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对于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做一个了解。

二、孔子的学习态度。

既然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孔子是一个博学的人,因此,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广泛的了解,广闻博见。

孔子博学到什么程度呢?《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说是有一个高官(太宰)曾惊异于孔子的学问,就去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们老师只怕是圣人吧,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才能?这个学生马上就回应说,当然啦,老天爷原本就要我们先生当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嘛!然而孔子听说却不以为然。

他说,太宰这些人能了解我吗(太宰知我乎)?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贱的(吾少也贱),所以会干许多脏活、累活、苦活、下贱活(故多能鄙事)。

一个“君子”,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什么叫“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说的“君子”,并非道德意义上的,而是阶级意义上的,指的是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

这也是“君子”一词的本来意义──“君之子”或“上等人”。

这些人,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多能”?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

因此,孔子的话就可以这样翻译:太宰这些人真能了解我吗?我的童年是很苦、很卑贱的,所以会干许多下贱活。

那些养尊处优的上等人,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许多人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他小时候是苦孩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1.2 教学内容: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意思。

讨论仁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原则。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并讲解仁与学的关系。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的原则,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了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定义仁的概念。

讨论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仁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仁的定义与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仁的行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探索不好学的弊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不好学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如限制个人成长、影响人际关系等。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好学的弊端,并提出克服的方法。

个人反思法: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改进计划。

第四章:学习与仁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仁与学习之间保持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讨论仁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实践中落实。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仁与学习之间取得平衡。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仁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并分享成功案例。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仁与学习的关系,进行角色扮演。

第五章: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

引导学生将仁与学习相结合,提高个人品质。

5.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则。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话题。

解释“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仁与学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与学。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与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仁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仁与学的关系。

实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仁与学。

第三章:好仁不好学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好仁不好学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列举好仁不好学的表现。

分析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及危害。

自我反思法:学生自我反思是否存在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第四章:如何克服好仁不好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改进自己,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4.2 教学内容讲解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

4.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来阐述克服好仁不好学的方法。

实际操作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议进行实际操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仁与学。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

6.2 教学内容提供几个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相关的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因为好仁不好学而陷入困境。

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其中的教训。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篇1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 贤贤易色”观点。
《赏析1】:显然,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 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原文2】 子曰:“我非文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 求知识的人。”
《原文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3】 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
《赏析2、3】: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渊博的知 识,高尚的品德,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努力 学习,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可见孔子 对“好学”的看重。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 生,那就是颜回。
一味的喜好“仁” 、“智” 、“信” 、“直” 、“勇” 、“刚”,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 现偏差。也就是说,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去掉偏好它们的弊端,补充其不足。学可去 蔽,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原因有三:1.、智力差异; 2.、充实自我; 3、学可去蔽。
1、语段4:其实孔子在此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 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 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本的大意,进一步巩固文言词语和句式;领悟孔子的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的方法贯穿始终,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和诵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把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使学生深入了解孔子的“好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对话,使学生领悟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认识孔子的学习观,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

2、领悟孔子“学”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3、合作探究法4、点拨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经验、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有人说,学习就是收集积累各种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认识学习的内涵的呢?对于孔子的学习观我们该如何认识呢?我们到底都该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寻找答案吧!二、回顾旧知,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梳理了本课的文言知识,疏通了本文的大意,在初步阅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本课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呢?(生答)那么,围绕“学习”这个话题,你认为我们应该认识有关学习的哪些问题呢?生答,教师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之旅中去解决这些疑问吧!三、品读鉴赏,解决问题(一)初步品读,解决“why”的问题:1、学生齐读1、2则,思考问题: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明确:一般的人都并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应该努力学习(当然,孔子还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2、那么,到底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明确:有,但非常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我们来看摘自报纸网络的一些新闻标题:
1.电话诈骗受害者状告银行,消除管理漏洞成关
2.珠海出重拳打击银行卡犯罪
3.洛杉矶警方设立高科技反恐中心
4.苏州破网络犯大案
5.网络黑客盗虚产50亿
6.福建电力严厉打击高科技窃电行为
7.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地沟油的提炼,用瘦肉精喂猪……
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学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缺位、自我教育的缺位,品德修养的提升任重而道远。正所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如果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学习,那么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显然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而轻道德修养的情况,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孔子的学习观,了解孔子关于学的认识。
材料节选自《论语》各章,我们进行一下梳理。
学习观:为什么学1—4
什么是好学7、8
学什么5、6、10、11
(一)为什么学
1.齐读第1—3则,疏通句意。
2.第1则孔子把人分成四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然后2、3则明确自己并非生而知之,三则承认自己的才能都是学来的,其实孔子并未肯定过谁是生而知之者,也就是说这种人是不存在的,那么既然没有为什么还要说呢,这就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有什么作用呢?“可去弊”
板书:人非生而知之
(二)什么是好学,齐读7、8则,回答。
【第5则】
齐读这一则。
明确说出了无礼的弊端。
无礼则“恭”“慎”“勇”“直”变为“劳”“葸”“乱”“绞”
有礼则“民兴于仁”“不偷”
“学”指向“礼”。
【第6则】什么是学?对父母尽孝,对君主尽忠,对朋友诚信就是学了。
这里的学显然不是文化知识。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坏主要不看文化知识而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忠、孝、信等道德原则。也就是父兄之礼、君臣之礼、朋友之礼。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教案,以孔子的一句名言为切入点,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第二章:仁与学的内涵2.1 仁的内涵介绍仁的概念,解释仁爱、仁慈、仁心等含义,阐述仁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学的内涵解释学的概念,阐述学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分析勤奋好学、求知若渴、谦虚好问等品质。

第三章:仁与学的相互关系3.1 仁与学的互动探讨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仁爱之心对学术追求的影响,以及学术成就对仁爱之心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仁与学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仁与学的重要性。

第四章:好仁不好学的弊端4.1 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分析现实生活中好仁不好学的行为表现,如过分关注人际关系,忽视学术追求等。

4.2 好仁不好学的弊端阐述好仁不好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野狭窄、停滞不前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第五章:如何做到好仁好学5.1 培养仁爱之心介绍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如关爱他人、宽容待人等,强调仁爱之心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5.2 勤奋好学5.3 仁学结合分析如何将仁与学相结合,实现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的提升,引导学生追求仁学兼备的人生目标。

第六章:仁学的实践路径6.1 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学思想,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关爱与尊重,以及在处理冲突时体现仁慈与宽容。

6.2 社会公益活动介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仁学,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个人修养的提升7.1 道德修养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介绍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如自我反省、遵循社会公德等。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和故事背景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内涵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难点:1. 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故事或者图片引入“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1. 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含义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

2. 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对他们的启示和警示。

三、讨论1. 分组讨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成果并展开交流。

2. 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故事,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如何做一个“好仁”并且努力学习,避免成为“蔽也愚”。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对学生的启示和警示。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一个“好仁”。

六、作业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启示和警示的作文,或者分享一个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

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

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

我先朗读,接着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

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展示品读要求:(五)成果展示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

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障碍的克服。

2.对文本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基本观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那么请问什么是“好仁不好学”呢?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讨论文本中的论据:列举实例,分析为什么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

4.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好仁不好学会导致愚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a.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和危害。

b.如何避免好仁不好学的情况。

c.对文本观点的认同与批判。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一个善良的人,因为缺乏学习,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六、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好仁不好学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法,体现了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文言文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方面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分析文本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大家觉得这里的‘仁’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做好事的意思呢?‘不好学’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愚’又是指什么?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做好事,但是不学习,会出现什么问题?”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张同学,你刚刚说你认为好仁不好学并不会导致愚昧,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李同学,你对张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好仁不好学一定会导致愚昧吗?我们来讨论一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明白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掌握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第二节: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第三节: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4. 第四节:讲解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尊敬师长的意义。

5. 第五节: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仁爱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1. 理解仁爱的内涵。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真正含义。

2.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与学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这一主题。

解释“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仁的内涵。

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的概念和不好学的弊端。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观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仁的内涵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的内涵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的内涵,包括仁的爱、仁的善良、仁的宽容等。

强调仁的价值,如仁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的内涵和价值。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仁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仁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章:不好学的弊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分析不好学的弊端,如停滞不前、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等。

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好学的弊端和学习的重要性。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不好学的弊端。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经验。

第四章:仁与学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4.2 教学内容讲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如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提供相关的例子,展示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仁与学的平衡重要性。

利用例证法,提供相关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在实践中兼顾仁与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仁与学的平衡理解的体会。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理解。

好仁不好学 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   其弊也愚教案
教后
反思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2、我们知道,孔子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是这样要求学生,更是这样要求他的儿子。
那么,作为一个当代求学的青年,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好学”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你的理解或感受。对照一下,你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的人吗?
四、小结——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法
导读练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个人主页




一、温习旧课,交Biblioteka 学习心得二、学习新课,学生自主疏通、品味语义。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二)初读入境
(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
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我先朗读,接着翻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1.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1)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其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那些要素。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4)注意从词汇、语法、修辞、古文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课型】展示反馈课【教具准备】CAI课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教案(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1-3则:学习态度4-6则:学习内容7-8则:好学标准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二、点拨精讲(例题精析)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方面来说的。

学习的具体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三、教学步骤1.分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2.要求学生按时自主完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练案(纸质)3.科代表检查并通报学案练案完成情况4.朗读课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5.课堂展示6.问题点拨7.练习反馈四、答案预设(详见CAI课件)学案(学习活动)一、导学预习题1.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两课时)(福州八中李智明)课程特点与教学建议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单元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开设方式,是采用综合性的模块,即从先秦诸子各学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来体会诸子言论及文章的妙处,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来品味他们多彩的性情和个性。

要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应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上,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

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必修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

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仁与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论语》等相关儒家经典文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参考资料: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案例等。

七、教学内容1. 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分享儒家思想的认识,进行分组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先秦诸子散文,这些经典离我们很遥远,而且批量学习有时乏味。

我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读说写结合学经典。

这里以《论语》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例,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用古代的一副门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又有着酷爱学习的传统。

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经写过《劝学》就劝勉人们学习。

我们看一下孔子主张怎么学习,都学些什么。

(二)初读入境
(1)学生诵读选文,创造文言环境。

(2)同学结合注释扫清我脑子障碍、理解文本,有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商量。

(三)师范品读
我品读第4则,希望能抛砖引玉,引来同学们更精彩的品读。

我先朗读,接着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

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
与蛇”中给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历史上的确有如此之“弊”,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

宋襄公为了表示“仁”,等楚军渡河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伤了腿而送命。

(四)分组品读
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品读,要求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对出对现实人生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展示品读要求:
(五)成果展示
同学们把品读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郇超、魏亚慧等人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总结深化
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熏陶。

古云“好学近乎知”,智慧与美德的结合是最美丽的气质。

幻灯显示一副评价孔子的对联“爱物亲民德风万世,好学善诱师表千秋”。

总结孔子有如下美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视天下众生为儿女,视儿女为天下众生。

“纯中国学时期”的《论语》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多读《论语》,接近智慧、接近高尚,用它的光芒照亮美丽人生。

同学们齐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