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 (3)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渊兮, 似万物之宗﹔湛兮,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老子:「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用之不勤 .
老子: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非以其无私邪 .
故能成其私 .
老子: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道德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它包含了81篇短小的章节,每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关于道德、治理和生活智慧的思想。以下是《道德经》的原文全文及一个常见的译文:
《道德经》原文全文: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以下省略,共81章)。
《道德经》常见译文(王弼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以下省略,共81章)。
以上是《道德经》的原文全文及一个常见的译文。《道德经》
的译文有很多版本,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总体
来说,这个译文能够较好地传达《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观点。
老子 道德经 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所以,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
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升人民的自立自足水平。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着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六章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建议收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在第三章里面提出了四大社会的乱源,叫做名利欲知,所以他首先就提出来不尚贤,使民不争。老百姓争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个名吗?考了进士才能当官,那就拼命的去考进士,你说你要有才有德才能够被重用,那么他就拼命的去追求才德,所以才造成历代都有忠臣不忠,贤臣不贤的现象。
表面上看他是忠臣,最后才发现他是个大奸臣,表面上看他大公无私,最后才知道他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人。历朝历代,这种事儿太多了,所以老子是一针见血。他说你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能,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很多虚有其名,无才无德之人,要装得有才有德来谋取位置,这样整个社会就朝那个方向去竞争,适合不适合的都去追逐那个位置。
明明这个岗位需要一个刚正不阿,真正有贤德的人来,结果来了一个卑鄙小人,能做好的不在位,在位的又做不好,尸位素餐,这对整个社会是不利的。
其实,老子这句话我们好好的感悟,名可名,非常名,是让我们不要崇上任何的名号,就不会盲目的、不顾一切的、不择手段的去竞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现在为什么会有小偷?为什么有强盗?就是因为有难得
的东西,有宝贵的东西,有大家公认的奇珍异宝,他才会动歪脑筋。要是大家都不认为这个东西值钱,偷盗回来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石头可以称为艺术品,一个古董价值连城。这就是,贵难得之货,你看这个东西觉得它很贵重,然后把它的价钱炒得很高。本来没有什么,马上就变成奇货可居,马上就变成大家不顾一切抢夺的对象。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
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着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
《道德经》全⽂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李⽿)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道德经》全⽂,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01.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之⼜⽞,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常使民⽆知、⽆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为,则⽆不治。
04.道冲⽽⽤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不屈,动⽽愈出。多⾔数穷,不如守中。
06.⾕神不死是谓⽞牝。⽞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是以圣⼈後其⾝⽽⾝先,外其⾝⽽⾝存。
⾮以其⽆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於道。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