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质疑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南召县白土岗镇火神庙学校课题组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呢?一、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么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们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对于那些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其难堪,而要对其启发引导,理解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既可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

如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二、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学贵有疑疑则进

学贵有疑疑则进

学贵有疑疑则进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

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活动日渐丰富。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敢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首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常常处于被压抑状态,以至学生学习乏味,负担过重,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

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

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还有,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去质疑的意识。

再有,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

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

教师应更新观念成习,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

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鼓励学生质疑,打造活力课堂

鼓励学生质疑,打造活力课堂

鼓励学生质疑,打造活力课堂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授之相关质疑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将问题策略化处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学核心问题,从而打造活力课堂。

关键词:质疑;教学设计;自主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些课程理念好比是一面旗帜,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为诊断学情,笔者面向八年级学生做了一份由华师大区培民教授设计的主题为语文课文学习中“质疑”与“合作”情况的调查问卷,部分统计情况如下:在“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方面,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对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更感兴趣,并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自主思考问题。

这启发我们:在当今“以学论教”的背景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谢象贤教授在《语文教育学》中也谈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应该是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实质就在于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快、尽好地实现这种矛盾的转化。

”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觉得鼓励学生课前质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笔者的常规办法是课前布置学生用圈点勾画法通读文章两遍并在预习本上写上自己的疑惑之处(2~3处),然后整合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设计,让课堂实现由老师问学生到学生问老师的华丽转变。

怎样在教学设计中穿插学生所提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文本课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将文本分为“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信息类文本(说明文、议论文等)和“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读”的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

文学类文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的质疑巧妙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露痕迹。

如笔者同事执教《枣核》时,在激情洋溢的授课中不露声色地在不同环节插入学生的三个问题,而信息类文本可以整堂采用学生的问题,即用学生的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

"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

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

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Cl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浓硫酸的性质。

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于解决。

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推广法、比较法、极端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变化法等等。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有 的质 疑 问难 是 饶 有 意 义 的 ,能 使 师 生 对 课 文 有 更 深 切 提 问。 我 们 可 以从 学 生 的 询 问 、 质疑 中 , 对 学 生 提 问 的分 析 从
识 , 来 与 课 文 的 意 思 无 关 , 则 与 讲 课 相 关 。 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迫 使 教 师 看 实
质 疑 问难 , 闪烁 了学 生 的聪 明 才 智 , 显 示 了学 生 渴 求 知 也
咀 讲 明 寓言 可 以不 按 动 物 的 常 态 来 虚 构 故 事 ,可 以让 动 物 像 人 识 、 嚼 琢磨 知识 和 积 极 请 教 的 一种 心 理 。学 贵 存 疑 。质 疑 问
厂 小学教学J教 海 泛 舟 -
要鼓励学 生质疑问难
口 王殿 伟
学 生 提 问 , 疑 问 难 是 很 有 意 义 的 , 表 明 学 生 已 在 自觉 看 到 蔺 相 如 将 撞 碎 和 氏 璧 时 ,没 有 让 他 人 亡 璧 碎 而 是 答 应 他 质 这 得 以作 长 远 计 议 , 望 以 后 冀 主 动 地 学 习 , 极 开 动 脑 筋 , 立思 考 探 索。发 现 了疑 难 , 会 的 重 大 要 求 , 知 他 归 璧 也 不 杀 他 , 积 独 才 贪 也 提 出 问题 。 这 表 明 学 生 没 有 对 课 文 生 吞 活 剥 、 囵吞 枣 , 满 仍 能 得 璧 。 这 正 反 映 了秦 王 的求 璧 心 切 , 心 不 死 , 是 蔺 相 囫 不 足 于 人 云 亦 云 、 声 附和 、 知 半 解 、 懂 非 懂 的 学 习 , 是 有 如 能够 完 璧 归 赵 的 决 定 性 的 原 因 ,并 揭 示 了 封 建 统 治 者 贪 得 随 一 似 而 自己 的 看 法 , 己 的领 恬 , 己对 疑 难 的见 解 。也 表 明 学 生 自 无 厌 的 本 质 。 又 有学 生 问道 , 王 得 不 到 璧 岂不 怨 恨 赵 国 ? 自 自 秦 这

在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唐其梅“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疑才能更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产生质疑的冲动。

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被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

久而久之,儿童好问的天性便慢慢的泯灭了,好多学生被“训练”成了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数学课堂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激发他们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所以教师要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身心才会放松,大脑活动才会频繁,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刚到保亭思源实验学校任教时,我曾担任一个六年级某班的数学教学,两个周下来感觉课气氛很不活跃,课堂上很少有人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提问了。

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说怕回答错了被老师骂或被同学取笑。

有的学生甚至还说,每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心里就砰砰直跳,暗暗祈祷千万别被老师叫到自己。

试想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学生怎能主动去探究,大胆质疑呢?要想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语言要幽默风趣,主动融洽师生关系。

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要投以鼓励和赞许的目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中不但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且生生关系也是平等的,尤其是“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一、如何在高效课堂中指导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校开展课改以来,所采用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感受到了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兴奋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如何在课堂中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会质疑,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尝试。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使每位学生敢于质疑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现在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教师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使其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敢于质疑的意识。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学中,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质疑。

对每位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夸奖;对提得好的进行奖励,号召学生学习;对不爱提问的,老师应多点名回答问题,启发他去发现问题,甚至可以故意出错让他来改错;对那些提出易出错的问题的学生更应大力赞扬,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在旁边笑话的学生进行私下的教育,引导他们向敢于提问的同学学习。

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我们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提问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少讲点,让学生多问点;课后鼓励学生去问或以纸条的方式提问等等,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质疑和提问。

同时,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不将一切都标准化、格式化、绝对化,不提一些没思考余地的问题,相反,教师应多出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提供一些有刺激性的材料,提出一些有挑战性或无法下定论的问题。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质疑的空间,从而就有问可提了。

四、引导学生质疑(一)注意引导方式,培养提问技巧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问。

我们知道,观察是了解事物特点和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只有平时对身边的事和物注意观察,了解了事物的特点、丰富了知识,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才能提得出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我想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我们的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

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疑问吗?我想肯定不是,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成绩差的甚至一般的同学不知问什么,成绩好的对语文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是认为,已经学会,没啥可问,还有的根本不敢问。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因此,我努力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二、扩大质疑的空间,培养质疑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学习贵在有疑问

学习贵在有疑问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

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鼓励提问养成质疑习惯李政道博士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我刚上四年级语文《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

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5 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不禁想: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

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大家。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仍然不敢举手。

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

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

“老师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

“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

”我的一番夸奖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可见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二、教给方法学会质疑问难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积极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

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1、紧扣课题提问课题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动脑、动口、动手、质疑、解疑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一、民主平等,鼓励质疑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迅速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敢于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问题。

面对大胆质疑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大开绿灯,允许他们随时发问,允许他们质疑不到位、出错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的才华,不必担心出错,不要怕别人嘲笑,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一个个质疑的学生,教师要给以真诚的微笑,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还不成熟,或是很天真的假想,教师也应认真地倾听,积极引答,把期望带给学生,把人格还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他们。

二、画龙点睛,质疑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

学生对题目的质疑往往是打开思维的窗户,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

如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一文,接触课题,孩子们首先提出什么是杂记?冰心在这篇杂记里记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作者会到山中?很快,孩子们结合资料解决了杂记:一种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的文体。

这篇文章是冰心在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是第十篇。

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接着孩子们带着第二个问题走进课文,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

三、重点精读,刨根问底如何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

教师要在课堂中教给学生方法,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做到细心揣摩,刨根问底。

二是多联系,多比较,正面想想,反面想想,前后左右联系起来想一想。

联系,比较,多方面想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把问题想得更深些。

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应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应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应对学生的质疑在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面临来自学生的质疑。

对于这些质疑,教师需要以冷静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充分运用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机智,来应对学生的质疑,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应对学生的质疑。

一、教师应对学生质疑的策略1. 认真倾听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认真倾听。

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答。

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继续提问,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倾听完学生的质疑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理解问题,以便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类比、比喻、迁移等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考。

同时,教师还需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 强调知识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质疑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知识、讲解相关实例、分享研究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引导学生合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分享,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氛围。

教师还可借助团队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气。

5. 适度拓展思维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因势利导,适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引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6.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充满期待,充分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

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

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所谓“质疑”,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让人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形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质疑,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可是,在当下的职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递减状态,很多学生鲜有问题提出,甚至不会质疑。

该如何启发学生多思善想呢?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平等中的首席”现如今有些老师依旧没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问——学生答”,为了赶进度,在教学中未设置质疑这一环节,或者流于形式的问学生几个问题,依旧按照自己之前备好的教案教学。

也有些老师害怕在课堂上被学生问住,丢了面子,因而不鼓励支持学生质疑。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也不愿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受到了限制。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教师必须改变、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观点,课上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教案,真正体现教学以学为中心;课下努力钻研教材,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

而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

相信这样的老师定会给学生以亲切感,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二、营造氛围,提升效率,“百花齐放才是春”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愿深入思考,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则怕问错问题,引起其他同学的讥笑。

因此,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鼓励学生多提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他的创造力才能获得最优表现。

因此,老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交流气氛,让学生知道不管提出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只要动了脑筋,那就是好的。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质疑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质疑

这样叙述?能否增加或者删除一些字词? 究 的 问题 之 一 ,这 个 问 题 谁 来 函 在 概 念 内涵 的挖 掘 ,外 延 的拓 展 上 质 疑 , 师 的话 既 肯 定 了这 个 学 生 的 发 例 如在 教 学 “ 数 的意 义 ”时 , 引导 学 生 了全 体 学 生 探 索 的 热 情 , 同时 德 分 学 习兴 趣 ,调 动 学 生 思 维 的积 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教 师 要控 制质 疑 ,发 挡 要使学 生做到 非 “ ” 疑 “ ” 才 问 ,要 注 意 以 下 控 制 : 难 1 时 间 控 制 。 一 是 要 把 握 . 机 ,特 别 在 讲 授 课 时 和 新 课 结 舜 生 质 疑 。二 是 ,质 疑 时 要 留 给 等 思 考 时 间 ,才 能 有 所 发 现 。三 生有 疑 就 问 ,不 懂 就 问 ,不 要 的教 学 程 序 。 四是 ,要 防止 时 生 “ 问” 一 无 所 得 ,或 尚未 “ 解 于形式或走过场 。 2 对 象 控 制 ’ 质 疑 问 难要 . 。 学生 尤其 要 鼓 励差 生质 疑 。贫 匿 感 ,即使不懂 ,一般也不敢 问, 到 及 时 补 救 , 以 后 问题 越 积 越 砻 问起 了 。 . 3 范 围 控 制 。 要 保 证 质 疑 . 量 ,既要 拓宽内容、范 围,又罩 控 制 ,不 能 漫 无 边 际 , 要做 些雁 引导 ,让 学 生的 思考 集 中在要 上 。 实 践 证 明 ,做 好 有 效控 制 刁 提 出 有效 的 问 题 , 这 是培 养 学盛 的重 要 措 施 。 课 堂 教 学 重 视 学 生 质疑 , 弓 疑 ,使 学 生 由 被动 地 听 转 为 主 正 成 为教 学活 动 的 主体 ,从 而 世 高了课堂 教学的效率。同时 ,世 地 培 养 了 学 生 的创 造性 N

鼓励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

鼓励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

鼓励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作者:钟支安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4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创新始于质疑,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质疑教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思考和实验.不搞一言堂,给学生质疑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诚然,学生质疑还是需要勇气的,有的学生有一种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有价值问题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担心提出的问题与课堂主旨偏离,影响“课堂教学”,影响“老师的情绪”;有的学生担心提出的问题受到学生的嘲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增强质疑意识.告诉学生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只有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有大的成就.在质疑过程中,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其思路加以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精心呵护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大胆探索、主动质疑、乐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二、让学生学会质疑1.教师努力提高提问的水平教师的提问做到科学设计,精心安排,精益求精,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步学到质疑的本领.问题要言简意赅,指向明确,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岐义,造成思维混乱;要照顾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态,难度适当;要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富有情趣;提问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2.引导学生找质疑“着眼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质疑的时机.比如,对某个知识点无法理解,对某个实验结果感到惊奇,对某种现象众说纷纭,出现认知冲突,这时就要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其他的意见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重点和难点处,学生的疑惑往往也比较多.教师有意识地在重点、难点处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关键处引导学生质疑,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化学实验的功效,引导学生质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人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实验对学生具有无穷的魅力,利用实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做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设计加热碳和碱式碳酸铜混合物的实验,让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猜想,大家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大家做实验,让学生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有疑可质,通过实验又能顺利释疑,对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很有好处.4.采用激励机制,使学生善于提问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一般都有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质疑要给予鼓励与表扬,给他一片掌声,抑或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提问”成功的乐趣.只有学生爱提问,其提问的价值才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众多问题中,教师应选择那些富有魅力的、高质量的能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浅了,表面活跃,效果不大;太深、太难,学生又理不出头绪,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思考和实践.让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深入钻研,逐步去获得新发现.三、实现课堂有效“质疑”的保障措施1.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留点空间,让学生质疑.预习中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引发质疑;教学过程中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后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作业中,须设计新颖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恰当的点评学生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探究获得,他们必然有许多的困惑与疑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加以恰当的点评,说出其提问的切入点、语言组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的优点,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指出需要加工的语言和内涵.当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要耐心地予以解答.3. 引领与追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课堂,引领课堂,在学生的质疑、答疑中,穿针引线,做好点评.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质疑平台,不放过任何一个质疑的机会,学生每一次质疑都应得到教师的认同与欣赏,都能赢得同伴的认可.久而久之,质疑就成为课堂学习的首先动作,近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质疑当成是学生的作业,每讲完一堂课,一个知识点,我都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反思与质疑.鼓励学生敢于追问,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四、释疑与质疑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质疑,我们要坦然面对.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在学生互助不能的情况下,看质疑问题的价值,可以老师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使之逐步明朗达到最终解决的目的;如果对于老师一时解答不了,估计学生即使讨论也不会有结果的,课外查找一下资料;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的,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借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读书,多观察,多探索研究,切不可敷衍、搪塞.[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225766)]。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贵有疑”。

又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或一种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应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就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提高。

本文试就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开启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面。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同于遗传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教师应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鼓励每个人主动参与学习,敢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使他们明确提问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还可以锻炼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

做到随便的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没有学会、没有听懂的问题;中上游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当学生没有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意义,提不到点子上、关键处时,教师应该予以理解,给以鼓励,而不应加以呵斥,甚至讽刺、挖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使学生爱问。

2、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给学生以亲切感。

鼓励学生多质疑和多创新

鼓励学生多质疑和多创新

鼓励学生多质疑和多创新我们应该明确数学学习中能遇到更多的疑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有疑问才符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与思路。

客观地讲,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很不成功的教学,没有质疑也就不会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更不会有创新成果。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是质疑的再次升华与飞跃。

因此,笔者认为在科技腾飞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

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应专心教育和精心培养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知文晓理、博古论今的多面型人才,才能推进社会发展,才能探索科技奥秘,才能加快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见于目前的探究学习,我们应全面鼓励学生质疑,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勇气,尽快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因为我们知道有质疑才有创新,有创新社会才会进步,科技才会超前。

我们数学教师更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天生的质疑问难特性以及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要发挥他们那“打烂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

然而,我们的师生一直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师道尊严的制约,好多学生还是没有冲出定势思维的牢笼,满足于老师代劳一切、包办一切状况。

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性、实质性问题的理解,很多学生怕出错,更怕与老师答案不一致,结果听之任之,即便是有新的看法与观点也不敢发表。

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教学一言堂、教师一人说、学生皆同意的定势格局,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均难以提高,无法摆脱这种僵死的境界。

质疑也就少了,谈何创新立异?一、由简单思维引申多重拓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精心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更多的学生由简单的思维逐步引申到多维拓展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开启他们质疑问难的思维心灵,激活他们创造性的质疑。

事实,我们已经意识到人们所谈的学则需疑的道理,无论我们学什么,至少要提出许多个为什么才能体现出“学则需疑”,才符合探究教学的特征。

我们要发扬的质疑问难与探究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小学教育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小学教育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195神州教育小学教育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黄玉琴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侯岭小学摘要:儿童对整个世界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作为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遇到问题大胆提问,善于思索,勇于探求问题答案,教师自己也要保持学习和探索的激情,才能更好的感染和引导学生。

关键词:提问;兴趣;激情一、鼓励学生“敢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

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因此,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

有时,学生提的问题会超出我的知识范围,我们应该放下“师道尊严”,不会因学生的质疑不高兴,不予理睬,学会赞扬学生“你真会提问题”“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这个问题真精彩”。

在赞扬和鼓励中,学生们尝到了“甜头”。

上课时,学生们没有胆怯心理,有问题就大胆提出。

二、引导学生“会问”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老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八、、•第一,注意从课题引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一般来说,课文的课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要人物或事件等等。

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

例如:教学《捞铁牛》,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经过质疑,归纳出:① 谁捞铁牛?②为什么捞铁牛?③ 怎样捞铁牛?④ 捞铁牛的结果是怎样?等等,引导学生针对上述4 个问题边读边做标记,然后同桌互议,师生交流。

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样的释疑解难中积极地开始了。

我也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注意从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

学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

例如:教学《海滨小城》这课时,围绕“凤凰树开了花,开了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我要求学生以“什么”为形式提出了“笼罩是什么意思?”,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了“为什么凤凰树开的花用 '热闹 '来形容?”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作者把凤凰树的花比作红云而不比作红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质疑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驳问,因为它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驳问也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学生质疑
崂山区汉河小学祁丽娜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从怀疑开始的,有怀疑才会有问题。

若没有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怀疑,也许我们遇上海啸、干旱等若干自然灾害还以为是上天惩罚人类;我们还处于封建社会也说不定;也许我们还以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也许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教育。

新课程倡导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学生要学会交流、合作、独立思考。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是不迷信教师;二是不迷信书本。

在中国,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

这种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创造。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呢?苏联有位教育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类似于中国语文课上的改错练习中,他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几处错误。

事实上,文中的错误可能少于或者多于他说的数目。

结果可想而知了,有些孩子为了完成任务,把正确的也给改了,或者还没有完全找出错误的地方。

数学课上给一些差条件,根本算不出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做。

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是不会轻易相信老师的。

尊重信任并不是要完全听从老师。

爱迪生在课堂上敢于反驳老师,说1+1=1。

很多孩子越大越没有创造力,对学习越来越冷淡,很大部分责任由于教育的失误。

我们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方法进行评价,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人们对书本的迷信是十分普遍的,学生年龄小,更容易以书本为真理。

他们眼中教材上的知识绝对没有问题的。

一直以来书本上没有把0归入自然数,从来没有学生提出“0”是自然数。

现在教材规定0是自然数了,学生也就认定了自然数还包括0,也很少有学生质疑0。

课本上介绍十进制,恐怕很少有学生问老师是否还有其它的记数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材让学生模仿,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例题的解法质疑,让学生看看是否还有更简单巧妙的办法解答。

很多学生居然可以根据船上羊的头数和牛的头数算出船长的年龄,这太可悲了。

若一个人自己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我们的社会还谈和进步?绵羊固然温柔
可爱,狼的智慧更值得钦佩。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真正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则需要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合作交流中,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养成对老师、课本、同学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才能真正地交流合作。

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有太多的标准束缚着学生思维的翅膀,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教育机制下培养下的学生常常如同一个个在模具中浇铸出的模型,规规矩矩地进行着千万人一致的思维方式,即使偶尔迸发出一些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很快被践踏在标准答案的“铁蹄”之下,湮灭在教师的不屑一顾甚至是嗤之以鼻中。

墨守成规就不可能有所创造,让我们对学生的疑问多一些宽容的赏识和积极的引导,他们的思维创新之花会越开越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