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2. 方程式中的基本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3. 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 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应速度相等,但物质的转化并没有停止。
二、物质的自由度和转化率1. 物质的自由度:物质状态的改变有三个自由度-温度、压强和物质的组分。
2. 物质的转化率:物质转化的程度,即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三、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2.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四、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用于衡量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量。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压强/浓度。
五、浓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计算1. 浓度的计算:可通过溶液的质量、体积以及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来计算。
2. 化学反应的计算:可通过已知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生成的量。
六、溶液和分离纯物质1. 溶液: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方式:可分为固体溶解、液体溶解和气体溶解。
3. 溶解度:饱和溶解度,即溶解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4. 分离纯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七、物质的导电性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可导电的物质为电解质,不可导电的物质为非电解质。
2.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移动能力。
八、酸碱溶液1. 酸的性质: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蓝红指示剂变红、金属的腐蚀性等特征。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第六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 + CD → AD + CB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即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标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计量数。
4. 标明气体或沉淀产物,通常在化学式旁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四、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应用: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确保方程式两边的总质量相等。
五、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1. 摩尔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
2. 质量比:根据摩尔比和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得出的质量比。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中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用防护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危险性。
3. 实验后处理:正确处理废弃物,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安全。
七、习题与应用1.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标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2. 通过计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利用摩尔比和质量比解决实际问题。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合集5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化学反应:原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的过程。
- 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2. 反应的分类-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 反应的催化剂和酶:改变反应速度的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态、溶解度等)。
- 定性分析:基于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 定量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关系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 反应的电荷平衡:反应中电荷总量相等。
4.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碰撞、键的形成和断裂等细节。
5. 总结与复要点- 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经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
- 反应可以按照产物的数量或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 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的碰撞和键的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的内容摘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复习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其中,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能力,而物理性质则是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本质变化。
1.1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例如,铁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检测,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加热、溶解、酸碱反应等。
1.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固有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本质变化。
例如,物质的密度、颜色、硬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称量、测温、测量体积等。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由哪些基本粒子构成。
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1 单质单质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根据单质的形态不同,单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单质颗粒。
2.1.1 元素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类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大多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2.1.2 单质颗粒单质颗粒是指由单质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的单质颗粒有金属颗粒、非金属颗粒等。
2.2 化合物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相对复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的条件表示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产物组成,并用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来表示。
3.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是:反应物(原料)= 产物。
在等号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产物。
3.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个数称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3 化学方程式的骨架式和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骨架式是指没有涉及反应物和产物的具体摩尔比例的方程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的化学是很基础的,但是物质之间的反应要弄清楚,方程式要记熟,那么第六单元的知识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1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
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考点总结
能用Na2CO3或CaCO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⒊发生装置:固+ 液——不加热型
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⒌★C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
⒍★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充满。
(这样做是利用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⒎CO2的工业制法:
★CaCO3CaO + CO2↑
⒏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操作过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装入大理石,塞紧胶塞;⑶固定装置;⑷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⑸收集气体,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⑹检验是否集满。
考点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113-114页)
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⒉收集装置的选择
排气法的优缺点:纯度不高需验纯,但较干燥
排水法的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
考点6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115页)
⒈药品的选择原则:选择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
⒉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
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考点7 二氧化碳的性质(117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件.ppt
第3课时:碳和碳的化合物
➢ 课前热身 ➢ 要点、考点聚焦 ➢ 典型例题解析 ➢ 课时训练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几种碳单质
物质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天 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
然物质
理石,做地质勘探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做铅笔芯、电极材料、高
(2)可燃性: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3)还原性:2Fe2O3+3C=高==温==4Fe+3CO2↑(可与 Fe3O4 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考点二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4)不与 NaOH 反应,所以可以用 NaOH 固体干燥。
考点三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 C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固体 CO2 俗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CO2+H2O===H2CO3。(使石蕊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石蕊红色又消失)
(2)①6H2O+6CO2光=合==作==用C6H12O6+6O2
②H2O+CO2===H2CO3
(3)CO2+4H2催==△化==剂= CH4+2H2O
(4)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③收集和验满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将燃烧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收 集满。 ④检验方法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为 CO2。 ⑤干燥方法 通常使用浓硫酸对 CO2 进行干燥,不能使用碱石灰、NaOH 固体 进行干燥。
初三化学 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点燃C+2MgO)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着火点:①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②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不发生改变二.灭火1. 灭火原理:①移走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1)移走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吹灭蜡烛。
(4)二氧化碳灭火✧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2(氧气充足)点燃 CO2 ;2C+O2(氧气不足)点燃 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2.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②与氧气充分接触③遇到明火④达到爆炸极限⑤在有限的空间内3.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当心火灾禁止吸烟禁止燃放鞭炮当心爆炸禁止携带火种禁止放置易燃物五.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涉及到从家庭清洁用品到药物疗法的各个方面。
九年级化学的第六单元是关于离子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离子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离子根据电荷的不同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阴离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主要涉及到离子的名称和数量,下面以典型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例进行说明。
1. 金属离子的命名金属离子的命名通常采用其原子名称,例如钠离子记作Na+,钙离子记作Ca2+。
在一些常见的金属离子中,需要注意的是铁离子,它有两种不同的氧化态,分别为Fe2+和Fe3+。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氧化态。
2. 非金属离子的命名非金属离子的命名通常采用其根据离子的化学式来进行。
例如,氧离子记作O2-,氯离子记作Cl-。
在一些有多种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中,需要明确其氧化态。
例如,硫离子有两种常见的氧化态,即S2-和S6+。
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当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时,需要注意其化学式的平衡。
离子化合物的名称通常是将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名称结合起来,且负离子的名称会加上后缀“-ide”。
例如,NaCl代表的是氯化钠,CaO代表的是氧化钙。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相关规则。
1. 原子的守恒原则在化学方程式中,原子的数量在反应前后需保持守恒。
这意味着反应物中的原子数量必须等于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
2. 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进行平衡,使得方程式满足原子的守恒原则。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知识归纳课题1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 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空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左)、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左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而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 Cg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左。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占燃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 C + 0:== C0: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 + 0: =^=2C03、还原性:C + 2Cu0丄工=2Cu + CO:t (置换反应)【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淸的石灰水变浑浊。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夺氧的物质称为还原剂,有还原性】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失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有氧化性】应用:冶金工业:2Fe:0,+3C』= 4Fe+3C0: t C+CO:丄=2C0课题2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泄:①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时则用高镭酸钾制02的发生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为什么?
H2O2性质不同:)
注:(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 H2O和Array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稳定-------绘画写字。
2、点燃O2充足:
O2不足:
3、高温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试管内的逐渐变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集中,提高。
⑶在此反应中,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
⑷化学方程式
此外,木炭也能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1、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C60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一种化合物 D. 一种单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A. 硬度大
B. 不能导电
C. 化学性质稳定
D. 熔点低
NaOH 溶液 混合气体
A B C D
CuO
澄清石灰水 4、某化学兴趣小组取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共80g ,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称量到反应后剩余固体为66.8g ,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克?( C12 O16 Cu64 )
5、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一氧化碳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装置C 中氧化铜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此时装置C 中氧化铜发生的另一个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下列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正确。
D 处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应该在D 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
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四种猜想:甲认为是CO ,乙认为是Na 2CO 3,丙认为是CO 和Na 2CO 3,丁认为是NaHCO 3。
[查阅资料]:①CO 通入PdCl 2溶液能生成黑色物
质,可利用该反应检测CO 是否存在。
②Na 2CO 3 和NaHCO 3都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与Ca(OH)2溶液反应均能生成CaCO 3 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丁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该猜想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 2一段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 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 管
中的固体能全部溶解于水。
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
据此可知:①猜想正确的同学的是 。
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二、实验室制取CO 2
1.药品:
2.原理(化学方程式):
(重点) 3.装置
4.验证CO 2气体的方法
①.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 ,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 2。
②.验满方法:将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 2已收集满。
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式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
发生装置(A 、B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C 、D 、E ):密度、溶解性
29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8分)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图F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5)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关
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选填右图中的“I”、“II”或“III”)。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CO2的性质
二氧化碳用途:①灭火②化工原料、化肥③干冰
二、CO的性质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_____体,难溶于水。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火焰呈 )
2、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下列属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CO2比空气密度大B.CO2可与水反应C.CO2可制干冰D.CO2没有颜色
2 .在常温下能跟CO2发生化合反应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炭
C. 水
D.氧气
3、甲同学组装了实验室还原氧化铜的三种装置:
A.B.C.
①若通入H2,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若通入CO,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停止通气体。
②写出H2、CO、C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CO在反应中都用作___________剂(填写“氧化”或“还原”);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无色气体由H2,CO,CO2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将该气体通过灼热的
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变红,有水珠生成),反应后的气体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原无色气体肯定有______;无法确定的是_____;该混合气体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