模式已经出现于人们眼前,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独生子女一代很难再稳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

二是老年人,整个晚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大。

而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恰恰能改善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现状。

*二、以房养老不可行*国外推行以房养老有两大前提国外推行以房养老,有两个基本的前提。

首先,相对于收入来说,他们的房价的水平并不高。

一般家庭6年以内的全部收入,就可以买得到一套一二百平米装修好的现代住房;二是他们的人均住房水平都比较高,不少发达国家达到了人均六七十平米以上。

这些就使得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仰仗父辈所拥有的祖屋,就可以买得起、住得好房。

父母把其住房以房养老后,一般也不会使子女住无所居。

*以房养老与中国国情不符在众多大中城市,一套普通的小康住房,要花去一般居民家庭20多年的全部收入所得。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父辈拿房去以房养老,小辈就无能力再去买房。

从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的数据中可以得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平米左右,全国城镇还有一两亿以新市民为主的中低收入者是无房户。

如此低的住房水平,也使普通百姓无法对现有住房进行切割,进行所谓的一半用来以房养老,一半用于小辈的居住。

闲置房改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闲置房改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闲置房改养老院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养老院的建设和改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院的供给仍然不足,存在着严重的短缺现象。

同时,许多城市中存在大量的闲置房屋,这些房屋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将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养老服务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着供需矛盾,养老院的床位供应远远不足,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因此,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 资金投入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房屋改造、设施配备、人员培训等方面。

然而,相比于新建养老院,改造闲置房的成本通常更为低廉,可以有效节约建设资金。

3. 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是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地理位置可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同时也方便他们的家人探望。

因此,在选择闲置房改造项目时,地理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

4.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支持等。

这为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提供了政策支持,降低了项目的风险。

5. 社会效益将闲置房改造成养老院,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源,还可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为城市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确定项目目标在实施闲置房改造项目时,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包括确定养老院的规模、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

2. 组织实施团队闲置房改造项目需要一个专业的实施团队,包括规划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养老服务专家等。

他们将共同合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 开展市场调研在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 制定详细计划在确定项目可行性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资金预算、人员配置等方面,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5)(一)研究目的 (5)(二)研究意义 (5)1.缓解有房老年人的经济困难 (5)2.减轻子女养老的压力 (6)3.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混业经营 (6)四、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6)五、“以房养老”政策执行的因素及问题分析 (7)(一)理想化的政策 (7)(二)政策执行机构 (8)(三)政策的目标群体 (9)(四)政策环境 (10)六、“以房养老”政策试点的案例分析 (11)(一)国内首个案例:汤山留园养老公寓 (11)1.案例详情 (11)2.案例分析 (11)(1)缺少“理想化政策”的支撑 (11)(2)缺少政策执行机构的配合 (12)(3)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可度低 (12)(4)实施的环境对政策执行阻碍 (12)(二)国内“以房养老”第一人 (12)1.案例详情 (13)2.案例分析 (13)七、结论及讨论 (14)参考文献 (16)“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摘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政策,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本文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人群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入手,结合中国国情及试点案例,对“以房养老”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与分析。

本文所得结论认为,“以房养老”作为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而提出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目前相应条件不完善使该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以房养老可行性Feasibility study Reverse Mortgage in China-- based on Smith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Abstract: Reverse Mortgage as a new type of pension policy and people beginning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hina Implementation, this text used Smith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deal policy, the target populati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ditions and pilot , to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easibility of Reverse Mortgage policy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 text, the Reverse Mortgage as a supplement to existing pension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conditions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have certain difficulties.Key words: Smith's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Reverse Mortgage Feasibility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在尚未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情况下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由于应对老龄化的能力较弱,养老制度较不健全,进而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考验。

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加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拥有更好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面对疾病困扰时治愈率大大提高,这些因素促使人口的寿命逐渐增加。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再加之人口众多、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影响,使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尤为迅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

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比如我国的养老保障发展不平衡,存在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制度性分割问题,不同群众之间养老待遇水平、政府投入等差异较大,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同时,近年来多次有媒体报道一些省市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现状,让人们不禁对养老制度表示担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使我国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四二一”结构的家庭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家庭结构。

两个孩子需要共同赡养四位老人以及抚养一个孩子,对当今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压力巨大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房养老”最早起源于荷兰,现多以住房反抵押贷款形式存在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纵观国外关于“以房养老”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外更多的是对于“以房养老”所涉及或相关联的专业领域有着较多、较全面的研究。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对于“以房养老”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均起步较晚。

我国学者开始逐渐研究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最早引入反向抵押贷款的学者是曾祥瑞、胡江涛,他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贷款要素、种类、贷款市场情况、贷款风险及防范对策。

在文章的最后总结到,虽然住房逆抵押贷款存在消费者知晓度底,成本费用高,参与机构少,专门的会计处理方式及对消费者保护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①浙江大学柴效武教授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家庭空巢化日益加剧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等方面论述了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开展的迫切性,从大部分家庭拥有独立产权住房,金融法规的完善与出台能够起到联结住房与养老的纽带的功用,各项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为反向抵押贷款的推出提供了法律保障,以及居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使他们能够较快地接受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可行性。

②李智芬认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以在社会养老问题上实现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代际双赢,可以改变理财观念,体现“财富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财富服务”,同时有利于激活沉淀资产促进经济发展。

③三、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负担不断加重,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当在不断提高原有养老保障的同时积极开拓养老的新渠道,不断完善养老方式。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以房养老”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难的问题,为我国养老保障提供新的思路。

为了了解和探索“以房养老”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是否适应中国现有的国情以及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对我国的“以房养老”政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研究意义1.缓解有房老年人的经济困难①曾祥瑞,胡江涛.住房逆抵押贷款研究[J].中国房地产,1995,6:61-64.②柴效武.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开办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的评析[J].城市,2008,1:61-64.③李智芬.以房养老:加固养老保障[J].时代金融,2006,8:129-130.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房改构想,1988年开始分期分批推行房改实施方案到1994年国务院下发房改决定再到今天,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城市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以房养老”政策作为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给予有房老年人一种新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资金不足的困境。

2.减轻子女养老的压力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随着老年人医疗和生活的开支不断加大,青年人的养老负担也日益加重。

“以房养老”政策增加了老年人的收入,房屋反向抵押所得的资金很好的填补了老人的日常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养老经济负担。

3.推动不同行业之间开展合作对于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等多个部门而言,“以房养老”政策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合作,不断加强各部门的业务往来和经济联系。

四、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如何正确地制定和如何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各国政策研究者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政策执行模型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重要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

但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重点大多数集中在如何制定理想化的政策,以及如何优化政策规划及分析的方法,而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更多的从目标群体、执行机构及环境因素方面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美国学者史密斯(T.B.Smith)在《政策执行过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称为“史密斯模型”。

史密斯模型包括四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环境因素。

同时,各要素之间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

图1-1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①运用“史密斯模型”从“以房养老”政策的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在满足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将政策执行中的要素进行个别和综合的分析,更好地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政策的实践意义。

五、“以房养老”政策执行的因素及问题分析依据史密斯模型有关政策执行研究的方法,将“以房养老”政策执行划分为四个变量进行分析,通过对这四个变量的分析及之间的影响效果,来研究“以房养老”政策在我国的可行性。

(一)理想化的政策史密斯模型中理想化的政策,指合理、正确的政策。

“以房养老”在我国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在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曾提议设立“反向抵押贷款”保险。

但目前为止,我国“以房养老”政策尚未有具体的规定,由于牵扯的部门较多,需要不同部门和机构共同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细则才可能得到开展。

对于该政策中所涉及到的房屋产权,老年人的寿命,房屋价格等具有不确定和较大变化的因素,保险机构和金融领域对此普遍担忧,虽然“以房养老”可能会给这些机构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和混业经营的机会,但由于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目前大都持观望态度。

“以房养老”是为缓解①Thomas B. Smith.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J], Policy Sciences4(1973):197-209当今我国社会的养老压力,作为现有养老保障政策的补充而提出的,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和方法上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