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骨架异构化支链脂肪酸的研究

合集下载

普通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糖类

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在立体化学中,因分子中存在不对称中心而产生的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有D型和L 型两种。构型的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

构象(conformation)分子中由于共价单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列。指一组结构而不是指单个可分离的立体化学形式。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也无光学活性的变化。

对映体(enantiomer)互为实物与镜像而不可重叠的一对异构体。如左旋乳酸与右旋乳酸是一对对映体。

差向异构体(epimer)同一不对称碳原子,各取代基取向不同,而产生两种差向同分异构体。如α-D-吡喃葡萄糖与β-D-吡喃葡萄糖;与葡萄糖互为差向异构体的有:甘露糖(C2),阿洛糖(C3),半乳糖(C4)。

变旋(mutarotation)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异头物(anomer):仅在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异头碳)上具有不同构形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异头碳(anomer carbon):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异头碳具有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醛糖(aldose):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1)是一个醛基。酮糖(ketose):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2)是一个酮基。单糖(monosaccharide):由3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经验公式(CH2O)n的简糖。寡糖(oligoccharide):由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油酸资料介绍

油酸资料介绍

有关油酸方面的研究探讨

一、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概念

1:亚麻酸:linolenic acid学名:9,12,15-十八碳三烯酸

含有三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亚麻子油,紫苏子油和其他干性油中,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氢化时,先变成油酸、亚油酸和其异构体,再变为硬脂酸。加热即聚合,具有较快的干燥性能。由亚麻油或紫苏子油经水解和分馏取得,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

2:亚油酸:linoleic acid学名: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

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动植物油脂中,以亚麻子油中最多,无色及稻草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用硒在200度或氮的氧化物处理时转变为反亚油酸,氢化时先变为油酸和12-十八烯酸,再转变为硬脂酸,由亚麻子油等水解和分馏制得。亚油酸分子结构式:

工业上用于制肥皂、乳化剂、催化剂、医药上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也可用于油漆、聚酯、聚酰胺、不饱和脂肪醇、油墨。

二、油酸的概念

1:油酸:英文名:oleic acid,学名:顺式-9-十八碳烯酸,

又称:十八碳烯酸

棕榈仁油是从油棕榈果核中提取的,为白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带有果仁芳香,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氯仿和二硫化碳。

棕榈仁油性能近似椰子油,同属月桂酸类的油脂,但它的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比椰子油高,其脂肪酸的碘价和凝固点都较椰子油高,它们在油脂配方中可互相替代,如精确一些,按辛酸、癸酸、月桂酸及肉豆蔻酸等的总量来替代,则100份的棕榈仁油相当于89.1份椰子油。故棕榈仁油也是制皂的主要原料。它可增加肥皂的泡沫及溶解度。

异硬脂酸制备工艺的研究

异硬脂酸制备工艺的研究

异硬脂酸制备工艺的研究

赵杰;安腾奇;王明明;潘保凯;陈阿敏;蒋惠亮

【摘要】用酸化镁碱沸石(H+-Ferr)作催化剂催化油酸异构化得到异构油酸,再经过加氢制备异硬脂酸.以油酸转化率和异硬脂酸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水量对油酸异构化的影响;并以异硬脂酸产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异构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5.33%,反应时间6.83 h,反应温度273.5℃,加水量(占油酸质量)3.31%.在最优条件下,异硬脂酸产率可达81.92%,产物中异硬脂酸含量为77.76%.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16(041)009

【总页数】5页(P74-78)

【关键词】油酸;镁碱沸石(H+-Ferr);异构化;异硬脂酸;响应面法

【作者】赵杰;安腾奇;王明明;潘保凯;陈阿敏;蒋惠亮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TQ645

异硬脂酸是一类C18饱和支链脂肪酸混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

水鸟羽毛上附着的蜡类物质就是由带有甲基支链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组成的[1-2],

有些植物的种子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异硬脂酸[3]。异硬脂酸既具有直链不饱和脂肪

丝光沸石的表面修饰及催化油酸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丝光沸石的表面修饰及催化油酸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丝光沸石的表面修饰及催化油酸异构化

反应的研究

英文并列题目:Study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H+-Mordenite

and Zeolite-catalyzed Isomerization of Oleic Acid 研究生:司腾飞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研究方向:日用与精细化工

导师:倪邦庆、范明明

指导小组成员:

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江南大学

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摘要

C 18饱和支链脂肪酸(C 18-saturated branched-chain fatty acids,sbc-FAs ),又称异硬脂酸,是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和液压油中重要的中间体。相比于硬脂酸(SA ),sbc-FAs 及其简单的烷基酯具有更低的熔点和浊点,同时抗氧化性能优于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与盥洗用品、合成润滑油、纺织护品、塑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清洗剂、药品添加剂等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由于硅酸四乙酯(10.3Å)和三苯基膦(11.4Å)的分子动力学尺寸大于具有一维8-元环(MR )(2.6Å×5.7Å)和12-MR (6.5Å×7.0Å)的氢型丝光沸石孔道结构,硅酸四乙酯和三苯基膦不能扩散到分子筛的孔道内,但可以毒化沸石外表面的酸位。沸石经修饰后,孔道内未受影响的酸性中心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可选择性的催化油酸异构化生成异油酸,但没有“择形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外表面上的大部分酸性中心被去活化。本文采用XRD 、SEM 、BET 、TG 、NH 3-TPD 和1H MAS NMR 对所有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2,4,6-三甲基吡啶红外光谱表征沸石外表面的酸量。同时使用硅酸四乙酯(1wt%)和三苯基膦(0.1mol/L )修饰氢型丝光沸石,其外表面上的B 酸位点减少了92.7%,二聚物从16.19wt%降低到了4.14wt%,sbc-FAs 的产率达到了90%以上。

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

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

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

炼油催化裂化是一种常用的石油加工技术,通过将高分子量的石油原料在催化

剂的作用下,裂解为低分子量的烃类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异构化反应机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研究。

异构化反应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反应之一,它可以将直链烃转化为支链烃。这种转化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并减少芳香烃的生成,从而提高产物的燃油质量。在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异构化反应通常发生在裂化转化反应的早期阶段。

研究表明,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都会对异构化反应的机理

产生影响。首先,催化剂选择是影响异构化反应机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酸碱性质和活性中心,可以选择性地促进异构化反应的发生。例如,铂族催化剂在中等温度下可以有效催化异构化反应。

其次,反应温度对异构化反应机理有直接影响。在较低温度下,异构化反应速

率较慢,产物中直链和支链烃的比例较大。而在高温下,异构化反应速率增加,支链烃生成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此外,反应压力也会影响异构化反应的进行。在适当的压力下,反应速率加快,支链烃的生成得到增强。但是过高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异构化反应的选择性。

炼油催化裂化过程中异构化反应的机理主要包括分子取代、脱氢和重排等步骤。其中分子取代是异构化反应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涉及到直链烃分子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吸附和解离。脱氢步骤是异构化反应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脱除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双键结构,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重排步骤则是在分子取代和脱氢过程中发生的,通过一系列的内部迁移和断裂重组,使烃分子的碳链结构发生变化,生成支链烃。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烯烃的异构化和重排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烯烃的异构化和重排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烯烃的异构化和重排反应烯烃是有机化合物中重要的一类,具有双键结构和高度不饱和性质。在有机化学中,烯烃的异构化和重排反应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

详细介绍烯烃异构化和重排反应的基本概念、机理和应用,以期帮助

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烯烃的异构化反应

烯烃的异构化反应是指通过原子或官能团的重新排列,使同分异构

体的生成。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烯烃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的重排,破裂

和形成。

1. 转位异构化反应

转位异构化反应是烯烃异构化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影响烯烃分子

中双键所连接的碳原子的排列顺序来实现。例如,2-丁烯在存在酸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发生转位异构化反应,生成1-丁烯和3-丁烯两种同分

异构体。

2. 支链异构化反应

支链异构化反应是指烯烃分子中的侧链或脂肪基团发生重新排列,

从而生成支链异构体。这类反应在烯烃的热解或催化裂化中常常发生。

二、烯烃的重排反应

烯烃的重排反应是指在适当条件下,烯烃分子内部或分子间发生结构的重新排列,形成不同的同分异构体。重排反应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1. 酸催化的重排反应

酸催化的烯烃重排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酸催化剂的作用,烯烃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发生重排。例如,异戊烯在酸催化下可发生环酯重排反应,生成2-甲基-2-戊烯和1-甲基环戊烯两种异构体。

2. 金属催化的重排反应

金属催化的烯烃重排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有效的催化活性位点,促进烯烃分子中的化学键重排。例如,非常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米氏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催化的烯烃重排反应。

极端温度微生物生存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极端温度微生物生存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极端温度微⽣物⽣存机理及应⽤研究进展

极端温度微⽣物⽣存机理及应⽤研究进展

李淼

(中⼭⼤学⽣命科学学院⼴东)

摘要:极端温度微⽣物是⽣物对极冷与极热环境适应的特殊种类,研究微⽣物对于极端温度环境的⽣存机理对探索⽣命的起源、微⽣物的育种及开发利⽤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致介绍了嗜热微⽣物、嗜冷菌和耐冷菌的⽣物类群,阐述了微⽣物在⾯临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机理多样性,总结其在环境应⽤的研究进展。最后旨在综合对⽐这两类极端微⽣物的⽣存机理和实际⽣产⽣活应⽤。

关键词:微⽣物;极端环境;⽣存机理;环境应⽤

极端微⽣物(extreme microorganism)是指⼀般⽣物⽆法⽣存的极端环境中(⾼温、寒冷、⾼盐、⾼压、⾼辐射等)能够正常⽣存的微⽣物群体的统称。⼀般把在⾼温环境中⽣长的微⽣物叫嗜热菌(thermophiles),包括⼀些细菌及古细菌。他们⼴泛分布在草堆、厩肥、温泉、⽕⼭地及海底⽕⼭附近等处。普通耐热菌的最⾼⽣长温度在45℃-55℃之间,低于30℃也能⽣长,⽽超嗜热菌最⾼⽣长温度可达80℃-110℃,最低⽣长温度也在55℃左右。同时,在地球这个⼤⽣态系统中也存在着⼴泛的低温环境。如占地球表⾯14%的两极地区及海洋深处(90%的海⽔其平均温度为5℃或更低)等[1],在这些特殊环境中⽣活着⼀类微⽣物即低温微⽣物(halophilic microorganism)。

极端⾼温与极端低温环境都会对⽣物膜结构以及蛋⽩质结构造成巨⼤的影响。了解⾼温微⽣物与低温微⽣物的⽣存机理,有助于⼈们开展深⼀层次的蛋⽩与膜分⼦结构研究。本⽂在⽬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温微⽣物与低温微⽣物的⽣存机理以及在环境应⽤的最新进展做⼀简要对⽐综述,为进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2543)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2543)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95分,每题5分)

1. 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答案:错误

解析: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可以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以由在一级结构中相距较远的、或位于不同肽链上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在空间结构上它们彼此靠近。

2. 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答案:正确

解析:

3. 生长因子的受体都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

答案:错误

解析:生长因子的种类很多,并非每一种生长因子的受体都具有酪氨

酸激酶的活性。

4.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和肝脏,可以转化为激素和维生素

等重要生理物质。()

答案:正确

解析:

5.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有两个半胱氨酸存在时,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两

个二硫键。()

答案:错误

解析:二硫键是由两个半胱氨酸的巯基脱氢氧化而形成的,所以两个

半胱氨酸最多只能形成一个二硫键。

6. 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不需要G蛋白。()

答案:错误

解析: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需要Ras蛋白,而Ras蛋白实际上就是一

种G蛋白。

7. 一个核酸分子由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碱基构成。()答案:错误

8. 甾体激素可以通过跨膜信号传递引起细胞响应。()

答案:错误

解析:甾体激素作用实质上是激素这个小分子通过与细胞中相应的受

体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作为一个由激素激活的反式作用因子,与其

动物营养学-作业

动物营养学-作业

★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口腔内没有乳糖酶。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腺胃消化作用不强。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答:优点

a. 分解CF,产生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

b. 细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

c. 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 、NEAA ,所以对牛羊一般不补充VB、VK、EFA。

d. 可变UFA→SFA,从而延长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低了营养价值。

缺点

a.快速分解淀粉为VFA、CH4、H2O、CO2、O2等,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且低的pH值不利于粗饲料的消化(pH值<6.5,不利于粗饲料消化)。

异构化油主要成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异构化油主要成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异构化油主要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 引言

1.1 概述

异构化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了解异构化油的主要成分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概述和解释异构化油的主要成分,旨在提供读者对此领域的全面认识。

1.2 文章结构

本文由引言、异构化油主要成分概述、异构化油主要成分说明、异构化油主要成分解释以及结论部分组成。引言部分提供文章背景和目的,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章节2将概述异构化油及其来源和特性;章节3将详细说明异构化油的主要成分分类以及碳氢化合物含量的解释;章节4将对每个主要成分进行解释,包括其作用和特性;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整篇文章,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异构化油的主要成分。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异构化油以及其中各个组分所起到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将讨论异构化油主要成分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这一目标,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宝贵的信息和知识。

2. 异构化油主要成分概述

2.1 异构化油定义

异构化油是指由不同种类的原料通过异构化反应得到的一种混合燃料。异构化反应是指将长链烃类或低活性烃类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变为具有更高燃烧效率和较低碳氢比的混合燃料。

2.2 异构化油的来源

异构化油可以通过天然气、石油、生物质等多种原料进行生产。其中,天然气和石油是最常用的原料来源。天然气中富含甲烷和乙烷等碳氢化合物,而石油中含有大量的长链烷烃和芳香族化合物,这些都可以用于异构化反应制备异构化油。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异硬脂酸催化合成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异硬脂酸催化合成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异硬脂酸催化合成关键技术成果简介

C18饱和支链脂肪酸(异硬脂酸)是一种具有支链结构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分子式与硬脂酸相同,但是常温下呈液态。异硬脂酸及其酯在合成润滑油、液压油、燃料添加剂、高档化妆品、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纺织、涂料和医药等工农业生产的许多行业以及军事、航空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异硬脂酸的生产只局限在欧洲的少数几个规模较大的油脂化工企业,如英国Corda、比利时Oleon等。在国内,一方面尚无企业掌握异硬脂酸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异硬脂酸产品需求逐年增长,2016年我国进口异硬脂酸产品超过10000吨。这样的局面造成异硬脂酸产品市场的供求严重失衡,价格居高不下。尤其在国内,该产品是典型的卖方市场,2019年异硬脂酸国内的市场价格达到6.5万人民币/吨,利润惊人。

近年来,江南大学自主研发了异硬脂酸合成工艺,以廉价的工业油酸为原料,经催化异构化、氢化合成异硬脂酸产品,可将异硬脂酸的生产成本控制在1.5万人民币/吨以内,同时产品质量达到Corda 和Oleon的现有水平,发展前景广阔。

技术特点

拥有低成本、高活性催化剂制备的核心技术;

掌握催化异构化、氢化关键技术参数;

掌握产品纯化分离技术;

催化合成异硬脂酸的收率超过70%;

在小试基础上,开展1000倍工艺放大实验,效果良好。

项目成熟度

1、小试成熟;

2、工艺放大:已经成功完成1000倍工艺放大实验;

3、产品成本:采用江南大学自主研发的合成工艺生产异硬脂酸,生产成本低于1.5万人民币/吨。

油酸资料介绍

油酸资料介绍

有关油酸方面的研究探讨

一、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概念

1:亚麻酸:linolenic acid学名:9,12,15-十八碳三烯酸

含有三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亚麻子油,紫苏子油和其他干性油中,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氢化时,先变成油酸、亚油酸和其异构体,再变为硬脂酸。加热即聚合,具有较快的干燥性能。由亚麻油或紫苏子油经水解和分馏取得,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

2:亚油酸:linoleic acid学名: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

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动植物油脂中,以亚麻子油中最多,无色及稻草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用硒在200度或氮的氧化物处理时转变为反亚油酸,氢化时先变为油酸和12-十八烯酸,再转变为硬脂酸,由亚麻子油等水解和分馏制得。亚油酸分子结构式:

工业上用于制肥皂、乳化剂、催化剂、医药上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也可用于油漆、聚酯、聚酰胺、不饱和脂肪醇、油墨。

二、油酸的概念

1:油酸:英文名:oleic acid,学名:顺式-9-十八碳烯酸,

又称:十八碳烯酸

棕榈仁油是从油棕榈果核中提取的,为白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带有果仁芳香,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氯仿和二硫化碳。

棕榈仁油性能近似椰子油,同属月桂酸类的油脂,但它的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比椰子油高,其脂肪酸的碘价和凝固点都较椰子油高,它们在油脂配方中可互相替代,如精确一些,按辛酸、癸酸、月桂酸及肉豆蔻酸等的总量来替代,则100份的棕榈仁油相当于89.1份椰子油。故棕榈仁油也是制皂的主要原料。它可增加肥皂的泡沫及溶解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ppt课件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肥皂!
皂化:酯的碱性水解过程(不可逆)
12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 酸的营养
脂类
可皂化脂类 非皂化脂类
简单脂类 复合脂类
磷脂类 鞘脂类
糖脂类
脂蛋白质
固醇类 类胡萝卜素类 脂溶性维生素
13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 脂肪酸的营养
1. 脂类的熔点
取决于脂肪酸成分
脂肪酸有固定熔点 饱和度相同,与碳原子数成正比 碳原子数相同,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
22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 脂肪酸的营养
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含能高,适口性好 ➢热增耗低 转化为净能的效率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高 5~10% ➢特定动物的主要能源
额外能量效应
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23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 酸的营养
有机化合物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氧化 分解时,结构中C-H键裂解,释放能量
6
动物营养与 饲料学第四 章 脂肪及脂 肪酸的营养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 大部分由C、H、O组成 含P、N、S等物质的类脂
7
动物营养与饲料 学第四章 脂肪及 脂肪酸的营养
真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类脂(compounds lipide),复合脂类

油酸资料介绍课案

油酸资料介绍课案

有关油酸方面的研究探讨

一、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概念

1 亚麻酸:linolenic acid 学名:9, 12, 15-十八碳三烯

含有三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亚麻子油,紫苏子油和其他干性油中,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氢化时,先变成油酸、亚油酸和其异构体,再变为硬脂酸。加热即聚合,具有较快的干燥性能。由亚麻油或紫苏子油经水解和分馏取得,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

2:亚油酸:linoleic acid 学名: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

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

动植物油脂中,以亚麻子油中最多,无色及稻草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溶剂。用硒在200度或氮的氧化物处理时转变为反亚油酸,氢化时先变为油酸和12-十八烯酸,再转变为硬脂酸,

由亚麻子油等水解和分馏制得。亚油酸分子结构式:

CH3(CH2)^H =CHCH2CH=CH(CHi)7COOH

工业上用于制肥皂、乳化剂、催化剂、医药上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也可用于油漆、聚酯、聚酰胺、不饱和脂肪醇、油墨。二、油酸的概念

1:油酸:英文名:oleic acid ,学名:顺式-9-十八碳烯酸,

又称:十八碳烯酸

棕榈仁油是从油棕榈果核中提取的,为白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带

有果仁芳香,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氯仿和二硫化碳。

棕榈仁油性能近似椰子油,同属月桂酸类的油脂,但它的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比椰子油高,其脂肪酸的碘价和凝固点都较椰子油高,它们在油脂配方中可互相替代,如精确一些,按辛酸、癸酸、月桂酸及肉豆蔻酸等的总量来替代,则100 份的棕榈仁油相当于89.1 份椰子油。故棕榈仁油也是制皂的主要原料。它可增加肥皂的泡沫及溶解度。

阿维菌素生物合成

阿维菌素生物合成

学科综述

阿维菌素生物合成

张利平1

,陈 川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阿维菌素是迄今发现最有效的杀昆虫剂,杀螨虫剂和杀寄生虫剂之一.本文综述了其生物合成的途径、生物合成的基因簇.通过对合成基因进行不断的分离与测序,现在基本上对每一步合成途径的基因及编码的酶都有所了解.这使得人们可阻断特定基因表达构建新型菌株,以增加有效组分及新型的抗生素的产出.另外还可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来提高阿维菌素活性.

关键词: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改造

中图分类号:Q 93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65(2002)02-0189-06

阿维菌素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 tomy ces aver mitilis)产生的一类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S trep to -my ces aver mitilis 最初是由美国Merck 公司研究者从一份来源于日本的土样中分离到的[1].阿维菌素具有广泛的抗寄生虫活性.虽然阿维菌素对细菌与霉菌无活性,但具有很强的驱虫和杀虫活性,并且抗寄生虫机制独特,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无交叉耐药性[2]

.阿维菌素是迄今已发现最有效的杀昆虫剂、杀螨虫剂和杀寄生虫剂之一.它除了是一种农用抗生素外,近些年来将B 1组分通过加氢还原得到的伊维菌素已成功用于人类蟠尾丝虫病的治疗.它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使阴离子汇集,引起细胞的超极化作用,造成多种线虫及节肢动物麻痹[3].野生菌发酵液中通常有8种组分A 1a ,A 2a ,B 1a ,B 2a ,A 1b ,A 2b ,B 1b ,B 2b .只有B 1a 和B 1b 可以作药用.尤以B 1a 活性最高.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六.脂肪酸的-氧化途径
脂肪酸的-氧化是指脂肪酸的末端 ( - 端)甲基发生氧化,先转变成羟甲基, 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a, -二羧酸 的过程。
生 成 的 ,- 二 羧 酸可从两端 进行 b- 氧化 作用而降解。
六.脂肪酸的-氧化途径
动物体内的十二碳以下的脂肪酸常常通过-氧化途径 进行降解。 植物体内的在-端具有含氧基团(羟基、醛基或羧基) 的脂肪酸大多也是通过-氧化作用生成的,这些脂肪酸常
七. Glyoxylate cycle乙醛酸循环
有不少的细菌、藻类或处于一定生长阶段的高 等植物(如正在萌发的油料种子),脂肪酸降解的 主要产物乙酰 CoA 还可以通过另外一条途径 —— 乙醛酸循环( glyoxylate cycle),将 2 分子乙酰 CoA合成1分子四碳化合物琥珀酸。
1. 乙醛酸循环的过程
1. 乙醛酸循环的过程 在乙醛酸循环中,存在两种重要的酶, 异 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 转化异柠檬酸 为琥珀酸和乙醛酸;苹果酸合酶催 化一个和柠檬酸合成酶相似的反应, 催化乙 酰 CoA 和乙醛酸 形成苹果酸。
油酰CoA 的氧化
五.脂肪酸的a-氧化途径 脂肪酸在一些酶的催化下,在 - 碳原子 上发生氧化作用,分解出一个一碳单位CO2, 生成缩短了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 作用称为脂肪酸的-氧化作用。 - 氧化作用是 1956 年由 P.K.Stumpf 首先 在植物种子和叶片中发现的,后来在动物脑 和肝细胞中也发现了脂肪酸的这种氧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酸骨架异构化支链脂肪酸的研究

支链脂肪酸是指在脂肪酸的烷基链上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碳数为

1或1以上的支链烷基的脂肪酸。支链脂肪酸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脂肪酸,例如,在一些水鸟的羽毛、牛的瘤胃以及牛奶中均存在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自然界中不仅广泛存在着支链脂肪酸,而且支链脂肪酸的种类也较多,包括碳数较低的酸(例如异丁酸,异戊酸)和高碳数的酸(例如异硬脂酸)。本文主要就长碳链支链脂肪酸(异硬脂酸)的市场价值和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异硬脂酸是一种具有支链结构的饱和C18长碳链脂肪酸,其分子式与硬脂酸相同,为C18H36O2,但其碳链结构与硬脂酸不同,主要是一种单甲基支链脂肪酸,甲基一般在碳链的中部,其他如乙基、丙基、二甲基支链的异硬脂酸也有少量存在。这一不同的结构造就了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1.异硬脂酸的性质

异硬脂酸具有很低的凝固点和优异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众所周知,被人们广泛应用的C18天然油脂脂肪酸有饱和的硬脂酸和不饱和的油酸。油酸由于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在常温下为液体,因而具有与硬脂酸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油酸的多种酯在润滑油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油酸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键使得油酸的氧化稳定性变得较差。硬脂酸是一种饱和酸,因而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但其凝固点高,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在应用上总存在着一些缺陷而限制了

其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而异硬脂酸是集油酸和硬脂酸两者的优点于一身,从而互补了这两者的缺点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纯度较高的异硬脂酸具有很低的凝固点。其凝固点可达-15℃,远低于油酸的凝固点。异硬脂酸又是饱和酸,其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很好。因此,正是异硬脂酸的这一性质,使其在一些脂肪酸应用领域中具有至今为止其他天然的脂肪酸所无可比拟或无可替代的优点。

异硬脂酸是润滑油生产中的优异的原料。合成润滑油中,酯类合成润滑油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类别。相比于聚烯烃、聚醚类合成润滑油,酯类润滑油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其凝固点和倾点低,是制备某些高性能要求的润滑油的重要基础油组分。目前用于制备酯类润滑油的脂肪酸有油酸、中碳链酸(如C8、C10酸)等。油酸的碳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其氧化安定性不如饱和酸好,尤其是国内生产的工业油酸产品,由于原料和技术的原因含有较大量的亚油酸甚至亚麻酸,使其抗氧化性能急剧降低。中碳链饱和酸虽然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但碳链较短,使其润滑性能又不尽如人意。而异硬脂酸作为一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用它来生产的各种酯在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黏温特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异的性能。

异硬脂酸除了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外,还具有好的色泽和气味等,因此在日化行业中也是理想的原料。

在表面活性剂产品中,具有烷基支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往往会具有比相应的直链烷基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一些特殊的、更受到青睐的性质。因此,异硬脂酸除了可直接作为原料制备表面活性剂外,

还可以以异硬脂酸为原料,制备异硬脂醇、异硬脂胺等化工产品,进而制备多种具有支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由于支链结构的存在,会被赋予某些更为理想的性能,例如更低的表面张力,更强的渗透性能,对颜料和无机颗粒的更为出色的分散能力等。此外,异硬脂酸还可用于化妆品、涂料、染料添加剂等。因此,异硬脂酸是一种重要的、理想的、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体。

2.异硬脂酸的应用和市场

异硬脂酸具有广泛的用途,且其下游的衍生物主要是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由于异硬脂酸的来源有限,长期以来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异硬脂酸一直价格较高,因而抑制了其应用。就国内外异硬脂酸的市场应用看,其主要的应用在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润滑油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工行业。

按照国外文献的报道,2011年异硬脂酸的全球产销量约为4.5万t/a。由于异硬脂酸供给量的限制,这一数值并非是实际的需求量。随着异硬脂酸的供给量的扩大,其市场需求量会随之扩大。

我国的异硬脂酸及其衍生物基本上依赖进口。由于价格高,在我国异硬脂酸相关应用领域中,异硬脂酸及其衍生物仅在某些高端产品中才有少量的应用。即使这样,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目前异硬脂酸及其衍生物的使用量至少在1万吨/年以上。

据Grand View公司最新研究报告,全球异硬脂酸市场预计到2020

年将达到4.48亿美元,其主要推动因素是全球个人护理产品需求增

加,尤其是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个人护理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生物源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异硬脂酸市场的发展。不过,由于异硬脂酸供应有限而导致其价格较高,将会影响异硬脂酸市场的发展。

2013年全球异硬脂酸需求量为4.82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75万吨,2014--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9%。2013年,欧洲市场在全球异硬脂酸市场的份额最大,占其总消费量的32.0%,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欧洲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并将与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产生激烈的竞争。美国是北美地区异硬脂酸消费量最多的地区,预计在2014--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

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异硬脂酸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预计该地区2014--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在未来6年中,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个人护理行业还将不断扩张,这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地区异硬脂酸市场的发展。

东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油脂资源,原料供应充足,油脂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异硬脂酸及其下游产品也有较大的市场,因此,异硬脂酸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3.异硬脂酸的生产技术及研发进展

长期以来,并没有一种有效的以异硬脂酸为主产品的生产方法存在。异硬脂酸一直是从作为二聚酸生产的副产物“单体酸”中提取。本文中列出的2011年异硬脂酸全球产销量4.5万t/a。这一产量是完全依赖二聚酸生产而得到的。二聚酸是一种以油酸为原料,通过在

催化剂存在下的热聚合形成的产品,是用于制备聚酰胺树脂、润滑剂等的原料。在二聚酸生产中,部分油酸会在高温催化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异构油酸(即具有支链结构的C18:1酸。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将异构油酸从单体酸中分离,再经加氢可制得异硬脂酸。一般的,在二聚酸的生产过程中,单体酸的产生量为35%原料左右,其中异构油酸的含量在40%--50%左右(根据原料的不同,会有所差异)。正是由于异硬脂酸的生产依赖于二聚酸的产量,这导致了异硬脂酸长期以来的供应不足和高价格。这一情况又影响了异硬脂酸的应用。

我国的聚酰胺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二聚酸的产量在近20万t/a,按照此产量计算,单体酸的产量在6--7万t/a。我国可以生产获得异硬脂酸的量应在3万t/a以上。但是十分可惜,我国的二聚酸生产中的副产物单体酸并没有得到高值化利用。究其原因,主观上是国内一些二聚酸生产企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以及对这一产品的开发利用还缺乏认识。客观上也存在着我国的二聚酸生产企业比较分散、企业规模较小,对单体酸的利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其次是异硬脂酸的下游衍生物品种较多,对品质要求高。因此国内油脂化工行业中还没有利用这一资源来生产异硬脂酸及其下游产品。

长期以来,化学家对异硬脂酸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虽然人们早就发现,在二聚酸生产中,部分油酸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骨架异构化而产生支链脂肪酸,并且适当改变催化剂及其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其中支链酸的含量。但长期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